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生物学课件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p8微生物学: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 更具体地说: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或: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以及其独特的相关研究技术的科学。曲颈瓶试验: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证明了“生源学说”的正确: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柯赫原则:柯赫提出的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著名的柯赫原则,即 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 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2、试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一、简述Leeuwenhoek、 L.Pasteur、 R.Koch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11 - 11 -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van leeuwenhoek)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观察到了细菌。开启了人类观察微生物世界的大门。巴斯德:1.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证明了“生源学说”的正确2发现并证实发酵、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3.免疫学预防接种4.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 柯赫: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固体培养基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c)流动蒸汽灭菌 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 二、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1.感性认识阶段(史前时期);2.形态学发展阶段(初创时期);3.生理学发展阶段(奠基时期);4.生化发展阶段(发展时期);5.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成熟时期)三、简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发展趋势。重要地位:1微生物是生物学基本理论研究中的理想实验对象,通过微生物的研究促进许多重大生物学理论问题的突破。2对生命科学研究技术的贡献:细胞的人工培养;突变体筛选;DNA重组技术和遗传工程; 3微生物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作为模式生物;基因与基因组的功能研究的重要工具; 发展趋势:1微生物自身的特点将会更加受到关注和利用 2与其他学科实现更广泛的交叉,获得新的发展3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将全面展开4微生物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细胞微生物学等将在基因组信息的基础上获得长足发展5微生物工程及产业呈现全新局面微生物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分布广,种类多适应强,易变异第二章:纯培养和显微技术纯培养物(pure culture):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菌落(colony):单个(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 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二元培养物(two-component mixed culture):含有2种具有特定关系微生物的培养物称二元培养物,是保存病毒等寄生或共生微生物的接近于纯培养的方法。数值孔径(NA,numerical aperture):n sin (为物镜镜口角的半数),是决定物镜性能的重要指标。一、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有哪些方法,各有何特点?1.稀释倒平板法,操作较麻烦,对好氧菌,热敏菌效果不好;2.涂布平板法:使用较多的常规方法,但有时涂布不均匀:3.平板划线法:4.稀释摇管法,用于厌氧菌二、简述选择培养分离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其重要意义?基本原理1.抑制大多数其它微生物的生长 2.使待分离的微生物生长“突出” 3.直接挑取待分离的微生物的菌落获得纯培养方法:1. 利用选择平板进行直接分离 2. 富集培养意义:1、根据需要,从自然界分离出特定已知或未知微生物种类;2、分离培养在特定环境中能生长的未知微生物三、显微镜有哪些类型,试比较其重要特性。 课本p221、普通光学显微镜:背景亮,物体暗。2、暗视野显微镜:背景暗,物体亮。主要用于观察生活细菌的运动性。3、相差显微镜。使人们在不染色的情况下比较清晰的观察到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暗视野显微镜下看不到或看不清的活细胞及细胞内的某些细微结构。4、荧光显微镜。在免疫学、环境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中应用十分普遍。