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无线通信_AWMC_第5章 移动性管理概述.pdf_第1页
高级无线通信_AWMC_第5章 移动性管理概述.pdf_第2页
高级无线通信_AWMC_第5章 移动性管理概述.pdf_第3页
高级无线通信_AWMC_第5章 移动性管理概述.pdf_第4页
高级无线通信_AWMC_第5章 移动性管理概述.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无线移动通信高级无线移动通信 Advanced Wireles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移动性管理概述移动性管理概述 胡博胡博 hubo 宽带网研究中心宽带网研究中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邮电大学北京邮电大学 2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移动性管理研究现状移动性管理研究现状 移动性管理概念移动性管理概念 移动性分类移动性分类 移动性管理参考模型移动性管理参考模型 移动性管理研究方法移动性管理研究方法 3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研究范围研究范围 无线广域网络无线广域网络 GSM GPRS 2 5G 3G B3G E3G 无线局域网络无线局域网络 802 11a g 802 11b 无线个域网络无线个域网络 802 15系列系列 RFID NFC 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区域网络无线区域网络 802 16802 16 802 20802 20 802 22802 22 4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Data Rate Mb s IEEE 802 16a Coverage Area Mobility IEEE 802 11n IEEE 802 15 1 Bluetooth IEEE 802 15 3a Local Area IEEE 802 15 4 Zigbee Metro Area 802 3 Ethernet 10 base T 1000 base T 100 base T IEEE 802 20 IEEE 802 11a IEEE 802 15 3 IEEE 802 11g Personal Area IEEE 802 11b 0 010 11 101001000 Wide Area High Speed Vehicular Rural Vehicular Urban Pedestrian Indoor Fixed Urban Personal Area 2G GSM CDMA 2 5G GPRS 3G CDMA2000 UMTS DSL Cable Modem 研究范围研究范围 5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网络 终端和业务的发展网络 终端和业务的发展 网络网络 终端终端和和业务业务三者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经 历了 三者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经 历了独立独立 融合融合和和协同协同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 阶段一 各种网络之间是独立的 特定网络只能部 署特定的业务 用户只能使用特定终端访问特定的 业务 阶段一 各种网络之间是独立的 特定网络只能部 署特定的业务 用户只能使用特定终端访问特定的 业务 阶段二 网络 终端和业务之间广泛的融合 采用 以软交换 阶段二 网络 终端和业务之间广泛的融合 采用 以软交换 IMS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 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 NGN 实现 了 实现 了PSTN 移动通信网络 移动通信网络 IP网络等各种网络之间 的融合与互通 提供独立于底层网络的标准业务 网络等各种网络之间 的融合与互通 提供独立于底层网络的标准业务 阶段三 基于阶段三 基于泛在网络泛在网络的协同思想 利用无处不在 的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将网络 中分离的 局部的优势能力与资源进行联合的 有 序的整合 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的协同思想 利用无处不在 的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将网络 中分离的 局部的优势能力与资源进行联合的 有 序的整合 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6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网络 终端和业务的发展网络 终端和业务的发展 7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移动性管理技术研究和发展的要求移动性管理技术研究和发展的要求 独立于网络接入技术独立于网络接入技术 移动性管理技术要能够独立于底层网络无线接入方式 实现不 同网络间的移动性管理 与基于与基于IP的核心网络融合的核心网络融合 下一代互联网将采用基于分组交换的全IP网络 移动性管理技 术应能够与IP技术很好的融合 保证移动性管理的有效性 以 及网络协议的兼容性 独立于独立于IP协议的版本协议的版本 移动性管理协议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同时支持IPv4和IPv6协 议 控制和传输功能相分离控制和传输功能相分离 采用控制平面与承载平面相分离的平面结构 实现有效和灵活 的移动性管理 为新技术或业务的引入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提供位置管理功能提供位置管理功能 位置管理功能随时跟踪和维护用户或终端的位置信息 支持用 户或终端的移动性 位置管理通过特定的位置数据库实现 8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移动性管理技术研究和发展的要求移动性管理技术研究和发展的要求 提供用户提供用户 终端身份识别机制终端身份识别机制 移动性管理技术中应规定验证用户 终端在网络或系统中身份 的机制 它是移动性管理过程的基础 并可应用到鉴权 授 权和计费 