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UASB反应器(1) 设计说明本工程所处理工业废水属高浓度有机废水,生物降解性好,UASB反器作为处理工艺的主体,拟按下列参数设计。设计流量 1200 m/d =50m/h进水浓度 CODcr=5000mg/L COD去除率为87.5%容积负荷 Nv=6.5kgCOD/(md)产气率 r=0.4m/kgCOD污泥产率 X=0.15kg/kgCOD(2)UASB反应器工艺构造设计计算 UASB总容积计算UASB总容积: V = QSr/Nv = 1200587.5%/6.5 = 807.7 m (3-1)选用两座反应器,则每座反应器的容积 Vi= V/2 = 404 m设UASB的体积有效系数为87%,则每座反应器的实需容积 Vi = 404/87%= 464m若选用截面为8m8m 的反应器两座,则水力负荷约为 0.3m/(mh)1.0m/(mh) 符合要求求得反应器高为8m,其中有效高度7.5m,保护高0.5m. 三相分离器的设计UASB的重要构造是指反应器内三相分离器的构造,三相分离器的设计直接影响气、液、固三相在反应器内的分离效果和反应器的处理效果。对污泥床的正常运行和获得良好的出水水质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已有的研究和工程经验,三相分离器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a.液进入沉淀区之前,必须将其中的气泡予以脱出,防止气泡进入沉淀区影响沉淀效果。b. 沉淀区的表面水力负荷应在0.7m/(mh)以下,进入沉淀区前,通过沉淀槽底缝隙的流速不大于2.0m/h。c. 沉淀斜板倾角不小于50,使沉泥不在斜板积累,尽快回落入反应区内。d.出水堰前设置挡板以防止上浮污泥流失,某些情况下应设置浮渣清除装置。三相分离器设计需确定三相分离器数量,大小斜板尺寸、倾角和相互关系。三相分离器由上下两组重叠的高度不同的三角形集气罩组成。本设计采用上集气罩为大集气罩,下集气罩为小集气罩。大集气罩由钢板制成,起集气作用,小集气罩为实心钢筋混凝土结构,实起支撑作用。 取上下三角形集气罩斜面的水平倾角为=55,h2=0.5m根据图b所示几何关系可得:b1=h2/tg=0.5/tg55=0.35m (3-2)b2=b-2 b1=2.67-20.35=1.97m (3-3)下三角形集气罩之间污泥回流缝中混合液上升流速v1可用下式计算:v1 = Q/S1 (3-4)S1 = b2ln = 1.9783 = 47.28 m (3-5) = 25/47.28 = 0.53m/h 2m/h取CD为0.3m,上三角形集气罩与下三角形集气罩斜面之间回流缝流速v2可用下式计算:v2 = Q/S2 S2 = CDl2n = 0.3823 = 14.4 m = 25/14.4 = 1.74m/h 2m/h满足v1 v2 BC/AB的要求,则直径大于0.008的气泡均可进入气室. 布水系统的设计两池共用一根DN150的进水干管, 采用穿孔管配水。每座反应器设4根DN150长6.7m的穿孔管,每两根管之间的中心距为2m,配水孔径采用 714mm,孔距为2m,即每根管上设4个配水孔,每个孔的服务面积2m2m=4m2,孔口向下,穿孔管距反应器底0.20m.每座反应器共有16个配水孔,若采用连续进水,则每个孔的孔口流2.11m/s 2m/s ,符合要求.估算布水系统的水头损失为0.7m,UASB的水头损失为0.8m,则废水在UASB反应器中的总水头损失为1.5m.管道布置见图10:水面低0.6m.出水渠的设计计算每座UASB反应器设四条出水渠,出水渠保持水平,四条出水渠的出水汇入集水渠,再经出水管排出.a.出水渠:采用锯齿形出水渠,钢结构.渠宽取0.2m,渠深取0.3m. b.三角堰设计计算每座UASB反应器处理水量7L/s,溢流负荷为12L/(ms)设计溢流负荷取f=2L/(ms),则堰上水面总长L= q/f= 7/2= 3.5m (3-7)设计90三角堰,堰高 H=50mm,堰口宽 B=100mm,堰上水头 h=25mm,则堰口水面宽 b=50mm,三角堰数量 n=L/b=3.5/0.05=70个.设计堰板长为8-0.3=7.7m,共6块,每块堰10个100mm堰口,10个670mm间隙.堰上水头校核:则每个堰出流率 q=0.007/70=110-4m/s按90三角堰计算公式 q=1.43h5/2 (3-8)则堰上水头为 h=(q/1.43)0.4=(110-4/1.43) 0.4=0.022mc. 集水渠:集水渠宽取0.3m, 集水渠底比反应器内d. 出水管:取DN150的铸铁管,出水管在集水渠中心底部.出水管中的水再汇入位于走道下的DN200的排水总管.e.浮渣挡板:为防止浮渣进入曝气池,在出水渠外侧0.3m处设浮渣挡板.挡板深入水面下0.2m,水面上0.025m. 排泥管的设计计算a.排泥量的设计计算每座UASB的设计流量Q=600m/d,进水COD浓度为5000mg/L,COD去除率为87.5%,产泥系数为R=0.15kg干泥/kgCOD,则产泥量Q=600500010000.8750.15=394kg干泥/d 设UASB排泥含水率为98%,湿污泥密度为1000kg/m,则每日产生的湿污泥量 Q=394/(10002%)=19.7m/d则两座UASB的总产泥量 Q0=219.7=39.4m/d 沼气管道系统设计计算a.