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简介
j 一 尹 一 1 r 一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删 本人承诺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论文中除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 或发表过的研究成果 其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 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塾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 及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 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文授权辽宁师范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并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 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二垒丝 签名日期 伽f 年nr 捆 i 一1 r y j 广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叶梦得作为两宋之际的文化耆宿 学识渊博 著作等身 但是学术界对他 的文学创作的研究还不够充分 尤其对他的诗歌创作的研究相对薄弱 本文在 对叶梦得的诗歌创作进行深入 细致地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其诗歌创作的题材 内容及艺术特色 并探讨其诗学理论对创作的影响 以及其诗歌创作对前代诗 人的继承与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 全文除绪论和结论外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章 结合史实分析诗歌作品 对叶梦得诗歌的思想内容进行系统的论 述 认为其诗作的思想内容包括 爱国豪情 亲朋之谊 忧生之嗟 身世之叹 功业思想与隐逸情怀 第二章 对叶梦得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归纳概括 认为其诗歌风格主要有 四点 即阔大雄健 忧愁悲慨 活泼清新 萧散自然 第三章 论述 重自然 的诗学理论及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本文认为叶梦 得 重自然 的诗学理论主要反映在用字 用事 用意三个方面 并结合作品 分析其诗论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第四章 论述叶梦得诗歌的继承与影响 就叶梦得对几位前辈诗人如陶渊 明 杜甫 苏轼 王安石等人在诗歌创作和精神品质等方面的继承作以简要地 论述 叶梦得内容丰富 风格多样的诗作为南宋前期诗坛注入清新气息 其重 自然 贵创新的诗学理论也对诗坛起到了救弊补偏的作用 关键词 叶梦得 诗歌 内容 风格 影响 l y 芝 叶梦得诗歌研究 a b s t r a c t y em e n g d ei sai m p o r t a n tw r i t e ri ns o u t h ms o n gd y n a s t y h ei sl e a r n e da n d p r o l i f i c b u tt h er e s e a r c ho fh i sp o e m si sn o tf u l l b a s e do nt h ec a r e f u l l ys t u d i e so f h i sp o e m s t h ea u t h o ra n a l y z e sh i st h e m e s c o n t e n t sa n da r t sf e a t u r e s t l l i sa r t i c l e w i l ld i s c u s s e s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h i sp o e t i c s a n di n v e s t i g a t e sh i ss u c c e s s i o na n d i m p a c t t h i sa r t i c l ec o n s i s t so ff o u rc h a p t e r se x c 印ti n t r o d u c t i o na n dc o n c l u s i o n c h a p t e ro n ea n a l y z e st h ep o e m sc o m b i n e dw i t hh i s t o r i c a l i td i s c u s s e st h e 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t e n t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i ti n c l u d e s p a t r i o t i s m f a m i l y f r i e n d s h i p f e e l i n g o fl i f e p o l i t i c s r e c l u s e e t c c h a p t e rt w og e n e r a l i z e st h ea r t sf e a t u r e so fy em e n g d e sp o e m s i ti n c l u d e sf o u r p o i n t s g r e a ta n dv i g o r o u s g r i e fa n di n d i g n a t i o n l i v e l ya n d6 7 e s h n a t u r a la n dc h i c c h a p t e rt h r e ea n a l y z e st h ep o e t i c so f n a t u