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西汉竹书.doc_第1页
北京大学:西汉竹书.doc_第2页
北京大学:西汉竹书.doc_第3页
北京大学:西汉竹书.doc_第4页
北京大学:西汉竹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大收藏海外回归珍贵西汉竹书 总数达3300余枚日期: 2009-11-09 信息来源: 北京大学新闻网经过半年多整理和研究,北京大学已初步确定今年年初收藏的一批西汉竹书的内容和性质,这批西汉中期的竹书全部为竹简,总数达3300余枚,其中可复原的完整竹简在2300枚以上。2009年11月5日上午,北京大学召开了这一批西汉竹书的相关情况通报及座谈会。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宋新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教育部社科司处长马建通、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国有,高明、李学勤、裘锡圭、曾宪通、林沄等学界耆宿和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兄弟院校和科研机构30余位知名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所长朱凤瀚教授、考古文博学院胡东波副教授分别介绍了这篇竹简的整理研究和科技保护工作情况,并组织与会专家参观了竹简。历史系朱凤瀚教授、阎步克教授、韩巍讲师,考古文博学院赵化成教授、中文系李零教授对竹书内容作了分类分篇简介。据介绍,这批竹书从海外抢救回归,北大于2009年1月接受了竹书的捐赠,目前由历史系、中文系和考古文博学院的一批专家进行研究。这批竹简保存情况良好,表面一般呈褐色,质地硬实,字迹清晰,墨色黑亮。竹简上的文字抄写极为工整,至少有七八种不同的书风,书法艺术价值极高。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初步认定,这批西汉竹书是目前所见战国秦汉古书类竹简中数量最大、保存质量最好的一批,属于古代的书籍,而不是以往出土简牍中最常见的文书档案,含有近20种古代文献,因此可称之为“西汉竹书”,大致涵盖了今天的哲学、史学、文学、文字学、医学等学科。它们是继上世纪发现的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简、郭店楚简、上博楚简,以及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战国竹简之后,问世的又一座出土典籍宝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所长朱凤瀚表示,这批资料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西汉中期以前南方文化氛围和学术风气、武帝到宣帝时期的文字研究以及古代的简牍制度、书册制度具有启发意义。竹书中最引人注目的文献首推老子。这是继马王堆帛书本、郭店楚简本之后出土的第三个老子古本,也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古本。其残缺部分仅占全书篇幅的1%,几乎堪称“完璧”。另外,其文字内容和篇章结构也与以往所见各种版本有所不同,对老子一书的整理校勘极有帮助。老子上经竹书中还有秦朝丞相李斯编著的文字学著作苍颉篇。此书自宋代以后已经亡佚,近代以来出土的汉代简牍中只保存了一些零星片段。这次发现的苍颉篇保存了1200多个完整的文字,其中大多数为首次发现,对汉字发展史的研究是极为宝贵的资料。苍颉篇(汉兼天下,海内并厕)竹书中的古代史书赵正(政)书,围绕秦始皇之死和秦朝灭亡,记述了秦始皇、胡亥、李斯、子婴等人物的言论活动。书中的部分段落还见于史记的蒙恬列传、李斯列传,说明它很可能是司马迁撰写史记时参考的文献之一,因此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日书中的人字图竹书中还记载了180余个医方。其内容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是继马王堆汉墓古医书之后最为丰富的一批出土中医文献。