产气量计算每座UASB设计流量 Q25m /h进水CODcr S0=5000mg/L=5kg/mCOD去除率 E=87.5%产气率 r=0.4 m/kgCOD 则产气量 Gi=QS0Er (3-9)=2550.8750.4=43.75 m /h两座UASB产气量共为 G=87.5 m /hb.沼气管道的设计出气管: 根据三相分离器的特点,每一个集气罩分别引一根出气管,管径为DN100.水封罐: 本设计选用D=500mm的水封罐.水封高度 H=H1-HMH1大集气罩内的压力水头,取为1mH2OHM沼气柜的压力水头,取为0.4mH2O则H=H1-HM=1-0.4=0.6mH2O取水封罐高度H=1.0m ,其中超高为0.4m在水封罐上设有一根进水管,一根放空管,在外面设一液位计以观察罐内水位情况.气水分离器: 气水分离器起到对沼气干燥作用,选500mmH1800mm.沼气柜: 根据设计规范要求,沼气柜的容积一般按610h的平均产量来计算,本设计选用6h产气量计算,则6h的产气量为W=87.56=525m所以选用550m的沼气柜 .1、2、 什么类型的废水才适合用UASB技术?它对进水水质有哪些要求?或者说进水的水质对用该技术产生什么影响?答:大家都不知道“什么类型的废水适合用UASB技术”,这样问就犯大错了!拿水来试,如果长期(6个月以上)稳定(正负5%)地保持BOD5去除率在90%左右,并且,器内污泥量增加,和有足够量的沼气产出。对这种水就能用UASB处理。少谈论,进实验室去!2、三相分离器设计的主要核心是什么?它的角度如何根据水质及工艺参数来确定?如何防止出水带泥花何克服浮沫问题?答:三相分离器的关键(核心),就是保证:产生的污泥量大于流失的污泥量,反应器中的污泥量是增加的。凡能达到此目的的,就是“好”三相分离器,别拘泥形式,别落入“前人”的桎梏。所以,我说多了会增加此方面的危险,不便多说。出水带泥不能防,不必防。浮沫不是问题,克服它干什么?3、UASB的布水系统如何设计才能让处理效果比较好?如何设计能形成良好的自然搅拌作用?如何防止进水通过污泥床时形成沟流和死角?如今比较常见的在UASB池底布穿孔管,然后用泵将进水抽进,请问这样的布水方式对处理效果有何影响?答:布水器和处理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十分明确。搅拌不是靠水力,而是靠“气”比水轻。产气良好的反应器可能无此问题。布水器对处理效率的影响,我没有定量的数据支持,不清楚,不敢讲,我想大家呢!谁有定量的数据支持的观点?你们研究研究。这类布水器用起来还可以。4、颗粒污泥如何培养?据称国内的UASB绝大多数难以培养出处理效率比较高的颗粒污泥。答:废水的类型、反应器结构一旦确定,颗粒污泥不是培养出来,是结果,是设计和操作的产物。你的意思是国内UASB没有颗粒污泥吧?!我基本同意,但不是所有的国内所有UASB,都无颗粒污泥,我知道有些UASB,在很长时间内都有很好的颗粒污泥。颗粒污泥和处理效率的关系可能不是你理解的那样。厌氧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和废水的类型、停留时间等关系更密切一些,和是否颗粒污泥关系不很紧密。所以,“处理效率比较高的颗粒污泥。”这里可能有二个目标,一是处理效率,二是颗粒污泥。5、UASB系统的稳定运行是如何控制的?我觉得现在生化处理很多是靠个人的经验控制,缺乏成熟的方法,这是一项技术发展的障碍,如何整理出系统的控制方法是很有必要的。答:这是厌氧问题的关键。有些“专家”在追求高负荷,能达多少多少千克(语不惊人死不休)!而工程上真正的主要目标是“稳定”。我同意现在主要是“靠个人的经验控制为主”的说法。但是,这就是方法的一种吧。所以,我看过前年的春节晚会后,就老讲:我们是污师(污水处理工程师),是“巫师”(靠个人的经验来办事)。不是“技术发展的障碍”,是技术发展的动力,是目标,是大家用武的舞台。我在许多场合下讲自己的“梦想”(这里是第一次):“把一个反应器的水取出来,用某种仪器一分析,就知道三天之后会出事。”3、 最后一段,本人在此处“信口雌黄”原因,就是不愿不会编书,又没有想当教授、专家、名人的压力。或许,我们的讨论将来可能成为一本“著作”呢。由心而发的是“著”,东抄西拼是“编”。但有朋友讲:编书也是推动社会进步,贡献多多。现在老到“不太”走极端了,同意!所以,才有今天的讨论。是不是贡献不敢讲,但敢讲:“这是心里话”!应该贪心,它进步的最原始动力,如果索要公开的资料还不能算是贪心呢。认识到“何况知识和技术是要多年的积累的,宝贵的经验更是积累中的沉淀”。是很难得的,何况,厌氧又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巫术。无密可保,放开来问。如果上一下“苏州科技学院/科技处/科研机构”可能得到一些工程信息,注意是2001年前的内容,现在由于惯性力作用,又有几个新工程,以后整理出来供大家“扁”。ABR是个非常先进的技术,我毕业论文就做的ABR技术,您为什么不进行研究和应用呢?答:一个技术是否先进,很难判断,我个人认为:(1)看其本质上和其他技术的区别;(2)分析使用对象的具体情况。一般来讲,越离自然状态远的,人工控制能力越强的技术,就越“先进”。例如,自然界中的厌氧、好氧反应现象,比人类的历史早多了,我们能惊叹在大自然的奇妙,而不能讲大自然的技术水平很高。从厌氧发酵罐UASBIC,反应器结构越来越复杂,人对厌氧过程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强。