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10--长城抗战中央军血战古北口(长城系列一).pdf_第1页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10--长城抗战中央军血战古北口(长城系列一).pdf_第2页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10--长城抗战中央军血战古北口(长城系列一).pdf_第3页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10--长城抗战中央军血战古北口(长城系列一).pdf_第4页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10--长城抗战中央军血战古北口(长城系列一).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 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长城抗战是中日十四年抗战的第二次大规模主力决战 这次会战中 以中央军 西北军 晋军为 主的中国二十多万主力和日军十万主力激烈对抗 双方在长城一线几十公里的区域内血战了 整整一百多天 最终以双方签订作为结束 中国军队以血肉铸成的一道道长城 誓死阻挡装备精良的日军精锐主力陆海空三军的联合进 攻 战斗中 中国军队冒着可怕的日军炮火拼死作战 基本是死光一层退一步 其中各种可歌可泣的故事 足以令翻看这段历史的后辈人老萨感慨不已 好了 来听老萨来说说这段历史吧 背景 和某宣部的片面宣传不同 1933 年的长城抗战是中央军主力和日军主力的第二次碰撞 在前一年的 1932 年的上海一二八事变中 中日二国主力就有一次激烈的交战 中央军最精锐的二个德械师 87 师 88 师和中央陆军教导总队就和十九路军密切配合 和日军 主力在上海大打了一场 双方动用兵力超过十万人 最终以签订作为结束 日 军全部退回原有的日租界地区 到了 1933 年 随着日军逐步肃清伪满洲国内的三十万中国义勇军部队 日军开始将眼光转向 关内 当时东北四省中的三省已经被日军占领 还有一个热河省被东北军的军阀汤玉麟控制 热河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中国控制住热河 就意味着可以长期保持对东三省的战略进攻的势 头 同时可以有效阻挡日军继续进入关内 而日军为了保证伪满洲国的稳定和 领土完整 就必须占领热河省 所以日军对待热河是志在必得的 至于热河作战的具体情况 可见拙作 需要说明的是 热河省本身是非常适合防御的山地丘陵地形 全省有几百公里的战略纵深 当 时东北军和参与热河抗战的其他中国军队共有三十万之多 且固守各个险要地段 并非不能一 打 但是优势由于张学良的军阀自私心理和指挥布阵上的拙劣表现 加上其部下热河省主席汤玉 麟的治军无能和在热河长期的倒行逆施 导致热河省内的二十万中国守军被日军一触即溃 还 有部分热河军队直接叛变投敌 短短十二三天之内 热河全境被日军攻占 汤玉麟主席此时所作的是截留 100 多辆运送弹药去 前线的卡车 满满装载着自己搜刮的民脂民膏逃出承德 日军仅仅用 128 个骑兵占领没有汤军士兵驻守的这个热河省省会 数十万东北军放弃热河各处险要的地形 全部蜂拥逃往长城一线 一时间兵败如山倒 坐镇承 德的兵团司令张作湘将军的队伍也全部跑光 只剩下几个警卫员 日军紧随追击 一路没有遭受什么抵抗 由于东北军逃跑时候已经全线陷入混乱 热河的众多道路和桥梁都没有按照计划提前破坏 很 多地雷和炸药被东北军随意仍在路边 它们本来是要埋到路上的 日军几个师团主力像中国古代皇帝在热河参加秋季狩猎一样 轻松的乘着大量的日产汽车 顺 着完好的热河公路前进 很快就迫近长城各个关隘 张学良原本计划中的热河抗战至少可以坚持三个月 结果只守了不到二周 长城抗战被迫提前开始 战前的态势非常危急 日军战略 可以说 热河抗战和长城抗战是紧密不可分割的 在日本人的幻想出来的伪满洲国地图上 满洲国和中华民国的边界就是万里长城 日军占领热河以后 为了保证热河省的稳定 必然会全面占领长城一线的各个关隘 用来遏制 住中国军队可能从华北对热河的反击 同时也为下面的继续入侵华北打下坚实的军事基础 日军早在热河作战开始的 2 月 17 日 就提出各部务必占领长城各关隘的命令 日军向承德进军的同时 就分出相当的兵力直指长城的二个重要关隘冷口和喜峰口 伟大的长城 伟大的万里长城是中国人创造的一个世界闻名的奇迹 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 使用人力最 多的一个军事防御工事 长城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修建 之间的秦汉明等各个朝代都经过数十次的大型修复和重建 到 了明朝洪武时期 长城西起甘肃嘉峪关 东至辽东的虎山 全长有 6350 公里之长 堪称世界之 最 万里长城大多修建在适合防守的崇山峻岭之间 其修建时的艰难足以让后人叹为观止 外国人一向把长城作为中国精神的象征 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中国几千年来都是传统的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由于远离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到处漂泊的生存方 式 它的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乡土意识和比较温和的民族性 