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论述题.doc_第1页
水生生物学论述题.doc_第2页
水生生物学论述题.doc_第3页
水生生物学论述题.doc_第4页
水生生物学论述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述题1 论述题:简述藻类体制细胞的形态、数目和排列的方式是藻类分类的重要依据,称之(1)单细胞类型:植物体为单细胞,个体微小,单生、聚生、具鞭毛或无鞭毛。小球藻 小球藻是色球藻目中的常见植物。植物体是单细胞浮游种类,细胞微小,圆形或略椭圆。 (2)群体类型:植物体由形态上、功能上相同的细胞组成,具有一定或不定的数目,有规则或不规则排列,球形、片状、不规则形,具胶囊或无。团藻目(盘藻、空球藻、实球藻、团藻)由类似衣藻形细胞构成。(3)丝状体类型: 不分枝或分枝假分枝(通过藻丝穿出胶鞘以后再延伸生长,单歧藻、双歧藻)或真分枝(通过不同方向细胞分裂形成)颤藻属(Oscillatoria)(不分枝)属于蓝藻门、颤藻目。 植物体是一列细胞组成的丝状体(filament)。丝状体常丛生,并形成团块。细胞短圆柱状,长比宽短,无胶质鞘,或有一层不明显的胶质鞘。丝状体能前后运动,或左右摆动,故称颤藻。真枝藻属(Stigonema)(真分枝)属于颤藻目。 植物体是单列细胞或多列细胞构成的不规则分枝的丝状体。许多丝状体集生在一起,呈黑褐色绒毛状。丝状体有厚而坚硬的胶质鞘,胶质鞘透明,多为黄褐色。细胞球形或椭圆形。真分枝是细胞在纵轴方向分裂形成的。单歧藻属为单列假分枝丝状体,丝体宽度相等,胶鞘坚固透明,分层或不分层,植物体匍匐或直立丝体,在异形胞处产生假分枝。(4)异丝体型:由直立枝和匍匐枝组成,匍匐枝上长出直立枝。(毛枝藻属)(5)管状体类型:(无隔藻属) 植物体细胞间无隔膜,含有许多细胞核,仅在形成生殖器官时才产生隔膜与营养体分开。(6)膜状体类型:(浒苔)细胞向多方面分裂,形成膜体。(7)假薄壁组织类型:(束丝藻属)植物体由丝体彼此紧贴组成。二、论述题:以团藻目为例试述绿藻门的生命演化趋势衣藻属 单细胞 蛋白核细胞核各一个,两条等长鞭毛,一个眼点侧生。有三种繁殖方式:营养繁殖,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繁殖(同配)盘藻属(Gonium) 板状群体,方形,由4-32个细胞组成,排在一个平面上; 群体外胶被明显,细胞间有胶被突起连成网状; 细胞球形、卵形、椭圆形。2条顶生等长的鞭毛伸出胶被外;眼点一个位于前端。实球藻属(Pandorina)由8、16或32个衣藻形细胞组成实心或彼此紧靠的群体;群体球形或椭圆形,具胶被;细胞球形或楔形,细胞宽端向外。鞭毛2条、顶生、等长,可伸出胶被外。眼点一个位于前侧。空球藻属(Eudorina)由16、32、64个衣藻形细胞组成球形或椭圆形的空心群体,外具胶被,内充满液体;每个细胞2条顶生、等长鞭毛伸出胶被外。眼点一个位于前侧。团藻属(Volvox)由几百至几万个衣藻形细胞组成球形、卵形或椭圆形群体,具胶被,细胞沿球体表面排一层。 从单细胞的衣藻属,群体的盘藻属、实球藻属、空球藻属和多细胞体的团藻属看,团藻目中有明显的演化 趋势:藻体由单细胞、群体到多细胞体;细胞的营养作用和生殖作用,由不分工到分工;有性生殖由同配、异配到卵配 3 个方面演化。三、论述题:枝角类形态结构及特征1、体短、左右侧扁,分节不明显;2、头部有显著的黑色复眼;3、两瓣透明的壳包于体外;4、第二触角发达为主要的运动器官,胸肢4-6对为滤食器官。