单位体积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大,单位体积的造价也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依赖控制能力、控制水平。对于“地多人少”的个案,厌氧氧化塘可能最好;而对于“可用面积极小”的个案,IC系列的反应器可能最好。总之,(1)厌氧技术是一种实用技术,不能脱离实际情况,而讲某种技术先进;(2)如果其它技术还存在,说明有其存在的理由。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技术,我院研究的很多很早,从公开发表的文章的数目看,我院做得可能是最多的。ABR是厌氧技术的一种,脱离“个案的实际情况”我不好谈其是否先进,但是,有二点请你注意:(1)应用实例并不多,成功的个案也极少;(2)属于多级(或多相)串联反应器。厌氧技术的最大问题之一:容易酸败,多级串联对“酸败”的发生“更有利”些。我们对ABR很早就关注,也反复讨论。看一个实用技术,不应该看它的优点,而应分析其缺点。我们一直没有找到ABR比UASB等技术更适合的个案,所以,一直没有用。当然,多少也有点“门派”的思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地怕别人生气。去年,有一个啤酒厂,有二条氧沟,想改一条为厌氧,一条为好氧。我们看这个CASE挺适合的,就悄悄地改一条沟氧化沟为ABR,今年调试下来,和预想的没有大的出入,进水3000m3/d,2500mgCOD/L,出水500600 mgCOD/L。如果能稳定一年,就可给自己打75分了。如果,想知道CASE更详细的内容,我们可以面谈。1. 三相分离器关键是那里,如何设计,请给指点一下.答:这个问题的本身就是个关键,关键之处各人看法不一,这样才有了各式各样的“三相分离器”。我个人有几点体会,供大家分享:(1) 三相分离器的功能是什么呢?A:是保留足够多的、活性的污泥在UASB内部;B:对污泥进行筛选。设计时要牢牢抓住主要功能,兼顾辅助功能。(2) 设计UASB时就应该预先估计(设定)污泥的粒度、比重(将来的污泥是不是颗粒的),并估计污泥所产的气泡大小。(3) 弄清楚UASB污泥“流失”的原理。我认为:流失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正常运行时(不是酸败期、没有急性中毒、没有水力和负荷冲击、),流失是缓慢的,灾难性的结果是长期问题的积累。污泥流失是污泥上所附的气泡所致,当污泥和气泡形成的“团”和水流同速运动时,就要流出去了。(4) “理论计算”的重要性远低于工程经验和教训,而对教训的把握又靠“理论”,否则盲目的“改进”,事倍功半。(5) 除工艺问题外,还应抓住力学、材料、防腐、等工程问题,往往小问题引发大问题,千里之堤毁于蚁穴。(6) 造价也是大问题,过去的价格不是很正常,现在应该从设计上提高和其他技术的竞争力。还有许多,但我的“二传手”(年轻人)告诉我:别写多!写多了没有人看。2. 布水系统如何设计才能布水均匀?还有是扩大单体的大小好,还是使用串并联比较好,请教了?答:这方面更是“百花齐放”,我们自己也有三四种方法,在这个方面大家吃亏很多。还是从头分析,什么是均匀(指标是什么)?为什么要均匀?我个人认为:(1)只能是相对均匀;(2)过去也谈过,我们没有掌握布水均匀和效果的定量关系;(3)堵塞是最大问题,而均匀性最多只能是第二。后面的“还有是扩大单体的大小好,还是使用串并联比较好,请教了?”内容不知所指,可进一步探讨。3. 污泥更新和颗粒污泥培养是如何进行的,请给以指点.答:一般情况下,污泥不需要更新,也就是加一次就行了,最起码这是我们追求的工程目标。污泥填加也是一门技术,如果量小问题不大。在这一年内我们加了上万吨的污泥,量变引起质变,提醒你一下。颗粒污泥的培养注意几点:(1) 判断某种水能培养出颗粒污泥,我个人认为,可靠的办法:到实验室里做出来。可能没有捷径可走。如果你有更好的办法进行判断,万望请不吝赐教,如果我们“俱乐部”都不说真话,会很快消亡。(2) 在什么条件下能生成颗粒污泥。也要实验室的。注意:A、尽量模拟实际情况、条件。B、如果你让企业花很多的钱去满足你的条件,你就离失败很近了;如果你要求工人很勤快、很有能力,你离失败就不远了。C、所以,我过去发过“牢骚”:什么水都别用UASB,只有其他技术都不行了才用。(3) 如果小试成功了,还有从非颗粒到颗粒的问题,在工程实践中主要限制因素时间,大家都是急性子(投资之后如此,在投资前性子都慢),环保局也不论青红皂白地要求“限期”。所以,一般设计和调试合在一起,也应该把二者一起考虑。5. 请教专家,您设计的UASB 上升流速一般控制在多少答:我设计过几十套UASB系统,一般在几十厘米/小时到几米/小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6. 请问,国内的UASB设备达到设计负荷的比例是多少?我听说过国内的UASB形成真正的颗粒化污泥的设备比例不到50,是这样答:在前天,一位清华的博士生和我的朋友聊起UASB现状,他说:没有好的!上月咱们“俱乐部”有人也指出这个问题。你就婉转了,问“达到设计负荷”情况?也就是设计者自己给自己打分。国内的全面情况,我们小单位不太了解。但是,确实看了不少,听了不少,大家都不乐观。