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高三语文5月适应性考试试题(A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福建省漳州市高三语文5月适应性考试试题(A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福建省漳州市高三语文5月适应性考试试题(A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福建省漳州市高三语文5月适应性考试试题(A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福建省漳州市高三语文5月适应性考试试题(A卷)(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漳州市2015届高三语文5月适应性考试试题(a卷)(含解析)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总角之宴, 。(诗经氓)(2)所以动心忍性,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 ,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4)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5)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6)薄暮冥冥, 。(范仲淹岳阳楼记)【答案】(6分)(1)言笑晏晏 (2)曾益其所不能 (3)乌鸟私情(4)夜泊秦淮近酒家 (5)无可奈何花落去 (6)虎啸猿啼(每处1分,有错、漏、添字的该处不得分。)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鲁云谷传张 岱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肆,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云谷深于茶理,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应接不暇。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术擅痈疽,更专痘疹。然皆以聪明用事,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臆见,起死回生。人终疑其游戏岐黄,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云谷也诊视灵敏,可救则救,不可救则望之却走,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性极好洁,负米颠之癖,恨烟,恨酒,恨人撷花;尤恨人唾洟秽地。故非解人韵士,不得与之久交。自小多艺,凡羌笛、胡琴、凤笙、斑管,无不精妙。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向与李玉成竹肉相得,后惟王公端与之合调,余皆非其敌手也。其密友惟陆癯庵、金尔和与余三人,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今年三月之晦,二鼓方寝。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谓生死大事,迅速若此,真如梦幻,痛悼不已。归坐山斋,忆其生平,遂为作传。张子曰:云谷居心高旷,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数月前有客在座,命苍头取其所藏雪水煮茶,而大为室人所谪,云谷大怒,经旬不与交语。谓余弟道之曰:“某以朋友为性命,乃欲绝我朋友。”只此一语,具见侠肠,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节选自中国古典传记)【注】岐黄:指医学。米颠:指宋代书画家米芾。竹肉:指伴奏和歌唱。遗蜕:死去。苍头:仆人。室人:妻子。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小小药肆 肆:店铺b不可救则望之却走 却:拒绝c向与李玉成竹肉相得 向:以前d排闼而入 排:推开3下列四组中,全都表现鲁云谷心胸豁达开朗的一组是(3分)术擅痈疽,更专痘疹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尤恨人唾洟秽地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a b c d4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云谷医术高明,却遭到众人的怀疑,缘于他不墨守古代医学的陈规,不迷信古方。b文章拿鲁云谷与米芾相比,意在表现鲁云谷的性格和艺术修养都有米芾的风范。c鲁云谷好恶分明,个性率真,是作者的知心朋友,他的突然去世让作者悲痛不已。d文章补叙鲁云谷及其妻对雪水煮茶的不同态度,凸显出鲁云谷对待朋友情真意切。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3分)(2)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3分)【答案】2(3分)b3(3分)d4(3分)b5(6分)(1)(3分)别人对这种烦琐的事会感到疲倦,但云谷却乐此不疲。(意思对、语言通顺1分,“其”“而”各1分。)(2)(3分)这难道是不读书、不懂得文墨的人能够说出的话语吗!