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河北省正定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河北省正定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河北省正定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河北省正定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定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55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中学历1. 康熙在1711年亲自给一位巡抚下达的一段旨意:“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则生一弊。古人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职此事也。” 康熙的本质用意是要求他 a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b恪尽职守,以民为本 c墨守成规,拒绝改革 d稳定统治,维护皇权2 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提出:“中国二千余年的专制官僚政治局面其所以是由秦国开其端绪,乃因中国二千余年的地主经济制度,是由秦国立下基础。这种政治经济形态的配合,不但改变了中国封建性质,改变了中国官僚政治形态,且也改变了中国专制君主与官僚间,乃至官僚相互间的社会阶级利害关系。”该结论a. 夸大了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b. 开创了现代化史观的研究新视角c. 肯定了政治对经济的决定性作用 d. 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态度3. “周亚夫,汉文、景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迁为丞相。”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 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 c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 d君权相权不断协调4历史学家徐中约指出:“在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外省大员在国是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作者所阐述的核心意思是a清政府权力的转移有利于社会进步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c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满族贵族统治的瓦解d太平天国运动促使清政府的权力由满人转移到汉人5. 下表是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类别篇数比例列强在中国215474%经济/财政/商务87192%总论(变法维新主张)1942%a. 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b. 对变法的具体主张缺乏研究c. 通过外国人施压清政府进行变法d. 着重强调发展近代工商业经济6. 辛亥革命战争“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论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材料主要表明 a.辛亥革命是完整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d.辛亥革命顺应了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7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其中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酌制度创新能力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8下面是马虎同学写的一篇我的1912年短文中的片段,请你判断文中违背基本史实的错误有几处:我的1912年前几天,我在家中通过电视观看了孙中山在上海举行的临时大总统宣誓就职仪式。不久,在北京做生意的表哥来信,邀请我去玩。表哥陪我在北京游览一番,还听到一些群众的议论。听说皇帝宣布退位,清朝结束了。想去年,朝廷还把主张维新变法的张之洞等六人全杀。在回家的途中,我顺便买了一本新青年杂志a4处 b5处 c6处 d7处9. “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这则新闻报道反应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10“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这是某西方报纸对一次重要国际会议的评论,该国际会议是a布雷顿森林会议 b1954年日内瓦会议c1955年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11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它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被写进双方签署的协定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国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b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c中印由此结成了同盟关系 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12. 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泊”),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这说明徽商 a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 b大都以经营小商品为主 c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 d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13. 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中写道:“5000年前,尼罗河谷的居民开始用文字记录他们的历史。从尼罗河流域,文明转移到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的美索布达米亚。接着,是克里特文明、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的兴起到16世纪,文明再次向西转移,使得大西洋沿岸的国家成为了世界的霸主。”导致“大西洋沿岸国家成为世界霸主”的主要原因是a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衰落 b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c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d工业革命的相继开展14中华人民共和国“应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发展重工业为重点,例如矿业、钢铁业、动力工业、机器制造业、电器工业和主要化学工业等,以创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同时,应恢复和增加纺织业及其他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轻工业的生产,以供应人民日常消费的需要。”建国初期,最先提出这一方针的文献是a新民主主义论 b论十大关系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51985年1月,国家决定把长江三角洲开辟为经济开放区,1988年4月又决定扩大该开放区的范围。国家作出该决定的主要目的是a建设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b配合浦东开发的进程,发挥其龙头、辐射作用c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树立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d深化对外开放,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并带动内地开发16. 据有关资料显示:1967年至1976年的10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7.1%,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8%,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4.9%。具体到各年,动乱最严重的1967年,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9.6%,1968年比上年又下降4.2%。其余各年均为正增长。如果上述史料真实可信,那么这一时期保持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a. 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b.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 邓小平的“全面整顿” d. 领导集团的团结奋进17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个部分”。这反映了a要给予发展中国家一个包纳金融等更全面的全球化模式b发展中国家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c发达国家应在经济全球化中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要积极参与经济规则的制订18.194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1946年政府将800家公司收归国有;1947年政府在电力、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这表明当时的英国a. 公有制经济普遍建立 b. 开始走上计划经济的道路 c. 垄断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d. 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19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a万物皆只有一个一理 b有理而后有气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20. 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上述材料表明 a朱熹主张恢复三代制度 b李贽与梁启超谭嗣同主张民权共和 c王阳明思想主观激进 d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巨变奠定基础21. 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社会之所以需要法律,是为了约束人们,使之听从理性的指导,而人并不是生来就能听从理性指挥的,因此,法律是人类本性的需要。以下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与之有相似之处的是 a朱熹 b董仲舒 c李贽 d王夫之22“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人们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23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 b c d24.