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yrmaticus mikado Mikado Pheasant帝雉是1906年英國 W.Goodfellown 鳥類採集家於阿里山發現。帝雉為台灣雉科分布海拔最高者,可達3300公尺。棲息於原始針闊葉混合林中,習性隱密,機警而安靜,慣於晨昏在森林邊緣沿步道兩側覓食,以植物嫩芽及昆蟲為食黑長尾雉是台灣雉科中海拔分布最高的,從一千八百公尺至三千三百 公尺的針闊葉混合林或針葉林、箭竹林都可以找到牠們的蹤影。牠是由古菲洛(Walter Goodfellow) 所發現的兩根尾羽於1906年被鑑定的 新種,發現的過程充滿傳奇的色彩,也引發了歐美鳥類學家對於台灣鳥類研究的興趣。學名與英名中的mikado是為了尊崇日本天皇而命名,但是牠從容 鎮定的儀態,也為牠贏得了迷霧中王者的美譽。黑長尾雉喜歡坡度陡峭的地區,生性謹慎隱密又安靜,常在濃霧或下 雨前後在步道兩旁或林緣地帶覓食。以蕨類植物嫩芽、野草莓及昆蟲為食。 牠與藍腹鷴最大的不同處是,藍腹鷴有鮮紅的腳,而黑長尾雉的腳則為藍 黑色。牠們都曾因為豔麗的羽色而面臨強大的獵捕壓力,並在1966年名列 紅皮書,為世界瀕臨絕種的鳥類,近年來則在野生動物保育法及國家公園 的保護下,族群數量穩定,並於近年脫離瀕危動物之列。由於黑長尾雉對於台灣的賞鳥人而言具有極特別的意義,因此被中華 民國野鳥學會選為會鳥,成為台灣野鳥的代表。藍腹鷴(華雞)Lophura swinhoii Swinhoes Pheasant藍腹鷴體色華麗,為台灣鳥類中體色最艷麗者。分布海拔較低處,對棲地要求非常高,僅棲息海拔2000公尺以下之原始闊葉林底層,習性安靜隱密而機警,於晴朗之清晨或黃昏較易觀察到其蹤跡。以植物嫩芽、漿果、昆蟲及蚯蚓為食。藍腹鷴是台灣特有種雉科裡羽色最豔麗的,也是最早引發歐美人士注意台灣自然環境的典型代表動物,牠分布的範圍由海拔二百公尺的闊葉林至二千三百公尺的針葉林。 早期的西方探險者較不易深入台灣的高山,因此牠在1862年被史溫侯 (Robert Swinhoe) 發現,比黑長尾雉早四十年。藍腹鷴以植物嫩芽、漿果、昆蟲及蚯蚓為食,生性安靜隱密,只有在清晨或黃昏才容易觀察到牠踱步於森林小徑。 當發現人跡時,通常倉皇地起飛逃離,並發出尖銳的喉音。由於其豔麗的外表及分布的特性,遭受獵捕及棲地破壞的壓力極鉅,至今仍為稀有的鳥類。 列名於瀕臨絕種類野生動物的藍腹鷴,近年以來雖然因為國家公園的設立以及保育工作的推動,而稍有喘息的機會。但棲息地的喪失以及獵捕的壓力,仍然使牠們身陷困境之中。深山竹雞(台灣山鷓鴣、紅腳竹雞、鷓鴣)Arborophila crudigularis White-throated Hill Partridge深山竹雞可說是森林中的隱士,雖然族群數量尚稱豐富,廣泛分布於全省中低海拔闊葉林,但因生性隱密,幾乎不可能見到,想一親芳澤,可還真得有三顧茅廬的毅力。平時於森林底層安靜潛行覓食,以植物嫩芽、種子、漿果及昆蟲為食。於清晨、黃昏時常吵雜的鳴唱,聲音相當特殊而易於分辨。台灣山鷓鴣生活於三百到二千五百公尺的闊葉林下層,常於林間開闊的區域內活動,以植物嫩芽、種子、漿果及昆蟲為食,生性隱密,是台灣特有種鳥類中極不易見到的一種。台灣山鷓鴣與黑長尾雉和藍腹鷴兩種威名遠播的台灣特有種雉科相比,牠雖也有傲人的羽色,不過體型卻小許多,也沒有長而美豔的尾巴,不過牠們的難見度卻不遜於黑長尾雉與藍腹鷴。