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甲醇中的杂质乙醇成因及含量的测定.pdf_第1页
合成甲醇中的杂质乙醇成因及含量的测定.pdf_第2页
合成甲醇中的杂质乙醇成因及含量的测定.pdf_第3页
合成甲醇中的杂质乙醇成因及含量的测定.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成甲醇中的杂质乙醇成因及含量的测定 牛玉梅赵守国王继刚 中煤龙化集团哈尔滨气化厂 依兰1 5 4 8 5 4 收稿日期 2 0 0 7 0 1 1 2 作者简介 牛玉梅 1 9 6 3 女 1 9 8 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 业大学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煤化工技术和管理工作 摘要为解决甲醇产品中杂质乙醇的影响问题 对4种甲醇生产工艺中的造气工艺 合成工艺 粗甲醇 和精甲醇成分进行考查并检验分析 总结出合成甲醇过程中 杂质乙醇的成因主要是合成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含 量引起的 并对工业甲醇中乙醇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合成甲醇杂质乙醇分析方法 文章编号 1 0 0 5 9 5 9 8 2 0 0 7 0 3 0 0 6 0 0 4 中图分类号 T Q 2 2 3 1 2 2文献标识码 B 为了解决中煤龙化集团哈尔滨气化厂部分甲醇 产品中乙醇含量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 笔者先后两次 参观考查了4家生产甲醇的企业 2个甲醇使用单位 和省级分析检测中心 主要考查合成甲醇工艺中的杂 质乙醇成因及含量的测定 并对4家企业的造气工 艺 气体成分 合成塔的温度 压力 催化剂 精馏塔 粗甲醇和精甲醇的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进行了研究 分析 认为合成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含量是影响合成甲 醇时杂质乙醇成因及含量成因的主要依据 1造气工艺方法的对比 1 1德士古水煤浆气化工艺 德士古水煤浆气化工艺为主的某厂 由于高温气 化反应完全 生产中无焦油和烃类生成 对粗煤气进 行中温变换 N H D脱硫脱碳技术后 C O2体积分数3 8 总硫质量浓度小于2 m g m 3 干法活性炭精脱硫后 合成气总硫质量浓度小于0 7 5 m g m 3 气体成分见表1 第3期 总第1 3 0期 2 0 0 7年6月 煤化工 C o a l C h e m i c a l I n d u s t r y N o 3 T o t a lN o 1 3 0 J u n 2 0 0 7 表1德士古水煤浆气化工艺中气体成分 粗煤气 净煤气 合成气 C O 5 4 2 0 2 4 0 1 1 2 0 1 H 2 3 4 1 0 7 0 0 8 7 9 0 3 C O 2 1 1 0 0 5 0 0 3 0 0 N 2 0 4 0 0 6 0 1 0 0 O 2 0 2 0 0 3 1 0 4 3 C H 4 0 1 0 0 6 9 4 5 4 C n H m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总S质量浓度 m g m 3 0 3 5 2 0 0 7 5 甲醇合成塔采用L u r g i管壳型 催化剂为南化院 N C 3 0 7型 触媒于2 0 0 5年1月投入运行 生产能力为 年产1 5万t甲醇 采用三塔精馏工艺 预塔为4 8层 塔板 塔板采用规整填料 不加水 加碱量根据酸碱度 间歇加入 低沸点醚类放空 加压塔为浮阀塔 8 5层 塔板 常压塔为浮阀塔 8 5层塔板 1 0层 2 6层进料 5层 7层采出杂醇 一般不采 1 2常压固定床煤制气工艺 常压固定床煤制气工艺 采用全低温变换 部分 栲胶法和8 8 8脱硫 合成氨和尿素后的尾气为净煤 气 液氨法脱碳技术 夹心饼法精脱硫 总硫质量浓度 小于1 m g m 3 气体成分见表2 甲醇合成塔采用L u r g i管壳型 内装N C 3 0 7型催 化剂 触媒于2 0 0 4年5月投入运行 生产能力为年产 5万t甲醇 采用两塔精馏工艺 预塔采用浮阀塔 4 8 层塔板 加水量0 3 3 m 3 h 一般在开车时加碱 低沸点 醚类放空 常压塔为浮阀塔 8 5层塔板 2 2层 2 6层 3 0层 3 4层进料 1 3层 1 5层 1 7层 1 9层间歇采出杂 醇 一般不采 1 3 L u r g i炉煤制气工艺 L u r g i炉煤制气工艺生产的粗煤气 由于煤气生 产中存在干馏段 粗煤气中会有大量焦油和烃类 采 2 0 0 7年6月 表2常压固定床煤制气工艺中气体成分 净煤气 合成气 C O 1 4 5 1 2 1 H 2 6 7 4 6 3 2 C O 2 1 2 5 1 1 7 N 2 3 6 7 5 O 2 0 2 0 2 C H 4 2 8 5 5 C n H m 未检出 未检出 总S质量浓度 m g m 3 1 0 0 0 6 用低温变换制氢 低温甲醇洗脱硫脱碳 C O 2体积分数 控制在3 左右 总S质量浓度小于2 3 m g m 3 干法活 性炭精脱硫 合成气总硫质量浓度小于0 