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DoReMi》教案(周冰) (2).doc_第1页
第三课《DoReMi》教案(周冰) (2).doc_第2页
第三课《DoReMi》教案(周冰) (2).doc_第3页
第三课《DoReMi》教案(周冰) (2).doc_第4页
第三课《DoReMi》教案(周冰) (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册第三课Do Re Mi单 元 计 划指导专家: 备课教师: 高坚膺 单元内容聆听美国影片音乐之声插曲Do Re Mi。演唱歌曲Do Re Mi学习世界记谱发展历史,了解五线谱。 第 一 课 时 课题Do Re Mi课型学唱歌曲教具钢琴、录音音响、黑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歌曲中的#4 #5,并能够准确演唱。尝试将五线谱和简谱进行对照演唱歌曲乐谱。技能目标:能够用轻巧、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Do Re Mi,和谐地完成歌曲中二声部的合唱,并尝试用英语进行演唱。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多声部合唱的喜爱,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美国影片音乐之声并从中获得音乐艺术享受。教材分析(一)Do Re Mi1作者介绍理查德罗杰斯(1902-1979)美国作曲家。他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他的父母都喜欢音乐,使他从小就受到音乐的熏陶。罗杰斯4岁学钢琴,14岁开始作曲,先后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音乐学院。他曾与文学语言学家、剧作家劳伦斯哈特和剧作家奥斯卡哈默斯坦第二合作,创作了许多作品,如电影音乐片夜晚的爱情、我的朋友乔及轻歌剧俄克拉荷马、音乐剧音乐之声等著名作品。2音乐分析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罗杰斯代表作之一。该剧通过描写一个生性活泼、不安心当修女的姑娘玛丽亚,应聘到一个海军上校家里当一名家庭教师,教孩子们从学唱“Do、Re、Mi”开始,在游戏中学会了唱歌,懂得了七个音符能创造出美妙音乐的魔力。Do Re Mi是该剧中著名唱段之一。全曲为C大调,2/4拍,歌曲为以B段为核心的回旋变奏体结构A+B+C+D+。作者巧妙的构思在于将七个音的唱名,按孩子年龄的不同,来安排每个孩子代表一个唱名,并从“Do、Re、Mi”构成的音阶出发,运用作曲技法用复调模仿、对位手法,写成以B段为核心的几个对比段落,使孩子们在不断的反复变化中将“多、来、咪、发、梭、拉、梯”这个音阶深深地印在脑中。由于将音名编成故事来学,使得学习音乐变得轻松、愉快。歌曲前奏4小节后将音乐引入A段。音乐带有宣叙性质,意在说明教师教孩子们学习音乐应掌握的要领,要从“Do、Re、Mi”开始。两小节过门将音乐引入B段。B段是该曲中的核心乐段,要教师把每个音的唱名编成不同的故事教给孩子们,使音乐学习变得活泼有趣。歌曲经过演唱的变化重复后进入C段。C段是由长时值音符构成的悠长旋律,显得轻松、舒展。接着是B段的变化再现。段再现(即变奏一),这是变为二声部,即第一声部唱原曲调,而第二声部是以“Do、Re、Mi”的长音作为陪衬,最后变为单声部以1/4拍唱上、下行音阶,然后引入D段。D段开始为单声部,由 为核心,用移位(模进)和时值紧缩方法来发展音乐,之后变为第一声部用C段曲调,第二声部唱新旋律,结尾又合为一个声部。这样显得情绪活跃又舒畅。是核心段的最后再现(即变奏二),这是高潮段,力度加强,情绪更加兴奋高涨,表现出孩子们学会“Do、Re、Mi”的喜悦心情。他们仿佛感受到那千变万化的动听旋律,就是由这七个音发展而成的。当唱到“梭”时变为二声部,用模仿手法,即教师唱学生模仿,最后的结束句是教师唱下行音阶,师生合唱“Do”结束。本课是欣赏全歌,学唱歌曲的D段。教学重难点准确演唱Do Re Mi后半部分的合唱。教学流程师生活动达标意图动态备课导入欣赏电影片段Do Re Mi学唱Do Re Mi一、 影片导入。