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su-食品生产企业供应商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试行).docx_第1页
Tuhsu-食品生产企业供应商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试行).docx_第2页
Tuhsu-食品生产企业供应商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试行).docx_第3页
Tuhsu-食品生产企业供应商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试行).docx_第4页
Tuhsu-食品生产企业供应商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试行).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食品生产企业供应商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试行)1 目的规范中国土畜食品生产企业的供应商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供应商管理制度,通过定期评价优选供应商,逐步提升供应商的食品安全意识,规避和降低食品安全风险。2 范围本办法提出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供应商的选择、评估、确定、考核评价和持续改进要求。本办法适用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对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供应商的管理。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GB/T 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中粮集团食品安全管理规定(试行)中粮集团食品生产企业供应商质量安全管理指南4 术语和定义4.1供应商指为中国土畜所属食品生产企业提供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或食品相关产品的组织或个人。4.2合格供应商提供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或食品相关产品符合相关质量和技术标准、规范、指南等要求,长期信用状况及经营的稳定性达到规定级别的供应商。4.3食品相关产品 指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5 组织机构和职责各生产企业的采购部门为供应商管理的归口部门,技术、检验、生产、仓储等业务部门行使相关的职责。6 供应商评选择与评估6.1采购物料的分类依据采购物料对质量安全的影响程度,对物料进行分类管理,分类类别如下:类 别分类原则举 例备注A类物料构成产品组分的原料、辅料、添加剂;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最小销售单位产品的包装材料;直接影响食品质量安全。如原料茶、内包装材料等。B类物料与产品直接接触但不构成产品组分的食品加工助剂;直接与产品接触的加工和储存设备;印刷了商标的产品外包装;构成产品的一部分,间接影响食品质量安全。如茶叶的外包装等。C类物料生产过程中的消耗品或辅助用品,不直接影响食品质量安全,使用不当可造成食品安全危害。如生产过程中的清洗剂。6.2供应商的选择时机各生产企业在以下情况出现时,可启动供应商的选择程序,选择供应商:1.新品开发需新增物料;2.现有供应商产品质量、供货能力等无法满足生产需要;3.供应商数量过少,缺乏竞争性,谈判时受到严重制约;4.储备供应商;5.其他需要增加供应商的情况。6.3质量安全标准的获得 各生产企业技术部门负责收集国家、地方或行业标准,或自主制定所需物料的质量安全标准(应包括主要的质量安全指标、规格等级、包装运输要求等信息),作为选择供应商的技术依据。6.4 供应商的初步选择各生产企业采购部门依据物料技术标准及相关信息,通过互联网发布需求信息、相关单位介绍、黄页和报纸查询等途径,初步建立和供应商的联系。并收集供应商的公司名称、产品资料、联系方式、联系人等信息,初步建立供应商信息档案。6.5 供应商的评估6.5.1 评估原则根据物料的分类,对不同物料的供应商采取不同的评估方式,评估原则如下:类别评估原则A类物料资质评审+样品测试+现场审核B类物料资质评审+样品测试,必要时进行现场审核C类物料资质评审+样品测试6.5.2资质评审各生产单位采购部门负责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审核和评价,初步确认供应商的合法性、适应性、可靠性和技术水平,通过资质评审淘汰不符合企业要求的供应商,形成候选供应商名录,资质评审内容应包括:(1)供应商三证(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书);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产品标准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3)具有履行合同必须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4)具备健全的管理制度、质量保证体系以及良好的可追溯能力;(5)证明产品符合要求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或产品合格证明材料;(6)其他食品安全相关的信息。从事经营的供应商除企业本身的经营资质外,还需具备物料生产厂家的生产资质证明和第三方检验报告。6.5.3样品测试资质评审通过后,采购部门根据需要要求供应商提供样品,检验部门对样品进行检测,必要时进行小样测试或上机实验,确保符合企业质量安全标准要求。6.5.4 现场审核各生产企业根据需要,可对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现场审核包括以下内容:(1)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运行情况;(2)主要管理人员质量安全意识;(3)专业人员业务素质;(4)机器设备的情况;(5)检验检测能力;(6)现场管理水平;(7)质量安全管控能力。6.6 合格供应商的确定6.6.1采购部门根据资质评审结果、现场审核结果、样品测试结果等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选择供应商。6.6.2供应商评价结果相同,应按照以下原则,优先选取供应商:(1)优先选取通过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供应商;(2)优先选取同行业排名前列的供应商;(3)优先选取生产制造企业;(4)同等条件下,优先选取内部供应商;(5)同等条件下,优先选取距离近的供应商;(6)优先选取技术装备水平高的供应商。(7)性价比高原料的供应商6.6.3评估合格的供应商应纳入供应商名录。新供应商可实施小批量采购,从供货开始之日起对供应商进行考核,供货3-5批或供货周期满3个月后,对供应商进行阶段性考核,不合格者予以淘汰,合格者纳入合格供应商名录。7 采购过程质量安全管理7.1 采购合同为保证购销双方的合法权益,采购实施前交易双方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签订书面的购销合同,购销合同中应包括质量安全验收标准以及对供应商的检验检测、质量体系、安全生产、加工过程等要求的内容,明确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后的责任承担。