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美云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 (1).doc_第1页
罗美云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 (1).doc_第2页
罗美云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 (1).doc_第3页
罗美云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 (1).doc_第4页
罗美云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 (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2016050755研究类型理论研究分类号G78学士学位论文(设计)Bachelors Thesis论文题目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作者姓名罗美云学号201205070155所在学院管理学院学科专业名称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教师及职称冯珺副教授论文答辩时间2016年5月15日中文题目: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外文题目:Poor Children Left Areas of Education学生姓名罗美云学生学号201205070155学院专业管理学院学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承诺我承诺在学士学位论文(设计)活动中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本人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内容除特别注明和引用外,均为本人观点,不存在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的情况。如有违规行为,我愿承担一切责任,接受学校的处理。学生(签名):罗美云2016年 月 日指导教师承诺我承诺在指导学生学士学位论文(设计)活动中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道德规范,经过本人核查,该生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内容除特别注明和引用外,均为该生本人观点,不存在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的现象。指导教师(签名):冯珺2016年 月 日目录一、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现状1(一)生活现状1(二)监护情况2(三)教育类型3二、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4(一)存在问题4(二)成因6三、解决贫困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的策略8(一)家庭方面8(二)学校方面9(三)社会方面9(四)政府方面10参考文献12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罗美云(指导教师,冯珺,副教授)(昭通学院管理学院中国云南67000)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不少贫困地区出现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家庭教育,出现了学习、心理、性格、行为及价值观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从留守儿童的生活、监护和教育现状、家庭教育、学习、性格、行为及价值观等方面分析问题的产生及原因,并采取相关的对策,即家庭方面、学校方面、社会方面、政府方面四方共同努力,以有效应对留守儿童问题。关键词: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成因;对策中图分类号:G78Poor Children Left Areas of Education Luo Meiyun (Tutor: Feng Jun)(College of management, Zhaotong, University, Zhaotong, Yunnan, 657000)Abstract: As more and more farmers into the cities, many poor areas a relatively special group-left-behind children. Due to lack of education left-behind children, there have been studies, psychology, personality, behavior and values of a range of issue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address these issues, emergence and reason from the live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custody and education status ,family education ,learning,personality,behavior and values analyzed in terms of production and cause of the problem and take relevant measures,namely the family,school,social,government Quartet efforts to effectively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children left behind.Keywords: left-behind children; family education; reasons; countermeasures; 昭通学院管理学院2016届学士学位论文(设计)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罗美云(指导教师,冯珺,副教授)(昭通学院管理学院 中国 云南67000)目前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数量多规模大,成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家庭教育是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的直接原因。