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试题 全册.doc_第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试题 全册.doc_第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试题 全册.doc_第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试题 全册.doc_第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试题 全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语文第十册课内阅读只拣儿童多处行(一)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1 用横线划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把 比作 ;把 比作 。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3分)2文中哪个词语是表示人多? 你还知道哪些表示人多的成语? 、 (至少写出2个)3你认为儿童还会是什么?仿写句子。(2分)例:儿童是花朵,在春天的感召下会欢畅活泼地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儿童是 , 。 童是 , 。(二)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1、“对,就是开得旺!”这句话中指什么开得旺?从哪儿看出开得旺?(2) 2、“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自己”指谁? “别人”指谁?(1) 3、花儿同儿童什么地方一样?(2) 4、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出冰心奶奶怎样的思想感情?(2) 早迈进后园,(蜡 腊)梅开得正盛(sheng cheng),几(ji ji )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2、用“”和“”线分别画出描写梅花颜色、形状的句子。 3、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早”字的来历,并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5、你能仿照“那花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这一句,用“像”写一个句子吗? 6、“韵致”的意思是什么?文中梅花的韵致体现在 7、梅花最令你钦佩的是,你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梦圆飞天(一)深秋的戈壁大漠,寒风凛冽。从大清早开始,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此刻,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来了,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来了,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为“神舟”5号飞船送行,为航天员杨利伟送行。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1、“寒风凛冽”是表示天气寒冷的词语,请你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2、“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3、“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这里省略号的作用是()4、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内容。 (二)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托举着“神舟”5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1 从这一小节中,你感受到什么? 。(2分)2 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壮观景象的词语? ; (1分)3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令全世界华夏儿女难忘的日子。这一天, 飞船载着航天员 首次飞行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 。读到课文中“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时,我心里 ;读到“飞行正常”、“发射成功”时,我 。读完全文,我心里感到特别的 。(3分) 海伦。凯勒(一)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于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1、画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如饥似渴( s sh)一块( y y y )不分昼夜( zhu zu )种子( z zi )2、“如饥似渴”的意思是请用“”画出海伦如饥似渴学习的语句。3、从、 等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沙利文老师对海伦的关爱。请用“倾注”这个词,写一句对沙利文老师表示敬佩的话:4、用“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再另造一个比喻句。5、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你从海伦身上学到了什么? 6、看到海伦这样学习,你想到了哪些关于勤奋学习的成语地?请写下来。(至少4个)(二)知识了海伦的眼界,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她有时在林中漫步,有时和朋友们在湖上泛舟。她在想像中感受着这个世界。“我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像为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文中海伦“动人的笔调”是她的。文中引号的作用分别是。 3、把划“”的句子缩句是:4、把划“”的句子改写成“被”字句是:,改写成“把”字句是。 5、 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句中引号表示( )海伦很快学会了用手指“说话”。句中引号表示( )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句中引号表示( )6、“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的如饥似渴,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练习,练习,练习” 以上句子表现了海伦.凯勒的奋斗精神。 二泉映月(一)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到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1、“他想起了师你说的话”,指的是 2、这个片断对月色的描写非常美,请你写两句描写月色的古诗词: 3、片段结尾的省略号表示: 4、阿炳之所以能从泉声中听到、,是因为 (二)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xin xun)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_,_。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_,在怀念 ,在思索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dn dn)的力量,_,抒发了对_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2%2、在短文划横线处填空。7%3、联系全文,想想阿炳有哪些“积淀已久的情怀”?2% 郑和远航然而这次远航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着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了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1、按要求摘抄短文中的句子:(1)文中哪句话能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请写下来。(2)表现海上风浪险恶的句子: (3)表现郑和等人的不畏风浪的句子: 2、本段中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表现了。3、郑和的这次远航遇到了哪些凶险?先用“”在文中画出来。再用“不但而且”写下来。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一)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在“”里填上标点。