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从“名士”到“遗民”——张岱生命中的“梦”与“悲”.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从“名士”到“遗民”——张岱生命中的“梦”与“悲”.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从“名士”到“遗民”——张岱生命中的“梦”与“悲”.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从“名士”到“遗民”——张岱生命中的“梦”与“悲”.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从“名士”到“遗民”——张岱生命中的“梦”与“悲”.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从“名士”到“遗民”——张岱生命中的“梦”与“悲”.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明清易代 投影在知识分子身上的不仅是身份的变迁 更是心灵 的蜕变 他们生活于 新朝 而心念旧朝 彰显人格的同时 呈现 出情感的失衡 张岱以另一种人格挺立诠释和亲证了遗民的精神变迁 和情感归宿 表征了遗民心态的复杂 以及此一沧桑境遇中人道的艰 困和无奈 张岱年少时为 纨绔 子弟 生活奢华 中年以后 国家覆亡 个人之梦 的破碎也带来 家国之梦 的沦丧 明代灭亡也意味着 汉文化的衰落 张岱在 两梦 中运用 史笔 手法 曲折地表达了 对汉文化的眷恋和哀悼 张岱推崇 冰雪之性 但在亡国后没有 以身殉国 而是 披 发入山 朕髌为野人 这既是他 权变 生死观的召唤 也是 石 匮书 未成 尚视息人世 的责任 他选择了修撰国史 发愤著书 用这种文化上的自挽和自励来 修史存明 明代虽已灭亡 遗民们依然期待 中兴 张岱也不例外 他以 一种 好乱 嗜乱 的心理表达了对e t 渐稳定的清时局的害怕和不 满 中兴 的期待最终落空 反观自己 苟活 的选择 张岱难以 释然 产生 失节 的梦魇 他忏悔 自责 放诞 道德的正义 驱使其情感转向更大的悲怆一荒诞不经 明亡以后 很多思想家把亡国归罪于阳明 心学 然而张岱却 认为 心学 如 暗室一炬 他推崇徐渭 李贽等人 批判程朱理 学 张岱虽然深深地眷念故国 但他仍然以理性的眼光看待明王朝的 得失 他认为明代中晚期的党社误国 并对崇祯皇帝加以批判 关键词张岱名士遗民梦悲 a b s t r a c t f r o mr e s e a r c ho fz h a n g d a i t h i sp a p e rd e s c r i b e sp l u r a l i t ya n d c o m p l e x i t yo ft h ee m o t i o no ft h es u r v i v a l so f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b e c 羽嚣e o fad r a m a t i cc o n t r a s tb e t w e e ni d e a sa n dr e a l i t ya f t e rn a t i o n a ls u b j u g a t i o n t h ep a p e rs h o w st h e i r p l a i n t a g o n y c o n f e s s i o n s e l f r e p r o a c ha n d i m b a l a n c eo fe m o t i o n b e c a u s et h e ym i s st h el o s tt i m e sa l t h o u g ht h e yl i v e i nan e wd y n a s t y r e f r a c t i n gt h ea n x i e t y c o n f u s i o no ft h ee v a l u a t i o no f s e l f w o r t h a n dt h em y s t e r yo ft h e i rs p i r i to fg e n t r yc l a s s e so ft h em i n g z h a n g d a iw a sad a n d yw h e nh ew a sy o u n g b u th eb e c a m ea s u r v i v a lo f t h ep a s td y n a s t yw h e nh ew a sa tm i d d l ea g e s oh i sd r e a mw a s d a s h e d w h i c hw a sr e f l e c t e di nh i st w oc o m p o s i t i o n s t a o a nd r e a m a n d w e s tl a k ed r e a m i no r d e rt os a v em i n gc u l t u r e h ew r o t e s ik u i s h u a f t e r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v a n q u i s h e d z l l a n g d a il i v e di np a i n h e d i d n tw a n tt od r a go u ta ni g n o b l ee x i s t e n c e s oh ec o n t r i b u t e dt ow r i t e t h eh i s t o r yo ft h ec o u n t r y i ti sn e c e s s a r yt or e b u i l dt h es y s t e mo f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a l t h o u g h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v a n i s h e d m a n ys u r v i v a l se x p e c t e dt h e r e b u i l d i n go ft h ec o u n l r yb e s i d e sz h a n