當牠們三五成群漫步於幽暗的森林底層時,即使擁有如此美麗的羽色,看來也像是一團團向遠處移動的絨球。當你身處山林內,就算是無緣相見,也不會錯過牠們由低而高的鳴唱。由於台灣山鷓鴣棲息的原始闊葉林遭到了大幅度的破壞,因此讓他們的生存備受威脅。加上牠們的蹤跡不易發現,更加難以進行觀察,人們對於牠們的瞭解更嫌不夠。列名於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的台灣山鷓鴣,亟需你我加以關心。烏頭翁Pycnonotus taivanus Formosan Bubul烏頭翁是白頭翁的表兄弟,但在地理分佈上則有有趣且明顯的分隔,烏頭翁僅分佈在西部楓港以南至東部花蓮一縣以東的平野地帶,和白頭翁的分佈有奇妙的地理隔離現象,但近年發現兩者分佈的交界處有雜頭翁出現,為兩者的雜交種,此一現象值得注意。烏頭翁除了外型,其餘習性均和白頭翁類似。烏頭翁與台灣最普遍的白頭翁極為類似,牠們的鳴聲、行為、習性及 生態需求也無明顯差異,分辨的方法就在於烏頭翁的頭頂皆為黑色,白頭翁則由眼睛上方至後頭有大塊白斑。烏頭翁是屬於中低海拔的鳥類,樹林、果園、公園都是牠們活動的場 所,也經常出現在人類居屋的附近,常成群追逐鳴叫,頗為喧鬧。烏頭翁 只分布在台灣的東半部及屏東以南的區域,與白頭翁在花蓮以北天祥一帶, 及枋山以南,楓港以北產生重疊,並曾在天祥發現雜交的現象。白頭翁常隨人類開發入侵更高海拔的山區,進而跨越原有限制兩種相 遇的天然屏障,進入烏頭翁的分布區域,迫使烏頭翁面臨極大的生存競爭 壓力。雖然由於是台灣特有種的緣故,烏頭翁被列為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 動物,但是由於牠們的分佈尚稱廣泛,因此並不像其他保育類鳥類一樣 受到重視,但是牠所面臨的威脅既大且廣,絕不遜於其他的保育類野生動 物。栗背林鶋(阿里山鶋)Erithacus johnstoniae Collared Bush Robin栗背林鶋是在阿里山山區被發現的鳥類,故又名阿里山鶋。廣泛分佈於全省兩千至三千七百公尺的山區,喜歡停棲在無掩蔽處或地面突起物上,生性不慎怕人,易於觀察,在林道附近之殘存樹椿常可見其蹤影,通常單獨或成對出現,在地面跳躍覓食。栗背林鴝這種美麗的鶇科鳥類,雄鳥除有白色眉線外,還戴著條橘紅 色的領巾,分布在台灣二千至三千七百公尺的森林中,喜歡單獨站立在地 面突出物或樹樁等無掩蔽的地方,常見其在道路兩旁,或在樹林、灌叢底 層活動。鳴聲為平緩的匹、匹、匹。栗背林鴝的母鳥與另一種生活在相同生態環境卻較不常見的鶇科鳥類 白眉林鴝(E. indicus)極為類似,栗背林鴝雌鳥的眉線較不明線,尾下覆 羽為白色。而白眉林鴝雄雌鳥皆有明顯的白眉線,且尾下覆羽為黃褐色。 台灣紫嘯鶇(琉璃鳥)Myiophoneus insularis Formosan Whistling Thrush在山區聽見腳踏出緊急煞車的尖銳哨音?不要懷疑,那就是紫嘯鶇的鳴叫聲。紫嘯鶇是台灣溪澗鳥中體型最大者,廣泛分佈於兩千公尺以下的山澗溪流,以昆蟲、兩棲類及魚類為食。紫嘯鶇是山區最早起的鳥類,常在清晨四、五點,天剛矇矇亮時就可聽到牠那特殊的煞車聲,令人難忘。 分布於二千公尺以下的山澗溪流附近,在台灣常見的溪澗鳥類中,台灣紫嘯鶇是體型最大的,常單獨出現在溪流旁的岩石或潮濕的林地,也曾在石碇及陽明山公園看到牠停棲於屋脊上。