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艺术插花中意境创作.doc_第1页
谈中国艺术插花中意境创作.doc_第2页
谈中国艺术插花中意境创作.doc_第3页
谈中国艺术插花中意境创作.doc_第4页
谈中国艺术插花中意境创作.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中国艺术插花中意境创作 插花艺术从其特点和艺术形式上通常分为东方插花艺术和西方插花艺术两种。西方插花侧重于以大量的花材插成装饰效果好的图案式,突出人为理性的造型,东方插花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其风格主要以体现花材的自然美、线条美和意境美为主要目的,而意境的创作是中国插花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它根源于中国古老的文化艺术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中儒、道、佛文化所追求的自然境界融入了中国诗、画的文化内涵,因此,意境的美是中国插花艺术对世界插花艺术的贡献,也是中国插花设计创作中的难点。意境的深浅又是衡量中国插花艺术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准因此,中国的插花艺术无论如何发展都不能离开这一基本的根基,理解和掌握好这一点对插花创作是至关重要的。一意境的诠释 艺术插花突出了中国插花的特点,是中国插花艺术的典型代表。 中国艺术插花的重点就是意境的创作,“意境”原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性范畴,也是中国古典艺术极力追求的一种境界,它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对意境理解,古代文人、艺术家各有不同的理解,如宋代诗人苏轼之“意与境会”,二十四诗品中提及的“思与境谐”、中国画所追求的“形似”之上的“神似”及书法艺术追求的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等,说的都是“意境”。尽管从不同的角度其说法有所差别,但可以统一到一点,那就是要求主体感情世界与客体物质世界的相通、契合,按照现代辞海的解释,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两者是相符合的。中国艺术插花或借鉴以上各种艺术的理论或借鉴创作手法作为基础,因此可以将艺术插花中意境理解为:插花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与按照主题所插出的插花造型共同构成艺术插花的意境,二者相互依赖,缺一不可。 在我们所欣赏到的插花作品中,有的作品让人看了印象深刻,流连忘返;而有的作品却不能给人留下印象。有的作品自然朴实,简单、素雅,却能让人有美的感受;而有的作品虽然五彩缤纷,却引不起人们的兴趣,也即意境的差别所为。一件优秀的插花作品,必须有创新的造型。正如香港著名插花艺术家钟玉冰所说的“捅一盆好看的花并不难,因花朵本身已很美,但要将一些没有艳丽色彩或特殊形态的花材,插出特色,令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则须花更多心思。”做到这一点还只能算插花造型的优秀设计,更深层次的美是在作品的主题引导下让人产生与作者思想感情共鸣的东西,甚至受到启迪,产生“景外之景”,“弦外之音”,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二 形成的渊源 古人云:“欲知大道,必先知史,知之越多,爱之越深。”因此,研究中国艺术插花中意境的形成,除了了解其文化根基外,必须了解其诞生的历史,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插花较早的国家之一,六朝时的史书已有关于佛前供花的记载,也是中国最早的插花记录,之后,插花随着时代的变迁形成了不同的类型,包括早期的佛教插花、民间插花,之后的宫廷插花及文人插花。其中,文人插花以其深刻的含义,结合清雅优美的线条造型,确立了它在中国插花艺术中的主导地位,并成为东方插花艺术的代表。文人插花不单把花材看成是表现形式美的要素,而是以花传情,借花明志,让花成为表达情感意趣的传递者;插花作品也不仅是一件饰品,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作者自由充沛的“心源”和外界接触时突然的领悟。 中国历史上许多的诗人、画家都涉猎过插花领域,如南齐的画家谢赫、唐代诗人李白,宋代诗人杨万里、陆游,明代造园家计成等都留下有关的诗句、绘画及理论著作对东方插花形成作出杰出贡献的、有名的插花专著瓶花三说、 瓶花谱、瓶史则分别由明代的戏曲家、画家和文学家完成,书中对花的含义、花的养护、插花的造型、手法都有详细的说明,并由此奠定了中国插花早期较系统的理论基础。或许正是因为他们的介入,中国插花一开始即按诗、书、画的创作原则行事,并刻意追求诗情画意般的艺术境界。