1、导语:美国影片音乐之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音乐大片,它以二战前期的奥地利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电影中最著名的片段之一。2、教师板书课题: Do Re Mi二、 欣赏电影片段(或者聆听电影片段Do Re Mi)1、 初听,教师播放多媒体。2、 设问:整首歌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 对照音乐书欣赏第二遍,边听边思考:a、 歌曲从家庭教师玛丽亚弹奏吉他随意的开始到最后气势恢宏的结束,其中演唱速度情绪是怎样发展变化的?b、 电影中的歌曲出现了几个旋律主题?4、 教师介绍Do Re Mi:Do Re Mi是电影音乐之声中最为著名的一段插曲,它的词作者是美国的奥斯卡哈默斯坦,曲作者是美国的理查德罗杰斯。1943年,罗杰斯开始与奥斯卡汉默斯坦合作。他们合作的音乐剧大多采用轻歌剧的形式,同时保持了当代活泼的音乐节奏和歌词内容,成为美国音乐剧发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音乐之声(1959年)为罗杰斯与汉默斯坦最后一次合作的作品,1966年获第三十八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录音、最佳原著音乐等多项大奖,在美国票房收入高达一亿六千万美元。歌曲以家庭教师玛丽亚教七个孩子学习唱音阶为背景,她设计了不同的比喻来让孩子们记住每一个音,最后在合唱中结束了歌曲。这首歌曲从电影播放起就深受观众的喜爱,成为了世界人民共同喜爱的歌曲。三、 学习演唱歌曲Do Re Mi。1、 用较轻的声音较慢的速度演唱一遍歌曲第一部分。2、 老师纠正同学们在演唱中出现的音准、节奏等问题。3、 教师出示歌曲第2531小节,分析乐谱。设问:这一乐句中出现了变化音,有几个变化音,它们是什么?4、 老师范唱这一句,再演唱一遍没有变化音的,听学生进行感受和区别。5、 在老师指导下唱这一句乐谱。6、 演唱134小节(第一部分)的曲调。7、 分析乐谱,每一句的第一个音是什么?写在乐谱的下面。8、 请同学们和老师合作,老师唱每一句下面的单音,同学们唱歌词。9、 角色互换,由学生尝试演唱音阶的单音,老师唱歌词,体会合作。10、 分两部分同学进行合作。11、 尝试用英语进行演唱。四、完成歌曲第一部分的学习和训练,下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歌曲有一个完整的感知,体验歌曲的旋律、演唱形式、情绪等多要素,为后面的演唱学习奠定基础。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情绪变化,指导学生提高分析音乐变化重要因素的能力。了解电影内容,拓展学生音乐学习视野。建议能看着在学生对作品较为熟悉的前提下进行演唱,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效率。指导学生准确演唱变化音,并通过对比手段感知其音乐色彩。提高唱谱能力。尝试简单的二声部合作。技法学习兴趣。板书内容1、 歌曲乐谱。2、 词曲作者姓名。3、 补充在乐曲中的音阶,(即每乐句第一个音写在每行乐谱下面,填满一个乐句)。课后反思 第 二 课 时 课题Do Re Mi课型唱歌教具教学目标1、 技能目标:完成歌曲第二部分,能够完成两声部之间的合作,并与第一部分相连,行程完整的歌曲演唱。2、 情感目标:通过歌曲的学习和表演,体会合唱的魅力,感受音乐的乐趣,乐于参与音乐合作。教材分析(同上)教学重难点非和声式的二声部合唱,对外声部的节奏的关注。教学流程师生活动达标意图动态备课音乐游戏学习歌曲Do Re Mi第二部分歌曲表演一 、在学习歌曲之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合唱的趣味练习。1、老师板书音阶,大家一起唱一唱。2、当我们将音阶中的音打破顺序排列,不同的旋律就出现了。板书:3、 指导学生演唱这条旋律。4、 将速度增加一倍,乐谱应写成5、 这样:6、 尝试演唱一下。7、 4、将乐谱连接,请学生按乐谱的速度进行演唱,并将第二乐句不断重复。