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香河路与东南大学.doc_第1页
进香河路与东南大学.doc_第2页
进香河路与东南大学.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进香河路与东南大学 (2010-03-11 19:10:52)转载标签: 杂谈 不知原文出处。 这是一条没几个人知 道的河。在南京的地图上,你可以找到“进香河 路”这个地名,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河在哪儿。 你知道这河在哪儿吗?要是你也不知道,不妨跟 我一起去找找这条河,再到那河边去走走,跟河边的老人们聊聊,你会对进香河有所了解,你会 喜欢那儿的。知道南京有个玄武湖吧?嗯,不错。玄武湖 边的鸡鸣寺呢?也知道?好,就先说这鸡鸣寺。在南京的名儿还叫建业,白下和秦淮的时侯 ,这鸡鸣寺的香火就已经相当旺了。据史志记载 ,远在江宁方山一带的百姓都会到这“古鸡鸣寺 ”来进香,来种福田。这南京是个六朝古都,周 围大大小小的寺庙庵刹比比皆是,为什么都到这鸡鸣寺去烧香呢?这是因为鸡鸣寺的交通方便。 有一条叫进香河的河道,把鸡鸣寺连接到城外的 秦淮河,又经过那四通八达的河网,将这个座落 在玄武湖畔的古寺连上了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使得这里的香火长年旺而不衰。而且,这鸡鸣寺 的边上有一口“古胭脂井”,属鸡鸣寺的庙产。这胭脂井的井水微微发红,据说女人常年用此井 水洗梳,会永保红颜。用今儿的话来说呢,就是 这井水里含某种矿物质,能美容。于是,南京周 围的大户人家都到鸡鸣寺来买这胭脂井的水,给家里的女眷用来梳妆,以使她们红颜永驻。这卖 水的交易也得仰仗这进香河,把一桶桶的胭脂井 水换成银子,为寺庙中的菩萨添了金装,也让主 持兴建了许多厢房,让那些带发修行的人在菩萨身边,听晨钟,闻暮鼓,食斋饭,诵经文,梦西 天之路,修来世之福。这鸡鸣寺,虽说是个寺,但里面修行的却全 是尼姑,没有和尚。扯到这儿,你大概会笑了, 说:“人家那少林寺里,都是和尚,你说的鸡鸣寺要是住尼姑,干嘛不叫个鸡鸣庵?反称寺呢? ”实话告诉你,我也不知道。有一次,我随几个 朋友到鸡鸣寺去吃素斋,在品尝了那些素菜荤名的食物后,不知深浅地问了这个问题,结果被那 收钱的老尼姑瞪了半天,把后面的话全咽到肚子 里去了。可不管是和尚还是尼姑,那香火却是真 的很旺盛。一直都是那么旺?倒也不是,在一九六六年 文革开始后。破四旧那会儿,这鸡鸣寺当然是名 符其实的四旧。于是,菩萨砸了,胭脂井填了, 尼姑通通还俗。这些个尼姑除了每天念经骗人什么都不会,所以就发配到近郊人民公社,去当那 种小代销店看柜台的。至于那寺庙,就当了各种 各样的造反派的勤务组办公处或者是司令部。到 了六八年,林副主席号召全民办电子,记住了,不是毛主席号召的,这样,这古鸡鸣寺就成了南 京无线电元件九厂的厂房,专门生产各类电阻。 我家隔壁的李家老大被分配到那元件九厂去当工 人,成了领导阶级的一分子。鸡鸣寺是建在山坡上的,那家工厂的工人们每天上班就要沿山坡拾 阶而上,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强迫形式的锻炼, 实际上这并不坏。可是,那工厂好景不长,不久就发生了火灾 ,把个老式木结构的寺庙烧得一塌糊涂。没办法 ,工厂只好搬家。按有的老人的话说,这是菩萨 显灵啦。打那以后,烧得黑乎乎的鸡鸣寺真的冷落了,成了麻雀们的家。满山的法国胡桐,叶子 绿了转黄,黄了又落。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只 剩那写着“古鸡鸣寺”门额的山门,还顽强地向 过往的人们追述着往日。直到文革结束后多年, 鸡鸣寺才被重建,可是,它再也没有能够恢复到 昔日的规模。哎,你说进香河,这香一烧就上了鸡鸣寺。 半天还没说这进香河呢。对对对,我们再去找那河。摇船进香,是陆路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里,不 得已而为之。路上行车毕竟要比水中操舟要快捷得多。因此,这些进香的人就慢慢地弃舟上岸转 用车了。进香河这条往日香客们往来的要道,渐渐地成了一条废弃了的小河。由于南京市政建设 的需要,进香河被改建成了一条暗河。河道被挖 深,河岸变成了水泥的“墙壁”,在两边河岸壁 上,加了预制混凝土的盖子。这条夏天蚊蝇乱飞 的河,被封到了地下,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混凝土盖子上加了些土,种上花草,原河边的土路被拓成了宽阔的左右分道的进香河路。几十年 过去了,新的南京人就只知道进香河路,而不知 道进香河了。那河,是消失了。但小河附近的地名却一直 被沿用下来。象莲花桥,老虎桥,大石桥,石婆 婆桥,这些地名都强烈地暗示着那条河的往昔。 在进香河路东,有一所今天称之为“东南大学”的学校。这学校过去 曾叫南京工学院,再往前追溯,这学校也叫中央大学,两江高等师范学堂,三江师范学院。若再 往老祖宗那里追的话,这所学校的校址曾是明朝 “国子监”所在地。而今天东南大学的“梅庵” ,以前作过国子监“祭酒”的住所。用现代的话 说白了,是相当于“中央大学校长官邸”。梅庵 前的“六朝松”是东南大学历代风风雨雨的见证 。这棵古树曾听过国子监学子们的晨读,也出席 了两江师范学堂毕业生的毕业典礼。