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模拟题2012-2013下.doc_第1页
土力学模拟题2012-2013下.doc_第2页
土力学模拟题2012-2013下.doc_第3页
土力学模拟题2012-2013下.doc_第4页
土力学模拟题2012-2013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力学模拟题选择题。(20分)1判断粘性土软硬状态的指标是( C ) A. 塑性指数 B. 液限 C. 液性指数 D. 塑限2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中可直接测定的指标为( C ) A. 含水量、孔隙比、饱和度 B. 密度、含水量、孔隙比 C. 土粒相对密度、含水量、密度 D. 密度、含水量、干密度3某土样的天然含水量w为25%,液限wL为40%,塑限wP为15%,其液限指数IL为( C ) A. 2.5 B. 0.6 C. 0.4 D. 1.664宽度均为b,基底附加应力均为p的基础,附加应力影响深度最大的是( D ) A. 矩形基础 B. 方形基础 C. 圆形基础(b是直径) D. 条形基础5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分层厚度一般为( A ) A. 0.4b B. 0.4L C. 0.4 m D. 天然土层厚度6土体压缩变形的实质是( A ) A. 空隙体积的减小 B. 土粒体积的压缩 C. 土中水的压缩 D. 土中气的压缩7某内摩擦角为200的土样,发生剪切破坏时,破坏面与最大主应力方向的夹角为( B ) A. 550 B. 350 C. 700 D. 11008分析砂性土坡稳定时,假定的滑动面为( A ) A. 斜平面 B. 坡脚圆 C. 坡面圆 D. 中点圆9下列基础中,适宜宽基浅埋的基础是( C ) A. 混凝土基础 B. 砖基础 C. 钢筋混凝土基础 D. 毛石基础10单桩轴力分布规律为( A ) A. 由上而下直线增大 B. 由上而下曲线增大 C. 由上而下直线减小 D. 由上而下曲线减小11无粘性土进行工程分类的依据是( D ):A. 塑性指数 B. 液性指数 C. 颗粒大小 D. 粒度成分12能传递静水压力的土中水是( A )A. 毛细水 B. 弱结合水 C. 薄膜水 D. 强结合水13已知某砂土土样的最大、最小空隙比分别为0.8、0.4,若天然孔隙比为0.6,则土样的相对密度Dr为( D )A. 0.75 B. 0.5 C. 4.0 D. 0.2514深度相同时,随着离基础中心点距离的增大,地基中竖向附加应力将如何变化?( D )A. 斜线增大 B. 斜线减小 C. 曲线增大 D. 曲线减小15相同荷载作用下,最终沉降量最大的是下列哪种土形成的地基?( B )A. 超固结土 B. 欠固结土 C. 正常固结土 D. 老固结土16地震时可能发生液化的土的类别是( C )A. 细砂和粉土 B. 粘土和砂土 C. 粘土和粉土 D. 只有砂土17所谓的临塑荷载,就是指( D )A. 地基土将出现塑性区时的荷载B. 地基土中出现连续滑动面时的荷载C. 地基土中出现某一允许大小塑性区时的荷载D. 地基土中即将发生塑性剪切破坏时的荷载18下列基础中,减小不均匀沉降效果最好的基础类型是( C )A. 条形基础 B. 独立基础 C. 箱型基础 D. 十字交叉基础19下列哪种情况将在桩侧产生负摩阻力? ( C )A. 地下水位上升 B. 桩顶荷载过大C. 地下水位下降 D. 桩顶荷载较小20粘性土由可塑状态转入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被称为( B )A. 液限 B. 塑限 C. 缩限 D. 塑性指数21宽度均为b,基底附加应力均为p的基础,附加应力影响深度最大的是( D )A. 矩形基础 B. 方形基础 C. 圆形基础(b是直径) D. 条形基础22土体压缩变形的实质是( A )A. 空隙体积的减小 B. 土粒体积的压缩C. 土中水的压缩 D. 土中气的压缩23慢剪的试验结果适用的条件是下列哪种地基? ( A )A. 快速加荷排水条件良好地基 B. 快速加荷排水条件不良地基C. 慢速加荷排水条件良好地基 D. 慢速加速排水条件不良地基24挡土墙后填土的内摩擦角j、粘聚力c变化,对主动土压力Ea大小的影响是( C )A. j、c越大,Ea越大 B. j、c越大,Ea越小C. j越大、c越小,Ea越大 D. j越大、c越小,Ea越小25一般而言,软弱粘性土地基发生的破坏形式为( D )A. 