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35题。年净径流量25003000 净径流量、净输沙量多年平均值10001500 1000 500 500 0 0 -500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年份图2 2500 2000 1500 年净径流量/亿 m32000 1下列个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A1970年1976年 B1977年1984年 C1980年1989年 D1989年2000年 【答案】A 2该支流流入 A黄河 B长江 C辽河 D黑龙江 年净输沙量/万 t 【答案】B 3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A建设用沙量增加 B兴修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 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D连续干旱 【解析】兴建水库、森林覆盖率提高都可以降低河流的含沙量,进而影响年净输沙量的大小。【答案】B (2012高考真题江苏卷)图 4是 20062011年各年 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回答 78题。 4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A. 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B. 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C. 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D. 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 5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B. 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C. 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D. 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 【答案】A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重庆卷)地理学中常用方格网法来研究各种问题。如图 5中将某区域划分为九个方格,数字“1”、“2”、“3”分别表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水域,则可通过这些数据来分析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根据图 5、表1,回答 11题。 表 1 20 19 18 O 19 19 1819 20 O X图 5 2若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该区域海拔(米)如表 1所示,则此地最可能位于 A四川盆地 B长江下游 C东北平原 D黄河下游【答案】D 【解析】根据表 1数据可以看出该区河流的海拔高于两岸,为地上悬河,因此可以判断此地位于黄河下游。 3(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29)表 l为珠江、淮河流域有关数据对比表。读表并回答问题。(12分)表1流域 流域面积 (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径流总量 (亿立方米)水库库容与径流量的比值()水资源利用率() 珠江流域 45 1470 3338 12, 3 18, 5淮河流域 27 920 622 63, 359, 4 为2005年数据 (1)淮河流域面积约为珠江流域的 3/5,而径流总量却不足珠江的 1/5,其主要原因是 (4)淮河流域 7、8月份多洪水。主要气候原因是 。(2分) (5)珠江、淮河流域的耕地面积分别约为 480万公顷和 l200万公顷。若两流域单位面积耕地的农业污染量相当,根据耕地面积和径流总最的对比关系,淮河受农业污染的程度约为珠江的 倍(取整数)。(2分) 【解析】该题在于了解中国由南向北的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河流流量大小、汛期以及汛期长短、含沙量、结冰期等,中国河流流量与中国雨带的推移有很大关系,淮河水系呈不对称的羽状,北侧支流位于华北平原,但都比较长,7、8月,华北地区迎来降水,而且多暴雨,这些支流很快将洪水汇入淮河,很容易造成涝灾。【答案】(1)珠江流域降水丰富(淮河流域降水少) (2)淮河流域的水库库容与径流总量的比值高 (3)台风影响 冬季流域内降水少,径流量小 (4)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5)13 。(2分 )(2)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远高于珠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 。(2分 )(3)珠江中下游地区夏秋季节多突发性暴雨洪水,主要原因是 ;冬季河口处常受海水入侵的威胁,主要原因是 。(4分 ) 4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 I卷,39)(6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成为秦与西汉相继定都咸阳、长安,借以控辖全国的经济基础。由于长期的战乱与自然灾害等因素,关中地区经济衰退,隋唐虽定都长安,但主要依赖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江南的财赋。由于交通限制,粮食转运耗费巨大,唐前期中央政府常常搬迁至洛阳,以缓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粮食压力。隋炀帝兴建的“东都”洛阳,与长安并称为“二京”,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府全靠东南粮运支撑。史载,唐德宗时,“关中蝗,食草木都尽。旱甚,灞水将竭,井多无水。”百姓嗷嗷待哺,“聚泣田亩”。德宗曾因长安粮尽,得不到犒饷的禁军酝酿哗变,与太子相拥而泣。当得知发自扬州而中途受阻的运船已接近长安,德宗喜不自禁地跑到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12 114 山峰 海拔/m河流隋运河等高线/m城市 图6材料二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 5亿吨。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 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2)读图6,指出从扬州通过水路运输粮食到长安依次经过_河、黄河、_河。(4分) (3)运粮经过的黄河以孟津为界分东西两段,试分析这两河段的水运条件对粮食运输的影响。(16分)【答案】 (2)隋(大)运 渭(3)孟津以东河段属黄河下游,河道开阔,水流平稳,运粮船航行顺畅。但洪水期水流湍急,大旱时河道浅窄,大船难行,甚至停运;孟津以西至潼关河段属黄河中游,落差大,水流湍急,河道狭窄,多险滩,运粮船航行困难。 【解析】本题考查隋唐及现代中国的粮食问题。第( 2)( 3)问主要考查空间定位和河流的水文特征。从扬州通过水路运输粮食到长安,经过大运河,黄河和渭河。黄河以孟津为界分为中游与下游,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缓,对运输有利,但河水季节变化大,对运输不利;中游,河流落差大,流速大,对运输不利。 5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天津卷)(32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图 9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形图 图 10广西壮族自治区 2010年 4月旱情分布图(1)图 9中右江的流向为 _,判断的依据是 _。