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吸入疗法.ppt_第1页
氧气吸入疗法.ppt_第2页
氧气吸入疗法.ppt_第3页
氧气吸入疗法.ppt_第4页
氧气吸入疗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氧气吸入疗法 昌纯英 血氧分压 PaO2 血氧饱和度 SaO2 血氧含量 CaO2 氧气吸入疗法 吸入氧气 纠正缺氧 定义 缺氧分类和氧疗作用 1 低张性缺氧 吸入气体氧中氧分压过低 肺通气障碍 V血分流入A引起 PaO2 CaO2 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先心病 氧疗效果最好 2 血液性缺氧 Hb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 见于贫血 CO中毒等3 循环性缺氧 组织血流量 见于休克 心衰4 组织性缺氧 组织利用氧异常 见于氰化物中毒 缺氧程度的判断 1 临床表现 不明显明显严重 三凹征明显 轻明显显著 清楚正常或烦躁不安昏迷或半昏迷 缺氧程度的判断 12 0 9 3 6 6 6 67 9 3 4 0 6 67 4 0以下 2 血气分析 氧分压 PaO2 kPa 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kPa 程度 轻度中度重度 氧饱和度 程度 轻度中度重度 80 60 80 60 氧疗种类 1 低浓度氧疗 40 用于低氧血症伴CO2潴留 一般低流量 低浓度 持续吸氧 2 中浓度氧疗 40 60 用于明显通气 灌注比例失调或显著弥散障碍 3 高浓度氧疗 60 用于单纯缺氧 无CO2潴留 4 高压氧疗 特制的加压舱内 用于CO中毒 吸氧浓度 21 4 氧流量 L min 氧疗技术的要求 正确 有效 安全 作业 注意事项 供氧设备 1 氧气筒和氧气表装置 2 中心供氧装置 3 氧气枕 供氧设备 4 高压氧舱 吸氧器具1 头罩 鼻塞 吸氧器具2 鼻套管 鼻导管 面罩 辅助用物 返回 操作程序 1 评估患者 病情年龄缺氧程度治疗情况鼻腔状况心理反应合作程度 2 计划 2 环境准备 供氧设备吸氧器具辅助用物 安全 无火源 安静 整洁 1 用物准备 整洁 安静 安全 无火源 环境准备 3 实施 给氧方法 鼻导管法 鼻套管法 鼻塞法 面罩法 漏斗法 氧气帐法 头罩法 高压氧疗法 双侧 1 鼻导管法 2 鼻塞法 3 面罩法 4 漏斗法 口罩法 5 头罩法 6 氧气帐法 4 高压氧舱 7 高压氧舱 应先调节流量再插管根据病情 年龄 缺氧程度调节 蘸水润滑插管长度为鼻尖至耳垂的2 3长 装表 核对解释 清洁鼻腔 连接鼻导管 调节流量 润管插管 固定与记录 整理与观察 换卡 吹尘装表 接瓶 检查 记录用氧开始时间 氧流量并签名 鼻导管法流程 停用氧 解释 拔管 放余气 整理与记录 先拔管再关开关 记录停氧时间并签名 记录 记录卡姓名张灵性别男年龄42岁病区呼吸内科床号18住院号1778 单侧鼻导管给氧法 如何记录 分离鼻导管调节流量连接鼻导管记录 记录卡姓名张灵性别男年龄42岁病区呼吸内科床号18住院号1778 单侧鼻导管给氧法 如何中途调节流量 拔鼻导管 关闭氧气 及时记录 记录卡姓名张灵性别男年龄42岁病区呼吸内科床号18住院号1778 单侧鼻导管给氧法 如何停氧 卸表法 卸表 先用扳手将螺帽旋松 再用手将表卸下 4 评价 1 患者缺氧症状得到改善 2 护士操作规范 保证用氧安全 3 护患之间沟通有效 患者能有效 配合并获得安全用氧知识 要求 换卡 吹尘 装表 手旋 使表稍向后倾 接瓶 上湿化瓶 连接橡胶管 检查 开总开关 开流量开关 关流量开关备用 装表 接瓶 检查 扳手旋 使表呈直立位 手旋 扳手旋 管道化装置装表 接瓶 检查 流程 调节流量 根据病情 年龄 缺氧程度调节无二氧化碳潴留者 轻度缺氧1 2L min中度缺氧2 4L min重度缺氧4 6L min小儿1 2L min二氧化碳潴留者 低流量 低浓度 持续给氧 一般1 2L min 流程 要求 润管 插管 返回 