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推广武术操的几点思考.doc_第1页
小学推广武术操的几点思考.doc_第2页
小学推广武术操的几点思考.doc_第3页
小学推广武术操的几点思考.doc_第4页
小学推广武术操的几点思考.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推广武术操的几点思考梁春蕾(合肥市安居苑小学,安徽合肥 230031)摘要:武术操对小学生身心、武术文化建设和爱国情感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地阐述并给出了小学推广武术操的几点建议。关键词:武术操 ;爱国情感 ;武术文化;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在中华民族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宝贵的文化财富。武术操是武术大家庭中的一朵奇葩,它是将武术动作与体操节拍相结合的练习方式,动作简单易学,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武术操的练习过程中,武术文化的渗透对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将起到巨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在基础教育中大力推广武术操。一、武术操的概念及特点武术操是将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和体操节拍相结合起来的一种锻炼形式,其动作包括武术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和腿法等。武术操这种把武术、操、音乐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集健身、文化、技击、兴趣等特征为一体的新兴运动形式,是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的化身,是和谐美的象征。它主要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简单易学,运动量适中。武术操运动量大于一般广播操,可以使全身各部位的组织器官都较充分地活动起来以得到锻炼,同时在音乐伴奏下进行,可以提高锻炼情趣,达到较好的健身效果。(2)刚劲柔顺,动速静定。这有利于培养小学生阳刚之气和自控能力,练就走如流水行云,清风徐来;站如青松傲雪,稳如泰山,整体透出一股刚毅敏捷,富有朝气的体态。(3)以集体练习为主,动作整齐划一。这有利于培养小学生集体主义精神,还能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同时对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二、小学推广武术操的必要性分析(一) 武术操练习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小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创编武术操,可以有效地促进其生长发育、增强其体质,锤炼其品质。1、武术操练习对小学生神经系统的作用。小学生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表现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神经活动中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对形象具体的信号容易建立条件反射,而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抽象的语言、思维能力较差,分析综合能力发展还不完善。武术操练习过程中的武术攻防技巧及以意为先导的循环往复的动作可使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神经兴奋性提高,应变能力增强。2、武术操练习对小学生运动系统的作用。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质柔软、骨骼短细、软骨较多、骨化尚未完成。在构成关节的关节面之间的差度比成人相应的关节要大;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较薄;关节内外的韧带也较薄而松弛。由于这些特点,小学生的关节活动幅度比成人大,灵活性和柔韧性较好。武术操动作中包含屈伸、回环、平衡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因此,长期练习武术操可以大大提高小学生的灵巧和柔韧素质。3、武术操练习对小学生氧运输系统的作用。小学生心脏发育不完整,心肌纤维短而细,肌纤维之间的间质少,心脏收缩力较弱。同时小学生肺脏容积小,肺泡壁的弹力纤维和肺泡数量较少,呼吸肌力量较弱,加之胸廓小,气道狭窄,呼吸时的弹性阻力和气道阻力都大,故每次呼吸都不及成人。武术中的腹式呼吸能保持腹实胸宽的状态,可以将其运用到武术操中,使胸腔宽松,为肺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有利于气体和血液的畅通运转,提高氧的运输和利用的能力。4、武术操练习有利于小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意志品质的加强。体育运动有利于小学生智力的发展。因为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脑的营养供应,促进大脑的发育,从而为智力的发展、提高提供更好物质基础。武术操作为一种体育运动,也起着同样的积极作用。此外,武术操十分重视上下肢协调配合,左右配合的平衡发展,有助于小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上下、前后、左右、高低、先后、快慢、空间和时间等概念,从而能提高他们认识周围事物的能力,有效地发展小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有利于开发大脑右半球的潜力,使小学生智力全面发展。武术历来十分重视武德教育,尚武崇德的精神可以培养小学生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已等高尚道德情操。(二)小学推广武术操对武术文化建设及爱国情感培养的意义武术不仅是一种体育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沉积的反映。小学阶段是爱国情感的萌芽期,在这一阶段,通过武术操练习渗透着武术文化对小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培育是十分重要的。1、小学推广武术操对武术文化建设的意义。武术文化处处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武术文化的形成是中国人文化心理的缩影,是中国文化重体验轻实物的产物,因而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势必被赋予传统文化的内涵。主要表现为:礼、德、性三者合一。礼,代表着中国人的心理潜在规格与礼尚传统;德,标志着人的体能与自身修养协调程度的高低;性,则是人综合素质与创造力的体现,三者共同组成中国人的精神实质。武术文化所涵盖的极富民族性的精神内涵,对武术文化的走向又具有很强的归向和聚合作用。武术文化正面临着全面性激活与深层次振兴,武术操作为武术文化象征性的符号在小学的推广,可以从小就构筑一种中华儿女英姿勃发、气宇轩昂、神韵逼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同时,武术操的推广可以很好地继承和发扬武术精神,将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灌输到小学生的思维中,形成极具特色的东方文化。2、小学推广武术操对小学生爱国情感培养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爱是生活深处的一朵炽热的火花,爱产生于对美的追求。中华民族是具有灿烂文化的民族,它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江泽民同志要求我们用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教育下一代,培养他们的民族情感。爱国情感的基础是一种深厚纯朴的民族感情,它是对自己的民族语言、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模式、民族居住地等等的爱恋之情。武术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缩影,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是孕育民族情感的好种子。它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民族情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武术操作为武术文化的一种标志,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阶段是个体接受外来作用和经验影响最敏感最强烈的时期,从学习和培养的角度来看,这一阶段对特定的行为学习也最为适宜,效果也最好。