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意象.docx_第1页
诗词鉴赏——意象.docx_第2页
诗词鉴赏——意象.docx_第3页
诗词鉴赏——意象.docx_第4页
诗词鉴赏——意象.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鉴赏讲义(一) 何汉杰 2013/7/30补习的目的:1、巩固基础知识 2、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 3、掌握答题技巧提高考分补习的形式:1、讲解 + 练习 + 分析 2、发现不足 + 整理巩固一、考试情况说明:近四年来,在高考语文(北京卷)中,诗词鉴赏一般占7个左右的分值(11年占17分)。一般设计两到三个小题,第一题考察对于整首诗词的理解和欣赏,一般为判断选择题;第二或第二三题考察诗词中的写作手法、思想情感等,一般为简答分析题。二、解答过程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1、古文功底差,诗词中的部分词句不理解,从而造成整首诗词的理解偏差。策略:总结归纳高中课本中出现的常见实词的意思和虚词的用法,巩固基础。2、不熟悉诗词的体例、对于常见诗词类型概念模糊,导致理解的含混。策略:通过讲解熟悉常见诗词类型,加深理解。3、不熟悉诗歌常用手法和情感类型,答题时找不准突破口。策略:归纳诗词常用手法,并理解他们各自的所知,答题时灵活运用。4、不熟悉答题技巧,答题思路混乱。策略:总结答题套路,在较多的练习中运用,并及时订正思路。5、审题失误造成文不对题。策略: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理清思路,分条作答。三、近五年北京卷中的诗词鉴赏题目详解(2013)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注释: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末照:余晖,后世有余音,甘当余晖。.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解析:“后世仰末照”是说后世人都仰慕鲁仲连的光彩,而不是遗忘。.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4分)参考答案:这首诗借鲁仲连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一句是说鲁仲连卓越的谋略和清高的节操。“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诗人将鲁仲连的出仕比作明月出海,可见诗人的极度推崇。“后世仰末照”一句承接上一句说其光芒能穿越时空照耀后人,使人景仰。“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一句说当平原君欲以官爵千金相酬时,他却推辞离去,可见他高尚的人品。李白以鲁仲连为楷模,表达自己渴望自由又希望建功立业,同时希望自己能像鲁仲连一样淡泊名利。最终功成身退。解析:这是一首典型的借古咏志诗,答题时结合诗句,说出“建功立业”、“淡泊名利”、“功成身退”即可。(20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10、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C)A 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B 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C 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D “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DE)A 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B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C 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D 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宋杨维桢燕子辞)E 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选项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10分)解析:本题在题干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次要点:1,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2,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考生须答全两个层次,并且注意语言文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字数需要达到要求(20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示秬秸1(ju4 jie1) 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注释:1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12.(7分)(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C. 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去担忧饼冷难卖。D. 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解析:应为突出卖饼儿起得早。“歌一声”指拖着长声叫卖,不是唱歌的意思。(2) 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词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如“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如,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解析:审准题是解答这道题的关键,这道题隐含了两个要求,平实和有韵味,答题时不可偏废。1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参考答案:第一问: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第二问: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解析:要解合文本并有自己的感受。(2010)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注:徂(cu2)辉:落日余晖。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 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激发的基调。B. 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 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百日将近、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 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鵷鸾 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解析:昂扬激发的情调与全诗不合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解析:表达了作者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的思想感情。(2009)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10分)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 岳阳楼上。注: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波神:水神。 准拟:准定。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D)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解析:江上的声响像是水府在演霓裳羽衣曲,当行舟到达岳阳时,一定要登上岳阳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答案: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5分)参考答案: 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 第二问:略诗歌鉴赏第一讲意象1、诗歌的意象意象: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