(6分)(2)广西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特点?请简述其原因。(6分)广西于 2009年 8月至 2010年 4月发生了旱灾,旱情分布见图 10。(3)据图 10描述广西旱情的空间分布特点: _;请列举两项影响广西旱情分 布的自然原因。(8分)红树林是一种枝繁叶茂、根系发达的海岸植被,林中栖息着多种鸟类。广西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该保护区的红树林正作为旅游资源被适度开发。图 11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景观图 12红树林旅游景区的浮桥(4)有红树林分布的沿岸地区,遭受特大风浪袭击后,经济损失较小,红树林所起的作用是_。(3分)(5)保护区管理部门在红树林景区为游客提供望远镜,或修建浮桥(见图 11、图 12)。请从旅游景区三要素来简要评价这种做法。(9分)【答案】(1)自西北向东南;右江流域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2)夏半年径流量大,冬半年径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半年降水量多,冬半年降水量少(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6(上海市普通高校 2009届高三春季招生综合能力测试,9)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与流域的气候特征关系密切。以下河流中,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的是 ( )。 A黄河 B辽河 C塔里木河 D珠江答案:D 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图 3是 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吐鲁番约1.1万年前 约0.6万年前图例现代图 3 图。读图回答56题。 7(2009年高考山东卷)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环境调节作用减弱含盐量降低 A. B. C D.【答案】A 【解析】读图得知:从 1.1万年到现在艾丁湖水位不断降低、面积不断缩小判定艾丁湖湖泊对环境调节作用减弱、含盐量升高;从其等深线在-150、-100米的信息判断湖面低干海平面;从北面的等深线稀疏、南面的等深线密集,判断古湖盆地势北缓南陡。 8(2009年高考山东卷)艾丁湖 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围湖造田 B绿洲萎缩 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D.气候变干【答案】D 【解析】艾丁湖 1万多年来变迁为湖泊面积逐渐缩小,由于时间跨度大,分析其主要原因要从自然原因方面入手气候变干。【考点定位】等值线图判读;区域生态环境变迁的影响因素 (2009年高考重庆卷)图 5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9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 A. B. C. D.【答案】C 【解析】天然绿洲位于干旱地区,所以图中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带坡度陡不易形成;地带主要由砾石构成,缺乏形成绿洲的土壤条件;地带水源较多,有利于形成绿洲;地带水源较少。所以选择 C。【考点定位】绿洲形成(地下水与土壤)10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A.夏季流量小 B.补给以降水为主 C.水量向下游增大 D.径流年际变化小 【答案】D 【解析】由上题可知本区属内流区域,河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水量大,冬季水量小;由于盆地中部是干旱的沙漠,河流水量向下游减少。因为高山冰雪融水量与温度成正相关,而气温年际变化较小,所以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所以选择 D。【考点定位】内流河水文特征 11(2007年高考全国 I卷文综)近几十年来,黄河的入海年输沙量不断减少,目前已远低于 16亿吨的历史平均值。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黄河流域的暴雨次数减少 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轻 C中上游水库拦截泥沙量增多 D中下游河床泥沙淤积量加大【答案】C 【解析】含沙量多是黄河最突出的水文特征,试题以含沙量的减少成因设问,一方面考查学生对这一主干知识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国土整治的成果这一基本国情,试题立意巧妙而不俗气。本题用排除法比较容易选出正确答案C。 12(2007年高考广东卷地理)下列人类活动与季节选择相宜的是A长江截流夏季 B黄河调水冲沙冬季 C珠江口补淡压咸 冬季 D海河紧急泄洪春季【答案】C 【解析】长江夏季为丰水期,黄河冬季为枯水期,珠江口冬春季节易发咸潮,海河夏季易形成洪涝灾害。长江截流应选择在枯水期,黄河调水冲沙应选择在丰水期,珠江口补淡压咸发生在冬春季节,海河紧急泄洪发生在夏季。(2007年高考海南卷地理)读图 4,回答68题。中国最长两条河流部分河段沿程水温变化图 13图示黄河段沿程年平均水温线是 AX1 BY1 CX2 DY2 【答案】C 【解析】黄河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属于暖温带和中温带,且距河流愈远,平均温愈高,但最高温不超过 15,故选择 C。 14两河海拔 20001000米河段水温变化幅度 A2月长江大于黄河 B2月长江小于黄河 C7月长江大于黄河 D7月长江与黄河相近【答案】A 【解析】作图,绘出 X河、Y河 1000-2000米河段的等高线,不难发现 Y河(长江) 2月份水温变化幅度大, 5以上,而 X河(黄河) 2月份气温大部分河段结冰。 15河流水温变化与其流经地区的气候相关, Y河甲河段冬夏水温差异小,因其穿行在 A横断山区 B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D太行山区【答案】B 17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有 A.扩大水田面积 B退耕还湖 C.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 D禁止在长江采沙【答案】BC 【解析】我国人多地少,在“以粮为纲”的年代,围湖造田,种植农作物,以生产更多的粮食;片面强调经济发展,没有认识到湖泊的巨大生态调节功能。 18(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 关于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叙述正确的是 A.“三江”指长江、黄河、珠江 B.“三江”指长江、黄河、澜沧江C.该保护区地处横断山区D.该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上【答案】B 【解析】 “三江源 ”指的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发源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而不是横断山区,更不是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 19(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河流大多在夏季进入汛期,原因是A均受夏季风影响 B均受高温影响 C分别受夏季风和高温影响 D分别受高温和夏季风影响【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河流流量季节变化的因素。我国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流量随雨量的变化而变化;内流河受气温的影响,流量随融冰 (雪)量的多寡而变化。