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秀丽山河1. 林 海【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广厦、伐木、综合、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准备】投影片、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解题1.导入课文。2.解题。二、初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1.把不理解的词语抄出来。2.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把它们写在课文旁边。3.了解课文写作的顺序。读后请同学们讨论课文内容,教师小结:本课主要写大兴安岭的岭、林、花,目睹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作者联想到木材和社会主义建设关系,联想到林场对兴国安邦的意义。三、学习第一小节1.齐读,思考:“我”一走进原始森林有什么感觉?这种感觉是怎样产生的?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读出感情的变化。四、总结五、作业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跟你们一起学习了林海。(板书:林海)2.师:通过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写了作者刚进森林、深入林中,以及作者的联想等几个内容。并且学习了第1小节。第1小节写了什么内容呢?(板书:大兴安岭 亲切、舒服)3.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作者深入林中和联想的部分。首先,我们来学习作者深入林中看到的景色。(板书:景色、联想)二、学习第二小节1.生快速地阅读第2小节,问: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色?(板书:岭)2.生默读第2小节,问:哪一句写了作者看到“岭”?3.理解“多少条岭啊,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句子。 “疾驶”什么意思? “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说明什么?找出“看不完”的句子,“看不厌”的句子。并理解“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等词语。(板书:多、温柔)4.指导朗读“多”“温柔”的句子。(板书;喜爱)5.过渡:课文第2小节,作者描述了岭“多”“温柔”的特点,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我们是这样学习的:找出第2小节景物(岭)及其(多)(温柔)特点的句子。品读(多)(温柔)特点的句子。体会文中(喜爱)的感情。出示幻灯片:学法:找出重点词句;品读重点句子;体会文中感情。三、学习第35小节师:出示图片,配乐范读第35节,生看图欣赏。师:生轻声读第35小节,把句、段读通顺、流利,思考: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色?1.学习第3、4小节。默读第3、4小节,问:看到了什么景色?(板书:林)品读第3小节:理解“目之所及”的意思。(板书:绿)理解第3句,弄清两对反义词的用法。指导朗读。(指名读指导读自由读比赛读)品读第4小节:写了哪些林?(板书:如海)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并体会2个反问句的用法。指导朗读。(指名读指导读自由读引读)过渡:课文第3、4小节,作者描述了林之大“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林中有波浪“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林中有浪花“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可见,林之大之美,只有“海”才能与之相比。我们是运用这种方法学习的:找出重点词句, 品读重点句子 体会文中感情。2.自学第5小节:品读“多”“美丽”的句子。理解句子:出示幻灯片: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花鞋。这个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指导朗读。(指名读指导读自由读女生读)过渡:这里,我们和作者主要欣赏了兴安岭“林”“花”的特点,作者写的非常美!下面请同学们再有感情读一读35小节。并根据老师提示选择一小节背一背。3.指导背诵:学生练背。指名背诵。作者深入林中欣赏了岭、林、花,这么诱人的景色怎么不令作者浮想联翩呢?四、学习6、7小节师:快速阅读6、7小节,用横线画出作者想到的句子。1.学习第6小节:指名生说。理解句子:出示幻灯片: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空洞”什么意思? “并不空洞”呢?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板书:建设)2.学习第七小节:指名生说。理解句子:出示幻灯片: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兴国安邦”“邦”什么意思?“兴国安邦”呢?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板书:兴国安邦)过渡:同学们,作者描述兴安岭真美!下面就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听,感受感受大兴安岭的美!五、学生练说,体会感情六、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运用“找出重点词句、品读重点句子、体会文中感情”的方法,理解了兴安岭景物特点和作者联想的内容。仔细的观察,加上丰富的想象,作者把满腔喜爱之情蕴含在文字的字里行间,写得生动、形象。我们应该学习作者这种方法。