8、 5、请学生保持,老师在第二乐句时加入第二声部,唱:9、6、进行反复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兴趣与熟练程度。二、继续学习歌曲Do Re Mi第二部分。1、导语:刚才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完成的合唱趣味练习就是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的Do Re Mi第二部分。2、板书乐谱,学习二声部部分。3、在刚才练习的基础上,将全班分为两个声部进行练习。4、完成合唱,巩固练习。三、将歌曲Do Re Mi完整的进行表演。1、为了让歌曲更好听,我们来模仿电影中的演唱顺序进行表演,首先将歌曲认真的欣赏一遍,记一记它的顺序。2、播放歌曲(建议是电影视频),边听边板书歌曲演唱顺序:A1:单声部演唱第一部分A2:变化了的第一部分(加入了音阶)。B1:第二部分慢速单旋律。B2:第二部分快速单旋律。B3:第二部分合唱。A1+A1+A1+A2+B1+B2+B3+A1缩减后:A1+A1+A2+B1+B2+B3+A1学生进行演唱练习,其中可由声乐较强的同学担任领唱,并在适当的乐句进行速度力度的变化。四、完成歌曲学习,评价表演情况,下课。用趣味练习的方式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学习环节。和老师进行合作,减缓学习难度,提前感受声部合作的愉快,激发兴趣。在学习完成的基础上复听歌曲,感受作品的感染力,用记录的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旋律的听辨分析能力。通过歌曲的完整表演,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并能够在歌曲的感染下获得快乐。板书设计1、 歌曲第二部分的乐谱2、 歌曲完整的演唱顺序课后反思 第 三 课 时 课题有趣的乐谱课型音乐知识教具钢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音乐记谱的发展,目前世界上最常用的乐谱种类,认识五线谱以及相关知识。2、 技能目标:能够准确演唱歌曲Do Re Mi的乐谱,并能够简线对照,提高对乐谱的认识能力。3、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音乐发展的求知兴趣,乐于了解音乐记谱的发展历程,对古代记谱的起源和现代记谱的种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材分析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就一部音乐作品的表演而言,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当人们想把自己唱出、奏出或别人唱出、奏出的音乐记录下来时,仅仅依靠口传心授是无法长期、广泛、准确流传的。由于没有“乐谱”的记载,很多美妙动人的音乐很难再现了。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创造、积累、改进记录音乐的方法,创造了记谱法的历史。 人类记录音乐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记谱方法。由于国家、地区、民族、时代的不同,这些乐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无论哪种乐谱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力图准确地记录下来音乐的各种要素,如音高、音值、音强、乐器及人声演奏演唱的方法及表情记号等。 世界上使用过的音乐记谱法有很多,现择要介绍如下:(1)文字谱用文字、数字等表示每个音的音高。用其他辅助手段来表示节奏的记谱法,古代即已出现。如古希腊音乐是以两组不同的文字符号分别用于声乐及器乐的记谱。仍可见到的文字谱是19世纪初出现的数字简谱和字母简谱。亚洲各国包括印度、日本及中国使用不同的文字谱。中国特有的是宫商谱、律吕谱、工尺谱及锣鼓谱。(2)纽姆谱大约在公元7世纪产生的纽姆谱,也是一种记录音乐的符号体系。