只要有清澈的溪流,便不難發現牠的蹤跡,寶藍的羽色配上一對紅眼睛,與溪流岩石形成極鮮明的對比。停棲時牠常上下擺動並扇開尾巴,叫聲極為特別,像是老舊腳踏車尖銳的煞車聲,唧。紋翼畫眉Actinodura morrisoniana Formosan Barwing紋翼畫眉的飛羽上有栗黃色的斑紋,常是第一眼最引人注目的地方。通常成小群出現在中、高海拔之闊葉林或混合林中,在中上層的樹葉細枝中間穿梭覓食,攀爬或倒懸於枝椏上啄食小型昆蟲。紋翼畫眉因羽色和環境較為接近,且喜好穿梭在密林中間,雖動作不慎敏捷,但仍須好眼力才觀察得到。紋翼畫眉常小群出現在海拔一千五百至二千七百公尺的闊葉林或針闊葉混合林,通常在樹木的中上層活動。 成群穿梭於枝椏間,或攀附、倒懸於細枝上啄食小蟲。主要以寄生在樹皮裂縫中的昆蟲為食,所以常見其在樹幹上下攀爬,此時其棕紅的羽色便成為最佳的保護色。 在台灣的畫眉科中牠是屬於中等體型,與黃胸藪眉的體型相似,不過後者的綠色及樹林底層活動的特性極容易將兩者區分出來。 牠的聲音是輕柔的教、教聲,警戒聲則為與黃胸藪眉相似的粗啞的架、架、架聲。金翼白眉(台灣噪眉)Garrulax morrisoniana Formosan Laughing Thrush金翼白眉最大的特徵為一道粗濃的白色眉線,生性不喜飛行,常在地面跳躍前進,因體型頗大,容易被誤認為松鼠。金翼白眉為台灣畫眉科中分佈海拔最高者,僅見於2000公尺以上山區,棲息於開闊草生地的灌木叢。主食以果實及昆蟲為主,但好撿拾垃圾,故常可見於小徑或小屋旁之垃圾堆中。台灣的十四種特有種鳥類中,畫眉科鳥類是其中最特別的,共有五種。台灣噪眉是其中體型大且海拔分布最高的一種。僅分布在二千公尺以上的山區矮灌叢及針葉樹中,以果實及昆蟲為食。 當牠擺動著尾巴,跳躍著穿過草叢或樹幹時,常被誤認為是隻松鼠。牠並不畏懼人類,極容易觀察。常在山區人類棄置的垃圾中覓食。聲音悠揚,常在草叢或樹木的中下層鳴叫,當開車在橫貫中央山脈的幾條公路,盤桓至高海拔山區時,聽到的鳥鳴聲大概都是牠的。冠羽畫眉Yuhina brunneicepsFormosan Yuhina猛然一看,冠羽畫眉就像帶著一頂羽冠、留著一撇八字鬍的小海盜。頭頂的冠羽和臉部下方的兩道黑線是他的特徵。冠羽畫眉廣泛分佈於中高海拔闊葉林及針闊葉混合林,經常成數十至數百隻的大群出現,叫聲為婉轉的吐一米酒兒。繁殖時有數對共同築巢育幼的行為。台灣特有種鳥類冠羽畫眉尚稱普遍,分布於中、高海拔的闊葉林及針 闊葉混合林,常成群活動於樹冠,啄食昆蟲及果實,極為活潑、嘈雜。牠們吐米酒、吐米酒的叫聲,讓你無法忽略牠們的存在。冬 季時常降遷到數百公尺的闊葉林內,因此冬季時在台北近郊的烏來也可能 觀察得到牠們。暗褐色高聳的羽冠,是牠名字的由來。據日本鳥類專家山階芳磨的觀 察,冠羽畫眉有群聚繁殖的習性,當繁殖時,數對不同親鳥會產卵於同一 巢中,並共同餵食幼雛。白耳畫眉Heterophasia auricularis White-eared Sibia白耳畫眉顧名思義其特徵為由過眼線延伸到耳後的白色飾羽。白耳畫眉廣泛分佈於2500公尺以下的闊葉樹林,冬季向下遷移至數百公尺的低海拔山區避寒。常成小群聚集於高大喬木之中上層,生性機警,警戒時發出類似機關槍的得、得.聲。平時則發出優美嘹亮的回回回回攸聲。