2、用“”画出司马迁的“飞来横祸”,用“ ”画出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句子。3、“悲愤交加”的意思是。司马迁“悲”的是 ,“愤”的是,文中表现他“悲愤交加”的词语是。4、历史上死得比泰山还重的人物有:、,死得比鸿毛还轻的人物有、。5、片断中划线的句子是司马迁的的心里想法,这里用了引号表示的作用是,请你写出下面几句话中引号的作用。()写文章开头要简洁明了,这就叫“开门见山”。( )()有些人在公交车上,尽管自己还没有到站,就抢在车门口,为的是方便自己下车,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些好。( )6、文章划线的句子出自司马迁的一句名言,请你把他的原话写出来。7、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文中画“”的内容。8、“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这句话表达了司马迁()A 不怕牺牲。B 仇恨当时的社会制度。C一定要完成编写史书这部著作的决心。秦兵马俑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垂,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泰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在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1、在文中的里加上合适的标点。2、这段话主要是围绕哪个词语写的?写出这个词语: 3、填空。这段话把各种各样的秦兵马俑写得活灵活现,是因为文章不仅写出了作者 的,而且写出了作者 的。4、仿照上面一段话,用上文中加点的词写一小段话。5、用“ ”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6、用“ ”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7、文中的省略号表示: 埃及的金字塔(一)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1、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2、本段中采用了多种说明事物的方法:(1)“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采用了 的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2)“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采用了 的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3)除此之外,本段还采用了 的方法,如“ ”3、请用“ ”画出埃及人建造金字塔辛苦艰难的句子。(二)胡夫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1.写反义词:平整( ) 紧密()2.这段话介绍了胡夫金字塔和的特点。3.面对已有四五千年历史的金字塔,你一定浮想联翩,你会想到些什么呢?(三)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或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埃及金字塔)1、这段文字写出了胡夫金字塔的什么特点?2、作者在介绍胡夫金字塔时采用了多种法,有、等方法。如描写,运用了;介绍,运用了;介绍,运用了等等。 3、选一种你感兴趣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一下你熟悉的景物。 音乐之都维也纳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曲调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在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都要演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习惯。1、“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几乎是什么意思?能去掉吗? 2、形容乐曲可以用许多词语,本文就用了这样三个: 、 、 3、本段从 、 、 、 这样几个方面写了从们对音乐的喜爱。4、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课文的第二至第五自然段都是采用“先总后分”的方法介绍维也纳的。请你学习这种方法,将下面的片段补充完成。课间的校园是欢乐的海洋。 爱如茉莉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边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太阳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1、从片段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 )2、“初升的太阳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这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这句话可缩为: 3、我推开病房的门,为什么怔住了? 4、用“ ”画出对妈妈细节描写的句子,用“ ”对爸爸细节描写的句子。5、“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请写下来。 月光启蒙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为我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1)高深莫测:(2)幽默风趣:2、片段中省略号省去的内容可能是3、用“”画出片段中描写母亲的比喻句,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 比作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 。4、是母亲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的童年,是母亲培育我们茁壮成长,是母亲把我们引上了成功之路请写一首诗或写几句话来赞美伟大的母亲。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负责殿后。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 落)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yi yi yi)路上又驮伤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bei bei)得像小山似的。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 取)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1、用“”画出文中括号里你认为准确的字。2、用“”画去文中带点不正确的读音。3、读画“ ”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4、如果大黑骡子会说话,它会对彭德怀说些什么呢?展开想象,写一写。 (二)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放 盯)在自己的(坐 座)骑大黑骡子上。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 放)得像小山似的。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拿 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现在,草地上(缺 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1、用“”画去片段的括号里不恰当的字。2、“燃眉之急”比喻非常紧迫的情况,在文中指的是。3、片段中画“”的句子表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请用“ ”画出另一处。4、彭德怀这么喜爱大黑骡子,主要是因为: 。5、从片段中可以看出,彭德怀爱 ,更爱 。大江保卫战(一)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这躯筑起了一道人墙。1、文中“狂风”、“巨浪”、“撕扯着堤岸”等词语突出了 2、仿照“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这样的句式写一组句子: 3、学了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抗洪官兵 的崇高精神,我们可以用 、 、 、 等成语来赞美他们。同时 我想到了 (谁)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以 为荣,以 为耻”1、这段话写了两层意思,用“”分层,并用小标题根据概括层意。 (二)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si shi)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jian qian)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1、用“”画去片断中带点字的不正确的读音。