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会工作复习资料.doc_第1页
学校社会工作复习资料.doc_第2页
学校社会工作复习资料.doc_第3页
学校社会工作复习资料.doc_第4页
学校社会工作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社会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方法,为学校全体学生,特别是处境困难的学生提供获得适应今日与未来生活能力的专业性服务活动。学校社会工作的特征(一) 服务对象特征:以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为服务对象,指6-18岁的人群。(二) 服务理念特征:1、优势视角;2、需要取向;3、潜能挖掘。(重点)(三) 服务行动特征:1、团队合作行动;2、资源连接行动。学校社会工作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异同:p11-p12(一)相同点:1、受助者年龄群体相同。都以青少年为服务对象,6-25岁;2、持守的价值基础相同。视青少年群体为成长群体,接受其发展变化性,承认并尊重青少年的人身权利和尊严,相信青少年生命中的成长动力和能力,相信只要给予接纳、尊重、引导,青少年能够发挥其生命的潜质;3、依据的理论基础相同。依据青少年人生发展阶段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及相关的人类行为与环境理论,依据科学的理论解释、评估青少年行为,并提出科学、合理及切实可行的服务方案;4、工作的目的一致。为促进青少年社会功能的提升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二)不同点:1、服务的平台不同。学:以学校为服务平台,是在学校里实施的专业服务,受制于学校的办学理念、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学校文化、教职工的认同及配合等影响;青:主要以社会工作的服务机构为依托,有时也会借助不同的平台,但机构制约性大,其支持和配合的力度相对也大些;2、服务范围不同。学:主要服务对象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流人群,接受正规的教育,享受教育资源,生活的主题是学习;青:大部分是服务非在校学生,大多数社区闲散青少年,流浪青少年,流动青少年,福利机构的残障青少年,所谓的边缘青少年,是弱势中的弱势群体。3、服务对象和内容的重点不同。学:需要全面的服务,包括发展性、预防性、治疗性、矫正性等各种功能的服务,重点是发展性和建设性;青:主要因服务对象的不利处境,更多的是补救性、治疗性或矫正性的服务。4、服务运行机制不同。学: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派驻学校社工、学校以项目制的方式购买服务机构的服务、学校自己招聘社会工作者;青:以机构为依托,借助不同的平台为青少年提供服务。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相关的关系:1、知识基础:社会工作理论;2、工作取向:发展社会功能;3、涉及层面:人与环境谋和;4、工作方法:个案、小组、社区等;5、对象范畴:学生、家庭、学校、社区;6、专业资格:社工资格、社会工作专业。学校社会工作实践原则:1、优势取向原则;2、资源连接原则;3、提供机会原则;4、主动服务原则;5、优先性原则。学校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帮助学校来实现其教育目的,即协助学生为现在所居住的世界与未来可能面对的世界准备他们自己,使学生获得良好与幸福的人生。P191、终极目标:使学生获得良好与幸福的人生。2、中期目标:协助学生为现在所居住的世界和未来可能面对的世界准备他们字,是一种能力层面和生活方式方面的达成。3、具体目标:接触的是学生的具体问题或需要,学生的直接需求是希望能帮助他们解决具体的问题或困境。学校社会工作对学生的功能1、促进学生学业的建设功能。2、学生基本权益的保护功能。3、学生问题行为的预防功能。4、学生身心障碍的治疗功能。5、学生偏差行为的矫正功能。6、学生支持资源的连接功能。7、促进学生成长的发展功能。学校社会工作的功能 包括:帮助处境不利学生,促进教育机会均等;推进学生知识学习,为丰富人生奠定基础;协助学生能力提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实现人生积极成长;协调各方教育资源,形成优质教育合力。学校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一)访问教师时期(1906-1930)(二)传统临床模式时期(1930-1950)(三)学校社区变迁时期(1960-1990)(四)多元化发展时期(1990至今)标签理论:标签理论从社会结构中寻找偏差行为产生的原因,强调偏差行为的相对性。该理论认为,社会生活中并不存在本质的、绝对的偏差行为,偏差欣慰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社会上的某些成员用规范对某些其他社会成员加以制裁,人为地贴上标签的结果。