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伊春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学年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第一卷 古代诗文部分一、基础知识:(30分)1.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无能为也已 b.使公以药淬之 c.张良出,要项伯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2.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走进去b.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反:造反c.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辞:推辞d.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就:跟随3.下列加点的词语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a.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群臣怪之b.使使以闻大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函封之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其人居远未来4. 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因左手把秦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b.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c.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唯大王命之5.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鄙:卑鄙b.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假如c.沛公不胜杯杓 胜:过分 d.吾属今为之虏矣 属:类、辈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 群臣惊愕,卒其不意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7.请选出句中加点词语“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b.又前而为歌曰c.使毕使于前 d.左右既前,斩荆轲8. 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固不如也 沛公起如厕b.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c.鲰生说我曰 秦伯说,与郑人盟d.沛公军霸上 晋军函陵9.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b.大行不顾细谨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c.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d.臣为韩王送沛公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10. 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c.张良是时从沛公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d.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11.与例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项伯杀人,臣活之a.拔剑撞而破之 b.常以身翼蔽沛公c.范增数目项王 d.此其志不在小12. 对下列每组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沛公欲王关中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13. 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是( )例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14. 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图穷而匕首见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d.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举头望明月15. 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是( )例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a.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b.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c.亚父者,范增也 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二、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1619题:(16分)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恋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生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偿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子丹患之 患:对感到忧虑 b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 道:引路c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 再拜:再次行礼d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 诚:如果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b.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c.光言足下于太子 燕王拜送于庭d.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1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教鞠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消除秦灭燕国之患。b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为收留他对燕国很不利,建议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c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不要泄露谈话内容;为此,田光“自刭而死”。d太子重用荆轲,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诸侯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大乱,六国趁机合纵破秦。1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_ (2)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_(3)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_三.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20-21小题。(8分)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注】 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20、这两首元曲都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分别表达了什么感情?(4分) 21、这两首元曲的尾句在抒情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四.名句填写(6分)1.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 , 。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的句子是: , 。3.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 。4.望西都, ,伤心秦汉经行处, 。山坡羊潼关怀古5.不应有恨, ?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6.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第二卷 现代文部分五. 阅读下面的一篇文章,完成22-24题(6分)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黄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早期。 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近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实“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起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摘编自李学勤老子的年代)22.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同说法。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b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c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人指为伪书。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年代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无事。d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土,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2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代可以大致确认,但是这对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没什么用处。b黄帝书和老子有许多相同相似的语句,但许多名词的解释只见于老子而不见于黄帝书,所以老子成书应该早于黄帝书。c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影响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d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2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古书真伪和年代问题,本文采用了两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即不但有古书上的材料,还加上了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b道家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乙本是“黄”“老”合抄之本,这证明在西汉初年黄老学派已经形成。c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d论语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意见,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明老子年长于孔子,大概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于老子一事。