2、按要求写词语表示时间极短的词语: 、 、 、 表示万分危急的成语: 、 、 、 3、用“ ”画出片断中的一个比喻句,并仿写一句 4、“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这几句话的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5、从这段话中,我们能感受到解放军战士就是 ,就是 ,就是 。(三)战土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1)从战士们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战士们精神。(2)仿照战士们的话,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人民的好公安局长任长霞光荣牺牲了,为她,为她,为她。(四)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滔滔的洪水中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短文中的“红五星”、“迷彩服”是指。3、用一句话概括短文中省略号的内容。4、这段话中,连续的三个“飞向”表现出。两个“哪里有哪里就有”表现出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留给人民,把留给自己。三个“看到了”反映了人民群众。(五)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 )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 )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 )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 )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字。2、“团长见状”中的“状”在文中指哪些语句描写的内容?用“ ”画出来。3、抗洪抢险就是要“快”,文中表现黄晓文动作“快”的词语有 望月(一)小外孙想了一会儿,说:“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的睁大一次”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1、小外孙讲的话用了 的修辞手法。1%2、“闭上了”是指 ,“偷偷睁开”是指 ,“圆圆地睁大一次”是指 。3%2、从这里看出小外甥是一个 的人。1%(二)月亮出来了,安(详 祥)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闪烁的光(班 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陷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 渡)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1、画去文中括号内用得不正确的字。2、这一段作者描写了月光下的 和 两处景色,作者笔下的月下江景给人的感觉是 。3、按要求摘抄语句(1)月亮的“静态美”: (2)月亮的“动态美”: (3)月亮的“朦胧美”: (4)月亮的“色彩美”: 4、想一想,你看到过什么样的月景,在过什么样的感受?用一段话写下来。 月亮出来了,安(详 祥)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闪烁的光(班 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陷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 渡)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1、画去文中括号内用得不正确的字。2、这一段作者描写了月光下的 和 两处景色,作者笔下的月下江景给人的感觉是 。3、按要求摘抄语句(1)月亮的“静态美”: (2)月亮的“动态美”: (3)月亮的“朦胧美”: (4)月亮的“色彩美”: 4、想一想,你看到过什么样的月景,在过什么样的感受?用一段话写下来。 灰椋鸟先回来的鸟儿在林内不停地鸣叫 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 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女儿 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 边飞边鸣 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 与熟悉的伙伴会合1、给这段话加上合适的标点。2、解释词语(1)见闻: (2)会合: 3、用“ ”线画出实实在在的描写,用“ ”画出作者的联想。4、读了这段话,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形容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水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美妙( ) 储藏( ) 渴望( ) 珍贵( )2、这样美好的日子指 3、“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说明 4、“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这里权威指 ,幸福和痛快指 。5、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内容: 6、写出含“水”的成语:丝丝春雨丝丝春雨,哺育着刚刚苏醒的大地。种子张开了小嘴,品味着乳汁的甜蜜;花苞笑了,包含着快乐的泪水;柳条醉了,摇动着纤柔的腰肢;小溪乐了,漾起了笑的涟漪。春雨是彩色的,染红了桃花,漂白了柳絮,描青了山峰,绘绿了秧畦。春雨是香甜的,你可闻到稻麦瓜果成熟的气息?小草说,春雨是仙女撒下的花瓣;蝴蝶说,春雨是天上落下的蜂蜜;我说,是花瓣;也是蜂蜜,更是辛勤的农民流下的汗滴。1、给文中加点词注音。 涟漪( )秧畦( )2、本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4、请根据画线句仿写。小鸟说, ; 说, 。 谈礼貌说岳全传上有这么一段:牛皋向一位老者问路,他在马上吼道 呔 老头儿 爷问你 小校场往哪去 老人不但没有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他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老人见岳飞很有礼貌,便耐心地给他指路,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1、 给语段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2、 这段文字运用了 (打比方 、对比 、神态描写 )的写作方法。3、 文中通过 描写反映出牛皋是一个 的人。4、 文中表现岳飞“很有礼貌”的动作描写是 。 音乐之都维也纳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语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它造型美观大方,色彩和谐,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设计最独特的是移动舞台,纵深46米,有几层平台组成,可随意升高、降低或转动。乐池可以容纳一个110人的乐队。舞台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配备有现代化的照明设备。观众席位于剧场中央,共6层,可容纳2200人。1、解释词语。 星罗棋布:2、本段的中心句是 ,是从 个方面描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3、本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这样写的好处是 。 4、本段是按照 顺序写的。课外阅读题(一)巨伞下的城市如果说,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你一定会觉得这是无稽之谈而付之一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随着建筑科技、材料工业的飞速进展,这个神话已变成现实。 威努斯基市是美国佛蒙特州的一座小城,地处美国东北部与加拿大交界的地方,人口不足两万,每到入冬,风寒雪飘,奇冷刺骨。可是在1980年,小城上空高高张起一顶擎天巨伞,市区约3600万平方米的建筑、房屋、街道、桥梁、广场、绿地等,全在伞下,居民有了这顶巨伞的庇护,再也不怕严寒的袭扰了。 举世罕见的巨伞是怎样撑开的呢?原来伞柄是全市最高的67米(11层)的塔楼,在楼顶上架起中心钢轴,在市区周围地面,环绕深埋了60根合金钢的桩柱,从中轴纵拉60根高强度尼龙绳索与桩柱连接,绳索之间串着许多支索,并把透光的有机玻璃塑料膜覆盖在上面加以固定。全部装置由电机控制,像伞一样可开可收,全城犹如一座巨大的玻璃亭子。 寒冬腊月腊月农历十二月。,阳光射入,聚热不散,温暖如春。在伞面上又分组设置了轻巧的太阳能收集器,充分利用日光为全城供应热水。只要不是整天连阴,太阳能收集器便可发挥聚热功能,所以整个建“伞”的工程费用虽高达350万美元,但只要一个冬天,全城节省下来的取暖费用就可以补偿。 巨伞下的小城居民,从此不受气候剧变之苦。进门是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