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实效性提升策略德育教学改革初论扬州市职业大学师范学院 高志明 古良琴(江苏 扬州 225009)摘 要: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任,长期以来,高校采用各种方式挖掘内容、营造氛围、创设途径,千方百计提升德育实效性。但总体而言,高校德育低效乏力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新形势下,提升高校德育实效性策略三:一是交流谈话 沟通心灵,二是音容积极 传递正能,三是彰显核心 学科联动。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德育 策略Causes Analysis of Low Efficiency in College Moral EducationGao Zhi-ming, Gu Liang-qin(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Yangzhou 225009, China)Abstract: Bearing the important task of training qualified graduates for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long been adopting various possible ways to enhance the moral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However, the results remain worse than expected due to three main reasons: lack of conversation exchange, inadequate exemplary guidance, and indistinct core-value moral education.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effectiveness高校德育一直受着教育内外的重视,长期以来,文件指导性意见不断,采用各种方式挖掘内容、营造氛围、创设途径、革新手段,千方百计提升德育实效性,但总体而言,高校德育低效乏力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原因到底在哪那?笔者经过多年观察认为,高校德育实效性低迷的“病理”因素有以下几个。策略一:交流谈话 沟通心灵高校教师是专业人员,但不是一般的专业人员,尽管担负着一般专业人员的工作。高校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做道德心理的“临床医生”,道德专车的驾驶员,无论教师教学专业化怎样发展,教师作为道德教育者的角色都不能改变。教育是在人类发展和文化传承中不断完善的工具,这一工具不是宇宙超自然的存在,而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向性发明出来的,并努力用这种工具为着人类发展做事,实现人类梦想。高校教师在使用教育工具时,不能简单地把它作为技能性的工具,而是要把它作为道德工程的工具,用这把工具对学生进行道德人性的修补和道德人性的建构。从这个意义上说,使用这一工具的最巧妙的方法就是谈话。纵观高校的德育工作者,面对学生宣教的成分多,沟通谈话的成分少。至于一般的任课教师,整天忙于学术,忙于专业,匆匆上课,匆匆离去,同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少,更不用说同学生谈话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了解学生的需求。许多教师认为,做学生的思想道德工作,不是专业老师的事,高校教师把教学与育人当成两张皮,相互脱节,甚至相互冲突。高校德育要提升实效性,全员动员、适时地多与学生沟通谈话,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教育就是一场独特的、长期的道德谈话。在谈话沟通中,把学校社会对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贯穿进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真心关怀、真切关心,就一定会取得育人的效果。谈话是心灵与心灵的接触,没有沟通就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谈话讲科学、讲艺术,每一个高校工作者,都要学会同学生交心谈话,把谈话沟通作为责任,作为本领,作为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运用谈话教育引导学生,可以转变教师的观点,使教师同学生站在对等的位置进行交流,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民主、包容、尊重;运用谈话,可以实时地掌握学生的动态,使我们的教育有的放矢;运用谈话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亲其师是信其道的前提,良师,学生一辈子永记胸怀,不仅仅是他的书教得好,他向学生传递了做人信息,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深刻的影响。高校教师不断地、适时地找学生沟通谈话,是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为师的责任,通过与学生的沟通谈话,也有利于知识的传播,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艺。教师找学生沟通谈话,自己要有所准备,选择好时机,确定好内容,掌握好方法。在谈话中也要学会倾听,先听听学生的心声,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才能引导至道德境界。策略二:音容积极 传递正能高校德育工作,从高等学校内部来说,是一个整体,是系统工程,它要求所有的学校工作者,精神饱满,形象积极,声音宏达,时时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传递向上、向善的信息。从这一方面来说,教师每时每刻都应该是积极者。教师作为积极者,传递积极的能量,应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核心。道德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把社会的需要、他人的需要、自己的需要,也可以说是各种规定,通过一定的方式,内化、外化到个人的行为和言语中来。高校教师在学校内部,是学生的亲密接触者,他们的形象、言语,很容易使学生与之共鸣,只要教师怀有真诚的意图,尽管这种意图没有与学生约定,它也可以深深地影响学生,无需强制的理由。教师在无形地给与,学生在无声地接受,这就是教育的本真所在,这就是教育哲学的本质。教育是一场无声的对话,教师积极的形象,向上、向善的言语,在无声地向学生传递信息,时刻影响着学生的走向。教师扮演积极的角色,时时表达积极的意图,吸引学生向自己靠拢,就是一种无声的道德谈话。教师扮演的积极角色,表达的积极意图,应是真实、真诚的,而不是伪装的,是表里如一,内外一致的,而非内外有别的,因为学生有天然地敏锐的识别不真实和伪善的能力。从社会的需求来说,教师的事业,永远是一种道德的事业,在工作中应保持积极的形象,向学生发出积极的声音,让学生感受道德的力量。纵观当下的高校德育,之所以乏力,实效性低下,是由于许多教师没有参与进来,形成合力影响学生。有的教师不仅不能用正面的东西影响学生,反而对学生施加负面的影响,这样大大地消解了道德教育力。有的教师教育态度淡漠,对道德学习、政治学习、时事学习不感兴趣,不能正确地领会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对政治道路、社会制度信心不足; 有的教师在学校、社会、家庭中,举止粗俗,形象低下,甚至做出许多违背道德、法律的事情;有的教师只重视业务,认为科研、学位、职称是正道,只顾个人的利益,只讲完成任务,把自己看成是完成产品生产的机器,学生成长状况与己无关;有的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工作敷衍,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际关系紧张;有的教师道德观、价值观有所偏差,行为不羁,语言放荡,经常讲一些与社会要求不合拍的事情,甚至无中生有,不讲事实,诋毁社会,散布消极论调。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提高,离不开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离不开全体教师用积极的形象、宏亮的声音填满各个空间,影响每一个学生。