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听雨汇编(修订版).doc_第1页
书斋听雨汇编(修订版).doc_第2页
书斋听雨汇编(修订版).doc_第3页
书斋听雨汇编(修订版).doc_第4页
书斋听雨汇编(修订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igh with emotion篇 目序 2机遇 3马车声音读感 4一念之间 5克制 6实践 7真诚 8修为 9淡泊 10事缓则圆 11道理一说 12咏蝉三则 13友谊 14诡辩说 15理服与得失 16诗感秋两则 17忆秦娥临别赠友 18沁园春月 19十六字令雾 20如梦令黄梁梦 21十六字令忙 22诗游西湖 23诗春开 24诗和题两则 25诗小舟 26 序所以静下来理一理对记忆的思考,也不是一次一时的想法。 人们往往还能习惯于日记或者能理解日记,而对思想的记录好象还不是被认为有价值和必要的。的确,现代人的忙碌直接而现实。做为一种精神文化的思想学说已被人们淡出视线,更何况能静下来思考和记录。倒不是要创造思想学说,毕竟人类不同于其它生物圈的最大区别在于人类的思考。所以称为人类社会,就是因为有了人的思想、感情、利益关系等等。让自已能在经历中理解和认识社会,更能适应、宽容,使得自已更有社会价值,这应当是自已的一个想法。所以,重要的是,要让过去的东西成为人生思想的财富。人生即漫长又短暂,漫长所以需要回味,短暂所以需要珍惜。人生总在得与失之中,诚实勤劳的收获理应是财富,那些必要的丧失说来也是财富。财富不只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思想的,健康的,智慧的,是内心所感受的。要静下来,形于恬淡,心于坚毅,智于思考,戒于浮燥,顺于自然。不争而争,乐于人生大宏。效古而遵今,近贤而从明。思考所历,收获于心,著之于笔,得之为自知自鉴之品味。记忆的东西无非有两类,一是可以纪念的经历,二是对事物的感悟收获。记下来,只为珍惜自己的人生,尽量清晰。2004年12月22日作者 机 遇 人们总是说,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人们也常说,要抓住机遇。最有名的一句话是:“机遇总是给予有准备的人”那么,机遇到底是什么?我说,人生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机遇!人的生活点点滴滴都是机遇,认真做人认真做事本身就是在抓住机遇。人们可能会很容易设想很多具体的目标或理想,当促成这些目标或理想的一个具体事情出现时,人们便认为是机遇来了。这似乎成为约定俗成。但这只是狭义化、功利化的概念和态度,也是人们常因之而烦恼或怨天忧人的根源所在。所以,我们的心应归于自然,归于对上帝的感激,归于对生命本身的珍惜和热爱。享受生命真谛,这才是人生大机遇的把握。一切失去归于平淡,一切获得归于自然。只要用热情和真诚善待生活,善待人和事,只要用心于自己的人生历程中,还有什么失去的遗憾哪?!与事认真,与人宽和;认真有度,宽和有节。言应有信,行应有规;格物明德,海纳百川。当我们所想所做快乐无憾时,还有什么机遇得失之虞哪?!塞翁失马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简朴的道理,爱乐兰弗莱明小镇的故事更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和机遇的真谛。放弃给自己灵魂增加的重负,打开给自己生命安置的枷锁,让自己的身心轻松,真实的才是珍贵的。如果你看到天空中美丽的星星和月亮而又感叹你不能拥有它,你可以试着闭上眼睛,想一想,在茫茫宇宙中,在那些星星和月亮上遥望,我们自己所拥有的不是最美丽的星球吗?!2004年12月23日 马车声音读感翻阅一本杂志,不经意间看到一篇小文章,文章故事让人感受颇深。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马车声音。文章中的故事是这样的“一天上午,父亲邀我一同到林间散步,我高兴地答应了。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在短暂的沉思之后,他问我:除了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我仔细地听,几秒钟后我回答他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我问他:我们又没看见,您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马车越空,噪音越大。 