很多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行为、价值观等方面出现严重的偏差,主要是家庭的不完整、不重视、学校的教育方式及措施存在不足、社会的不良影响和经济发展缓慢,他们的教育问题亟待解决。解决好贫困地区留守儿童问题,是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保障,是建设全面小康的重要环节。一、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现状(一)生活现状不同地方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生活水平较低,加上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推动下,我们国家剩余劳动力由农村转移城市,目前体制的不健全,农民工不能和城市人享受同等的医疗保障、子女受教育等权利,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考虑经济、子女上学、家庭支出等各个方面,于是在农村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父母外出留孩子在农村生活,这些留在农村的孩子群体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中国2010年儿童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农村有6102.55万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的21.88。跟2005年全国1抽样数据想比,5年之内全国的留守儿童数量增加约有242万 段成荣、吕利丹、郭静、王宗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J人口学刊,第199期2013年3月。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其规模不断扩大;我国流动儿童规模有3581,数量多增长幅度大。总体上来说,留守儿童会随着时间不断规模增加,数量巨大。留守儿童基本上都是跟祖辈共同生活,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期,却没有得到父母很好的引导与帮助。父母远在他乡不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及家庭教育,一定程度上给孩子心理健康、学习成绩、安全、道德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有的孩子走上极端结束自己的生命,有的孩子脾气古怪,也有的孩子变得非常的坚强等。笔者生活在农村深有体会,留守儿童们的学习、道德、心理等问题比较普遍,怎样才能做好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管理,它不只是需要家庭付出,更加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的关注与努力。(二)监护情况1、隔代监护孩子由祖辈隔代抚养,主要是生活上照料,对孩子溺爱过多,品德教育、学习监督不足,家庭教育缺失。祖辈教育的现状:(1)祖辈们大多数受教育程度低,以前生活条件不允许,他们不识字,根本没有能力帮助、辅导孩子的学习,基本上把孩子交给学校老师。同时,祖辈生活的区域基本上都是贫困山区,生活条件艰苦,没有条件与学校的老师联系沟通交流,连赶趟街都需要翻山越岭的。(2)贫困地区的很多老人过分宠爱孩子,舍不得让孩子干活,10多岁的孩子不会煮饭、自己衣服不会洗的比比皆是。老人什么事情全包,导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吃不得苦受不了累。(3)有些老人错误的认为应该多给孩子零用钱,不然年纪更大的时候没有子女孝敬他们。而孩子尚未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得钱越多不会用在“正道”,调皮捣蛋的孩子拿去上网打游戏、赌博等,养成不良习惯,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4)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基本上靠自己,祖辈只是负责孩子的温饱,父母忙着在远方挣钱养家糊口无暇也无力关心孩子学习,孩子自控能力差,纯粹属于“放养”型,这是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的原因,只极少的孩子学习成绩比较优秀。2、寄养监护由父母的亲戚朋友来照顾孩子,寄养监护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好管理教育的情况,毕竟不是自己亲生的,管教严格怕其他人说三道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叛逆不易管教。久而久之,监护人对儿童容易产生厌烦、暴躁、放任的行为。比较敏感的儿童会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做事小心翼翼的内向性格,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3、单亲监护由父母一方照看儿童。贫困地区的单亲父母普遍是在家做农活,忙于养家,加上文化程度低、见识少,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能给他们过上好点的生活便是最好的,很少与子女交流,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在外面打工的单亲父母有点相似,平时忙于挣钱,对儿童的监护是物质型,即尽力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而忽视了孩子的精神方面。有些单亲父母觉得给孩子的爱和家庭不完整,急于补偿,从而家务全包、溺爱孩子,造成儿童好吃懒做、不思进取、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三)教育类型1、过于宠爱型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大体跟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们(外公外婆们)对孙子或孙女疼爱有加,无意识下造成了他们任性放纵、以自我为中心等心理。