(意思对、语言通顺1分,“是”“岂哉”各1分。)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3试题分析:说的是医术;说的是癖好;说的是爱好。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 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 ,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4试题分析:b项,“艺术修养有米芾的风范”于文无据。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会稽宝祐桥的南面,有家小小的药铺,是我的朋友鲁云谷行医卖药的地方。云谷对茶的道理和学问有深刻的领悟,知心的朋友每天聚集在一起品茶,接连不断地前,以至应付接待不过。别人对这种烦琐的事会感到疲倦,但云谷却乐此不疲。他的医术擅长治疗痈疽,更专长于治疗痘疹。但都凭聪慧明审行事,治疗不一味效法前辈医师,处方不一味沿袭古书,每次都是考虑病情后再配药剂,并不沿袭旧方,医术高明。民众始终怀疑他没有把医学当作一件正经事做,不尊重信奉古代医学的条条框框,所以凡是得了痘疹的人家,不是到了极其危险反常,别的医生拒绝治疗的时候,绝对不会找我的朋友云谷看病。云谷看病灵活机敏,可以救治的就救治,不能救治的看一眼就退避离开,不曾犹豫不决,前顾后盼,接受别人一文钱。他生性极其喜欢洁净,有米芾一样的癖好,痛恨吸烟喝酒,痛恨别人采摘花朵;特别痛恨别人吐痰擤鼻涕弄脏地面。所以不是趣味高尚的人,都不能和他长久交往。他从小就有多方面的技艺,羌笛、胡琴、凤笙、斑管这些乐器,没有不能精妙演奏的。而且特别喜欢吹洞箫为唱曲的人伴奏。以前他和李玉成两人一奏一唱配合得很和谐,后只有王公端的演唱能和他合调,其余的都不是他的对手。他亲密的朋友只有陆癯庵、金尔和与我三人,除非遇到大风雨,除非碰到无可奈何的事,一定每天到他家,饮茶燃香,畅谈说笑,十三年都是这样。今年三月的最后一天,云谷二更天才睡。第二天叫他,没有起,推门进去,他已在床上去世了。我和尔和听到这消息后十分惊诧,匆匆忙忙地赶到他家探望,痴呆地站着,失神了好久。所谓生死大事,这般迅速,真像梦幻一般,令人悲痛悼惜不能停止。回坐在书房里,回忆云谷的生平,于是为他写了这篇传记。张岱说:云谷心胸豁达开朗,所有人情反复无常、势利的事,全不能进入他的心里。所以他一生不懂得写作,却有诗意;不懂得绘画,却有画意;未走出街市,却有山林意。至于他结交好友,只是缘自性情,不是由于虚假勉强。几个月前有朋友到家座谈,他让仆人拿出贮藏的雪水煮茶,却被妻子大加指责,云谷很生气,整整十天不和她说话。他告诉我弟弟说:“我把朋友看作性命一样,她竟然想断绝我的朋友。”只这一句话,就完全可以看出他的侠义心肠,这难道是不读书、不懂得文墨的人能够说出的话语吗!(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江州庾楼贺复孙宿鸟归天尽,浮云薄暮开。淮山青数点,不肯过江来。(选自元诗体要)(1)请简要说明“淮山青数点,不肯过江来”如何借助拟人手法来抒情。(2分)(2)“浮云薄暮开”与“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两句各自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1)(2分)将“淮山”比作人,以“淮山”的“不肯过江”,含蓄地表达作者“过江”不得的惆怅之情。(意思对即可。)(2)(4分)【要点】“浮云薄暮开”写浮云在傍晚时消散,作者得以眺望远方,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不畏浮云遮望眼”写作者不怕“浮云”遮挡,不以“浮云”为意,表现出作者的乐观。(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抒情手法中的拟人手法,解答时首先要指明诗句中哪里用了拟人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即可。“淮山青数点,不肯过江来”对面江淮境内,青山点点,浮在江面上,就是不肯过江来。这首诗,让人享受了一餐视觉盛宴,作者用拟人、夸张的手法,把远处一座座淮山喻为“青数点”,把山喻为人,不肯“过”江来。庾楼为九江(江州)名楼,是东晋时江州刺史庾亮所建,几经兴废,是历代骚人墨客登楼吟咏之地,唐朝诗人白居易在诗中多次提到此楼。此时此刻,作者登楼远望,百感交集,仿佛见到了庾亮南征北讨时的硝烟。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淮山”不肯“过江”,实际上,是在讲述庾亮尘封近千年的历史故事,亦隐隐道出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2分)(一)文学名著阅读(6分)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a周瑜死后,诸葛亮亲自到柴桑口吊丧,并在灵堂上以悲切的痛哭感动了东吴诸将,不但安全脱身,而且将不被孙权重用的庞统带回荆州。(三国演义)b探春给宝玉等人送去花笺,提议组织一个诗社,得到宝玉等人的赞同。经商议,李纨担任社长,并以“咏白海棠”为题开展了第一次活动。(红楼梦)c吴荪甫不满意范博文肤浅的议论,便郑重告诉林佩瑶,范博文气魄不大,不适合林佩珊。但林佩瑶对他的意见不置可否,心里另有打算。(子夜)d觉慧为黎明周报写了一篇驳斥警察厅禁止女子剪发的布告的文章,借机发泄满腹的牢骚,黎明周报也因此很快被警察厅查封。(家)e克罗旭告诉葛朗台,人们都在传言葛朗台从巴黎招来了一个女婿,葛朗台没有否认。克罗旭看到巴黎葛朗台自尽的报道后,全明白了。