固定 记录 返回 调节流量 根据病情 年龄 缺氧程度调节无二氧化碳潴留者 轻度缺氧1 2L min中度缺氧2 4L min重度缺氧4 6L min小儿1 2L min二氧化碳潴留者 低流量 低浓度 持续给氧 一般1 2L min 要求 注意事项 1 做好 四防 使用氧气前 应先调节好氧流量再插鼻导管吸氧 停用氧气前 应先拔出鼻导管 再关闭氧气开关 中途改变氧流量时 应先分离鼻导管 调节好流量后再连接 3 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 即防震 防火 防热 防油 2 遵守操作规程 当压力表指针降至0 50Mpa 5kg cm2 时 即不可再用 4 密切观察氧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每班更换鼻导管 双侧鼻腔交替插管 6 挂标志未用或已用空的氧气筒 分别挂上 满 或 空 的标志 5 防止感染及交叉感染 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 湿化瓶 鼻导管及连接管定期消毒 湿化瓶的水每日更换 选用一次性的吸氧器具 湿化给氧 观察缺氧症状 氧气装置 发现氧中毒 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 返回 操作步骤 评估 病人 环境 用物 护士 核对 清洁鼻孔 开包 倒液 接表连管 检查湿润 插管固定 记时交代 观察 拨管关气 擦净脸颊 记录整理 宣教 学习目标 1 掌握吸痰技术 体位引流的概念2 熟悉有效咳嗽 叩击 体位引流方法 第二讲排痰技术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1 有效咳嗽 2 叩击 3 体位引流 4 吸痰法 目的 咳出呼吸道内分泌物主要步骤 病人取坐或半卧位 屈膝 上身前倾 双手抱膝 先轻咳几下 再深吸气后屏气几秒钟 有伤口者 护理人员应将双手压在切口的两侧 然后病人腹肌用力 做爆破性咳嗽 将痰咳出 有效咳嗽 叩击 目的 通过叩击胸背部 借助振动 使分泌物振脱而易于排出体外 主要步骤 病人取坐或侧卧位 操作者将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状 有节奏地自下而上 由外向内轻轻叩打胸背部 操作要点 叩击力量以病人不感到疼痛为宜 边叩边鼓励病人咳嗽 不可在裸露的皮肤 肋骨上下 乳房等部位叩打 体位引流 定义 将病人置于特殊体位 借助重力作用 使肺与支气管所存积的分物 引流入大气管并咳出体外 适应于 支气管扩张 肺脓肿病人 禁忌 高血压 心力衰竭 高龄 极度衰竭病人 操作方法 1 体位 病人患肺处于高位 其引流的支气管开口向下 便于分泌物顺体位引流而咳出 2 方法 嘱病人间歇深呼吸并尽力咳痰 护理人员轻叩相应部位 3 痰液粘稠的处理 痰液粘稠不易引流时 可给予蒸汽吸入 超声雾化吸入 祛痰药 有利排出痰液 4 时间与次数 每次15 30min 每日2 4次 宜选择在空腹时进行 5 监测 引液时观察病人反应和引流液的色 质 量 并予以记录 吸痰法 一 概述 是利用负压导管 经口 鼻腔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 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抢救治疗方法 1 吸痰法定义 2 适应证 不能有效咳嗽排痰者 1 电动吸引器2 中心吸引装置3 注射器 吸痰的方法 操作流程 评估 病人 拍 听 看 用物 环境 护士 洗手 戴口罩 核对解释 备体位 上表 挂2瓶 放盘 开包 戴手套 连接管道 调节负压 成人40 53 3kpa 小儿 40kpa 试吸盐水 吸痰 压 插 堵 提 抽吸冲洗 关负压 插瓶 擦嘴角 脱手套 检查 看 听 拍 健康教育 整理记录 右手轻送 提升 旋转切忌导管上下提插 左手将导管末端反折 插时无负压 检查并调节负压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