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滨水地区防洪景观设计模式.pdf_第1页
我国城市滨水地区防洪景观设计模式.pdf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3 3卷 第 1 3期 3 2 2 0 0 7年 5月 山 西 建 筑 SHA I XI ARCHI TECTUR Vo 1 3 3 No 1 3 M a v 2 0 0 7 文章编号 1 0 0 9 6 8 2 5 2 0 0 7 1 3 0 0 3 2 0 2 我国城市滨水地 区防洪景观设计模式 杜 志 明 摘要 通过对我国防洪景观工程和滨水地区景观要素的分析研究 总结出解决防洪工程和滨水景观矛盾的一般性的方 法 最大限度减轻了防洪工程对滨水景观带来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防洪 景观 生态 绿地系统 中图分类号 Tv 8 7 7 文献标识码 A 城市建设的不同方面对河道有着不同的要求 这些要求在 许多方面存在着矛盾 特别是防洪与生态 景观 用地的矛盾尤为 突出 防洪工程建成后 河道两岸的堤防将高出城区某些地面高 程 对城区居民的视觉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使城 区与 水之间形成一道屏障 限制了城市居民与水的接触 随着社会经 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河道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防洪 保安之外 开始关注水域的生态系统 以及河流的自然景观 因 此 治理河道不仅要满足防洪要求 还要能够满足人们对亲水和 景观方面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一些滨水城市对于防洪工程进行景 观改造 出现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下面将对我国城市滨水地区防 洪工程的景观设计模式进行探讨 1 合理的堤防走 向 在城市防洪规划设计中 最常见的工程措施是将河道拓宽 清淤整治 裁弯取直 修筑堤防 以便减少河道糙率 增加河道泄 洪能力 减少水流对凹岸的冲刷 从而达到抵御洪水的目的 从 防洪方面看 综合采取以上措施 可以达到减少防洪工程占地 减 少工程投资等 目的 然而 从景观方面看 以上措施的采用或多 或少都会损害河道的景观价值 曲折 自然的河道代表着富有生 命和变化 给人以良好的视觉感受 为了保留河道的景观价值 维修用旧青砖 墙面涂刷用纸筋灰 据统计 在 7个历史街区和 相关遗迹的修复过程中 使用的全都是旧瓦 旧石板 旧木料 旧 屋柱 旧石墩 在对传统街巷实行 原样原貌 保护的同时 努力提高街区内 居民的生活条件 对这些房屋的外观进行修缮恢复原貌 并进行 室内装修 统一安装卫生设施 埋设 自来水 排污管网 还将电力 电信 有线电视 路灯线等管线纳入共同沟 既有利于恢复街区原 有历史风貌 又有利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4 结语 在绍兴举行的 全国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论坛 上 4 0多位文 物和城建专家欣喜地发现 绍兴在古城保护中将名人故居保护发 展为名人故里保护 从保护 文物大树 发展到营造 文物的森 林 恢复文物的原生态 专家称此为 绍兴模式 此模式是全 国 在河道防洪规划时 除河道瓶颈外 河道走向应尽量保持河道的 自然弯曲 不必强求平直 沿河应尽可能布置一些蓄水湖池 在河 道拐弯急刷的河段 将凸岸段堤防后移 洪水期形成湖泊 不强求 等宽 或利用水流的分与合 形成河心小岛 做到河流水系曲折变 化 有聚有散 堤防的布置也应灵活多样 在保证城市主要地段的 防洪安全前提下 允许局部淹没 做到有防有放 考虑河道景观 后 河道的占地可能增加 但河道的占地综合利用价值提高 并不 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而且 避免了河道大面积的土方开挖 减少 了对环境的破坏 降低了工程投资 2 充分利用滩地 做好防洪与生态景观的结合 河道应尽量采用复式断面 这样河道中的滩地既扩大了行洪 断面 又为鸟类 两栖动物的生存提供了生存空间 也为人类的休 闲 游憩提供了条件 在河滩地种植草皮 树木等植被 既可以使 河滩免水流冲刷 又可以美化河道 另一方面 将休闲场地 绿地 设置于河滩地 增强了休闲时暇的亲水性 扩大了视觉空间 因 此 在河滩地 防洪 生态 景观三者可以有机结合 相得益彰 滩 地的高程应在满足 3年 5年一遇防洪要求的前提下 尽可能降 低滩地高程 以加大行洪断面 增强亲水性 滩地布置应以平地 或缓坡为主 便于游人散步 放风筝等游憩活动 古城保护的方向 名人保护论坛认为 