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我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都感觉好像是父亲在我的耳边说:马车越空,噪音越大。 ”这个故事道理简朴而寓义深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类似的人和事,甚至自己也犯过同样的毛病。的确,即使你学富五车,如果你像故事中所说的那样,那么,你的学问只不过就像是你身上的华丽衣裳,而不是你的本身。学识潜化为你的为人处事之特质时,你才是真正的有修养有思想有品格的人,而不是一个只会夸夸其谈之徒。自鉴吧,这告诫我们每个人不要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而要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思考和容纳。这样,我们才会真正有所进步,有所成长,有所收获。2004年12月 一 念 之 间一念之间的取舍,往往是天壤之别的结果,这勿庸置疑。那么,对于一念之间人们不同的心理感悟以至选择之别,应当更引人关注。人们可能会用“宿命论”来解释这些,这是特错大错了。固然有天然的一面,这就是人的性格。人的性格几乎是天生俱来的,而且,性格在人的一生当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正是如此,古人才有“非因是过,性格使然”的感叹。但,我们又不能完全拘泥于此论。如断此论,那么,什么性格就决定了必然成功而什么性格又意味着一定失败呢?反推之,那些成功的人,甚至流芳百世的伟人,都是一个性格吗?显然不是这样,所以看问题切记不得走极端,不得自以为是,不能唯一而论。重要的,实际上是人们应该学会看问题,学会思考问题,学会处理问题。这其中很关键的是人应该放弃偏执和成见,放弃自己总是预先设定的束缚自己的眼和心的理论,而是应当有一个博大的胸怀,这样人们才不为遮碍,眼界高远。另一个关键便是学识。要掌握的是人不可被学识淹没,而应是学识的博击者。历史上此类之事有之杨修侍才傲军;庞统急功报主;曹孟德赤壁恨疑;刘玄德白帝之悔君不可喜而宣;臣不可怨而谏;仕不可醉而诤;将不可怒而战这些都是古人的教诲,因为在扰乱心智的因素处于膨胀点时,人们往往会做出错误的选择,以至导致一念之间的悔恨。再者便是交友,好友如书,能使人学得很多。爱因斯坦把“正直而有头脑的朋友”看做最大财富,周恩来则是以“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为座右铭,还有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等等。选临交友,使人们具有了迥异的品质和特质。一念之间,决不是一念之间之故,而是人生历练的结果,是人生品格、才能、胸襟、智慧、修养的体现,是人生观念的表征。所以,为了避免一念之间的错误和遗憾,从实实在在的人生修养学习开始吧。2004年12月24日克 制有一句名言:人的每一次自我克制,都会使自己变的更强大。此语意义非凡,记下来以自鉴自勉。实际上,人的一生似乎总在与自己博弈,那些成功的人士,多半也就是战胜自己的人。在困难逆境之中,在春风得意之时;在挫折失败面前,在功成名就以后;在蒙冤负重之下,在荣誉利益之间,人们能否保持一个正确的心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当一些巨大的诱惑到来时,更是如此,克制是尤其重要的。自古有“制怒”、“小不忍则乱大谋”、“难得糊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谏语良训,也有韩信忍跨下之辱的美谈。这些都在教诲着人们冷静衡量大得大失,不要为一时一事乱于心智而误于终生。窃以为,简单地理解克制是不够的,宽广的胸怀,高远的眼界,这似乎更应是较重要的内涵。有道“不愄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在很多方面,很多事情,人们都可从更高的境界来看待和处理,心里也便自然宁静。林肯总统竟选成功后,很多竟选幕僚和朋友都责怪他太过善待敌手,而不是借机扼制消灭他们。林肯说:“我在努力将他们变成我们的朋友,这不是在消灭敌人吗?”