0 6 m g m 3 气 体成分见表3 表3 L u r g i炉煤制气工艺中气体成分 粗煤气 净煤气 合成气 C O 2 0 0 1 7 1 7 9 H 2 3 8 8 6 1 5 6 0 0 C O 2 2 8 0 3 0 3 0 N 2 0 4 0 4 0 6 O 2 0 2 0 0 2 0 0 4 0 C H 4 1 1 4 1 6 5 2 8 0 C n H m 1 4 5 1 7 8 2 3 5 总S质量浓度 m g m 3 0 1 5 2 0 0 0 6 甲醇合成塔共2套装置 采用林德均温型工艺 N C 3 0 7型合成催化剂 触媒于2 0 0 5年6月投入第2 套装置运行 生产能力为年产1 4万t甲醇 采用两 塔精馏工艺 预塔4 8层塔板 常压塔为8 5层塔板 有高沸点杂醇间歇采出 高沸点甲醇不加工直接外 售 2 0 0 6年5月 1 3日 第1套 装 置 更 换 新 触 媒 N C 3 0 7 新触媒同前末期生产的粗甲醇 精甲醇的工 业分析变化不大 只是合成温度较末期低 各种气 体参数一样 1 4以天然气为原料的两段法制气工艺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两段法制气工艺 需空分装置 提供纯氧在二段炉中进行部分氧化反应 将C H 4转化 成部分C O C O 2和氢气 后续原料气加工简单 S含量 低 一般不测 气体成分见表4 表4以天然气为原料的两段法制气工艺中气体成分 合成气 C O 2 1 4 6 H 2 6 9 1 3 C O 2 7 7 6 N 2 0 0 2 O 2 0 0 2 C H 4 1 3 8 C n H m 未检出 总S质量浓度 m g m 3 未检出 合成塔采用L u r g i管壳型 南化院N C 3 0 7型甲醇 合成催化剂 触媒于2 0 0 4年4月投入运行 目前生产 能力1 0万t a 采用三塔精馏工艺 4种工艺的甲醇成分分析见表5 2分析评价 合成甲醇所需的气体成分达到H 2 C O 2 0 3 0 就可以满足合成甲醇的气体技术指标要求 对比表 1 表4 可 以 看 出 L u r g i法 所 生 产 的 合 成 气 中 的 C n H m最高 笔者对C n H m进行过定性定量分析测试 C n H m在煤气生产中主要是C 2 C3的不饱和烃 乙烯 丙烯 炔类 形式存在 饱和烃也包含在C n H m中 但经 过压缩 合成等过程后 主要以石蜡形式黏附在管道 设备中 也有少部分不饱和烃发生加成反应 形成高 沸点产物 有些文献指出 甲醇中的杂质主要是由惰 性组分含量高造成的 包括 O 2 N2 A r C H4 C n H m等 从 以上合成气体成分含量看出 一般合成气中的C H 4含 量高时 C n H m含量也高 而且烯烃水化后就是醇 笔 者认为 甲醇中的杂质乙醇主要是由合成气中的碳氢 化合物C 2不饱和烃造成的 另外 甲醇中杂质产生的 原因还有 催化剂末期和温度升高的影响 循环气中 未分离的甲醇气体再参与反应产生的杂质 以上4种 工艺装填的催化剂都为N C 3 0 7 有些在催化剂末期有 杂质升高的现象 但笔者对2 0 0 6年5月中旬的同一 合成塔 在更换触媒前后的粗甲醇进行过定量分析 发现乙醇含量没有变化 合成塔温度变化很大 所以 不是温度和催化剂原因造成乙醇含量变化 由于甲醇 合成乙醇的难度太大 至今没有装置运行 所以甲醇 中的杂质乙醇不是由于循环气中的气相甲醇同净煤 气配成合成气时转化而成的 笔者推断 在合成甲醇 的生产中 特别是以煤为原料的生产中 一些焦化厂 粉煤气化厂 L u r g i等气化工艺生产合成原料气过程 牛玉梅等 合成甲醇中的杂质乙醇成因及含量的测定6 1 2 0 0 7年第3期煤化工 中 存在煤的干馏过程 致使煤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含 量比气化工艺生产合成原料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含量 高 由于精甲醇中的乙醇含量越来越受到甲醇使用厂 家的重视 目前国内的精馏装置仅有双塔和三塔精馏 阶段 从4家的精甲醇中的杂质乙醇含量分析 双塔 精馏也能满足一些厂家优等品甲醇加工的要求 而且 运行费用 投资费用都低 笔者建议 在今后新建甲醇 项目时 一定首先考虑生产甲醇时产生杂质的原因 再选择合适的气化工艺并配置合适的煤源 减少杂质 乙醇最佳途径是采用三塔精馏或更高的精制过程来 满足一些特殊工业甲醇用户的要求 3工业甲醇的杂质乙醇分析 乙醇是甲醇的同系物 由于其无色 无毒 易燃 有酒香味 相对密度0 7 8 93 熔点 1 7 7 3 自燃点 3 6 3 爆炸极限3 3 1 9 配一定水和香料后 可以 直接饮用 同甲醇的性质相近 所以 甲醇中的乙醇含 量在标准中一直作为供需双方协商的检验项目 受工 业假酒的伤害事件影响 乙醇中的甲醇是必检项目 但工业用甲醇中的乙醇在一些生产甲醛 树酯 甲酸 甲酯 V C 特种胶等化工成品或中间体的生产中 是必 须控制的分析检验项目 杂质乙醇的含量直接影响这 些产品的质量 所以甲醇中乙醇的质量分数成为有些 生产厂家和使用厂的必检控制项目 甲醇中乙醇或杂醇的分析方法很多 最常用的色 谱固 定 相 或 固 定 液 是G D X 1 0 4系 列 p o r a p a k Q 6 2 0 1 涂邻苯二甲酸二壬酯 聚乙二醇系列或山梨纯等 G B 3 3 8 8 5和G B 3 3 8 2 0 0 4规定使用的分析方法为固定 相6 2 0 1涂山梨纯固定液 具体方法为 用气相色谱法 