板书设计林海岭 温柔林 绿花 美2. 三峡之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想象,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秋之三峡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在读中想象三峡之秋的美景,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与描写的方法。教具准备:三峡风光图片、朗读配乐。教学方法:情境朗读,自主探究。教学流程:一、图片导入1、学生欣赏三峡风光图片。2、你知道这是哪里的美景吗?你对三峡还有哪些了解?(1)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39千米。)(2)描写三峡的古诗,早发白帝城。3、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2、浏览课文,理清顺序。思考: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美景的?三、自主探究,重点研读。1、出示学习要求:读课文2-6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圈画出来。2、自主探究,汇报交流,师板书,指导朗读。早晨橘柚树明丽中午长江热烈下午长江、雾平静夜晚长江、月宁静3、思考: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4、问: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四、你最喜欢哪一段,能有感情的读一读吗?(配乐)五、总结。六、小练笔模仿本文写法,写一篇习作或片段:参考题目校园之春,写完后出示一到两篇交流。板书:三 峡 之 秋早晨 明丽中午 热烈下午 平静夜晚 宁静3. 九寨沟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有关九寨沟的知识。学会“插入云霄”、“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这几个词语的意思;掌握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2.能力目标。能通过文字,想象并表达出课文描绘的童话世界般的情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3.情感目标。通过体会、感受课文描绘的九寨沟美景,培养喜爱九寨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树立保护环境,保护美丽家园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的长难句,理解描绘九寨沟的一些词语,体会九寨沟的神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通过感受九寨沟的神奇、美丽,体会到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美好,并且懂得这样美好的家园是需要大家一起精心呵护的,树立起环保意识,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家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观视频,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欣赏过被人们称为“人间仙境”的九寨沟。2、板书课题:10 九寨沟3、欣赏了九寨沟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童话世界,人间仙境)二、范读课文,欣赏美景1、同学们对九寨沟这个地方一定向往吧。可是要想拿到走进九寨沟的门票,必须得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找一找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九寨沟的?(自然景观异兽珍禽)3、位置。4、谁知道“沟”是什么意思?(山沟)过渡:几条普通的山沟竟然会像童话世界?看来九寨沟真是个神奇的地方。让我们跟着巴金来感受一下它的美丽风光吧!三、精读课文,加深理解(一)学习第34自然段。学习第3自然段。1、过渡:俗话说得好:“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只有入得深,方可知其妙。”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九寨,透过文字去聆听九寨的天籁之音,去感受九寨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板书:自然风光)2、用你喜欢的朗读方式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九寨沟哪些奇丽的自然风光,用着重号在文中标出来。再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美景认真地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1)学生用做记号的方法自由读第3自然段。(2)学生交流、讨论。(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雪峰(板书:雪峰插云)A、课件出示雪峰图片及相关语句:“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B、你为什么喜欢雪峰?你觉得作者哪些词吸引了你?从“一座座”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雪峰多、重重叠叠)从“插入云霄”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雪峰高)C、过渡:九寨沟的雪峰高耸入云,重重叠叠,峰顶白雪覆盖,在阳光的映照下银光闪闪。这样的美景,你能用声音表现出来吗?D、指导朗读:“一座座”读得重而急,以突出雪峰多、重重叠叠的样子,“插入云霄”读得重,读出雪峰的动态美,“银光闪闪”读得深情、缓慢一些,把银光读“闪烁起来”,读出雪峰的雄奇璀璨。