(欧也妮葛朗台)【答案】(6分)a e(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6分。)【解析】试题分析:a庞统“不被孙权重用”发生在柴桑口吊丧之后;诸葛亮并未“将庞统带回荆州”,当时只留下推荐信,庞统过后自行到荆州投奔刘备。e葛朗台极力否认。此类题目往往涉及对作品中情节、人物形象的把握情况的考查;以及对作品中写作手法的分析。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对名著名篇的阅读积累要细致,全面,不能只满足于熟悉情节,还要深刻领悟其思想内容,熟悉其表达技巧。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8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孟子离娄下)子华:即公西赤。下文的“冉子”即冉求。釜:一釜合当时六斗四升。下文的“庾”,一庾合当时二斗四升;下文的“秉”,一秉合当时一百六十斗。益:增加。与:给。惠:恩惠,德惠。(1)请概括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2)公西赤能否接受冉求给予的“五秉”之粟?为什么?请综合以上选段简析。【答案】(1)不能滥施恩惠(或:施予恩惠要适当。或:行事要以“义”为准则)。(2分,意思对即可)(2)【要点】公西赤不该接受冉求给予的“五秉”之粟,因为对方妄施恩惠,不符合“周急不继富”的原则;公西赤如果接受冉求妄施的恩惠,就会伤害廉洁。(4分,各2分。意思对即可)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这类题目解答时考生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文段为依据进行分析,证明自己的观点。由第段可知,孔子认为帮助别人的原则是“周急不继富”而“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可知公西赤应属富人之列,因此公西赤不应该接受;再根据第中孟子的主张,接受就会伤害廉洁,因此从以上两个角度分析就应得出“公西赤不能接受冉求给予的五秉之粟”的结论。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参考译文】公西赤出使齐国,冉求为公西赤的母亲请求给些小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了他小米八十石。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肥马驾的车,身穿又轻又暖的皮衣。我听说过,君子应周济急需的人,而不要使富人更富。”孟子说:“可以拿,可以不拿,(如果)拿了,就伤害了廉洁;可以给,可以不给,(如果)给了,就伤害了恩惠。”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以文化化解戾气张 贺不必举出多少例子,人们就能感受到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相当严重的戾气。为了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破口大骂、老拳相向甚至酿成血案。近期一系列针对儿童的暴虐残酷的违法犯罪行为就是明证。对于一个以礼仪之邦闻名天下的国家,这样的现实令人痛心,更促人思考。中国人爱说:“仓廪实而知礼节。”似乎只要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足了,人们的文明水准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但现实显然复杂得多。今天的中国人在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富裕生活的同时,也痛切地感到人与人之间缺失了信任和温情。许多人的脸上写满了疲惫、紧张、焦躁和提防。许多人在追逐财富与成功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不眠不休,却丢掉了诚实、守信、礼貌、谦和这些事关内心平静和社会和谐的关键品质。刺目刺心的戾气足以证明,道德水准的提高常常落后于钱包鼓起来的速度。就本质而言,充满戾气的人大都缺乏恻隐之心。正常的人看到别人遭遇不幸,自己也会感到难过,更不要说故意去加害于人了。而缺乏恻隐之心的人往往极端自私,很难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为他人着想。而文化的一个突出功能就是同感与移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感同身受”。当年解放区在上演白毛女的时候,曾有战士看到激动处要举枪向台上的“黄世仁”射击。显然,这位战士完全沉浸在剧情里,情感随着人物的命运而起伏。文艺的这种感化足以净化心灵、启发心智、促人向善。片面夸大文化的作用当然不对,但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在音乐厅欣赏演出时很少看到有人为了排队或座位大打出手,而在火车站和地铁车厢里这种现象就常见呢?因为欣赏演出本身就是一件文明的事,在剧场那样的环境和氛围里,人们惟恐自己的行为不够文明而遭人耻笑,还怎么会打架斗殴呢?在我看来,文化就是文明教化。文化使人明是非、知善恶、辨美丑,使人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走向文明进步。