5、透射电子显微镜。6、扫描电子显微镜。用于观察样品的表面结构。成像具有很强的立体感。7、扫描隧道显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1、明视野显微镜明视野显微镜即常用的普通光学显微镜,其照明光线直接进入视野,属透射照明。生活的细菌在明视野显微镜下观察是透明的,不易看清。解决的措施,一方面是对观察的样品进行改造,发展出各种染色技术,通过特殊的染色方法使细胞着色,增加与背景的反差,便于观察;另一方面进行显微镜的改造,由此发展出不同种类的显微镜,适用于不同的观察目的。2、暗视野显微镜 暗视野显微镜则利用特殊的聚光器遮挡中心光源,实现斜射照明,使照射到样品上的透射光线无法进入物镜,但由样品反射或折射的光线进入物镜,因此,整个视野是暗的,而样品是明亮的,由此达到增加反差,便于观察的目的。并且,使用暗视野显微镜,即使所观察微粒的尺寸小于显微镜的分辨率,仍然可以发现其存在。3、相差显微镜光波的长短表现为颜色差别,光的振幅高低表现为明亮程度的不同。观察样品各部分厚薄、密度不同,光线通过时直射光和衍射光的光程产生差别,导致出现相位差。相差显微镜配备了特殊的光学装置,利用光的干涉现象,将光的相位差转变成人眼可辨的振幅差(明暗差),形成反差,从而提高了各种结构间的对比度,使各种结构变得清晰可见,因此相差显微镜很适合观察活的细胞以及细胞内的一些细微结构。相差显微镜实现这一目的的特殊的光学装置主要是环状光圈和相板。4、荧光显微镜紫外线光源照射在具有荧光素的样本上,荧光素激发出荧光,使标本在暗的视野中显现出光亮的物体,不同的荧光素还表现为不同的颜色,由此可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主要应用于免疫学、环境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5、6、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与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的差异:1) 以电子波(波长最短可达到0.005 nm)代替光源,由于波长的极大缩短而大大提高了分辨率。光镜的最高分辨率可达到0.2m,这种局限是由可见光的性质决定的,与显微镜自身的性能无关。电镜实际的分辨率比光镜提高约1000倍。2)电镜镜筒中要求高真空(在电子的运行中如遇到游离的气体分子会因碰撞而发生偏转,导致物象散乱不清)。电子显微镜因需在真空条件下工作,所以很难观察活的生物。3)以电子透镜(电磁圈)代替光学透镜,通过电磁圈使电子“光线”汇聚、聚焦。4)电子像人肉眼看不到,需用荧光屏来显示或感光胶片作记录。 电子显微镜按结构和用途可分为: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电子束穿过薄切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观察样品的表面结构 7、扫描隧道显微镜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显微镜,其横向分辨率可以达到0.1-0.2 nm,纵向分辨率可以达到0.001 nm,足以对单个的原子进行观察。由于在扫描时不接触样品,又没有高能电子束轰击,因而可以避免样品的变形。不仅可以在真空,而且可以在保持样品生理条件的大气及液体环境下工作, 所以对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常用的染色方法:染色操作的基本程序为:制片干燥固定染色水洗干燥镜检革兰氏染色(C.Gram于1884年发明的一种鉴别不同类型细菌的染色方法。)结晶紫初染 碘液媒染 酒精脱色番红复染 微生物的保藏方法课本p20:1.传代培养保藏;2.冷冻保藏(液氮);3.干燥保藏(沙土管保存和冷冻真空保藏)第三章:微生物类群与形态结构周质空间(periplasmic space, periplasm)又称壁膜间隙。在革兰氏阴性细菌中,一般指其外膜与细胞膜之间的狭窄空间(宽约1215nm),呈胶状。L型细菌(L-form of bacteria)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原生质体(protoplast)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处理或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而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而形成的仅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形、对渗透压变化敏感的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支原体(Mycoplasma)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因它的细胞膜中含有一般原核生物所没有的甾醇,所以即使缺乏细胞壁,其细胞膜仍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芽孢(endospore或spore)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称为芽孢(endospore或spore,偶译“内生孢子”)。一些丝状真菌的有性孢子:卵孢子、结合孢子、子囊孢子。一、简述磷壁酸主要功能 1细胞壁形成负电荷环境,增强细胞膜对二价阳离子的吸收;2贮藏磷元素;3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细胞的粘连、避免被白细胞吞噬以及抗补体的作用;4革兰氏阳性细菌特异表面抗原的物质基础;5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6能调节细胞内自溶素(autolysin)的活力,防止细胞因自溶而死亡。二、简述脂多糖的主要功能 1.LPS结构的多变,决定了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簇的多样性;2.LPS负电荷较强,与磷壁酸相似,也有吸附Mg2+、Ca2+等阳离子以提高其在细胞表面浓度的作用,对细胞膜结构起稳定作用。3.