g d a l t i f f se m o t i o nw a se m b o d i e d i nh i sm a n yp o e m s b u th ec h o s et ol i v ew i t hs h a m ei na n t i c i p a t i o n t h i s c o m p l i c a t e de m o t i o nm a d e h i m a g o n y e v e nc o m p l e t ed e s p a i r a l t h o u g hz h a m g d a it h o u g h tf o n d l yo fh i sh o m ec o u n t r y h em a d e r a t i o n a la n a l y s i so ft h er e a l i t y h ec r i t i c i z e dt h es t r u g g l eo ft h ef a c t i o n w h i c h s h o w sh i sw i s d o m k e yw o r d sz h a n g a i f a m o u sl i t t e r a t e u r s u r v i v a l so fap a s t d y n a s t y d r e a m g r i e f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 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 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 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 过的材料 与我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作者签名 日期 丝早址月卫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 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 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可以采用复印 缩印或其它手段 保存学位论文 学校可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 论文 日期 盟年 月丑日 硕士学位论文 前言 一 张岱其人其作 刖吾 1 6 4 4 年 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 明朝的统治覆灭 在南方 明宗室先后建 立了一些地方性政权如弘光 隆武 鲁王监国 绍武及永历 前后共历1 8 年 这l 8 年 在中国滚滚的历史长河中 只是弹指一霎那 丽对于生活于其中的明 代知识者来说 无疑凝聚了他们人生的血泪情仇 在这天翻地覆的变革中 他们 面临政治 人生的双重选择 选择明朝 意味着永远失去往日的富贵安逸 若归 顺清朝 则可能受到新主子的青昧 走上飞黄腾达的道路 张岱没有犹豫 一贯 的高洁品行和对异族统治者的痛恨使他选择了隐居不仕 他既没有像钱谦益一样 出仕新朝被后世不齿 也没有像好友祁彪佳等人一样杀身成仁 为时代所迫 加 上内心自觉的抗争意识 张岱成了遗民 归庄在为 历代遗民录 作序时写道 凡怀拖德不用于世者 皆谓之逸民 而遗民则惟在废兴之际 以为此前朝之所 遗也 回归庄的话道出遗民的两个基本特征 产生于改朝换代之际 心念旧朝 不用于当世 成为遗民 既是一种政治选择 更是一种人生选择 在这种怀念故 国的遗民心态的影响下 遗民们在亡国后的生话都有了很大变化 他们从此走上 了一条与从前截然不同但散发光彩的人生道路 明遗民在亡国后的生活大致可以 分为以下类型 1 因为心系故国 遗民中的有志胆大之士往往在亡国后数年不死心 时刻 想着 恢复 和 中兴 并付诸行动 他们走南阎北 四方联络英雄豪杰 或 散尽家财 招募勇猛敢死之士 但他们的个人行动终究改变不了历史 这些人领 导的起义往往被迅速压制 他们个人也多以 殉国 或 被戮 而告终 如瞿式 耜 黄道周 夏允彝 陈子龙等回 2 隐居不与外人交接 他们明知大势己去 但对新朝又极端厌恶 放眼四 望 举日皆是他人河山 与人交谈 却难于找到志同道合者 于是 把自己与外 界隔绝开来 用这种自我封锁的方式力图忘怀伤痛 3 转向学术和仓口作 在政治上已无法为故国出力 他们便致力于学术研究 或诗文创作 他们要么修撰国史 总结有明一代的得与失 用笔墨记住这个曾经 的时代 让后人记住 故明 王朝 要么用诗文的形式宣泄自己对故国覆亡的 归庄 归庄集 咖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8 4 年 1 7 0 页 o 关于这样的事例 可以参看清代计六奇撰写的 明季南略 一书 其中有很多倒子 可以看出在南明时 代士人对故周灭亡的不甘心 有着强烈的复国情结 一1 硕士学位论文 悲痛和新朝的不满 这些作品 闪烁着中国古代士大夫最光辉的人格魅力 也汇 成了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遗民文学 张岱 属于第三种 据 明史纪事本末 中 张岱 谈迁传 载 山阴张岱 字宗子 左谕德元忭曾孙也 长于史学 丙戌后 屏居卧龙山之 仙堂 短檐颓壁 终日兀坐 辑有明一代纪传 明日石匮藏书 9 张岱青年时期就树立了远大的史学理想 明代灭亡以后 他 披发入山 联 髌为野人 作自挽诗 每欲引决 因 石匮书 未成 尚视息人世 张岱一生著述甚丰 主要分为史学著作 经学著作 散文著作 诗歌等几类 他自己说 好著书 其所成者 有 石匮书 张氏家谱 古今义烈传 琅 瑕文集 明 用 和 西湖寻梦 按 应作 西 湖梦寻 的散文风格 黄晖的 幅短神遥墨稀旨水 论张岱 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 o 近年来还出现了一批关于明清小品的研究专著 如吴承学的 晚明小品研究 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9 8 年版 赵伯陶的 明清小品 个性天趣的显现 广 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9 版 尹恭弘 小品高潮与晚明文化 晚明小品七十 