E、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男生齐读。湖泊A、(课件出示湖泊图片)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湖泊?B、(指名说)找出描写湖泊的相关语句。C、体会湖泊的特点。从“大大小小”“颗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湖泊多)学习比喻句: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了解湖泊和沟谷的特点,体会比喻的用法: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它们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从“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湖水清、湖底石块色彩多)D、出示五花海、五彩池的图片。大家看,蓝天、白云、雪峰、森林的倒影加上色彩斑斓的湖石,使湖泊变得分外壮丽,真是美不胜收呀!这就是五花海、五彩池的美丽景色,怎么样?美吗?大家能用朗读把这美表现出来吗?E、指导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想象假如你就站在这五彩池边。F、指名读,女生齐读。森林(板书:古木参天)A、课件出示雪峰图片及相关语句:“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九寨沟的森林很多,遍布着九寨沟。)B、教师指图讲述:是啊,这个地方叫河谷,从河谷到山坡都布满了森林,这样的景色可真美呀!C、指导朗读。D、指名读,齐读。瀑布(板书)A、你能找出描写瀑布的相关语句吗?(指名读)B、(课件出示句子:“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齐读。C、九寨沟的瀑布有什么特点?(瀑布十分壮观,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D、你知道“白练”、“银花”是指什么吗?E、(课件出示瀑布图片)你们看,那瀑布激流而下,或宽或窄,或高或低,哗啦啦,轰隆隆,白浪翻滚,水花四溅,犹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呀!由于九寨沟的河谷有高有低,出现了“一级级天然的台阶”,因此形成了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谁能再读一下,让同学们感受到瀑布的壮观(有感情朗读)刚才我们欣赏了水平如镜的湖泊、又领略了雄伟壮观的瀑布,用书中的一个词就是平湖飞瀑(板书:平湖飞瀑)F、指导朗读。(读出瀑布的美)(4)同学们,九寨沟的山美、树美、水也美,让我们齐读第三段,把这童话般的世界留在心中。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学习第4自然段(以学生合作学习为主)1、难怪有人说:“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呢,真是名不虚传啊!领略了九寨沟绮丽的自然风光,让我们继续向森林深处行进,游人逐渐稀少,小游客们,看看又会发现些什么呢?2、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完成表格。动物名称 主要特点动作3、交流、汇报。(1)金丝猴(板书)为什么喜欢它?体态粗壮攀吊眨巴窥视(偷偷地看,读的轻一点,调皮一点。)金丝猴虽体形粗壮,但是那样机灵可爱。指导朗读,指名读。(2)羚羊(板书)喜欢理由:善于奔跑“突然窜出又消失了”说明了什么?(速度快)比较:句子中把“窜”换为“跑”行吗?为什么?指导朗读,分组读。(3)大熊猫(板书)喜欢理由。理解“憨态可掬”、“若无其事”、“咀嚼”。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4)小熊猫(板书)喜欢理由:行动敏捷去掉“美滋滋”行吗?为什么?指导朗读,同桌互读,做动作表演读。4、理解“也许”。(1)来到九寨沟,我们一定能看见这四种动物,是吗?为什么?前面用的“也许”是什么意思?去掉不行吗?(不行,因为他们住在- 林深叶茂处。)(2)指导学生认识本段中的排比句。(3)在九寨沟你还可能会看到些什么动物呢?也许,(什么?在干什么?)想象力真丰富!如此多的异兽珍禽在九寨沟落户,说明什么?九寨沟真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的野生动物园,这里的异兽珍禽为九寨沟增添了无限生机。(4)你们觉得这里的动物生活得怎么样?为什么这么快乐?(5)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九寨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见证。九寨沟,充满梦幻与诗意的童话世界,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我们回归自然的理想家园。如果我们们每个人都能像爱惜九寨沟的山、九寨沟的水、九寨沟的树一样爱惜我们周围的环境,假如我们都能像爱惜九寨沟的动物一样对待我们周围的小动物,那么我们整个的生活、整个的世界,都会变得美伦美幻,都会变得像九寨沟一样成为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如此美得景色,我们很珍惜,我们周围的环境同样需要保护。有感情地朗读第3、4自然段。(二)学习第5自然段。1、你觉得九寨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是啊,九寨沟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用作者的话来说:“九寨沟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教师引读)”(板书:人间仙境)(1)这句和我们前面所学的哪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2)比较句子。