在生活方面,爷爷奶奶们管教过于松散,基本的自理能力不足,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在学习方面,他们控制力较差,爷爷奶奶对学习不重视、不懂、年纪大无法帮助监督辅导学习,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及时交,成绩时好时坏。留守儿童存在的这些问题,一方面,老人觉得他们这样的做法很正常,因为他们的成长就是这样自然,也健康成长了;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大了自然就好了。2、放任型与亲戚朋友生活的留守儿童,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管教有所顾虑,大部分是“放养”式,生怕孩子的父母责怪自己没有照顾好他们的孩子,对于孩子的要求只要是在能力范围之内基本满足。慢慢孩子会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攀比心理。他们对孩子的要求是只要不做伤天害理过分的事情,即任由其成长,因此,孩子在心理、生活、学习方面等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3、专制型我们经常听到一些词,比如“狼爸狼妈”,“棍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网上报道很多关于家长对孩子施以“棍棒教育”的案例屡见不鲜,在“留守儿童”身边也有这样的事情存在。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讲究方法策略,总是采取武力解决,在家长权威面前孩子只能服从。留守儿童小可,说起来很可怜,他爸爸对他的管教就是武力征服。一次家长会,他爸爸听到老师说孩子的学习一直提不上去,心里很不舒服,散会后把他暴打一顿,平时也是这样,做得不对就遭殃。关于小可父亲的教育方式值得思考。二、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一)存在问题1、生活环境艰苦留守儿童生活的环境都是偏远山区,经济发展缓慢的地方,可想而知他们的生活过得比较艰辛。跟着祖辈生活,老人平时节俭再加上家里经济条件的限制,家里有什么吃什么,谈不上营养搭配;穿的衣服哥几个换着穿,亲戚同情点送一些衣服;小孩子喜欢玩,他们身边有的是可以玩的,在河边的可以游泳钓鱼,到田间找蛤蟆、蚱蜢、捉蜻蜓,拿着弹弓胡乱玩,不像生活条件好的城市孩子学习培养各种特长还能假期与父母出去旅游长见识,留守儿童的天地就是广大农村这一块。这些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生活,但还有一小部分留守儿童要照顾整个家,爷爷奶奶患病无法正常劳动需要他们来照顾,小小年纪担着重任。2、学习成绩偏差首先,从留守儿童自身说起,一般在没有监护人监督的情况下他们自律很困难,回家看看电视或是找小伙伴“游山玩水”,懂事点的孩子跟着老人帮忙干活,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不理解或不想学,学习成绩无法提高;其次,监护人对孩子的学习重视度不够。贫困地区的老人的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文盲占到绝大部分,跟亲戚朋友生活的留守儿童他们对其管教程度不足,留守儿童的教育重任自然落到学校。我们都知道,贫困地区教育资金缺乏,师资不足,学校、老师对留守儿童的照顾通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父母外出打工养家糊口,平时也就随口问问学习情况,孩子的学习没有得到很好的监督,在学校不被重视,孩子们没有认同感和成就感,对学习的兴趣慢慢淡化,继而出现不交作业、上课迟到、逃课,发展到辍学。有些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观念是只要让他能拿到初中毕业证书,或是混个证书,出去好找工作。3、性格缺陷留守儿童的性格主要表现为内向、孤僻、小心眼、自卑、自私、任性等,这些孩子的性格会这样,主要原因是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平时跟孩子交流只是简短的电话联系,距离太远无法指引孩子。但监护人和孩子自身也有很大关系。祖辈监护人90都是文盲,对留守儿童宠爱过度、教育引导不足;亲朋监护人不敢管、管不了,留守儿童在“放养”式的环境下无形当中滋助孤僻、自卑、唯我独尊等性格。前几年网上轰动一时的留守儿童自杀案件,兄妹四人喝农药结束自己的生命,据村民说兄妹四人的父母不和,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在外打工,留下他们自己生活,他们平时很少出门,基本上都是在家,也不跟其他小孩子玩耍,连老师都说他们很内向。缺乏关爱及正确指引,最终导致悲剧。4、心理不健全据全国妇联关于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报告显示:60-70以上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省打工,25的母亲和33的父亲外出达到至少超过5年,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超过半数 蒋永萍.超半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J人民网-中国妇联新闻,2008年02月27日。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缺乏交流沟通,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疏导,因此他们出现了内心封闭、孤僻、极端行为等特征,在一定程度存在心理障碍,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5、行为怪异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会中表现得较孤独任性,部分留守儿童是“宅孩子”、“闷葫芦”,不与人交往或出现表达困难、交往困难;一部分留守儿童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良的信息),跟社会上的不良少年混,没钱时去威胁其他人要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比较叛逆,监护人不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父母长年在外,对孩子的实际情况不是特别清楚。监护人及父母忽视这些问题,学校的老师对孩子失去希望,留守儿童自己管理自己显然会出现这些问题。6、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人们生活水平需要提高,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处于生理需要都还未能满足的人们只能是背着行囊到经济发展好的城市打拼,改变现状。