我个人认为原因:(1) 大家对UASB期望值太高;(2) 对业主许诺太多,导致业主期望值过高;(3) 设计人员看书多,做实验少,实验时间不足够长,什么水都敢做;(4) 设计的负荷太高,没有考虑工业生产的波动、操作水平的低下、设备的粗糙、等不利因素;(5) 某些环保设备厂在起哄,只考虑接工程,不考虑做好工程;(6) UASB的稳定性本身就有问题,研究所里的同事讲:UASB就是减肥药,谁接都要瘦一圈。所以,我们现在采用MIC了。MIC比UASB稳定性好些。(7) UASB一旦出问题,要花钱重新投加菌种;要花时间重新调试,所以,一出事,大家都在扯皮。正常运行的时间就不多了。还有,大家对“厌氧行”都是瞎子摸象,记得前年,我国某著名厌氧专家在文章上讲(并由他的同事在一学术会上宣读):他们做的3万立方米深度厌氧反应器,占全国的96%。幸亏我在现场,我说:我这次的文章中(我也写了文章去凑热闹)就提到某厂UASB的体积就达2万多立方米!由此可见,大家之间信息多么不灵通。这也是我参加这个“俱乐部”的原因。我不知道“比例”!我们设计了15万立方米左右的深度厌氧反应器,达到设计目标的有60%70%吧!主要原因:厂里没有那么多的水。所以,我们最近的合同都有:“达到设计水量,或把厂方输送到污水处理厂的水处理完,即为完成合同,”。正常使用率在80%左右吧,有个别的厂已停产。产生颗粒污泥可能不是工程目标吧?当然大部分长期正常运行的、高效率的UASB都有颗粒污泥。我们一般也要求管理和操作人员,每周分析污泥的“品相”一次。7. 我做过的几个UASB设计负荷都在10公斤左右,和书上说的国外的30公斤相去甚远呀答:你呀!你不是害我吗!我在前面说了那么多的话,貌似个专家。这样,不删了,给需要的人看看。10公斤左右是很好的,你是专家。实际运行在多少公斤?能不能给大家举个实例,让大家分享?谢谢了!哪书上讲:国外30公斤?我的印象是:有高有低8. 是吗?我对UASB十分感兴趣,是否可以寄一点资料让我们拜读一下,另外我想问一下高浓度有机制药废水中含高浓度硫酸根离子是否对UASB工艺又影响多搞的浓度又影响,答:看到上面的问题,知道你是专家。我过去对我的学生说过:大家的问题是对于UASB知道太多。知道多了有害,正如你自己的判断,国内UASB做得不太好,你看他们的文章(东抄西抄,甚至胡编乱造,为了职称、学位,为了广告)有什么利呢?走自己的路,你设计的负荷在10公斤,如果能长期稳定地运行,你应该自己写书,请和大家分享,中国是个大市场,不要怕别人也会UASB。制药废水你做过实验了吗?水质?小试结果怎样?硫酸根的浓度多少?估计你是问:硫酸根浓度多少时影响UASB吧?这个问题是个难题,我们在解,但还不敢说:“没有问题了”。我可以肯定地说:硫酸根的影响有时是很大的,大到导致厌氧UASB失败。9. 公司的处理设施即将运行,UASB池厌氧菌也准备购置和培养,请问培养这一段时间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污水浓度控制多少适宜答:我是个“间接上网”者,有个“二传手”。不知是“二传手”的问题,还是你太急了,看不清这个问题。哈工大的一位博士问过我这个问题,记的我当时的回答:相对待刚刚出生婴儿一样对待你的UASB,这是大家应该注意的。你是专家,UASB的文章你可能看过成百上千篇,细节尽知。如果硬逼我讲点什么,就抛砖引玉:你先做小试,从小试获得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解决之。如果在工业规模,时间又很紧的情况,压力就大了。根据我们的经验,浓度控制是调试阶段的“表相”,不是内核。控制负荷在你污泥能承受的负荷之下。我用普通厌氧(严格上讲应该是水解)后面加好氧池处理印染废水。因为废水呈碱性,所以要用酸中和。但我用钛厂的废硫酸后,厌氧出现跑泥现象,而相同条件下用另外的酸却不跑泥(但不知另外的酸为什么厂的废酸,因为商业原因,原来的供酸者不提供)。经化验废硫酸中钛含量4.1g/l,铁含量1g/l。是不是钛对厌氧菌产生毒害作用?另外的一个问题,这种情况下用什么样的废酸能避免对厌氧的影响。”不管怎样,这个问题我的看法如下:1、 极可能是加废硫酸造成的跑泥,分析原因如下:(1) 在有硫酸根存在的情况下,由于硫酸根的化学活泼性比CHO中的C高,厌氧微生物首先选择硫酸根为电子的受体,硫酸根接受电子后生成硫化氢、硫氢酸根、硫离子,也可能生成少量的元素硫。而硫化氢、硫氢酸根是对厌氧微生物有毒的,杀死或抑制了厌氧微生物生长。使厌氧污泥(微生物)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不再容易沉淀。(2) 也可能由于硫化氢、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污泥上附着有极小的微气泡,使污泥漂浮。(3) 也可能是突然加入硫酸,微生物还没有驯化好,使其物理性质发生变化,而不易沉淀了。2、 加硫酸的好处便宜!可以在水解区去除更多的COD。3、 加什么酸好有机酸(如乙酸等)最好,次之盐酸!注意盐酸中的氯离子也是一种有毒(对厌氧微生物)物质,不能浓度太高。4、 不加酸更好分析一下,印染废水PH高的原因,采用生物调理的方法就更好。二、能产生多少沼气废水中的COD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气体从水中逸出、生成固体(微生物体)沉下来、生成不是污染的水等,好氧也是如此,物理化学法也是如此。厌氧的特点之一,COD用于生成微生物量的比例很低,用于生成沼气的比例很高,在进行沼气产量计算时,假设全部生成沼气误差不大。