白耳畫眉有一道白色的過眼帶,由於很長,又延伸到耳後,並散成鬚 狀,甚為美麗,也是白耳之名的由來。常成小群出現於二千五百公尺以下的原始闊葉林中上層,冬季則可在 較低海拔觀察到。其口哨音般的回回回悠聲,聲音嘹亮優美,三兩 成群時,鳴叫聲即可充盈山谷。常在樹木中上層鳴叫、跳躍,雖不難觀察到,不過像是在溪頭這個林 木高大的區域,卻不免讓愛看牠們的賞鳥人脖子發酸。警戒聲為類似機關 槍的長串得、得、得聲。 藪鳥(黃胸藪眉)Liocichla steerii Steeres Liocichla藪鳥就像是臉上帶著一顆美人痣的美女,眼前的黃斑是他最大的特徵。藪鳥廣泛分佈於中海拔闊葉林底層,性機警怕人,稍有風吹草動及遁入草叢,常在道路兩旁草叢灌木間活動。藪鳥的鳴叫聲極為嘹亮,為三個音節的吸酒兒,但在不同地區會有方言出現,是個有趣現象。黃胸藪眉分布於一千至二千八百公尺的闊葉林底層,牠們深綠的身軀上最特殊的就是嘴下方鮮黃色的斑點,常被鳥人們笑稱為三八痣。常佔據一方相互鳴叫,通常一隻鳴叫嘰就兒,另一隻就回應就、就、就,聲音極為嘹亮,我們常在尚未見到牠們之前就已熟悉牠們的叫聲。當察覺到人類接近時,通常快速低飛入草叢中,或於當地高聲警戒。與白耳畫眉都是中海拔最容易聽聞的鳥音。 黃胸藪眉舊名藪鳥,雖然未能明確地表示出牠們的分類,卻也點出牠們混跡的所在,藪指的就是牠們出沒的灌叢。 火冠戴菊鳥Regulus goodfellowi Taiwan Firecrest火冠戴菊鳥頭頂有一片橘紅色的羽毛,所以名為火冠。普遍分佈於2000-3700公尺的針葉林中,對樹種的選擇很嚴格,非針葉林不停棲、覓食,一般喜於樹林中上層外緣活動,啄食昆蟲。常和煤山雀一同成群活動,在高海拔的鐵杉及冷杉林中極為普遍。這種體型極小的鶯科鳥類,分布在二千至三千七百公尺的針葉林及針闊葉混合林,冬季則有降遷的現象。牠與歐洲的戴菊鳥 Firecrest (R. ignicapillus) 最大的不同是牠有黑色的眼圈,其外緣又圍上一圈白色的羽毛,看起來有點滑稽。 牠對樹種的選擇極為嚴格,僅停棲及覓食於針葉樹,即使當地僅有一棵針葉樹,也不會放棄。牠們常在樹林上層或外緣活動,不難發現,只是台灣的高山午後常有濃霧發生,當山風吹過,霧迷樹林,更增加觀察的困難度。 火冠戴菊鳥生性活潑,常不斷地在枝葉間跳躍,啄食昆蟲。鳴唱聲為由輕而重的嘶嘶聲,極易誤認為蟲鳴聲。 黃山雀Parus holsti Formosan Yellow Tit黃山雀全身除頭、背部外,均成鮮豔的鵝黃色,頭上有明顯的羽冠。是台灣山雀科留鳥中體型最大者。黃山雀在台灣數量不多,分佈並不普遍,棲息於1500-2000公尺的闊葉林中,通常單獨或成對出現,常與其他山雀科或畫眉鳥科鳥類共同活動。因體色艷麗且鳴聲優美,遭受捕獵壓力甚大。黃山雀棲息在二千公尺以下的闊葉林,是台灣特有種鳥類中唯一的山雀科鳥類,常單獨或成對的在高大的樹頂鳴唱,聲音極為優美響亮,常可由聲音找到牠們的蹤影。 牠有青背山雀般黃綠的羽色,但卻多了一頂黑色羽冠。在台灣的四種山雀中,其體型較壯碩,當與其他種混群出現時,極容易找出牠來,然族群數量不多,是較不普遍的留鳥。 繁殖期時雄鳥的聲音非常婉轉悅耳,有時甚至可持續達一分鐘,非繁殖期時則不常鳴叫,也較不易發現。 台灣藍鵲Urocissa caerulea Formosan Blue Magpie若告訴你台灣藍鵲和烏鴉出自同一家族,你一定不相信,但若聽過他那沙啞的叫聲,你可就不得不信了。