他们平时省吃俭用,对孩子的愧疚感采取物质补偿,以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来表达爱意。而孩子理所应当接受这一切,从而滋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外出的父母对外面的世界有一定的认识,有些父母有“读书无用”的想法,给孩子灌输一些读书无用思想,可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从而使部分留守儿童产生厌学情绪,不求上进,想成为“工二代”。还有一种农村常说的一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里比较困难的家庭,孩子想继续深造也是无济于事,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只能接受,父母早早找好媳妇成家,学习成绩好还得回家来。(二)成因1、家庭教育的不完整和重视度孩子的家庭教育必须有父母亲的互补、陪伴、辅导等各个方面,贫困地区的父母由于生活压力或是经商外出留下孩子给祖辈、单方、亲戚朋友抚养,他们的抚养存在一定的缺陷,造成家庭的不完整和家庭教育极为短缺。孩子的成长有一个关键期,即对特定技能或行为模式的发展最敏感的时期,是孩子在发育过程中的某些行为在适当环境刺激下才会出现的时期,若在这个时期缺少适当的环境刺激,这种行为便不会再发生。父母亲不在孩子的身边便错过关键期,往后再想性格、人格、道德观念的塑造“难于上青天”。同时,读书无用论现在又甚嚣尘上,处在贫困地区的人们认为读书没有何用,会算数、看懂字、能与别人交流足矣,加上社会竞争剧烈,本身不占先天资源,后天努力也无用,还不如早点南下挣钱。落后点的地方重男轻女严重,认为女孩子读书是浪费资源,因为女孩迟早是要出嫁的,读再多的书也是无用。2、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及措施有待提高学校是留守儿童成长学习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育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严峻,学校之前采取的方式不能“与时俱进”,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1)贫困地区部分的高中学校开展“三生”(生命、生活、生存)课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设置心理咨询室,可无人问津,学生觉得进去咨询心理问题是不健康的人都不愿意踏进咨询室,加上心理咨询老师通常是兼职,并不专业。而初中的学校普遍没有开设有关心理课程。(2)目前我们的教育往往拘泥于考试成绩的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灌输的观念是我们生活环境艰辛,要走出大山唯一的办法那就是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找个好工作、住上好房大房,才能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打着响亮的口号,以分数作为指导思想,以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标准。学生的智商有高低之分,而考出来的成绩却成为评判学生惟一的标准,自卑或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慢慢失去学习的动力最后发展到辍学。(3)贫困地区的学校发展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措施不够,留守儿童是个比较特殊的群体,父母不在身边,学校与监护人缺乏交流,对留守儿童起不到根本性的约束,学校与家庭不能很好合作导致留守儿童出现的成长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学校教育难以针对性的开展。3、社会的不良影响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它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人能改造环境,但人在改造环境的实践过程中也受到环境的影响,留守儿童也不例外,难免会受到不良的社会风气所影响。各个乡镇上总会有几家网吧,不难看到学校附近就是网吧,进去扫一眼,大部分都是学生。有些学生上网打游戏且沉迷其中,有些学生浏览不良信息,更有甚者下载不良视频在手机上。黑心老板赚未成年人的钱,学生就是经济支柱,造成留守儿童迷恋网吧,经常玩手机、逃课通宵泡网吧,上课没有精神,在学校混日子学习成绩提不上,学校老师无法看管教育。在县城里教师对留守儿童更是无法管理,有部分孩子喜欢打台球,台球室也没有说禁止未成年人进入,台球室离学校几百米,社会上成年男子经常进出,复杂的环境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生活学习遇到困难自己无法解决,通过这些途径可以短暂释怀心中的苦闷,久而久之养成不好行为习惯;学校附近会有“恶霸”经常欺负同学索要钱财,有学生模仿他们欺负小的同学,小同学不敢告诉老师,“一回生二回熟”,慢慢滋长了他们的错误行为,越走越远无法回头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缺乏娱乐场所的人们,闲暇时候打牌或搓麻将是他们的娱乐方式,认为“小赌怡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渐渐影响身边的孩子,由于监护人监管的不足和没有父母的监督,一些孩子学会赌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4、经济发展缓慢大多数贫困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差,土地贫瘠,农作物生长缓慢,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公路通达能力差,农田沟渠不完善,经济发展非常不景气。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基本上靠天吃饭,家庭人均收入较低,一年到头刚满足生活需求。