厌氧系统没有添加任何“氧化剂”,根据前面的假定,从水中去除的COD,必然全部进入气体(沼气)中。340L甲烷相当于1kg的COD。所以,从水中每去除1kgCOD可以产生340L甲烷。这样,我们能根据去除的COD量计算出来甲烷的产量了。沼气是由于CHONSP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例如C元素,一部分被氧化了就生成二氧化碳,另一部分被还原了生成甲烷,N、S元素也是如此。一般假定H、O不参与氧化还原过程(除非有大量的氢气等生成)。沼气中的主要组分就是二氧化碳和甲烷,二者之间的比例和CHO的三元素比例关系而定,Bussel有个方程式,可以计算出来。例如,碳水化合物中H、O比例为2:1,碳的化合价为0,所以,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比例为1:1。去除COD产生的甲烷量恒定,而甲烷与二氧化碳的比例是变化的,所以,沼气的产量也是变化的。如果,是1:1,沼气产量就是680L/1kgCOD去除。注意,二氧化碳比甲烷容易溶于水,所以,沼气中的二氧化碳比计算值要少。三、沼气的价值(一)沼气的燃烧热上回讲到在厌氧反应器中每去除1kgCOD能产生340L甲烷气体,如果沼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比例是1:1,沼气产量为680L。如果某种废水流量5000立方米/日,浓度为10000毫克COD/升,在厌氧反应器中的去除率为90%,那么,该系统的甲烷产量为15300立方米甲烷/日,大约30600立方米沼气/日。1立方米废水产生3立方米甲烷,6立方米沼气。查“化工手册”、“燃烧手册”、“化学”等有关书,可以知道甲烷的燃烧热:数值 单位 数值 单位 数值 单位210 kcal/mol 877.8 kJ/mol 877.8 MJ/kmol13.125 kcal/g 54.9 kJ/g 54.9 MJ/kg9.37 kcal/L 39.2 kJ/L 39.2 MJ/m3大家可能得到一些相差不大的数据,注意:燃烧热有低值燃烧和高值燃烧热之分,这里给的是高值燃烧热,对于沼气利用采用低值燃烧热就行了。我们的连续剧重新开始。上回书讲到沼气用于能源的价值,那个例子水量好象有点大,最后的产出都百万元、千万元级,有点吓人。但工程实践证明确实如此,不改了。如果你的水量小、或浓度低,只要换成去除的COD量就行了。如果用于化工原料是否更有价值?大家可以讨论。用于能源都要一般总要燃烧,我们污师对燃烧学所知不多,但一点都不知道也可能不行,我们试着向燃烧方面探索着前进。错误总是难免的!请求大家原谅了!我们看到“点击数”远比“跟帖数”多,说明我们社区有不少游客(浏览者),他们对此可能不十分了解,因此,尽管我们估计你对此早已熟知,还是把这些基本知识贴出来抛砖引玉。四、沼气的燃烧(二)沼气的价值我们查了一下,甲烷的低值热值为35.9MJ/Nm3,如果假定沼气中甲烷含量为50%。主要能源的热值比较如下:1、 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kcal/kg,1立方米沼气相当于0.66kg标煤。例子中30000立方米沼气/日,相当于20000kg(即20吨)标准煤。2、 原煤的热值若为5000 kcal/kg,1立方米沼气相当于0.86kg原煤,如果500元/吨原煤,例子中30000立方米沼气/日,用于替代原煤,其年(300日/年)产值相对于:近4百万元/年。3、 煤油的热值若为10300 kcal/kg,1立方米沼气相当于0.42kg煤油,如果5000元/吨煤油,例子中30000立方米沼气/日,用于替代煤油,其年(300日/年)产值相对于:近2千万元/年。4、 液化石油气的热值若为12000 kcal/kg,1立方米沼气相当于0.35kg液化石油气,如果5000元/吨液化石油气,例子中30000立方米沼气/日,用于替代石油气,其年(300日/年)产值相对于:近1千5百万元/年。5、 煤气热值若为1200 kcal/立方米,1立方米沼气相当于3.5立方米煤气,如果2元/立方米煤气,例子中30000立方米沼气/日,用于替代煤气,其年(300日/年)产值相对于:近3千万元/年。6、 气田天然气热值为8500 kcal/立方米,1立方米沼气相当于0.5立方米天然气,如果3元/立方米天然气,例子中30000立方米沼气/日,用于替代天然气,其年(300日/年)产值相对于:近1千4百万元/年。我们在这里不厌其烦地给出固体、液体、气体燃料,(1)给大家一些背景数据,以后可能用得上;(2)告诉大家替代不同的燃料,价值差别大了。(一) 沼气燃烧的空气量我们还假定沼气的组成为甲烷比二氧化碳为1:1。同时假定:空气氧气和氮气比为1:79/21 = 1:3.76沼气燃烧的化学计量方程为(CH4 + CO2) + 2(O2 + 3.76 N2) = 2 CO2 + 2 H2O + 7.52 N2通过化学式可见:1、 空燃比(空气沼气比)(空沼比):4.76:1即1立方米沼气燃烧需要4.76立方米的空气,通过此结论,我们可以大致计算沼气燃烧所需的配风量。注意:实际燃烧过程中空气量都是稍稍过量的,不同燃烧器的过剩系统不一样,一般不会超出1.01.2。2、 空气甲烷比:9.52:1即1立方米甲烷需要9.52立方米的空气,通过此可以计算不同甲烷含量沼气所需的空沼比。(二) 沼气燃烧的烟气量通过燃烧的化学计量方程,可知1立方米沼气完全燃烧的所产生的理论烟气量为5.76,沼烟比为1:5.76。