由于农耕并不像放牧那样需要大量的土地 它所需要的只是 一片固定的肥沃土地 先进的生 产工具 比较完善的水利设施和一定规模的交易市场 这就绝对了农耕民族活动的区域是固定 的 而不是四处迁徙 因此这些民族大多过着稳定和和平富足的生活 这又促进了民族文化教育和艺术的发展 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农耕文明 他们是世界文化的决定性力量 对于农耕文明来说 唯一不可缺少的就是区域固定的肥沃土地 所以农耕文明的乡土意识非常强烈 古代的农民很少离开自己的家乡 在传统儒家文化中 离 开家乡的都是不孝之子 农耕文明之间的战争多以争夺适合耕种的土地为主 双方使用的是大量适合占领土地的步兵 农耕民族为了划分自己的领土或者用于防御 一般都修建着大大小小的城墙工事 而中国人尤其是这样 中国古代的地形非常特殊 整个东亚最富绕的地方都在中国人手中 从中国往北是贫瘠的蒙古 草原和冰雪连天的西伯利亚 往西是可怕的西藏高原 往南是丛林密布瘴气满天的缅甸和越南 往东就是一望无际的太平洋 这些地域在古代人看来都是不适合生存的地方 古代中国人认为自己掌握了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没有必要再去争夺那些无用的土地 巍峨的万里长城 于是中国人不惜辛劳的修建了万里长城 把野蛮的异族挡在长城以外 中国人在自己的区域中 享受富足与安详 外国人认为 长城是中国人故步自封和傲慢自大的集中体现 实际上 古代的中国人确实是很傲慢的 他们把非中国的西方异族成为东戎 南蛮 西羌 北狄 其中的狄和蛮一个有反犬旁一个是虫子底 到了明清时期 又把西方洋人泛称为夷人 这最终导致鸦片战争时期 洋人一致要求中国政府 在公文中改变 把西方人叫做夷人这个轻蔑的称呼 和农耕民族不同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多是马上民族 他们的特点是以游牧为生 没有固定的住所 他们靠天吃饭 需要大量的适合放牧的土地 他们的军队机动性强 善于野战 士兵能吃苦 意志坚韧 他们来去如风 四处骚扰袭击中国的边 境 和中国的农耕民族以争夺土地的战争目的不同 游牧民族对中国的战争 大多是因为他们遭遇 了天灾或者内部战乱 造成饲养牲畜大量损失 游牧民族无法生存 就把侵略农耕文明 掠夺战利品作为摆脱困境的手段 所以历史上游牧民族绝大多数没有征服中原的野心和实力 他们多采用打了就跑的策略 利用 骑兵优良的机动能力 烧杀掠夺一通就逃回北方大漠 获得的战利品大多能够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所以长城对于这种强度的进攻具有非常强的抵御能力 中国的步兵在一对一的战斗中也许根 本不是异族骑兵的对手 但是在坚固长城上的一千对一千的战斗中 异族骑兵则根本不是中国 步兵的对手 长城就像三峡行道中的礁石一样 一股股汹涌的异族骑兵的流水 都在礁石上撞的粉碎 老萨多说几句 中国对待异族进攻进行惩罚性的征讨则和游牧民族完全不同 中国对于异族的 土地不感兴趣 他们所作的就是通过杀阀消除异族对中原的威胁 在多次远征大漠的战斗中 中国往往采用大清洗的形式 将各个曾经侵略中国的部落斩尽杀绝 很多民族就这样灭亡了 侥幸生存的异族只能迁移到更远的地区 有些甚至逃到了欧洲 这些屠杀行为都让异族对中国人颇多抱怨 因为游牧民族通常缺乏劳动力 他们俘虏汉人以后 大多不杀 一部分俘虏还可以通过交付赎金释放回去 而中国人不缺乏劳动力 根本不需要俘虏 中国人从很早开始就意识到城墙这类防御工事对于遏制游牧民族进攻的重要性 面对着坚固的长城 即使八国联军时期装备精良的各国军队也没有好的对付办法 更别说手持 破烂冷兵器的游牧民族无了 大多数时候这些野蛮民族只得悻悻离去 伟大的万里长城帮助汉 人一次又一次将强大野蛮的异族阻挡在国门之外 是中华民族的保护神 此战获胜可能性不大 可惜时代已经不同 就当时的各方面情况来说 长城其实是很难守住的 原因很简单 一 现在的长城没有什么防御能力 砖石结构的长城和现代化的钢筋水泥的马其洛防线完全不同 长城对于使用冷兵器的游牧民 族来说可能还是防御的利器 但是对于装备重炮 坦克和战斗工兵的现代化日军来说 根本没 有什么防御能力 再坚固的砖石结构的城墙 日军一顿重炮或者用一个工兵班携带几个烈性炸 药包就可以炸开缺口 想靠一道长城防御住日军 是绝不可能的 唯一可以利用的只是长城一线较为险要的地形 一顿重炮以后 长城就被炸成一片废墟 中国守军只能在废墟中坚持作战 二 长城一线没有战略纵深 适合防御作战并不是长城 而是山地高原的热河省 因为热河省面积广阔 国军可以使用传统 的防御战和运动战相配合 集中优势兵力围歼日军主力 即使不能围歼日军 也可以利用热河的优势地形 步步为营加以抵抗 简单的来说 就是可以诱敌深入 然后聚众围歼 不需要打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因为这种战斗形 式最倚重部队的火力和后勤力量 这些都是中国军队所不善长的 而参与此战的长城一线 包括义院口 界岭口 青山口 喜峰口 铁门关 罗文峪 冷口 古北口 多伦 张家口等 100 多个关口 全线长达 1000 公里 如此长的战线 日军可以从任意一点突破 而国军想在 1000 公里范围内全线驻防是不可能的 除了战线过长以外 河北省的长城一线 长城后面几公里外就是平原 根本没有战略纵深 日军 一旦突破长城一线 就可以直接杀入华北平原 而平原地带正是关东军机械化师团最能发挥威 力的地方 国军因为战斗力较差 部队又派系众多 无法灵活调动兵力 只能在各条线上重点区域全面驻 防 