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一般性报酬递增与经济波动的微观机制.doc_第1页
论文:一般性报酬递增与经济波动的微观机制.doc_第2页
论文:一般性报酬递增与经济波动的微观机制.doc_第3页
论文:一般性报酬递增与经济波动的微观机制.doc_第4页
论文:一般性报酬递增与经济波动的微观机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一般性报酬递增与经济波动的微观机制论文:一般性报酬递增与经济波动的微观机制理论思考与中国经验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引入一般性报酬递增和市场饱和点,采用D-S模型方法,分析技术冲击引起经济波动的微观机制,回答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无法解释的存在技术倒退的困境,通过缩短技术和产品创新周期可以有效降低经济波动的幅度。笔者的分析表明:技术冲击和市场饱和点引起的需求约束,有助于理解耐用品消费和产业结构升级引起的中国近三十年经济波动;经济波动是经济增长历程的一部分,我们所应该做得是鼓励技术进步,促进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最终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当前,中国经济虽然面临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作为中国现阶段主导性耐用品消费产业,房地产和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出现波动,但这些产业的发展仍处于一般性报酬递增的上升阶段,远未达到市场饱和点,中国经济将很快走向复苏,保持稳定增长。关键词:一般性报酬递增经济波动市场饱和点一、引言现代经济表现为长期增长,短期波动的特征。思考什么因素冲击了经济的稳定增长以及是如何导致了经济的波动,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经济学界形成了形形色色的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自KydlandandProscott(1982)引入技术进步是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根源以来,因其在回答经济波动方面较好的一致性,引起愈来愈多的认可。在该文中,首次引入微观的代理人,采用一般均衡和理性预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经济波动,同时将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理论较好地统一起来回答长期增长和短期波动的特征。HodrickandProscott(1980)认为经济波动的时间序列具有以下特征:(1)消费具有很强的波动性,波动程度相当于产出波动的三分之一;(2)投资具有更强的波动性,波动程度是产出波动的三倍;(3)产出对趋势的偏离具有持久性。KydlandandProscott的研究认为TFP的波动具有高度的持久性,并且解释了产出波动的主要部分。关于中国经济波动特征研究与国外存在显著差异,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居民消费和投资波动幅度都比产出波动幅度更为剧烈,其中投资波动幅度更大(卜永祥等,2002;黄赜琳,2005)。虽然KydlandandProscott的真实个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将增加(KatzandShapiro,1985),也可以说,当采取同一行动的人数目增加时,该行动的收益会随之增加(LiebowtitzandMargolis,1995),或者说单位产品的价值随预期售出量的增加而提高(Economides,1996),这种效应被学者总结为网络外部性。网络外部性可以看作为报酬递增在消费角度的分析,但该领域的文献主要集中于分析网络产品具有互补性、兼容性、转换成本、锁定效应和规模经济等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对企业定价行为以及竞争行为,很少考虑这些微观行为的宏观增长与波动的效果。这一现象直到Young(2000)总结了高科技产品产生的需求边报酬递增效应对增长与波动影响,才得到部分解决。总之,现有文献对知识溢出、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外部性引起供给边因素产生的规模报酬递增引起经济波动分析较多,但对需求边引致的报酬递增,尤其是将供给边与需求边结合起来的一般性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增一般指的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使企业单位成本下降和单位收益递增的现象,为与这种生产的规模经济相区别,萨缪鲍尔斯提出了一般性报酬递增的概念,指的是如果一定数目的人采取同样的行动,那么采取该行动的报酬将会递增(萨缪鲍尔斯著,微观经济学:行为,制度和演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P9)。