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最低的就是生理需求,处于贫困地区的人们才解决温饱问题,对于孩子的教育无法投入更多,何况家长的能力有限,这也是常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三、解决贫困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的策略(一)家庭方面1、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要频繁,要学会同孩子沟通外出的父母要及时的了解子女的情况,可以利用电话、网络等渠道3天一次与子女进行交流沟通,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孩子的学习要与老师经常联系,生活各方面要与监护人多了解,让他们放心、大胆、放开,只要是为孩子好,尽管放手管教;同时也要不断提高教育观念,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有所了解,把握好关键期和走在最近发展区的前面;根据孩子所处的年龄、智力发展水平、性格特征等采取适应认知方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及手段;进行思想教育时要坚持疏导原则与尊重、严格要求孩子相结合原则,首先尊重、信赖、关心孩子,再循循善诱,晓止于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以表扬为主坚持正面教育。2、监护人的态度观念要转变“读书无用论”和“拜金主义”的负面灌输让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变得狭隘、片面,对他们未来影响太大。监护人应给孩子灌输健康、积极、向上、能终身受益的观念;祖辈教育适当的改变一些,不能用以前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子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亲戚朋友的管教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像对自己孩子那样进行教育,关心孩子爱护孩子,给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3、贫困地区的父母从自身做起父母也应该不断学习,了解子女的身心发展规律,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这并非易事,可以由文化程度较高者把同在一处打工的留守儿童家长组成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协会,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大家可以更好的交流在孩子教育方面的心得并一起解决出现的问题。作为孩子的父母首先要知道自己孩子的毛病对症下药,有问题尽早解决,但也不能缺少一双“慧眼”,给自己的孩子营造一种温暖,充满正能量的生活环境。(二)学校方面1、学校要完善相关制度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档案制度、定期联系制度、跟踪辅导制度及教育问责制,学校完善相应的制度并落实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能更好与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了解孩子的情况。2、祖辈的教育方式要“与时俱进”祖辈教育需要学校来一起努力,祖辈的教育方式、认知结构及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弥补这些不足学校可以组成一个爱心团队,定期的到留守儿童的村子把老人聚集起来,采用讲座培训、经验交流会、播放视频等方式,能让他们尽可能的采用科学的教育手段。3、教师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学校里的老师是学生的第二任父母,跟留守儿童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作为该班级的班主任可以这样做,一方面让科任教师一起关注班上的留守儿童,另一方面可以让“小助手”(班干部)跟留守儿童做朋友,经常帮助他们其他同学也是一样,有情况的及时与班主任联系。班主任对于留守儿童要付出多一点,关心他们。4、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我们的教育似乎只关心智育而忽视德育,有些教师带有“有色眼镜”,成绩优秀的同学有老师的鼓励、笑脸、态度,那些留守儿童在资源获取上已经欠缺,作为他们的教师理应转变不好的观念,多给他们些肯定、鼓励、关爱。(三)社会方面1、媒体关注现在比较管用的话语权就是媒体,媒体的传播速度快,高效,电脑电话的普及,大家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电视台可以报道一些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更加关注留守儿童。2、成立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帮扶慈善基金“只要人人付出一片爱,这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呼吁人们,特别是富裕的人来关注,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贫的传统美德,让他们过上稍微好点的生活。3、政法部门进行法制宣传,加强执法力度贫困地区的生活环境存在一些不良的现象对留守儿童的安全影响非常大,需要弥补他们欠缺的法律知识,保护自我,政法部门派相关工作人员在各个乡镇定期进行法制宣传,强化对“空壳”式家庭教育,减少违法犯罪青少年漏管失控。4、整治不良的社会环境对于学校周边的网吧、台球室、KTV等政府作出明确规定不能太靠近学校,并严格审批程序,黑网吧要严格取缔;派出所应该经常在学校周围巡逻,加大对学生安全管理力度;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要对学校周围的公共娱乐场所进行联合检查,那些违规、违法行为依法及时查处。(四)政府方面1、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的经济贫困地区的人们外出打工基本上是由于当地的经济不景气,农业发展缓慢,人们的收入低物价高,想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等原因。当地政府应该增加对本地区投入,加大乡镇招商引资力度,结合当地的优势采取实施方案,比如:发展渔业、果林、办糖厂、鱼类加工厂等等,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改善留守儿童的监护状况。2、建立“托管所”与“代理家长”政府出面在一些行政部门招聘退休干部、教师,合理利用这些优秀的教育资源,使之创造出更高的社会价值,并完善相关制度让它更好运作,给留守儿童弥补缺失的家庭教育,正能体现出我们提倡的人本主义,更好的营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当缺乏,基础设施极为简单,教室简陋黑板粗糙桌椅板凳陈旧;教师不足,专业度不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