座谈上,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了北大藏西汉竹书的重要学术价值。学者们还对北京大学抢救珍贵文化遗产的行动表示赞赏和钦佩,并感谢我校研究人员高效地整理和迅速、全面地公布相关发现。(图片来源: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北大收藏竹书发现最完整老子刊发时间:2009-11-06 新京报昨天,一批专家在北大竹书保管的博物馆里看展品。为了防止观看这些竹书时说话唾液对竹书造成伤害,专家们观看时都戴上了口罩。新华社记者 李江涛 摄 本报讯 (记者郭少峰 浦峰)北大收藏的西汉竹书中,有迄今为止最完整的老子汉代古本,残缺部分仅占全书篇幅的1,几乎堪称“完璧”。昨天,北大举行西汉竹书收藏研究通报会。北大副校长张国有介绍,今年年初,北大收藏一批从海外抢救回归的珍贵西汉竹书,总数达3300多枚。这是目前所见战国秦汉古书类竹简中数量最大、保存质量最好的一批。北大历史系教授、北大出土文献研究所所长朱凤瀚说,竹书中含有近20种古代文献,大致涵盖了今天的哲学、史学、文学、文字学和医学等学科。对于先秦史、秦汉史、古代思想史、自然科学史等诸多领域的研究都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在竹书存放处可以看到竹简保存情况良好,表面一般呈褐色,质地硬实,字迹清晰,墨色黑亮。这些竹简宽度一般在0.5-1.5cm左右,长度也从十几到五十多厘米不等。 竹简上的隶书文字也很优美,文字抄写非常工整。朱凤瀚说,至少有七八种不同的书风,各具特色,堪称汉代隶书中的精品,书法艺术价值极高。 朱凤瀚介绍说,北大西汉竹书属古代书籍,不见簿籍、律令和公文等官府文书,不见遣策书信等私人文书。书籍没有儒家书籍,“抄写年代初步推断在汉武帝后期”。 最全 老子古本最完整此次发现的老子古本,比之前的版本王堆帛书本、郭店楚简本更完整。朱凤瀚介绍说,这个老子古本,全书仅缺少一两枚,“218枚,5300多字”。目前通常所用的老子马王堆本虽是全本,但比较残破,而郭店本内容则只有今本的五分之二。 其中首次发现有老子上经和老子下经的篇题,分别对应今本德经和道经,“这种命名方式在老子古本中首次发现”。每篇片还均有分章符号,章节划分与传世本有所不同,“这是探讨老子分章最原始最齐全的资料。”朱凤瀚说。 最多 苍颉篇保存文字最多竹书中还有秦朝丞相李斯编著的文字学著作苍颉篇。此书自宋代以后已亡佚,近代以来出土的汉代简牍中只保存了一些零星的片段。这次发现的竹书苍颉篇保存了1230个完整的文字,其中大多数为首次发现。此前发现的双古堆简苍颉篇保存字数最多,但也仅有541字。 朱凤瀚认为,北大简本的苍颉篇是迄今所知的存字最多的古本,“对于汉字发展史的研究是极为宝贵的资料”。 最稀奇 书中未承认秦朝地位竹书中有古代史书赵正(政)书。史书围绕秦始皇之死和秦朝灭亡,记述了秦始皇(文中称之为“秦王赵正(政)”)、胡亥、李斯、子婴等人物的言论活动。 朱凤瀚分析说,书中对秦始皇嬴政和秦二世胡亥分别称为“秦王赵正(政)”“秦王胡亥”,而不是“始皇帝”“二世皇帝”,说明作者并不承认秦朝的正统地位。 北大专家推测说,该书成书年代应在西汉早期,书中的部分段落还见于史记的蒙恬列传李斯列传,虽然不尽相同,但也很可能是司马迁撰写史记时参考的文献之一,“直接涉及秦的史料不是太充分,”因此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最实用 古医书记载扁鹊药方北大竹书还记载180多个医方的古医书。其内容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等,记载详细。朱凤瀚介绍说,这是继马王堆汉墓古医书之后最丰富的一批出土中医文献。 北大竹书中这部分内容现存700余枚竹简,完整简530余枚。这些竹简中有少数单独的药方有篇名,“秦氏方”“氵今游方”“翁壹方”。朱凤瀚介绍,这些人名应该是古代名医,其中“秦氏”或许是战国名医扁鹊(秦越人)。北大西汉竹书:发现已亡佚李斯苍颉篇2009-11-06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北京大学收藏的西汉竹书,是目前所见战国秦汉古书类竹简中数量最大、保存质量最好的一批,是继上世纪发现的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简、郭店楚简、上博楚简,以及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战国竹简之后,问世的又一座出土典籍宝库。”