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人的心灵建设是造成社会戾气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化解戾气,除了要坚持使经济社会在公平正义的轨道上前进之外,也要重视文化的特殊作用,用文化来抚慰心灵、调节心理、滋养灵魂,进而化解社会戾气。物质财富的增加是有上限的,而精神的提升是无限的。越是追求经济增长,就越应加强文化建设。(摘编自人民日报)9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人为小事而爆粗口等无礼的行为令人痛心、促人反思。b中国经济发展使百姓富了起来,道德水准也同步提升了。c文化能使部分缺乏恻隐之心的人被感化,变得不再自私。d音乐厅里的文化氛围使公众注意文明,于是少有人打架。10当今中国社会,为何会存在相当严重的戾气?请简要分析。(3分)11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3分)【答案】9(3分)b10(3分)【要点】(个人方面)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丢失诚实、谦和等美好品质而变得自私功利。(社会方面)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人的心灵建设。(第一点2分,第二点1分;意思对即可。)11(3分)【要点】先例举当今社会戾气严重的现状。然后分析戾气产生的个人原因,阐述文化对个人修养与社会文明的促进作用。最后指出戾气产生的社会原因,提出化解戾气的办法,强调应加强文化建设。(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0试题分析:这类题目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按题干要求筛选出可作为“当今社会存在戾气原因”的信息,然后归纳总结。从第2段中可筛选出“人与人之间缺失了信任和温情”“丢掉了诚实、守信、礼貌、谦和”,从第6段中可筛选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人的心灵建设是造成社会戾气的重要原因”,对比一下就会发现,第2段属于个人原因,而第6段则谈的是社会原因。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甲)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没有春天张抗抗在北方生活了二十几年,总觉得每年都找不到春天。就连北方人也说:北方没有春天。冬末时节,早早地盼着天气转暖。眼看着天长了、风柔了,青草躲在墙角悄悄绿了,阳光也一日日燥热起来,心里便喜滋滋将厚重的冬装收起,换上了开春的毛毯和风衣。却突然袭来一场雨雪或是寒流,气温井绳般地直直落下去,弄得你好一阵手忙脚乱,只得乖乖地重新回去过冬。暖气刚停的日子,瞧着外面的阳光可人,屋里却阴湿冰冷的,外出脱衣,进门穿衣,室内室外全然两个季节。更衣感当然又把人带回冬季,不过反向而已。还有一早一晚大幅度的温差,任是白天如何的温暖和煦,夜半依旧寒意逼人。那冬老人的棉袍就像是笋壳做的,脱了一层一层还有一层。北方的冬天,可不是过也过不完嘛。等到猛烈的春风热辣辣刮起来的时候,满心期待着大风也许能有所作为。北方的大风倒是每年都来势凶猛,整个城市都在风中摇撼、瑟瑟颤抖。大风有时能一口气刮上三天,稍事歇息,去西伯利亚蒙古一带转个圈回头又来。春风如磨盘似的,不用驴拉,来来回回使劲地碾着北方的土地,却是螺旋式的,转着转着,偏偏就与春天擦肩而过。等到风停风消,睁眼定神看看,树绿了,草已高,缤纷的鲜花谢了,凋零的花瓣掉了一地;时鲜的蔬菜已琳琅满目,大街上已是裙装翻飞春风终于向更远的北方撤退时,这里已是骄阳当空的夏天。北方的天气是个跳远的高手,用大风做跳板,能一家伙直接从冬蹦到夏。所以北方没有春天。时而会有一种让风雨和天空戏弄之感,或是被春天从头顶跨越的失落。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心情,在没有春天的春天里,感叹一代人的命运。那是我们老三届整整一代人啊。那个青春花季的年龄,十年也许更多,恰是一个人生命的春天。稚嫩的花蕾被严冬的风霜雨雪侵袭,许多本应灿烂本该绚丽一季的花朵,都没有等到春天。那冬天是过于严酷和漫长了,且固执地徘徊不去,碾磨似的一轮轮回风不止。待到终于气息奄奄地鸣金收兵,大地已是春老红残。即使偶有坚忍的花芽挺过寒冬,噩梦初醒时,只见草木葳蕤,花叶繁茂,满目是仲夏的苍翠,没有了种子的位置。与同龄人交谈,时时有青春不再的悲凉,丝丝缕缕地浮升上来。曾被严寒肆虐,又被春风所误,何处去寻回属于我们的日子?只能自怜自慰地解嘲,说没有春天,也躲去了春情依依的烦恼;没有春天,陈年的老伤不易发作;没有春天,更可体察夏的轻装与轻松;没有春天,也许不种瓜而得豆君不见,知青后代如今已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个个咄咄逼人?尽管我们可将未度的春天当做落红掩埋,但我们心底,依然眷恋春天。就不能把秋天当做春天来过吗?若是细细品味,再把烦杂琐碎的日子重新一一梳理,我们会发现,当夏末的暑热终于隐去,凉爽的秋风习习吹来时,和煦的艳阳之下,草木依然青葱那些初秋的好日子里,我们心中充满春天重归的喜悦。春装在短暂的秋季重新风光一时,秋天丰硕的果实给予我们五月花蜜同质的滋养。况且,秋天晴朗少雨却无春的浮尘,能养护和修补我们曾被寒风和烈日毁坏的肌肤,使我们重新变得滋润和充实。秋的容颜里可有春的心态。何况,当下还正是盛夏时节呢。(摘编自追述中的拷问)老三届:196619671968届的高中毕业生,处于文革的开端时期,基本都当了下乡知青。12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第段写北方人也说“北方没有春天”,印证了作者在北方多年找不到春天的感觉,自然引出下文对北方春天的描写。