后来又演变发展为有量记谱法,到17世纪逐步定型为五线谱,成为国际上通用的记谱法。中国元代的余载在九德之歌音图一中所用的方格谱也属于这一类。(3)五线谱五线谱实际是在纽姆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位谱(音位谱是指根据固定的线条,以不同位置来记录音的高低的记谱法)。(4)图像谱利用图像、记号以及文字记谱的方法。比较原始的有动机谱,它不表示具体的一个一个音,而是表示构成音乐的基本旋律型或动机,例如中世纪的亚美尼亚圣咏、犹太教的圣咏等。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一些现代派作曲家不满足于通用的五线谱,往往自行发明或创造一些新的记谱法,有的是在五线谱基础上加上奏法谱或新标记,再用文字说明;有的利用图像来记谱,如具体音乐、偶然音乐及电子音乐,均使用图像谱。(5)奏法谱用文字、数字或其它记号表示乐器的演奏方法,不表示具体发出的音高。如中国民族乐器演奏时使用的古琴谱、筝的二四谱,也有的是在工尺谱以外加注手法谱如瑟琶谱等。16世纪前后欧洲的古弹拨乐器如琉特、西滕、比韦拉的演奏者常用这种记谱法,具体记谱法因乐器的构造及演奏方法的不同而异。五线谱通用以后,少数乐器仍在五线谱上方另附加奏法谱以便于演奏,如吉他、班卓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按纽式手风琴,还曾使用十线谱的奏法谱。琴谱是用文字将古琴曲的定弦法、弹奏手法和分句法等记录下来。燕乐半字谱所用的符号大多形似半个汉字,多用于记录燕乐!故得名! 弦索谱是一种指位谱,原理与今吉他指位谱相似。至今已失传!管色谱是一种音位谱,最初可能是管乐器指法符号的演变。俗字谱即工尺谱的前身。律吕字谱使用十二律吕名记录曲调中各声音高的一种记谱法。中国曾用此记录雅乐。目前仍广泛用与日本和韩国。现存历史上第一次记下音高的乐谱是唐人手抄本古琴谱碣石调幽兰。目前我国中小学通用的两种记谱法:简谱和五线谱教学重难点学习五线谱的基本知识,能够识读C调一个八度内音阶。教学流程师生活动达标意图动态备课复习了解乐谱种类及发展学习五线谱一、复习歌曲Do Re Mi二、了解世界上乐谱种类及发展。1、导语:美妙的音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从地球有人类开始就有了音乐,音乐伴随着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长河。但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将那些美好的音乐作品记录下来,永久的保存呢?我们智慧的祖先,想到了用符号来记录音乐的方法,和文字、数字一样,音符也是一种符号,记录音乐,传递音乐,是音乐发展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2、设问:你所了解的乐谱有哪几种?3、翻开音乐书,自学5分钟,通过这段文字,你知道了音乐记谱法还有哪几种?4、老师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内容为:a、中国古老的器乐演奏及中国的文字谱。b、欧洲古代钮姆谱图片。c、中国民族打击乐器及锣鼓谱等,(教师尽量收集相关资料)d、交流自己的感受,说一说你对哪种记谱方式印象最深?你认为哪一种记谱方式最值得推广。e、介绍目前我们小学生常见的记谱类别:五线谱、简谱。三、认识五线谱1、请对五线谱熟悉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五线谱。(如果没有就老师来介绍)2、老师板书五线谱的五根线。讲解:五线谱的谱表是由五条平行线构成的,共有五线四间。这五条线由低向高顺序称为:第一、二、三、四、五线。同理,四间也是由低向高排列,将第一、二线之间的空间称为第一间,其余依次为二、三、四间。如果五线四间不敷记载时,也可以在第一线之下或第五线之上临时另加短线,称为加线,因加线而形成的空间成为加间。在第一线之下的称为下加线、下加间;在第五线之上的称为上加线、上加间。如图:3、认识不同的音符:由符头、符干、符尾组成。符头分为白符头、黑符头。老师边讲解边板书不同时值的音符。4、 介绍五线谱的优点:它能比较完整而直观地记录单声部与多声部的音乐,使人一目了然,便于演唱、演奏,故而为世界许多国家采用。