5、体末端有一对尾爪。6、在发育过程中极少有变态 形态构造:(1)头部:额:复眼以前的部分头顶和头盔:复眼最前面的上面部分称头顶,这部分有时突起呈三角形,名头盔。*吻:头之腹侧,额向下后方延伸成鸟喙状的突起*壳弧:在头部两侧,第二触角的基部各有一或两条增厚的隆线,称壳弧;起支持头部,供第二触角肌着生的作用。*颈沟:位于头部和躯干部背面的凹陷处。(2)躯干部:由胸部和腹部合成。A *壳瓣:包被整个躯干部,壳薄透明、或壳上有线纹和网纹。头不包在壳瓣内。壳瓣形状:侧面观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近方形,左右壳的背缘互相连接,形成脊棱。壳瓣的腹缘和后缘分离,在腹缘通常列生刚毛或刺,也有些种类后背角延长形成壳刺。脊棱:左右壳瓣在背部连接处增厚形成的一条龙骨突起。后背角或后腹角延长形成壳刺。壳瓣作用:内层薄与外界水接触进行氧气交换,具有呼吸作用;外层较厚保护胸肢、内脏和孵育幼溞的机能。B. 腹突:在腹部背侧有1-4个指状突起,称腹突,起堵塞孵育囊的作用。C. 孵育囊:在躯干部前半部的背侧,两壳瓣之内有一空腔,为孵育囊,夏卵在其中孵化为幼体。D. 尾爪:一对,位于后腹部的末端,弯曲、光滑,凹面上有刺。基刺(或爪刺),是位于尾爪基部的较大的几个刺;栉刺较小,在尾爪上排列成行。E. 尾刚毛:又称尾毛,后端背侧的一对羽状刚毛,着生在腹突的小节上,有感觉作用。F. 后腹部:又称尾部,腹部自尾毛着生的小突起到末端的部分,称后腹部。G. 肛门:开口于后腹部的中部或末端的背侧,正对肛门处或在肛门的前端背侧向内凹入,为肛门陷。*在后腹部的背面或左右两侧有12行单独或成簇的小刺,称肛刺。(3)附肢A. 第一触角:即小触角,单肢型,棒状,通常12节,中部有一根触毛,末端有一簇嗅毛;雄性较大,有长刺毛,并变成钩状,可以活动,其作用是抓住雌体进行交配;雌性的短小,不能活动。B. 第二触角:即大触角,一对,位于头部两侧,强大有力,一般为双肢型,各肢均分节。*内外肢的节和羽状游泳刚毛的数目为分类依据。如溞属游泳刚毛式:0-0-1-3/1-1-3(外/内)。作用:主要运动器官。 C. 胸肢:46对,无运动能力,其形状与食性有一定的联系。多数滤食性,胸肢呈扁平叶状,边缘生许多刚毛;作用:呼吸与滤食。雄性:体第一胸肢的内肢上有壮钩,外肢有长鞭,交配时雄体用这对胸肢与第一触角抓住雌体进行交配。四、试述腔肠动物门(水螅)的体壁构造(要求列出主要细胞类型及各自功能)答:腔肠动物门的体壁是由内外两胚层和中胶层组成。(1) 、外胚层(皮层):外皮肌细胞(短圆柱状)、感觉细胞、神经细胞、间细胞、腺细胞、刺细胞。外皮肌细胞:数目最多,由纵走肌纤维构成,它的伸缩使身体和触手变短;腺细胞:分布于皮肌细胞之间,能分泌粘液使水螅附着或在基质上滑动。感觉细胞:体积小,在口和触手处较多,它的基部与神经纤维连接。神经细胞:位于皮肌细胞基部,接近中胚层,它的细胞突起彼此连接成网状,构成神经网,起传导刺激向四周扩散的作用。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分布于体表皮肌细胞之间,以触手上为多,刺细胞内有刺丝囊,囊内有毒液和一盘旋的丝状管(刺丝),遇到刺激,囊内刺丝翻出,注射毒液或把外物缠卷,利于防御和捕食。间细胞:主要在外胚层细胞之间,是一种未分化的胚胎性细胞,可分化为刺细胞和生殖细胞。(2) 内胚层(胃层):内皮肌细胞(长圆筒形,顶端有伪足及鞭毛)、腺细胞(分散在内皮肌细胞间)、感觉细胞。