AAA 过程中 与现行安全机制互通与现行安全机制互通 移动性管理技术应规定对用户 终端进行鉴权 授权 计费以 及安全保护的机制 并尽可能采用已有的AAA机制 AAA机制首先决定是否接受用户的连接请求 然后启用与所 请求的该用户连接相对应的接入网络配置参数 例如 QoS 等级 安全关联等 提供用户特性传输机制提供用户特性传输机制 当移动终端在不同网络间移动时 能够将与用户当前会话相 关的用户特性信息 例如 QoS等级 安全方法 AAA信 息 压缩类型等 传输到另一个网络 有助于减少重新建立 会话所造成的切换时延 9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移动性管理技术研究和发展的要求移动性管理技术研究和发展的要求 与网络内其他移动性管理技术有效互通与网络内其他移动性管理技术有效互通 对于网络间的移动性管理 可能会涉及与不同类型的移动性管 理技术的互通 位置隐私的管理位置隐私的管理 用户的位置信息应受到保护 从而避免被未授权的实体获得 通过移动终端和位置管理功能之间的认证 安全关联以及其他 IP安全措施实现 支持网络移动性支持网络移动性 下一代因特网不但要支持节点的移动性 而且需要提供对网络 移动性的支持 移动的网络可能是移动中的客车 火车 轮 船 飞机等等 10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移动性管理技术研究和发展的要求移动性管理技术研究和发展的要求 支持基于位置管理的寻呼支持基于位置管理的寻呼 寻呼功能在一个庞大的网络中是必不可少的 它一方面可以 节省移动终端的功率消耗 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网络中的信 令传输 为网络带来很大的可扩展性 支持无缝业务切换管理功能支持无缝业务切换管理功能 实现移动过程中的会话连续性 网络间的移动性管理协议能 够支持相应的切换管理 为在不同网络间移动的用户提供平 滑的切换 11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典型的移动性管理协议典型的移动性管理协议 12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典型的移动性管理协议典型的移动性管理协议 13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移动性管理标准研究现状移动性管理标准研究现状 国际电信联盟 国际电信联盟 ITU T 欧洲电信标准化组织 欧洲电信标准化组织 ETSI 第三代移动通信合作伙伴计划 第三代移动通信合作伙伴计划 3GPP 3GPP2 因特网工程任务组 因特网工程任务组 IETF 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 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 移动无线因特网论坛 移动无线因特网论坛 MWIF 开放移动联盟 开放移动联盟 OMA 14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移动性管理标准研究现状移动性管理标准研究现状 15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移动性管理概念移动性管理概念 移动性 移动性 mobility 移动性移动性是指移动目标 用户或终端 在网络覆盖范 围内的移动过程中 网络能持续提供通信服务能 力 即指用户的通信和对业务的访问可以不受移动 目标位置变化的影响 不受接入技术变化的影响 也即独立于网络接入点的变化 移动性管理移动性管理 mobility management 无线无线 vs 移动移动 无线无线 强调的是网络的接入方式 移动移动 一方面是指移动目标的行为 另一方面是指 网络所支持的通信能力 无线移动网络 16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移动性分类移动性分类 17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根据移动性支持程度分类根据移动性支持程度分类 根据不同的移动性支持程度 可分为 无缝移 动性和游牧移动性 根据不同的移动性支持程度 可分为 无缝移 动性和游牧移动性 无缝移动性无缝移动性中 当用户移动导致网络接入点改 变时 不会中断当前的会话 即在移动过程 中 需要与网络保持连接 中 当用户移动导致网络接入点改 变时 不会中断当前的会话 即在移动过程 中 需要与网络保持连接 游牧移动性游牧移动性中 当改变网络接入点时 用户的 业务会话将被完全终止 然后重新开始 即在 移动过程中 不需要与网络连接 中 当改变网络接入点时 用户的 业务会话将被完全终止 然后重新开始 即在 移动过程中 不需要与网络连接 18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根据移动性支持程度的分类根据移动性支持程度的分类 无缝移动性与游牧移动性的比较无缝移动性与游牧移动性的比较 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网络接入点的变化是否影 响当前会话的连续性 也即是否支持切换 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网络接入点的变化是否影 响当前会话的连续性 也即是否支持切换 19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漫游 漫游 Roaming vs 游牧 游牧 Nomadism 漫游是指用户在移出归属网络 该用户的注册运 营商 之后 仍然可以根据其用户属性 使用拜 访网络的接入点 可能属于另一个运营商 访问 业务的能力 漫游是指用户在移出归属网络 该用户的注册运 营商 之后 仍然可以根据其用户属性 使用拜 访网络的接入点 可能属于另一个运营商 访问 业务的能力 漫游是从商业运营与计费管理的角度定义 可能 涉及不同运营商间协同为用户提供移动信息通信 服务 漫游是从商业运营与计费管理的角度定义 可能 涉及不同运营商间协同为用户提供移动信息通信 服务 20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漫游 漫游 Roaming vs 游牧 游牧 Nomadism 漫游与游牧的比较漫游与游牧的比较 漫游是一个与游牧非常接近的概念 仅从用户的 角度理解 二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同的 但是 漫游与游牧在定义的角度 关注点等均不同 漫游是一个与游牧非常接近的概念 仅从用户的 角度理解 二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同的 但是 漫游与游牧在定义的角度 关注点等均不同 