类脂A是革兰氏阴性细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4.具有控制某些物质进出细胞的部分选择性屏障功能;5.许多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三、论述比较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结构的特点 1. 革兰氏阳性菌只有一层细胞壁,化学组分简单,一般只含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40层左右的肽聚糖分子,厚度大(2080nm),;革兰氏阴性菌有两层细胞壁,比较博;肽聚糖埋藏在外膜层之内,是仅由12层肽聚糖网状分子组成的薄层(23nm),含量约占细胞壁总重的10%,故对机械强度的抵抗力较革兰氏阳性菌弱。2. 细胞壁阳性菌主要是肽聚糖和磷壁酸构成,肽聚糖含量高;阴性菌内壁由肽聚糖构成,含量少,外壁由脂多糖、磷脂和脂蛋白三种成分构成:3. 肽聚糖的分子差异:都由双糖单位构成,但是阴性菌没有特殊的肽桥,只形成较为疏稀、机械强度较差的肽聚糖网套,肽尾有变化; 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变成 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DAP)(只在原核微生物细胞壁上发现)4.革兰氏染色,阳性菌紫色,阴性菌红色3.1、比较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及古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差异。革兰氏阳性细菌特点:厚度大(2080nm)化学组分简单,一般只含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磷壁酸: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上特有的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赋予革兰氏阳性细菌以特异的表面抗原,表面负电荷 革兰氏阴性细菌它的肽聚糖埋藏在外膜层之内,是仅由12层肽聚糖网状分子组成的薄层(23nm),含量约占细胞壁总重的10%,故对机械强度的抵抗力较革兰氏阳性菌弱。外膜位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外层,由脂多糖、磷脂和脂蛋白等若干种蛋白质组成的膜,有时也称为外壁。古细菌细胞壁(1)假肽聚糖(pseudopeptidoglycan)细胞壁:N-乙酰葡糖胺和 N-acetyl-talosaminuronic acid (NAT), N-乙酰塔罗糖胺糖醛酸组成二糖单位(2)多糖细胞壁 (3)糖蛋白(glycoprotein) (4) 蛋白质细胞壁 四、细胞膜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是紧贴在细胞壁内侧、包围着细胞质的一层柔软、脆弱、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厚约78nm,由磷脂(占20%30%)和蛋白质(占50%70%)组成。功能: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 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 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各种组分(肽聚糖、磷壁酸、LPS、荚膜多糖等)的重要基地; 膜上含有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的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场所; 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 五、芽孢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特点:1.整个生物界中抗逆性最强的生命体,是否能消灭芽孢是衡量各种消毒灭菌手段的最重要的指标。2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重新转变成为营养态细胞;产芽孢细菌的保藏多用其芽孢。3产芽孢的细菌多为杆菌,也有一些球菌。芽孢的有无、形态、大小和着生位置是细菌分类和鉴定中的重要指标。4芽孢与营养细胞相比化学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容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相差显微镜直接观察;芽孢染色)生物学意义:芽孢是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壁厚、含水量低、抗屈性强的休眠构造。无繁殖功能,芽孢有极强的抗热抗辐射,抗化学药物和抗静水压等特性。芽孢具有极强的休眠能力,可以保存几年至几十年而不死亡,芽孢的有无、形态和位置,在细菌分类和鉴定中是重要的形态学指标,实践上芽孢的存在亦利于菌种的筛选与保藏,有利于对各种消毒、杀菌措施优劣的判断等。芽孢的耐热机制: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脂蛋白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产生极高的渗透压夺取芽孢核心的水分,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特有成分:芽孢肽聚糖、DPA-Ca,无磷壁酸。核心部分的细胞质却变得高度失水,因此,具极强的耐热性。芽孢皮层特有成分:芽孢肽聚糖、DPA-Ca(吡啶二羧酸钙盐),无磷壁酸。一、细菌、粘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的形态和繁殖方式各有什么特点?1.细菌的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繁殖方式:二分裂2.粘细菌:营养细胞:杆状、柔软、缺乏坚硬的细胞壁,无鞭毛,产生粘液,可在固体表面作“滑行”运动,以分裂方式进行繁殖。