内皮肌细胞:顶端多具鞭毛(1-5根),鞭毛摆动能激动水流,同时皮肌细胞伸出伪足吞食食物,内皮肌细胞基部肌原纤维呈环状排列,收缩时使身体和触手变细,可见内皮肌细胞兼有收缩和营养功能。胃层的腺细胞能分泌酶进入中央腔消化食物。(3) 中胶层:薄而透明,为有弹性的骨骼。由皮层,胃层共同分泌的物质构成,主要以胶原蛋白的形式存在。中胶层作为弹性“骨骼”,起支持作用。5、 金藻门5属及其特点 1、单鞭金藻属:单细胞,球形至纺锤形,细胞裸露、平滑,能变形,色素体12个,片状,位于细胞两侧,细胞前端具有一条鞭毛,与细胞等长或为细胞长的几倍,鞭毛基部有一个红色眼点。 2、鱼鳞藻属:单细胞,卵圆形或纺锤形,表质坚硬,具有弹性,外部覆盖硅质化鳞片,覆瓦状排列,有的全部或仅顶部具鳞片,鳞片上有长剌。鞭毛1条顶生,与细胞长度相近。3、锥囊藻属:为树枝状群体,细胞外具有倒锥形的纤维质囊壳,2条不等长鞭毛。4、 黄群藻属:群体球形或长卵形,具2条等长鞭毛;后端延长成一胶质柄,相连成放射状排列的群体。表质坚硬,外部覆盖螺旋形排列的具短刺的硅质化鳞片。色素体2个,片状、周生,位于细胞两侧。5、三毛金藻:单细胞,细胞顶端具有3条鞭毛,其中两侧鞭毛长,中间1条短,三毛金藻为一种害藻,能产生鱼毒素,引起鱼类大量死亡六、论述题:试述羽纹硅藻纲的分布情况1.壳面有壳缝、假壳缝、管壳缝;2.壳缝或假壳缝的两侧有细点连成的横纹;3.壳面一般就有中央节和极节。 此纲分5个目:无壳缝目(假壳缝目)(代表属:星杆藻属、针杆藻属、平板藻属)、短壳缝目(短壳缝藻属)、双壳缝目(舟行藻属、桥弯藻属、异端藻属)、单壳缝目(卵形藻属)、管壳缝目(菱形藻属)。无壳缝目(假壳缝目)(代表属:星杆藻属、针杆藻属、平板藻属):细胞壳面无壳缝或仅有横线纹构成的假壳缝,而无真正的壳缝。单细胞,或连成带状、星状群体。壳面常为线形或披针形,有的一端大,或具波形的边缘,两侧对称。常具间生带和隔片。色素体小颗粒状,多数,罕为较大的片状。短壳缝目(短壳缝藻属):本目特点是仅在细胞上下壳面两端具很短的壳缝。仅短缝藻科。双壳缝目(舟行藻属、桥弯藻属、异端藻属):细胞上下壳面均具壳缝。壳缝位于长壳面正中线,有的在边缘或四周。细胞舟形、楔形、弓形、月形、S形或披针形等。单壳缝目(卵形藻属):上壳壳缝退化,只下壳具壳缝。仅曲壳藻科。管壳缝目(菱形藻属):两壳都具有管状壳缝。有龙骨突(船骨突)和龙骨点(船骨点)。七、以湖泊为例试述水体环境划分(论述题)湖泊:水底区(沿岸带、敞水带、深水带)和水层区(沿岸区、湖心区)水底区:由水边开始,沿水底直至湖泊最深处的整个湖盆的底部。(1)沿岸带 由水边向下延伸到沉水植物生长的下限,日光可以直射到水底。(2)亚沿岸带 沿岸带以外直到光的有效透射深度(即补偿深度)为止的区域。 在所谓补偿深度处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正好满足呼吸作用的消耗,其光照强度通常为饱和光强度的1。 (3)深底带: 亚沿岸带以下的全部深水部分的底部。光照微弱或无光线,不见大型植物分布,但底部可有大量微生物滋生 。水层区:指整个水层而言。(1)沿岸区: 沿岸带以上的浅水部分,光线可以透射 到水底。(2)湖心区: 沿岸区以外的开阔部分。简答题1、如何辨别贝壳内的方位? 1、壳顶到两端的距离,长者为后端; 2、有外韧带的一端为后端; 3、有外套窦的一端为后端; 4、有1个闭壳肌痕的,则所在端为后端; 5、有2个闭壳肌痕的,则较大一个所大端为后端。