整体剪切破坏 B. 刺入式破坏 C. 局部剪切破坏 D. 连续式26下列基础中,不属于深基础的是( C )A. 沉井基础 B. 地下连续墙 C. 桩基础 D. 扩展基础27下列哪种情况将在桩侧产生负摩阻力?( C ) A. 地下水位上升 B. 桩顶荷载过大C. 地下水位下降 D. 桩顶荷载较小简答题。(20分)1什么是地基?什么是基础?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地基:我们将受建筑物影响在土层中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所不能忽略的那部分土层称为地基。 作用:承受基础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向土层深处传递。 基础:建筑物的下部通常要埋入土层一定深度,使之坐落在较好的土层上。我们将埋入土层一定深度的建筑物下部承重结构,称为基础。 作用:基础位于建筑物上部结构和地基之间,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传递给下部的地基,因此,基础起着上承和下传的作用。2计算自重应力时,为什么地下水位以下要用浮重度?答:土的自重力是指土体本身有效的重量产生的应力在建筑物建造之前就存在于土中使土体压密并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自重应力分布线是一条折线,转折点在土层构造的交界处和地下水位处。建筑物荷载在地基中增加的应力称为附加应力。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1)在地面下任意深度的水平面上。各点的附加应力非等值,在集中力作用线上的附加应力最大,向两侧逐渐减小。(2)距离地面越深,附加应力分布的区域越广,在同一竖线上的附加应力随深度而变化。过某一深度后,深度越大,附加应力越少。3什么是正常固结土、超固结土、欠固结土?它们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变形相同吗? 答:正常固结土: 在历史上所经受的先期固结压力等于现有覆盖土重。 超固结土: 历史上曾经受过大于现有覆盖土重的先期固结压力。 欠固结土: 先期固结压力小于现有覆盖土重。 它们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变形不相同。4影响土的抗剪强度的因素有哪些?答:土的组成、原始密度、空隙比及含水量等因素;土的结构性;应力历史;加荷条件;土的各向异性;应变强度软化。5浅基础的类型有哪些?其一般构造如何?适用于什么条件? 答:(1)刚性基础:指用砖、毛石。混凝土以及灰土或三合土等材料建成的基础。适用于六层或六层以下(三合土基础不宜超过四层)的民用建筑或墙承重的厂房。 (2)扩展基础:扩展基础的构造形式一般有锥形和阶梯形。 (3)柱下条形基础:柱下条形基础一般用于钢筋混凝土建造,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十字交叉型的。所受荷载为集中荷载,地基反力为非线性的。 (4)筏板基础:筏板基础一般为等厚度的钢筋混凝土平板。筏板基础对于上不结构较好的建筑,可将上部结构荷载较均匀的分配到地基上。 (5)箱型基础:有钢筋混凝土的底板、顶板和纵横交叉的隔板构成的、能共同工作的箱型地下结构。 (6)壳体基础:圆锥薄型的地下结构。主要用作烟囱、水塔、贮仓等构筑物的基础。6土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各相变化对土的性质有什么影响? 答:土的成分包括粒度成分、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三个方面。自然界的土,作为组成土体骨架的土粒,大小悬殊,性质各异。工程上常把组成土的各种大小颗粒的相互比例关系,称为土的粒度成分。土的粒度成分如何,对土的一系列工程性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而,它是工程性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1粒组及其划分为了便于研究土粒的大小,通常按土粒的直径(简称粒径,以mm为单位)来划分粒径区段。