六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2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荆轲之死荆轲从秦舞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怎么改?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狗屁!”金科愤怒地说。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易水送别图穷匕见荆轲从秦舞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的。b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历史正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是一个对传统艺术缺乏严肃性的人。c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富有韵律。如“赵团长痛心疾首”“荆轲神形毕肖”中成语的使用,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d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e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荆轲之死”这一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2)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3)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6分) 七.语言文字运用(10分)2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生活为背景,叙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指点江山,心潮澎湃。c东方红1949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悉的历史,带着观众重新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因此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d一匹脚踏飞燕、身姿矫健的骏马气宇轩昂,凌空奔腾,骏马矫健的身影与基石上镌刻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几个金色大字交相辉映。2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b近日,受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消息的影响,选购其文学作品书籍的人数猛增。c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将分赴黑龙江、湖北等地,与全国13个产粮大省政协联合调研,提出了关于稳定粮食生产、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d通过阅读红色经典,能使生命达到一种自由的状态,使我们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自我与世界,从而提升生命质量。28.用“使”这种句式概括下文说到的与气候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对世界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不超过25个字)(3分)19世纪以来,世界平均气温已经升高0.7摄氏度。研究显示,温度升高会使作物产量减少。在低纬度地区,气温即使升高12摄氏度,都有可能导致作物减产。在中高纬度地区,气候较为凉爽,如果气温升高3摄氏度,再加上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倒有可能增加大米和小麦的产量。可是这些地区由于降雨方式的改变和污染造成普遍缺水,就使得这点好处荡然无存。此外,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污染物与光发生作用在地球表面生成的臭氧含量增加,也会明显降低作物产量。29下面是某文学爱好者给某报社编辑写的一封信,在表达上有多处不妥当,请指出三处并加以改正。(3分)编辑:您好!我经常拜读你社出版的报纸,感到受益匪浅。于是我在百忙的工作之余,写了自己的一孔之见。今寄去我的大作,恳望您抽时间对我的作品锦上添花。如获指点,我定感激涕零。遥祝编安! (姓名) 2012年3月30日(1)将_改为_(2)将_改为_(3)将_改为_八写作(60分)30.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 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穷呢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期中考试语文答案1.b 2.c 3.c. 4.d. 5.d 6.c 7.c. 8.d. 9.d. 10d. 11.a 12.d 13.c 14.a 15.b 16【解析】再拜:拜两次【答案】c17. 【答案】d【解析】d项,相同,都是连词,表示并列。a项,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用。b项,介词,通过,经过;副词,于是。c项,介词,向,对;介词,在。18【答案】b【解析】“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原文无据,原文是将樊将军送到匈奴后可以消除秦国进攻燕国的借口。19【答案】(1) 希望您赶快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表明我不会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泄漏出去了。(2) 如果真能够劫持秦王,让他全部返还侵占诸侯的土地,那就最好了;如果不行,就趁势杀了他。(3)希望大王稍微宽恕他,让他在你的面前完成使命【参考译文】秦国将灭掉六国,秦兵已逼近易水,恐怕祸临燕国,太子丹为此非常忧虑。樊将军逃离秦国到燕国,太子丹接纳了他。太傅鞠武劝谏太子说:“不行啊!秦王很残暴,对燕国积累了很深的仇恨,真让人胆战心惊,更何况秦国已听说樊将军逃到了燕国!这就像将肉放置在饿虎往来的路上,(您遭受到的)灾祸一定无法挽救了!我希望您赶快把樊将军送到匈奴去,以便消除秦国进攻燕国的借口。”太子丹说:“樊将军在这个世界上已经走投无路了,才投奔到我这里来,我总不能因为被强秦压迫,便抛弃了我所可怜的朋友,将他送到匈奴去。(反正)这是我性命本当绝的时候了,希望太傅再想别的计策。”鞠武说:“燕国有位田光先生,可以和他研究谋划。” 太子丹跪着上前迎接田光,向后倒着走为田光引路。田先生坐好以后,太子丹看看左右没人,便离开坐席请教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关心一下这件事。”田光说:“现在太子您听到的是我年轻时的情况,可不知道现在我的精力已经消耗完了。虽然如此,我不敢因为我(精力不如以前)就荒废了国家大事。我有一位好朋友荆轲可以为您所用。”太子说:“希望通过您(让我)与荆轲结交,可以吗?”田光说:“可以。”太子送他到门口,说:“我向您汇报的情况,和您自己说的话,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漏出去。”田光俯下身子笑着说:“好。” 田光去见荆轲,说:“我和您的关系很好,这在燕国是无人不知的。我向太子推荐了您,希望您到宫中去拜见太子。”荆轲说:“愿接受您的教导。”田光说:“希望您赶快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表明我不会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泄漏出去了。”于是田光自刎而死。 荆轲见到太子丹,说田光已经自刎而死。太子听了,跪下拜了两次,又跪着往前行,泪流满面,过了一会儿才说:“我之所以请田光先生不要说出去,是想通过他来实现一个伟大事业的计划。现在田先生用死来表明没有泄漏我说的话,这哪里是我的本意呢?”荆轲坐好以后,太子离开坐席,叩头说:“田先生不知道我不才,让您来到这里,我希望(向您)说出我的想法,这是上天哀怜燕国,不抛弃他的后人啊。我想如果能够找到一位勇冠天下之士出使秦国,用重利引诱秦王,秦王贪图那些厚重的礼物,(我们)一定能实现愿望。如果真能够劫持秦王,让他全部返还侵占诸侯的土地,那就最好了;如果不行,就趁势杀了他。那些秦国大将这时都在国外指挥军队,而国内出现了大乱,这样,君臣会互相猜疑。(我们)凭借这样的机会,诸侯能够再次合纵,打败秦国就是必定无疑的了。这是我的最大愿望,但不知这个使命用来交给谁好,(我)希望您多多关心这件事。”过了好一会儿,荆轲说:“这是国家大事,我才学很低下,恐怕不能胜任这个使命。”太子上前叩头,坚决请他接受这个使命,不要推辞。这样,荆轲才答应了。于是太子尊荆轲为上卿。20、用典。(2分)第一首曲子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终致灭亡的历史的愤慨、叹惋。(1分)第二首抒写作者对战争涂炭生灵的伤叹和愤慨(对民生疾苦更甚于英雄末路的感叹)21、“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以春意阑珊的景语作结,是间接抒情,(1分)与前三句的繁华盛事形成对比,情景交融,感情含蓄,让人深思回味。(1分)其二以“一声长叹”作结,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1分)感情激烈饱满、爱憎分明。(1分)四名句默写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意踌躇。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5.何事长向别时圆 月有阴晴圆缺 6.惶恐滩头说惶恐 留取丹心照汗青22.b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中“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一句错,原文中有“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其”代指“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不是指“老子和道家”。本项犯了混淆指代内容的错误。23.d本题从断章取义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d项在原文中的信息是“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朱熹的话“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中“或人”是指“或曰”一句中的这个人,朱熹的意思是说,有的人所称引的这句话今见老子书,因此,“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应该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这一句,而“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一句“是对老子的批评”。24.c本题从无中有生的角度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c项中“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属无中生有,原文并未提及。25.阅读:(1)cd(4分)c项“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有误,小说的语言生动,充满生活气息。d项金科与荆轲有形象性格上的对照,而覃望与秦王并无对照。】(2)耿直刚烈。如看了赵团长改过的剧本,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坚持原则。如在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悲愤“自尽”。淡泊名利。如对赵团长追逐的奖牌、奖金不放在心上。【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作品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3)从小说的情节上看,舞台上的荆轲已死,演员金科的艺术生涯也就此结束。从人物形象上看,表现了金科对艺术严肃性的坚守,对现实的无奈,抒发了他内心的痛苦之情。从小说的主题上看,批判了艺术媚俗的现象,也提出了传统艺术在当下该如何发展的问题,引人深思。从小说的结构上看,篇末点题,使小说结构完整,主题深化。【作者这样安排的作用可以从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