在本研究中,我们借用这一概念分析某种产品因产量和消费量的扩大产生的成本的节约和效用的递增,把他们看作为一般性的报酬递增。鲜有涉及。本文从供给边和需求边共同产生的一般性报酬递增角度分析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并且因市场饱和点本研究的市场饱和点主要指的是当消费者对某种耐用品的拥有量达到一定水平后,需求将不再增加或需求弹性无穷小。的存在使经济波动存在新的特点。本文与一般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引入一般性报酬递增分析方法,因市场饱和点的存在,使一般性报酬递增发挥作用存在需求约束,这一方面将利于理解经济波动的微观形成机制,可以回答真实周期理论无法解释的存在技术倒退的困境,另一方面通过促进创新,尤其是缩短技术和产品创新周期可以有效平滑经济波动的幅度。三、模型及分析(一)、假设本文的一般均衡模型主要包含两类参与者:消费者和厂商。消费者消费两类商品:农产品和工业品。在本文中,产品消费主要指的是最终消费品,因为最终消费品的消费可以引致中间产品的生产,最终产品的生产的波动可以通过引致需求的作用引起整体经济波动。1、消费者的决策消费者将全部收入用于消费,消费者对工业品消费的偏好除了与自己对该产品的消费有关,更重要的是效用依赖于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量。消费者的效用函数:,(1)表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量;表示消费者对工业品的消费量;表示其他消费者对工业品的消费量,代表个人及他人消费工业品总量的效用弹性,越大,消费者所享用的一般报酬递增效应越强。我们将农产品看作计价物,工业品价格为,收入为,从而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为:(2)一阶条件解得:(3)(4)将(3)式和(4)式代人(1)式,效用函数为:(5)2、生产者的决策为分析的方便,我们采用克鲁格曼(1991)的分析方法,假定企业只使用一种要素劳动力,从而企业的生产函数为:(6)为企业所使用的劳动力,表示生产的产品总量,表示企业以劳动为度量单位的固定成本,表示企业以劳动为度量单位的边际成本,随着企业产量的增加,每个产品上的平均固定成本会下降,从而该企业的生产函数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利润函数为:,()(7):一阶条件解得:,(为奇数)(8)我们由(8)式可知,效用弹性越大,生产者具有的定价优势越强,我们将其看作垄断势力越强。将价格代人利润函数得:(9)3、模型及均衡分析我们分析均衡条件下一般性报酬递增对产出和消费的影响,均衡时,利用方程(9)利润为0,从而可得均衡产出为:(10)(10)式中的代表价格水平,可以看出,越大,生产者所确定的最优产出越小,这与我们对(8)式分析相一致,说明越大,生产者垄断势力越强。命题一:越大,消费者所享有的一般性报酬递增效应越强;越大,则厂商的垄断势力越强,厂商所享受的需求边报酬递增越显著。(二)市场饱和点、创新与经济波动1、折旧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分析的是最终产品,一般指的是耐用消费品,耐用消费品有一重要特征,个人或单个家庭最优消费量为单一产品。我们假设不存在产品的折旧,从而在市场饱和点,产品的销售量:;(11)表示产品销售量的最大值,当消费者对产品拥有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在一定价格水平下,销售量将大幅度减少,需求曲线趋于垂直,需求弹性将趋于无穷小。企业为获得新的产品销售,必须进行产品创新,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赢得新的销售市场。我们将折旧率的高低,也可看作为产品寿命的长短,如果存在折旧,则取值范围是01,折旧率越大,市场饱和点到达后,仍然存在大量的产品更新需求,市场饱和点对产品生产的影响不显著。产品折旧率越小,市场饱和点到达后所产生的需求曲线垂直程度越明显,从而经济的波动程度越明显,我们对折旧率影响经济波动的分析与Young(2000)相一致。命题二、折旧率的大小,影响经济波动的水平,如果产品折旧率越小,市场饱和点到达后,市场的需求弹性趋于无穷小,经济波动程度强;反之,如果折旧率越大,消费者对产品拥有量到达饱和点后,仍存在更新换代,产出将趋于平稳,经济波动程度弱。2、创新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对于创新的分析,我们采用Grossman和Krugman的分析产品创新的方法,假设产品具有垂直差异的品种或质量种类,表示第代产品的质量,假设每一代产品所提供的效用均为上一代产品所提供效用的倍,从而有,其中大于1。我们沿用Aghion和Howitt(1992)的假设,将创新看作为服从泊松分布的随机过程,参数为,从而创新的成功率取决于,其中为企业在产品方面的生产率,为企业在创新方面的研究人员投入数量,为简化分析,假设这一研究投入可以保证研究成功率。于是,我们可得企业创新的利润:(12)其中表示企业获得的产品创新收益,表示质量为的产品的销售量。下面我们分不同情形讨论折旧、创新因素对经济波动的影响。(1)不存在折旧、不存在创新我们由图一(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