这样的智慧和胸怀是何等的境界!这才是伟人之思之举啊!实际上,类似的事在我国古代史上颇有记著,人们姑称之美德,这当然是从人性而论,那其中道理也正是推崇人的克制和内修,是圣人之道。人,确实都需要对自己的克制,这至少是人性与非人性的最标志性区别。在人类交往中,可能需要很多好的素质和品质,但“克制” 是最具考验人的不可忽视的素质和品质。2004年12月29日 实 践“ 纸上得来总觉易,须知此事要躬行。”早有古训教诲人们如何看待实践的重要性。人们总会有很多的设想和希望,但为之而落实在行动上的往往是少之又少,而且往往又是不得已为之,积极主动投入对希望的实践中甚至会成为人们的困惑的对象,这是极悲哀的。为什么会这样呢?缺乏自信,缺乏勇气,缺乏奋斗的准备,总之,对现实不能勇敢面对,这样,许多美好的想法总是置于幻想中,虚度时光,怨天尤人,终难成事。事实上,人生在世,所要经历最多的考验就是实践,能勇敢地实践便会走向希望,把自己的理想、计划付诸行动,不要过多考虑成功和失败,“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实际上,更有意义的是来自于实践过程的快乐和价值。“天道酬勤”。实际上,人们很多事情也正是荒废在懒惰上。这一点必自鉴自勉。勤劳会带来充实、快乐和机会。在思想上,在行动上,勤奋是成功的法定。坚持,往往才是成功的关键。所以,对于人生事业追求,重在实践,贵在坚持。执着的力量是成就的法宝。柏拉图在苏格拉底的众多学生中能脱颖而出成为让世界记住的大哲学家、诗人、大学问家,正在于其对老师一个简单道理的坚持,也正是对于自己信念的承诺的一个坚持。人们总苦怨于社会关系对自己的不公,但客观而论,那些具备一定素质的人,难道不是因自己努力而树立了令人羡慕的社会公信力吗?!做下去,赋予勇气、真诚、智慧,用行动去分析探讨问题,便能使人生丰富多彩。实践的阻力来自于自我,大胆的偿试,勤奋地学习从实践中从无字句处,人生的经历本来就是一个实践的课堂。2005年元月 真 诚人们都赞美真诚,也认为自己够真诚。果真如此当然是幸事。我有时也静下来思考这个问题我够真诚吗?对待所有人或事是不是自己也有私念和不宜张扬的想法?坦白的说,我很懂得“厚德载物”的道理,与人为善,善待周围的人和事一直是我的行为哲学之一,而且是出于真诚,希望人们的真实和谐。人们不分高低贵贱,平和相待,没有虚伪和欺骗,只有信任、互助和快乐。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又往往困顿于名、利当中,出现种种的无奈的不真诚。有人说:人活在虚伪里很累。实际上,人活在完全的真实了也很累。这是因为社会现实中,人们不是那么真诚。人们的心里准则,好象不再那么清晰。道理往往被利益和个人的欲望所左右。即使在人们好象还识得一个“公平”被人们冠冕堂皇地视为最道德的东西也只不过是一个藏匿心里深层的分饼哲学和阄定天事的陋俗遗习。人们都渴望美好真诚的东西,但人们又都吝啬自己的真诚。这就是现实。追根溯源,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呢?我们可以说追逐名利是市场经济社会环境之下人的欲望本性。文化的裂变应当是一切之源。中华文化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力量有多大?不论称其为价值文化或人文文化,很显然,是因为人们的思想行为的人性准则不论是积极的还是反动的发生了裂变,文化似乎支离破碎地分解。西方社会讲人的平等和人权尊严,用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和人性为本哲学理念来交融社会,从而建立和维系一种文明。那么,中华文明靠什么来维系呢?如果出现一个泛文化社会,必然会成为一个社会性课题。多元文化是一回事,社会人的道德准则是另一回事。人们在接受各种文化时,其承载能力出现了问题,似乎一下子丢弃了自己。文化不再是个兼收并蓄的选择,而成了对人性本质的侵蚀和冲击。这一问题不能很好的处理解决,便会自然成为现实的问题。在中华文明史上曾有“道法经儒,百家争鸣”的繁荣,还有过“焚书坑儒”的恐怖,也出现过“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安定。实际上,各种思想各有良莠,互有借鉴。且儒家思想集大成而传播四海,承袭至今,成为华人的文化精髓,体现了以人性为基础的礼治与道德约束思想,这一思想与西方以人性为基础的需求理论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出发点,但不同的是一个重于理性约束,一个讲求适其发展。