子实体:营养细胞发育到一定阶段,在适宜的条件下彼此向对方移动,聚集成团,形成子实体,产生粘孢子。3.放线菌:形态,单细胞,大多由分枝发达的菌丝组成;繁殖方式,1.无性孢子(凝聚孢子横隔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壁孢子)2.菌丝断裂4.霉菌的形态:菌体均由菌丝构成,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构成菌丝体。繁殖方式:1.无性孢子2.有性孢子3.菌丝断片5.酵母菌的形态:与细菌菌落类似,但一般较细菌菌落大而突起,表面湿润,粘稠,易被挑起,多为乳白色,少数呈红色。繁殖方式 1、无性繁殖: 1)芽殖2)裂殖3)产生无性孢子 2、有性繁殖:酵母菌以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式进行有性繁殖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1、水活度: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溶液的蒸汽压力与纯水蒸汽压力之比。 即:w = P w / Po w 。Pw代表溶液蒸汽压力, POw代表纯水蒸汽压力。纯水w为1.00,溶液中溶质越多, w越小。2、EMB培养基:即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是最常用的鉴别培养基,用于鉴别饮用水、牛乳中大肠杆菌。菌落呈紫色,有绿色金属光泽。 一、按用途划分,培养基包括哪几种?请设计一种选择培养基。1)基础培养基(minimum medium)2)完全培养基(complete medium)3)加富培养基和富集培养基(enrichment medium)4)鉴别培养基(differential medium)5)选择培养基(selective medium)1)基础培养基:在一定条件下含有某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2)完全培养基:在一定条件下含有某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3)加富培养基和富集培养基:在普通培养基(如肉汤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制成的一类营养丰富的培养基。这些特殊营养物质包括血液、血清、酵母浸膏、动植物组织液等。4)鉴别培养基: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根据这种特征性变化,可将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5)选择培养基:用于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二、试比较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几种方式的特点。1)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特点1、物质进入细胞的动力是细胞内外的浓度差。 2、不消耗能量3、没有特异性,被运输物质 不与膜上物质发生任何反应,物质不发生化学变化。4、水、脂肪酸、乙醇、甘油、气体 。2)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特点1、物质运输动力是细胞外的浓度差,运输过程不消耗能量。2、有膜载体参加,膜载体(载体蛋白)有特异性,本身不发生化学变化,能加快物质运输的速度。3、氨基酸、糖、维生素、无机盐。3)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1、初级主动运输(primary active transport)2、次级主动运输 (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同向运输,逆向运输,单向运输)3、基团转位(group translocation)基团转位(group translocation):有一个复杂的运输系统来完成物质的运输PEP-磷酸糖转移酶系统(PTS);物质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磷酸化与去磷酸化);基团转位主要存在于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细菌中,主要用于糖的运输。脂肪酸、核苷、碱基等也可通过这种方式运输。基团转位特点:1、厌氧、兼性厌氧菌运输糖的一种主动运输方式。2、运输过程中需要能量,被运输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磷酸化)。3、通过磷酸转移酶系统运输营养物质。4、糖、脂肪酸、核苷。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特点:1、被运送的物质可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内 2、要消耗能量。 3、有膜载体参加,膜载体发生构型变化 4、被运送物质不发生变化(基团转位除外)。5、氨基酸、糖、矿物质4)膜泡运输主要存在于原生动物中,特别是变形虫(amoeba),为这类微生物的一种营养物质的运输方式)。三、微生物的四种营养类型和特点。光能自养型:需光、无机物; 光能异养型:需光、有机营养;化能自养型:以无机物的氧化获得能量; 化能异养型:以有机物的氧化获得能量。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次级代谢产物 :通过次级代谢合成的产物通常称为次级代谢产物,大多是分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化合物。如抗生素、激素、 生物碱、毒素及维生素等类型。氧化磷酸化 :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供给ADP与无机磷合成ATP的偶联反应。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或课本P111】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形成的NADH和FADH2可通过位于线粒体内膜活细菌质膜上的电子传递系统将电子传递给氧或其他氧化型物质,在这个过程中偶联着ATP的合成,这种长生ATP的方式称为氧化磷酸化。