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解题教学的反思策略.pdf_第1页
谈数学解题教学的反思策略.pdf_第2页
谈数学解题教学的反思策略.pdf_第3页
谈数学解题教学的反思策略.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 3 卷第9 期2 0 1 4 年9 月数学教学研究 1 1 谈数学解题教学的反思策略 孙伟奇 浙江省奉化中学3 1 5 5 0 0 在数学解题教学中 解题后的反思是一 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它是对自己解题过程的 回顾和思考 是一种十分宽泛的思维活动 这 种反思既是解题训练的一个环节 也是数学 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文就数学解题 教学中的反思策略谈谈自己的管见 1 重视解法比较 反思一题多解 例1 已知双曲线蠡 2 一l y 4 4 2 1 的左 右焦点分 别为F F 2 左准线为Z 能否在双曲线的左支上 求一点P 使lP F I 是P f R D 最j 图1 到z 的距离d 与IP F 2I 的等比中项 若能 求出点P 的坐标 若不能 说明现由 解法1假设存在点P 满足题意 设 I P F I m IP F 2I 一规 双曲线左支顶点为 A 依题意 m 2 d n 刀一m 2 a 一1 0 m 一1 3 d5 联立 1 2 3 解得 1 2 3 m 一百 咒一T d 一百 根据双曲线方程可得l A F I 一8 而 亡 P F l m 竿 l A F I 故P 不存在 解法2 据解法1 和计算 m 扎 等 而 I F lF 2I 2 6 显然 P F l IP F 2I IF F 2I 故P 点不存在 解法3 设P 点的坐标为 z Y 据解 法1 的计算 一n 22 2 5 z 2 一d 一了一一瓦 C0 Z 把P 一誉 y 代人 z Y 磊一一1 4 4 2 1 得 y Z 一 1 1 4 4学 婴嚣型 0 知它的两根不相等 此时 已经知道解题忽略了口 b 表示同一数的情 形 点评反思有助于使解题更趋合理 有 利于培养思维的严谨性的批判性 克服思维 定势负迁移的影响 优化思维品质 4 重视规律挖掘 反思解题特点 例4 在R t A A B C 中 么C 9 0 么B 一 6 0 A B 一4 取么B 的平分线B D A B 的中 点为E C E 交B D 于F 将图形沿B D 折起 使么C F E 6 0 求折起后线段A C 的长 解如图2 是未折前的平面图形 由题 意知 E B C 是正三角形 且E 为A B 的中 点 由A B 4 得 B E C E B C 2 C F F E 1 B F 厄 作A H 上B D 交B D 的延长线于H 则 A H 2 E F 2 H F f 3 如图3 是折后的图形 C F J B D A H L B D 则 I 葡Iz 确 帝 克 z 一蕊z 面z 市 2 商 帝 2 盈 葡 2 肃 亢 一4 3 1 O 2 2 1 C O S1 2 0 0 6 故A C q r 6 C A 图2图3 反思本题以向量A e 为和向量有许多 如 砬一万育 霸亩 茄 前 窟 碲 砣 疵一万卉 万直 蔚 葡一磕 商 茄 砬一商十碲 壳 前 商 商 茄 商 磕 茆 商 葡 前一蕊 前 等等 为什么要选择前 商 帝 葡呢 事实上 由于要求IA ef 就要先求 l 商I 即求府 而向量蔚中必有数量 积 这就要知道相应向量的模和相应向量所 成的角 但上述以A e 为和向量的诸向量中不 是相应向量的模未知 就是相应向量所成的 角未知或难求 而这里选的砬一商 面 F 碑 不但相应向量的模已知或易求 而 且相应向量所成的角不是已知就是可求 又 有相互垂直的 从而为问题的解决创造生机 点评向量解题中向量回路 就是向量 从一点出发 通过一个封闭图形又回到原来 点的那个通路 的选择 在向量解题中往往起 到比较关键的作用 通过反恩能使学生深刻 领会到这一点 这对学生在今后利用向量解 题时思路的快速形成 乃至提高解题的策略 意识都是大有裨益的 5 重视命题思想 反思思维方法 例s在平面上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有相交 平行 重合3 种 已经口 口是两个相 交平面 空间两条直线z z 在口上的射影是 直线s s 直线Z Z 在 9 上的射影是直线 t l t 2 用5 l 与5 2 t 1 与t 2 的位置关系 写出一 个总能确定Z l 是异面直线的充分条件 万方数据 1 4 数学教学研究第3 3 卷第9 期2 0 1 4 年9 月 解Z Z 异面 f l l Z 2 不平行车5 1 s 2 相交 Iz l z 2 不相交牟z 1 t 2 或l Z 异面 f l l z 2 不平行e l t z 相交 Iz l 1 2 不相交e s l s 2 反思这是2 0 0 7 年高考上海试卷理科 的第1 0 题 它要求考生具有逆向思维的能 力 就本题来说 是结构逆向设置的问题 正 面设置一般先给出直线 考虑在平面上的射 影问题 而现在作了逆向结构设置 就要倒过 来思考 这种命题思想既为高考命题开拓了 新的路径 也对考生的思维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沿着常规思路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或产生 创造性设想时 就要设法实现观念变革或思 路转换 或采取迂回途径接近创造目标 对照 高考对思维的要求 检查自己在思考问题时 有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如果没有 要加以完 善 点评通过反思 能促使学生在思考问 题时突破思维定势 掌握更科学的思维方法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 解题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对问 题 解法中所蕴含的数学方法 数学思想进行 不断地思考并做出新的判断 能让学生体会 解题带来的乐趣 享受探究带来的成就感 长 此以往 能逐步养成学生独立思考 积极探究 的习惯 并懂得如何学数学 收稿日期 2 0 1 4 0 6 1 5 上接第4 页 实验2细绳的长度固定不变 将焦距 分别增大和缩小 观察椭圆 扁 的程度的变 化规律 教师 从实验1 与实验2 中我们分别发 现什么结论 学生 从实验1 中发现 口越大 椭圆越 圆 口越小 椭圆越扁 C 越小 椭圆越圆 C 越 大 椭圆越扁 第3 步 比较分析 抽象概念 教师 上述结论说明什么问题呢 学生 说明椭圆由圆向扁的变化与a 是 反比 的关系 而与c 是 正比 的关系 教师 既然椭圆 扁 的程度与口 c 均有 关 所以不能把a 与c 分开 那么一个什么样 的量来刻画椭圆 扁 的程度比较合理呢 学生 由于其与a 成 反比 与c 成 正 比 所以应该用三来刻画比较好 教师 很好 我们把F 一上叫椭圆的离心 率 用它来描绘椭圆形状的变化 上述教学设计中 教师并没有把离心率 的概念直接抛给学生 而是与学生一起讨论 交流 使学生认识到仅仅从 形 的方面刻藏 椭圆的形状是不够的 必须从 数 的方面加 以描述 有引入新概念的必要 然后让学生动 手做实验 亲自体验椭圆形状变化的过程 分 析引起其变化的因素 通过探究 由学生自己 提出该怎样定义这个概念才是合理的 让学 生感受概念发生 发展的过程 感受数学的本 质 案例启发我们 数学教学不仅要讲什么 更要讲为什么 要重视概念形成过程的探究 挖掘其背后的内涵 再现其 火热 的思考过 程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自然的 不是被迫接 受的 强加于人的 经常听有些老师抱怨 探究虽好 可是探 究的素材从哪里找呢 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