三家评述 华文出版社2 0 0 1 版 罗筠筠的 灵与趣的意境 一晚明小品文 美学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1 版 陈平原的 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 0 0 4 年6 月第l 版 等 其中都对张岱的小品有专 节的论述 他们从文化学 美学 史学等不同的角度去研究 别有所得 关于张 岱的专著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夏成淳的 明末奇才 张岱论 上海社 科院出版社1 9 8 9 年出版 其中作者对张岱的生平思想 美学追求 小品的艺术 特质 诗歌词曲 都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 可谓是张岱研究中的一块里程碑 但最 近几年接连出现了几部关于张岱的研究专著 如胡益民的 张岱研究 安徽教育 出版社2 0 0 2 年版 胡益民的 张岱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 余德 余的 张岱家世 北京出版社2 0 0 4 年版 等等 3 承继关系和比较 晚明时代 各种文学流派迭出 各种文学观点也纷纷亮相 张岱深受公安 竞陵两派的影响 并较多地继承了这两个文学流派的文学观点和创作传统 同样 后人也从张岱身上承继了不少有益的东西 因此 研究张岱文学创作所接受的影 响 研究张岱文学创作给后人的启迪 并通过这种承继关系 把张岱与同类作家 进行比较 研究他们创作的异同 也是很多学者关注的焦点 王承丹指出 张岱是明代成就卓著的作家 他受晚明作家徐渭 袁宏道 钟惺 谭元春等人影响最大 从思想观念和生活追求上看 张岱也与晚明作家 特别是徐渭及公安派的袁宏道 袁中道等人多有相承相似之处 张岱的文学成就 杜穗 张岱小品文简论 j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 0 0 0 年第1 期 四林邦钧 梦醒寻梦 张岱及其小品文 jj 深圳大学学报 2 0 0 2 年第3 期 o 张小茜 张岱的小品文及其 平中之奇 的审美倾向 j1 肇庆学院学报 2 0 0 3 年第6 期 o 夏成淳 论张岱及其 j1 天府新论 2 0 0 0 年第5 期 啊胡冠英 r 自然之声 4 议张岱 陶庵梦忆 和 西湖梦寻 的散文风格 j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 学院学报 1 9 9 7 年第1 期 o 黄晖 幅短神遥墨稀旨永 论张岱 的韵外之致 i j 淮阴师范学院学 报 1 9 卯年第4 期 4 硕士学位论文 前言 主要表现在小品创作方面 他把这种文体推向了完美与成熟的境界 这跟他继承 晚明公安派 竞陵派作家小品文创作传统 学习他们的优长有着直接的关系 周荷初对俞平伯的散文创作与张岱的关系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口 周月亮 李新 梅则把明清易代后的明代遗民文人的文化思想分为 旧朝情结 和 追忆意识 并进行分析和比较o 叶晔把张岱与曹雪芹的文人心态作了比较回 4 艺术特质和思想的研究 张岱不仅是一位艺术家 而且是一位文艺思想家 近年来对其文艺理论的研 究也有1 0 篇左右的文章 只安徽大学胡益民的相关论文就有 张岱的诗画界限 论 西 张岱艺术家论的特质与历史意义 张岱的艺术范畴论 o 这些文 章涉及了他的戏剧理论 诗画界限论 艺术家论 艺术范畴论等 对其散落于作 品中的艺术思想迸行了整理和系统化 并对其思想的历史地位作了定位 把张岱放在思想史中进行关照也是近年研究张岱的一个亮点 特别是赵园的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 一书 全面解析了明清易 代之际遗民心理的曲折隐晦 对我们研究张岱颇有启迪 还有对张岱思想解读的 几篇论文 如 明遗民心态 张岱个案分析 o 论张岱的遗民心态和他的 冰 雪之诗 毋 从 探析张岱的文化人格 9 三 得失 路径 本文设想 到目前为止 虽然对张岱及其作品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水平 但是也还有不 尽人意之处 有些领域涉及尚少 如张岱在史学方面的成就并不比文学 艺术等 方面的成就小 然而 在对其史学以及文学与史学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似乎过于 薄弱 只有胡益民的 张岱史学著作考 等少数几篇文章对此有所论及 另外 张岱的诗歌也未引起太多的注意 张岱的诗 尤其是明朝灭亡后的作品 饱含着 黍离之悲和其坚贞不屈的 孤情 至性 真切地记录了张岱艰难困苦的境遇 倾吐了诗人穷且益坚的情怀 风格独特 别树一帜 是非常值得重视和研究的 可惜 这方面的研究虽有一定的成绩 但与张岱诗歌作品的成就相比 显然是不 王承丹z 试论晚明作家对张岱的影响 j 天府新论 2 0 0 0 年第5 期 o 周荷初 张岱 王恩任与俞平伯的散文创作 j 1 江汉论坛 2 0 0 2 年第4 期 o 周脘李新梅 略论明清之际文人悼亡情绪的文化内涵 j 学术界 2 0 0 2 年第4 期 o 叶晔 张岱 曹雪芹文人心态比较论 ij 红楼梦学刊 2 0 0 3 年第4 期 o 胡益民 c 张岱的诗画界限论 j1 文艺理论研究 1 9 9 9 年第6 期 o 胡益民 张岱艺术家论的特质与历史意义 j 安徽大学学报 2 0 0 0 年第7 期 o 胡益民 张岱的艺术范畴论 j 殷都学刊 2 0 0 0 年第2 期 o 杨泽君 明遗民心态 张岱个案分析 j 史学月刊 2 0 0 2 年第4 期 o 李圣华 论张岱的遗民心态和他的 冰雪之诗勺 j 贵州文史丛刊 2 0 0 0 年第4 期 尚继武 o a 自为墓志铭撩析张岱的文化人格 j 名作欣赏 2 0 0 5 年第1 2 期 5 硕士学位论文 够和不相称的 尤为遗憾的是 作为遗民 张岱浓缩了明清易代这 巨变在知识 分子身上的投影 而对张岱有关遗民作品 遗民心态的分析和研究更是寥寥 综合以上学人的研究成果 加上笔者对张岱的阅读思考 本文拟对张岱及其 遗民心态进行以下把握 首先 从张岱的 两梦 入手 探讨 两梦 传达的思想感情和张岱 以笔 记存史 的写作目的 张岱首先是个史学家 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修撰 石匮书 以4 斯文自任 的张岱 