b第段以“气温井绳般地直直落下去”,突出了北方春寒料峭、温差大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北方天气的不适和不满。c第段“能一家伙直接从冬蹦到夏”一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北方天气和季节变化的快速,颇有情趣。d第段写“稚嫩的花蕾被严冬的风霜雨雪侵袭”,说明恶劣环境对人的摧残之大,也暗喻一代人的不幸累及下一代。e本文以春天喻指人生的青春阶段,在对季节更替变化的描写中巧妙融入作者的人生感悟与思考,给予人生活的启迪。13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14请根据全文,探析“秋的容颜里可有春的心态”这句话的含意。(6分)【答案】12(5分)b d(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13(4分)【要点】形象地写出老三届经受过苦难和青春被耽误,流露出作者的伤感之情。引出下文关于“春天”的感想与思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4(6分)【要点】应把秋天当做春天来过,从中获得春的希望与喜悦。年华已逝,青春不再,但应保有内心的春天。表达作者坦然乐观、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看,第段“被严寒肆虐,又被春风所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结合上文来看,“严寒肆虐”指的是老三届经历的诸多坎坷与苦难,而“春风所误”,则指的是大好青春被白白耽误的现实,表达出深深的无奈与伤感。从结构上看,这一段既承上文对老三届生活的叙述,又引起下文的议论,尤其是最后用了问句,提示考生,结构上的作用重在引起下文。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结合重点句子探究文章主旨的题目,句子是文章结尾处,有总结上文、深化主题的作用,因此,解答时要注意结合全文来分析句子的含义,思考有无使用修辞格,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从上文来看,作者用一年的四季来喻指人生的各个阶段,通过对各个季节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考与感想,这里的“秋”指的就是人的中年时期,而“春”则是指人的青春时期,“秋的容颜里有春的心态”,字面意思理解,指的就是即使是秋天也要从中看出春天般的希望,即使人在秋天里也仍然应该保持像春天里一样的心态;深层含义则是指虽然青春已过,但还是应该保持一种像年轻人一样积极乐观心态,努力进取。考生把这些内容分析清楚即可得到本题答案了。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乙)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揭开智力进化之谜阿 碧几百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南方古猿患上了一种“大头病”。古猿们经常因为这种病而头疼,然而这种奇怪的病却让这些古猿们越来越聪明。这些“大头病患者”在痛苦中不断进化,最终和其他小伙伴们分道扬镳,成为了演化史上第一支人类。以上描述并非“穿越”小说中的无稽之谈,而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古人类学家兰蒂巴克尼尔等科学家的推测。巴克尼尔表示,古猿因为基因突变而导致大脑开始变大,在此过程中古猿们需忍受慢性头疼。当然,脑容量的变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花了几百万年的时间才进化到现代智人的水平。我们都知道,人类之所以比其他灵长类动物聪明,是因为我们有一个脑容量超常的大脑。在所有的动物中,人是脑容量和身体体积比值最大的一种动物。从颅腔的容积上看,人的颅腔容积可达1500毫升左右,而100万年前的爪哇人的脑容量也才900毫升。研究还表明,人类的大脑容量是猕猴脑容量的206倍,是长臂猿的144倍,是黑猩猩的43倍。如今,对于基本完成了物种进化的人类来说,脑容量不再与智力挂钩。大头者可能愚笨,小头者也可能聪明。但是,在人类长久进化的历程中,的确是脑容量与智力密切相关。然而,脑容量和智力发展究竟是一个什么关系?是脑容量增长促进了智力,还是智力的增长促进了脑容量?科学家往往倾向于脑容量的增长促进了智力。但是,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多年来一直是一个谜。按照通常的观点,脑容量增加会让神经细胞增多,人类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这就好比是要让电脑的运行速度更快,就得拥有一个更强的中央处理器一样。然而,现代的统计研究表明,各个地区的人们脑容量差异很大,人们的脑容量随着纬度的变化有20%的浮动范围,一般是寒冷的高纬度地区的人们脑容量更大。但这与智力无关,因为高纬度地区光照较少,当地的人们为了更精确地处理视觉信息,就进化出更多的脑容量来完成这个任务。那么,在进化的历程中,人类的智力究竟是怎么发展出来的呢?巴克尼尔等人表示,人类的智力的确是在脑容量逐步增加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在几百万年前,南方古猿因自然环境的改变而下地行走,在自然环境和行为的双重压力下,古猿的脑容量基因发生突变,头部逐渐变大,脑容量开始增加。