下列图中哪一幅书法是出自柳公权之手?25下列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吉祥物福娃。这种画风继承了中国画的哪种风格?a战国帛画人物肖像画风格 b秦汉工笔重彩c隋唐山水画的风格 d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的写意画风格26.元杂剧从巅峰状态衰落下来的根本原因是a元后期恢复科举考试 b关汉卿等大师级的人相继去世c元杂剧过于呆板僵化,失去群众基础 d南戏的崛起,冲击了元剧27. 鉴于社会上的孔子像多种多样、形象不一,甚至还有神化或丑化30。象的现象存在,中国孔子基金会决定征集“孔子像标准设计方案” ,要求以右图所示的孔子像为创作样本,该孔子像为我国唐代一位画家的作品,他的画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他是:a. 顾恺之 b. 王维 c. 吴道子 d. 朱耷28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么绘画的特点:a. 原始岩画 b. 汉代帛画 c. 中国文人画 d. 民间绘画29. 有部小说写徽州地区有着这样的一种习俗:“凡是商人归家,外而宗族朋友,内而妻妾家属,只看你所得归来的利息多少为重轻。得利多的,尽皆爱敬趋奉;得利少的,尽皆轻薄鄙笑。犹如读书求名的中与不中归来的光景一般。”这部小说是:a.二拍 b.儒林外史 c.金瓶梅 d.红楼梦30.“诗言志,歌咏言”,唐人杜牧有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体现了他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a. 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 b. 历史人物的真伪是很难明确的 c. 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礼贤下士 d. 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能抵抗流言31. 苏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代表,当时不存在明确的生活准则使他深为忧虑。(他)发起一套辩证科学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或者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因为它会为人生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 a人是万物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 b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 c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 d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32. 2005年被联合国确定为国际物理年。100年前,对牛顿引力理论进行创新,并引发物理学思想一场革命的科技成就是:a.“x射线”的发现 b. 居里夫妇提炼出镭 c.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d. 狭义相对论的提出33. 1999年12月,在20世纪最后一期的时代周刊中,评选出了一位“世纪人物”。时代周刊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谜的开启者”“以其最伟大的思想和无与伦比的形象独占鳌头”。这个世纪人物应是:aisasc newton b crdarwin ctaedison da1bert einstein34. 科学史家丹皮尔说过:“地位仅次于天使的人类本来是从宇宙的中心地球上来俯览万物的,而今却变成了围绕着千万颗恒星之一旋转的一个偶然的小行星上面有机发展锁链中的一环。”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 a经典力学将天地运动统一起来,因而人类不该俯视万物 b日心说改变了对宇宙的看法,从而否定了人是“万物之灵” c相对论弥补了对宏观世界认识的不足,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d进化论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和密切相关的,人类并不比其他生物更“尊贵”35.17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肯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这一现象说明a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 b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c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 d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35. 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这句话的准确含义是( )a. 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 b. 英国人首先发明蒸汽机c. 蒸汽机都是英国制造的 d. 蒸汽机是英国人的自豪36. 某班同学在制作近代物理学的成就手抄报时,画了下面一幅漫画。他要表达的是a伽利略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b牛顿在自然现象启发下开始研究万有引力定律c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基于对自然规律的把握d任何科学规律及定律的发现都有其偶然的因素37. 200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丛飞病逝之后,“一座城市向一位普通市民告别”。小文在收看了电视新闻后,再到网络上浏览丛飞的事迹介绍。第二天早晨他又听到了广播里有关此事的新闻报道。放学后深圳特区报上的相关消息,又一次深深地吸引了他。请指出在小文接触到的上述大众传媒中,历史最悠久的是:a. 电视 b. 互联网 c. 广播 d. 报纸38.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39. 这一首诗被誉为“宗教改革的战歌”: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恶魔盘踞世上,仍谋兴波作浪,猖狂狡猾异常诗中“恶魔”指当时统治欧洲的教皇等人,如何才能打倒他们的权威呢?马丁路德利用九十五条论纲阐述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 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40“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地抱怨说,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直接导致这种质疑一切局面出现的人物可能是a古希腊时期的智者学派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c雅典奴隶制民主时期的政治家d启蒙运动时期的启蒙思想家41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42. 2003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要建立和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学制度,保障农村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从材料中看出:a. 受教育是适龄儿童的权利和义务 b. 国家依法保护公民受教育的权利c. 农村教育工作发展缓慢 d. 接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权利43.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44“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发生变化原因的是: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b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改变 c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45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 )a. 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b. 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c. 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一致d. 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46确立党的指导思想就是树立党的理论旗帜,在树立党的理论旗帜上由三次会议具有特别重大的历史意义,一次是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一次是树立起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一次是树立起邓小平理论的旗帜。请问这三次会议是:a一大、二大、七大 b一大、七大、十二大 c一大、七大、十五大 d一大、七大、十四大47.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章的产生,因为这些理论上论证了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革命态度b农民问题和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前途问题48“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词组,连续排比,形象简明,铿锵有力,现在已经常出现在报刊媒介上,广泛流传于全党和人民群众中。请问“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十二个字是下列哪种思想的深刻内涵?a毛泽东思想 b“三个代表”思想 c马列主义 d邓小平理论49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a. 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b. 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c. 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d.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50.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的主题是: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51.(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董仲舒材料四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朱熹材料五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材料六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的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概括孔子主要宣扬了哪些政治和教育思想?(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