化学渗透偶联假说:米切尔(P. Mitchell英)1961年提出ATP合成机制。电子传递过程中导致膜内外出现质子浓度差,产生质子势,推动质子由膜外进入胞内,在此过程中,通过存在于膜上的F1-F0 ATP酶偶联ATP的形成。1978诺贝尔奖一、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呼吸作用电子载体(NADH)不是将电子直接传递给底物降解的中间产物(如丙酮酸),而是交给电子传递系统,逐步释放出能量后再交给最终电子受体。二、有氧呼吸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以分子氧为最终受体的生物氧化 2、基质氧化彻底生成CO2和H2O,(少数氧化不彻底,生成小分子量的有机物,如醋酸发酵)。3、除糖酵解过程外,还包括三羧循环和电子传递链两部分反应 4、E系完全,分脱氢E和氧化E两种E系 (P105)。 5、产能量多,一分子G净产38个ATP。三、能量转换的主要方式有哪些。1、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2、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3、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 四、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的关系怎样。1、存在范围及产物类型不同: 初级代谢的普遍性和同一性:初级代谢系统、代谢途径和初级代谢产物在各类生物中基本相同。它是一类普遍存在于各类生物中的一种基本代谢类型。次级代谢的多样性: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因生物不同而不同,同种生物也会由于培养条件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次级代谢产物。不同的微生物可产生不同的初级代谢产物。例如某些青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分别合成青霉素、杆菌肽和柠檬酸等次级代谢产物。相同的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产生不同的初级代谢产物。产黄青霉在Raulin中培养时可以合成青霉酸。但在CzapekDox中培养则不产青霉酸。2、对产生者自身的重要性不同初级代谢产物生存必需的物质, 如单糖或多糖、核苷酸、核酸、脂肪酸、脂类、蛋白质等通常都是机体。次级代谢产物非必需的物质,次级代谢的某个环节发生障碍时,不会导致机体生长的停止或死亡。但有些产物也有重要生理功能。次级代谢产物通常都分泌到胞外,有些与机体的分化有一定的关系,并在同其它生物的生存竞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次级代谢产物通常对人类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3、与微生物生长过程的关系明显不同初级代谢自始至终存在于一切生活的机体中,同机体的生长过程呈平行关系;次级代谢则是在机体生长的一定时期内(通常是微生物的对数生长期末期或稳定期)产生的,一般可明显地表现为机体的生长期和次级代谢产物形成期二个不同的时期。4、对环境条件变化的敏感性或遗传稳定性不同初级代谢产物对环境条件的变化敏感性小(即遗传稳定性大)。次级代谢产物对环境条件变化敏感,其产物的合成往往因环境条件变化而变化。5、相关酶的专一性不同初级代谢产物合成中:酶专一性强,次级代谢产物合成中:酶专一性不强,不同的前体物可以导致机体合成不同类型的次级代谢产物。6、两者相互关联。初级代谢是次级代谢的基础,为次级代谢产物合成提供前体物和的能量;次级代谢则是初级代谢的继续与发展,避免初级代谢过程中中间产物过量积累对机体产生的毒害作用。五、电子传递链中的五种氧化还原酶课本p1091)NADH脱氢酶;2)黄素蛋白;3)铁硫蛋白;4)细胞色素;5)醌及其衍生物。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OD值:在一定波长下,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以光密度(optical density ),表示菌量,即O.D.值。测量时应控制在菌浓度与光密度成正比的线性范围内。生长曲线(Growth Curve) :细菌接种到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时取样测定细胞数量,以培养时间为横座标,以菌数为纵座标作图,得到的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 代时:在细菌个体生长里,每个细菌分裂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为代时一、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有哪些方法?1、计数法:培养平板计数法膜过滤培养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法2)其它方法:比例计数过滤计数活菌计数:2、生物量法:比浊法重量法3、生理指标法:微生物的生理指标,如呼吸强度,耗氧量、酶活性、生物热等与其群体的规模成正相关。二、细菌典型生长曲线可分几期,各有何特点?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以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等四个生长时期 。1)迟缓期的特点:分裂迟缓、代谢活跃1.细胞形态增大。一般来说处于迟缓期的细菌细胞体积最大。2.细胞内RNA,尤其是rRNA含量增高,合成代谢活跃,核糖体、酶类和ATP的合成加快,易产生诱导酶。3.呼吸强度较高。4.对外界不良条件反应敏感。2)对数生长期(Log phase):生长和分裂速率最大,细菌数量呈对数增加,生长一致,代时短;是研究微生物代谢的良好材料;生产上用作发酵种子,使发酵的迟缓期缩短,提高经济效益。