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琵琶行的渲染艺术分析 琵琶行中的景物描写,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处处蕴含着人物的思想感情。以下是为大家推荐的琵琶行的渲染艺术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enxue)。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伤诗的代表作。它不仅以思想内容的人民性获得人们的称道,而且还以极其高明的手法、绘声绘色的妙喻再现了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音乐形象而赢得人们的击节赞赏。但笔者觉得,这首七言古诗的成就远不止这些,它犹如一座丰富的矿藏,值得人们去深入挖掘,尤其诗中的景物渲染艺术值得探究。 尽管琵琶行全诗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着墨不多,一共只有4处,但在这4处的景物描写中,诗人却以细腻而洗炼的笔触,勾勒点染出4幅画“秋江月夜送别图”、“秋江月夜听曲图”、“秋江月夜守船图”、“秋江月夜独倾图”。这些景物描写,对人物刻画起了很大的渲染作用,强烈地突出了主体形象,增强了诗歌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一、营造情绪气氛,展开故事配景。 琵琶行第一处景物描写在诗歌的开头,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了一幅“秋江月夜送别图”。“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客将作别于浔阳江头,昏黑的幕色,浩淼的江水,瑟瑟的秋风,战栗的枫叶,飘舞的芦花,面对这秋景秋物,诗人怎能不“逢秋悲寂寥”?更何况远贬荒僻之地的诗人,又将与好友“秋山又几重”,怎不生依依惜别之情?然后又写“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借着秋江月影,主客想排遣离别的忧愁而举杯消愁,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加上饮苦无音乐,醉惨不成欢,我们不难想象那个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场面,正是这秋江月影,形象地突出了诗人此时的哀愁,犹如那东流的江水一样无边无际、绵绵不绝;此时的心绪,如同江中摇荡的月影一般跳动不安,零乱难平。这幅画,重点突出一个“惨”字,它直抒胸臆,强烈表达了不忍离别的情怀,营造了一个悲抑低沉的意境。而这“举酒欲饮无管弦”、“别时茫茫江浸月”的环境,既暗示了诗人谪居生活的痛苦,又为下文“忽闻水上琵琶声”做有力的反衬;寒江寂寂,四顾茫茫,正当主客悲感交集的时候,“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这两句一方面透露主客的惊喜之情,“忽”就是这种感情的表露;另一方面也写出主客无意中为动人心弦的琵琶声所吸引,就是在这种情境中为“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琵琶女的出场及弹奏琵琶曲营造了悲凉的气氛,并为之展开故事的配景。 二、多方烘托人物,展示人物心境。 琵琶行的第二处景物描写出现在琵琶女弹奏结束时,诗人为我们画了一幅“秋江月夜听曲图”。在这一部分,诗人着力描写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为达成这一目的,诗人善于蓄势,层层渲染烘托。先写琵琶女的出声和相邀见面的情况,诗人听见不同寻常的琵琶声,惊喜万分,从曲声中知弹奏者非俗人,故急欲想见,“寻”、“问”、“移”等一系列的动词,准确地传达出诗人当时的心情。“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则表现出琵琶女羞涩、怯生、犹豫和悲伤的情怀,也暗示了她有无限的心事。接着写琵琶女情动于衷,演奏琵琶,着力表现其高超的演奏技艺。诗人是按调弦、弹奏、曲终的顺序来写的,且把声情有机地融合起来。“转轴”两句,从她弹奏的准备动作中已初显其技艺的精湛和感情的丰富,这是弹奏的开始。接着写弹奏,“弦弦”两句写曲起低沉舒缓,显示其郁郁不得志的思绪;“低眉”两句,状其弹奏的动作神态,现其卓越的技巧和抑郁的心情。“轻拢”两句,表现她弹奏时指法灵活多变和弹奏难度之大,看出其技艺超群,乐曲声不同凡响。紧接下来,诗人用12个诗句,运用一系列的比喻,分别借助听觉、视觉等感受来写弹奏乐曲的声韵悦耳和声调变化。从乐曲的声韵和变化中表现了琵琶女娴熟惊人的技艺与哀思苦痛的情感。“曲终”两句,写琵琶演奏已近尾声,用“裂帛”比喻四弦同时发出的声响,随即戛然而止。一曲虽终,但震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却使人如痴如醉。诗人于是写道“东船西舫消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江边周围的船上都悄然无声,只有皎洁的月光倾泻江中。