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审题突破.doc_第1页
诗歌鉴赏审题突破.doc_第2页
诗歌鉴赏审题突破.doc_第3页
诗歌鉴赏审题突破.doc_第4页
诗歌鉴赏审题突破.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前诗歌鉴赏审题突破诗歌鉴赏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审题误区1、忽视有几问 2、忽视问什么 3、忽视区间 4、每问答几点(哪些) 5、读不懂题中诗评的意思二、分析审题要点,归纳答题角度,总结答题模式(一)命题角度:形象1、 兰溪棹歌 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 答:诗中的人是一个内心惊喜的渔人形象。2、 瀑布 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化身。3、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田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小结此类题答题模式:景:描摹画面(抓意象:色彩、观察角度、感官、动静、虚实)+概括特点+作者情感物:什么形象+形象特点分析(结合诗句)+形象意义(概括寓意)(物的特点人的特点)+形象的意义(情感)人:什么形象(身份)+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结合诗句简析形象)(二)命题角度:意境1、 兰溪棹歌 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一、二句勾勒出一个怎样的意境? 答: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2、 灞上秋居 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歌的首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小结此类题答题模式:(1)寻景:寻找写了哪些景?(描摹)(2)构景: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用形容词(孤寂冷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华美壮丽、清新自然等)概括 所营造的意境特点。(3)析情:把握意象具体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三)命题角度:表达技巧1、景物描写角度(1) 兰溪棹歌 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一、二句写景分别从什么角度写的? 答:第一句仰视,第二句俯视。(2) 苏幕遮 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首词景物描写的角度有哪些? 答:这首词从高、低、远三个角度描写景物。 仰视碧蓝的天空,俯视大地枯黄的枝叶,远眺绵长的水波,苍茫的远山,连天的芳草,西下的夕阳。诗人用用多彩的画笔,描写出绚丽高远的深秋景色。附:景物特点:视角独具匠心 突出秋景的色彩鲜明 抓典型景物(大处落笔,境界开阔)小结此类题答题模式: 先答景物描写的角度(视、听、嗅;远近、高低、俯仰;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概括景物描写画面2、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1)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拟人。诗人将 “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 “绕”字显得那么有情: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样整洁,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院落增色添彩:推门而入,奉献上一片青翠。由此表现了湖阴先生美好的性情与爱好山水的情趣。(2)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丄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颈联写景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答:以动(声)衬静。(1分)用越远越清晰的泉水声和偶尔一喧的鸟鸣,反衬环境的清远、幽静和空旷,渲染了静谧的气氛(1分)表达了诗人孤独愁苦的心情。(2分)(3) 送魏二 王昌龄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对诗的后两句,陆时雍在诗境总论中说:“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来抒写友人的离别之情的? 答:虚实结合。后两句作者通过联想和虚写了朋友与自己分手后,在遥远的潇湘之上,愁听猿猴清幽的蹄声,甚至连梦中也无法消除孤寂和愁苦,借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同情与留恋之情。(4) 春夕 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第二联历来是被传诵的名句,请联系诗歌内容具体说说该联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答:虚实结合。虚写游子日有所思,夜间梦到自己变成蝴蝶翩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乡。然而梦境虚幻而短暂,醒来之后,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况又正值夜深人静,耳边只有那子规哀哀的啼唤。一虚一实构成了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诉说了诗人的思乡之苦。用典。诗人想象自己像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飞于花间,虽有趣,毕竟是梦境,醒来之后,庄周还是庄周,诗人还是诗人,孤眠异乡,家园远隔万里,愈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5) 雨后池上 宋 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澹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请从“静”和“动”的角度对这首歌进行赏析。 分析:手法已经给出,分析哪里是静(水面平),哪里是动(东风起、垂杨舞、万点声),运用动静结合的好处及表达的情感(优美迷人)。答: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小结此类题答题模式:指出所用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此手法说出运用此手法的好处或表达的情感3、抒情方式(1) 葛溪驿 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注释】葛溪驿:在今江西弋阳县南。驿:古时供来往官员或递送公文的人暂住和换马的处所。弋阳县有葛溪水,水以旁有葛玄仙翁冢而得名。弋阳县旧名葛溪县。隋时改称。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的? 答:直接抒情。二、三两联直接抒发夜露所感。借景抒情。首联描写葛溪驿的环境,营造氛围。尾联以黄叶鸣蝉衬托自己的心境。(2) 送魏万之京 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释】魏万:又名颢。上元初进士。曾隐居王屋山,自号王屋山人。尾联是如何表达作者对朋友的劝勉之情的? 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3)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天,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答:前三句:借问朋友行踪表现对朋友的一片殷切关心,又表现出依依惜别之情。第四句: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小结此类题答题模式:先指出所用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或借手法抒情)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该抒情方式(四)命题角度:语言1、炼字/诗眼(1)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峰”本来是景物中的客观存在。用一“画”字,似乎说“峰”本来并不存在,却由造物以云为毫,蘸霖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不仅写出“峰”的美妙如画,而且传达出“观者”的惊奇与喜悦,使整首诗别有情趣。小结答题模式:解释该字在该诗句中的含义并解释该诗句的含义+手法+情感/意境(2) 端居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释】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答: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敌”使用了拟人的手法,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认为能替换为“对”亦可,但要言之有理,也可以给相应的分数。)答题格式:明确能否换分析A字的好处(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点出烘托意境或表达情感的作用)比较二者在表情达意上的差异、高下。(3)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前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有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答题格式:先回答诗眼是什么(诗眼一般是形容词或动词,也可能是一个句子)联系诗句陈述诗眼的特点(有手法必须写出并分析)说说该诗眼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一字领全篇(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夜归 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此代指竹杖。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小结要点:逐句分析扣住“夜归”分析(2)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刘喣载在艺概书概中说过:“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你认为这首诗中的“主峰”“主笔”是哪一句?其余三句又是如何“拱向”这一句的? 答:这首诗的“主峰”“主笔”是结尾一句。全诗先有溪上值雨闻钟被吸引,又接微径深松之穿越,再加上青山白云的衬托,“四五峰”被画出也就自然而然了。倘若离开了前面三句的“拱向”则“四五峰”之“主笔”难以突出。小结要点:逐句分析其余三句写了什么,这三句是如何为这一句服务的(铺垫)。3、语言风格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风格。答题格式:用一两个词准确概括语言特色(豪迈雄奇、沉郁顿挫、悲壮慷慨、朴素自然、婉约细腻、含蓄委婉、清新明丽、幽默讽刺等)联系诗中相关诗句具体分析该语言特色。指出描写的意境或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感。(五)命题角度:思想感情1、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那堪独坐青灯。思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联系全词,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再,表现亡国之痛;“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表现身在山中、报国无门的憾恨;“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守节之典进一步表明自己守节不仕的志向。2、 夜归 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答: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小结此类题答题模式:概括内容分析感情(六)命题角度:景情关系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答: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情景分析一般需由景入情,注重分析景物特点,尤其注意情景兼容的词语,如 “空”“冷”“凄”“凉”“自”“闲”这些词的阐释,由景析情中要点明手法,然后明确景中所含情感。小结此类题答题模式: 诗句中写了等景物,而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某字”既写出了景物的特点,又表现出一种的情感。(七)命题角度:比较阅读阅读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和苏轼赠刘景文,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