将每一区段中所包括大小比例相似、且工程性质基本相同的颗粒合并为组,称为粒组。每个粒组的区间内常以其粒径的上、下限给粒组命名,如砾粒、砂粒、粉粒、粘粒等。各组内还可细分成若干亚组。表1-1是我国部颁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以下简称规程)粒组划分表。2粒度成分及粒度分析一般天然土由若干个粒组组成,它所包含的各个粒组在土全部质量中各自占有的比例称为粒度成分,又称颗粒级配。用指定方法测定土中各个粒组占总质量百分数的试验,称为土的颗粒分析。7同一种土压缩系数是否为常数?它随什么因素变化? 答:不是。它的大小及变化与所取的P1、P2的大小有关。同一种土的压缩系数随着不用的荷载等级变化的与所取的P1、P2的大小有关均以压力由原来的自重应力P1增加到外荷载作用下的土中应力P2时土体显示的压缩性为代表。8地基破坏类型有几种? 答:(1)地基破坏的模式整体剪切破坏: 三角压密区,形成连续滑动面,两侧挤出并隆起,有明显的两个拐点。 浅基下密砂硬土坚实地基。 (2)地基破坏的模式局部剪切破坏:基础下塑性区到地基某一范围,滑动面不延伸到地面,基础两侧地面微微隆起,没有出现明显的裂缝。常发生于中等密实砂土中。 (3)地基破坏的模式刺入剪切破坏(冲剪破坏):基础下土层发生压缩变形,基础下沉,当荷载继续增加,附近土体发生竖向剪切破坏.9何谓深基础?深基础有哪些类型? 答:深基础是埋深较大,以下部坚实土层或岩层作为持力层的基础,其作用是把所承受的荷载相对集中地传递到地基的深层,而不像浅基础那样,是通过基础底面把所承受的荷载扩散分布于地基的浅层。深基础有桩基础、墩基础、地下连续墙、沉井和沉箱等几种类型。10何谓自重应力?何谓附加应力?二者在地基中如何分布? 答:自重应力是岩土体内由自身重量引起的应力。岩土体中任一点垂直方向的自重应力,等于这一点以上单位面积岩土柱的质量。附加应力是指荷载在地基内引起的应力增量。是使地基失去稳定产生变形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土体在自重作用下,已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压缩稳定。因此,土的自重应力不再引起土的变形。但对于新沉积土或近期人工冲填土属例外。附加应力是地基中新增加的应力,它是使地基产生变形、导致土体强度破坏和失去稳定的主要原因。11临塑荷载pcr、临界荷载p1/3、p1/4的意义。 地基中即将出现塑形区但还未出现塑形区时所对应的基底压力,即相应于塑形区的最大开展深度Zmax=0 时所对应的基底压力为临塑荷载,用Pcr表示。 12同一种土压缩系数是否为常数?它随什么因素变化? 答:不是。它的大小及变化与所取的P1、P2的大小有关。同一种土的压缩系数随着不用的荷载等级变化的与所取的P1、P2的大小有关均以压力由原来的自重应力P1增加到外荷载作用下的土中应力P2时土体显示的压缩性为代表。13试述群桩效应的概念和群桩效应系数的意义。 群桩效应就是指群桩基础受竖向荷载后,由于承台、桩、土的相互作用使其桩侧阻力、桩端阻力、沉降等性状发生变化而与单桩明显不同,承载力往往不等于各单桩承载力之和这一现象。群桩效应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群桩的侧阻力、群桩的端阻力、承台土反力、桩顶荷载分布、群桩的破坏模式、群桩的沉降及其随荷载的变化。用以度量构成群桩承载力的各个分量因群桩效应而降低或提高的幅度指标,如侧阻、端阻、承台底土阻力的群桩效应系数。论述题。(28分)1、压缩模量、变形模量、弹性模量有什么区别? 压缩模量Es与变形模量Eo两者都为模量,其基本意义一样,但受力状态不同。压缩试验是在室内压缩仪中进行的,试样在压缩容器和环刀的约束下侧向不能变形,人们称“完全侧限条件”或“侧向不能膨胀条件”。而变形模量是在现场进行的载荷试验,是在无侧限条件下求得的,因而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地基土的性质。但前者试验简单,后者人力、物力花费较大,而两者在理论上是可以换算的。但理论关系难以反映其实际关系。工程中除压缩模量Es和变形模量E0之外,有时还要用到弹性模量Ed,Ed可由室内三轴压缩试验确定。取未扰动土样,在自重应力水平下固结,然后在不排水条件下施加轴向压力。当轴向压力增量与现场条件下承受的压力相等时,再卸荷到固结压力,如此反复56次,则Ed值即可确定。