r a l a n dt h ei m p a c to nc r e a t i o n 硼 l i s p a p e ra r g u e st h a tt h ep o e t i c so f n a t u r a l m a i n l yr e f l e c t e di nt h r e ea s p e c t s i ti n c l u d e s w o r d s a l l u s i o na n da r t i s t i cc o n c e p t i o n t l l i sa r t i c l ei sa l s oa n a l y z e st h et h ei m p a c to n c r e a t i o nw i t ht h ew o r k s c h a p t e rf o u rd i s c u s s e st h es u c c e s s i o na n di m p a c to ft h ep o e m s i ta n a l y z e st h e s u c c e s s i o no ft a oy u a n m i n g d uf u s us h ia n dw a n ga n s h ii nw r i t i n ga n dm e n t a l q u a l i t y b e c a u s et h ep o e m so fy em e n g d ea r er i c hi nc o n t e n ta n dv a r i e t yo fs t y l e s s o t h e ya r es p e c i a li ns o u t h ms o n gd y n a s t y 1 1 1 ep o e t i c so f n a t u r a l a l s op l a y e da n i m p o r t a n tr o l ea tt h et i m e k e yw o r d s y em e n g d e p o e t r y c o n t e n t s s t y l e i m p a c t 1 1 5 一 一 p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中文摘要 i a b s t r a c t i i 绪论 l 第一章叶梦得诗歌的主要题材与思想内容 5 第一节爱国豪情与亲朋之谊 6 第二节忧生之嗟与身世之叹 1 3 第三节功业思想与隐逸情怀 1 9 第二章叶梦得诗歌的风格特色 2 4 第一节阔大雄健 2 4 第二节忧愁悲慨 2 8 第三节活泼清新 3 1 第四节萧散自然 3 4 第三章 重自然 的诗学理论及对其创作的影响 3 8 第一节用字自然工妙 3 8 第二节用事自然和谐 4 2 第三节用意自然天成 4 6 第四章叶梦得诗歌创作的继承与影响 5 l 第一节对陶渊明的继承 5 1 第二节对杜甫的继承 5 3 第三节对苏轼的继承 5 6 第四节对王安石的继承 6 0 第五节叶梦得诗歌创作的影响 6 2 结论 6 5 参考文献 6 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6 8 致谢 6 9 i i i 一 y r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叶梦得 1 0 7 7 11 4 8 字少蕴 号石林居士 石林山人 石林老人 苏州 长洲 今苏州 人 叶梦得历神宗 哲宗 徽宗 钦宗 高宗五朝 仕哲 徽 钦 高四朝 他于北宋哲宗绍圣四年 1 0 9 7 登进士第 徽宗崇宁四年 1 1 0 5 迁祠部郎官 大观初 任起居郎 翰林学士 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汝州 积极参 预朝政 高宗初期 曾官户部尚书 迁尚书左丞 绍兴时 任江东安抚制置大 使 兼知建康府 行宫留守 致力于防务及军饷供应 后加观文殿学士知福州 兼福建安抚使 绍兴十六年 1 1 4 6 以崇信军节度使致仕 绍兴十八年 1 1 4 8 卒于湖州 赠检校少保 出身官宦世家的他 颇有政治才能 平生所历州镇 皆有能声 是两宋之交的一位重要人物 叶梦得一生屡经仕宦 学问博洽 精熟掌故 著作颇丰 据 直斋书录解 题 宋史 艺文志 四库全书总目 著录 其著作尚存于世者有 春 秋传 二十卷 春秋考 十六卷 春秋谳 二十三卷 石林奏议 十五卷 石林燕语 十卷 避暑录话 二卷 或作四卷 岩下放言 三卷 或作一 卷 石林家训 一卷 建康集 八卷 或作十卷 石林诗话 二卷 石 林词 一卷 玉涧杂书 一卷等 内容包括诗 词 文 奏议 考释 诗话 笔记等 其所亡佚的著作更不在少数 作为集政治家 藏书家 经学家 文学 家与文学评论家于一身的叶梦得 其著述不但数量丰富 内容广博 而且含有 较高的学术价值 四库馆臣称他 在南渡之初 岿然耆宿 其藏书三万余卷 亦甲于诸家 故通悉古今 所论著多有根柢 梦得诗文实南北宋间之巨擘 其所评论往往深中寂会 终非他家听声之见 文章高雅 犹存北宋之遗风 关于叶梦得的籍贯 历来众说纷纭 主要有吴县说 长洲说 松阳说 鸟程说 缙云说等 本文根据方 建新 叶梦得事迹考辨 文献 1 9 9 1 1 和工兆鹏 两宋词人年谱 台北 文津i j j 版社 1 9 9 4 采取跃洲说 管 宋 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八 上海 上海古籍 l j 版社 1 9 8 7 5 2 5 铆 宋 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8 7 元 脱脱等 宋史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9 9 四 清 永熔等 四库伞书总目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3 9 清 永珞等 四库全书总目 避暑录话卷一二一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3 1 0 4 1 毋 清 水珞等 叫库全书总目 石林诗话卷一九五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3 1 7 8 3 叶梦得诗歌研究 南渡以后 与陈与义可以肩随 尤 杨 范 陆诸人皆莫能及 明代毛子晋 在 宋六十名家词 中收录叶梦得词9 9 首 并称 味其词 婉丽绰有温 李 之风 晚岁落其华而实之 能于简淡时出雄杰 