藍鵲是台灣鴉科鳥類中體色最艷麗者,寶藍色的身軀,艷紅的嘴、爪,加上長長的尾羽,驚鴻一撇真是令人難忘。藍鵲主要以果實為食,但性兇猛,亦會捕食小型動物,普遍分佈於中低海拔樹林中。台灣藍鵲生活於三百至一千二百公尺的低海拔闊葉林或次生林,經常六隻或更多,成小群穿梭、滑翔於樹林間,並發出鴉科鳥類慣有的沙啞叫聲。 牠藍色的羽毛、黑色的頭胸與鮮紅的嘴、腳形成極為鮮明的對比,讓人見過一次便終身難忘,是亞洲三種藍鵲中最不容易認錯的一種。 當鳥群穿越山谷時,常以一隻接一隻的形式飛過,甚為壯觀,俗名長尾陣仔便是由此得來。 牠們以植物的果實為主食,也吃兩棲類及其他小型哺乳動物,當山林中某果樹成熟時常見台灣藍鵲聚集取食。當一對藍鵲繁殖時,常有幾隻未繁殖的幫手,共同餵食幼雛。 何為台灣特有種住慣了都市的人們,如果想一口氣看到很多動物,第一個念頭就是去動物園。那裏有澳洲來的無尾熊、非洲來的大象,和南極來的企鵝。台灣特有種?你腦中一片空白。如果生物種類和土地面積成正比,那麼世界地圖上小得看不見的台灣,生物應該也是少得可憐,更別談什麼特有種了。實則不然,名貴的一葉蘭,就是台灣特有種;活蹦亂跳的台灣獼猴,也是台灣特有種。山裏霧濛濛的檜木森林,大馬路上成排搖曳的台灣欒樹,都是台灣特有種。 台灣其實是一座蘊藏豐富生命的大觀園,而且特有種俯拾皆是。你的眼睛亮了起來,那麼,台灣特有種是怎麼來的?它們是怎麼成為台灣的特有種?真的只有台灣才有嗎?一連串的問號,使你忍不住翻查特有種的定義:某一物種因歷史、生態或生理因素等,其分布僅自然繁衍於某一局限的地理區域,而未在其他地區出現時,則稱此物種為該地理區域之特有種。 源自冰河時代的長途旅行真是難懂。不如闔上書本吧,我說個台灣特有種的故事給你聽。那得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從它們的老祖先開始說起。輕哼一段思想起,將你的想像力拋向幾萬年前,遙想一個處於冰河時期的地球。首先,當然會覺得有點冷,氣溫大約比現在低五到七度。溫度降低使高緯度地區的海水都凝結成冰,而蒸發的海水再降落時,也多數化成了雪,堆積在南北兩極和靠近極圈的高山上。此時的地球上下像是戴了兩頂冰帽,冰帽越大,地表的海水就越少,海底地層逐漸浮出水面。那時候的台灣是什麼樣子?你的腦海中浮現一張再熟悉不過的台灣地圖,西邊是台灣海峽,再過去是大陸東南沿岸。現在請將台灣西岸和大陸的海岸線抹去,雖然並不太容易,至少,試著把它變成虛線。因為海水被兩極吸走了,平均深度只約八十公尺的台灣海峽,頓時成為一片廣邈的平原,將台灣和亞洲大陸連在一起。像這樣的冰期,百萬年以來可能有五次以上。寒冷的冰期與溫暖的間冰期交替出現,令台灣海峽時隱時現,台灣和大陸一直維持著藕斷絲連的關係。這期間,一場唐山過台灣的生物遷移行動,在台灣海峽形成的陸橋上陸續展開。植物先行,動物隨後。因為植物是最靈敏的溫度計,天氣一冷,散至南方的種子便較北方的種子容易發芽,整個族群因而逐漸南遷。動物們則循著自己愛吃的食草或果實,一路邊吃邊走過來,或是遭到其他動物的追殺,倉皇奔逃而來。總之,各式各樣生命的種子,在原本童山濯濯的台灣萌了芽,並迅速地開枝散葉。最後一次冰期發生在更新世晚期,約莫是二萬年前,天氣格外寒冷。擋不住寒的植物向南播遷,許多大陸華北區的動物也逐水草而南下,會同華南動物的足跡,一起踏上出水成陸的台灣海峽,就在今日澎湖附近的區域開始活躍繁衍。