在今天举行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情况通报暨座谈会上,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所长、历史系教授朱凤瀚激动地说。朱凤瀚教授的激动是从今年1月11日北大接受捐赠,收藏了从海外抢救回归的一批竹简开始的。在他向与会的专家学者展示了初步清洗、整理出的竹简图片后,这种激动的情绪传染了整个会场,“太有价值了”,大家纷纷表示。竹简可能抄于汉武帝时代据朱凤瀚教授介绍,这批竹简总数达3300余枚,估计经过整理拼对后,可复原的完整竹简在2300枚以上。从竹简上出现的“孝景元年”字样,可以大致推出竹简的年代大约在西汉中期,其中多数可能抄于汉武帝时代。竹简在送交到北大的时候,保存情况良好。当时分装在7个塑料盒中,用塑料包包裹,可以看出收藏者曾用化学试剂进行保护。北大的相关专家学者从3月开始对竹简进行了清理、剥离、处理,并进行了排版、拍照、记录。从整理的情况看,竹简保存情况良好,表面一般呈褐色,质地硬实,字迹清晰,墨色黑亮。其中,日书(类似“黄历”的占卜用书)等书简上保存有朱红色界栏和图画,色彩鲜艳如新。竹简上的文字抄写极为工整,至少有七八种不同的书风,或古朴,或飘逸,或刚劲,或凝重,各具特色,堪称汉代隶书中的精品,书法艺术价值极高。内容是罕见的古代书籍据介绍,由北大历史系、中文系、考古文博学院的一批专家组成的“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在对竹简进行了半年多的整理和研究后,已经初步确定这批竹简的内容和性质:它们都属于古代的书籍,而不是以往出土简牍中最常见的文书档案,可以说非常罕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我们因此也将它们命名为西汉竹书。”朱凤瀚教授说。竹书中含有近20种古代文献,大致涵盖了今天的哲学、史学、文学、文字学、医学等学科。发现迄今最完整汉代古本老子据介绍,竹书中最引人注目的文献当首推老子,共有220余枚竹简,近5300字。这是继马王堆帛书本、郭店楚简本之后,出土的第三个老子古本,也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古本。其残缺部分仅占全书篇幅的百分之一,几乎堪称“完璧”。朱凤瀚介绍说,他们在竹书老子中,首次发现了老子上经和老子下经的篇题,“这分别对应的是德经和道经,而且每章前均有分章符号,文字内容和篇章结构也与以往所见各种版本有所不同,可以说是目前探讨老子分章问题最原始、最齐全的资料,对老子一书的整理校勘极有帮助。”发现已亡佚的李斯著作苍颉篇竹书中还有秦朝丞相李斯编著的文字学著作苍颉篇。此书自宋代以后已经亡佚,上世纪20年代以来出土的汉代简牍中对此有所发现,但大都只是保存了一些零星的片段。这次发现的竹书苍颉篇,保存了1200多个完整的文字,其中大多数为首次发现,对于汉字发展史的研究是极为宝贵的资料。发现记录秦始皇的赵正(政)书竹书中还发现了古代史书赵正(政)书,共有50余枚竹简,近1500字,围绕秦始皇之死和秦朝灭亡,记述了秦始皇、胡亥、李斯、子婴等人物的言论活动,其中包括秦始皇的临终遗命和李斯的狱中上书。书中称秦始皇和秦二世为“秦王赵正(政)”、“秦王胡亥”,而非“始皇帝”、“二世皇帝 ”,表明作者并不承认秦朝的正统地位。书中的部分段落还见于史记的蒙恬列传、李斯列传,说明它很可能是司马迁撰写史记时参考的文献之一, 因此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首次发现史书类文献周驯(训)朱凤瀚教授介绍说,竹书中还有一篇史书类文献周驯(训),共有200余枚竹简,近4800字,目前研究者认为可能就是汉书艺文志“道家”下著录的“周训十四篇”。全书采用“周昭文公”训导“恭太子”的形式,记载了上自远古的尧舜禹、下至战国中期的很多重要史事,包括前所未见的商汤对太甲、周文王对周武王的训诫等等,另外还有论述治国为君之道的长篇文字。“周昭文公见于先秦文献,是战国中期的东周国君,恭太子则是西周君武公的太子。这篇文献有可能是编著于战国晚期、用来对贵族子弟进行政治教育的教材,在出土简帛文献中属于首次发现。”另外,周驯(训)中提到周文王有四子,这与之前的记载不同,也具有重要意义。发现时代最早的古小说妄稽竹书中还发现了两篇文学作品,其中之一的题目为妄稽,共有100余枚竹简,3000余字,记录了一个士人家庭内部因妻妾矛盾而引发的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文学性很强,应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篇幅最长的古小说。