这一阶段也是学生爱国情感形成的关键期,通过武术操教学过程中民族情感的渗透,可以为民族精神的培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对小学推广武术操的几点建议综上所述,在小学推广武术操无论是对于小学生身心发展,还是对于武术文化建设和小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它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终身武术观,从而更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落实。在小学推广武术操其意义甚远,并且不受场地、设施等教学资源的限制。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推广武术操除领导重视外,就要把握好教师、学生、武术操这三个因素,以合理创编武术操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提高武术操教师的职业素养为关键,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多方配合,齐头并进。(一)努力提高武术操教师的职业素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计划者、组织者、实施者,他们控制着教学的形式、方法和内容等具体进度。因此,教师上课时采用的教法是否正确,内容安排是否合理,教师本身的文化知识素养、职业道德素养、教育能力是否过关等,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最重要因素。在武术操的实际教学中,教学内容是否贴合学生实际、教法是否灵活;动作是否规范、协调和优美,讲解是否风趣幽默、条理清晰,对学生模仿、练习都至关重要。反之,如果教师的职业素养不高,负荷安排过大或过小,讲解时缺乏艺术性、含糊不清、罗罗嗦嗦,选择的教学内容枯燥无味,示范动作不流畅、不优美,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上课情绪,从而会挫伤学生学习武术操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努力提高武术操教师的职业素养,时刻树立“以生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一方面,武术操教师要不断地向书本、向实践、向同行学习,通过交流、观摩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武术操教师要注重师生互动,经常深入学生之中,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武术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个别指导,整体推进。(二)努力培养小学生学习武术操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人们认识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小学生最初喜欢学习武术操可能是由于对武打明星的崇拜和武侠小说的痴迷,对武术操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深,因而他们的兴趣往往是短暂的和直接的。这种直接兴趣对武术操在小学的推广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直接兴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培养他们对武术操的间接兴趣,即引导他们对武术操所具有的健身娱身功能以及武术操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对学习武术操的后期效应产生兴趣。“成功的教育不在于传授了多少知识, 而在于激发和发展受教育者的兴趣。”因此,努力培养小学生学习武术操的兴趣,对武术操在小学的推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和工作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小学生学习武术操的兴趣:第一,以武德教育稳定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未曾学艺先学礼, 未曾习武先习德”。在教学过程中渗入武德教育是稳定学生习武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当学生疲劳时,教师可安排间歇休息的时间为学生讲述一些激励人的历史故事、民族英雄,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育学生向英雄人物学习,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刻苦训练的意志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巩固。第二,以优美的示范动作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武术操作为武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但可以表现武术动作的技击含义,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武术的神韵之美、意境之美、气势之美、情趣之美等在武术操的演练中都有集中的体现。如果任课教师能将武术之美融入行云流水的示范动作中,就会以势夺人、以形育人、以神感人,让学生在课堂的刀光剑影中领略武术的魅力,品味深厚的武术文化,学生肯定兴趣盎然、斗志昂扬,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课堂的教学中。第三,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往的武术操教学中,一些教师习惯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示范讲解练习纠正再练习,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可言,对于充满好奇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武术操课无疑是苦力劳动。教师若能经常使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如采用多媒体教学、以适当的音乐为背景等,把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课堂也会变得有声有色、朝气蓬勃,学生既学到了一定的技能,还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无疑有助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三)合理创编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武术操“解铃还得系铃人”,武术操能否在小学得到有效的、大范围的推广,关键在于武术操本身是否具有适用性、发展性和创新性。因此,合理创编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一整套武术操是小学推广武术操的重中之重。武术操的选择或创编不仅要求武术操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深深把握武术的底蕴和实质,而且还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第一,适用性原则。武术操是把武术中传统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按徒手操的形式分节编成的。创编时应根据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来选编,内容要考虑各年龄段的特点,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的动作,如低年级开立冲拳、推掌,并步上冲拳等等动作;较高年级马步冲拳,弓步推掌,俯身按掌等动作;高年级变换冲拳,仆步穿掌,高虚步撑掌,弹腿冲拳等动作。每节操的动作安排必须注意对称性和平衡性。操与操之间的衔接要自然恰当、合理、动作协调,而且必须是在人体生理活动范围之内。全套动作应是能充分活动身体的各大肌肉群、各大关节的动作,运动量必须由小到大,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由慢到快。在创编时还要选配合适的伴奏乐,如选择2/4拍或者是4/4拍的旋律明快、节奏稳定、小学生容易掌握的儿童音乐,或有感染力的音乐以及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等。第二,发展性原则。创编武术操要注重发展性,不光在于武术操本身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慢到快、运动量由小到大的循序渐进原理,而且还在于编好的武术操要能不断与时俱进,能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年龄增长以及对武术内涵的进一步把握补充新的内容,使其具有更大的适用性。第三,创新性原则。创编武术操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性的活动。创新可以在适用的基础上,用发展的眼光,对现有的武术操进行再创造。如,笔者曾对杨群力创编的青少年武术操进行适当的改编,自编出一套适合小学生的武术操进行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江百龙.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2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