同时平津一带再留下一定数量的预备队 准备随时增援和堵漏 这种防御非常被动 但是热河已经被张学良丢了 再也没有打运动战的空间 不这样打也不行 了 还有一种方法是把日军放进关内来打 日军如果从一点突破 就集中兵力将其围歼 但是长城以南不远就是无险可守的华北平原 其中长城的古北口和华北战略核心城市北平不 过一百公里 日军机械化部队如果出了古北口 最多只要二三天就可以打到北平 这种情况下 除非有明显强过敌人的军队 不然是不敢随意把敌人放进长城内来打的 因为中国一旦短时间内围歼不了日军突入部队 日军后方再增援而来 那么北平天津一下都要 丢了 太冒险了 况且在平原地带 日军更利于发挥火力的优势 国军还不如凭借长城一线险要的地形死守 长城一线 地势险要狭窄 不便于大兵团作战 正好可以一定程度削弱日军的火力优势 总之 丢了热河以后的中国军队并无后退的余地 他们只能在长城一带修筑工事 打单纯的阵 地硬拼战 而中日军队双方的巨大火力差距 让中国军队陷入极为不利的情况下 这种打发是 很难赢的 三 日军已经实际占领长城部分关口 在热河会战前夕 日军已经攻陷了山海关 占领了长城最东端的一个重要关口 日军如果不是 为了全面占领长城一线 消除热河的威胁 完全可以从山海关这点长驱直入进攻华北 所以说 长城抗战一开始 中国军队就面临着正面和侧翼的夹击 军事上是非常被动的 四 中日双方装备相差很大 在长城会战期间 中日双方装备差距大的惊人 老萨客观评价 当时的日军装备并没有达到世界一流 尤其在轻武器上总体还是一战后期的水 平 但是中国军队更差 大家都知道 中国满清政府腐败无能 从鸦片战争之后长达四十多年的时间内 武器装备的自 产能力都是极差 虽然之间有洋务运动等推动了军工企业的出现 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 没有 形成国家性质的生产能力 直到满清执政末期 中国也没有实现轻武器的自给自足 大量枪械 仍然要靠进口 至于火炮一类就更不用说了 中华民国诞生以后 随着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中国的工业不但没有得到什么发展 还很快陷入 全国的分裂和混战 需要说明的是 在满清时代 中国的武器缺口还可以通过购买外国货来弥补 到了 1917 年 国际 社会为了促进中国内战的结束 宣布对中华民国施行全面的武器禁运 这个禁令直到十年后的 1927 年才解除 这下子 中国既造不出武器 又买不到武器 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折扣 到了 1927 年 即使是在苏联帮助下武装起来的中央军精锐部队 也不过装备一些苏联步枪和 手榴弹 轻机枪重机枪则少的可怜 比如著名中央军精锐 叶挺独立团 全团没有重机枪 连轻 机枪也只有几挺 为了弥补火力的不足 叶挺买了一些可以连射的驳壳手枪装备部队 之后就是可怕的军阀混战 在诸如中原大战的激烈战斗中 双方都损失了数十万军队 中央军 和军阀竭尽全力的弥补了人员和武器的一部分损失 但是对于他们来说 提高武器质量这种说 法就是不切合实际的妄想了 所以说 直到 1933 年长城会战开打之前 中国绝大多数军队的战斗方式还没有达到一战的水 平 中国军队的作战方式仍然是以步枪之内的轻武器为主 而不是类似于一战中的各国 把多 人操作的武器作为步兵火力的支柱 就比如重机枪和轻机枪 中国军队的火力就当时世界标准来看是极弱的 甚至可以说弱的不能再弱 尤其是中远程火 力 为了弥补这点不足 中国军队比较重视近距离作战的重要性 军阀部队普遍配备手枪旅和大刀 队 并且特别重视近战能力 此时的日军已经经历了日俄战争和一战 到了 1933 年 日军的作战方式已经由以机枪火力为 主 转变为以火炮为主 步兵突击 空军装甲兵随之配合的海陆空立体式作战策略 虽然这种作 战方法对于日军来说还远没有完善 但总是实用的 简单的来说 中国军队还没有达到以机枪火力为主的时代 而日军已经从机枪火力为主的时代 转变为以炮兵火力为主 双方从作战方式来说 相差了整整二个时代 就重武器来说 日军一个 2 万多人的甲种师团 编制大约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军 师团直属炮兵 就装备 54 门 75 毫米野战榴弹炮 而日军每个联队 大约相当于中国的旅 3800 人编制 的直属 炮兵还装备 6 门 70 毫米九二步兵炮 而和其对抗的西北二十九军一个 3 万多人的军 全军总共只装备老式山炮 10 门 就轻武器来说 日军一个小队 相当于中国的排 装备二挺轻机枪 二个掷弹筒 超轻型迫击炮 排里的士兵装备清一色 射击精度极高的三八式步枪 而二十九军一个连才装备二挺老式轻机枪 士兵步枪也有四种之多 分别是日本三八式步枪 国产汉阳造和老套筒 老式毛瑟步枪 二种步枪 还有一些二十九军自己兵工厂粗制滥造的一 批土制毛瑟枪 使用的弹药也有三种型号之多 这让负责步枪弹药的国军后勤人员叫苦不迭 每一挺重机枪在中国军队中 都被当作珍宝 人不在 枪也要在 五 中日双方兵源素质也有很大差距 大家都知道 日本是一个武士道精神浓郁的军国主义国家 日本老百姓对待军人的态度大约相当于商鞅变法以后的秦国 加入日军对于日本年轻人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荣誉 尤其对于日本中下层和一些贫穷地区的青 年来说特别重要 早在 30 年代 日本军队有意识地强化士兵的国家民族荣誉感 军方的宣传工具一律说着中 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巨大成功 日本公众被卷进一场不歇的战争狂热中 他们认为日军 是战无不胜的 出席新兵出征送别式的 不仅有兴高采烈的亲人 