21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根据移动性支持目标的分类根据移动性支持目标的分类 根据移动性支持的目标 可分为 终端移动 性 个人移动性 会话移动性 业务移动性和 网络移动性 根据移动性支持的目标 可分为 终端移动 性 个人移动性 会话移动性 业务移动性和 网络移动性 终端移动性终端移动性是指同样的终端设备在移动中或在 不同位置使用的场景中的移动性 是终端从不 同位置或在移动中访问电信业务的能力 以及 网络识别和定位该终端的能力 是指同样的终端设备在移动中或在 不同位置使用的场景中的移动性 是终端从不 同位置或在移动中访问电信业务的能力 以及 网络识别和定位该终端的能力 个人移动性个人移动性是指同一用户在不同的位置 改变 接入网络或使用不同终端仍能实现信息通信的 能力 即用户基于个人标识 用任何终端访问 电信业务的能力 以及网络系统在用户相关属 性中提供这些业务描述的能力 是指同一用户在不同的位置 改变 接入网络或使用不同终端仍能实现信息通信的 能力 即用户基于个人标识 用任何终端访问 电信业务的能力 以及网络系统在用户相关属 性中提供这些业务描述的能力 22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根据移动性支持目标的分类根据移动性支持目标的分类 会话移动性会话移动性是指用户或终端在移动过程中改变 网络接入点时仍保持正在进行的会话的能力 即不中断的持续信息通信能力 是指用户或终端在移动过程中改变 网络接入点时仍保持正在进行的会话的能力 即不中断的持续信息通信能力 业务移动性业务移动性是指应用于特定业务的移动性 也 就是说 无论用户在什么位置 使用何种终 端 都可以使用与归属地相同体验的业务的能 力 是指应用于特定业务的移动性 也 就是说 无论用户在什么位置 使用何种终 端 都可以使用与归属地相同体验的业务的能 力 网络移动性网络移动性是指一组相互连网的固定或移动节 点作为一个整体改变其网络接入点后仍能保持 通信的能力 是指一组相互连网的固定或移动节 点作为一个整体改变其网络接入点后仍能保持 通信的能力 23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根据移动性涉及范围的分类根据移动性涉及范围的分类 根据移动性涉及的范围根据移动性涉及的范围 IP领域将移动性分为 宏移动性和微移动性 宏移动性 Macro mobility 是指大范围区域上的移动 性 通常指跨IP域移动的移动性 也称为全局移动性 Global Mobility 微移动性 Micro mobility 是指小范围区域上的移动性 通常指同一个IP域内的移动性 也称为局部移动性 Local Mobility 电信领域将移动性分为 接入网内移动性 接入网 间移动性和网络间移动性 接入网内移动性 接入网间移动性和网络间移动性分别指 同一个接入网内 同一个网络内的不同接入网间 以及不 同网络之间的移动性 24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根据移动性涉及范围的分类根据移动性涉及范围的分类 CN3 未来融合的核心网未来融合的核心网 CN2 IMT家族类型家族类型2 CN1 IMT家族类型家族类型1 AN1 IMT家族类型1 AN3 802类型 如WLAN AN3 802类型 如WLAN AN4 未来出现的 新接入网类型 1 2a 2a 2b 2b 3 3 3 AN3 802类型 如WLAN 2b AN2 IMT家族类型1 AN1 IMT家族类型2 AN2 IMT家族类型2 AN1 IMT家族类型2 AN2 IMT家族类型1 25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根据移动性涉及的网络特点的分类根据移动性涉及的网络特点的分类 根据移动性管理技术涉及的网络特点 分为 有基础设施网络的移动性管理 无基础设施网 络的移动性管理 根据移动性管理技术涉及的网络特点 分为 有基础设施网络的移动性管理 无基础设施网 络的移动性管理 26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移动性管理参考模型移动性管理参考模型 移动性管理的协议参考模型移动性管理的协议参考模型 移动性管理的网络参考模型移动性管理的网络参考模型 27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移动性管理的协议参考模型移动性管理的协议参考模型 28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传送平面的基本功能传送平面的基本功能 传送平面的层次划分和传统互联网协议层次相 同 自下而上 包括物理层 链路层 网络 层 传输层和应用层 传送平面的层次划分和传统互联网协议层次相 同 自下而上 包括物理层 链路层 网络 层 传输层和应用层 在传送平面中 除物理层外 其余各层均具有 支持移动性的能力和技术 而物理层主要支持 移动性管理相关的物理信号检测 用于对移动 性管理进行功能和性能的优化 在传送平面中 除物理层外 其余各层均具有 支持移动性的能力和技术 而物理层主要支持 移动性管理相关的物理信号检测 用于对移动 性管理进行功能和性能的优化 29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传送平面的基本功能传送平面的基本功能 30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控制平面的基本功能控制平面的基本功能 移动性管理协议参考模型中 控制平面的基本功能包 括 安全机制 位置管理 切换控制和互操作控制 移动性管理协议参考模型中 控制平面的基本功能包 括 安全机制 位置管理 切换控制和互操作控制 安全机制安全机制 移动性管理中的安全机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的功能 关键数 据保密性 注册认证管理 信令消息完整性 移动服务不可 否认性 位置管理位置管理 位置管理实现跟踪 存储 查找和更新移动目标的位置信 息 包括两个重要功能 位置更新和位置查找 位置更新由移动目标向网络系统报告其位置的变更 位置查找则是网络系统查找移动目标所在位置的过程 31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控制平面的基本功能控制平面的基本功能 切换控制切换控制 切换控制是在用户移动过程中 当网络接入点变化时 用于 保持通信会话的连续性 即不中断通信 实现通信会话在不 同网络接入点之间的转换 切换控制主要包括三个内容 切换判决准则 何时何种条件 下切换 切换控制方式 网络控制 终端控制及协同控制 等 切换时相关网络资源分配 信道分配 地址分配 服 务质量等 互操作控制互操作控制 互操作控制是在泛在 异构和协同网络环境下 移动性管理 技术所具有的功能 包括两个方面 跨异构接入系统的移动性管理和跨层的移动 性设计 