脑容量增加的确意味着脑细胞的增多,但这不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关键在于脑细胞之间的连接发生了改变。无论是现今的其他动物还是远古猿猴,它们的脑细胞连接模式相对简单,就像是鞋带的栓系模式。因此,研究人员称这种简单的神经连接方式为“栓系”,并将这种理论称为“栓系假说”。在南方古猿脑容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原有的“栓系”被粗暴地撕裂。古猿不得不忍受这种撕裂般的慢性头疼,在剧烈时甚至会疼得满地打滚。而且,这样的头疼延续了几百万年。这是人类祖先在进化过程中所付出的必不可少的代价。直到1万年前的晚期智人阶段,人类的脑容量才完全定型,人类才告别了那个总是慢性头疼的漫长进化期。在脑神经连接被撕裂之后,一些南方古猿的脑神经连接未能恢复,它们因此变成白痴,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然而,还有一部分南方古猿的脑神经慢慢恢复,并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神经回路,它们因此变得比同类更加聪明,逐渐在与恶劣自然环境的搏斗过程中形成了高级的智力,最早的一支人类由此诞生。(摘编自新民晚报)12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南方古猿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大脑变大,由此引起了脑容量的突变,最终成为演化史上的第一支人类。b人类基本完成物种进化之后,生活在不同纬度的人们虽然脑容量有大小之分,但智力并不与之正相关。c巴克尼尔等科学家对人类智力进化的推测与前人相反且尚无定论,但其“大胆假设”的精神值得肯定。d第段以“鞋带的栓系模式”打比方,形象说明现今其他动物和远古猿猴脑细胞的连接模式相对简单。e本文围绕“智力进化之谜”,侧重介绍了脑容量和脑神经连接方式与人类进化和智力发展的若干关系。13第段通过列举数据来比较人类与猕猴、长臂猿和黑猩猩的脑容量,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14请根据全文,探析“这是人类祖先在进化过程中所付出的必不可少的代价”这句话的含意。(6分)【答案】12(5分)a c(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13(4分)【要点】科学准确地说明人类脑容量超常,人类比猕猴等灵长类动物聪明。引出下文对人类脑容量与智力的关系的说明。(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4(6分)【要点】慢性头疼是人类祖先在进化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人类祖先只有经受慢性头疼,才有可能形成复杂的神经回路,进而完成进化。揭示要进化,必须付出代价,承受痛苦这一客观规律。(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12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3试题分析:这类题目要从说明方法、文段内容、结构三方面来分析。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看,运用了列数据的手法,这种手法的作用就是使说明的事物科学准确;从内容上看,第3段说的是人类“有一个脑容量超常的大脑”,“比其他灵长类动物聪明”;从结构上看,引出了下文对人类脑容量与智力关系的进一步分析说明。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结合文本中的重点句子探究文章主旨的题目,可从结合全文,从句子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从表层含义看,“这”指的是上文“古猿不得不忍受的慢性头疼”而且是一种“延续了几百万年”的头疼,这个句子说的就是这种慢性头疼是人类祖先进化过程中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从深层含义来看,这种“慢性头疼”实际是脑神经连接被撕裂,再慢慢恢复,最后形成复杂的神经回路的过程,也就是说人类祖先只有经过这一过程才能完成进化;把这种现象上升为一种普遍的规律,就是,进化是要付出代价的。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四、语言文字运用(17分)1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湖水碧绿,清澈见底。无风的时候, ,朵朵白云,青青山影倒映于湖面,山光水色,融为一体。 ,好像是在崇山、白云之间游动,使人恍若置身仙境。a水平如镜 水中穿梭着大大小小的鱼儿b波光潋滟 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水中穿梭c水平如镜 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水中穿梭d波光潋滟 水中穿梭着大大小小的鱼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语境,从语意是否连贯,陈述对象是否一致,句式是否相同或相近,前后是否照应,音韵是否和谐等角度思考。水平如镜,指水面如镜子一样平静,比喻风平浪静。波光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结合上文“无风的时候”,可知,处“水平如镜”更恰当。处从下文来看“游动”的主语应是“鱼儿”,所以应选“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水中穿梭”。