实际烟气量比理论烟气量多,多的部分就是过剩的空气。注意:用烟气量设计烟囱等,千万别忘了计算排烟温度下的体积流量。爬树的猴子一个猴子每天从地面上出发向一棵树顶爬,树顶结的果子是它的唯一食物,摘了果子后回到树下吃。树越长越高,猴子每天要爬高度也越来越高,大家可以想象,总会有一天,果子给猴子的能量和猴子爬树摘果子所需的能量相等,从这一天起猴子就会越来越瘦了,直到猴子饿死。大家还都知道:水向低处流,要想让水从低处向高处流,必须借助于“水泵”。大家肯定也都知道:在水中某物质总是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但是,水中的COD(营养物)浓度比微生物体内的COD浓度低,但微生物却能将营养物质从低浓度处向浓度高处迁移,靠什么呢?我们可以称为微生物拥有“营养泵”。微生物利用营养产生的能量如果和“营养泵”所消耗的能源一样大时,就象猴子吃果子获得的能量和爬树需要的能源一样大的道理一样。微生物体内COD浓度和水中COD浓度的差别越大,“营养泵”所消耗的能量越大。如果水中的COD浓度低于某个值后,某种微生物就无法正常生存生长了。这个浓度就是这种微生物的“最小营养物浓度”。好氧微生物利用氧气氧化分解有机物,厌氧微生物通过有机物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分解有机物,前者的反应能远远大于后者,所以,好氧微生物“营养泵”具有的能量要比厌氧的大,好氧能将水中COD浓度降得更低。微生物的最小营养物浓度(1)和微生物的种类有关;(2)和微生物群落的食物链有关;(3)和营养物的种类有关。定量的关系还要靠大家努力去研究、实验、测定。有人将最小营养物的浓度Cmin定义为:Cmin = Ks b /( Yk b)Ks 是半饱和浓度 mg/LY 是生物合成率 g生物/gCOD去除K COD利用率速率 gCOD/(gVSS d)B 世代时间 1/d一般好氧生物法,对BOD能利用到浓度为几个毫克/升,而厌氧可能利用到十几仍至几十个毫克/升。从此看到,在低浓度下(十几几十毫克/升)厌氧微生物也能生存生长,反过来,厌氧微生物能处理BOD浓度仅有几十的低浓度废水,而且效率还可以。我们从此可以看到,我们从技术上只能驯化反应器中的“厌氧群落”,只能给好的“群落”,就是精度高的群落,提供好的生存生长条件,以降低反应器的出水浓度。因为背靠我国最早的卫生填埋的垃圾场,我们对卫生填埋研究起步早,其中对垃圾渗沥液的研究也进行了多年。渗沥液的处理工艺根据渗沥液性质和处理要求等等具体情况而定,技术上有几个方面请注意了:(1) 渗沥液的浓度变化大渗沥液的浓度受许多因素影响:填埋场的设计结构、填埋场的建设质量、填埋场的填埋工艺、操作管理、天气、气候、城市所在的地埋区域、填埋场的年龄、。所设计的渗沥液处理厂、所制订的处理厂操作管理方法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2) 渗沥液的可生化变化大如果采用生物法为主的处理工艺,渗沥液的可生化性、及其变化会影响处理的效果。一般新填埋的区域的渗沥液的可生化性好一些,老堆的渗沥液的可生化性就差了。(3) 渗沥液的不可生化部分造成问题渗沥液一般是垃圾生化的产物,又在垃圾层中停留很长时间,渗出垃圾填埋区后又在“调节池”中停留很长时间。其可生化的部分已在进入渗沥液处理厂之前降解了相当部分,所以,应该注意其COD中的不可生物降解部分,尤其是老垃圾堆。渗沥液在调节池中产生气泡,尤其在新启用的填埋场常见,令渗沥液处理的污师们振奋,但是,仔细分析就令人不那么不振奋了。微生物和“阶级斗争”(文革的嘴脸暴露出来了)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调节池中有一些(有一点)不令人奇怪。工程中有个“相对论”,微生物总是相对于你的要求,不够多,或不够少;能力不够弱,或能力不够强;,想它它不来,不想它时它出来捣乱。在调节池里总是有,在厌氧池中又不够多。还有,如果在调节池中的厌氧微生物足够多,足够强,厌氧池就可省去了。如果在厌氧池中降解的很好,为什么不在垃圾堆里、调节池里降解呢?对于具体工程的调试我们很希望帮忙,但也怕帮倒忙,越帮越忙。所以,请你把具体的情况告诉我们,才敢发言。如果你不愿将具体情况公开,请给我们电子邮件,并请注明“保密,不上贴”等。王老五先生:我们可能没有能将你的问题理解透彻,我们先试着回答,如果“不对题”你再下帖子。厌氧系统在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设计的污染物去除率,这段时间,一般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在达到设计的去除率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厌氧微生物(厌氧污泥)是否增长?是否达到设计的总污泥量?厌氧污泥的“泥相”是否向好的发展?是不是稳定在一种泥相上,如颗粒污泥、絮状污泥等等。如果一切都到达稳定的状态、原水的情况又没有变化、操作也没有变化,厌氧系统的去除污染物的效率一般可以在相对长的时间内稳定,这个时间可达几年,甚至“永远”。如果在调试期间,只是污染物的去除率达到了设计值,系统还没有稳定,污泥还没有达到设计的量(甚至还没有增加)。厌氧系统的去除率可能会突然下降,甚至丧失。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在正常运行期间,污泥越来越少,每过一段时间就补充一次污泥,或用不停地补充。