还有各种高级官员 每一 个家庭都被告知 一人参军 全家光荣 日本一些地区由于条件恶劣 民风凶悍 青年人多有以参军作为职业的行为 由于日本已经实 现了基本的普及教育 所以这些日本青年普遍都有一些文化 在经过仔细的身体检查后 日本 青年才能加入军队 之后要经受过一个完整的新兵训练过程 这个训练是极为残酷和严格的 一般会有一定数量的淘汰率 有些网友可能看过著名的电视剧 第一集里面的一个新兵营连长犹太少尉索贝尔 他的训练极为严格 甚至达到了残酷的地步 这导致很多部下对其不满 后来下级军官联合起 来把他搞下了台 其实就后来的战争来看 索贝尔的训练方式还是正确的 这种残酷无情的训 练对于 101 空降师这支战斗在敌军后方的部队来说是必要的 初期的实战中 索贝尔他们的连 队伤亡是最少的 但是 如果把这个索贝尔少尉和日军陆军的军士们比起来 简直就是天使和魔鬼的区别 日本新兵刚刚进入训练营开始就立即遭到军士和老兵们的无情殴打 日本军士对待新兵根本 不说道理 看不顺眼就是抽耳光 拳打脚踢 有的还使用皮鞋 棍棒和木枪 新兵绝不敢还手 实际上 军士和老兵殴打新兵在日本军队来看是非常正常的 老兵殴打新兵不需要理由 大多 数新兵在服役一周内就被打的鼻青脸肿 除了新兵以外 一名高级军官当众打下级军官的耳光就像家常便饭 这种频繁的殴打类似于斯巴达城邦的训练方式 他除了让新兵养成对上级无条件的服从以外 还培养了日本新兵残忍无情的可怕意识 这些殴打让日本兵本能的认为战争就是残酷和屈辱的 强者折辱弱者是必然的 一旦日本兵有 了能力 他们就可以轻易把新兵时期的一切屈辱发泄到敌军和敌国老百姓的身上 经过这个可怕的阶段以后 日军普通士兵基本都有相当不错的射击 拼刺 行军等作战能 力 除了身体上的训练以外 日军还以洗脑式的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思想对新兵进行灌输 日军士兵大多深受这些思想影响 作战时候精神力量也很强 对待比自己弱的对手更是占尽 上风 而中国在七七事变之前的兵源素质还是很差的 七七以后很多优秀青年参军 但是七七之前中 国战争都以内战为主 正派老百姓的孩子一般是不会参加的 这里就暂且不谈成分复杂的地方 军阀军队 就算是中央军主力部队的兵源也很差的 在信奉好男不当兵的中国 肯当兵打内战的大多数是家庭贫苦 难以活命的农民青年 也有一 些城镇的流氓无产阶级 灾荒下的难民甚至还有流浪汉 这些人大多是文盲 年龄小而且文化程度极低 由于长期处于饥荒和艰苦的劳作中 他们普遍 营养不良 国军新兵身体大多瘦弱 和个子不高但是身体彪悍的日军士兵有很大的不同 国军的新兵在进入军队以后 一般都要有一段时间的恢复期来加强营养 否则无法完成训练 比如中央军第 17 军的新兵毛金中 他在加入中央军之前就是一个从老家逃难的流浪儿 加入 军队就为吃饱肚子 他回忆 身边大多数战友都是新兵 年纪普遍在十七岁到二十岁 不但之前 从没有战斗经验 连基本训练也没有完成 有一次 一架日本飞机向他们俯冲 这些新兵以为这架飞机被国军击落了 一起跳出战壕欢呼 结果被飞机扫射死了一大片 还有些新兵从来没有见过坦克 在实战中看到日军坦克炮塔会转 居然大吃一惊 而中央军中 就有这样的很多新兵 战斗力可想而知 除了上面的五点以外 中国方面参战军队分为五个派系 分别是张学良败退下来的东北军 国民政府的中央军 宋哲 元的西北军 从山西和绥远奔赴华北的商震傅作义的晋军 还有就是在侧面牵制日军的杂牌武 装孙殿英的一个军 各部虽然有何应钦将军统一指挥 但是实际上各部相对比较独立 他们首先听命于自己的指挥 官 之后才是中央的命令 所以中央在命令的执行上也不是很顺利 但是相比之前几年 东北军 广东军那样公然违背命令或者起兵叛乱来说 他们要好上几百倍了 总之 长城抗战是非常难打的 是块极为烫手的山芋 谁接住了谁就要难受 这点中日双方都心知肚明 张学良就是知道这点 才肯丢下这个烂摊子去欧洲戒毒 他也知道将来从欧洲回来以后 必然会丢掉在华北的地盘 但是日军已经打到长城一线 单靠一路溃败的东北军是绝对守不住的 到日军攻陷平津以后 他不但丢了地盘 还损失了军队 不如现在把这个摊子留给中央去处理 丢了华北的地盘至少 还保住了军队 张学良一年以后回到上海以后 很快重新掌握东北军并且派往西北 和杨虎城 分享了地盘 1933 年 3 月 12 日 张学良被国民政府免除北平军分会委员长的职务 由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 应钦将军继任 此时日军已经攻陷了长称的古北口和冷口 形势极为危急 中国仍然有一些优势 但是 长城会战并非没有胜机 中日双方都无意全面在华北开战 先不谈中国方面 就日本方面来说 现在全面占领华北还不是时候 日本入侵中国一般需要三个必要条件 军事上的绝对优势 可供操纵的汉奸政权 国际上默认 事实上呢 一 日军在军事上没有绝对的优势 和在东北打败窝窝囊囊的东北军不同 此时长城一线 日军八万多人面对的是战斗力和战斗意 志都很顽强二十多万的中央军 晋军和西北军 其中中央军战斗力最为顽强 而日军几个师团又要对付满洲国内的义勇军残部 又要占领热河省 还要和中国优势兵力在长 城一线交战 也是很吃力的了 日本现有兵力只能击破部分中国军队 要想围歼二十万中国军 彻底占领华北的几个省份是不 可能的 所以日军没有一举占领华北的野心 至少在 1933 年还没有 二 没有可供操纵的汉奸政权 和满洲国不同 华北地区在张学良和国民党特务机构的控制下 在 1933 年前后很少有汉奸和 伪军的出现 日军最早联系宋哲元 商震这些地方军将领 希望他们在日军击败中央军以后宣布华北独立 由这些将领建立伪政权 但是这些将领对日本建议毫不理睬 日本又转向收买一些北洋时期高级将领比如吴佩孚等人 但是这些老军阀对日本有较强的厌 恶心理和鄙视情绪 