这简洁的一笔景物描写,却是何等的高妙在寂静的景物氛围下却激荡着汹涌的心潮,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处景物描写,从侧面衬托了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伦,又照应了“别时茫茫江浸月”,渲染了诗歌凄凉、冷落的意境,着重突出“悄”字,又衬托出听众依然沉浸在无限惆怅、幽怨的乐曲声中,而这正好烘托了琵琶女的心境。 如果说第二处景物描写是着重从听众感受的角度去烘托人物心境的话,那么第三处的景物描写则是从琵琶女的感受的角度去展示人物的心境了。 第三处景物描写是在琵琶女苦诉身世遭遇的末尾处:“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琵琶女家住城里,从小拜名师学艺,年轻貌美时,生活奢华。随着时光的流逝,人老珠黄,再也无人上门追欢逐乐了,生活逐渐走向落迫,只好嫁给商人为妻,常常独守空房而无人珍惜,只得经常从梦中寻找失去的欢乐时光。这里,诗人用夜深、月冷、水寒、空船、孤女、独坐为景描绘了一幅“秋江月夜守船图”。这幅画,着重突出“寒”,江水之寒,正暗衬着琵琶女心境之寒!这很容易令人想起李清照声声慢词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好一个“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个景物描写,与这首词表现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无需更多的文字详述,琵琶女被遗弃的孤寂生活和悲凉心境,已被抒写得淋漓尽致了。 三、描绘地域风貌,借助景物抒情。 琵琶行第四处景物描写是在诗人述说自己的谪居浔阳的那一段中:“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秋光月夜独倾图”,突出了一个“独”字。诗人之所以能“知音”,能与琵琶女产生心灵共鸣,并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长叹,是因为有着共同的人生际遇。“同是天涯沦落人”,同在哪里?同自帝京出,同叹命运苦,同感处境悲,同流辛酸泪。正因为这样,诗人才会对琵琶女的悲惨遭遇感同身受。这幅“独倾图”以“地僻无音乐”、“地低湿”说明地处荒僻,环境恶劣,生活孤寂;用“黄芦苦竹”和“杜鹃啼血猿哀鸣”这些凄楚景物来衬托愁闷的心情;用“春江花朝秋月夜”这样美好的景物和大好时光来反衬“取酒还独倾”的孤苦伶仃。从这幅“独倾图”的取景构思,我们不难看出诗人深谙情景相生的妙理。他的取“景”,既注意“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又注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但都统一于“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果我们联系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来理解这幅“独倾图”,就不难理解诗人借写病卧浔阳、生活悲凉苦闷来表现政治上的失意,借写生活环境的恶劣来表现政治处境上的艰难,借写对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病理学习题库+参考答案
- 2025年事业单位化工类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北京市事业单位教师地理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卷真题模拟解析
- 2025年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丰台镇考聘大学生村文书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辽宁鞍山市千山区公益性岗位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真题模拟试卷
- 鹤岗初中联考试卷及答案
- 河南教资考试题目及答案
- 电信用户行为分析-第1篇-洞察与解读
- 5G驱动设备智能互联-洞察与解读
- 全市网格员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棕熊奇遇自然启示
- 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数学试题(无答案)
- 幼儿园小班语言儿歌《秋妈妈与果娃娃》课件
- 2025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 2.3二次根式(第2课时)(教学课件)数学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
- 2025年辅警考试公安基础知识考试真题(含答案)
- ecpl安全培训课件
- 九年级上学案第13课《湖心亭看雪》学案答案
- 脱氧核糖核酸损伤修复时序-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建筑工程师高级职称考试试题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