Ed可取初始切线模量或最后一次加载时,其应力水平等于历次施加最大轴向压力一半处的切线模量。 由此可见,三种模量的试验方法不同,反映在应力条件、变形条件上也不同。压缩模量是在室内有侧限条件下的一维变形问题,变形模量则是在现场的三维空间间题;另外,土体变形包括了可恢复的弹性变形和不可恢复的塑性(残余)变形两部分。压缩模量Es和变形模量E0是包括了残余变形在内的,与弹性模量Ed有根本区别,而压缩模量Es与变形模量E0的区别又在于是否有侧限。在工程应用上,我们应根据具体问题采用不同的模量。地基土的压缩性可按压缩模量进行划分;用分层总和法或规范推荐公式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时,也是用的压缩模量;用弹性理论方法计算最终沉降量时,土力学中用的是变形模量;在考虑不同变形阶段的沉降计算方法时,其中瞬时沉降用的是弹性模量。还有,人们发现,在计算高耸结构物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倾斜时,也要用弹性模量。若用压缩模量或变形模量计算,将得到实际上不可能那样大的倾斜值。这是因为风荷载是重复荷载,每次作用时间很短,此时土体中的孔隙水来不及排出或不能完全排出,压缩变形来不及发生,因此大部分仍是可恢复的变形,这种情况应当用弹性模量来计算。同理,作地震反应分析计算或路面设计时也都要用地基土的弹性模量。总之,弹性模量多用来计算瞬时或短时间内即将快速作用着荷载时土体的变形,压缩模量、变形模量用于只是一次加荷条件下假定是线弹性材料的土体变形的计算,其中,因室内压缩试验比较容易,因此大量用到压缩模量来计算上体变形,但用弹性理论公式估算地基土沉降时,因为实际工程土体是无侧限的,因而要用变形模量。2、朗肯土压力理论和库仑土压力理论的基本原理有何不同?其适用条件如何? 朗肯压力理论是根据半空间的应力状态和土的极限平衡条件而得出的土压力计算方法。库仑土压力理论是根据墙后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并形成一滑动楔体时,从楔体的静力平衡条件得出的土压力计算理论。a、联系当=0,=0,=0,用两种理论计算结果相同b、区别 不同假设,不同分析方法。 库伦土压力理论计算被动土压力误差大,适宜计算主动土压力;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主动土压力误差大,适宜计算被动土压力。适用条件不同。朗肯土鸭梨理论适用在土的极限条件下。库伦土压力理论适用在墙后的填土是理想的颗粒体(粘浆力C=0),滑动破坏面为一平面。3、浅基础设计的主要程序如何?地基基础对整个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工程量,造价和施工工期影响都很大;而且基础工程是地下隐蔽工程,一旦失事,难以补救。基础工程设计包括基础设计和地基设计两大部分。地基基础设计必须遵循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的原则。具体原则如下: a.基底压力小于或等于地基承载力,即 b.地基计算复形量小于建筑容许复形值,即c.有水平力作用时应当满足稳定要求,即地基具有抗倾覆,抗滑的能力。 通常是把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三者分离开来,分别对三者进行计算:视上部结构底端为固定支座或固定铰支座,不考虑荷载作用下各墙柱端部的相对位移,并按此进行内力分析;而对基础和地基,假定地基反力与基底压力呈直线分布,分别计算基础的内力与地基沉降,这种传统(习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称为常规设计方法。然而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都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因此必须满足变形协调条件。4、桩有哪些分类,常用桩的特点和适用性如何? 按桩的分力分类:a.端承桩:荷载仅依靠桩端支承力来承担,而不考虑桩侧摩擦力的作用(图9.2.1a)。当桩侧土是软弱和松砂且桩端土质坚硬时,多采用此类桩。b.摩擦桩:荷载主要依靠桩身摩擦力来承受,有时桩端也起一定的支承作用(图9.2.1b)。当桩侧土质较好,端部坚硬土层埋藏深度较深时采用此类桩。按桩身材料分:a.