这种情况较少,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冰山消融先生:从上海回来看到你的帖子,去上海参加网友聚会了吗?你讲的垃圾渗沥液处理系统,前面是4级厌氧,我们估计为:4只串联的、有填料的、酸化池。你希望在厌氧池填料上挂膜、或进行厌氧调试。有如下问题和想法:1、 每个池子的进水方式?流动方式?停留时间?池子尺寸?填料类型?填料安装方法?如果方便,能不能讲得再详细些,这样,网友们才好给你出主意,否则可能“帮倒忙”、“越帮越忙”。2、 COD浓度12万不低!其可生物降解性怎样?你们做过实验吗?还是仅从BOD/COD的比值进行分析、设计的?自己单位设计的吗?3、 你如果讲“挂膜”,首先要定一个目标,怎么样才叫挂膜?填料上挂多少VSS才能算挂成功?4、 你如果不考虑“挂膜”,只笼统地考虑调试。也要有个指标问题,一般采用厌氧池的COD效率为指标。你现在给自己定的目标COD去除率是多少才算调试成功?设计值是多少?达到设计值效果稳定持续多长时间才算调试成功?也就是,首先定个目标,最好是根据设计值为定目标。5、 如果目标不高,也不考虑挂膜,并且厌氧池设计还行。不妨先向厌氧池,不考虑其效果,让自然挂膜,把精力放在SBR调试上,当SBR有剩余污泥时,把SBR的剩余污泥进到厌氧池中,估计能增加厌氧的效率。6、 好氧调试二三个月,厌氧再来上一二个月估计就差不多了。总去除率稳定后,调试就算结束了。再想把总效率提高,就得另想办法!7、 如果买厌氧污泥作为菌种,也是个办法,速度快一些。在上海聚会时,有人提出:污水处理厂的主要费用之一是“提升费用”。和我们的印象出入很大,回来后赶紧验算.例题:用“百乐卡”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每小时处理300吨,一次提升高度为7米,曝气量要求气水比为15:1。分析提升电费和曝气电费的关系。假定提升采用潜水泵wq300-7-11流量=300立方/小时,扬程=7米,效率=64%,配用电机=11KW计算出提升1立方米水1米高所用电量=11*1/(300*7)= 0.0052kwh/(t m).一次提升7米,吨水提升费用=0.018元/吨水(设电费为0.5元/KWH)看看曝气消耗.如果污水流量=300立方/小时,曝气量为=300*15/60=75立方米空气/分钟采用某三叶罗茨风机BK9020流量=74.6立方/分钟扬程=4米水柱(由于不知百乐卡的曝气深度,取个较小的值34米水深)配用电机=64.5KW计算提升对立方米水曝气所用电量=64.5*1/300= 0.215kwh/t.曝气电费=0.11元/吨水(设电费为0.5元/KWH)是提升费用的56倍。通过定量分析,曝气所用电费是提升所用电费的56倍。对于某真实的处理厂,尽管我们的提升高度可能变化,我们的曝气量(曝气深度)有所变化,但这样结论不会变:曝气电费远大于提升电费,曝气耗电是主要“矛盾”。悠悠见南山先生:不知你讲的UASB“底部、中上部”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我们在工程中发现:在UASB第一个取样孔(离UASB底1米),往往COD去除率已是总去除率的90%以上了。这样,可能和你的说法有点区别,你的数据是看资料得到的?还是实测得到的?如果是工程实测值,可能是你的UASB底部污泥的性能还不算太好。我们早上在一分钟内能喝200毫米牛奶,但我一天不能喝288升牛奶。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中上部”的空间看成“无用”空间。上次看到某网友讲:间歇曝气,在停止曝气时,污水和污泥不能混合了,在此时效果一定不好。我不以为然,也回了帖子。你的问题可能和这个问题一样?现在,我们的UASB离“出满力”还差得很远!很远!我们还不敢讲“优化”。我们认为:我们设计的UASB的问题不是“不优”,而是“不稳”。AX100先生:我们不是要指出:提升不是主要耗能之一。而是要计算提升到底需要多少电,同时顺便提出曝气耗能,为大家展开曝气耗能作个“引子”。你提出:一般费用在0.4-0.45元/吨废水,而水的提升费用大概在0.1-0.12左右,所以说提升是污水厂的主要能源消耗之一”这是一般情况,并且我想算一下,提升多少米需要“0.1-0.12左右”。如果算的不对,请指出,如果对了请大家留心。我们从一个特例(300吨/小时,一次提升7米)计算:提升不需要如此之高费用,如果电费是一度5角的话。我们再次建议,大家多计算、多定量分析。我们对曝气的想法是:穿孔曝气是主流,大家继续提高。如果不进行“传统”的曝气,曝气费用就省了。如果你(或大家)需要听听这方面的我们的想法,大家可以继续讨论。王老五先生:谢谢你关注本社区!UASB运行后一般去除率为多少?我们(EPAT)工程上做的水,都是易生物降解的水。所以,在达到正常运行后,一般都在90%左右。做样的方法:原水是全混样(因为所有的污染都进器内了),出水为清液样(因为,这样才准确一些)。沼气发电我们看了一些,没有试过,原因:1) 沼气量不大时,不值得;2) 发电机投资大一些;3) 电费不高,所发的电和煤电、水电比没有优势;4) 沼气有更好的用途。看我对绿野仙踪的帖子,你就能判断怎么用沼气的顺序了;5) 我建议:通入城市商业用气系统,欧洲这样做的多,价值最高。中国市政是“高垄断”进入难。大家可以想办法。6) 我再建议:沼气液化,自己进入商品气市场。