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 岂近 世乐府之流哉 以上诸家评论或许有些夸大的成分 但不可否认 叶梦得的 著作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十世纪以来 学术界对叶梦得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 生平 词作 和诗学理论 关于叶梦得生平的研究 主要著作有潘君昭 叶梦得评传 方 建新 叶梦得事迹考辨 王兆鹏 两宋词人年谱 叶梦得年谱 这三位 先生在著作中对叶梦得的家世 生平 著述等都作了精确的考证 对叶梦得的 文学创作也给出了一定的评价 为后来学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叶梦得的词一 直以来都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学术成果 蒋哲伦在 和南渡前后的词风转变 中 将叶梦得的词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并论述了各 阶段的思想内容与风格特征 他还对叶梦得在南宋词坛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概括 称其为 连接苏轼与辛弃疾之间的纽带 潘君昭在 叶梦得评传 中认为 叶词内容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关心时局 抒发爱国思想 二是注目自然 陶写闲适情趣 陈如江在 唐宋五十名家词论 中认为 叶梦得前期词婉丽 但韵味不足 后期由于经历了民族的灾难 有了较大的感染力 但 由于他在 词作中过分地追求 吟咏情性 从而 忽略了艺术韵味的追求 也为南宋词 坛开了一种不好的风气 固孙望 常武国主编 宋代文学史 说 叶梦得词在 南渡前后有着明显的不同 早期词作虽不出传统题材范围 但在婉丽的词风中 已呈现出个人面目 南渡后 叶梦得的词风在此基础上更有所发展变化 接 受苏轼清旷 豪迈一路的痕迹更加明显 对叶梦得诗学理论的研究 人们更 多地关注他的 石林诗话 郭绍虞的 宋诗话考 认为 是书论诗宗旨颇与沧 浪相近 刘德重 张寅彭的 诗话概说 则认为 石林诗话 的观点大抵与 母 清 永珞等 四库全书总目 建康集卷一五六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3 1 3 4 9 圆 明 毛予晋 宋六十名家词 题石林词 贝叶山房据汲古阁刊本排印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 山东人学文史哲研究所主编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续编第二卷 济南 山东教育i l 版社 1 9 8 9 固方建新 叶梦得事迹考辨 文献 1 9 9 1 1 王兆鹏 两宋词人年谱 台北 文津出版社 1 9 9 4 凹蒋哲伦 石林词 和南渡前后的词风转变 文学评论 1 9 8 5 4 o 潘君昭 叶梦得评传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续编第一二卷 济南 山东教育 版社 1 9 8 9 1 5 9 1 6 0 陈如江 唐宋五十名家词论 上海 华东师范人学 l 版社 1 9 9 2 1 1 0 一1 1 3 够孙望 常武国 宋代文学史 北京 人民文学 i j 版社 1 9 9 6 4 3 1 4 3 3 簟郭绍虞 宋诗话考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7 9 3 8 2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蔡宽夫诗话 相近 而阐发得更为透彻 其基本主张是要求自然工巧 反对 雕琢伤真 与江西诗派异趣 而与后来姜夔的 自然高妙 说 严羽的 兴趣 说同一旨归 顾易生 蒋凡 刘明今 宋金元文学批评史 认为 石林诗话 的贡献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重立意 主气格 观气象 二是反模拟反雕 琢 贵自然浑成的创新 三是反对以诗为文字游戏 但并不一般地否定用事和 出处 四是从艺术思考方面开 沧浪诗话 理论之先声 圆朱良志在 叶梦得 和他的 中认为 石林诗话 能超越当时诗话的杂体笔记性质 涉 及诗歌创作的理论问题 在当时的诗话中较为突出 近十年来 学术界对叶梦 得的研究热情 呈现上升趋势 出现了一些质量较高的研究文章 学位论文和 专著 其中较突出的有 复旦大学薛海霞的硕士论文 叶梦得研究 华东师范 大学李慧的硕士论文 石林诗词论 贵州大学柯芳的硕士论文 叶梦得诗词研 究 这几篇论文重点对叶梦得的诗词创作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叶梦得诗词创作 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另有潘殊闲先生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专著 叶 梦得研究 此书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叶梦得从家世 生平 政治活动到诗 词 文的创作 诗学理论的形成和其他学术思想都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具有较高的 学术价值 书中对叶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了专节地论述 认为叶诗的 思想内容为 一 描写了军民御敌抗战和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现实 二 问民 疾苦 关心生产 三 人间的亲情 友情 四 表现自己老年被委以重任 深 感力不从心的矛盾甚至苦恼的心情 五 怀念卞山的山居生活 渴望早日退隐 六 记述自己的闲适情趣 认为其艺术特色为 一 诗歌表现出一种阔大的气 势与胸襟 二 表现出一种淡淡的伤感和愁怨 三 呈现出一种娱乐游戏的色 彩 四 语言流畅 明快 萧散不俗 五 注重语言的修炼 六 带有浓郁的 禅味 此一节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叶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但遗憾的是对诗 