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据此回答1517题。 20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A.6月 B.7月 C.8月 D.9月【答案】B 【解析】本题组考查内流河流量特点及其流域的综合治理,属于国土整治部分常见题型,得分率较高。本题,考生易误选 B项,只考虑到 7月份气温最高,融化冰雪量最多,而没想到冰雪融水汇入河流还要延迟一段时间。 21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B.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C.往返迁移D.向两侧迁移【答案】A 【解析】塔里木河沿岸有片片绿洲,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逐年增多,导致下游地区断流加剧,植被缺水而不能生存,所以人类的生产活动从下游方向迁移。22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答案】D 【解析】可用排除法。A方案忽略了下游地区的用水,好似“鸵鸟逃命顾头不顾尾”,会加剧下游荒漠化;B方案无疑是“杀鸡取卵”,暂时地增加河水补给,不利于可持续发展;C方案没考虑到上游和冲积扇地区的用水,舍弃原本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而刻意照顾下游地区;D方案上、中、下游都能够均衡利用河水,共同发展。23(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在黄河各河段中,下列关于上游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量很大 B.水流最平稳 C.输沙量最多 D.洪涝灾害最多【答案】A 【解析】黄河上游多交流汇入,有高山冰雪融水及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大。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区输沙量最多,下游地势平坦水流平稳,且为地上河洪涝多发,故正确选项为 A。 24(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大综上海卷,45)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水量充沛,但中游洪灾频繁。在长江三峡段修建工程,兴利避害是亿万中国人的一件大事。读“长江水系示意图”,在图示的 1、2、3三地中,三峡工程位于处。从气候、地势、水系特征等方面分析该处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 【答案】位于气候湿润区,水量丰富; 地势位于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上游有数条大支流汇入。 【解析】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一般从水量和落差两方面分析 25(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广西卷,38)读下列资料和黄河源区图(图9),回答下列问题。 图9黄河源头三年跨年度断流 据玛多县水文站观测:1997年 1至 3月,玛多县附近黄河干流出现首次断流;1998年 10月 20日至 1999年 6月 3日,扎陵湖至鄂陵湖河段断流持续近 8个月。其后,黄河源区连续两年出现黄河干流跨年度长时间断流。1999年 5月,鄂陵湖出口的流量仅 0.001米 3/秒,鄂陵湖至玛多县,断流干河床长达 8千米。 2000年河源区沼泽湿地及湖泊面积比 1976年减少 2748.53平方千米。1998&2001年,河源区原有的 6000多个湖泊,干涸了约一半。仅 2001年夏季,玛多县境内就有 800多个湖泊干涸。同时,地下含水层变薄,水循环模式改变,对地表水的调蓄功能降低。 (1)引起该现象主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2)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答案】(1)自然原因:大气增温,蒸发加剧。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垦荒,以及淘金、施工、乱捕益兽、鼠害猖獗(任答一项即可),导致荒漠化面积扩大。 (2)退牧(退耕)还草;加强环境保护,严格限制人口流入,严禁破坏性“开发”及“滥捕滥猎”。 【解析】(1)利用图表资料信息判断黄河源区湖泊、沼泽湿地、荒漠化面积的变化,分析造成黄河源头断流的原因,应从自然及人类活动两方面原因分析。黄河源区地处西北内陆降水量少,且蒸发旺盛,再者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此区生态环境恶化,如草场过度放牧、垦荒导致沙化退化,乱捕乱挖使草原生态系统失调,进而导致环境恶化等。 (2)针对成因即造成黄河源头断流的原因既有“天灾”又有“人祸”,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只有从人类活动这一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具体可包括退耕还草、草场合理放牧,严禁破坏性开发,禁止滥捕滥猎,加强环境保护。26(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293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开发整治的重点河流之一,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 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可理解为。古诗句:“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解释,通过 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形成水的海陆间循环。黄河是北方河流,其中游河段形成东西对称水系,常使河水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气专业考研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酒体设计师)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幸福餐桌开席:焦作乡村幸福院千叟宴的民生温度 -2026 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11 月热点时事写作素材
- 2026年一级建造师一建市政实务案例分析考点重点知识总结笔记
- 淘宝上签就业协议书
- 主张撤销借款协议书
- 车辆还贷款协议书合同
- 王者荣耀信息协议书
- 宿豫股权协议书律师
- 复古珠宝修复与改造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6年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必刷测试卷新版
- 2026年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彩虹跑活动策划大纲
-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课件 第1章 软件测试基础
- 2025江苏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镇招聘便民服务中心人员2人考试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电力设计安全相关课件
- 2025四川南充市嘉陵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0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芯片科普课程介绍
-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3432-2024新旧规范对比(细集料、填料)
- 企业建扶贫车间申请书
- 医药代表经验分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