高校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必需要具备以下的素质。一是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敏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完备的心理品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做人、做事、做学问三者结合,做学生的楷模。二是要有扎实知识基础,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始终走在学科、学术的前沿。三是要有合作团队精神,要有创新品质,不断学习新的方法,改进教学育人的本领。四是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磨炼意志,提高修养,完善自我人格。五是积极调控情绪,始终保持乐观的工作生态度,把积极乐观的心态带进校园,带进课堂,教师是快乐校园、课堂的“佣人”,学生是快乐校园、课堂的“主人”,把与快乐无关的情绪排在校园与课堂之外,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高校教师做积极的引导者,学校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建构者。学校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要在顶层做好学生道德教育目标的设计,对教师提出总的要求的同时,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开展各种活动,发挥教师引领作用,通过媒体,鼓励宣传正面的形象,树立积极者榜样,提升教师在道德教育活动中的辛福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德育的核心,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崇高的人生目标,使学生有高尚的道德情感,成为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 高校德育离不开每一个教师的努力,实现“刚要”目标,每一个高校教师要做积极的引导者。策略三:彰显核心 学科联动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搞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政治理论课教师、各学科教师的联动作用,要形成合力,齐抓共管。高校德育是个系统工程,工程内容是什么,工程怎么设计,工程的建设参与者是谁,工程发挥怎样的功能,这些核心的问题一定要清晰,而不能模糊。长期以来,高校德育的内容丰富,但最核心的,且符合当代大学生实际的东西不够明确;发挥教师的全员参与的核心作用不够,有的高校对高校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根本没有道德教育的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者、思想政治课教师与具体的学科教师工作、功能割裂开来,教师的核心作用模糊。这样一来,久而久之,高校德育的核心倾向模糊,不能彰显核心要求和齐抓共管的核心联动力量。首先,高校德育在内容选择上,要有鲜明的倾向性的核心内容。高校德育的内容具有时代性,是与时俱进的。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是当前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建设与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是社会生活、社会运行秩序的价值导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个人的价值导向与行为规范,是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精神尺度与价值目标。高校德育宗旨是弘扬真善美,归宿是培育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三个倡导”对高校德育的宗旨和归宿起着引领作用。践行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德育工作中,要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是德育的最高目标,也是德育的基础性工作,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才可能有健康、自觉的价值生活。除此之外,还要进行政治品质、基本道德行为习惯、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教育。其次,高校德育要在队伍建设上,发挥全体教师的核心作用,在学科专业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的内容。教师是道德的驾驶员,是道德心理教育的“临床医生”,高校德育必需围绕着这样一个目的,即把发挥教师的核心作用的意图,贯穿于学校道德教育工作始终。教师的形象,教师的言语,教师的感染力、影响力,对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易于同学生沟通和理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很容易敞开心扉,用自己的人格去感动学生,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处事;教师在科研活动中,与学生朝夕相处,共同研究,教学相长,拉近了师生距离,易于形成权威,学生愿意倾听和接受教师的主张。再次,高校对教师参与德育工作要形成制度要求。学校要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提供良好的环境,鼓励和支持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做出成绩,把德育工作量和取得的成绩作为教师晋级、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表彰在这方面做出成绩的优秀教师,对不关心德育工作的老师要提出批评,对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形象、言语起负面作用的老师要敲警钟,严重的可调离岗位。 参考文献:1、 陈晓浪. 谈提高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几点措施(J). 广西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6,(3).2、 罗建兵. 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J),娄底师专学报,2004,(4).3、 张书乐、李伟. 正能量的特点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理论观察,2015,(2).4、 陈立中、赵志华.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高校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考体育模拟试题及答案
- 公共预算考试试题及答案
- 发票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 2025年幼师考试题及答案
- 儿童康复治疗自测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乡村医生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院前急救、卒中、胸痛、创伤中心及“两病防治”培训试题及答案
- 大型活动赞助合同5篇
- 皮革护理师安全规范考核试卷及答案
- 建筑防火设计-教学课件作者-主编-李耀庄-徐彧-建筑防火设计课件
- 静脉输液风险评估
- 水力发电厂生产安全性评价
-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专业素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全国质量奖现场汇报材料(生产过程及结果)课件
- 政策评价-卫生政策分析课件
- 短歌行(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一》同步练习带答案
- 球墨铸铁管规格尺寸理论重量表
- 饮食习惯与健康
-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纲要2.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