当违反规范的人被贴上越轨者的标签,他们就会形成一个新的自我概念,并可能在以后按照这种概念去行为,即认定自己是真的偏差行为者,这样就容易使偏差行为成为习惯,产生习惯性的、持久的偏差行为。对学校社会工作的启示:在面对学校里所谓的“偏差行为者”时,要改变现有的看法和概念,全面客观地评价他们,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并给予积极的鼓励,使之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促进其身心发展的良性循环。差异性交往理论:从社会交往上寻找偏差行为产生的原因,认为偏差行为的产生是规范违反者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学到的,这些规范的违反者与什么人交往、交往时间的长短、频率的高低、交往的深入与否等都与偏差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启示:学校社会工作者在分析原因,注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外部环境,杜绝他们与行为不良者的关系,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接触优秀学生或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正面地影响他们,转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使他们走上正常的身心健康发展道路。 角色理论:是关于人的态度与行为怎样被角色地位及角色期望所影响的社会学理论。包括角色期待、角色扮演、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等。启示:学校社工应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作为一名学生的角色,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加强与他人的互动从对方的立场来看事情,更好地领悟他人的角色,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引导学生做好人生设计,积极为下一阶段要扮演的角色做好准备。同时也要求的相关人员,老师和家长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1、本我。即生理我,由欲望和冲动构成。本我总是追求快乐和自私的满足,是一种无意识的本能的要求。2、自我。是本我的部分发展,是现实化的本能,是在与他人交往中了解自我的存在、自我意识及他人的关系,是通过后天的学习,通过与他人的互动、通过参与和融入社会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自我是人格的理性部分,能够解释感觉得来的信息,也能够找到既实际又可接受的方法来满足生物上的需要。它的主要任务是控制本能和欲望,等待时机,在允许的生活中实现快乐的目的;自我尽量使个体在社会中顺利发展,实现自我目标,自我通过社会化的作用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使之达到平衡。3、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是社会生活中的规范、准则、禁忌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它与本我是对立的,是一个理想化的自我。认知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不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孤立和简单的反应,而是主要受制于理性思考。强调主体的能动作用。启示: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性思维的发展。对于有偏差行为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锻炼他们的处理问题能力,培养他们的理性思考能力,使他们的行为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生态系统理论:Germain、Gitterman、Meyer等综合各种理论来源,建构了一个综融性的生态系统理论,称之为“生活模型”,强调社会工作实务的介入焦点应将个人置于生活场域,同时重视个人的生活经验、发展时期、生活空间与生态资源的分布等有关个人与环境的交流活动,并从生活变迁、环境品质与协调程度三个层面间的互动关系来指导社会工作的实施。四个环境系统:环境生态系统:1、 微观系统;介于发展的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复杂联系,是一种包容个人的中间组织。(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学生生存之中的微观环境,与学生有经常性的面对面接触、互动的机会)2、 中观系统;介于包容个人的主要组织之间的联系。