将这两个结合起来,也许才是今天人们要做的。人性的善良不应成为发展的牺牲品,真诚和善良应当是人类的品质,2005年1月10日也是人类的财富和荣耀。 修 为 有两句话颇为思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到无求品自高”细思量,这其中的意义深刻得很,也不同得很。看是如何理解,也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句出六十四卦首句,实际上道出适者生存的真谛;“人到无求品自高”则是重于人的修为而论,是流世名言警句。现实生活中,如何掌握哪?“人到无求”能做到吗?世界缤纷,芸芸众生又为何来,即使是初生婴儿,无邪孩童,本能的欲求何止一二。“人到无求”显然难以做到;“天行健”又会是强人呈世吗?显然也不是人所推崇。窃以为,君子之德上的自强,加之博爱之品,才是语之衷的。没有君子之德,人就陷入狭隘;没有博爱之品,人就会困于私欲;没有自强不息,人也就无博爱之能。所以,君子自强才是希望。于是,将“人到无求品自高”理解为博爱之品质,纯粹的无求是不存在的,指对的是狭隘私欲和熏心的觊觎心态。人的修为总离不开社会环境。完全脱离社会的修为是无意义的,也是自私的。社会需要的是正义和仁爱,这就需要人们来共同努力。正确理解和把握两句话,才是不辜负前人的苦心,不可偏面认为而走入岐途,且慎!2005年7月7日 淡 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至远”当年成就三分天下的诸葛先生将此做为修身之学,终就大事。这“淡泊”让人便想到道家的“无为”,想来这与道家的“无为”是不是果有同工之意?应该吧!“淡泊”要人忘掉那“只为利来”的世俗狭隘,实际上使人有了超然的品质智慧和力量。“无为”告诫人们:“世事沧桑,道法自然。”人的心胸应能容天下,以平静澹然的心态观察、对待事物。所以,这两者成为“明志”“而治”的素质,都是因为一种共同的高于常人的修为。这可不是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所能迄及。现代人也曾以“春风大雅容有物,秋水文章染无尘”自勉。这其中更多是一种清雅自律的追逐。近清王朝的一位王爷有一幅名联“芝兰君子性,松柏古人心。”我曾将其做为自己做人的鉴勉信言,实际上,这是小家之风。真正做到“淡泊”“无为”的境界,才是人生大宏之鹜。2005年8月11日 事 缓 则 圆事缓则圆,是教导人们遇事处置之心态冷静,这和“果断”作风形成对照,显然是矛盾的。实际上,这从另一方面启示人们一个道理,这是人和人之间的道理。很多时候,在处理人们分岐过程中,过激的言行或武断的判断或盲撞的表态都会发生很多问题或后遗症。缓下来,冷静全面分析考虑,抓住重点要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才是正确的。回忆我们自己的言行,是否存在因处理不当而产生的不希望的状况?缓的过程是一个冷处理过程,使紧张的情势停下来;缓的过程也是一个等待机会的过程,用于抓住新的变数;缓的过程更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以更高的心界更远的眼光更大的利益分析、掌握、处理,是一个形成正确措施的准备过程。如果简单化,便会出现新的问题。所缓的前提是一个基本态度和承诺,缓的过程需要接触沟通,但不是可以任意承诺的。事缓则圆的道理很简单,但什么事情或什么时候可以缓,是处理问题的关键。处理事务须有目标,须使目标合理可情;处理事务也便要掌握事务。如果不能做到这两点,则缓的道理就不存在了。实际上,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太多需要选择、判断和决定的情况。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一个朴素的愿望和心态,过度的功利心会破坏平静的思想,产生与真实愿望相悖的结果。大染房中陈寿亭在旧中国乱世之中的经营事业的弃、得之道,彰显了“纳于大麓而弗迷,处于险急尤无物”的胸怀与智慧。 古特洛伊战争因缓而有了木马之计,从而避免了长年不断的战争和生灵涂碳。 还有象历史上的曹孟德赤壁恨疑;刘玄德白帝之悔。这些例子似乎还不大帖切地说明缓的意义,生活中人们之间的交往处世都是一些小的事情,还不至于大到那么严重,但细微的道理是一样的。中国有一句话叫做:水深流去慢,贵人话语迟。