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九寨沟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3)通过小组读、男女生分组读、齐读等方式,体会“前后照应”的特点。2、此时,作者也用他那饱含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九寨沟的无限赞美之情,让我们齐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3、我们一起游览了九寨沟,现在请你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说说对九寨沟的感受吧?四、作业办一张关于九寨沟风景的手抄报。五、拓展升华1、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吟诗做画,纷纷以不同的方式赞美九寨沟。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请欣赏神奇的九寨。2、其实,我们祖国还有许许多多像九寨沟一样的“人间仙境”,比如:贵州黄果树瀑布、广西的桂林山水、安徽黄山、台湾日月潭你们爱我们的祖国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有朝一日去祖国的各地看一看!板书设计:九寨沟雪峰插云自然风光 古木参天平湖飞瀑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金丝猴异兽珍禽 羚羊大熊猫小熊猫前后照应表达谁不说咱家乡好【教学目标】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学会作文的结尾紧扣内容、自然简结。 【教学重点】 如何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导语激趣:同学们,这次习作就请同学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啦.同学们,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经过你们的介绍,会使它成为有名的景点呢。 1、先在组内交流。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说给组里的同学听。 2、全班交流。 二、学一学。 请同学们先读读习作要求,然后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这次习作要求有几方面的内容。 、教师指导归纳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要注意说清楚。 (2)要注意抓住景物特点。 (3)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 、将想象的部分讲给同座听,请他提提意见。 、全班交流,其他同学听后可以补充,说说从哪几方面补充。 三、写景物: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写出来。 四、改一改 1、把写好的家乡景物读一读,对照要求自己修改。 2、提示:(1)有无错别字和病句。(2)是否按一定顺序写完整。(3)想象是否合理,情感是否具体生动。(4)读后是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四人一组互改。 五、评一评。 1、在组内交流一下自己描写的家乡景物,互相听一听,评一评,看谁写得最完整。 2、小组长推荐组内同学,读一下自己的习作,大家欣赏。 3、教师推荐几篇有代表性的和大家交流。第二单元 汉语家园1. 朝三暮四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字。2.了解“朝三暮四”的寓意,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积累来源于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成语的意思。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备课人:初鹏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教学过程:一、理解文题,导入新课同学们会背三字经、弟子规吗?三字经、弟子规是古人用当时的书面语言写的文章,我们称为文言文,也叫古文。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题目是朝三暮四,这也是一个成语。成语的来源主要是:古代寓言、历史故事、古代诗文语句、群众口语等。我们这一单元选编了三篇古代寓言:朝三暮四相濡以沫买椟还珠。这三篇古代寓言故事的题目就是三个成语。二、熟读感知文言文特点1、这是我们在课内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啊?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要认真听他读得是否正确。3、古文的朗读要稍慢一些,要读出节奏,一般是以词为单位进行停顿,请听老师读一读。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4、指名读课文。5、齐读课文。三、教给方法,理解文意1、课文中带着小圆圈的数字表示的是什么呢?2、那我们就先自己对照课下注释用心地读一读课文,看看你能不能自己把课文内容读懂,如果有问题可以和周围的同学研究研究。3、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句话?你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1)朝三暮四选自庄子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学说为“老庄哲学”。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52篇,但留下来的只有33篇。其中内篇7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等尤为后世传诵。朝三而暮四。朝:早晨。暮:晚上。这句的意思是:早晨(给猴子)三个(橡实吃),晚上(给猴子)四个(橡实吃)。2)狙公赋芧。赋:给。芧:橡实,橡子。曰:说。这句的意思是:狙公给(猴子)橡实(吃)。