修史才是他最重要的精神寄托 国亡以后 张岱在修史 之余 还进行小品文的创作 且都冠以 梦 字 不仅仅是抒发自己的亡国之悲 还别有怠苦用心一以笔记 存史 见证和保留汉文明 其次 张岱在明亡之后 连 自挽诗 都写好了 为什么他没有选择杀生成 仁 虽然张岱说自己 因 石匮书 未成 尚视息于世 但是张岱能够心安理 得地选择这种 苟活 吗 基于这种思考 我们不得不关注张岱地 梦忆序 中 一段话 鸡鸣枕上 夜气方回 因想余生平 繁华靡丽 过眼皆空 五十年来 总成一梦 今当黍熟黄粱 车旋蚁穴 当作如何消受 遥思往事 持向佛前 一 一忏悔 张岱到底有没有 忏悔 如果有这种强烈的 忏悔 其原因又是 什么 除了 忏悔 张岱的感情世界还有哪些其他的变形 他又有哪些其他的 人生思考 这些也都是本文力图探讨的问题 再次 分析一个作家的心态 我们应该结合其全部作品 本文力图避免单一 地从张岱某类文体来论述 而是最大程度结合张岱所有的作品关照张岱的遗民心 态 本文还尽量把张岱置身于整个明代遗民中进行论述 为了保证论文笔墨更加 集中于研究对象 笔者在把张岱和其他遗民进行比较的同时 更多突出的是张岱 和他们的异 由于生活经历的不同 张岱更加显示了其 名士 和 遗民 二合 一的双重身份 从 名士 到 遗民 的身份转变 也使张岱的心态更加复杂 情感世界更加扑朔迷离 透过张岱进而关照整明代遗民的心灵世界 这也是研究 张岱的目的l 张岱 琅娌文集 梦忆序 d 田 云告点校 长沙 岳麓书社 1 9 8 5 年 2 8 页 6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 两梦寻踪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第一章 两梦 寻踪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一 关于 梦 忆 梦 是人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受到外在现实某种刺激而产生的精神现象 梦 展示了一个人独特的情感流程 反映人的内心隐秘 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 梦的内容在于愿望的达成 其动机在于某种愿望 o 所谓 梦中见隐衷 一语 即道出了此理 在中国古代抒情文学中 有很多写 梦 的诗词 这些诗词的情感结构大致 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反映了主体的期待 企慕和渴望 如记录 相思梦 独宿累长夜 梦想见荣辉 古诗十九首 海水梦悠悠 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 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 离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春怨 因为 梦 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 是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 所以它可以提供 一种无意识的补偿 使主体达到一种情感的平衡甚至是愉悦 另一类是追怀过去 反映了主体对现实的不满 通过回顾过去的生活以缓解 现在的悲苦 如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氍浪淘沙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破阵子 无论是对未来的渴望还是对过去的追怀 都是同 种心理的情感外化 渴望 是因为现实的不能遂愿 从而产生对所需之 美好 的一种追求 追怀是因为现 实和过去有反差 所以要怀念过去的美好 回味过去的繁华 明朝灭亡 就张岱而言 他原来的奢华生活 皆成梦幻 就国家而言 社 稷易主 生民涂炭 民不聊生 张岱亲身经历并目睹了这种巨变 受到了强烈的 刺激 天崩地裂般的巨变来得太快 让他没有任何思想准备 以至于张岱怀疑过 去的美好是否是一场 梦 他在 梦亿序 里曾借两个典故暗示过 梦 的题 旨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 失足破其瓮 方赴鹿呜宴 念无以偿 痴坐伫想日 o 弗洛伊德t 梦的解析 口田 弗洛伊德文集 c 夏光明王立信主编 合肥 安徽文艺出版社 1 9 9 6 年 2 6 页 7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 两梦寻踪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得是梦便好 寒士乡试中式 恍然犹意非真 自啮其臂日 莫是梦否 梦 耳 惟恐其非梦 又惟恐其是梦 其为痴人则一也 西陵脚夫是因为现实的残酷 无力偿还酒 所以希望现实是一场 梦 寒 士是因为现实太美好 害怕这是一场 梦 对于张岱 他希望昔日的美丽不是 梦 而这些美丽如 梦 消散 希望破败的现实是 梦 而这些破败却泰山 压顶 他唯一的安慰便是怀想过去 即使是烟消云散的美丽 也使他热血沸腾 沉湎于繁华的体味中可以缓解现实的失落 以达到一种心理补偿 获得一种心理 平衡 对昔日美好事物强烈的追恋 渴慕和怀归正是张岱托文传情的心理根源及 创作动力 遗民之言 梦 似为流风 前此如宋代孟元老的 东京梦华录 吴自牧的 梦梁录 同时代王夫之名其 土室 日 续梦斋 署其著述为 噩梦 成 鹫法师之作 纪梦编年 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 张岱平生 若魇若呓 自谓每 当鸡鸣枕上 夜气方回之际 便欲此生终成一 梦 张岱之痴子 梦 并非真 正的梦里遁世或逃世 而是因了其满腔悲苦情怀 乃藉 梦 以求灵魂的宁静 心绪的安顿 故而 梦 里别有乾坤 两梦 重在 忆思 追寻 不虚记 不编造 叙事绘景如同记史 真切而实在 忆 的是 旧径 故人 城郭 人民 寻 的是他在 旧径 上留下的心情 梦忆 也好 梦寻 也罢 那蓬勃 热烈 甜美的岁月 那对故国的眷 恋 永久地保留在张岱心中 成为他一生挥之不去的心理惰结 梦是诗意的 也 是虚幻的 曾经围绕在身边真实的一切都只能在回忆中寻找 对往事的记忆就像 在梦中出现的景物一样清晰却又无法挽留 繁华美景 转g 艮l z p 逝 如今道来 只 是恍然一梦 由于张岱遭遇的不仅是个人的悲剧 而是是整个民族的悲剧 