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标解读】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这里的“地球运动”指的是地球运动是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包括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及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下的地理意义,即昼夜更替、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季节更替等几个基本方面; “分析”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要求,隐含识图、读图、用图和建立空间观念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 这表明课标要求要从义务教育阶段了解现象的层面,上升为理解规律和成因的层面。【教材分析】 教材围绕“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特点及意义”这一主线而展开,图文并茂,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要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公转的运动规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两种运动叠加、合成了地球的运动。因此,应关注地球自转和公转之间的关系,避免孤立地分析某种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四季和五带。因此,正确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学好地球公转意义的基础。地球的公转这一课内容难度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而且内容较多。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将地球公转这一部分内容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两部分教学内容,即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教学重点:1.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教学难点:1.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速度的变化。 2.黄赤交角的形成。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学情分析】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对于地球公转的概况虽有一定程度的知识储备,但这部分内容是他们在初中时学习的,初中地理会考结束到现在已经有两年的时间,所以在理解地球公转概况方面虽不会存在太多困难,但学生对此的兴趣也不太大。也由于这个原因,我在导入方面花了很多心思,尽量出彩,能够吸引学生眼球。所以我在导入方面采用了视频导入法,用学生熟悉的两小儿辨日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于本节课中所涉及的很多现象都非常熟悉;但正因习以为常所以很少会去寻因溯源,缺乏相关的理论基础;再加上本节内容着重于理论,原理较多,相对抽象、逻辑性强,且要求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而学生们刚上高一,其数学和物理基础较差,每个人具备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迁移的水平是不同的。所以对后面的黄赤交角的产生和其对太阳直射点的影响等问题,我尽量用视频和简单的画图方法来展现,尽量降低难度,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直射点的移动和黄赤交角变小可能带来的变化等,对于学生来说算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实现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课本图文阅读后,能说出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周期 2.在太阳光照图中能画出黄道面、黄赤交角 3.能说出:黄赤交角的大小,对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的影响,及回归线、极圈位置的确定 4.会自己画出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轨迹 5.能说出四个节气的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6.能准确画出和识读“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过程与方法:1.通过绘图,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 2.通过观察太阳直射点的视频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通过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使学生能准确地解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进而发展学生读图、析图、图文转换以及用地理语言科学描述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评价设计】 1.对地球公转概况:方向、轨道、速度、周期等内容,在提问时,能够不看课本回答出来。2.对黄赤交角的产生这一问题,能自己在太阳光照图中画出黄道面、赤道面的位置,能标明黄赤交角的位置和度数。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回归线和极圈的位置与黄赤交角的关系。3.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能自己在视频中准确观察出它的位置。并将这一轨迹在学案中准确的画出来。并说明不同节气时直射点的位置和之后的移动方向。4.能准确说出二分二至日的日期。5.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中能正确判断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不同位置。【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上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眼、口、脑、手都动起来,从而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地球公转的概况和公转过程中产生的黄赤交角,抽象难懂。我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视频、模拟演示等方式、分解宇宙天体的运动规律,将浩瀚星际空间浓缩于咫尺屏幕,使学生能“飞”离地球,从宇宙空间的各个不同角度俯视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图像,变难为易,变枯燥为生动,使学生乐看、乐听、乐学、乐思,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上讲台“上课”,引导学生参与到地理教学活动中来是非常必要的。在探究黄赤交角变小对回归线、极圈、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影响等问题时,上课时请学生代表上台讲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情境导入新课导入:同学们知不知道“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展示课件1)?两个小孩就日地距离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那么,地球在运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距离远近的问题呢?其远近又与冷热有没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地球的公转,通过学习这些问题就会找到正确的答案。课件展示:学习目标(二)认知驱动,自主建构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案公转方向公转轨道公转速度公转周期自_向_接近正圆的 近日点较_,远日点较_日_时_分_秒(三)问题引领,思维提升展示课件,提出思考和观察问题: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是否一致?2. 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公转的时针方向?3. 观察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过程中速度的变化。(讲解开普勒的面积定律,说明角速度和线速度在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区别)4. 地球位于远日点时,为何我们这里却是炎热的夏天?而地球位于近日点时我们这里却是寒冷的冬季?(说明:一个地区气候的冷热与日地距离的远近关系不大,主要是跟当地太阳高度的大小有关)课件展示并说明恒星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360的周期展示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的动态演示图(下图),由学生发现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状态。引出黄赤交角的概念展示第二部分的学习目标(四)讲解新知,图文转换画图讲解:太阳直射点的定义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 与公转轨道图相对应,说明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一直位于黄道面与地球的交点。由学生发现太阳直射点的画图要领:太阳光线的延长线通过地心,其与地表的交点为太阳直射点。画图讲解:回归线与黄赤交角的关系:黄赤交角决定回归线的度数(相等)说明黄赤交角的画图方法。学生在学案上画图练习。 (1)请在图中标出地轴、赤道面、黄道面、黄赤交角及度数;回归线的度数。 (2)在图中画出太阳平行光线,标出太阳平行光线,进一步找出太阳光线在地表的直射点。观看视频:注意观察不同节气,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不同时期的移动方向。完成学案。节气或日期之后冬至之后春分之后夏至之后秋分直射点的纬度或移动方向赤道向 移动向 移动向 移动向 移动学生画图:在总结视频和表格内容后,让学生将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在学案上的图中用箭头画出,并标明各个节气的位置。课件说明回归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周期思考: 1.地球上哪些地区没有直射? 2.地球上哪些地区有直射?有的话一年有几次直射? 3.有两次直射机会的地点,其两次直射之间间隔的时间有什么不同?或什么特点?总结:越靠近回归线,两次直射之间间隔的时间越短;且两次直射的日期以冬至或夏至为中心前后对称分布(5) 合作探究,深化总结画图说明极圈与黄赤交角的度数关系合作探究: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回归线的度数如何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如何变化?极圈的度数如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表格基础函数题库及答案
- 食品安全配料知识培训课件
-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藏语课件
- PS简单抠图课件
- 音程构唱考试题及答案
- 品检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管理岗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音符认识试题及答案
- 洗胃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芜湖市繁昌区卫健系统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6名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河北保定市市直事业单位选调58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版机电安装监理服务合同
- 肩关节运动康复新策略-洞察及研究
- 新能源卡车修理知识培训课件
- 神奇的艾草教学课件
- 《耳念珠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专家共识(2025)》解读 2
- 2026届广州市高三年级阶段训练(8月市调研摸底) 语地理试卷(含答案)
- 2025-2026学年湘科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微量物证检验技术
-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