(指学生的家长与学校老师之间、家长与社区之间、老师与社区之间的互动)3、 外观系统;是微观系统的一种延伸,他们或许不会直接影响个人的发展,但它们可以影响和包容微观系统或中间系统,而个人在这些组织中被实现、被影响、被限定,甚至被决定何去何从。(指影响学生的家庭、学校及社区部分,虽然与学生没有直接的关系,但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如父母在单位受到老板误解否定,其压抑情绪带回家,孩子可能成为发泄对象等。)4、 宏观系统;指文化支撑的部分,如经济、社会、教育、法律及政治体系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包括亚文化和媒体)个体生态系统1、生:生理系统,包括生物的遗传因素、身体健康状态、神经系统等;2、心:心理系统,包括案主的认知、情绪情感、意志、人格或个性等因素;3、社:包含学生的社会化、人际关系和社会功能、社会适应及道德等因素;4、灵:指案主的宗教倾向及一般精神信念。社会工作实务原则1、视个人与家庭所经历的问题与困境是环境资源的不足或障碍,是多元因素构成,并非单一的个人病态归因,因此要多元介入;2、介入时应善用案主个人的生活经验及其非正式支持作为介入的切入点;3、介入时切记生态世界中有关部分的改变能影响或连带其他系统的改变。增权理论:提升权力的目的与过程。四个层次包括个人层次、人际层次、微观的环境及组织层次和宏观的环境或社会政治层次;三个面向包括弱势社群本身、弱势社群所处的社会权力关系、整体社会以及弱势社群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社会工作者的角色p74:倡导者、辩护人、赋权者、教育者、咨询者。中国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1、以小组工作为切入点;2、以社区为介入的辅助平台;3、以个案工作为深入的手段;4、以需要为本的切入取向。学校个案辅导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接纳尊重,唤醒自尊(主体表现:发展的观念、温暖的态度、积极的关注);2、真诚信任,良性互动(真实的自我、开放坦诚、避免真诚的无用);3、维护自决,灌注希望。学校个案发到的注意事项:1、避免学校个案工作“德育化”;2、避免学校个案工作“心理化”;3、避免学校个案工作“形式化”。学校小组工作的基本程序:选题、招募、甄选、实施、评估、跟踪。学校小组工作的注意事项:1、从小组工作本身来看,要适当运用开放的态度和方法,活动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2、小组工作一定要与行政性、命令性、自上而下的教育任务相区别;学生为主,老师辅助;强调心灵分享,淡化比赛竞争。移情发展:实质是当事人对过去生活中重要任务(如父母、老师等)的情感转移到咨询师身上的投射。修通工作:实际是移情处理的继续和深化。移情处理:主要是无意识冲突修通后,就可以确定大致的移情处理目标。认知行为理论是建立在学习理论、行为治疗、人格理论、结构主义基础之上的理论。认知矫正法纠正考试焦虑(自己梳理)理性情绪疗法:通过指导学生觉察个人的非理性的思想观念、态度、并通过自我质变、假设最坏可能性、角色倒换等方式形成理念认知的一套操作程序,以减弱或消除学生的考试焦虑。1、自我觉察。首先让学生不分好坏,不怕重复地记下想起的担忧,然后让学生整理写出来的“担忧”,去掉重复内容;最后让学生将“担忧”按程度大小排序。遮掩更有利于学生心理沉淀的释放,使“担忧”明确化,使学生以一种理智、现实、不逃避的态度正视自我,增强自我克服的信心。2、自我质辩。对消极的自我意识中的非理性成分进行自我质辩,包括指出这种消极的自我意识的不现实性和不必要性,阐明由此对个人所造成的危害,并明确今后应该采取的态度。3、正确的自我意识。使用积极的内在对话,通过前两步的分析、辩驳,帮助学生消除非理性的认知,形成对考试后焦虑的正确认知和相应的态度、反应。4、放松技术。放松练习:通过指导学生循序交替收缩或放松自己的骨骼肌肉群,从脚肌肉、大腿肌肉、臀部肌肉、腹部肌肉、胸部肌肉、背部肌肉;肩部肌肉、颈部肌肉到头部肌肉,每一次放松一个骨骼肌群并保持2至50秒,同时仔细体验个人肌肉的松紧程度从而最终达到缓解个人紧张和焦虑的状态。系统脱敏:利用对抗性反应原理,在放松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使患者的神经过敏性反应逐步减弱直至消除的一种行为治疗法。抗逆力:有些生活在高危环境中的儿童、青少年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抗压能力,不但没有被危机和挫折压垮,反而能够自我调整,克服危机,发展良好。抗逆力是一种能力。是个人所具有的抗御困境并恢复正常适应的能力,是一种在生命的各个发展阶段能以不同行为表现出的促进并修补健康的能力。抗逆力是一个过程。是个体与环境的互动过程,环境中的危机与挑战是激发抗逆力的先决条件,换言之,抗逆力是危机的伴生物。抗逆力是一个结果。抗逆力的结果抗击了困难,恢复良好的适应功能和行为结果,比预期的结果积极。一个面对危机的个体,抗逆力的体现实际是能力、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优化保护因素促进抗逆力启动(熟悉)内在保护因素:指的是个体自身具有的能够应对危机情景,减少行为问题,帮助个体成功克服压力的心理能力和人格特征。