木桩:适宜于常年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地基,木材多用衫木、松木和橡木,桩长一般为4m10m,直径18cm26cm,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下极易腐烂。b.钢筋混凝土桩:可以预制,也可以灌注现浇,桩长和截面尺寸可以任意选择,承载力高,耐久性好,工程中被普遍采用。c.钢桩:可以采用各种型钢,承载力很高,吊装,运输都较方便,但耗钢材多,造价高,目前只在重点工程中采用。 按承台位置的高、低分:a.高承台桩基:承台高于地表,它的受力和变形不同于低承台桩基,一般应用在桥梁,码头。 b.低承台桩基:承台低于地表,由于受到土侧向的约束,桩的纵向挠曲和桩顶侧向位移忽略不计,多应用于房屋建筑工程中。 按施工方法分:a.预制桩:在工厂或现场制作成桩后,用锤击,振动打入,静力压入等送入土中。钢筋混凝土桩,钢桩,木桩等均属于预制桩。其优点是质量易保证,速度快,制作方便,缺点是存储,吊装,运输不便。 b.现浇灌注桩由于成孔方式不同又可分为:沉管灌注桩、钻孔(冲孔)灌注桩、钻扩(爆扩)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适宜于无水或少水的较密实的各类土层中,桩的直径不宜小于1.4m,孔深不宜超过20m。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工序为:开挖桩孔,护壁支撑,排水,吊装钢筋笼及灌注桩身混凝土。如按桩功能分:受压桩,抗拔桩,锚桩,护坡桩等。如按成桩方式分:挤土桩,部分挤土桩,非挤土桩等7、单桩承载力由哪两部分组成? 如何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单桩承载力由桩材料的抗压容许应力和桩身的横截面积 。通过安全系数和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所得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大小,可以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特征值。8、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有几个?哪些是直接测定的?如何测定?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有:土的密度、土粒相对密度、土的含水量、土的千密度、土的饱和密度、土的有效密度、土的孔隙比和空隙率等。 土的密度(通过环刀法测定)、土的相对密度(通过比重瓶法测定)和土的含水量(通过烘千法测定)是直接测定的物理性质指标。 9、压缩指数Cc与压缩系数a哪个更能准确反映土的压缩性质?为什么?压缩指数Cc和压缩系数a都是反映土的压缩性的指标,压缩系数是由e-p曲线确定的,随着压力p的不同就有不同的a;而压缩指数Cc是由e-logp曲线确定的,研究表明,e-logp曲线的后半段接近直线,所以这短直线上可以用任何两点来确定Cc,这两个指标没有准确不准确之分,压缩系数可以反映任何压力下的土的压缩性,而压缩指数可以反映土的整体压缩性,另外a是有量纲的,而Cc是无量纲的!同时,在研究的时候在曲线不后表达的,可以用对数曲线来表示,这样很可能就能看到很明显的特性!10、深基础与浅基础有何差别?无论浅基础与深基础,皆是为保证上部结构的稳定性而进行设计的。设计中离不开地基承载力的计算,而地基承载力取决于地基土的密度、抗剪强度和变形性质等物理力学性质,取决于地基土的原始应力和地下水情况,取决于基础的尺寸、埋深和基底的粗糙程度,并且也取决于基础的建造方法。施工方法的差别对基础承载性状有重要的影响,浅基础采用敞开开挖基坑的方法,浇筑基础后再回填侧面的土,因此不能考虑侧向原状土层对基础侧面的摩擦力,不考虑对地基承载力的贡献。而深基础采用挤压成孔或槽的方法,然后浇筑混凝土或者采用挤压的方法将深基础直接置入土中,即使采用人工挖土或钻孔取土的钻孔桩方法,也是通过在形成的孔中直接浇筑混凝土这种施工方法使桩(墙)壁与侧面天然土体直接接触,侧向土层的制约作用非常明显。深基础周围土体可视为原状的土体或者比原状土的强度更强一些的土体,可以发挥对承载力的贡献。而浅基础周围填筑的土体已经完全扰动了,且填筑过程中质量难以控制。因此深基础的侧面可以传递剪应力,而浅基础则不能考虑侧向摩阻力的作用。这是两者设计计算方法的主要不同点。