别忘了民国初年的二十一条 绝大部分人都拒绝了 不过也有个别如 军阀张敬尧就和日本特工秘密接触 但是张敬尧很快被国民党特工刺杀身 亡 日本人无功而反 日本当时可以找到的只能是 无名之辈 殷汝耕之流和少数土匪武装作为伪军 这样的政权只 能是日本的大包袱 所以 此时占领华北不是时候 汉奸殷汝耕后期帮助日本人建立了华北伪政权 1947 年殷被国民政府以叛 国罪枪决 三 列强的影响 华北和东北不同 东北由于历史原因 只有日本和苏联二股势力的介入 日本在九一八中搞定 了苏联 就没有后顾之忧的控制了东北 但是华北则是英美二个强国的地盘 尤其是英国在华北享有诸如煤矿 铁路 租界等重要特权 美国在华北几个地区也有很多商业利益和驻军 英美二国处于自身的考虑 绝对不容许日军随意占领华北的 后期因为日军进入华北滦东地区 英国军队甚至从军舰上登陆加以组织 日本此时还不敢得罪 大英帝国 最终从滦东退兵 对于美国来说 由于他不像英国那样有那么多的全世界的利益 所以特别重视东亚的中国 在 战争一开始的时候 美国和英国大使就积极进行调停 并且最终帮助中国人通过判断把日本人 退出了长城以南地区 总之 对于中国政府来说 日本还没有全面占领华北的野心 所以只要能够在华北坚持作战一 段时间 日本就必然会退兵回到满洲国 华北就可以得到保存 此时的中国尚不具备和日本全面开战的基本条件 所以擅自和日本全面开战是愚蠢的 开战最基本的先决条件 就是必须首先消除中共在国家腹地的影响 把其赶到中国偏远地区 消除其威胁 第四次围剿此时已经开始 中央军集中了 12 个师配合地方部队进攻 但是随着日军在华北的进攻 中央军急调 11 师北上作战 第四次围剿很快被迫停止了 中央力挽狂澜 张学良领导的热河抗战一败涂地 留下一个可怕的烂摊子给继任者何应钦 何应钦将军是一个坚定的三民主义者 从 1924 年任黄埔军校总教官以来 就是中央的核心干 将 也是蒋介石的爱将之一 他参与了从最早的打叛军陈炯明的东征 北伐期间任中央军东路 军总指挥 之后参与了中央荡平军阀的中原大战 又接连指挥了二次对红军的围剿 战功卓著 何应钦赶到华北的时候 东北军已经溃不成军 西北军和晋军也被败退的东北军搞得士气低落 日军十几天攻陷热河全境 十几万东北军潮水一般溃退到华北 整个华北民心动荡 有钱人纷 纷南下逃亡 当时长城在华北一带有几条大型公路通往热河 这些公路分别经过古北口 喜峰口 冷口 界岭 口等几个长城的关隘 这些扼守公路的关隘就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重点区域 当时按照张学良的部属 最接近北平的重要据点古北口由东北军王以哲和张廷枢的二个师驻 守 中部的核心关隘喜峰口由东北军万福麟的二个师驻守 最东边的界岭口由东北军何柱国的 57 军驻守 还有界岭口附近的重要的冷口也有东北军一部兵力较少的部队驻防 防御长城一线的部队都是东北军 总体的装备还不错 在中国军队中算是装备精良 以后来驻 守古北口的第7旅为例 全旅装备清一色的捷克式步枪 每连装备十二挺捷克式轻机枪 营一级 配有迫击炮和重机枪 旅一级还有少量山炮 平射炮 但是东北军军队数量不过十来万人 相对进攻的六七万日军 没什么优势 加上东北军由于初期在热河的惨败 张学良又下了野 部队士气极为低下 官兵人心浮动 很难 有效抵挡住日军 实战中 东北军不是日军对手 很快被日军少量的追击部队攻占了冷口和界岭口 何应钦赶赴北平上任以后 立刻对整体部属进行了调整 和张学良在热河胡乱部属不同的是 何应钦采取的是实用的纵深防御 在一线除了原有的东北军以外 何应钦急调中央军第 2 师 第 25 师 第 83 师组成中央军第 17 军北上 增援对整个战役最为重要的关口 古北口 同时命令华北驻防的西北军 29 军宋哲元 部增援喜峰口 另外晋军第 32 军商震部驻守冷口 在第二线 何应钦让东北军于学忠的 51 军驻守天津 从热河败退下来的张作相部二个军和晋 军傅作义的二个军驻守北平和察哈尔一带 在第三线还有几个中央军的师 向华北集结 此时何应钦控制的部队已经有 13 个军 36 个师 15 个旅 共 26 万人 虽然这些部队的战斗力较之进攻的 8 万日伪军精锐还有较大差距 但是数量上的优势让双方 总体差距大大缩小 中国军队很快发动反攻 一举夺回日军占领的冷口和界岭口 日军由于之前打东北军打的很 顺利 根本没有想到中国军队敢反攻 措手不及中被日军打出长城一线 华北战局迅速稳定下来 长城会战可以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在这几个关隘上开打 东北军古北口外围作战不利 古北口南关 它的地形还是比较险要的 古北口是长城会战中 坚持时间最长 杀伤敌人最多的一次战役 日军先后以二个师团又一个旅团和 中央军二个军 东北军二个师在古北口一线激烈交战了 二个多月 从 1933 年 3 月 7 日一直打到 5 月 23 日 日本在长城各关口的战斗中共伤亡 6000 多人 其中伤亡在古北口的就有 4000 人 古北口位于北京密云县北部 是长城经过燕山山脉的一个关口 古北口离华北文化经济中心北平市仅有100多公里 关口地处山脉之间 所处地势险要 是长城 关口中最为重要的关隘 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早在唐朝 唐军就在此处修建关口阻挡北方游牧民族 到了明朝清朝该口都有重兵把守 该口离北平最近 日军一旦攻陷古北口 用不了几天就可以长驱直入攻陷北平 河北抗战也就 失败了 所以 日军攻打古北口使用了第一流的部队 日军关东军精锐第八师团 师团长为西义一 除 了西义一的第八师团以外 日军还增调了骑兵第三旅团助战 当时中央军最前方的 25 师刚刚赶到北平 另外二个师还在火车上 此时日军第八师团的第十 六旅团 旅团长川原侃 