歌的分析不够深入具体 只是作了简单的举证 未能触及叶诗的深层意蕴 综上所述 学术界对叶梦得的研究重点在他的生平 词作与诗学理论上 而对其诗歌创作的关注程度还不够 虽然也有不少学者的著作中提到他的诗 但往往诗词并论 偶有单独论述其诗歌创作的 也只是寥寥几语 或作概括性 刘德重 张寅彭 诗话概说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9 0 3 6 圆顾易生 蒋凡 刘明今 宋金元文学批评史 上海 上海古籍f 版社 1 9 9 6 4 8 6 4 8 8 朱良志 叶梦得和他的 石林诗话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卜七辑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9 5 1 0 5 1 1 1 潘殊闲 叶梦得研究 成都 巴蜀书社 2 0 0 7 叶梦得诗歌研究 说明 而较少细致而充分地阐述 因此本文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以叶梦 得的诗歌创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较为全面 深入的探讨 以期弥补专家学者对 叶梦得诗歌研究稍嫌简单的遗憾 为叶梦得研究的全面深化略尽绵薄 本文将分四个部分对叶梦得的诗歌创作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为叶梦得诗歌 创作的主要题材及思想内容 主要包括 爱国豪情与亲朋之谊 忧生之嗟与身 世之叹 功业思想与隐逸情怀 第二部分重点论述叶梦得诗歌的艺术特色 以 往的研究大多把关注的目光投放到叶梦得的词作上 而对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少 有作具体的说明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叶梦得诗歌的艺术特色总结为四 点 即阔大雄健 忧愁悲慨 活泼清新 萧散自然 并结合作品对其进行深入 细致地分析 第三部分将探讨叶梦得 重自然 的诗学理论及对其诗歌创作的 影响 对于叶梦得的诗学理论前人已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本文认为 石林诗 话 所反映的叶梦得的诗学理论的精髓即 重自然 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上 便主要是用字 用典 用意这三个方面 本文将结合叶梦得的诗歌作品对这三 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四部分将阐述叶梦得诗歌创作的继承与影响 重点介绍叶 梦得对陶渊明 杜甫 苏轼与王安石的继承 并简要论述叶梦得诗歌在南宋诗 坛的地位与影响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对叶梦得诗歌及其与诗论的关系作 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剖析和开掘 力图准确地把握其诗歌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色 并就其诗论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作细致的研究 4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叶梦得诗歌的主要题材与思想内容 叶梦得作为南北宋间的文化耆宿 学问博洽 著作等身 诗 词 文 赋 兼擅 但由于其 石林总集 一百卷 亡佚 诗歌作品大多散佚 其诗名又被词 名所掩 所以对于他诗歌作品的研究不如其词 其实叶梦得的诗歌创作是十分 优秀的 历代文人对他都有很高的评价 洪炎称赞他 公诗自是生骅骝 程俱称其 翰林文章旧惊世 聊试三辅分符铜 张元斡赞其 诗成山谷句 中眼 名应石林天上人 韩元吉称他 望实诸公右 文章百代师 王士 稹曾称赞他 诗文笔力雄厚 犹有苏门遗风 非南渡以下诸人可望 翁方 纲也认为 叶石林诗 深厚清隽 不失元祜诸贤矩镬 四库馆臣更是给予 他的诗作很高的评价 认为其 文章高雅 犹存北宋之遗风 南渡以后 与陈 与义可以肩随 尤 杨 范 陆诸人皆莫能及 固未可以其绍圣馀党 遂掩其 词藻也 此论能抛开立身大节而着眼于诗歌成就 尤可注意 叶梦得的诗歌 现存1 3 7 首 大部分为其镇守建康时所作 数量虽不多 但却不妨碍我们管窥 其诗歌的精妙之处 叶梦得的诗作 题材十分丰富 主要包括 酬赠应答诗 咏怀诗 咏物诗 送别诗 题咏诗 战争诗 游览诗等 其中数量最多的就是酬赠应答诗与咏怀 诗 就体裁论 四言 五言 七言 古诗 律诗 绝句 歌行 挽词等均有涉 及 综观叶梦得的一百三十余首诗 大多作于宋室南渡之后 面对江山倾颓 风云变色的局势 作为四朝元老 文化名流 他感慨万千 诗作中蕴蓄了丰富 而复杂的情感 叶梦得诗作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 爱国豪情 亲朋之谊 忧生之嗟 身世 之叹 功业思想与隐逸情怀 本章将结合史实分析诗歌作品 对叶梦得诗歌的 o 宋 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八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8 7 5 2 5 收录 石林总集 一百卷 年谱 一卷 现已亡佚 圆 宋 洪炎 叶少蕴f f 示郑先觉阅骏图为作长歌 伞宋诗卷一三零零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9 9 8 1 4 7 5 1 宋 程俱 和叶翰林湖 卜夜归古句 全宋诗卷一四一三 北京 北京人学i j 版社 1 9 9 8 1 6 8 4 固 宋 张几斡 叶少蕴生朝三首j e 二 全宋诗卷一七八六 北京 北京人学 版社 1 9 9 8 1 9 9 2 2 四 宋 韩兀吉 叶少保挽词六首其二 伞宋诗卷二零九五 北京 北京大学 i 版社 1 9 9 8 2 3 6 4 1 固 清 上t 稹 居易录卷十二 影印文渊阁叫库全书奉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 9 8 3 清 翁方纲 石洲诗话卷四 清诗话续编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8 3 