3)稳定生长期(Stationary phase):由于营养物质消耗,C/N比失调,生长因子耗尽,代谢产物积累和pH等环境变化,逐步不适宜于细菌生长,导致生长速率降低直至零(即细菌分裂增加的数量等于细菌死亡数)。稳定生长期又称恒定期或最高生长期,此时培养液中活细菌数最高并维持稳定。4)衰亡期(Decline或Death phase):营养物质耗尽和有毒代谢产物的大量积累,细菌死亡速率超过新生速率,整个群体呈现出负增长。该时期死亡的细菌以对数方式增加,但仍有部分活菌存在。三、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有哪些?如何避免细菌出现耐药性?作用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破坏细胞质膜、作用于呼吸链以干扰氧化磷酸化、抑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等。避免出现细菌的耐药性的措施:(1)第一次使用的药物剂量要足;(2)避免在一个时期或长期多次使用同种抗生素;(3)不同的抗生素(或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4)对现有抗生素进行改造;(5)筛选新的更有效的抗生素; 四、对接种环、培养皿、肉汤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实验台桌面以及室内空气,采用哪些方法进行灭菌?写出灭菌条件。干热灭菌,湿热灭菌,辐射灭菌五、抗性菌株的特点课本p155细胞质膜透性改变,使抗生素不进入细胞或进入细胞后被细胞主动排出;药物作用靶改变:对黄胺不敏感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合成了修饰抗生素的酶:乙酰化抗性菌株发生遗传变异,导致合成新的多聚体,肽聚糖类似物第七章:微生物的生态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的成分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生物降解(biodegradation):是微生物对物质(特别是环境污染物)的分解作用。生物降解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污染物降解是当前生物降解的主要课题。生物修复课本p322是微生物催化降解、转化污染物,从而消除污染的一个受控或自发的过程。活性污泥是由微生物与污水(废)水中的有机、无机固体物混凝交织、形成的絮状物,又称为菌胶团。Ames试验法:致突变物的检测*用Ames(爱姆斯)试验检测致突变、致畸变、致癌“三致”物质用菌株是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型,写出该菌种的拉丁文名称及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表示式。简述在平板上用何种培养基、何种实验方法筛选出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如何用该菌株经Ames试验检测M物质不是“三致”物质?(14分) 答:(1)Ames试验所用菌株为:Salmonella typhimurium his (2)在平板上用基本培养基和完全培养基,并用影印接种法可筛选鼠伤寒沙门氏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用基本培养基平板,涂布鼠伤寒沙门氏菌营养缺陷型,并点接不同A.a,用生长谱法可分离鉴定出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菌株。或:用基本培养基平板和基本培养基加有his的补充培养基平板,并用影印接种法可直接分离筛选S. typhimurium his (3)用S. typhimurium his涂布基本培养基平板,并用不含任何试样的滤纸片放在平板中央作对照;用S. typhimurium his涂布基本培养基平板,并用M物质和鼠肝匀浆(含加氧酶),混合保温,用吸入滤纸片,将其放在平板中央。如上两平板37培养,对照两平板滤纸片外菌落生长情况,如仅试验平板滤纸片周围和对照相比,并无大量菌落生长,说明M物质不能使S. typhimurium his回复突变,M物质不是诱变剂,不是三致物质。一、由于石油泄露使一海岸发生了油类污染,试设计可行的生物修复方案及措施?1、生物修复是微生物催化降解、转化污染物,从而消除污染的一个受控或自发的过程。2、生物修复技术:通过 接种微生物; 添加营养物 N、P; 提供电子受体 O2 、H2O2 NO3-; 提供共代谢物 CH4; 提高生物可利用性 ; 表面活性剂; 添加生物降解促进剂等措施和方法提高生物降解速率,已达到生物修复的效果。(一)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 1、生物降解(biodegradation):是微生物对物质(特别是环境污染物)的分解作用。生物降解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污染物降解是当前生物降解的主要课题。2、降解反应:污染物降解反应是酶促反应二、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怎样? 1、微生物是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 微生物最大的价值也在于其分解功能。动物和植物残体等复杂有机物质 无机物 初级生产者2、微生物是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成员; 微生物参与所有的物质循环,大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都受到微生物的作用。在一些物质的循环中,微生物是主要的成员,起主要作用(CO2);而一些过程只有微生物才能进行,有的是循环中的关键过程,起关键作用(固氮、硝化)。3、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 光能营养和化能自养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它们积累下来的能量可以在食物链、食物网中流动。4、微生物是物质和能量的贮存者;在土壤、水体中有大量的微生物生物量,贮存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5、微生物在地球生物演化中的作用; 微生物是最早出现的生物体,并进化成后来的动、植物。