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四年级上册).doc_第1页
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四年级上册).doc_第2页
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四年级上册).doc_第3页
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四年级上册).doc_第4页
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四年级上册).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第47-48页一、教材分析本课活动的探索过程与前面刚学过的乘法结合律基本相同,也是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所以,教学的重点仍要放在探索过程的指导上。由于学生已有了前面探索的基础,所以本课活动中,注意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探讨,教师在关键处起引导、点化的作用即可。体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二、学生分析我班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比较广,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很浓,参与数学探索的意识也很强,并能够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对新教材三年多的学习,学生具有了很好的自主探究、团结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但有的个别学生基础较差、有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班级人数又多,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注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尽量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三、教学目的:知识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含字母表达式),并能正确地表述。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现象的好奇心及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学重点: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探索出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用已学的知识解释乘法分配律,运用乘法分配律。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索规律。生活中,规律常有,而发现规律的眼睛不常有。2、创设情境发现问题:(1)(出示课本47页的主题图)师:大家看,这幅图中,工人叔叔正在贴瓷砖呢,看到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2)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你能估计出工人叔叔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验证你的估计是否正确。(二)、解决问题,发现规律。1、(学生先独立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瓷砖究竟有多少块,然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验证结果。)师:通过交流发现有两种方法,这两个式子应该相等吗?从这里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2、举例验证师:同学们热情很高,我知道你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你们能不能每人再写出几个象这样的例子,通过计算来验证你所发现的问题,写好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学生举例,教师板书。能举反例吗?通过观察验证,同学们发现了一些规律,现在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些算式,根据你刚才的发现,你觉得这些算式中,哪两个可以用等号连起来,把它们放到一起,如有争议,可以算一算来验证。(4+5)63(10+8)(10+6)45(6+3)310+3846+5656+63104+6小组汇报:汇报时,如有不同的看法进行讨论,貌似相等,实质不等的式子怎样改就相等了。(5)运用规律,建立模型,概括定义。师:看来你们已经发现了规律,下面根据你们发现的规律,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出示:(25+36)4,谁是它的好朋友?(电脑演示分配的过程)6(20+30)(a+50)6(58+60)板书:(a+b)c(让学生找)上面的这些等式中,那一个最有代表性,能表示我们今天发现的规律?(a+b)c=ac+bc师:同学们发现的规律我们可以用上面的字母公式表示,这个规律叫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呢?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电脑出示定义让学生齐读反着看字母公式,你能给下面算式找朋友吗?458+558716+71842、定律的推广:根据上面的定律,你能知道下算式的好朋友吗?(3+4+5)8能给予解释或举例验证吗?能用字母公式表示吗?(8-3)6呢?(三)、巩固练习看谁做的又快又好!(电脑分别出示下面各题)(1)、根据运算定律,在中填上合适的数(12+50)3=3+315(40+23)=15+157820+2220=(+)206628+6632+6640=(+)66(+)=+(学生独立在作业纸上完成后,集体订正,电脑逐个显示订正后的答案。)(2)、选择其中一组题目来计算甲组乙组10013+21310213(63+37)396339+37399(46+54)946+954师:先观察,确定一下你做哪一组。(学生自己选好要做的内容)(学生回答,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总结出: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然后学生独立做题,完成后交流答案。)(设计意图:第一题的目的是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第二题是让学生在巩固新知的同时,又让学生深刻的体会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真正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3)实际应用。买球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准备购买足球和排球各25个,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全班交流做法。)(教师带领学生对这两种做法进行比较,让他们在比较中,进一步体会乘法分配律的用处)。、买饮料师:足球比赛的时候,学校为同学们准备了饮料。准备了24箱苹果汁和26箱橘子汁,每箱都是24瓶,你知道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吗?(学生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师:每箱饮料36元,付1500元够吗?(学生完成后,交流)(学生有的是通过计算来完成这道题,有的是通过估计的方法来完成这道题的,学生说的合理的教师随时给予了肯定,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参与交流的欲望。)(设计意图:这是一组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在计算中,让学生体会应用乘法的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五)课堂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2、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哪里最好?3、老师小结: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你们真的很棒。乘法分配律是一条很重要的运算定律。应用乘法分配律既能使一些计算简便。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它,希望它永远成为你的好朋友,伴你生活、成长。五、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这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含字母表达式),并能正确地表述。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现象的好奇心及主动探究的精神。从实际教学的情况来看,我自己认为已基本达到了我课前所设定的目标,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1、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迁移,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引入,学生较易接受与理解。2、能够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作用,使他们能在教师的提示、指导下,渐渐发现了几组算式之间存在着的联系,找到规律,再通过举例,验证自己所找到的规律,并且再启发他们说出了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3、在教学过程中,既让学生有独立观察、思考、练习的机会,又安排了小组讨论,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使全体学生的学习愿望都能得到满足。因此,这堂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回答问题的面也比较广,从学生的练习反馈情况来看,对这个内容还是掌握较好。由于学生人数太多,所以我在面向全体方面做的还不够,使得个别不爱发言的同学,很少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值得注意,应该改进的地方。六、案例点评这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对课程标准的把握也比较到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教师摒弃了“照本宣科”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整个过程以学生探索活动为主,让学生在充分的探索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为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空间。2、教学中,教师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很好的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获取知识的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到活动中来。在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方法中,去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很好的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3、巩固练习中,第二题的设计很巧妙,让生从两组题目中任选一组来做,使学生在取舍的过程中真正的体会到了乘法分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