随着基础工程理论研究、设计计算方法和施工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今不同基础类型常被联合应用。如在软土地基的高层建筑中广泛采用了桩筏、桩箱基础;CFG桩加褥垫或加条基或筏基等。因此,现今浅基础或深基础只是沿袭传统习惯,提供一个概念而已。计算题。(32分)1. 某地基土含水量19.5%,土粒相对密度2.70,土的干密度1.56 g/cm3,确定孔隙比、饱和度。又知该土的液限28.9%、塑限14.7%,求液性指数、塑限指数,确定土名,判定土的状态。(6分)孔隙比e= 2.70 x (1+0.195)/1.56 = 2.07饱和度Sr= 0.195 x 2.70 / e =0.254塑性指数IP=WI WP =28.9% - 14.7% = 14.2液性指数 IL=(W - WP)/ IP =0.3410 IP 17 0.25 I L 0.75 所以土是粉质粘土 处于可塑状态2. 一体积为100 cm3的原状土试样,湿土质量190 g,干土质量151 g,土粒相对密度2.70,试确定该土的含水量、孔隙率、饱和度。(6分)3. 某地基为砂土,湿密度为1.80 g/cm3,含水量21%,土粒相对密度2.66, 最小干密度1.28 g/cm3,最大干密度1.72 g/cm3,判断土的密实程度。(6分) 解:设 Vs=1 e = ( ( (1+0.21) x 2.66 x 1) /1.80) 1 = 0.788 =(1.72-0.788)/(1.72-1.28)=2.12 (厚实)4. 某建筑场地,地表水平,各层土水平,基本情况如下:第一层为填土厚度为1.7 m,g=16 kN/m3;第二层为粉土厚度为3 m,g=18 kN/m3;第三层为粉质粘土厚度为2 m,g=19 kN/m3;第四层为粘土厚度为4 m,g=18 kN/m3。试绘制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分布。(8分)解:第一层填土层的应力分布为=H1*1=H1*16=16H1(KN/m2)(0=H1=1.7m),故在标高0-1.7米范围内随着深度的增加,其土层自重由浅自深的应力P1的线性分布范围为:0*16=0=P1=1.7*16=27.2KN/M2。 第二层粉土层的应力分布为=H1*1+H2*2=1.7*16+H2*18=27.2+18H2(KN/m2)(H1=1.7M,0=H2=3m),故在标高-1.7-1.7-3=-4.7米范围内随着深度的增加,其土层自重由浅自深的应力P2的线性分布范围为:27.2+0*18=27.2=P2=27.2+3.0*18=61.2KN/M2。 第三层粉质粘土层的应力分布为=H1*1+H2*2+H3*3=1.7*16+3*18+H3*19=61.2+19H3(KN/m2)(H1=1.7M,H2=3.0M,0=H3=2.0m),故在标高-4.7-4.7-2=-6.7米范围内随着深度的增加,其土层自重由浅自深的应力P3的线性分布范围为:61.2+0*19=61.2=P2=61.2+2.0*19=99.2KN/M2。 第四层粘土层的应力分布为=H1*1+H2*2+H3*3+H4*4=1.7*16+3*18+2*19+4.0*18=99.2+18H4(KN/m2)(H1=1.7M,H2=3.0M,H3=2.0m,0=H4=4.0m),故在标高-6.7-6.7-4=-10.7米范围内随着深度的增加,其土层自重由浅自深的应力P3的线性分布范围为:99.2+0*18=99.2=P2=99.2+4.0*18=171.2KN/M2。总结:自而地面向下土层自应力的分布为线性分布,且为:0-1.7m为:0KN/M227.2KN/M2;-1.7M-4.7M为:27.2KN/M261.2KN/M2;-4.7M6.7M为:61.2KN/M299.2KN/M2;-6.7M-10.7M为:99.2KN/M2171.2KN/M2。5. 某砂样进行直剪试验,当s =300 kPa,tf=200 kPa,试求:(1)砂样的内摩擦角j;(2)破坏时的最大最小主应力;(3)最大主应力与剪切面所成的夹角。(8分)解: (1)砂土的内摩擦角为j=arctan(200/300)=33.7度。 (2)破坏时的最大主应力=(300+200tan(33.7)+200/cos(33.7)=653.8kPa和最小主应力=(300+200tan(33.7)-200/cos(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