外在保护因素:指的是个体以外的环境中所具有的促进个体成功调试,积极应对,克服危机,获得良性适应的条件与资源: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社区。p109形成保护性外在环境至关重要的三项指标:1、生活环境富有关怀;2、给予积极期望;3、提供参与机会。“抗逆力轮”画图。P111【1、促进亲社会连结;2、建立清楚一致的界限;3、教授生活技能;】危机缓冲系统【4、提供关怀与支持;5、建立和表达高期望;6、提供机会,促进参与。】坑你李建构系统促进亲社会连接,学校教育者应注重三方面:一是积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彼此鼓励,建立健康同辈关系;二是创造父母参与机会,让他们多了解子女;三是在教育环节中促进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抗逆力的理论与方法(1)抗逆力方法的理论来源 抗逆力是赋权模式与优势视角理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抗逆力理论侧重于对案主的“保护性因素”的挖掘。抗逆力的特点是:抗逆力是个人具有的某些特质或能力,使个人处在危机或压力情境时能发展出健康的应对策略;抗逆力是一种适应能力,纵使面对不幸的生活经验,个人亦能克服而有成长的能力;抗逆力是克服不利环境的能力,纵使每日在复杂的环境下面对一连串的挑战,仍能实际地做出有建设性的生活抉择等。(2)抗逆力方法的基本内容抗逆力的表现形式抗逆力有常规和非常规两种形式,常规方式通常表现出亲社会取向的行为方式,遵从社会规范与道德,认同主流社会文化,同时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纳;非常规方式通常表现出反传统、反社会、反主流的行为倾向,具有挑战常规、对抗成人、批判现实的特征,往往会受到成人的指责、朋辈群体的排斥、公众舆论的压力。抗逆力的构成要素从构成要素上看,抗逆力由外部支持因素、内在优势因素以及效能因素三部分组成。构成个体抗逆力的要素有很多,综合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a.外部支持因素包括拥有正向的连接关系、坚定清晰的规范、关怀支持的环境、积极合理的期望、有意义的参与机会;b内在优势因素包括完美的个人形象感、积极乐观感;c效能因素包括人际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管理及目标订立等。抗逆力的运作机制包括:a抗逆力是激发的结果;b保护因素对生命历程具有决定作用;c功能失调不是逆境的唯一结果;d抗逆力是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3)抗逆力方法的基本步骤 以下六个步骤是学校培养学生抗逆力的操作性环节:促进亲社会联结,促进个体与每一个亲社会的个人和行动的联结;建立清晰、稳定的边界;教授生活技能;提供关怀与支持;建立和表达高的期望;提供机会,促进参与。其中是缓解环境中的危机因素,是建立青少年的抗逆力。学校社会工作的注意事项:1、学习成就与完人教育;2、自我意识与学校辅导;3、赋权与社会整合;4、专业关系中的伦理问题。人生观:是个人偏好某种行为方式或生存目标的持久性信念。心理学家罗克齐。1、目的性价值观:涉及“生存的目标”,偏重于人对生命意义及生活目标的信念,包括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2、工具性价值关:人地“行为方式”,偏重人对生活手段及行为方法的信念,包括道德价值和能力价值。“如何实现生活目标”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积极、证明的情绪如满意、高兴、喜悦、爱慕等,反之如痛苦、忧愁、厌恶、恐怖、恐怖等消极、负面情绪。情绪、情感障碍是指人的情绪、情感活动的失常现象。包括:病理性优势情绪、情感引起的异常、情感不协调、情感退化等。如何消除:1、协助学生培养对学习的兴趣;2、协助学生与老师、学校形成良好的互动;3、协助学生排除急躁情绪。对学生焦虑症的介入(结合P102,进行对比整理)考试焦虑症是因考试产生的高度紧张、焦虑或极度的情绪低落的状态,影响学生正常的身体功能和心理功能,使学生在考试中不能正常发挥应有的能力和水平。1、学校社会工作对学校环境因素的介入;家庭、学校、社会及教育体制2、学校社会工作对学生个人的介入。自信训练、掌握放松身心方法:肌肉方式和呼吸放松。人际交往障碍:页脚人际关系障碍,是指在人际交往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学生正常行为和活动效能丧失,人际关系建立受阻的现象。自我实现:是个人追求实现自身的潜能和能力,不断向期望的目标前进,完成与自己能力或潜能相称的一切的过程。学校社会工作概述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分支之一,它将社会工作专业的原则、方法及技巧应用于学校中,通过与家长、学校、社区的互动,解决学生问题,促进学生成长,形成“家庭一学校一社区”三者的良好关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的生活。学校社会工作的特点专业性;科学性;艺术性;实践性。