1 4 3 0 鲫 清 永珞等 p q 库全书总目 建康集卷一五六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3 1 3 4 9 根据傅璇琮等主编 全宋诗 北京 北京大学 j j 版社 1 9 9 8 本文所引叶梦得诗皆依据此版本 以下不再 一一注出 叶梦得诗歌研究 思想内容进行系统的论述 以期对叶梦得的诗歌作一全面而细微的观照 第一节爱国豪情与亲朋之谊 时值两宋之交 神州大地到处笼罩在金兵铁蹄的阴影之下 新朝初立 政 局动荡 山河破碎的局势令所有心怀国家的有志之士痛苦不安 叶梦得生逢此 际 在国家民族的苦难面前 内心同样遭受煎熬 激烈的情感发而为诗 爱国 豪情自然蕴蓄其中 在战乱年代 亲朋之间相互关怀 安慰鼓励的真挚情感显 得尤为珍贵 叶梦得极重亲情且交友甚广 在他的诗中既有深沉博大的爱国豪 情 又有真挚细腻的亲朋之谊 国之大爱与个人小爱交织其中 使他的诗歌更 加真挚动人 在其现存的诗歌中 表达爱国之情与亲朋之谊的诗 分别为三十 八首与三十七首 占了他现存全部诗歌创作的百分之五十五 叶梦得在诗歌中表达了对于神州陆沉的悲慨 但愁见中原 惊心怆嗟吁 未用怀远游 苍茫赋三闾 自和 病慵怜窃食 幽愤敢论兵 与陈子 高夜话 面对战火纷飞 家园被毁的凄惨景象 诗人不禁发出 华屋惊随劫 火飞 江山空自绕邦圻 次韵马参议同游蒋山 颓垣败屋落花飞 草草春 光亦故圻 再次韵马参议同游蒋山 的感慨 金兵的铁蹄威胁着南宋朝廷 诗人亦时刻为国之存亡而担忧 江上西风万里秋 际空高浪汹回流 他时誉贼真非策 此日摧锋盍有 谋 天险漫能凭故国 陆沉端复恨神州 将军竞绾封侯印 谁为吾君更解 忧 萧关陇水隔天区 壮士何人是破奴 一日顿传三节度 十年空斗五单 于 坐谈激烈心犹在 疲俗凋残喘未苏 安得仓箱盈百万 少令天下足军 储 立秋二首 面对金兵的入侵 诗人最为担心的是人才问题 国之无将 就如同武士没有利 器 虽有长江天险暂时阻隔金兵 但要想收复失地却又不知要等到何时 在这 种情况下 诗人多么希望能出现像汉朝大将赵破奴那样的猛将 来带领宋室子 弟驱除鞑虏 光复神州 既无人才 又缺军饷 诗人忧思萦怀不禁发出这样的 6 声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感慨 安得仓箱盈百万 少令天下足军储 要是自己能有百万银钱该有多好 至少也能为朝廷军饷尽一份力量啊 诗人如此心系国难 其忧国之心可见一斑 叶梦得一直积极主张抗金 绍兴八年 1 1 3 8 南宋朝廷向金请求议和 面 对此种局势 叶梦得深感忧虑 写下了一系列反对议和的诗篇 如 赴建康过 京口呈刘季高 阅武士回边报与山中信并至 虏酋复过河王师出讨 遣 晁公昂按行濒江营垒 等 如 羽檄初征天下兵 误惭一障守王城 秦兵出项终何得 汉将征辽会扫 平 便遣幽燕驱号令 久怜河洛污蓬腥 书生岂解论几事 讵信平凉有劫 盟 虏酋复过河王师出讨 此诗自注为 始议请和 余数言其不然 叶梦得曾经多次向宋高宗进言 分析南宋初期的政治形势 力陈自己的抗金主张以及应采取的抗金策略 如诗 人在建炎二年 1 1 2 8 所上的 奏论金人刮子 中提出 待敌之计有三 日形 日势 日气而已 形以地理山川为本 势以城池 刍粮 器械为重 气以将帅 士卒为急 形固则可恃以守 势强则可资以立 气振则可作以用 如是 则虏 皆在吾度内矣 此论总结了多年来的对敌经验 从大的方面提出了克敌制胜 的三个要素 又如建炎三年 11 2 9 所上的 奏应诏大询状 叶梦得建议高宗 能够 深求靖康误国之弊 而一切尽矫之 收人心 作士气 择将帅 练军伍 较地利 料敌情 凡可以救灾捍患者无不举 可见叶梦得积极的抗金态度 在此诗中 诗人依旧高举主战旗帜 秦兵出项终何得 汉将征辽会扫平 认 为只要坚持抗战 终有一日会成功 便遣幽燕驱号令 久怜河洛污擅腥 在 宋金战争中 宋朝并非一味失败 而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胜利成果 只要能够 坚持下去 收复失地未始不可实现 书生岂解论几事 讵信平凉有劫盟 他用唐贞元三年 侍中浑城与吐蕃相尚结赞盟于平凉 为吐蕃军所劫事 来提 醒主和派勿要中了金人的圈套 面对朝中部分人消极抗战 以致艰苦取得的胜 利果实即将失去的局面 叶梦得非常气愤 曾在 奏应诏咨询状 中说 殆吾 谋臣失计 而一于用柔者胜也 向使维扬之后有以御之 固无钱塘 四明之役 傅璇琮等主编 伞宋诗卷一p n q 零六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9 9 8 1 6 1 9 7 宋 叶梦得 石林奏议卷四 续修四库伞书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 n 2 又见 元 脱脱等 宋史卷叫百 四十五 叶梦得传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9 9 1 0 2 2 0 宋 叶梦得 石林奏议卷五 续修四库全书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 0 2 7 叶梦得诗歌研究 钱塘 四明之后有以御之 固无今日之役 并直言 我愈退 贼愈进 我愈怯 贼愈强 从根本上指出了妥协退让只能更加助长金人的嚣张气焰的道理 纵使时局紧张 情况于己方不利 诗人也从未放弃过胜利的希望 他经常 作诗勉励同僚与自己 将军剩有封侯印 尽扫无令一镞亡 闻边报示诸将 草枯马健已高秋 堂上应须早伐谋 秋高申戒诸屯示幕府 诸君亦良苦 唾口争请缨 谁云凌烟阁 白昔无书生 小饮示幕府 绍兴十年 1 1 4 0 六月二日 金人派遣兀术带兵围攻顺昌府 顺昌乃咽喉之地 一旦不保 金兵 即可渡过淮河 入侵淮西地区 叶梦得当时在寿春 今安徽寿县 闻此消息即 刻着手准备应战事宜 并作 闻兀术将过淮再遣晁公昂觇师 诗 狂酋屡惯骋长驱 未省新军有被庐 快饮忽辞金凿落 先声须破铁浮图 趋官尔自疲千里 飞将吾宁较一夫 试向八公山上望 当关何用守濡须 对此战 叶梦得充满信心 原因有二 一是我方守边军士训练有素 而敌人轻 视于我 骄兵必败 二是金兵长途跋涉而来已成疲兵 而我方军士正可以逸待 劳 战争的结果正如叶梦得所料 六月十一日 刘镝大败金兵 顺昌大捷 消 息传来 叶梦得喜悦非常 四海胡尘久未清 遥闻苦战有奇兵 妖氛尽扫人谁 敌 捷奏初传我亦惊 寄顺昌刘节使 宋朝军事较弱 在对金作战中一旦 取得胜利 诗人的欢喜之情便溢于言表 传声已报连三捷 触热那辞冒百艰 束缚会看擒颉利 灰钉何待执戎蛮 次韵马参议留别 冠带岂能忘旧俗 山河自亦恶妖氛 羽书奏捷无留敌 舆地论封有策勋 刘太保招抚淮北刘马 军屡奏捷 在 淮西军大破贼兵连六告捷喜成口号二首其一 诗中 诗人的 喜悦之情达到顶峰 一战聊麾十万师 