另外一篇文学作品文体为汉赋,目前尚未在竹书中找到题目,其内容为“魂”与“魄”的对话,构思奇特、气势恢宏、词藻丰富,文学水平极高,是简帛文献中年代最早、篇幅最长、保存最完整的汉赋。“这两大发现都是出土简帛文献中罕见的文学珍品,它们的问世必将改写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有关篇章。”朱凤瀚教授说。古医书中疑似发现神医扁鹊竹书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大量古医书,共有竹简700余枚,其中完整竹简530枚,记载了180余个医方的古医书,其内容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名、症状、用药种类、数量、炮制方法、服药方法和禁忌,记载十分详细。尤其珍贵的是,在其中一枚竹简上还发现了“秦氏方”的篇名,专家们怀疑“秦氏”有可能就是战国时的神医扁鹊(姓秦名越人),说明这批医方可能是从古代流传的名医验方中选编而成。这是继马王堆汉墓古医书之后最为丰富的一批出土中医文献,再次证明了中华传统医学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将会大大推动中医文献和中医学史的研究。另外,在这批竹书中还有古人用于择日占卜,类似今天“黄历”的日书。有预测风雨气象的雨书。还有大量记载阴阳五行、占卜吉凶等方面的古代数术文献。这些发现都将更新我们对古代自然科学和社会文化的认识。西汉竹书学术价值非同寻常朱凤瀚教授说,从目前的整理和研究来看,这批西汉竹书对认识西汉中期以前的文化氛围和学术风气极有启发意义,它们弥补了汉武帝至宣帝时期文字资料的缺环,对研究隶书发展史有着重要的价值,另外,竹书上的书法精湛,艺术价值极高,同时,它们还为研究古代简牍和书册制度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在今天的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北大藏西汉竹书对先秦史、秦汉史、古代思想史、自然科学史、医学史、书法艺术史、历史文献学、文字学、简牍书籍制度等诸多领域的研究,都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它的面世,为中华民族增添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必将引起中外学术界的重视。北大收藏最完整老子古本 或抄于汉武帝时代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9年11月12日“北京大学收藏的西汉竹书,是目前所见战国秦汉古书类竹简中数量最大、保存质量最好的一批。”在日前举行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情况通报暨座谈会上,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所长、历史系教授朱凤瀚说。竹简中,发现有老子古本。可能抄于汉武帝时代今年1月11日,北大收藏了从海外抢救回归的一批竹简。据朱凤瀚介绍,竹简总数达3300余枚,估计经过整理拼对后,可复原的完整竹简在2300枚以上。从竹简上出现的“孝景元年”字样,可以大致推出竹简的年代大约在西汉中期,其中多数可能抄于汉武帝时代。北大的相关专家学者从3月开始对竹简进行了清理、剥离、处理,并进行了排版、拍照、记录。从整理的情况看,竹简保存情况良好,表面一般呈褐色,质地硬实,字迹清晰,墨色黑亮。其中,日书(类似“黄历”的占卜用书)等书简上保存有朱红色界栏和图画,色彩鲜艳如新。竹简上的文字抄写极为工整,至少有七八种不同的书风,或古朴,或飘逸,或刚劲,或凝重,各具特色,堪称汉代隶书中的精品,书法艺术价值极高。内容是罕见古书由北大历史系、中文系、考古文博学院的一批专家组成的“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在对竹简进行了半年多的整理和研究后,已经初步确定这批竹简的内容和性质:它们都属于古代的书籍,而不是以往出土简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