学校社会工作的定位(1)与德育的关系 学校社会工作以学生为本,工作路径自下而上,工作重点是学生的成长,工作方法突出由内而外,工作重点为促进学生心灵改变和人格成长,工作对象可以是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学校德育则以学校及社会的外在要求为本,工作路径自上而下,工作重点是教育要求,工作方法体现由外而内,工作对象主要是学生。实际过程中,防止学校社会工作的“德育化”是实践中需要把握的要点。(2)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学校社会工作注重个体生活环境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更注重个体自身的作用;学校社会工作有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工作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运用的是辅导、咨询、治疗等工作方法;学校社会工作强调学生作为社会主体,关注学生的社会关系与社会互动,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挖掘社会与个体的资源,而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学生作为精神主体,关注学生的内在心理活动,从内心与环境关系的角度促进个体良性发展。(3)与班级管理的关系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要承担者。班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班级秩序的良性运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学校社会工作的执行者是专职的社会工作者,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班级管理的重点是班级制度层面的,学校社会工作的重点是学生个人发展层面的。(4)与生活管理的关系 学校社会工作包括生活管理,但不等同于生活管理。学校生活管理的工作重点包括文明礼貌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以及自主体验活动等方面。学校社会工作的要素与功能(1)学校社会工作的要素学校社会工作的五项基本要素,即学校社会工作的属性、工作对象、社会工作者、功能和目的。学校社会工作的属性学校社会工作即在学校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是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在学校领域所实施的一种专业服务。学校社会工作的对象学校社会工作以全体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尤其是“社会一情绪一文化”适应有困难的学生。学校社会工作者学校社会工作者首先必须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的知识、方法、技巧以及价值观。学校社会工作者还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基础,包括有关学校的知识、有关青少年发展的知识、有关学业和职业辅导及训练的相关知识。学校社会工作的功能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是协助学生与“家庭一学校一社区”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解决学生在社会和情绪方面的困扰或问题,调适其偏差行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最终达到促进全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学校社会工作的目的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学校教育的目的,协助学生准备面对现在及未来的生活,养成健康人格,培养积极品质,优化社会关系,实现满意人生。针对学生一般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1)学业发展与生涯规划的需要 生涯规划是一个人主动的、有意识的行为。学校社会工作针对学生的学业发展和生涯规划进行辅导时,主要通过小组工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成长。小组设计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明确生涯目标;注重能力培养;结合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方法。(2)协调人际关系的需要 人际关系是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一段过程中,彼此借由思想、感情、行为所表现的吸引、排拒、合作、竞争、领导、服从等互动关系。