在选定的工作条件下 使甲醇中乙醇等杂质得到分 离 用F I D检测器测定定量校正因子 内标物为异丙 醇 根据内标法计算出乙醇的质量分数 笔者发现 甲 醇中乙醇含量极低时 最好采用标准G B 3 3 8 2 0 0 4分 析 乙醇含量较高时 最好采用标准G B 3 3 8 8 5分析 如果样品含有乙醇的质量分数超过0 5 时 内标物 异丙醇的量要加大 同时要扣除样品的内标物异丙醇 的空白值 色谱纯也要进行空白试验 市场上发现几 种批号的色谱纯甲醇的杂质含量不合乎质量分析要 求 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 表5 4种工艺甲醇成分的比较 精甲醇 粗甲醇 色度 H a z e n单位 铂 钴色号 密度 g c m 3 沸程 0 1 0 1 3 k P a 在6 4 0 6 5 5 范围内 包括6 4 6 0 1 高锰酸钾 试验时间 m i n 水混溶 性试验 水质量 分数 酸的质量分数 以H C O O H计 羰基化合物 以H C H O计 蒸发残渣 质量分数 硫酸洗涤试验 H a z e n单位 铂 钴色号 乙醇质量 分数 纯度 乙醇质量 分数 德士古制气 工艺生产甲醇 固定床气化合 成氨联产甲醇 L u r g i制气工艺 生产甲醇 天然气两段法制 气工艺生产甲醇 5 5 5 5 0 7 9 1 0 7 9 2 0 7 9 1 0 7 9 2 6 4 2 6 4 9 6 4 9 6 5 0 6 4 6 6 4 8 6 4 6 6 5 0 0 0 0 1 0 0 1 0 0 0 0 1 0 0 3 0 5 0 5 0 5 0 5 0 澄清 澄清 澄清 澄清 0 7 0 1 0 2 0 4 精甲醇 德士古制气 工艺生产甲醇 固定床气化合 成氨联产甲醇 L u r g i制气工艺 生产甲醇 天然气两段法制 气工艺生产甲醇 0 0 0 04 0 0 0 06 0 0 0 05 0 0 0 06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05 0 0 0 05 0 0 0 05 0 0 0 05 5 0 5 0 5 0 5 0 0 0 1 0 0 1 3 0 2 未检出 9 4 7 5 9 5 0 8 9 4 6 1 8 8 0 0 0 0 3 0 0 5 1 0 0 0 0 3 6 2 2 0 0 7年6月 S t u d yo nMe t h a n o l P r o d u c t i o nf r o mC o n c e n t r a t e dC OS h i f t G a s a n dt h e S e l e c t i o no f C a t a l y s t Z o n g Q i u y u n 1a n dS o n g S h u q u n2 1 Q i n g d a o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U n i v e r s i t y Q i n g d a o 2 6 6 0 4 2 2 Y a n k u a n g L u n a nF e r t i l i z e r P l a n t T e n g z h o u2 7 7 5 2 7 A b s t r a c t T h r o u g hs i m u l a t e dc a l c u l a t i o no f d y n a m i c s a n de x p e r i m e n t s f o r m e t h a n o l s y n t h e s i s f r o mh i g h l yc o n c e n t r a t e dC Os h i f t g a s t h ec o n t r o l o f r e a c t i o ne x t e n t i nt h ef i r s t s t a g er e a c t o r b y r e a c t i o no f m e t h a n a t i o na n ds e l e c t i o no f c a t a l y s t w 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T h e 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t h a t t h e r e a c t i o nd e p t hc a nb e c o n t r o l l e db y a d j u s t i n g t h e r a t i o o f w a t e r g a s a n dt h ea m o u n t o f c a t a l y s t a n dd e c r e a s i n gt h eh o t p o i n t t e m p e r a t u r eo f b e dl a y e r a n di n c r e a s i n gt h ew a t e r g a s r a t i oa n d s p a c e v e l o c i t y c a nr e s t r a i nt h e b y r e a c t i o no f m e t h a n a t i o n T h e s u l f u r t o l e r a n t c a t a l y s t w i t hh i g