所以 他追忆的不仅是一已的 小梦一 也是故国沦丧的 大梦 陈平原说 不管是 陶庵梦忆 还是 西湖梦寻 都是在 寻梦 寻找早已失落的 过去的好时光 国破家亡 二十年后 追忆昔e l 的繁华 这个繁华 包括家 国 都市以及个人生活 有的只是感叹与惋惜 o 张岱是个史学家 他试图以著史的方式追忆和重建以儒学为中心的传统价值 观念和伦理秩序 拯救文化 恢复文化的同时 也力图在 两梦 中表达因文明 失落而产生的文化悼念 张岱 琅媚文集 梦忆序 m 云告点校 长沙 岳奠书杜 1 9 8 5 年 2 8 页 陈平原 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 咖一匕京 三联书店 2 0 0 4 年 9 7 页 8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 两梦寻踪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二 个人之梦 的追忆 留心文体兴衰的人 会发现清初 梦忆体 著述大量兴起 如 谈往 遗 事琐谈 闲思往事 等等 回想太平时序 儿女柔情 不觉销魂久之 但 得身见太平 则为人奴 为乞丐 亦所甘心 迄今回思 不禁两泪交流 o 两 梦 也同样属于此类文章 是张岱 一往情深 的回忆录 张岱生于官宦之家 少小生活奢华 他在 春米 诗中回忆 余生锺鼎家 向不知稼穑 婢仆数十人 殷勤伺我侧 毋 在这样一个奴仆成群 衣食无忧的贵族之家 加上受晚明那个追求 自适 放诞 时代风尚的影响 张岱是名符其实的 纨绔 子弟 他也毫不避讳地说 少为纨绔子弟 极好繁华 好精舍 好美婢 好娈童 好鲜衣 兼以茶淫 橘虐 书蠹诗魔 毋 他不但生活优裕 而且少年旱慧 聪明过人 在 快园道古 夙慧部 中记 载 陶庵六岁 舅氏陶虎溪指壁上画日 画里仙桃摘不下 陶庵日 笔中花朵梦 将来 虎溪日 是子为今之江淹 4 陶庵年八岁 大父携之至西湖 眉公客于钱塘 出入跨一角鹿 一日 向大 父日 文孙善属对 吾面考之 指纸屏上 李白骑鲸图 日 太白骑鲸 采石江 边捞夜月 陶庵日 眉公跨鹿 钱塘县里打秋风 眉公赞叹 摩予顶日 那得灵 敏若此 吾小友也 9 清兵入关 女真族的铁蹄踏碎了明王朝的疆域 也踏破了晚明文人的清梦 对于张岱这样的富贵公子 本应有很好的前途 然后人生却陡然转折 由 纨绔 降到 赤贫 所面对的是 年至五十 国破家亡 避迹山居 所存者破床碎几 折鼎病琴 与残书数帙 缺砚一方而己 布衣疏食 常至断炊 回首二十年事 真如隔世 9 昔荣今枯 巨大的生活落差 让张岱产生一种强烈的悲凉和幻灭 他不忍面 对过去的 繁华靡丽 变成 过眼皆空 更不愿意接受现实的残酷 唯一的安 慰便是怀想过去 那些历历在目的人物 热烈火爆的场面 放诞自适的经历 他在 梦亿 中回忆 o 孙静庵 明遗民录 m i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杜 1 9 8 5 年 8 0 页 o 谢国桢 晚明史籍考 r u f l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杜 1 9 8 1 年 9 4 9 页 o 张岱 张岱诗文集 嗍夏咸淳校点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9 1 年 3 5 页 o 张岱 琅短文集 自为墓志铭 嗍 云告点技 长沙 岳麓书社 1 9 8 5 年 1 9 9 页 o 张岱 快园道古 夙馨部 m 高学安余德余标点 杭州 浙江吉籍出版社 1 9 8 6 年 6 9 页 o 张岱 快园道古 夙慧部 m 高学安余缚余标点 杭州 浙江古箱出版杜 1 9 8 6 年 7 0 页 o 张岱 琅媚文集 自为墓志铭 嗍 云告点校 长沙 岳麓书社 1 9 8 5 年 1 9 9 页 9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 两梦寻踪 4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甲戊十月 携楚生住不系园看红叶 至定香桥 客不期而至者八人 纯 卿跳身起 取其竹节鞭 重三十斤 作胡旋舞数缠 大踱而罢 辛未三月 余至究州 见直指阅武 马骑三干 步兵七干 军容甚壮 马蹄 卒步 滔滔旷旷 眼与俱驶 猛掣始回 戊寅冬 余在留都 次e l 午后猎归 出鹿麋以飨士 复纵饮于隆平家 江 南不晓猎较为何事 余见之图画戏剧 今身亲为之 果称雄快 然自须勋戚豪右 为之 寒酸不办也 9 天启六年十二月 大雪深三尺许 坐久清冽 苍头送酒至 余勉强举大 觥敌寒 酒气冉冉 积零钦之 竞不得醉 余坐一小羊头车 拖冰凌而归 o 周作人说 梦忆 大抵都是很有趣味的 对于 现在 大家总有点不满 足 而且此身在情景之中 总有点迷惘似的 没有玩味的余暇 所以人多有逃现 实之倾向 觉得只是梦想或是回忆是最甜美的世界 囝张岱缅怀过去的各种场景 因为那里才有他作为晚明名士的风流潇洒和自适达意 张岱一生多次游历西湖 在西湖留下了很多的足迹 在明代 西湖是 虎林 王谢子弟多好夜游看花 选妓徵歌 急于六桥 一树桃花一角灯 风来生动 如 烛龙欲飞 较秦淮五日灯船 尤为旷丽 明亡后的西湖变成了一片瓦砾 残破 萧条 凡昔日之弱柳天桃 歌楼舞榭 如洪水淹没 百不存一矣 o 陈寅恪先 生认为清兵入关驻防杭州 西湖变成了戎马之区 沧桑后 且变为饮马之池 昼游者尚多猬缩 欲不早归不得矣 西湖是张岱心目中的理想王国 也是其审美的精神家园 当这种理想王国变 成一片养马场的时候 不难想象张岱心中的失落和怅然 他不断地追忆自己曾在 西湖的种种体验 崇祯五年十二月 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 余 犟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 一白 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 湖心事一点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o 张岱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不系圈 m 史念林刘同军钟瑞玲注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 0 0 6 年 船 页 o 张岱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兖州阅武 