已经杀到了古北口 这段时间就必须靠东北军的二个师来抗住了 当时驻守古北口的就是那个九一八事变当晚 在北大营不战而走的东北军第 7 旅 第 7 旅从东北奉命撤退到关内后 很快改编为第 107 师 可以说 整个九一八事变中 最受到打击的就是第 107 师 当时由于上级命令不抵抗 整个师窝 窝囊囊的一枪不发逃到关内 随即被国内媒体骂得体无完肤 虽然客观来说 不抵抗的责任是不应该归结到这些中下级军官和士兵身上的 但是历史上 这 样的黑锅总要由小兵和下级军官来背的 第 107 师在 1931 年的九一八到 1933 年这二年内 官兵都在郁闷和屈辱中渡过 此时知道要和日军开战 官兵群情激愤 都要和日军拼了 但是这个师的战斗力并不强 从旅改编为师以后 部队仍然只有三个团 4000 多人 在实战中 这个师的东北军表现大体还算可以 他们的二个团近 3000 人在 3 月 7 日和日军乘着汽车一路追击过来的二个大队 1500 人交火 日军先锋由于轻装乘车突进 没有携带什么重武器 不要说重炮 连重机枪也没有几挺 面对东北军埋设的地雷阵和修建的简易土木工事 轻装的日军也没有什么办法 走在最前面的日军二辆坦克还被地雷炸毁 日军的小股冲击也被东北军打退 双方以几百人展开小规模接触战 激战二天二夜 到 3 月 9 日 日军始终没有攻下第 107 师的 在古北口的外围阵地长山峪 但是到了 3 月 9 号 日军有二个大队 1000 多人赶来增援 另外还有第八师团下属的重炮兵第八联队和一支工兵部队也赶到前线 日军开始集中重炮轰 击 107 师阵地 由于长城一线土层很薄 土层下面就是坚硬的岩石 一把崭新的十字镐挖一天就会损坏掉 很 难修建坚固的工事 在日军重炮几个小时的轰击下 107 师的工事纷纷破碎 士兵伤亡惨重 日军飞机也飞来投弹 107 师更是不敌 这支东北军之前从没有经受过这种强度的打击 在日军密集的炮轰下 东北军士兵和军官都极 为惊恐 陷入一片混乱 这个师很快坚持不住 日军在炮击以后全线出击 此时东北军火力已经大为减弱 日军很快攻占了 107 师外围的主阵 地 107 师在下午三点得到王以哲军长的撤退令 随即向古北口全线退却 连夜撤退了 50 公里 一路上饱受日军追击之苦 撤退中各部建制都已经完全混乱 据当时中央 军士兵回忆 东北军各部向潮水一样溃败下来堵塞满了道路 步兵骑兵相互争夺道路 撤退杂 乱无章 由于后勤已经陷入混乱 缺粮的东北军士兵在道路两边对老百姓强行征粮 也可以说 是抢粮 老百姓怨声载道 107 师在古北口外围只守了二天多 最后该师全部退到古北口 期间有一部被日军追击击溃 而此时驻守古北口的是东北军 张廷 枢的 112 师 东北军失陷古北口 日军占领古北口一线长城 3 月 10 号 日军小股先头部队乘坐汽车蜂拥追击到古北口 和驻守该处的东北军 112 师交火 由于进攻日军的兵力很少 112 师很快将其击退 在日军和 112 师交火的同时 中央军第 17 军第 25 师的杜聿明 73 旅已经火速赶赴到古北口后 方 并且进入二线阵地 中央军第17军是中央嫡系部队 下辖第25师 第2师 第83师 该军装备较好 士兵也满员 是中 央的一支生力军 在战前 第 25 师驻扎在徐州蚌埠一带 第 2 师驻扎在洛阳一带 第 83 师则远在湖北孝感一带 中央一声令下 各师立即整装出发 日军各部一天时间内在古北口集结完毕 准备 11 日对东北军 112 师发动总攻 112 师是张廷枢的部队 原先驻扎在锦州一带 后来奉令撤进关内 张廷枢本人是东北军重臣张作相的次子 关麟征和杜聿明的中央军迎着如潮水一般狼狈溃败下来的东北军 赶赴古北口前线 关麟征和杜聿明刚到前线指挥部就发现张廷枢和上司王以哲军长在激烈争吵 张廷枢认为王以哲的 107 师在外围和日军一个不满员的联队作战 刚打了三天就跑了 现在日 军增援部队已经上来 自己一个师要面对日军一个师团 他觉得根本顶不住 要求立即后撤 王以哲军长见张廷枢想不战而逃 怒斥其违抗军令 但是张廷枢根本不买王以哲军长的帐 他说自己只听命于少帅张学良和蒋介石 除非有张学良 或者蒋介石的手令 不然他不会留下来以寡敌众 张廷枢甚至还讥笑王以哲说 你的部队能跑 我得就不能跑 王以哲气的脸色铁青 说 如果抗命就要军法处置 王以哲的卫队闻此言 立即持枪涌进指挥部 张廷枢也不含糊 一声令下 他的警卫员也跟着进来 双方几十人子弹上膛 互相怒视 此时关麟征和杜聿明看这样闹也不是办法 关麟征劝告张廷枢说 现在日军第八师团主力南下 进攻古北口 我得中央军 25 师主力还没有到位 你 112 师如果放弃了北古口 日军三四天内就 要打到北平 如果北平丢了 我们几个连着何应钦总司令都要上军事法庭 张将军要好好想想 张廷枢被关麟征一吓 口气有些松动 不过他还是说 112 师现在人员装备不整 要求和 25 师换 防 112 师驻守古北口二线阵地 25 师上来顶在一线 王以哲军长听了张的话又大怒 他说 25 师主力刚刚赶到前线 人员不如你 部队机枪等武器还 都在路上运着 112 师 装备不比中央军差 到现在不过和日军二个连打了一下 没有损失 你凭 什么撤退 你现在要撤就是临阵脱逃 你就提着脑袋撤吧 张廷枢立即反唇相讥 他说如果你王军长肯留在古北口前线主持大局 我 112 师就不撤 王以哲气的说不出话来 杜聿明感觉张廷枢在耍无赖 很是瞧他不起 但是大敌当前 不能翻了脸 杜聿明对张廷枢说 古北口一线阵地非常重要 它的地理位置比二线要高 是整个古北口的制 高点 只要占领了一线阵地就可以轻松的俯射整个古北口地区 还句话来谁控制一线阵地说就 胜了九成 112 师只要固守一线阵地几天 一旦支持不住中央军 25 师立即从二线上来换防 但 是现在换防不可取 因为日本大军已经直逼关下 随时可能进攻 此时如果战时仓促换防 就是 犯了兵家大忌 非常容易被日军乘势打击 全线崩溃 张廷枢听了这位黄埔系著名智将的分析以后 