3)众狙皆怒。众:许多。皆:都、全。猴子们都不高兴了。4)然则朝四而暮三。然则:古汉语虚词,“然”表示“如此”,“然则”实际上等于说“如此,就”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那么就早晨(给你们)四个橡实,晚上(给你们)三个橡实。众狙皆悦。悦:高兴。这句的意思是:猴子们都很高兴。4、完整地讲一讲这个故事?(同桌间先讲一讲,然后指名讲)四、深入体悟,狙公的骗术1、再读课文,你认为文中的狙公是个怎样的人?从哪看出来的?2、学习这则寓言你有什么体会?(从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寓意上来说)五、熟读成诵,拓展阅读1、背课文。2、出示书后拓展与运用这段文字中的“朝三暮四”和课文中的“朝三暮四”意思不同。这段文字之中的“朝三暮四”是临时凑在一起的短语,就是早晨做三件事,晚上做四件事,没有什么实在意义。而课文中的“朝三暮四”已经凝结成一个成语,而且意思已经固定下来了。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揭露狙公愚弄人的骗术,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但是后来,这个故事的意义有了些变化,被引申为反复无常,用来谴责那种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的人。六、布置作业:从学过的成语中,找出几个出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了解内容和寓意。板书设计: 朝三暮四朝三而暮四 皆怒朝四而暮三 皆悦2. 相濡以沫【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及3个会认生字。2.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3.联系实际,体会寓意,能复述故事。【教学重点难点】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读熟课文,注意文言文的读法。2.联系实际,体会寓意,能复述故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咱们学过很多寓言了,谁还记得什么是寓言?(指答)严文井大师曾说过“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走过来时,却突然变成了哲理,严肃认真”。在相濡以沫这个寓言中蕴涵了什么哲理呢,让我们来学习这则寓言!(板书“相濡以沫”)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出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2.谁想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同学互相评价。3.老师来读一遍课文,大家一定要认真听,尤其要听准老师读文时的节奏。三、默读课文,自主解读1.默读课文,利用文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词义,解读文意。可以同桌小声商讨。2.有没有不能解决的词句?提出来全班交流一下。3.你认为哪些词句翻译比较重要。4.谁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四、再读课文,感悟寓意1.你对“相濡以沫”怎么理解?2.你认为哪些词能说明“相濡以沫”的意思?(同甘共苦、生死与共)3.这两条鱼“相濡以沫”的情景确实感人,但是在这种窘境当中,他们心中更向往的是什么?4.从这篇寓言当中,你都受到了哪些启示?作业:背诵相濡以沫。查找资料了解下面寓言故事的内容,并了解其寓意。杞人忧天 塞翁失马 画蛇添足 铁杵磨针3. 买椟还珠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2.熟读课文,了解“买椟还珠”的寓言故事及寓意。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买椟还珠”的寓意。教学难点:让学生进行人物点评,多角度探究寓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文言文,谁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习文言文的?1.结合注释;2.运用所学;3.反复朗读;4.联系全文。今天老师就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学会买椟还珠这篇短文。二、检查预习1.介绍韩非子。战国晚期韩国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2.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断句。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3.纠正字音:辑 玫瑰。三、指导自学,提出自学要求1.读熟课文,借助书下注解,理解文意。2.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四、全班交流,理解文章内容1.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其:代词,他(楚人)。2.熏以桂椒。是“以桂椒熏”,“以”是“用”的意思。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其:代词,指楚人。而:文言虚词,这里可以翻译为“却、可是、但是”。3.全文意思是:楚国有一个专门卖珠宝的商人去齐国卖珠宝,为了让珠宝畅销,特地用名贵的木料制作了一个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用桂椒香料将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商人。4.尝试背诵课文。五、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人物点评,多角度探究寓意。1.争辩:支持楚人的做法和反对其做法的理由。怎么看待郑人“买椟还珠”的举动呢?