嗍 史念林刘同军钟瑞玲注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 0 0 6 年 黼 页 o 张岱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牛首山打猎 i m 史念林刘同军钟瑞玲注 j 匕京一华夏出版社 2 0 0 6 年 8 8 页 张岱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龙山耆 d 田 史念林刘同军钟瑚玲注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 0 0 6 年 1 6 9 页 o 周作人 知堂序跋 阳钟叔河编 长沙 岳麓书社 1 9 8 7 3 2 5 更 o 陈寅恪 柳如是别传 嗍北京 三联书店 2 0 0 1 年 3 8 4 页 o 张岱 琅煨文集 西湖梦寻序 m 云告点校 长沙 岳麓书社 1 9 8 5 年 6 l 页 o 陈寅恪 柳如是别传 m 北京 三联书店 2 0 0 1 年 3 8 5 页 1 0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 两梦寻踪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吾辈始舣舟近岸 断桥石蹬始凉 席其上 呼客纵饮 此时月如镜新磨 山 复整妆 湖复颓面 向之浅斟低唱者出 匿影树下者亦出 吾辈往通声气 拉与 同坐 韵友来 名妓至 杯著安 竹内发 月色苍凉 东方将白 客方散去 吾 辈纵舟 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 香气拍人 清梦甚惬 历历往事 惊心动魂 余味缠绵 美的体验又叩响他渴慕 眷恋和怀归的心 使他热血沸腾 不能自已 张岱因此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 企图用文字把已幻化 为无的美好事物变为现在的拥有 陈万益说 也许你读了张岱的游记 会被他 所叙述的景象所吸引 可是 如果你知道那是一个亡国之民的繁华梦醒 痛定思 痛的记录就不免要黯然伤神了 o 三 个人之梦 向 家国之梦 的升华 国家覆亡 凄风苦雨 荆棘铜驼 张岱内心忍受了极大的苦楚 甲中以后 悠悠忽忽 既不能觅死 又不能聊生 白发婆娑 犹视息人世 o 张岱在诗歌中强烈表达了对故国深深的眷恋 中夜常堕泪 伏枕听司晨 愤惋从中出 意气不得驯 和述酒 平生不得志 魂亦不归家 凄凄蒿里曲 何如易水歌 和挽歌辞三首 其 三 毋 臣志欲补天 到手石自碎 麦秀在故宫 见之裂五内 和祁世培绝命词势 o 中原何处是 到面尽腥风 石马嘶荒冢 铜驼泣故宫 听太常弹琴和诗十 首 其六 因为他所追忆的不仅仅是一己的生活 其遭遇不只是个人的悲剧 也是整个 民族共同的噩梦 因此 梦 也是 家国之悲 的 大梦 吴承学说 孟元老的瑶东京梦华录 便是作者在南渡之后所做的 从中寄托了对北宋 张岱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湖心亭看雪 口田 史念林刘同军钟瑞玲注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 0 0 6 年 8 l 页 张岱t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西湔七月半 m 史念林刘同军钟瑚玲注 北京一华夏出敝社 2 0 0 6 年 1 6 2 页 陈万益 性灵之声 明清小品 d 田 台北 时报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1 9 8 1 年 2 0 6 页 张岱 琅娌文集 自为墓志铭 m 云告点校 长沙 岳麓书社 1 9 8 5 年 2 0 1 页 张岱 张岱诗文集 m i 厦成淳校点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9 1 年 2 4 页 张岱 张岱诗文集 m l 厦成淳校点 上海 上海吉籍出版社 1 9 9 1 年 2 6 页 张岱 张岱诗文集 m 夏成淳校点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9 1 年 3 9 2 页 张岱 张岱诗文集 m 厦成淳校点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9 1 年 稿页 1 1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 两梦寻踪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 繁盛景象的追恋之情 可见他对故国倾覆充满沉痛和怊怅之情 而 武林旧事 刷是周密于宋亡以后回忆南宋旧事而作的 而张岱的 陶庵梦 己 西湖梦寻 二书 同样也是追忆旧朝盛事之作 也同样有一种往事如梦如幻之感 他与孟元 老和周密的心曲是相通的 在 两梦 中 那一草一木 砖一瓦的细述 看似无关紧要 实则隐含了 张岱巨大的伤痛 熟悉的景物仍历历在日 却已今非昔比 故国已失 留下的是 萧条和破败 偶拈一则 如游旧径 如见故人 城郭人民 翻用自喜 o 张岱 没有写那些惊心动魄的斗争场景 而是在平静 理性中娓娓述说 从而折射其对 故国的眷恋 自 7 朔至夏至 填城溢国 日日如之 乙酉方兵划江而守 虽鱼搬菱肋 收拾略尽 坟垅数十里而遥 子孙数 挑鱼肉楮钱 徒步往返之 妇女不得出城 者三岁矣 萧索凄凉 亦物极必反之一 o 越中清馋 无过余者 喜啖方物 但由今思之 四方兵燹 寸寸割裂 钱塘衣带水 犹不敢轻渡 则向之传食四方 不可不谓之福德也 扬州清明日 城中男女毕出 家家展墓 虽家有数墓 日必展之 故轻车骏 马 策鼓画船 转折再三 不辞往复 监门小户 亦携肴核纸钱 走至墓所 祭 毕 则席地饮胙 余所见者 惟西湖春 秦淮夏 虎丘秋 差足比拟 然彼 皆团簇一块 如画家横披 此独鱼贯雁比 舒长且二三十里焉 则画家之手卷矣 南宋张择端作 清明上河图 追摹汴京景物 有西方美人之思 而余目盱盱 能无梦想 9 张岱还缅怀了故明天子 二鼓转席 临不二斋 梅花书屋 坐木犹龙 卧岱书榻 剧谈移时 出登席 设二席于御坐榜 命岱与陈洪绶侍饮 谐谑欢笑如平交 岱送至阁外 命书堂官 再传旨曰 爷今日大喜 爷今日喜极 君臣欢洽 脱略至此 真属异数 张岱笔下的西湖己经不是单纯的西湖 不仅是他往昔衣锦繁华的见证 也是 他今日国破家亡的见证 