躲過洪水,絕處逢生那是一個蠻野的草莽台灣,像一個生龍活虎的健壯少年。當時氣候較今日乾冷,狀似非洲的蒼蒼草原上,奔馳著迅疾如風的野馬、擎著兩隻白長牙的大象、有斑點或沒斑點的各種鹿群,以及矮胖但動作迅捷的野豬。濕軟的沼澤中,臥著眼睛半開半閉、伺機而動的鱷魚。另一個水塘,卻浸著一隻舒服泡著澡的水牛,水淋淋的牛角像橫擺的月牙。真要比較先來後到,人類,算是很晚踏上這座島嶼的一種生物。目前在台灣發現最早的人類化石是台南的左鎮人,年代大概距今二、三萬年(雖然有學者認為此年代的測定方式有問題,但尚無人重新測定)。這些最古老的台灣人,大約也是在最後一次冰期時,踏著動植物遷徙的腳印,一步步走到台灣來的。堅冰也有消融的一天,當最後一次冰期結束,地球又再度進入溫暖的間冰期,兩極融化的冰使海水面再度升高,全球性的大水,緩緩地向所有低窪地域步步進逼。於是,台灣海峽的生物們,面臨了一場只漲不退的漫長水災。先測知暖熱的植物已將種子播往高處,不能動的原株,只能靜靜地被淹沒。有腳有翅膀的動物們不是北返大陸,便是往台灣的高處遷移。這時候,高高矗立的台灣島,正好提供這些生物最佳的避難所,如同汪洋中的一艘諾亞方舟,承載起各式各樣的生靈。即使逃過大水,還有許多嚴酷考驗等待著。逐日變熱的天氣壓迫著許多喜歡涼冷的溫帶動植物,往山上遷移是唯一出路,但高山環境不見得適合每種生物。尤其是體型大的動物,當自然環境無法再提供足夠的遮蔽和食物時,唯有滅亡一途。除了自然界的危機,人類的獵捕也可能是促使某些動物消失的原因之一。首當其衝的仍是大型動物,因為從人的觀點看來,無論是就毛皮或食肉考量,體型越大者,越是優良的靶子。然而族群數量多寡,卻往往和體型大小成反比。找不到棲身之地和食糧,或是躲不過獵人的追捕,許多大型生物就此從台灣滅絕。大象、野馬、四不像鹿、鱷魚,適應不良的動物們逐一死去。皮肉腐化後的骨骸沉入地底,或沒入冰冷的海水,默默以硬石的姿態,凝固古早台灣的記憶。然而,仍有許多生物熬了過來。檢視台灣現有的哺乳動物,會發現有許多種類早已出現在化石紀錄中,例如獼猴、梅花鹿、水鹿、野豬、山羌等。它們捱過氣候變遷和獵人追捕,倖存而發展成現在的種類。更多生命力強韌的植物和小型動物,紛紛在山高水長的台灣找到適合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這座孤懸在大陸邊緣的島嶼,遂成為生物們的海上新樂園。得天獨厚的海角樂土除了從大陸遷移而來的生物之外,台灣還有許多南洋來的移民,它們大約是一時好奇攀上了一根浮木,大難不死地漂流到台灣。或是一隻無心的鳥,腳上黏著蛙或昆蟲的卵,騰雲駕霧地從天而降。粗暴的颱風也是位強而有力的傳播者,狂風捲起植物的種子和動物的卵,再將它們甩落在這座島上。總之,這些生物落地生根,使台灣島變得生氣蓬勃。而這片得天獨厚的沃土,也毫不保留地提供這些外來生命一個繁衍的新天堂。轉動你的地球儀,注意北迴歸線通過的世界各地:除了西南氣流造就雲南地區的茂密森林外,其餘同緯度的印度是疏林、非洲和中東是沙漠、墨西哥則是半沙漠化的高原。而小小的台灣島卻是層巒疊翠、水澤豐溢,像鑲在地球頸項上的一顆綠寶石。台灣地形凹凸有致,有寬廣的平原,也有連綿不絕的高山。地處熱帶與亞熱帶交界處,黑潮與親潮一暖一涼,分別流經台灣東西兩側;又位在東北季風與西南氣流必經之途,每年帶來豐沛雨量。