西来捷报走黄旗 六骡壮骑终口去 九虎将军亦谩 为 面内疲民元不改 从中胜算自无遗 临轩想见天颜喜 百辟欢声动玉 墀 面对金兵的进攻 我方军民全力抗争 上下一心 面内疲民元不改 从中胜算 宋 叶梦得 石林奏议卷八 续修四库全书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 0 2 8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自无遗 反观金兵 却是 六骡壮骑终口去 九虎将军亦谩为 诗人自注日 贼将龙虎 辅国等将军 皆其用事贵酋 骄傲轻敌 兵家大忌 在如此情 况下 我方终取得胜利 临轩想见天颜喜 百辟欢声动玉墀 诗人想象京师 君臣欢庆胜利的场面定是热闹非凡 欢声雷动 人人兴高采烈 叶梦得的诗中不仅有壮怀激烈的爱国豪情 也有感人至深的亲朋之谊 在 战火纷飞的局势下 这种感情尤显珍贵 现将叶梦得现存诗歌中与亲朋酬赠应 答 交往送别的诗歌列举如下 叶梦得诗歌酬赠之亲友诗歌作品 刘岑 1 0 8 7 1 1 6 7 字季高 吴兴 今 赴建康过京口呈刘季高 浙江湖州 人 宣和六年进士 官至左 朝散大夫 叶梦得之子模 生卒年不详 曾与叶 送模归卞山并示僧宗义为余守西岩 梦得镇守建康 者三首 雨夜与模论中原旦起模与徐 停济游清凉览观形势嘉其有志因以勉 之 释宗义 生卒年不详 叶梦得镇守建 送模归卞山并示僧宗义为余守西岩 康时 曾为其守石林西岩 者三首 马观国 生卒年不详 绍兴年间曾任 建康旧俗贵重九上巳诸曹皆休务祀 参议 绍兴十四年五月 时任秘阁修撰 神登北山参议马君独不出携诗相过因 江南东路制置大使司参谋官的马观国言石林之胜次其韵 次韵马参议同游 充敷文阁待制 提举佑神观 曾与王钧 蒋山 再次韵 三次韵 四次韵 甫共同献策对付辽人 送马参议观国从辟刘太保 次韵马 参议留别 次韵马参谋蒋山开堂饭 素 次韵马参谋新作山亭 贺允中 1 0 9 0 11 6 8 字子忱 眉州青 去岁以九日期贺子忱徐悖济祝子权 神 今属四川 人 政和八年 一说五为松菊台之会作寒字韵诗唱酬数返今 年 进士 累官给事中 权吏部尚书 岁郡斋独坐慨然有怀复用前韵寄悖济 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子权时皆在湖州 傅璇琮等主编 全宋诗卷一四零六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9 9 8 1 6 1 9 7 9 叶梦得诗歌研究 一 祝子权 生卒年不详 诗同上 徐康 生卒年不详 字悖济 徐度之 去岁以九日期贺子忱徐悖济祝子权 兄 为松菊台之会作寒字韵诗唱酬数返今 岁郡斋独坐慨然有怀复用前韵寄悖济 子权时皆在湖州 雨夜与模论中原旦 起模与徐悖济游清凉览观形势嘉其有 志因以勉之 徐悖济书报尝过余石 林 晁公昂 生卒年不详 字激仲 晁咏 与晁激仲夜话 次韵答激仲 再 之之子 叶梦得表弟 曾为叶梦得帅幕答 又答 属官 杜坚 生卒年不详 曾向叶梦得求诗 杜坚大夫作南窗求诗为赋 9 光上人 生卒年不详 俗名悖 字元常 送光上人还湖南光丞相吴元忠之母 一 进士出身 弟旧名悖字元常以进士入官已而弃家 祝发云 蔡子因 生卒年不详 字仲文 曾官 蔡子因相过留逾月 次韵再答子 符宝郎 哲 徽时期在世 与邹浩因 蔡子因前韵留别再答二首 1 0 6 卜1 1 1 1 曾纡 1 0 7 3 1 1 3 5 等 有交往 善书画 徐度 生卒年不详 字端立 一字悖 徐悖立罢吏部郎官出守天台待次卞 一 立 一字敦立 谷熟 今属河南 人 山旧居因寄 徐悖立相过 用前韵 叶梦得门生 官至吏部侍郎 送悖立 一 陈克 1 0 8 1 1 1 3 7 字子高 号赤城居 陈子高移官浙东戏寄 与陈子高夜 士 台州临海 今属浙江 人 博学 话 工诗词 章几道 生卒年不详 叶梦得曾与其 章几道将归小饮怀谢诚父 小饮 谢诚父 生卒年不详 叶梦得曾与其 章几道将归小饮怀谢诚父 寄潭州 诗歌交往 谢诚父 刘镝 1 0 9 8 1 1 6 2 字信叔 秦州成纪 寄顺昌刘节使 l o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今甘肃天水 人 德顺军人 曾任泾 原经略使兼知渭州 宣抚司统制 江 东路副总管 东京副留守等职 在顺 昌战役中大败金军 是南宋抗金名将 沈传曜 生卒年不详 叶梦得曾为其 送沈传曜 作诗并送别 程璃 1 0 8 7 1 1 5 2 字伯禹 号愚翁 次韵程伯禹赠宗室赵朝请 次韵程 饶州浮梁 今江西景德镇 人 政和六伯禹用时字韵见寄二首 年进士 历任太学博士 右正言 兵部 侍郎兼侍读等 晁公耄 生卒年不详 晁说之之子 送表弟晁公耄沿海帅幕 曾官遂昌令 叶梦得表弟 王陛 1 0 7 6 字逸老 汴 今河南 送王陛归知果州 开封 人 宋徽宗政和 宣和年间 1 1 1 1 1 1 2 5 奉召入御书院 补右爵 南渡后 寓乌戍 今属浙江 羔羊里 自号羔羊居士 宋高宗时 召对蒙眷 封为 正使 卒年不详 1 1 4 9 年尚在 世 方勺 1 0 6 6 一 字仁声 婺州 今浙 次韵方仁声惠文编 戏方仁声四绝 江金华 人 一说严濑 今浙江桐庐 句 人 元j 占五年应试不第 遂无出仕意 后居湖州西溪云茅庵 号泊宅翁 与叶 梦得所居石林南北相望 方参议 生卒年不详 叶梦得曾与其 方参议用自订韵记尝过予石林次韵答 诗歌交往 之 赵叔问 生卒年不详 自号西隐老人 哭赵叔问 宋宗室后裔 字画高妙 喜集砚石 严婿 生卒年不详 叶梦得曾作诗以 送严婿侍郎北使 送其北使 叶梦得诗歌研究 在叶梦得镇守建康的时候 其子模时刻陪伴左右 并且参与到抗金斗争中 叶梦得甚感安慰 曾写诗道 吾儿勇过我 蓐食穿沮洳 谓言抚中原 未暇论 割据 功名亦何人 我老聊自恕 它年报国心 或可借前箸 雨夜与模论中 原旦起模与徐悖济游清凉览观形势嘉其有志因以勉之 叶梦得对自己的儿子 寄予厚望 父子二人秉烛夜谈 畅论天下局势 于无声处弥漫着缕缕温情 晁 公昂与晁公耄都是叶梦得的表兄弟 他二人与叶梦得之间常有酬唱应答之作 外家文采到诸郎 凛凛词锋未可当 伴我何辞共戎马 怜君聊欲濯糟浆 与 晁激仲夜话 交情老柏寒方见 妙语灵珠夜有光 再答激仲 家声合 继紫微郎 不独诗同沈鲍行 晚岁清谈淹幕府 中原喜气望壶浆 又答激仲 诗人对自己的外祖晁端友 1 0 2 9 1 0 7 5 舅父晁补之 1 0 5 3 1 1 1 0 晁说之等 都十分敬重 与几个表兄弟也十分友爱 紫薇郎 是中书舍人的别称 叶梦得 以此赞许其家学渊源 并把与他们之间的情意比作岁寒乃知青的松柏 对于能 与他们一起并肩抗敌 诗人既欣慰又不安 字句之间传递着真挚的情意 送 表弟晁公耄沿海帅幕 岩邑相望数寄声 十年湖海最关情 谈锋尚忆倾甥舅 鬓雪何堪数弟兄 饱读父书聊自足 深知民事却须评 扬旗且逐楼船下 万里 