自觉无言 只能勉强表示同意 王以哲军长也表示可以坐镇古北口一线 协助指挥 各方刚刚达成协定 日军就开始的全线的进攻 由于古北口的重要性 日军集中了整个战役中最为精锐的关东军第八师团的主力和师团属炮 兵 以旅团为单位进行大举进攻 3月11日 日军集中重炮和坦克部队 在一个旅团士兵的配合下 向112师古北口主阵地发动总 攻 张廷枢的 112 师居然连半天也没有守住 在日军几小时的猛烈炮击下 112 师六三五团团长白 玉麟被炮弹击中不幸阵亡 士兵也有一定损失 全师和107师一样 在高强度的火炮打击下乱成 一团 之后日军发动冲锋 112 师的突前那个旅只激战了一小时就丢下古北口一线阵地 全军撤往后 方 其实此时 112 师只有一个旅和日军正式交手 还有一个旅在古北口的主阵地内 看到前面那个 旅顶不住 居然不作增援而是自顾自的后撤 一时间 112 师兵败如山倒 坐镇北古口前线的王 以哲军长见势不好 也在警卫部队的护送下随着部队后撤 由于撤退时候极为慌乱 士兵找不到军官 军官也找不到士兵 结果是 112 师在撑不住时候 甚 至没有及时通知后方的中央军 25 师赶来增援 日军迅速占领古北口一线高地 并且在高地架设了炮兵阵地 居高临下猛烈轰击 25 师二线阵 地 中央军激战古北口 同时 由于 112 师全线溃败 日军迅速从高地二侧出兵 包抄了没有撤退的在一线协助112 师防 守的中央军 25 师 73 旅的阵地 由于 112 师驻守的古北口一线阵地地势最高 关麟征的 25 师突前的 73 旅的阵地完全成为日 军重炮的靶子 在日军轰击下 73旅有着相当的伤亡 加之日军已经包抄到后方 73旅同师部和 75 旅的联系也中断 此时日军已经有了地利和火力上的优势 并且基本合围了 73 旅 中央军如果不出奇招难逃一 败了 杜聿明虽然有儒将之称 但是现在也忍不住破口大骂张廷枢和东北军无能卖国 骂归骂 关麟征和杜聿明仔细商量一下 杜聿明认为目前形式严峻 东北军跑了 一线古北口阵 地全部丢失 古北口实际已经失守 此时如果在二线固守 军队会陷入极大的被动中 但是此时古北口已经只剩下 25 师 中央军其 他部队还在后方 如果 25 师守不住阵地 北平就危在旦夕 杜聿明建议 25 师在日军立足未稳 的情况下立即出击 全力夺回一线核心阵地 就算夺不回至少也需要立即恢复和 73 旅的联系 总之 尽可能的败中求胜 关麟征表示同意 二人随即分头带部队出发 关麟征师长亲自带领 25 师 75 旅 149 团迎着日军炮火 强攻日军一线阵地的一个主要高地 如 果占领了这个高地 就可以恢复和 73 旅的联系 把整个战局稳定下来 当时据侦察兵汇报 日军 还没有完全占领这个高地 关师长带领一个警卫连和一个团大部火速前进 和日军抢时间 但是关师长率部刚刚爬到高地的山腰上 就发现日军侦察兵一部已经抢先一步占领了这个高 地 并且用十几挺机枪向下疯狂扫射 此时中央军已经没有退路 如果占领不了这个高地 就不能恢复和 73 旅的联系 那么古北口也 就是守不住的 关师长亲自挥舞手枪指挥部队强攻 中央军士兵见师长如此勇敢 士气大振 战士冒着密集的 日军机枪火力爬山而上 在付出一定的伤亡以后 一口气冲到了离山头仅有 30 多米处 高地上的日军人数较少 难抵中央军的冲锋 但是狡猾的日军发现随部冲锋在前的关麟征可能 是一个高级指挥官 他们突然向他的所在的方向连续投掷了三四十颗手榴弹 需要说明的是 日军和中国军队不同 中央军八路军由于火力不及 往往在近战中使用大量的 手榴弹 但是日军近战以拼刺和机枪火力掩护为主 只是偶尔投掷一二颗手榴弹 由于双方距离很近 日军投掷的大量手榴弹当场炸死关身边的卫士二十多人 在危急的时候 忠心的卫士以身躯掩护了关将军 但是关仍然被一颗近距离爆炸的手榴弹炸伤了五处 其中左 臂和后背伤势严重 浑身是血的关师长十分勇敢 他甚至没有包扎一下 而是仍然挥舞手枪继 续指挥战斗 他以身边卫士为主 组织了一支几百人的敢死队 准备一举冲上高地 这些敢死队员冒着密集的枪弹拼死冲上高地 在极近的距离投出了几百颗手榴弹之后加之以 猛烈的肉搏战 很快全歼了驻守高地的二百多名日军 还缴获了十几挺机枪 但是在激战中 一发日军掷弹筒发射的榴弹击中了冲在最前面的王润波团长 年仅 28 岁的王 团长当场阵亡 关师长在占领这个高地以后 随即利用地利优势击退了 2000 多名前来高地增援的日军 把日 军进攻势头遏制住 也恢复了和 73 旅的联系 古北口的局势稳定下来 此时关师长伤口已经流血很多 身体开始不支 医疗兵才给关包扎好伤口 由于伤势比较严重 关的副官将伤情报告给军长徐庭瑶 徐立即命令杜聿明送关麟征回北平治 伤 25 师师长的职务暂由杜代理 杜聿明赶到关麟征那里的时候 关师长由于失血过多已经躺在担架上无法动弹 他见到杜以后 低声对杜说 古语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可惜我在关键时候不能为国效力了 我走后这副重担 就交给你了 千万不要让我失望 杜聿明深知当前情况的严峻 但是他仍然对关说 请师长放心 此时局势却更恶化了 当时国军原本计划有五个师五万多人驻守古北口一线 现在兵力有一万 多人东北军 107 师和 112 师在几天内就都全部败退到了后方 严重影响整体会战时间计划 还 丢了自己的全部阵地 而中央军增援的二万多人的二个师还在路上没有赶到 此时日军第八师 团主力已经从热河赶到了古北口 集中了二个旅团 1 万多人的兵力围攻古北口 此时 25 师以近 1 万人的二个旅四个团要想防守住已经被日军占领大部分的阵地 谈何容易 果真 日军在第二天的 3 月 11 日 就集中主力川原旅团连夜进攻 25 师阵地 战况非常激烈 到了 3 月 12 日 日军更是集中主力进行了 3 次 3000 人以上规模的进攻 日军的大炮则彻夜不 停的从东北军丢掉的一线阵地上轰击地势较低的 