绍兴的古城保护走出了保 护与发展共生的模式 在发展中保护 在保护中发展 从鲁迅故 居到鲁迅故里 从文物大树到文物森林 这一成功模式代表着古 城保护的方向 建设性破坏现象在古城中普遍存在 一个个文物 孤岛在现代化建设中岌岌可危 绍兴模式 便在这样的背景下 诞生 2 0 0 4年 1 0月 1 2日 历经三轮角逐 在全国 6 0 0多座城市的 激烈竞争中 绍兴脱颖而出 登上 最佳中国魅力城市 的榜单 参考文献 1 范雪峰 白 杰 谈城市历史街 区的保护 J 山西建筑 2 0 0 5 3 1 1 1 1 2 2 孟 嘉 绍兴历史街 区的保护规划与 实施 J 山西建筑 2 0 0 5 3 1 1 2 9 1 0 Pr o t e c t i o n o f a nc i e nt c i t y o f S h a o x i n g REN Yu e pi ng XU Fa ng g ui Ab s t r a c t S t y l e a n d f e a t u r e s o f an c i e n t c i t y o f S h a o x i ng a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a s we l l a S g o v e r n me n t e x p e n d i t ure f o r p r o t e c t i o n o f h i s t o r i c a l and c u l t ura l c i t y P r i n c i p l e r e ma i n i n g o l d a S b e f o r e s h o uld b e f o l l o wed i n p r o t e c t i o n i S d i s c u s s ed i n o r d e r t O we l l d e a l wi t h 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b e t we e n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o f his t o ri c b u i l d i n g s an d urb a n d e v e l o p me n t Ke y w o r d s an c i e n t c i t y a r c hit ect ure his t o r i c a l a n d c u l t ural c i t y s t r eet 收稿 日期 2 0 0 6 1 2 1 3 作者简介 杜志明 1 9 8 0 一 男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北京1 0 0 0 2 4 维普资讯 第 3 3卷 第 1 3期 2 0 0 7年 5月 杜志明 我国城市滨水地区防洪景观设计模式 3 3 3 对防洪堤断面形态及护岸的景观处理 滨水区是陆地和水体的交接 因此护岸成为重要的设计元 素 它是陆地和水体边界 其设计应根据水利 防洪和规划设计 等方面的要求灵活处理 护岸分为人工型护岸和 自然型护岸 城市中一般使用前者 较多 护岸的形式影响着人与水体的亲近关系 在护岸设计中 防洪和近水 安全和亲水是设计中必须处理的矛盾 通过护岸断 面的不同处理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水际空间 护岸设计应有 利于市民在护岸上坐卧 行走 休息 使人可以在各种距离与水接 近 使陆域和水域平缓过渡 并有机联系 尽可能提供观水 戏水 游水等多种亲水方式 有的护岸做立体化处理 将实际的岸线凹 进或是凸出 在靠近水面的地方形成一处亲水平台 同时满足了 人们的亲水需求和防洪要求 护岸是水陆生态体系的交界 有适合各种生物声息的潜在环 境 多种生物的生存不但能维持生态的平衡 还能丰富滨水景 观 使其更具生命力和亲切感 因此要确保各种生物的生存环境 设计时除了尽量保留自然岸地 护岸的设计和施工要尽量减少对 水滨动植物的影响 选择护岸的材料时 要综合考虑材料的强 度 耐久性 经济性 对生态和景观的影响等问题 最好能因地制 宜 不同的地域和风格 都要以护岸的整体或水岸空间的整体设 计思路为依据 尽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4 滨水区城市绿地系统 影响滨水绿化带的宽度控制的因素很多 水体沿岸陆域开敞 空间控制主要为了滨水绿化带建设 滨水绿化带设计要体现主题 性 滨水绿化带应以树林布置和草地布置相结合 一味模仿 国外 以大片草地而无遮荫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水与绿的结合是环境景观的基础 自然美是滨水地段的主 要美学特征 应该设法营造 自然环境和 自然景观 保持岸线的纯 自然性 从而给人以回归大自然原始美的感觉 这是滨水地段绿 化的首要意义 滨水地段的绿化布置相对于水 