波涛本不惊 此诗首联叙述了诗人在卞山隐居的十余年间与表弟晁公耄互通书 信 相互关怀之情 颔联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看重 想到自己人到老年 两鬓 染雪 更加珍惜兄弟之间的情谊 颈联称赞晁公耄家学渊源 深知民事 尾联 祝愿他一帆风顺 远行平安 诗中所蕴蓄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 叶梦得对待朋友十分真诚 对于那些久不相见的故人 他常常惦念 地近 中原祛早寒 一杯何处复追欢 同寻涧壑闲谁共 强逐风尘老白难 归梦孰知 元有约 故情应得旧相看 去岁以九日期贺子忱徐悖济祝子权为松菊台之会 作寒字韵诗唱酬数返今岁郡斋独坐慨然有怀复用前韵寄停济子权时皆在湖州 诗人独自一人追忆与朋友i f i n 聚酬唱的欢乐场景 不禁心内黯然 不知何时才 能和朋友们再次相聚 一同寻幽访胜 诗酒唱和 十载复相见 挂帆上潇湘 我居卞峰颠 万仞凌穹苍 何时一茅屋 共结两道场 送光上人还湖南光丞 相吴元忠之母弟1 1 7 1 名悖字元常以进士入官已而弃家祝发云 诗人与朋友久不 相见 然而马上又要分别 心下不忍 在送别时期盼能够再次相聚 蔡子因是 宋代著名的书画家 叶梦得与他素有交情 绍兴九年 11 3 9 春 蔡子因来到 1 2 辽宁9 币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建康 叶梦得留他住了一个多月 二人相得甚欢 常有诗文唱和 解作江山一月留 仲文儒雅更风流 欲知爵跃心能喜 正爱蝉连语不 休 筑室君方论并舍 归山我已办扁舟 交亲四海今馀几 万事伤心付白 头 蔡子因相过留逾月 诗人称赞蔡子因儒雅风流 二人志趣相投 并相约 同居誓上 欲知爵跃 心能喜 正爱蝉连语不休 爵跃 为欢心雀跃 蝉连意为哕嗦 因久不见面 而话显得很多 此二句写出了友人相见的欣喜之情 可见二人友情的真挚深厚 交亲四海今馀几 万事伤心付白头 一想到当年的亲朋如今天各一方 所剩 无几 诗人心中的哀伤便无法抑制地流露出来 叶梦得的门生徐度到建康时 叶梦得曾陪他四处游览 写下了很多诗作 如 同悖立游蒋山谒宝公塔王荆公 墓晚过草堂寺周颐故宅也 明日复游石头城清凉寺再用前韵 又明日复同 悖立总领吴德素运使章思召过天禧寺登雨花台再用前韵 与停立夜话有怀石 林复用前韵 等 徐度临走时 叶梦得心中十分不舍 写下了 畏作亲友别 况复非中年 身如三眠蚕 已老翻自缠 用前韵送悖立 的诗句 黯然销魂 者 唯别而已矣 更何况诗人已是垂老之年 心内的痛楚更是无法言说 情丝 如蚕丝 网缚住诗人的心 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不免伤怀 如此真情厚意 令 读者心有戚戚 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爱国豪情与亲朋之谊是叶梦得诗歌创作上的两条情感主线 大爱与小爱相 互交融 真情挚意蕴蓄其中 使他的诗歌迸发出更加耀人的光彩 第二节忧生之嗟与身世之叹 处在历史大变革中的人们 个人命运总是和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萧涤非在 杜甫研究 中曾经说过 一个伟大的作家 不仅是他那个时代的镜 子 而且首先是他那个时代的儿子 他反映了他所生活着的那个时代 乃是由 于为他所生活着的那个时代所孕育 培养 虽然叶梦得不能与杜甫相提并论 但是叶梦得也生逢乱世 国家处在风雨飘摇之际 人民苦经乱离 颠沛失所 傅璇琮等主编 全宋诗卷一四零六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9 9 8 1 6 1 9 2 萧涤非 杜甫研究 济南 齐鲁书社 1 9 8 0 3 1 3 叶梦得诗歌研究 自己虽久经仕宦 但一生却可谓起起落落 坎坷不平 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交 织在一起 使叶梦得的诗歌中饱含着忧生之嗟与身世之叹 从某种角度说 这 也显示出叶氏对杜甫诗风的自觉学习和继承 百姓永远是战争中最大的受害者 他们家园被毁 亲人离散 还要忍受屈 辱在敌人的铁蹄下卑微的生活 对于苦难的百姓 叶梦得十分同情 曾不止一 次写诗表达对战争中遭受苦难的百姓的关心 如 登南城 大江南渡是长干 北望清淮岁已寒 废垒至今闻鹤唳 苍山从古自龙 蟠 鬓毛白尽空看镜 髀肉销来尚据鞍 折篓不能笞黠虏 遗民犹有汉衣 冠 方建新先生在他的论文中给予这首诗很高的评价 他认为这首 登南城 与陆 游的 书愤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二诗相比 所表达的 壮志未酬 抗金杀敌之志不灭及对沦陷区人民无限同情 深切怀念的思想感情有过之而无 不及 诗人临江北望 风声鹤唳 寒风萧瑟 曾经的皇室宫阙 亭台楼阁 如今已是断壁颓垣 一片萧条景象 然而诗人从未丧失复国的决心 鬓毛白尽 空看镜 髀肉销来尚据鞍 即使年老体弱仍不忘上阵杀敌 并对沦陷区的百姓 表达了深切的同情 折篓不能笞黠虏 遗民犹有汉衣冠 百姓是战争中最大 的受害者 他们虽然身陷金人铁蹄之下 但是仍时刻不忘自己是宋室子民 这 份深沉博大的爱国之情令人肃然起敬 诗人十分关心民之稼穑 深知农业乃国之根本 当边报稍息 局势不那么 紧张时 便开始考虑农民耕桑的问题 岁晚胡床闭深阁 夜长刁斗听连营 便 须从此传烽熄 要及春农论劝耕 连r 边报稍息西斋默坐 寄语遗民知帝 力 勉抛锋镝事耕桑 送严婿侍郎北使 绍兴八年 1 1 3 8 江淮地区大旱 叶梦得急民之所急 见此情景忧心忡忡 遂作 祈雨 诗 老农酣歌望扪腹 旱魃何为敢予毒 九渊再拜款神龙 仰空但见屯云 族 天公爱民亦自惜 我愧无功神弗福 愿看一洗注天瓢 未须震暴如车 轴 方建新 论叶梦得在抗金斗争中的表现 叶梦得事迹著作研究之四 徐规教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五十 周年纪念文集 杭州 杭州大学出版社 1 9 9 5 2 9 9 1 4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今年淮西蹙胡骑 王师尽扫无馀类 武王伐纣报丰年 今者骄阳岂天 意 东求三茅西采石 塔中至人肯徒视 明朝掣电骇翻盆 妇子犹能饱遗 滞 诗人在宝公塔祈雨 谦虚自责 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天公爱民亦自惜 我愧 无功神弗福 祈求神明能够眷顾生民 早日降下甘霖 明朝掣电骇翻盆 妇 子犹能饱遗滞 然而此次祈雨未有成效 叶梦得遂再次求之 终于成功 欣喜 之余又作诗二首 