三 意境的创作 插花是一门造型艺术,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也无论是常规造型还是反常规造型,作为艺术插花,在进行插花创作前必须先了解插花材料的形态、质地和习性,掌握插花的基本理论,熟练插花造型的手法、技巧,通晓相关的文化、艺术内容,并对现实中存在的景观进行细致的观察研究,使自己在插花创作时胸有成竹,这是插花创作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不停地练习、创作和交流才可能创作出意境美的作品。 艺术插花意境创作时应该完成好两大步,即创作内容方向的确定和完成插花造型。 艺术插花一般只是作者艺术修养的凝聚和反映,所以创作的内容方向,不需要过多考虑环境和用途,重要的是作者想要表现什么,能够表现什么,能够表现得多深,从而决定所能创作作品的意境的深浅。所以对于有一定插花技艺的创作者而言,创作方向的准确定位是最重要的,它可以最终决定作者是否能创作出意境奇、高、深远作品的重要的一步。根据中国艺术插花意境的内涵,创作方向的确定可以主要从文学所包含的内容里、现实中的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里及构成插花的花材、器具等方面考虑,通过对它们的运用或从中得到的启发,激发创作的灵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所形成的文学形式、内容,丰富多彩。有时一个字,一个成语,一句话里都会有很多的哲理,或一定的意境,关键是创作者要善于挖掘和联想,才能在插花创作的实践中起到作用。而中国文学中直接与花有关的内容也很丰富,比如古人常赋予花一定的精神含义,如用梅、竹、菊、兰插花寓意不畏霜雪、高风亮节、洁身自好等,将其组合用到插花中借以表达内心的感情,是古代文人非常喜好的;将现代人所赋予花的语言或谐音,通过合理组合表达意境,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而中国的许多古诗词,如果按其描写的内容画出来,既是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画又具极深意境,能够让人直接感觉到它的美和引起联想。如宋代王安石的“溪深树密无人处,惟有幽花渡水香”,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唐代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如果以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的描述作为插花表达的内容的话,造型时甚至不用添加太多的花材就可完成一个很好的具线条美、自然美、意境美的艺术插花作品。这主要看创作者如何理解,同一句诗由于创作者的文学艺术功底和插花的表现力的差别而表现出不同的理解力,可插出千差万别的造型效果。因此,这种潜力是很大的,何况,中国历史上数不清的诗句,能为插花艺术提供十分丰富的题材!如加以造型上的规范发掘,形成某种流派也应是可能而且颇具特色的。 现实中的景观对插花创作者能产生最直观的启示,这也是我们强调插花创作前对景观作细致观察的原因。许多作品的创作思路都源于此,无论是对自然景观的借鉴和加工,还是对人造景观的模仿、提炼,都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内容。笔者在欣赏国内著名的插花创作者刘飞鸣的作品时常常感叹于他对自然景观的理解和表达。他的灵活表现在,无论是用传统的中国艺术插花手法还是现代的手法,所创作的作品,总能给人以新异美感,且其“意”与“型”总是结合得非常紧密,使人既赏又想。而香港著名的插花艺术家钟玉冰则最善于将建筑艺术的理念用到插花艺术中来,她的作品所选用的容器造型特别,花材用得不多,有时甚至将花朵半藏半露,但整个造型新颖别致,美丽尽显,其作品的意境自然不俗。 艺术插花来源于生活,所以一些表现时代气息意境的创作,可以从插花容器、配件和花材方面考虑更容易表达。如著名的插花作品踏青归来,就用带马的小马车作容器插入山乡野花小菊,野藤等,容器下撒上不规则的花瓣,使作品既有美丽的线条,又有自然的乡土气息,更有“马蹄踏的落花香”的意境,虽用花不多却耐人寻味。而配件使用得好,常常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春江水暖鸭先知”可用柳条、桃花、迎春等插出一组盆景式插花,并在放了水的盆中放上两只装饰材料作成的鸭子,构成一幅意境美的画面,很容易与欣赏者产生共鸣。有时,通过器具与花材结合所完成的整体造型引起的联想也能达到较好效果。 另外花的色彩、形态、作品摆放的衬景等也都可以考虑与其他的方面相结合,确定一个自己比较适宜的创作方向完成作品,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艺术的境界在于美,所以中国艺术插花创作时,在确定了创作方向后,插出美的造型才能体现出美,表达出完美的意境。作者在确定了创作方向后基本上应对将要完成作品的造型的雏形在头脑中有个初步的形象,此时可再经过细致的形象思维,运用绘画原理在大脑中构图,调整出花材最佳的比例、位置。最后定形整个作品的细部,然后可将具体的造型,以白描的方式画到纸上,也可直接插做。 绘图完成后可根据绘图选择购买花材。应选择自然界中具美丽线条的花材为主,结合商业花材的补充,可扩大作品的创作空间。 造型完成时,应依据已有构思,按所画图上各花材的位置,结合插花的技法完成。应注意的是,图画表现的是平面效果,插花造型是三维的表现,所以,实际插做时应注意花材位置安排上,上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