那个郑国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像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2.观看买椟还珠的故事。 六. 联系现实,课外拓展。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买东西的话,作为消费者可以从这则寓言中得到什么启示?假如你是个生产商,你又可以从中领悟些什么?推广开去,这则寓言还能给我们哪些启示?六、学生归纳,谈本节课的收获。(从买东西一直到看一个人,都要看其本质的道理。)七、布置作业1.发挥想象,撰写新买椟还珠。2.查找相关出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板书设计:买椟还珠楚人 精心装饰郑人 买椟还珠表达学习“转述”【教学目标】1、了解转述的意义,初步掌握转述的方法。2、清晰、流畅地转述别人的话,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3、在表达活动中学会认真倾听他人说话,培养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增强责任感。【教学过程】一、了解转述的意义。1、谈话引入。昨天放学的时候我说了一个通知,谁还记得我是怎么说的吗?(出示小黑板通知内容)回家后你是怎么和家长说的,谁来给大家学一学?2、揭示课题。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把话转达给别人的情况,这叫捎口信,也叫做“转述”。这就是我们这次表达的主题。(板书课题:转述)3、你在生活中转述过别人的话吗?说一说。有没有转述错误的时候。4、小结:看来转述不当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有时还会出现更严重的后果。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啊。二、弄清转述的目的,明晰转述的方法。1、转述就是要听他人说话,并能准确地转达言语的主要意思。2、那么要想把话准确地转达给别人,该注意什么呢?(1)出示小黑板,学生自读。(2)在小组内交流转述的方法。(3)集体交流归纳转述的方法。板书要点(听清楚、不打断)(4)当对方需要你转述的内容很多时,记不住怎么办?(请他再说一遍,抓住要点)(5)看课前通知的内容,比如这个例子当中我们都要记住什么内容呢?(时间、地点、人物、事情)(6)小结:我们只有正确掌握转述的方法,才能准确的进行转述。3、小游戏“打电话”。你打过电话吗?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打电话”的游戏。(1)宣布游戏规则。我把话只说给每组的一个同学听,然后先传给同桌,依次往后传。注意传话时只能说一次,而且不能让他人听见。最后一名同学快速的跑到前边来。比一比,哪个小组传得又快有准确。(2)游戏开始。(3)请最后的几名同学依次大声的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并出示相应的传话内容。(4)评议。说说哪个小组传的好?为什么?(5)小结:转述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认真的听,还要把内容(说明白),做到清晰、准确、完整,这样才能确保转述的成功。知道了吗?三、巩固联系,落实目标。辅导员有一个重要的通知,让我传达给大家,请你认真听仔细了。1、师念通知。2、听清楚了吗?可是咱们班的*请假了,没来上学,谁能把这个通知转告给他呢?3、先不要忙着举手,想一想,我刚才通知的内容,先在心;里说一遍。实在记不住的可以看一下小黑板上的内容。(出示通知内容)4、同桌互相扮演角色说一说。5、汇报交流。(1)请三组同学汇报。(2)评议哪个小组说的最好?(3)总结:我们在转述的时候,除了把通知说清楚外,还要有礼貌,注意场合和称呼。6、师扮演请假的同学,学生再说一说。四、总结:刚才同学们转述得非常的好,还帮助了同学。在生活中,除了转述通知外,转述的内容还有很多。只要同学们掌握转述的方法,就能够很好的完成转述的任务。第三单元做人. 有的人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的好处。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理解诗歌内容及诗歌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如“活、死、不朽,摔垮”。教学过程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导入。人都有生死,有的人死重于泰山,有的人死轻于鸿毛。那么同学们讨论一下,说说你所知道的人,哪些人死重于泰山,哪些人死轻于鸿毛?2、学生举例,教师评估、小结。3、进入课文,板书课题。过渡:我们知道鲁迅的死,在那个时代是可惜的,因为他是革命是文坛中的核心人物、先驱者,这样的人死去时可惜的是重于泰山的。那我们现在大声读文章前面的导言,看这篇文章写的目的是什么?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写有的人的目的是什么?那会有什么更深的意义呢?现在我们学习文章的内容。2、学生大声读课文,思考:文章中写了几种人?看第1节内容,并理解内容。有感情齐读第1 段。理解部分字词含义。 上句:“活”-鄙视,“死”-痛恨 ;下句:“死”-怀念,“活”-歌颂上句“有的人”-像反动派一类的人 第1类人 下句“有的人”-像鲁迅一类的人 第2类人 过渡:既然文章写了这两类人,那我们先学有关于第1类人,他们做了什么,才会让人们痛恨他们,当他们活着也认为他们死了呢?齐读24节的前句话。三、 精读课文,理解诗歌感情。1、学习有关于第1类人的内容。(1)生齐读24节。(2)生小组讨论。l 文中“骑”体现了反动派什么样的嘴脸?-欺压百姓、作威作福 l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可能吗? l “我多伟大”“不朽”可以看出作者对反动派有什么样的感情?-反语、讽刺 过渡:这样的人对人民作出这种让人痛恨的事,那人民的反应是什么呢?看57节。(3)学习57节。l “摔”可以看出人民有着什么样的感情?-憎恶、痛恨。 l “下场”可能是是什么呢?