5、 教师出示一本钢琴谱给同学们观赏,感受五线谱记谱的形式,也可请会弹钢琴的同学上台表演。6、 学习C调音阶,和简谱对照唱一唱。7、 尝试看着五线谱乐谱来演唱Do Re Mi曲调。体会五线谱。四、教师总结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尝试使用五线谱演唱曲调。下课。巩固已掌握的内容,承上启下。激发学生对音乐记谱起源的好奇心。结合学生自身的乐谱经验,通过自学文本,了解音乐记谱的起源、发展及种类。通过图片和演奏视频,理解不同种类的乐谱侧重的功效,了解它们的优缺点。通过师生、生生等互动方式,掌握五线谱基本知识,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板书内容1、 课题。2、 各类乐谱名称。3、 五线谱的谱表、谱号、音符。4、 C大调音阶五线谱。课后反思单元检测例题1、 能够独立演唱Do Re Mi第一部分,做到声音自然柔和不喊唱,节奏、音准准确,感情充沛,态度大方。2、 能够与他人合作演唱第二部分。3、 能够认识C调音阶一个八度的五线谱位置,能简单模唱音名。附:小哈默斯坦:百老汇剧本创作的“祖师爷”在剧本发展史上,只要提到演艺船和俄克拉荷马,人们就会想到奥斯卡哈默斯坦。这位长期活跃在百老汇的创作舞台上的剧作家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从1919年到1960年,小哈默斯坦通过他的一系列杰出作品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创作风格,为许多后来者所仿效和膜拜,也成为剧本创作的“祖师爷”。 小哈默斯坦于1895年出生于纽约城的一个戏剧世家。他的祖父哈默斯坦一世是当时最具个性和革新思想的剧院经理,他的父亲威廉哈默斯坦是维多利亚剧院的经理,精明能干。他的叔叔亚瑟哈默斯坦在剧作界更是大名鼎鼎,有着许多叫座的作品。但他家人并不希望他以此为职业,而是希望他长大之后成为一名有威望、有地位的律师。1912年,17岁的小哈默斯坦考入了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法律,他的同学包括了劳伦茨哈特、霍华德迪亚兹。大学自由、多元的环境很快吸引了年轻的小哈默斯坦,他积极加入各种社团,尤其喜欢戏剧社团的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此时他已经同低年级的同学理查德罗杰斯合作过两首曲目,这也算是他们最早的合作了。 在大学毕业之后,他没有当律师,在叔叔亚瑟哈默斯坦的帮助下,出任亚瑟新作的舞台助理。长期浸染于后台,了解整个剧作的运作和周转,这对于小哈默斯坦日后的创作还是有着极大的帮助的。 在1920年,小哈默斯坦和赫伯特斯托萨特(Herbert Stothart)合作完成了他的第一部百老汇音乐剧剧作永远是你(Always You)。在同一年的喜悦(Tickle Me)中,他有幸同经验丰富的奥托哈巴赫合作。他传授小哈默斯坦如何安排剧诗的结构,通过音乐加强整个故事的感染力,奠定了小哈默斯坦创作的基础。 1923年的野花(Wildflower)是小哈默斯坦第一部卖座的音乐剧作品。1924年推出了罗丝玛丽(RoseMarie)。终于在1927年的演艺船达到了他创作生涯的第一个高峰。演艺船在美国音乐剧历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被视为现代音乐剧兴起的标志。从1927年到1943年,可以说是小哈默斯坦创作生涯的一个低谷时期。这种“尴尬”状况直到1943年的俄克拉荷马问世才得以扭转。在一次聚会上,罗杰斯和小哈默斯坦不约而同地谈到了这个剧本,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合作这个剧作。俄克拉荷马最大的贡献是将剧本同音乐、舞蹈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舞蹈。该剧整合了各种剧场元素,以扎实的剧本、动听的歌曲、感人的剧情和兼具深度与娱乐性的叙事方式,一举奠定了古典音乐剧作品的基础。小哈默斯坦开始在百老汇和好莱坞左右逢源。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