各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参加合同的评审。7. 2采购计划各生产企业采购部门根据物料需求,合理制定采购计划采购物料合理制定采购计划,采购应根据生产需求,适时、适量、适地进行采购,避免保质期较短的物料囤积导致食品安全危害产生。采购文件中应明示食品安全标准和其他技术要求。7.3 检验检测供应商送货时应提供物料的合格证、检验报告单及其他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证明材料,进口物料应提供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到货后采购部门确认供应商资质、物料的符合性,通知检验部门进行检验。检验部门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进行抽样和检验,抽样和检验标准需经供需双方共同确认,检验结束后,检验人员依据检验结果开具检验报告单,检验合格的物料方可入库。各生产企业不得对物料实施免检或违反国家标准(GB/T 2828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规定的放宽检验。检验部门应对没有能力检测的食品安全指标定期委托第三方具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测。 7.4不合格物料的处理物料进货检验中出现不合格,检验部门通知采购部门予以退货。因供货不合格导致的运输、搬运、处理、返工、检验和缺陷品替换有关的成本费用,包括缺陷发现前的增值作业的成本费用,由供应商承担,采购部门负责洽谈并跟进落实。供应商原因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企业应保留证据,第一时间通知供应商,提出理赔。需要供应商承担法律责任的,各生产企业做好诉讼准备工作。8.供应商的日常管理8.1质量安全信息沟通各生产企业应建立质量安全信息沟通制度,检验部门定期汇总物料在检验和现场使用中出现的质量安全信息,召开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质量安全分析会,通报物料的质量安全信息,提出供应商的改进计划或处置方案。各生产企业建立不合格供应商信息沟通制度,共享信息,避免物料导致的质量安全问题重复发生。8.2供应商分类管理8.2.1 C类物料供应商的管理(1)供应商应定期提供更新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证书、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最新产品性能的检测报告、最新的产品规定和技术标准、产品执行标准等质量安全相关的文件。(2)物料到货后检验部门依据标准对物料进行检验,供应商应随货提供供应商对该批物料的检验报告,作为验收的依据之一。(3)定期评价供应商供货能力,评价结果作为供应商管理的依据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8.2.2 B类物料供应商的管理B类供应商的管理应在C类供应商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内容:(1)必要时进行现场审核,审核基于ISO22000标准或ISO9000标准要求,结合行业标准。审核结果作为供应商评价的依据之一。(2)必要时对供应商的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状况进行监控。8.2.3 A类物料供应商的管理A类供应商的管理应在B类、C类供应商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内容:(1)企业应定期对A类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审核标准基于ISO22000标准要求,审核结果作为供应商评价的依据之一。(2)企业应成立供应商辅导小组或类似组织,基于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辅导,共同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3)涉及种植养殖的供应商,企业应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供应商定期指导检查,明示食品安全标准,监督供应商按照食品安全标准作业,保证食品安全要求的实现。8.3管理台帐各生产企业应建立合格供应商的管理台帐,台帐包括两方面的信息,一是供应商的基本资质档案,二是供应商的管理档案,管理档案包括动态的质量记录、纠正预防措施表、供货及时性记录、体系审核记录等信息。各生产企业应根据情况建立供应商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可追溯管理。9 考核评价各生产企业应成立供应商评估小组,建立供应商考核评价标准和分级管理制度,定期对供应商的供货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可采用月度评价、年度评价、现场审核等方式进行,依据评价结果,对供应商进行动态管理,鼓励优秀供应商,淘汰不良供应商。9.1 评价周期及内容企业根据自身实际确定供应商的考核周期,考核周期以月度、季度、年度为基准,季节性生产的企业考核周期不得超过一年,连续性生产的企业考核周期不得超过一个季度。月度考核以供应商当月的供货及时性、供货质量安全状况、价格合理性为主。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在月度季度考核的基础上,对供应商的供货及时性、质量安全状况、价格合理性、标准先进性、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企业制定现场审核计划,按照计划对供应商(或基地)进行审核,通过现场审核评价供应商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对供货的保障能力。9.2 评价分级根据供应商的绩效评价结果对供应商实行分级管理,企业可参照以下标准进行分级,评价得分转换为百分制,依据分值分级如下:优秀供应商(I级):评价得分90分合格供应商(II级):80分评价得分90分关注供应商(III级):70分评价得分80分不良供应商(IV级):评价得分70分9.3 评价结果确认各生产企业分管负责人对供应商评价结果进行审核,采购部门负责将评价结果传递给供应商,需要供应商制定改进措施的,采购部门负责督办。采购部门根据评价得分调整供应商级别,不同级别的供应商享受相应的激励。9.4评价结果的处置9.4.1 优秀供应商连续三次并评为优秀供应商,可享受给予以下方面的激励:(1)增大进货比例;(2)结款优先;(3)优先承制公司新品开发原料。优先取得交易机会和承制公司新品开发原料。9.4.2 合格供应商合格供应商可继续实施采购,但应加强考察力度。9.4.3 关注供应商 取消竞标新业务的资格,减少采购量,要求供应商制定整改计划,避免问题重复发生,连续三次评价为关注供应商的,取消供货资格。9.4.4不良供应商月度评价为不良供应商或出现以下问题的供应商,企业应立即终止进货,做好取消供应商资格的准备:(1)检验报告单不符合事实,故意隐瞒产品缺陷;(2)供货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导致企业停产;(3)退货的材料采用混杂的手段再次供货;(4)对整改要求置之不理;(5)对合理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要求置之不理;(6)其他可能危及企业食品安全的问题。取消供应商资格的供应商一年内不再进行选择。9.5 供应商评估小组成员能力要求各生产企业的供应商评估小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