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2).ppt_第1页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2).ppt_第2页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2).ppt_第3页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2).ppt_第4页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第二节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重点介绍重金属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 水中颗粒物的聚集 溶解和沉淀 氧化还原 配合作用 第三节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第三节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第三节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生物富集 迁移 聚集 吸附解吸 沉降 第三节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一 概述二 分配作用三 挥发作用四 水解作用五 光解作用六 生物降解作用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2005年11月13日 中石油吉化公司发生爆炸 导致大量苯 苯胺 硝基苯 二甲苯等有机物流入松花江 1 有机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主要取决于有机污染物本身的性质以及水体的环境条件 2 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吸附作用 挥发作用 水解作用 光解作用 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第三节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一 概述 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种类繁多 一般分为两大类 需氧有机物 耗氧有机物 持久性污染物 有毒有机物 危害 二 分配作用 1 分配理论研究结果均表明 颗粒物 沉积物或土壤 从水中吸着有机物的量与颗粒物中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 而且发现土壤 水分配系数与水中这些溶质的溶解度成反比 并提出了 在土壤 水体系中 土壤对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的吸着主要是溶质的分配过程 溶解 这一分配理论 即非离子型有机化合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 并经一定时间达到分配平衡 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含量的比值称分配系数 26 27 二 分配作用 实际上 有机化合物在土壤 沉积物 中的吸着存在着二种主要机理 分配作用 吸附作用 溶解作用 吸附等温线是线性的 范德华力 及各种化学键如氢键 离子偶极键 配位键等的作用 吸附等温线是非线性的 二 分配作用 2 标化分配系数有机毒物在沉积物 或土壤 与水之间的分配 往往可用分配系数 Kp 表示 Kp s w s w 分别为有机毒物在沉积物中和水中的平衡浓度 为了引入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有机物在水与颗粒物之间平衡时总浓度可表示为 T s p w T 单位溶液体积内颗粒物上和水中有机毒物质量的总和ug L s 有机毒物在颗粒物上的平衡浓度 ug kg p 单位溶液体积上颗粒物的浓度kg L w 有机毒物在水中的平衡浓度 ug L 此时水中有机物的浓度 w 为 w T Kp p十1 二 分配作用 标化分配系数 一般吸附固相中含有有机碳 有机碳多 则Kp大 为了在类型各异组分复杂的沉积物或土壤之间找到表征吸着的常数 引入标化分配系数 Koc Koc Kp XocKoc 标化的分配系数 即以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 Xoc 沉积物中有机碳的质量分数 这样 对于每一种有机化合物可得到与沉积物特征无关的一个Koc 因此 某一有机化合物 不论遇到何种类型沉积物 或土壤 只要知道其有机质含量 便可求得相应的分配系数 二 分配作用 标化分配系数 