-遗臭万年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幼教开学准备 小学教师教案 小学教师工作计划 初中教师教案 初中教师工作计划过渡:既然像反动派一样的人对人民做出的事实让人痛恨的,人民也反抗了。那么鲁迅一样的人会怎么样对待人民呢?人民的反应又是什么呢?2、学习有关于第2类人的内容。(1)读24节,看看像鲁迅一样的人对人民做了什么?l “俯下身子给人民做牛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的精神写照-出自自嘲。l “情愿做野草,等着底下的火烧”-出自野草。l 像鲁迅一样的人对待人民是怎么样的?关心,爱护,奉献。 l 这样的人死后会怎么样?-流芳百世,精神永远存在。过渡:像鲁迅一样的人对待人民是这样的,那么人民对他们的感情会是什么样呢?看57节。(2)读57节,并回答,人民的反应时什么样的?人民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过渡: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于两种人的事,那么文章是怎么样来写这两种有着不同品质的人呢?四、 学习对比手法,体会作用。1、迅速浏览全文,看结合板书,看看文章是怎么写有着不同品质的两类人?2、对比手法。l 对比手法的作用。-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l 那么这篇文章是使哪两种感情造成强烈的冲突的呢?五、 总结。1、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想想,臧克家写纪念鲁迅13周年的文章时,题目不是纪念鲁迅,而写的是有的人呢?2、学习像鲁迅一样的人的精神,关心人民,热爱祖国。六、 布置课后作业。1、完后课后相关练习。2、背诵有的人。七、板书设计。有的人有的人-反动派-轻于鸿毛-遗臭万年有的人-鲁迅 -重于泰山-流芳百世. 跌倒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有感情读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2、过程和方法:合作学习,探究跌倒后应该怎么做。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诗歌的学习让学生知道跌倒后要勇敢地站起来,要有韧劲和毅力。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读诗,体会什么事物跌倒又带来了什么?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一、语言训练,导入新课。同学们平时晚上都做什么?有看电视的吗?谁喜欢看体育节目吗?请举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关于伦敦奥运会的新闻。这个人是谁啊?同学们,刘翔怎么了?【板书跌倒。】刘翔跌倒以后怎么做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歌,题目就叫跌倒。齐读课题。牧也:台湾诗人,十九岁时放弃学习多年的画画,改以文字创作,现有千首以上的诗作。我们来看看诗歌中的跌倒是什么意思?二、初步朗读,感悟诗歌。1、同学们先听老师读课文。2、下面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找出不会的字词。教师领读:静谧、滋润。3、谁能读一读这首诗?三、创设情境,体会诗意1、同学们自己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诗中都写了什么事物跌倒了?又带来什么?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风-美丽落叶 云-滋润的雨水 太阳-静谧的夜晚 “静谧的夜晚”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来欣赏一下。3、同学们,风、云、太阳真的会跌倒吗?现在想想跌倒是什么意思?(遇到困难、挫折。)4、想一想: 谁能带着感情再读一读第一小节?谁能试着背诵一下第一小节?想一想美丽的落叶对风说什么?滋润大地的雨水对云说什么?静谧的夜晚对太阳什么?5、过渡: 看来跌倒也会有美好的一面,那我们还害怕跌倒吗?(不怕)如果跌到了,我们要怎样? 板书: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好,和老师一起读第二小节!分别指名读第二小节。能把站起来读得更有力气吗?6、下面同学们讨论一下: 最美丽的姿势指什么?(乐观的态度、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7、如果你们遇到困难,会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吗?现在老师就给大家出一个难题:同学们能把第二小节背诵下来吗?比一比谁背得快? 是呀!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跌倒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什么?(不站起来、畏惧、退缩、不前进。)8、同学们谁能说一说: 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困难吗?你是怎样面对这次挫折的? (同学们,我也想说说自己曾经遇到过的挫折,可以吗?记得十多年以前,我刚刚毕业参加工作。我在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时,我既看不懂学生的手语,也听不清学生说什么,学生们也不明白我的意思。当时我难过极了,真想放弃老师这个工作,但是我一想到我的父母为了供我上学那么辛苦的赚钱,我怎能忍心放弃呢,于是我便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一定要坚持!同学们,最后我成功没有?对了,我成功了,因为我的努力,我今天才有机会站在这个讲台上!)同学们谁能说说自己遇到过的困难,你是怎样面对的?9、小结。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就是在一次次的跌倒中才获得成长的,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在跌倒时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10、写一写:下面我们能不能也学着写几句诗呢!