藻类的产氧作用,改变大气圈中的化学组成,为后来动、植物出现打下基础。三、简述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类型及其生物学意义,举例说明其开发应用价值 1、嗜热微生物 2、嗜冷微生物 3、嗜酸微生物 4、嗜碱微生物 5、嗜盐微生物 6、嗜压微生物 有3个方面的研究意义:(1)开发利用新的微生物资源,包括特异性的基因资源; (2)为微生物生理、遗传和分类乃至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许多领域,如:功能基因组学、生物电子器材等的研究提供新的课题和材料;(3)为生物进化、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第八章:病 毒 病毒的复制(replication):病毒感染敏感宿主细胞后,病毒核酸进入细胞,通过其复制与表达产生子代病毒基因组和新的蛋白质,然后由这些新合成的病毒组分装配(assembly)成子代毒粒,并以一定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病毒的这种特殊繁殖方式称做复制(replication)。 溶源性噬菌体(lysogenic phage)P183 溶源性细菌(lysogenic bacteria)病毒效价:单位体积病毒悬液中含有的感染性病毒粒子数,通常以噬斑(蚀斑)形成单位(PFU)/ml表示。病毒学(virulogy) :研究病毒(virus)的本质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的科学,是微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病毒:为具有独立于其宿主的进化史的绝对细胞内寄生物,它的DNA或RNA基因组被其所编码的蛋白质壳体化(encapsidation)。噬斑(plague):噬菌体经过适当稀释接种细菌平板,经过培养,在细菌菌苔上可形成圆形透明区域,即噬斑。形成的噬菌斑可用于噬菌体计数。 蚀斑:病毒可在培养的细胞单层上形成肉眼可见的局部病损区域,即蚀斑(plaque)或称空斑。壳体或衣壳(capsid): 包围着病毒核酸的蛋白质外壳,由蛋白质亚基按对称的形式、有规律地排列而成,是病毒毒粒的基本结构。 壳体结构类型:螺旋对称壳体、二十面体对称壳体、双对称结构 螺旋对称壳体: 亚基有规律地沿着中心轴(核酸)呈螺旋排列,进而形成高度有序、对称的稳定结构。二十面体对称壳体: 蛋白质亚基围绕具立方对称的正多面体的角或边排列,进而形成一个封闭的蛋白质的鞘。(以二十面体容积为最大,能包装更多的病毒核酸)双对称结构: 典型例子是有尾噬菌体(tailed phage),其壳体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包装有病毒核酸的头部通常呈二十面体对称,尾部呈螺旋对称。病毒特点:病毒是一类既具有化学大分子属性,又具有生物体基本特征;既具有细胞外的感染性颗粒形式,又具有细胞内的繁殖性基因形式的独特生物类群。1)不具有细胞结构,具有一般化学大分子的特征。 2)一种病毒的毒粒内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者RNA。 3)大部分病毒没有酶或酶系极不完全,不含催化能量代谢的酶,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作用。 4)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没有自身的核糖体,没有个体生长,也不进行二均分裂,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自身的核酸复制,形成子代。5)个体微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6)对大多数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一、病毒结构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1)构成蛋白质外壳,保护病毒核酸免受核酸酶及其它理化因子的破坏; 2)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与易感细胞表面存在的受体具特异性亲和力,促使病毒粒子的吸附和入侵;3)决定病毒的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4)构成毒粒酶,参与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入侵(如溶菌酶等),或参与病毒复制过程中大分子的合成(如逆转录酶等)。一般来说,病毒是不具酶或酶系极不完全的,所以一旦离开宿主就不能独立进行代谢和繁殖。二、试结合一步生长曲线分析病毒复制的特点,并与细菌生长曲线进行比较。病毒感染敏感宿主细胞后,病毒核酸进入细胞,通过其复制与表达产生子代病毒基因组和新的蛋白质,然后由这些新合成的病毒组分装配(assembly)成子代毒粒,并以一定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病毒的这种特殊繁殖方式称做复制(replication)。 1、用噬菌体的稀释液感染高浓度的宿主细胞;2、数分钟后,加入抗噬菌体的抗血清(中和未吸附的噬菌体);3、将上述混合物大量稀释,终止抗血清的作用和防止新释放的噬菌体感染其它细胞(建立同步感染);4、保温培养并定期检测培养物中的噬菌体效价(对噬菌体含量进行计数);5、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的感染效价为纵坐标,绘制出病毒特征性的繁殖曲线;噬菌体复制(繁殖)的三个阶段:1、吸附期;游离的噬菌体吸附到宿主细胞 2、潜伏期;从噬菌体吸附到细胞,到释放出新噬菌体的最短时期 3、裂解期;随着菌体不断破裂,新噬菌体数目增加,直到最高值复制周期(replicative circle)或称复制循环:自病毒吸附于细胞开始,到子代病毒从感染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病毒复制过程。病毒的复制循环包括五个时期: 吸附侵入脱壳病毒大分子的合成装配与释放。