“林道静” 们从北京拦火车南下到南京请愿,就睡在当年称 之为“中央大学体育馆”那个建筑物里,恰好那 就在六朝松的边上。蒋介石当中央大学校长的时侯,也曾拄着文明棍在六朝松下与当年中央大学 的优秀生合影。什么是国子监?用如今的话来描述,那是官 办的最高学府。以前,穷人是上不了学的,稍微 有些钱的人家,会把自家子弟送到私塾里去念些 个三字经百家姓论语中庸四书五经。但那些都是 “民间办学”。办官学的,少之又少,主要原因 是缺少日常经费。于是整个国家只有皇帝老爷掏银子办官学。把有些天赋的“国子”们网罗到国 子监里去当“太学生”,由那些瀚林院的老学究 们加以调教。管太学生念书的,一般是“侍读” 。这些太学生是由府以上的衙门推荐,才能进入 国子监念书的。这国子监基本上就是古时的“大 学”。而且那“推荐”上大学的“歪风”是自古 就有,只不过工农兵学员的推荐不是由府衙,变成由基层的车间主任或大队支书来完成了。明太祖朱元章定都南京后,国子监就设在今 天东南大学的地方。离开国子监不远,就是鼓楼 和大钟亭。那些太学生们随钟声起身,伴鼓点就 寝,过了不少年太平日子。也还有好些太学生在六朝松下由祭酒送出去,为国家效力。后来,明 太祖驾崩,传位给了孙子。这小皇帝的叔伯们不 服气,最后,小皇帝的叔叔燕王把皇位夺走,但 又不敢离开他那河北的势力范围,就改都北京。于是,太学生们也随之迁往北京了。后来,两江高等师范学堂又选中了国子监的 旧址,办起了近代意义上的大学。这两江师范的 一位毕业生,在一九八八年值九十岁高龄之际, 由孙子陪同,来到他当年就读的学校旧址,即当时的南京工学院,再追忆一下他几十多年前的生 活和经历。临别时,老人出人意料地拿出了他的 两江师范学堂的毕业证书,交给当时的南京工学 院档案馆。据老人回忆,他是两江师范三十年中培养的最后一批毕业生。后来,学校就改名为东 南大学了。故而,这“东南大学”的校名,是在 “中央大学”之前。二十年代初,孙中山先生建立的中华民国,经过了多年的战乱,最后定都南京。这时,蒋介 石控制了国民政府。老蒋在黄埔当过校长,结果 所有黄埔的毕业生都成了老蒋的学生,这使老蒋 深深体会到当校长的潜在好处。战时要武将,和平需文官。因此,在国民政府提议建立中央大学 时,老蒋又自告奋勇地让他自己当了中央大学的 校长。在南京四牌楼二号中央大学正门落成剪彩 的时侯,老蒋以校长的身份前去参加。这,在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里,都有照片存档。抽出那些 发黄的照片,你会惊讶地发现,当年中央大学正 门和如今东南大学正门,除了门额上的字,什么 都没有变。当年剪彩的老蒋和其他欢庆的人,都到另外一个世界去继续他们的未竟之事了,但这 大门却仍然象一个不肯老去的卫士,忠实地守卫 在那里。学生老师换了一批又一批,校名也象变 戏法般地换了又换,门后的胡桐从小树长成了齐天的大树。风风雨雨,没有改变这卫士的容颜, 他只是轻轻地告诉你:哦,铁打的营盘,流水的 兵。从大门向里望去,那里是绿顶的东南大学礼 堂。在这座建筑物落成的时侯,它叫中央大学礼 堂。绿色的屋顶,在落成时实际上是金碧辉煌的 黄铜顶。所有的窗,都是与之相配的铜窗,远处望去,整个礼堂闪闪发光。只可惜年代一长,发 光的铜顶生出了铜绿,成了如今这个模样。老蒋 当了校长,时不时也到这礼堂里去给学生们说些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东西,后来这八个字被 刻到南京挹江门边的山坡上,谓之八字山。四九年后,老蒋被赶到了台湾,这八个字当然不能再 继续存在下去,但那八字山的地名已经被叫了许 多年。硬要老百姓改口,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儿。 于是乎,八字山上的字全被去掉,再堆一层土,种些植物,码出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 字。这八字山还是八个字,内容嘛,作了些小小的变动。嘿,扯偏了,我们还是回到进香河路边 的东南大学去。解放军进城后没几天,恰逢五月一日。南京 市军管会请中央大学的学生到座落在长江路上的 “国民大会堂”去看戏,演的是白毛女。当 时,南京的秩序非常乱,所以,解放军战士沿碑 亭巷成贤街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荷枪实弹,以确保 中央大学学生从国民大会堂步行回校的安全。实际上,这些都只是中央大学校本部的学生,当时 的中央大学还在丁家桥等处设有分部。后来中央 大学丁家桥分部演变称为今天的铁道医学院的校 本部,以及其它几个相邻的高等院校。不过,今天的南京大学校址,是过去的私立 金陵大学。这从来就不属于中央大学的地界。四 九年接管中央大学的军代表赵卓,认为中央大学 这个名字充满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味儿,所以上报刘伯承,要求改名为南京大学。这样,反动派的 中央大学就成了人民的南京大学。而原金陵大学 仍然沿用原来的校名。这个状况一直持续到一九 五三年院系大调整。由于提倡向苏联老大哥一边倒,大学的结构 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中央大学的文理系科加上金 陵大学的,全部搬迁到金陵大学的校址,称南京 大学。而中央大学的工科部分留在原中大的校本部,称南京工学院。中大丁家桥分部则由于地盘 很大,被分成了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