可以写一句、两句,当然写三句最好! _,跌倒了,才有了_。 小结:同学们写得真好,和小诗人一样。 四、课外拓展,积累语言。 同学们请看,【幻灯出示人名】课前老师让大家上网搜集了这些人跌倒以后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的事,谁能给大家汇报?【出示张海迪和贝多芬】同学们认识这两个人吗? 小结:他们也和我们一样,虽然身有残疾,但是他们在挫折面前不服输,不低头,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最终成就了自己灿烂辉煌的人生!你们有信心做到吗?.高尚的行为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的7个一类生字和12个二类生字。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人物的语气,想象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了解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3 理解高尚的真正意义,懂得以诚待人,帮助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教学重点难点:能理解卡罗纳高尚的行为表现在哪里,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提前安排学生阅读爱的教育。教学时数:两课时基础知识:耽:延误、延迟。耽误 耽搁厉:严格。严肃、厉害。猛烈。厉害 厉声 凄厉 严厉 变本加厉腹:即肚子,躯干的一部分,在胸下面。指内心。指地区中心部分。腹部 腹地 心腹 空腹抄:誊写,照原文写。搜查并没收。走简捷洁的路。抄录 抄袭 抄写扰:扰乱、打扰。混乱。感谢别人款待时说的客气话。扰民 纷扰 干扰卑:低下。表示谦恭。低劣、下流。卑鄙 卑贱 卑微 自卑耻:羞愧、羞辱。 耻辱 耻笑 可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梳理课文脉络,学习生字。一、导入:同学们,你们阅读过爱的教育吗?对于这部书你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吗?(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全书共10卷,每卷10个故事。通过一个小学生用日记的形式叙述了小学生在一年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二、初步读课文,学习生字。三、再读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顺序。发生:老师还没来,教室不比较乱,同学们拿科罗西取笑。经过:科罗西用墨水瓶砸弗朗蒂,不巧砸在老师身上。老师调查此事,卡罗纳想为科罗西承担责任。老师继续调查,查出了真相。结果:老师宽恕了他们。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人物形象。一、指名读课文,认真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读课文,找出课题“高尚的行为”指什么行为,在文中找出对这种行为进行直接描写的句子。“见没人答话”三、找出故事的起因。说一说科罗西为什么要用墨水瓶砸弗朗蒂?同学们是怎样嘲笑他的,你怎样看同学们的做法?四、在这种情况下,卡罗纳除了承担责任,还做了些什么?想象一下他可能对老师说了些什么?五、你怎样理解卡罗纳德行为是高尚的,为什么?六、总体把握内容,试着复述课文。表达为他(她)“话”像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练习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作。 2、锻炼通过事例写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来进行人物外貌描写。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导入(猜人物游戏) 多媒体依次显示哈利波特、本班一名同学及本校校长等学生比较熟悉的人物的外貌描写片段,让学生根据描写猜人物。教师引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注意人物的特征。 1、你知道以下文段描写的对象是谁吗?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他,有张消瘦的面孔、膝盖骨突出的膝盖、乌黑的头发和双翠绿的眼睛,戴着一副用许多透明胶带粘在起的圆框眼镜。他对自己的外表最喜欢的就是额头上那道闪电似的淡淡的疤痕。 明确:哈利波特。 同学 校长 2.为什么你能猜对? 明确:以上片段描写抓住了人物的特征。如额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生劳模事迹材料
- 医疗机构申请执业登记注册书与范本
- 一、经济学家的制度观
- 离婚协议中子女抚养权调整及登记手续办理合同
- 电子商务产业园租赁与电商运营支持协议
- 高新技术企业竞业禁止及技术成果保密协议范本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志愿者服务合作协议
- 房地产开发公司知识产权保护与员工保密合同
- 农田租赁合同书(含作物种植规范)
- 离婚协议男方放弃所有财产净身出户执行合同
- 人民陪审员培训民事课件
- 药物中毒的护理与急救
- 2025年食安员、食品安全总监、主要负责人考试题及答案
- 学堂在线 大数据系统基础 章节测试答案
- ICU常见体位护理
- 降本增效总结汇报
- JJF(蒙) 058-2023 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审查规范
- 不交社保给补贴协议书
- 叉车产品数据表
- (完整版)文化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
- 狼疮性脑病的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