伍绍棠对西湖的变迁有一段观察 有明中叶 天下承平 士大夫以儒雅相尚 若评书品画 瀹茗焚香 弹琴选 石等事 无一不精 而当时骚人墨容 亦皆工鉴别 善品题 玉敦珠盘 辉映坛 若启美此书 亦庶几卓卓可传者 盖贵介风流 雅人深致 均于此见之 曾几何 吴承学 晚明小品研究 m 1 南京 江苏古籍出敝社 1 9 9 8 年 2 4 3 页 o 张岱 琅短文集 梦忆序 d 川云告点校 长沙 岳麓书社 1 9 8 5 年 2 8 页 o 张岱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越俗扫墓 口咽 史念林刘同军钟瑞玲注北京 华夏出版社 2 0 0 6 年 2 2 页 旬张岱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方物 跚 史念样刘周军钟瑞玲注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 0 0 6 年 1 0 3 页 张岱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扬州滴明 嗍史念林刘同军钟瑞玲注 北京 华夏出版杜 2 0 0 6 年 1 2 5 页 张岱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鲁王 口哪 史念棒刘同军钟瑞玲注 e 京 华夏出版社 2 0 0 6 年 7 4 页 1 2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两梦寻踪 一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时 而国变沧桑 向所谓 玉躞金题 奇花异卉 者 仅族供楚人一炬 经历了 楚人一炬 的西湖无疑成了张岱心中故国的代称和象征 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 余之梦西湖也 如家园眷属 梦所故有 其梦也 真 o 张岱感到 余为西湖而来 今所见若此 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 尚得安全 无恙也 o 于是 作 梦寻 七十二则 留之后世 以作西湖之影 田 张岱没 有直接怀念故国 而是描述西湖在国变之后的今昔巨变传达自己的黍离之悲 西 湖虽然断壁残垣 凄凉衰败 但它依然还在 而故国却永远不在 只能在梦中寻 觅 坍塌的亭台楼阁代替不了张岱心中的故国 故国的命运就像张家的三世藏书 一样 在兵乱中 四十年所积 亦一日尽矣 追怀故国的情绪在张岱散文的字 里行间处处渗透 柳洲亭 是他抒发亡国之痛 黍离之悲最强烈 最鲜明的一 篇 李文叔作 洛阳名园记 谓以名园之兴废 卜洛阳之盛衰 以洛阳之盛衰 卜天下之治乱 诚哉言也 余于甲午年 偶涉于此 故宫离黍 荆棘铜驼 感慨 悲伤 几效桑兰翁之游茗溪 夜必痛哭而返 o 原来的柳洲亭 各家园亭 鳞结于此 而如今是 瓦砾齐肩 蓬篙满目 张岱望着这样的巨变 怎能不在重游故地时痛哭而返呢 此情此景 正如他诗中 所说 少小嬉游地 犹然在梦中 茫然阶下立 有泪到梧桐 访登子重到故居 四首 他又强调自己的梦与李白的梦不同 因想余梦与李供奉异 供奉之梦天姥也 如神女名妹 梦所未见 其梦也幻 余之梦西湖也 如家园眷属 梦所故有 其梦也真 o 李白在梦中游天姥 梦中的景物都是现实当中所不存在的 是一种真实的梦 幻 张岱的梦是追寻往日的沉痛之旅 是一种梦幻的真实 现实中不能再回到故 国 只有在梦里再现故国的情景 用这种虚无的情感游历来代替对故国的强烈向 往和眷恋 赵园说 读其 梦忆 梦寻 而能由 闲适 中读出苦涩 进而 读出 遗民情怀 者 想来不多 遗民的 故国之思 本不妨有极个人的根据 o 伍绍棠 长倪志 跋 a 艺术丛编第一集 c 1 杨家骆主编 台北 世界书局 1 9 6 2 年 8 7 页 o 张岱 琅姬文集 西湖梦寻序 m i 云告点校 长沙 岳麓书社 1 9 8 5 年 6 i 页 o 张岱 琅擐文集 西湖梦寻序 m i 云告点校 长沙 岳麓书社 1 9 8 5 年 6 l 页 o 张岱 琅姬文集 西湖梦寻序 嗍 云告点校长沙 岳麓书社 1 9 8 5 年 6 2 页 张岱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三世藏书 购 史念林刘同军钟瑞玲泣北京 华夏出敝杜 2 0 0 6 年 硒 页 o 张岱 陶庵梦l 己西湖梦寻 柳洲亭 口田 史念林刘同军钟瑞玲注 北京 华夏出皈社 2 0 0 6 年 3 9 页 o 张岱 张岱诗文集 m 夏威淳校点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杜 1 9 9 1 年 7 l 页 o 张岱t 琅姬文集 西湖梦寻序 d 川云告点柱 长沙 岳麓书社 1 9 8 5 年 6 l 页 1 3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两梦寻踪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寄寓于极琐细的物事的 o 四 汉文化的眷恋和保留 1 两梦 的 史 性 梁启超先生说 本来一姓之兴亡 在历史上算不得什么一回大事 但这回 却和从前有点不同 新朝是 非我族类 的满洲 而且来得太过突兀 太过侥幸 北京 南京一年之中 唾手可得 抵抗力几等于零 这种刺激 唤起国民痛切的 自觉 而自觉的率先表现实在是学者社会 圆明清易代除了是军事上的冲突与征 服 更是文明程度低的文化对文明程度高的文化的一种摧残和践踏 基于这种反 思 明代遗民展现了更为深邃的目光和广阔的视角 他们把明代的覆亡 不仅看 成是一种故国的破灭 在更为深广的层次上 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华夏文化的沦丧 于是有了国家 天下和民族文化的理性思考 顾炎武就提出 有亡国 有亡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 易姓改号 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 而至于率兽食人 人将相 食 谓之亡天下 o 在异族入主中原的历史背景下 明运民心中的 故明 已或 多或少地与几千年的华夏民族联系在一起 明代的覆亡 也就是汉文化的衰落和 沦丧 宋元易代之际 很多士人就已经把 国亡 和 汉文化衰落 等而视之 我 们可以从明清之际很多士人大量传播 