h e r s t r e n g t hs t a b i l i t y a n t i h y d r a t i o na n dh i g ha c t i v i t y a t l o w e r t e m p e r a t u r e c a nm e e t t h ed e m a n d s o f m e t h a n o l s y n t h e s i s f r o mh i g h l yc o n c e n t r a t e dC O s h i f t g a s K e yw o r d s S h e l l a n dG S Pc o a l g a s i f i c a t i o n m e t h a n o l p r o d u c t i o n s u l f u r t o l e r a n t s h i f t c a t a l y s t T h e O p t i mu mP r o c e s s C o n d i t i o n s f o r P r e p a r i n gO x a l i c A c i db yC a l c i f i c a t i o nMe t h o d L i A n m i n 1 L i Y i b i n g 1 G e n g S h u y u a n 2a n dS o n g P e i z h o n g2 1 T a i y u a n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T a i y u a n0 3 0 0 2 4 2 Y u a n p i n g 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L t d Y u a n p i n g 0 3 4 1 0 0 A b s t r a c t T h ep r o c e s s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o x a l i ca c i dp r e p a r a t i o nu s i n gc a l c i f i c a t i o nm e t h o dw e r es t u d i e d T h eo p t i m u m c o n d i t i o n s a r e a s f o l l o w i n g t h er a t i oo f C a O H 2t oN a2C2O4i s 1 1 5 t h er e a c t i o nt i m ei s 1 h o u r 3 h o u r s a n dt h em a s s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 N a O Ha f t e r r e a c t i o ni s 9 5 g L A m o n ga l l t h o s e t h em o s t i m p o r t a n t i n f l u e n c i n gf a c t o r o nt h ec o n v e r s i o nr a t e i s t h er a t i oo f d i f f e r e n t r a wm a t e r i a l s T h eo p t i m u mc o n d i t i o n s f o r a c i d i f i c a t i o nr e a c t i o na r e t h er e a c t i o nt e m p e r a t u r ei s 8 0 t h e r a t i o o f H2S O4t o C a C 2O4i s 1 2 5 t h e r e a c t i o nt i m e i s 1h o u r a n dt h e i n i t i a l m a s s f r a c t i o no f H2S O4i s 3 5 K e yw o r d s o x a l i c a c i d c a l c i f i c a t i o nm e t h o d p r o c e s s c o n d i t i o n s 上接第5 3 页 上接第4 4 页 4结束语 综上 主要讲述甲醇生产中乙醇出现的原因和分 析方法 有些是经验 表5数据表明 合成粗甲醇中煤 制甲醇的杂质为水 杂醇 酮 醚等 其中杂醇含量较 水次之 乙醇含量在杂醇中最高 通过对杂质检验分 析说明 煤制甲醇的合成产率很高 所以 只要抓好粗 甲醇的精馏和产率 杂质乙醇不会成为以甲醇为原料 的下游产品的阻碍 特别是煤制甲醇合成二甲醚 醋 酸 转化烯烃项目方兴未艾 掺烧汽油燃料的能源格 局已经形成 希望正确之处仅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 考 参考文献 略 F o r ma t i o na n dD e t e r mi n a t i o no f I mp u r r e A l c o h o l i nt h e S y n t h e s i s p r o c e s s o f Me t h a n o l N i uY u m e i Z h a o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