若进一步考虑到颗粒物大小产生的影响 其分配系数Kp则可表示为 Kp Koc 0 2 1 f Xocs fXocf f 细颗粒的质量分数 d 50 m Xocs 粗颗粒物组分的有机碳含量 Xocf 细颗粒物组分的有机碳含量 二 分配作用 标化分配系数 Karichoff等 1979 揭示了Koc与憎水有机物在辛醇 水分配系数Kow的相关关系 Koc 0 63KowKow 辛醇 水分配系数 即化学物质在辛醇中浓度和在水中浓度的比例辛醇 水分配系数Kow和溶解度的关系可表示为 lgKow 5 00 0 67lg Sw 103 Mr Sw 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mg L Mr 有机物的分子量 28 二 分配作用 例如 某有机物分子量为192 溶解在含有悬浮物的水体中 若悬浮物中85 为细颗粒 有机碳含量为5 其余粗颗粒有机碳含量为1 已知该有机物在水中溶解度为0 05mg L 那么 其分配系数 Kp 就可根据式 3 113 至式 3 115 计算出 lgKow 5 00 0 670lg 0 05 103 192 5 3则Kow 2 46 105Koc 0 63Kow 0 63 2 46 105 1 55 105Kp 1 55 105 0 2 1 0 85 0 01 0 85 0 05 6 63 103 三 挥发作用 许多有机物 特别是卤代脂肪烃和芳香烃 都具有挥发性 挥发作用是有机物从溶解态转入气相的一种重要迁移过程 对于有机毒物挥发速率的预测 了解即可 1 亨利定律当一个化学物质在气 液相达到平衡时 溶解于水相的浓度与气相中化学物质浓度 或分压力 有关 亨利定律的一般表示式 p 污染物在水面大气中的平衡分压 Pa Cw 污染物在水中平衡浓度 mol m3 KH 亨利定律常数 Pa m3 mol 3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O2 大气中的气体与溶液中同种气体间的平衡为 G aq KH pG 1 计算气体的溶解度时 需要对水蒸气的分压加以校正 2 亨利定律并不能说明气体在溶液中进一步的化学反应 溶解于水中的实际气体的量 可以大大高于亨利定律表示的量 KH是亨利定律常数 mol L Pa 1 天然水的组成 注意 三 挥发作用 亨利常数的估算 亨利常数的估算 一般方法 对于微溶化合物 摩尔分数 0 02 三 挥发作用 2 挥发作用的双膜理论 Pa220 双膜理论是基于化学物质从水中挥发时必须克服来自近水表层和空气层的阻力而提出的 这种阻力控制着化学物质由水向空气迁移的速率 由图可见 化学物质在挥发过程中要分别通过一个薄的 液膜 和一个薄的 气膜 在气膜和液膜的界面上 液相浓度为Ci 气相分压则用pci表示 假设化学物质在气液界面上达到平衡并且遵循亨利定律 三 挥发作用 双膜理论 经过一定的转化 由此可以看出 挥发速率常数依赖于KL KH 和Kg 当亨利定律常数大于1 0130 102Pa m3 mol时 挥发作用主要受液膜控制 此时可用Kv KL 当亨利定律常数小于1 013Pa m3 mol时 挥发作用主要受气膜控制 此时可用Kv KH Kg这个简化方程 如果亨利定律常数介于二者之间 则式中两项都是重要的 Kv 挥发速率常数 KL 在液相通过液膜的传质系数 Kg 在气相通过气膜的传质系数 四 水解作用 水解作用是有机化合物与水之间最重要的反应 有机物通过水解反应而改变了原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但并不能总是生成低毒产物 在环境条件下 一般酯类和饱和卤代烃容易水解 不饱和卤代烃和芳香烃则不易发生水解 四 水解作用 通常测定水中有机物的水解是一级反应 RX的消失速率正比于 RX 即 四 水解作用 水解速率与pH的关系 实验表明 水解速率与pH有关 Mabey等把水解速率归纳为由酸性或碱性催化的和中性的过程 因而水解速率可表示为 30 pH 水解速率曲线可以呈现U型或V型 这取决于与特定酸碱催化过程相比较的中性过程的水解速率常数的大小 五 光解作用 光解作用是有机污染物真正的分解过程 因为它不可逆地改变了反应分子 强烈地影响水环境中某些污染物的归趋 六 生物降解作用 水环境中化合物的生物降解依赖于微生物通过酶催化反应分解有机物 一些有机物 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和能源 必须由另外的化合物提供 生长代谢Growthmetabolism 共代谢Cometabolism 六 生物降解作用 两者的区别 第三节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主要内容回顾及重点 分配作用 挥发作用 水解作用 光解作用 生物降解作用 理解分配理论的概念 掌握分配系数Koc的计算 理解双膜理论 掌握水解作用的反应式 酯类和卤代烃 理解水解速率与pH的关系 光解作用是有机污染物真正的分解过程 掌握三类光解过程 生长代谢模式共代谢模式 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