此“话语”也正是人对事物态度的表达,“迟”则是须经过对事物形势的审慎评价和对决定的严密思考。事缓则圆,是处世学问,更是境界和智慧。2006年3月1日 道理一说说服别人,讲道理;教化别人,讲道理;解决纷争,讲道理。道理总是在被人们所使用,但矛盾和冲突,从未因之而消失。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之间,都仅如此。孟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其本质涵义是讲,道理不在于讲,而在于做,给别人讲的道理,自己是都做到了吗?所以,问题就总是存在。讲道理,出乎于心,表乎于行,不是滔滔不绝的理论和故事,理论、故事是用于自省、自修的,而非教人。相信社会有一个共通的东西,就是对公正的要求,对真诚的渴望。当然也正是因此,人们对公正、真诚又充满怀疑甚至亵渎,这就是现实。当一个足以震撼人们心灵的美好的东西出现时,人们总是经过一番盲目的激情感动后,复坠于自己所憎恨的世俗劣性之中。似乎,人们总在希望别人讲道理,希望别人满足自己,希望别人讲美德、讲谦让。这样,自己才觉得社会是公正的。让别人影响自己的德行,几乎是社会的一个痼疾。自然,芸芸众生,随乎于利,世上往往不是道理在支配着人的行为选择,而是眼前的利益使人们另解或亵渎了道理。实际上,人就是分三教九流高低尊卑,人的心胸、追求、志节、见识、知识、修养等等太多太大的不同,人格的标准又怎么一样 。所以,对人讲道理,不能一概而论,道理与人有别。可能对于一般人而言,“道理”更应是“道利”,利害之悠更是道理的真谛。于己,明是非之大理、分利害之大别、度得失于大志、治操行于大节。修心不为荣辱得失所动,不为流言蜚语所困,宏大而不拘泥,如竹之品质,叶低而向上,虚心而有节。心无浮云,静而自照。做该做的事,走该走的路。“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内修心志,外修德行,把自己做好,这就是道理。2006年11月24日 咏蝉三则文人咏蝉,有名诗三首。同一事物,感受不同别于千里,忆古思今,颇可玩味。 一则,最早见于唐虞世南的咏蝉诗蝉: 垂缨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二则,骆宾王的咏蝉诗咏蝉: 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露重难飞进, 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三则,李商隐的咏蝉诗蝉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实为清华人语,蕴含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的真理,当然其深得唐太宗称赏,谓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之五绝,誉尊志酬,也算是得意之声吧。骆宾王的“露重难飞进, 风多响易沉”则是患难人语,唐高宗仪凤三年,正是其上疏论事遭诬狱中感慨。李商隐的“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则是牢骚人语,其生活的年代,为敬宗、宣宗时期,其因娶李党王茂元之女而陷于“牛李党争”其中,长期遭排抑而仕途失意,其自居清高,对于自己在各地当幕僚小官地位的不满,故诗中多为怨世之言。 思之三则,即是人之对于事物的态度,无不一衷地因应于心境。心境不同,对事物的感觉就大不同了。正是:由感而生成佳句,复从诗境看人情。古往今来,人们都很难逃避仕途、名利的困绕。窃以为,成就大事,能够流芳于世,当然是有志之士的追求。重要的是,无论在顺境或是在逆境之中,都能够保持清醒平和,才是好男儿的品质。2007年2月27日 友 谊如何建立友谊,可能这其中的途径方法很多,如品格修养、事业追求、生活交往、人生勉励、忧乐分享、道义担当;也有一些不同的标准和习惯,诸如:文化、价值观、族群、阶层、地位等。这根本不须教化,仁人皆可念之为之。但为什么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对友谊的不确定而多有感慨呢? 窃以为,有一个常被人们忽视而又非常重要原则:友谊有一个恰当的度。有一个故事也许会更有意味在一个重要的宴会中,客人看到侍者端上一盆清亮晶晶的水,以为是供饮用的,正觉干渴,就端起来一饮而尽。