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赵谦翔老师课有感.doc_第1页
听赵谦翔老师课有感.doc_第2页
听赵谦翔老师课有感.doc_第3页
听赵谦翔老师课有感.doc_第4页
听赵谦翔老师课有感.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听赵谦翔老师课有感(一)关于教学5月8号,听了赵老师的一堂课,我很有感触,他的课简单扎实,没有花架子,以锻炼学生听说读写为目的,其实,语文课堂在任何时候,都要注重实效。一堂课,无论形式多么新颖,气氛多么热烈,如果没有让学生落实知识与能力,没有实质内容,这样的课堂只能说是“热烈而空虚”,是够不上优秀课的。赵老师的课,具有以下特点: 1、简约有序,有一种“朴素的美丽”:赵老师不愧为教育专家,他恰当的处理了课堂形式与课堂内容的关系,让语文课有一种简约有序,显示出了“朴素的美丽”。他的课堂形式非常简约,请看:(1)、教学理念:“熟读”、“深思”;(2)、教学目的:“使其言借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3)、教学步骤:A、学生初读,教师正音;B、学生熟读,教师指导;C、学生翻译,教师点拨;D、师生对话,探讨主旨。看起来课堂步骤非常简单,但究其内涵却十分丰富。 新课改倡导要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课堂上的“体验”中生成。“体验”就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但有些课文是不适合“以身体之”的。他讲的文言文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以心验之”是比较实在。语文,是一门强调“悟”的学科,语文课堂,应注重沉思,注重适度的静默,少一点形式上的“花架子”,实实在在也是一种美丽。 2、注意了以“写”与“说”结合,以写来落实说; 我们说教学要以人为本,但课堂上也还有一个以文为本的问题,实实在在的文本也是需要落实的,回归文本,是课堂落实的一个重要导向。假使课堂上尽可能扣住文本有一点课堂讨论的话,在讨论时,要求学生能引用课文中的词句作例证,会更好些; 二、适度地倡导以“写”代“说”。赵老师在课堂上注重了说和写并用,扎扎实实的让学生思考炼字,值得我们很好的提倡。新课改的实施下,我们常注意到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口头表达,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无意中忽略了对学生“写”的能力的培养。其实,课堂要落实,让学生适当地写一写自己的观点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把观点写下来,需要平心静气地想一想,需要用心去组织语言,比单纯的“说”要显得凝重一些,实在一些,对知识的整合与表达都是有好处的。赵老师提倡写“一言心得”,要求“精诚 精炼 精彩”另外,这种方法也避免了每次发言都是“旧面孔”,导致少数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掌握着课堂的“话语霸权”。 二)关于精神风貌激情与年龄无关。我等俗辈,尚需修炼,看过一句话:有些东西,比如高尚、敬业、无私等,当你相信它的存在,当你对它产生膜拜的时候,我想,那就朝它们走进了一步。教师的素质决定学生的素质。赵谦翔老师教学思路很清晰,但绝非复杂。一路行云流水,结果水到渠成。我印象最深的是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反映的随机评价,赵老师睿智幽默,亲切大方。这些不是有很深的语文素养,是很难应对的。所以,很多老师的课堂上,面对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一时转不过来,或者“我们课下再商讨”,或者“老师还真没想到这一点”,或者乱表扬“你的想法很创新”。常常自觉语文知识储量少得可怜,课上时常捉襟见肘。叶圣陶老先生说的一杯水和一桶水的理论,很有道理的。语文课上缺少的语文味,与老师书卷气太少有关。 所以,与其在语文课堂上苦苦追求思路、技巧,不如静下心来,充实自己,等自己真正有一桶水的时候,拿出一杯水,就是很轻松的事了。清华大学附中的赵谦翔老师让人感动的成长经历,他对语文的深沉而执著的爱恋,向我们展现了,一位诗意的栖居在语文教学中的语文教师的诗意人生状态是那么的富足而又幸福。一堂文言文课堂教学展示课,告诉每一位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学好文言的关键,在于“熟读”和“精思”,而“熟读”和“精思”的目的,恰恰在于“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这一堂课,可以说很好的为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做出了很好的教学范例。这次,我最多的思考是:我与他们的差距如此之大,原因在哪里?想来,主要还是我没有深入其中,把握好教育“入境”的要领和真谛吧!静心沉思,我找到了让自己不断成长的切入点,与大家共勉: 一、用爱心和热情为教学工作导航 是的。不热爱这份事业,便不会为她执著并且投入;不热爱这门学科,便不会为她沉醉并且研究;不热爱我们的学生,便不会产生和他们交流的欲望,没法做到因材施教,更不会去关注他们的终身发展。而有热爱,才会思考,才会实践,才会研究,才会成长,才会成功。 二、用学识和思想支撑教学工作 多年的教学生活告诉自己,理论学习的缺失,是教学工作贫血的主要根源。每一位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不断学习,笔耕不辍。因为,博学之,审问之,笃行之,方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深邃的思想来源于广博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积淀。