苗当七八月之间 甘膏不濡何太悭 飞尘蓬勃昼欲暝 坐睨云物占群 山 五日一风十日雨 天方勤民辅明主 作书未敢颂风伯 寄谢群龙少劳 苦 群龙分驰不难兴 喷薄云雾随飞腾 中田忽忧龟兆圻 倏忽便看盈沟 塍 老农何功报神力 但趣官租饱军食 中原卷尽胡无人 尔土明年更开 辟 祈雨未应复请于茅山采石庶几遂得之 第一首诗首联即展开气势 质问天公 苗当七八月之间 甘膏不濡何太悭 颔联描绘雨前的景致 飞尘蓬勃 白昼欲暝 云幕低垂 五日一风十日雨 天 方勤民辅明主 老天似乎是为了奖励人民辅助君主 终于降下甘霖 因此诗人 作诗以答谢 群龙 作书未敢颂风伯 寄谢群龙少劳苦 第二首诗首联描述 了想象中神龙降雨的过程 群龙分驰不难兴 喷薄云雾随飞腾 以神龙降雨 之易反衬出人民稼穑之艰 颔联 中田忽忧龟兆圻 倏忽便看盈沟塍 刚刚还 在担忧田地的干枯龟裂 转眼之间雨水便盈满了沟塍 写出了雨势之急 也表 达了得降甘霖的惊喜之情 颈联 老农何功报神力 但趣官租饱军食 鼓励农 民以努力劳作交足官租使军队不缺粮食来报答老天的恩赐 而军队供给充足便 能够抗击金军 收复失地 中原卷尽胡无人 这样等到明年百姓们就能够有 更多的土地 尔土明年更开辟 可见作者时刻不忘抗金斗争 并表达了其体 恤百姓的深情厚意 与此同时他还向高宗上 奏乞措置江浙夏旱状 认为 自 宋 叶梦得 石林奏议卷九 续修凹库全书 上海 上海古籍i l i 版社 2 0 0 2 1 5 叶梦得诗歌研究 古救灾之术无他 惟 虑之于早 行之于实 二言而已 并且在奏章中提出了 具体的赈灾救民的措施 叶梦得能够在灾情的第一时间便提出有效的措施 其 对国家对百姓的责任感与深厚情意令人钦佩 叶梦得虽久经仕宦 但宦海浮沉 没有定数 他一生经历也很坎坷 现将 叶梦得仕宦经历分为四个阶段 详见下表 第地方为官中央为官地方赋闲归隐 为官 阶1 0 9 71 1 0 21 1 0 3 年1 1 0 4 年1 1 0 51 1 0 7 年1 1 0 81 1 0 9 年1 1 0 91 1 1 1 段婺州教1 月1 1 月年83 月年55 月年5 1 1 1 4 1 1 0 1 授月月知汝月一赋闲苏 丹徒1 1 0 4 年1 1 0 5 年1 1 0 8 年州 尚1 1 1 0州 尉1 0 月7 91 1 0 74 月1 1 0 9未赴年1 1 1 4 年 检点试议礼局年2 起居 年5 任 落随父秋葬其 卷官编修官月郎 中月职领洞居颍父于湖 祠部书舍人翰林霄祠州 州乌程 郎官兼实录学士过泗卞山 院修撰州 兼直学颍上 士等地 第地方为官赋闲隐居中央为官地方为官 阶 1 1 1 51 1 1 71 1 2 0 1 1 2 1 年1 1 2 5 年初1 1 2 6 年2 月起知1 1 2 6 年1 0 月 段 1 1 2 1 年秋吏部尚书 颍昌府 3 月改知一1 1 2 7 知杭州 1 1 1 61 1 1 9 秋 提 1 1 2 4 4 p j 2 1 日乐平府 后移知应1 1 2 7 年8 月 杭 知蔡知颍举南京隐居卞即罢职奉天府 9 月2 0 又州兵变 被囚 1 2 州 日 鸿庆 山石林 祠 罢知应天府月得释 日 一 宫 南谷 下寓居 楚州 第中央为官赋闲隐居 阶 1 1 2 8 1 1 2 9 在扬州 杭州等地 建炎二年 1 1 2 8 止月初 召至扬州行1 1 2 9 年3 月 段 在 1 4 日 以兵变罢职 7 月2 8 日 试户部侍郎 8 月7 日 拜翰林学士 1 1 3 1 1 1 j 6 日试户部尚 f 5 1 2 月1 8 日 兼修国史 建炎三年 1 1 2 9 跟随高隐居卞山 宗 为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员工综合素质试卷及答案
- 2025南平松溪县城投实业集团三级子公司向社会公开招聘百年蔗系列产品销售人员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剖析附带答案详解(3卷合一)
- 河北会计考研真题及答案
- 2025创维集团校园招聘笔试历年备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2套试卷
- 2025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150人笔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解析(3卷合一)
- 2025内蒙古土地资源收储投资(集团)招聘18名专业人员笔试近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3卷合一)
- 2025内蒙古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15人考试常考点集锦与压轴题附带答案详解(3卷合一)
- 财政财务面试题及答案
- 2025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校园招聘笔试历年备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2套试卷
- 2025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贡中心支公司招聘笔试历年备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2套试卷
- 阿迪达斯核心产品知识体系培训
- 火电厂运行维护流程及安全管理
-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第4部分:堤防与河道整治工程
- 2025贵州黔东南州锦屏县农业农村局招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特聘农技员5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标准)宾馆赔偿和解协议书
- 职业生涯规划讲解要点
- 2025至2030中国体育培训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考前2025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真题(含答案)
- 2025年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考试试卷及答案
- 公司送礼品管理制度
- 十五五小学五年发展规划(2025-202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