25 师阵地 日军飞机也连续俯冲投弹 25 师没有防空武器 只得用捷克式轻机枪向天上扫射 这样也击落 了一架日军飞机 不过长城一带实在无法构筑坚固工事 25 师的仓促修建的简易工事大多被日军火炮摧毁 但是 只要日军步兵一上来 就立即遭到中央军士兵的顽强射击 日军一次次的冲锋 一次次的 被中央军战士顽强的顶回去 中央军在和日本步兵的作战中 由于占据地形优势 伤亡是较少的 但是在日军炮火的打击下 古北口几个山头阵地上的中央军士兵一片一片的伤亡 很多人连完 整的尸首也没有留下 全被炸飞了 以至最后北平政府安葬战士遗体时 还有几百具没有找到 当时日军炮火非常猛烈 师团属数十门大口径榴弹炮朝着同一目标射击 威力惊人 据当时国 军老兵回忆 日军炮击后的国军阵地 所以立着的东西几乎全被放倒 大小工事被炸成土堆和 碎石堆 中央军士兵们像割麦子一样倒下 此时如果中央军有和日军射程相当的大炮 就可以和日军展开炮战 摧毁或者削弱日本炮兵的 威力 但是中央军只有一些支援步兵用的小型迫击炮 面对日军的火炮只有躲藏硬抗这一种方 法 没办法 中国从满清以来的五十年积弱 都由后辈买单 中央军只有少量迫击炮 这样连续作战 3 天 25 师开始坚持不住了 日军此时已经冲入部分阵地 和中央军展开激烈的 近战 3月12日中午 日军炮火已经打到了杜的指挥部 几发炮弹炸毁了指挥部全部的电台和通讯设 备 杜侥幸没有受伤 几小时后 日军一部甚至攻打了了杜聿明指挥部的一百多米处 杜的警卫部队拼死将其击退 日军强攻不成 随即架起几挺重机枪 疯狂扫射杜的指挥部 杜只得和 75 旅旅长从指挥部墙上 一个被日本炸出的洞口逃出 有些网友或许惊讶 怎么都是二国政府军队 装备火力会相差这么大 其实 25 师虽属于中央军 但是装备并不比东北军晋军要好 由于赶赴前线较为仓促 携带的山 炮重炮一律是 0 只是带了少量的迫击炮 中央军轻武器数量还不错 士兵大多是清一色的汉阳造步枪 机枪以捷克式为主 但是武器质 量平平 如机枪就经常卡壳 部队由于中央财政极为困难 已经一段时间没有发饷 25 师从安徽出发前 连 2 月份的伙食费 还没有发 好在安徽各界包括当地政府 在知道部队要北上驱除倭寇以后 火速捐款 10 万元 暂 时解了燃眉之急 由于出发匆忙加上部队没钱 25 师士兵从气候还温暖的安徽赶到冰天雪地的河北古北口的时 候 还穿着草鞋和单衣 北平的市民知道这个情况以后 和安徽的老百姓一样 捐了一大批大衣和棉鞋 但是还没有来 得及送到前线 中央军就已经和日寇激烈交手了 就是这样的士兵 他们用赤脚穿着的草鞋踩着积雪 身穿着单衣趴在零下十度的冰天雪地中 和日军激战了三天之久 官兵伤亡惨重 中央军士兵抱着有死无退的信念 在残破不堪的阵地射出一阵阵顽强的炮火 日军在长城会战之前向来认为 中国军队不堪一击 连日本天皇都说 中国军队是太监军队 九一八和热河抗战的东北军步战而逃也几乎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在经历了上海一二八事变和长城古北口战斗以后 日军官兵普遍认为 中国军队极为顽强 绝不可小视 日军的人海战术在中央军顽强的打击下 伤亡惨重 不过在激战中 面对日军猛烈的炮火中央军没有好的办法 25 师士兵军官伤亡惨重 连除了师长关麟征受重伤以外 二个旅长中的 73 旅旅长梁恺也受了重伤 四个团长中 王润波 团长阵亡 还有一个团长重伤 营长伤亡六人 连长排长伤亡高达四分之三 在三天激战中 中央军 25 师伤亡近半 阵地被日军攻陷多处 逃出指挥部的代理师长杜聿明冷静判断形式 觉得已经无法继续防守下去 他认为日军已经攻 陷了古北口一线高地 并且用居高临下用炮火摧毁了 25 师的全部工事 同时日军增援部队源 源而来 数量已经达到二个旅团大部 1 万多人 还有一个骑兵旅团正在迂回 25 师后方 准备将 其合围 日军在古北口享有兵力和火力的优势 加上日军炮兵占有高地 可以向下准确炮击中国军队 即使增援的中央军第 2 师马上赶到 接受古北口二线阵地 也是只会成为日军的靶子 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固守25师和2师难免全军覆没 不如立即后撤到险要的古北口南方的南天 门阵地 此时的南天门已经由赶来的第 2 师暂时驻守 杜很快下令全师突围 转移到南天门阵地 各部随即分头突围 日本以重炮掩护 蜂拥攀登长城 长城国军七勇士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战士都愿意后退 杜聿明下达后退令以后 一些穿着破衣烂衫的 面目被炮弹炸的黝黑的战士找到他说 副师长 我们不愿丢下阵地后撤 我们想留在这里 和阵地共存亡 杜聿明看着这些坚毅的战士 感动的说 弟兄们 这个阵地现在是守不住的 我们暂且退下去 保 留住抗日的有生力量 等到修整恢复了以后再打回来 你们还怕将来没有鬼子可以打吗 一些中央军战士听了杜聿明的解释以后 遵守命令后撤 但是还是有些无畏的战士留了下来 当时 25 师 145 团有一个军士哨位安在一个小山上 面对公路 这是日军前进的必经之路 当时 周围各部已经撤离 该军士哨位由于比较突出 全师通讯又断绝 并没有接到相关的命令 很快 日军沿着公路进攻 这个军士哨位的7名战士很快发现了大部队已经撤退 按照一般常理 他们应该后撤追赶部队 但是这些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商量了一下 决定不后路一步 以死报国 他们用仅有的一挺机枪和几把步枪封锁住山下的公路 日军汽车部队无法前进 由于这个军哨地形特殊 日军直瞄步兵炮不容易打到 日军就集中数百人的兵力进行了几次人 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