遗民录 从而寻求和宋代遗民共鸣来看出 这 点 如王猷定的 宋遗民广录序 李小有氏 广遗民录 成 南州王猷定读而叹日 悲哉 吾友之志也 帝王 相传之天下 至宋而亡 存宋者 遗民也 知宋之所以存 则当知宋之所以亡 知道民之所以存宋 则当知宋之所以存遗民者安在 且天之生此遣民也 杀 戮之所不能及 玺书征辟之所不能移 何为也哉 冲主既沉 孤忠尽陨 仰现天 意 俯察人情 天下事 其无可望也明矣 而遗民独甘老死于饥寒流离茕独无告 之地 则天能亡宋于溺海之君相 而不能亡宋于天下之人心 盖至终元之世 高 隐不仕之风未尝少绝 则是古帝王相传至宋之天下迄元末未尝亡也 矧群雄割据 小明王之号犹称宋焉 即谓遗民之存宋以传于昭代 不亦宜乎 回 以上序中 作者表达了在新的民族矛盾下富于积极意义的遗民价值观 它没 有把宋代看作是历史上起起落落许多王朝中的一个普通王朝 而是从宏观历史上 赵匿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 嗍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9 9 9 年 4 7 2 页 粱启超 清学史二种 嗍朱维铮授注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1 9 8 5 年 1 0 5 页 滴 顾炎武 日知录 m 清 黄汝成集释长沙 岳麓书杜 1 9 9 4 年 4 7 1 页 转引自潘承玉 请初 遗民录 编辑与遗民价值观传播新考 m 中国诗歌研究 第三辑 c 北京 中 华书局 2 0 0 5 年 一1 4 一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 两梦寻踪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看到了宋代的特殊性 向上 它是古帝王相传天下之继续 向下 它是大明王朝 的精神之根 所谓 古帝王相传至宋之天下 当然是指以汉族为主体 以儒家 仁政理想为立国之本的华夏文明古国以及后代的正统政权 另一方面 它又提出 帝王相传之天下 至宋而亡 存宋者 遗民也 即谓遗民之存宋以传于昭代 不亦宜乎 如果我们把 天下 理解为政权赖以存在的文明文化 那么 宋之 后的明 汉族正统政权以及汉族文化的得以维系 宋代遗民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这就实际上摆脱了狭隘的君臣节义观的束缚 把遗民的价值从忠于一个王朝上升 到对整个民族兴亡负责的高度 与其说这是对宋代遗民的认可和推崇 毋宁说是 明遗民给自己确立伟大历史使命的曲折表达 明清易代绝类于宋元易代 宋代遗 民可以度 古帝王相传之天下 传于明而未绝 那么 身为明代遗民的自己呢 是否可以仿而效之 可以说 这是明遗民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 是他们不忍赴国 难的价值依托 也是他们借助文字力图延续文化命脉的根本动因 张岱作为一名文入 从小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 发愤读书 认可并推崇传统 文化 当汉文化传统遭到打击和践踏的时候 他便要力挽狂澜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张岱本以修 石匮书 为重任 拯救文化 恢复文化 两梦 不但表达了失去 个人之梦 和 家国之梦 后的痛苦 同时也可看作是张岱恢 复和保留文化的自觉和努力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两梦 和 石匮书 相辅相 成 互相印证 可谓是 其梦又一史 l 梦忆 是对晚明风俗世情现实生活的摹本 扬州 杭州 南京 绍兴等地 的风俗人情 无不一一精彩描绘 或一花一鸟 或一山一石 或香市或菊海 甚 至一锡注一灯火 香茶金橘 各地瓜果方物 全都为笔下之景 最出色的描绘还 是各地风情 把晚明的世俗生活描写得淋漓尽致 扬州清明 闰元宵 西 湖七月半 虎丘中秋夜 世美堂灯 鲁藩烟火 龙山放灯 泰安州客 店 秦淮河房 西湖香市 金山竟渡 扬州瘦马 他还写唱戏 写 斗鸡 写声伎 写结社 写各种人物 不胜枚举 触及到晚明社会的各个场景 陈平原先生说 说实话 就对民俗工艺 民问文化和都市风情等的理解与把握 张岱的文章 远在许多史书与方志之上 田如 年年端午 京城士女填溢 竞看灯船 好事者集小篷船百什艇 篷上挂羊角 灯如联珠 船首尾相衔 有连至十馀艇者 船如烛龙火唇 屈曲连蜷 蟠委旋折 水火激射 舟中馓钹星铙 宴歌弦管 腾腾如沸 士女凭栏轰笑 声光凌乱 耳 目示能自主 午夜 曲倦灯残 星星自散 是日 四方流寓 及徼商西贾 曲中名妓 一切好事之徒 无不成集 长 陈平原 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 i m 北京 三联书店 2 0 d 4 年 1 0 3 页 张岱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秦淮河房 咖 史念林刘同军钟瑞玲注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 0 0 6 年 踮 页 1 5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 两梦寻踪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塘丰草 走马放鹰 高阜平冈 斗鸡蹴鞠 茂林清樾 劈阮弹筝 浪子相扑 童 稚纸鸢 老僧因果 瞽者说书 立者林林 蹲者蛰蛰 日暮霞生 车马纷沓 宦 门淑秀 车幕尽开 婢媵倦归 山花斜插 臻臻簇簇 夺门而入 山无不灯 灯无不席 席无不人 人无不歌唱鼓吹 男女看灯者 一入庙门 头不得顾 踵不得旋 只可随势潮上潮下 不知去落何所 有听之而已 o 如果说 陶庵梦忆 还是表现各地风俗奇物的话 西湖梦寻 贝 j 只状写西 湖 同时又不拘于景色之绘 而是以历史典故为主 按地理方位 将西湖总记 西湖北路 西路 中路 南路 西湖外景分门叙述 有关西湖边边角角历史人文 景观 来龙去脉记录得清清楚楚 似乎张岱认为保存西湖旧景 就可保存放国遗 容 从这些故国的影子中可以看到包罗万象的汉文化 无论是民俗风情 还是人文景观 都是一种绵延不断的具有承传性的民族文 化 是一个民族内在的心理倾向和思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