的位置关系的不 同而有不同 的要求 从近水 的滩地到堤岸护坡 堤顶 再到水岸空间的外围 从水中到岸上 从堤内到堤外 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1 近水的滩地上种植地方性耐水植物 这样的滩地在丰水 期被淹没 但大部分时间露出水面 2 在护坡上种草 在现有的 护坡上砌筑混凝土框架 在框架内填土 种草 是结合堤岸 防洪 并在现有条件下进行改造的较好办法 对于比较适宜种植的护 坡 可进行多种植物的组合搭配 可达到丰富的视觉效果 在堤 岸上面及堤岸以外的步行空间应以高大乔木为主 为步行和活动 提供足够的硬地面积 同时也提供足够的树荫面积 又能保证视 线的通透 3 远离水岸的空间在条件允许 的情况下可以处理成 大面积的绿地 但要避免一览无余的绿地 也要避免过密的树木 遮挡视线 沿水绿化带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可以净化水体 在沿江栽 植大面积绿化有助于提高自然的渗滤净化能力 减缓污染土壤对 水体的威胁 大范围连续的 多层次的河道水系绿化和水系水质 的提高也为鸟类和水生动物提供必要的活动空间和容量 从而更 加提高滨水地段的 自然活力和生机 使水环境更具吸引力 也增 强了不同滨水地段的地方特色和景观个性 而同一地区恰当的物 种选择又可分明地展示出不同季节的景色变化 5 滨水区景观小品 1 铺地 通过铺地设计 既可使空间一体化 也可 以限定不 同的空间 还确保了水边行走的安全 2 栅栏 设在水边游步道的设施 是防止掉入水中的安全设 置 聚集人数多的滨水区要尤为注意 但过分追求安全性而设置 很多栅栏 就失去了滨水区的固有活力 3 缘石 在游步道的水边设置缘石 能增添变化 有时还起 到椅子的作用 能唤起行人的注意 且是起到安全保护的有效手 段 4 椅子 在滨水区环境要素构成中 椅子对形成良好的空间 特点有重要作用 滨水区的一个作用就是城市的使用功能 并能 吸引人们 又能提供给人们舒适的休息场所 它可供人休息及演 变出多样的具有艺术形态的空间 6 结合防洪堤的立体交通 大多数滨江城市都是沿着水边发展 城市的主要道路都与水 岸平行 而滨江路也成为城市主要的交通干道 这样的滨江干道 成为步行的人们到达水边的主要障碍 1 跨沿江路的步行桥 这种步行桥可与对面建筑相连 形成 立体的步行交通系统 保持水面景观的自然延续 而桥本身也可 以成为吸引人的景观 2 道路加盖 所谓道路加盖就是指一种 分层的立体交通 最上层为步行道 人们穿越 马路不受任何阻 碍 视线上也是通透的 3 高架车道 相比 道路加盖 这种办 法既能解决步行到达问题 又能使行车的人也能看到水 而且在 原有环境的基础上更容易实施 但要考虑高架道路对城市景观的 影响 4 地下隧道 将景观条件最优越 的地面全部留给步行的 人们 而将机动车引入地下 除了上述几种解决滨江地区过境交通的办法外 还可以通过 把沿江的机动车道迁出滨江地区 一般认为改建于距离水边 1 k m 左右的距离为宜 7结语 结合防洪工程 的景观设计 在满足城市防洪 的基础上 满足 了城市居民亲水 近水的愿望 以及城市生态及景观要求 最大限 度地减轻了防洪工程对滨水景观带来的不利影响 并给市民提供 了一个休闲 观光的场所 参考 文献 1 张庭伟 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 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 0 0 2 3 2 日本土木 学会 滨水景观设计 M 大连 大连理 工出版社 2 0 0 3 4 3 王萌 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研究现状分析 J 山西建筑 2 0 0 5 3 1 5 1 1 1 2 La nd s c a p e d e s i g n mo de o f f l o od b an k i n u r ban wa t e r f r o n t i n Chi n a DU Zhi mi I l g Ab s t r a c t B a s e d u p o n a n a l y s i s o f l a n d s c a p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o f f l o l b a n k a n d l an d s c a p e e l e me n t s i n u r b an wa t e rfr o n t g e n e r me t h o d i s i n t r o d u c e d t o r e s o l v e 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b e t ween f l o l p r o t e c t i o n w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