生长曲线(Growth Curve): 细菌接种到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时取样测定细胞数量,以培养时间为横座标,以菌数为纵座标作图,得到的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 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以分为 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等四个生长时期 。迟缓期(Lag phase): 将少量菌种接入新鲜培养基后,在开始一段时间内菌数不立即增加,或增加很少,生长速度接近于零。也称延迟期、适应期、调整期。迟缓期的细菌细胞体积最大。对数生长期(Log phase):生长和分裂速率最大,细菌数量呈对数增加,生长一致,代时短;是研究微生物代谢的良好材料;生产上用作发酵种子,使发酵的迟缓期缩短,提高经济效益。稳定生长期(Stationary phase): 由于营养物质消耗,C/N比失调,生长因子耗尽,代谢产物积累和pH等环境变化,逐步不适宜于细菌生长,导致生长速率降低直至零(即细菌分裂增加的数量等于细菌死亡数)。此时培养液中活细菌数最高并维持稳定。衰亡期(Decline或Death phase):营养物质耗尽和有毒代谢产物的大量积累,细菌死亡速率超过新生速率,整个群体呈现出负增长。该时期死亡的细菌以对数方式增加,但仍有部分活菌存在。另:t一步生长曲线: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的感染效价为纵坐标,绘制出病毒特征性的繁殖曲线。噬菌体复制(繁殖)的三个阶段:1、吸附期;游离的噬菌体吸附到宿主细胞 2、潜伏期;从噬菌体吸附到细胞,到释放出新噬菌体的最短时期 3、裂解期;随着菌体不断破裂,新噬菌体数目增加,直到最高值第九章:微生物遗传质粒(plasmid: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质遗传因子,主要存在于各种微生物细胞中。吖啶类染料、高温、某些离子作用可消除质粒。类型:致育因子(Fertility factor,F因子) 、抗性因子(Resistance factor,R因子)、产细菌素的质粒(Bacteriocin production plasmid) 、毒性质粒(virulence plasmid) 、代谢质粒(Metabolic plasmid)、隐秘质粒(cryptic plasmid) .操纵子(operon): 是一个结构上、功能上协同作用的整体,受同一调节基因和启动区的调控,包括启动子、操作子和结构基因。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1)Griffith的转化实验;2)T2噬菌体的感染实验;3)TMV病毒拆分重建实验。一、常见的微生物突变类型有哪些。 1)营养缺陷型(auxotroph) 一种缺乏合成其生存所必须的营养物(包括氨基酸、维生素碱基等)的合成能力的突变型,只有从周围环境获得这些营养或其前体物才能生长。 表型判断的标准:在基本培养基上能否生长。特点:在选择培养基(一般为基本培养基)上不生长 负选择标记 突变株不能通过选择平板直接获得2)抗药性突变型(resistant mutant) 基因突变使菌株对某种或某几种药物,特别是抗生素,产生抗性。 特点:正选择标记 (突变株可直接从抗性平板上获得)3)条件致死突变型(conditional lethal mutant) 在某一条件下具有致死效应,而在另一条件下没有致死效应的突变型。常用的条件致死突变是温度敏感突变,用ts(temperature sensitive)表示,这类突变在高温下(如42)是致死的,在低温(如25-30)下生长。特点:负选择标记这类突变型常被用来分离生长繁殖必需的突变基因:耐高温基因4)形态突变型(morphological mutant) 造成形态改变的突变型 特点:非选择性突变 ,突变株和野生型菌株均可生长,但可从形态特征上进行区分。 二、简述诱变育种的基本原则。1选择简便有效的诱变剂:紫外线、烷化剂2选优良的出发菌株:生产中优良变异株3.处理单孢子(或单细胞)悬液:易于纯化 4选用最适剂量:杀菌率为40-70%为宜 5利用复合处理的协同效应:两中、多种诱变剂6利用形态、生理与产量间的相关指标:菌落形态、颜色、变色圈、抑制圈7设计或采用高效筛选方案或方法:初筛、复筛时期:对数生长期原核微生物杂交育种:转化、接合、转导 1)转化:受体细胞直接吸收来自供体细胞的DNA片断,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细胞部分遗传性状发生变化的现象。特点:供体DNA片断注入受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26学年地质版(2024)小学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一册《男孩 女孩》教学设计
- 2025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种群及其动态解析版
- 2025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体液调节解析版
- 2025企业劳动合同样本
- 小白杨81章题目及答案
- 消防考试易考题目及答案
- 2025餐厅聘请厨师合同
- 乡土中国说课题目及答案
- 2025医疗设备租赁合同范本
- 物业保安试题及答案
- T/CAQI 27-2017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规范
- T/CACEM 26-2023高速公路综合服务站运营服务规范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课件
- 设备合同尾款结算协议
- 私人光伏安装合同协议
- 电化学微针的应用进展
- 管道跨河桥架施工方案
- 餐饮油烟防治管理制度
- 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教材解读和教学目标
- 2025年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疫人员考试题(附答案)
- 《班主任如何说话学生才喜欢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