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预防与控制要点.ppt_第1页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要点.ppt_第2页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要点.ppt_第3页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要点.ppt_第4页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要点.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要点 2018年11月 第一部分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传染病防治法 传染病分为甲 乙 丙三类2004年国家对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了修订 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法定乙类传染病 法定管理传染病从原来的35种增加到37种 2008年5月4日 卫生部将手足口病列入法定丙类传染病 2009年4月30日将甲型H1N1流感列入法定乙类传染病 2013年10月28日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 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法定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 2种 是指 鼠疫 霍乱 乙类传染病 26种 是指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人感染H7N9禽流感 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 炭疽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百日咳 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 淋病 梅毒 钩端螺旋体病 血吸虫病 疟疾 丙类传染病 11种 是指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麻风病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黑热病 包虫病 丝虫病 除霍乱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手足口病 学校常见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 猩红热 麻疹 水痘 风疹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肺结核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颊炎 细菌性痢疾 感染性腹泻病虫媒与动物传播疾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狂犬病 疟疾接触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其他传染病乙肝 艾滋病 第二部分传染病防控的基本原则 管理和控制传染源 根本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 关键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 重要措施 第三部分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要点 一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诺如病毒变异快 环境抵抗力强 感染剂量低 感染后潜伏期短 排毒时间长 免疫保护时间短 且传播途径多样 全人群普遍易感诺如病毒感染发病的主要表现为腹泻和 或呕吐 国际上通常称之为急性胃肠炎 2013年以来 我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暴发多以诺如病毒暴发疫情为主 尤其是2014年冬季以来 诺如病毒暴发疫情大幅增加 显著高于历年水平 8 病原学 诺如病毒变异速度快具有较强的耐受性 对热 乙醚和酸稳定 酒精和免冲洗洗手液没有灭活效果 同一个体仍可重复感染同一毒株或不同毒株的诺如病毒 病毒核酸排出规律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病人的粪便排出 也可通过呕吐物排出 病人在潜伏期即可排出诺如病毒 排毒高峰在发病后2 5天 持续约2 3周 最长排毒期有报道超过56天 在免疫抑制病人中更长诺如病毒感染剂量为18 2800个病毒粒子 诺如病毒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致病力 有的专家估计10 100个病毒颗粒即可导致感染 临床特征 一 潜伏期诺如病毒的潜伏期相对较短 通常12 48小时 二 轻症病例临床表现诺如病毒感染发病以轻症为主 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 其次为恶心 腹痛 头痛 发热 畏寒和肌肉酸痛等成人中腹泻更常见 而儿童更容易出现呕吐诺如病毒感染病例的病程通常较短 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 3天 但高龄人群和伴有基础性疾病患者恢复较慢 10 聚集性疫情和暴发判定标准 一 聚集性疫情 3天内 同一学校 托幼机构 医疗机构 养老院 工厂 建筑工地 游轮 社区 村庄等集体单位或场所 发生5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诺如病毒感染病例 其中至少2例是实验室诊断病例 二 暴发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7天内 同一学校 托幼机构 发生20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诺如病毒感染病例 其中至少2例是实验室诊断病例 11 诺如病毒预防控制措施 一 病例管理鉴于诺如病毒的高度传染性 对诺如病毒感染人员进行规范管理是阻断传播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手段 原则如下 1 病例 在其急性期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应进行隔离 轻症患者可居家或在疫情发生机构就地隔离 症状重者需送医疗机构按肠道传染病进行隔离治疗 医疗机构应做好感染控制 防止院内传播 2 隐性感染者 建议自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后72小时内进行居家隔离 3 从事食品操作岗位的病例及隐性感染者 诺如病毒排毒时间较长 尽管病例症状消失72小时后 或隐性感染者自核酸检测阳性算起72小时后的病毒排出载量明显下降 但仍可能存在传播的风险 12 4 患者尽量使用专用厕所或者专用便器 患者呕吐物含有大量病毒 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传播 当病人在教室 病房或集体宿舍等人群密集场所发生呕吐 应立即向相对清洁的方向疏散人员 并对呕吐物进行消毒处理 5 实施消毒和清洁前 需先疏散无关人员 在消毒和清洁过程应尽量避免产生气溶胶或扬尘 环境清洁消毒人员应按标准预防措施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注意手卫生 同时根据化学消毒剂的性质做好化学品的有关防护 13 二 手足口病 是由肠道病毒 以柯萨奇A组16型 肠道病毒71型等 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多发生于学龄儿童 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传染源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主要通过消化道 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表现 手 足 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 疱疹少数病例 出现脑膜炎 脑炎 脑脊髓炎 肺水肿 循环障碍等 多由EV71感染引起 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 神经源性肺水肿全年均可发生 多发于4 8月份 潜伏期2 7天 传播途径以粪口途径为主 亦可通过飞沫传播 无疫苗无特异性预防及治疗措施 临床表现 一般病例表现急性起病 发热 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 手 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 疱疹 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 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 流涕 食欲不振 恶心 呕吐 头痛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预后良好 不留后遗症 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 2012版 1 聚集性疫情 是指一周内 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 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 或同一班级 或宿舍 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或同一个自然村 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 但不足5例手足口病病例 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2 暴发疫情 是指一周内 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或同一个自然村 居委会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控制措施 1 教室和宿舍等场所每天通风2 3次 每次半小时以上 2 每日对玩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每餐前后进行餐具和桌面的清洗消毒 3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 尤其清扫厕所 时 工作人员应穿戴防水手套 口罩等 工作结束应即应取下 以免碰触而污染其他物品 4 定期对门把手 楼梯扶手等物体部位表面消毒 5 对儿童开展正确洗手方法的教育 并定期评估效果 控制措施 6 由保育员 或班主任等 实行每日晨检 并详细记录缺勤情况和原因 7 工作人员有类似肠道病毒感染症状的 应立即暂停工作 及时就诊 8 发现有类似肠道病毒感染症状的儿童时 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并通知家长 如为肠道病毒感染病例 应特别注意其个人卫生习惯 暂时避免其与其他儿童的亲密接触 让患儿居家治疗 并对患儿使用的桌椅等物品 所在校舍及餐厅 卫生间等处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