作陪的人都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此时只见主人也端起自已面前的洗手水,像客人一样一饮而尽。后来这位客人不但成了这位主人的重要的合作伙伴,更是建立了良好的友谊。 人总有不懂的事情和不适应的环境,有时会出现尴尬的局面是难免的,而立即讲出真相往往是不合时宜的,会造成更大的难堪。同样的真相,有人会碍于情势或因于自己的修养而表示礼貌的感谢,也有人会当即扫兴甚至失去理智而造成更难收拾的场面。这两种情况都不会是让人愉快和有兴致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当作什么都没发生。所以,别让朋友在小事上出丑,虽然简单但却是极重要的。所以,人们犯的错误往往是自以为真诚或友谊无间,不顾及别人的面子,从而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说友谊应当有一个恰当的度恰当的距离,就是告诫自己,人总是有着不同的思想和情感,友谊不可能替代这些。友谊是在尊重对方的独立思想和情感的前提下才能建立。友谊可以建立在不同文化、价值观、族群、阶层、地位等人之间,正是应于“不同而和”的儒礼哲学,完同而存、相利而随的邦伙作为是无真正友谊可谈的,总是自以为是的人当然也不会与人建立真正的友谊。有智慧的谦逊和善,识大体的胸怀宽容,是获得广泛友谊的真諦。2007年3月17日27诡 辩 说生活中,人们总会因为种种原因发生辩论,应于某种利益而为自己诡辩。听来会觉得都有道理,切勿说是非对错。因为听者也会因不同受众而感觉不同。所以,诡辩的判断难以用数学真理的尺度去衡量。但,从社会公义角度,总是要有取舍之分的,所以这便是社会文明和社会文化、价值问题了。晏子春秋中有篇“登徒子好色”的文章,这篇文章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楚国世大夫宋玉家有多个妻妾,仍然觊觎临家一个很有姿色的女子。登徒子向楚王申奏宋玉好色和不当之举。宋玉则诡辩:登徒子之妻又老又丑,登徒子却竟象宝贝一样爱之如深,可见其真好色。最后楚国国君认为宋玉之言更有道理,从此有了“登徒子好色”的说法。史记记载,汉武帝时期,宰相公孙弘和汲黯有过多次斗争,因为公孙弘极善于察言观色和精于心思,将与汲黯等大臣商定的事情推由汲黯奏报武帝,如武帝有意,公孙弘便称其可行之道;如武帝不悦,公孙弘便述其不当之理。久之,汲黯等觉出其中文章,便于朝会中借说齐人谏言公孙弘之无德,公孙弘辩道:“知我者皆说我之忠义;不知我者皆说我之无德,您可是最了解臣下的啊!”武帝倒觉公孙弘言之可信;另一次,汲黯向武帝道“公孙弘贵为宰相,奉银足够其锦衣肉食,但其布衣简居,故作虚态,必是心怀不测”,而公孙弘辩道:“我的确想博取一个清廉的名声,但我听说,一代名相管仲,家有三宅,地有千顷,富比帝王,而成就了齐恒公一代霸业;一代良相晏缨,其妾不衣丝,食不重肉,却扶持景公,成就了一代辉煌”显然,这个人的衣食生活,并不与扶助帝业有什么直接关系。武帝更加信任了公孙弘。这便是历史现实中的例子。2007年3月22日诡辩的结果,取决于诡辩者的智慧;诡辩的是非对错,决定于诡辩者的公义之心。如汲黯耿直之人,心出公义,但直言而未致理;公孙弘则属狡猾之人, 但其虽难说是心出公义,但也不是恶意叵测,不过是世故练达。也如“登徒子好色”中的宋玉,不过是个人利益的保护而已。实际上,现实生活中并不总是大是大非大善大恶,不过是芸芸众生为利而来的缘故。人们对财富、权力的认识和对生命的价值观决定了一切。对于仁者志士,诡辩也是实现自己的思想、理想、抱负、有所作为重要素质。 理服与得失 人的成功往往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在从事的工作或业务上颇得建树;二是在处理人际事务上得体服众。实际上,对于多数人来说,更具决定意义的是对人际关系的把握。 聪明,是成功的一个条件,然而,自恃聪明往往是人的弱点。自恃聪明的结果往往是背离了愿望。 纵观古今,有所成就的人,更重要的素质是宽容大度、胸怀天下的品质。当然,芸芸众生,凡夫俗子,又非帝王将相,何谈非要胸怀天下?这正是人们容易犯的错误。实际上,正是因为在一些小事当中,人们过于争执是非,才伤及感情甚至理性的认知,人的本能的虚荣和潜意识下的自我表现欲望就象是一对矛和盾,往往是成为征服者的同时,也便失去了被信赖和认知。给予别人机会去自我体味、感知事物、判别是非,比理服于人的意味深远得多。如果不是面临重大抉择或大是大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