前后端确定后,壳顶向上,壳的前端向前,左侧壳为左壳,右侧壳为右壳。2、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辐射对称,少数已发展为两 侧辐射对称如海葵。 2具有两胚层及原始的消化腔。 (1)体壁外层来自胚胎发育时期的外胚层,体壁内层来自胚胎发育时期的内胚层;体壁有刺细胞; (2)体壁围绕身体纵轴成为一个消化循环腔,消化循环腔只有一个开口; (3)除细胞内消化,还具有细胞外消化; 3具细胞与组织的分化 4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 3、简答题: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点1 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组成;由多种细胞器来完成各种生理活动;2 有三大类营养方式,即自养、异养和渗透性营养;3 呼吸与排泄主要靠细胞膜的渗透作用,伸缩泡主要作用是调节水分平衡,调节渗透压;4 消化方式是形成食物泡通过胞质环流和溶酶体进行细胞内消化;5 生殖方式多样,孢子纲的孢子生殖、裂体生殖和草履虫的接合生殖为原生动物所特有;6 具有应激性;7 能形成包囊度过不良环境条件。4、中心硅藻纲的5个特点1.单细胞或由壳面、胶质丝、细胞突出物连成链状群体,或埋在胶质块内形成群体; 2.细胞圆盘形、鼓形、圆柱形或小盒形; 3.壳面多为圆形,壳面花纹呈放射对称排列; 4.细胞外多有突起、刺、毛、胶质线、块等,具有相互连接和增加浮力的作用; 5.没有壳缝或假壳缝,不能运动; 此纲分3个目:圆筛藻目、盒形藻目、根管藻目。5、甲藻门和隐藻门的区别 隐藻 甲藻1、 核 真核,位于细胞后部 间核,位于细胞中部2、 色素 异黄素 甲藻素,多甲藻素3、 沟 口沟或纵沟 纵沟或横沟4、 鞭毛 2条,侧生,从口沟发出 2条,从纵横沟交界处发出5、 繁殖 总分裂 横分裂,斜向分裂 6、隐藻门主要特征1、多为单细胞运动个体,有2条鞭毛,顶生或侧生。少数形成不定形群体。2、细胞有背(隆)腹(平)之分,前端钝圆或斜截形。3、大部分种类细胞不具纤维素细胞壁,细胞外有一层周质体,柔软或坚固。4、除chla、c外,-胡萝卜素,还具藻胆素;色素体1-2个,叶状;贮藏物质为淀粉和油滴。5、繁殖:游动的种类主要为纵分裂,群体或不具鞭毛种类产生游动孢子。7、蓝藻门主要特征1.细胞壁由纤维素(内层)和果胶质(外层)组成,细胞外有的具胶被或胶鞘。2.无色素体,色素均匀地散在原生质内。色素成分主要为叶 绿素a、胡萝卜素、藻胆素(蓝藻藻蓝素+蓝藻藻红素)。3.同化产物主要是蓝藻淀粉,遇碘呈淡红褐色。4.无细胞核,只具核质而无核仁和核膜。属原核生物,称为蓝细菌(Cyanobacteria)5.异型胞是丝状蓝藻(除颤藻目)产生的一种由营养细胞特化而来的特殊类型细胞(固氮、生殖)。6.繁殖方式主要为营养繁殖和孢子繁殖,未发现有性繁殖,可产生的孢子有:内生孢子、外生孢子、厚壁孢子。8、蓝藻概述 蓝藻是地球上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由于色素中含有丰富的藻胆素,植物体呈蓝绿色,故又称蓝绿藻。蓝藻无真正的细胞核仅具核质,无核仁和核膜,为原核生物,又称为蓝细菌9、丝状体类型:分枝(真枝藻属)真枝藻属(St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