绿野仙踪先生:我们连续剧到哪里了?(二) 沼气燃烧的烟气量通过燃烧的化学计量方程,可知1立方米沼气完全燃烧的所产生的理论烟气量为5.76,沼烟比为1:5.76。实际烟气量比理论烟气量多,多的部分就是过剩的空气。注意:用烟气量设计烟囱等,千万别忘了计算排烟温度下的体积流量鲠钉刺先生:我就是个马大哈,把你的名字看错了2个字。只许生气啊!谢谢!1、 不曝气是不是好氧首先要定义什么是曝气,我们环境工程就是年轻,许多重要的概念都还处于混沌状态。如果定义曝气为“向水中传递氧气”,不曝气肯定不能算好氧!如果定义“通过人工措施向水中传递氧气”,同意chzhm117:氧化塘是不曝气的好氧塘。还有,一般把需要较大动力消耗的“穿孔曝气”、“表面曝气”等才称为曝气,我们把此曝气称为“传统方法的曝气”。我在那个帖子中提“不曝气”是不进行“传统方法的曝气”。后来的帖子已发现这个问题,用了“传统曝气”这个词,如果不在这里解释,也容易引起误解!谢谢你!2、 UASB负荷低是的!如果UASB负荷足够高,从“理论”上讲:底部贡献逐步减小,中上部的贡献要上升。但从实验室实测的结果看,负荷升到3040gCOD/(L d)时,底部仍作了90%的贡献,不知你是否做过高负荷的情况。大家不要争论,到实验室里、工程上做做看。绿野仙踪先生:我们把沼气在如下方面用过:(1) 燃煤锅炉的助燃;,(2) 食堂用气、厂内职工舍宿用气;(3) 燃气锅炉;(4) 直燃式燃气制冷机;(5) 沼气加热炉;(6) 厂内生产用燃气炉灶。凉白开先生:我同意你讲的设计原则。但有几点大家仍可七嘴八舌话地讨论:(1) “穿孔曝气氧转移效率不足10%”,我不同意此数据,30%也不足不奇!(2) “而射流器曝气效率为30,耗能当然不同了”,对于不同的曝气形式,我们不能从氧气转移率为判断“耗能”。而应该用曝气效率(一度电能转移多少千克的氧气进入水中)进行比较。(3) 低运行费用是永恒的追求,所以必须有个定量的值:例如:将1吨1米提升需要多少电量,去除1千克BOD需要多少曝气量,需要多少电量,。如果不定量,就无法讲是不是达到了设计原则。举个例如,在某市人大我提了建议:采用低占地的污水处理工艺。市政局的领导约见我时,反复讲他们采用的水深只有3米的三槽式氧化沟就是低占地的工艺。没有办法,我只好把几种工艺的占地定量地算给他们看,并给出吨水需要的构筑物总占地面积,他们发现自己的不是低占地的。(4) 我们讨论某种曝气是否低消耗,就应该定量的给出几个定量参数,这里我同意鲠钉刺先生的帖子。(5) AX100先生的曝气设备挺吸引人的,所以,我们在想得到定量的描述。对于提升能耗只是“题外话”,但是和我的“定量”印象有点差距,就验算一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绿野仙踪先生:前面的重复了,时间长了难免记不住。我们间隔短一点,所以,在回答你昨天的问题后,再来上一段。为不啰嗦,我只把标题写上,内容删掉。如果有网友想知道详情再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监控人员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职单招题库【考点梳理】附答案详解
- 2025年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真题带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2025年丹凤辅警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4-2025学年度内蒙古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考试文化素质物理考前冲刺练习试题含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4-2025学年度四川三河职业学院单招《物理》考前冲刺测试卷附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2025年远程医疗的技术挑战
- 2024-2025学年度施工员题库检测试题打印(含答案详解)
- 2025仓储管理人员试题【网校专用】附答案详解
- 2025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过关检测试卷及答案详解参考
- 摄影设备租赁平台的市场潜力与趋势-洞察及研究
- 第2课《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第2课《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私营医院市场营销部升职晋升管理体系
- 2025年安全员项目负责人(B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旋挖钻司机操作安全教育培训试题试卷及答案
- 红领巾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铷/铯及其化合物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国库账户管理办法
- 工装租借管理办法
- 常务理事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