学校社会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方面的辅导时,可以通过小组工作或者个案工作的方法进行辅导,侧重从以下几方面人手:帮助学生自我觉察;提高学生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养成技能;协助学生自我成长。(3)自我认知与自我探索的需要 自我认知也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认知。自我认知包括:认知自己的价值观、人生方向和目标,认知自己的性格特征,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觉察自我的情绪变化、原因等。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方式,通过习作练习、极限挑战、情景剧等方式达到以下目的:帮助学生悦纳自己;帮助学生肯定自我;协助学生发掘潜能;协助学生规划未来。(4)情绪觉察与情绪管理的需要 青少年情绪情感最突出的特点是两极性的表现。具体表现出如下特征:强烈、狂暴与温和、细腻共存;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学校社会工作者旨在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学会认识情绪;能够辨别情绪;懂得掌控情绪;正确处理情绪。针对学生特殊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1)针对学业困境的学生 学业困境是指学生的学业成绩没有达到学习上应该达到的标准。一般来讲,学生出现学业困境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学生自身的原因;学校的因素;家庭的因素;社区的因素。学校社会工作者对学业困境学生的辅导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学校社会工作者与任课教师合作;学校社会工作者协调利用社会资源。(2)针对人际关系困境的学生 人际关系困境主要指那些渴望与人沟通、得到别人理解却因为种种原因难以实现的一种状态。学生的人际关系困境主要有沉默寡言型、遭人排挤型、行为偏激型、专横霸道型四种。学校社会工作者应先对这些学生的人际关系困境进行评估,发掘他们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然后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对其进行辅导,具体方法有:个案工作方法;小组辅导方法;社会工作与学校教育结合(与德育);资源整合的方法。(3)针对生活困难的学生 这里主要是家庭贫困和特殊家庭(单亲家庭、再婚家庭、服刑人员家庭、残疾人家庭)的学生。这部分学生面临情绪问题、经济压力问题、孩子照顾问题等主要问题。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情感支持;发展支持系统;挖掘社会资源;开发学生潜能。(4)针对心理困境的学生 在学校里,学生常见的心理困境有沮丧、压抑、抑郁、冷漠、嫉妒、焦虑、孤独和浮躁。学校社会工作者在面对此类学生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开展服务:个案工作方法;小组辅导方法;学校宣传方法;整合资源方法。(5)针对特殊行为群体学生 特殊行为群体学生一般指那些有暴力倾向、网络成瘾或者违纪违法的学生。暴力倾向学生 校园暴力一般指发生在校园内的攻击行为,主要包括行为人针对在校的师生实施的身体的和心理的暴力行为。网络成瘾学生 网络成瘾是指由于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种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种生理性不适。引起网络成瘾的原因一般来讲有三点:a青少年心理发展不成熟,是非观不明确,一味地寻求好玩、刺激;b父母工作繁忙,忽略了孩子们内心真正的需求,亲子之间缺少内心的交流,学生感到父母不理解自己,于是转向网络世界去寻找安慰;c学习压力大,学生从网络中寻求解脱和释放。违纪违法行为 在学校里,学生的违纪行为包括说谎、逃学、抽烟喝酒等。违法行为表现为抢劫、偷窃、伤害他人,是已经触犯国家法律的行为。对他们开展社会工作要形成整合的观点,具体做法有:a深入细致的个案工作;b建立团体,形成正向影响;c关注家庭,凝聚力量;d开发社会资源,争取社会支持。个案管理方法的组织与运用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在中国,影响学生的社会生态系统包括家庭、朋辈群体、学校、社区等。运用个案管理的方法能帮助学生理清脉络,从全盘人手考虑和解决问题。(1)个案管理的适用对象学校社会工作者进行个案管理的对象应是那些处境不利的学生。处境不利指由于处于不良的家庭环境中,或者在家庭、同伴群体中长期受不良对待,如虐待、忽视、欺负,而出现或可能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2)个案管理的基本过程识别服务对象 学校社会工作者进行个案管理的服务对象来自以下四条途径:a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的推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