阅读、积淀、底蕴、实践、反思、研究最终才有可能内化为为我们头脑中的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成熟了,就如放在口袋的锥子一样,一旦有了机会就会破袋而出,即所谓的“水到渠成”。 现在,我要做的是静下心来,沉进书中去,与大师们进行心灵的会晤人格的砥砺;去掉浮躁心态,真正动起来,真正做下去,矢志不移的、执著的坚守我心中的教育理想。 努力了,弱小的的总会强大,幼稚的,总会成熟让我们慢慢学着长大,只要我们渴望! 自省自悟,让语文走向绿色 “假如我倒在讲台上不再起来,这是我的造化而不是悲哀,” 活的从容,教的愉快。 “自知者,明;知人者,智。”四十而不惑,拒绝了当官的机会,又拒绝了发财的机会,永远的站在了讲台上。虽然自己以青春不再,可我们教的永远是花季、雨季。 倾注深沉的爱感化学生。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我思故我在”,我学故我在。教师要为自己找一个站在讲台上的理由。在教育第一线搞改革很难,对流言蜚语,能不听就不听,听到了也不理。自觉充当教学改革的过河卒。学生喜欢,自己快乐。“浪漫语文浪漫教”。 凭着大胆和对语文教育的爱之深,恋之切,自觉的改革语文教学。“拓展式语文教学”就是因为统编教材中有些文章已经不能让学生理解,与现实脱节而进行的改革。教育是与人的发展相结合的。赵老师的课,在充分验证着他“活的从容,教的愉快”的宗旨。 一节课上,书声朗朗;一篇小文,在读中开始,在读中结束,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中了解大意,在朗读中体会主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指导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同时教师并不一味的喊好说是,对学生理解偏差的地方非常自然的指出并指导改正。对于短文的主旨学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好像是我们常说的多角度理解,可是总有一些理解有所偏颇,赵老师对脱离文本的理解予以否定,并引导学生注意文本。赵老师在学习中还是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他非常注重语感的培养。赵老师的课上有个教学目标很令人深思,他引用了朱熹的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这不仅是对文言文的要求,也应该是对所有精读材料的要求。学生一旦能够把别人的文字烂熟于心,就可以运用自如,下笔如有神了。这不正是我们大量阅读的目的吗? 一个语文教师只讲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就是这个外科庸医。语文应该渗透人文思想,这才是绿色语文,即纯天然的,可持续发展的。语文的天然属性: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语文离不开人生的道理,离不开文化底蕴;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语文教师应即教语文又教做人。语文一旦成为高考敲门砖,就是无用的语文。语文真正做好了,学生会一辈子喜欢阅读与写作。 文言文阅读:让位,让时间,教师做点拨,学生自己读写。文言文断句,经常在考试中出现。学习文言文,明白了大体意思就通了。学文言就应像疯狂英语一样反复读,上课就读,读累了就讲讲,课外学语文的太少,所以我们只能抓住课堂。教师讲,不超过十五分钟,学生诵读达三十分钟。 朱光潜先生说过:“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所谓诗并无深文奥义,他只是在人生世相中见出某一点特别新鲜有趣而把它描绘出来。但是有生命而无诗的人虽未到诗的末日,实在是早已到了生命的末日了,那真是一件最可悲的事。读诗的功用不仅在消愁遣闷,不仅是替有闲阶级添一件奢侈;他在使人到处可以感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扩展生命的活力。” “素养”与“应试”二者不是“对立”的,而是“互利”的。但总有人习惯把二者对立起来:脱离“素养”这一教书育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应试”抓“应试”,结果把鲜活水灵的“诗海畅游”变成了枯燥乏味的“题海鏖战”;抓阄摸彩似的选择试题,千人一面的标准答案,然而,以“煮”为标志的灰色鉴赏,只能导致“素养”与“应试”的两败;以“养”为标志的绿色鉴赏才能取得“素养”与“应试”的双赢。 不觉就想起了和学生刚学过地孙权劝学这篇文章,孙权劝吕蒙多读书,“吕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就对他说:“卿言多务,孰若孤?”吕蒙惭愧于是开始读书,及鲁肃过洵阳和吕蒙交谈后,吕蒙的言谈令鲁肃刮目相看。多么令人深思,是的,只要想读书,就一定能挤出时间;只要想发展,就一定能找到机会;只要肯发展,就一定会发展。 我的德阳之行,使我从思想上进一步反思了自我!要做就应该做一个 “明师”明明白白的老师。我现在是明白了,只有热爱语文这块沃土,才能不断超越和发展。也只有热爱才能在语文这片沃土上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并发展起来!年龄的大小、环境优劣与否那都不是限制的理由。只要心中有爱,就会肯播撒、就会有收获!真的,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那就义无反顾的爱这个行业,并让她因你而骄傲和自豪吧!行动是最好的证明,真的,只要你想这样,就会这样,因为正如中央台的广告中所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斯人可敬!而我毫不怀疑的一点是,有追求的人是快乐的。有境界自成高格,高格自有大乐,非常之快乐。与赵老师相比,于人于己,要把教书当成一种事业。 赵老师正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