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30年,1000余张照片,一部民间 的社会变迁史。家住北京西城区的朱振立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用自己的镜头 身边的变迁:花鸟静物、胡同趣闻、北京奥运如今,老人希望办个小型影展,以便让这些照片成为老北京记忆的 。a视角 记载 门户 b视野 记录 门户c视角 记录 窗口 d视野 记载 窗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视角:指观察的角度,引伸为出发点,目的。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同时也指人思想或知识的领域。第一个横线处结合所在的句子来看,应是指出发点,所以应填“视角”。记载:指把事情写下来。目的是记录事实、事件或者让后世的人可以有所参考,让知识以及文化传播。记录:把所见所闻通过一定的手段保留下来,并作为信息传递开去。第二个横线所在的句子强调的不是给后世的人看,所以应填“记录”。 门户:原意是指正门、房屋的出入口;后来引申为派别,宗派;门第;人家等。窗口:窗户,墙上开的窗形的口窗户跟前,比喻渠道、途径,比喻反映或展示精神上、物质上各种现象或状况的地方。第三个横线处根据语境显然应填“窗口”。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7有一副春联,上联是“春满神州苏万物”,请选出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 )( 3 分)a东风彩笔绘三春 b文昌艺苑谱千篇c香随梅蕊送春来 d福到门庭喜气迎【答案】b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8下面的文字有一处有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3分)有人虽然赞赏文字快枪手的下笔千言,但真正的文学大师往往心照不宣地恪守一条原则:文学是比慢的艺术,艺术的经营容不得“快”的蹄子来撒野。(1)有语病的一处的序号: (1分)(2)修改: (2分)【答案】(1)(2)将“虽然”调到“有人”前(将“有人”调到“虽然”后或删去“虽然”;其他答案,合乎语法、语境即可。)【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第一问是找出病句,考的是辨析,第二问考的是修改能力。本题所给材料句的主语是“有人”,而句的主语却是“真正的文学大师”,两个分句主语不一致,所以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前。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近日,哈佛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在官网留言:“哈佛大学的校训在网上早已盛传,尤其是在中国,但我可以证明,哈佛任何墙壁上都没有所谓的校训。”网上流传的哈佛校训最初来自哈佛图书馆墙上的训言一书,2010年,该书作者承认这些所谓的“校训”并不存在。但即便如此,仍有一些学校把它们制作成展板,布置在学校教室和走廊的墙上。对上述材料中一些学校的做法,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答案】【示例1】我认为一些学校将所谓的哈佛校训挂上墙的做法不妥。学校是培育人才的场所,应致力于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求真务实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道德品质,在学校的教室和走廊悬挂出处不真实的校训,容易以讹传讹,对学生的治学和为人处世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示例2】我认为尽管所谓的哈佛校训存在真实性的问题,但只要其内容积极健康,就可以上墙而不必过于较真。一些学校将内容积极健康的所谓的哈佛校训上墙,能使学生有机会经常接触积极健康的训言,并有可能通过这些训言,激发自己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五、写作(7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 70分 )4100米接力赛,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实力最强的那一组会获胜,但结果往往不是。接力赛需要有一定的实力,更需要交接时流畅的衔接,甚至还需要一点点好运气。世界赛场上多少实力最强的名队,或因掉棒,或因衔接不畅,或因犯规而痛失金牌。而实力次强,甚至次次强的队却往往笑到最后。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答案】有实力懂配合才能成功前不久,我、徐琦坪、董诚挚等6位同学在新世纪广场参加了电视台异想天开栏目组主办的“海陆空航模大决战”,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冠军。三天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一句话:有实力懂配合才能成功。是啊,一团队有了足够的实力,才能向困难挑战,在挑战中如不能很好配合,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