32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跨层移动性管理跨层移动性管理 33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管理平面的基本功能管理平面的基本功能 管理平面的功能包括网络管理的传统五个基本 功能 包括 故障管理 配置管理 计费管 理 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 即 管理平面的功能包括网络管理的传统五个基本 功能 包括 故障管理 配置管理 计费管 理 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 即FCAPS功能 功能 故障管理 Fault Management 配置管理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计费管理 Accounting Management 性能管理 Performance Management 安全管理 Security Management 34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移动性管理的网络参考模型移动性管理的网络参考模型 35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网络参考模型的功能实体网络参考模型的功能实体 网络参考模型的功能实体包括 网络参考模型的功能实体包括 移动性管理服 务器 移动性管理服 务器 移动性服务接入点移动性服务接入点 域移动控制器域移动控制器和和移 动性管理协议 移 动性管理协议 移动性管理服务器移动性管理服务器 移动性管理服务器提供相应的移动性管理功能 包 括两类 注册认证服务器 简称注册服器 位置 管理服务器 简称位置服务器 注册服务器注册服务器负责管理用户的接入鉴权信息 包括网 络接入鉴权 业务接入鉴权等 和业务属性信息 等 位置服务器位置服务器负责记录 更新 查找 注销用户的位 置信息 36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网络参考模型的功能实体网络参考模型的功能实体 移动性服务接入点移动性服务接入点 移动性服务接入点 简称接入点 负责提供用户通 信需要的接入连接 号码 地址适配及相关的切换控 制功能 位置管理功能 当用户移动引起服务接入点变化时 就可能触发切 换控制功能 域移动控制器域移动控制器 通常 通信网络划分成多个不同的管理区域 域移动控制器负责完成与域间移动有关的移动性管 理功能 37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网络参考模型的功能实体网络参考模型的功能实体 移动性管理协议移动性管理协议 移动性管理协议定义各个功能实体间的通信消息 以实现认证 信息交换 如用户信息和位置信息 等 网络控制等功能 移动性管理协议主要包括四类 注册管理等安全协议 位置管理协议 切换控制协议 互操作控制协议 38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移动性管理参考模型移动性管理参考模型 On designing issues of the next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 NGMN IEEE Network January Februa ry 2007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39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移动性管理参考模型移动性管理参考模型 On designing issues of the next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 NGMN IEEE Network January Februa ry 2007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40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移动性管理参考模型移动性管理参考模型 Profile Manager Access Media Applications Policy Mobility Decision Cellular PHY MAC Link measurements RSSI Noise Interference Performance Measure QOS ACK Handover Layer Network Layer Mobile IP trigger trigger trigger Transport Layer SCTP Application Layer SIP trigger trigger trigger Handover support What are the mobility architectures considered What are the protocols and messages needed What measurements will be used in the handover decision What are the mobility scenarios envisaged How can mobility performance be evaluated 41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移动性管理参考模型移动性管理参考模型 Mobility management in All IP mobile network end to end intelligence or network intelligence IEEE Radio Communication s Dec 2005 NTT DoCoMo 42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移动性管理参考模型移动性管理参考模型 Mobility management in All IP mobile network end to end intelligence or network intelligence IEEE Radio Communication s Dec 2005 NTT DoCoMo 43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移动性管理研究方法移动性管理研究方法 基础理论基础理论 概率论 随机过程 马尔可夫过程 排队论 模糊控制理论 计算机仿真计算机仿真 NS 2 OPNET MATLAB 442007 10 29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