這諸多地形、地質、溫度、濕度等各種因素的交互作用,使得小小的台灣土地分化細緻而繁複,讓任何物種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一片天地,因此造就了相當可觀的生物多樣性。在台灣,三千多公尺的高山上,你可以看到北極圈才有的寒原景觀;在南端的恆春半島,則可以看到赤道的熱帶海岸林。台灣的生態種域自赤道延伸至北極,如同整個北半球的縮影。在這裏,島上飽含的水分如同母親源源不絕的乳汁,總是足夠餵養所有的子民。島嶼,更是培育出新物種的最佳搖籃。經過與大陸的長期隔離,島嶼生物的基因未能再與大陸的親族進行交流,只限於島上較小的基因庫中,因而產生新種的機率大為提高。再加上台灣擁有百餘座三千公尺以上的山頭,茫茫雲海中,各個山頭也如同眾多海上小島,形成難以跨越的自然藩籬,更加速了新種的生成。由於族群數量少、行動能力弱、活動範圍小、基因變異大或是演化速度快等種種可能因素,久而久之,某些來到台灣的生物,漸漸長得跟它們的祖先不太一樣了。習性、外表以至遺傳基因的改變,使這些生物個別形成獨立的種,無法再和其他不同種的生物繁衍後代。各式各樣Made in Taiwan的台灣特有種,於焉誕生。名叫台灣的樣子台灣特有種可以說是與這塊土地行交互作用最深入的一群,祖籍各異的它們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型態和習慣,以期與台灣環境融為一體。例如高山寒原上的植物,與北極圈的植物群落極其相似。但北極圈終年冰天雪地,而台灣高山覆雪只約三個月,因此這些來自北極圈的植物調整自己的生命週期,以配合台灣的春夏秋冬。恆春半島的植物有著更明顯的改變。原屬於溫帶植物的柳葉柯,為了適應恆春半島特有的焚風,葉片逐漸變小變厚,以減少水分蒸發。台灣特有種願意改變自己來適應台灣,而豐腴的台灣也毫無保留地提供一切資源,來造就這些物種的獨特與美麗。有些特有種原本廣布在地球上的同類多已滅絕或變成化石,只有住在台灣的它們,因為獨特的地理條件而繼續存活下來。台灣高山上居住的許多冰河孑遺生物即是如此,如台灣穗花杉、南湖柳葉菜、櫻花鉤吻鮭、山椒魚等,皆是劫後餘生的物種。台灣特有種,顧名思義,意思是只有台灣才有。不過,根據多位專家說法,目前並不能確切地說別處都不存在這些生物。很可能同樣的物種藏在台灣之外的某個角落,只是沒有被生物分類學者發現罷了。但是,既然它生長在台灣,在這裏被發現、被正名,就是台灣的一分子。這些生物如果從台灣消失,可能也就是從全世界消失。台灣特有種其實並不比其他任何物種高貴,它只是一個生物學上的分類標籤,不是一個優等獎章;另外,台灣特有種也並不一定瀕絕稀有。台灣特有種的主要特色就在於它們的改變。縱使血脈中仍存留著祖先的基因,與鄰近地域的親族們也仍血緣深厚,但多年來,島上的雨露風霜,已將它們刻畫出獨特的樣子一種名叫台灣的樣子。台灣的樣子,就要有台灣的名字。基於某種毋需言說的直覺,我們在這些生物們的名字冠上台灣。台灣黑熊、台灣雲杉、台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湖南长沙市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2030中国药物筛选技术平台化发展与生态构建报告
- 定西市安定区招聘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笔试真题2024
- 幼儿发展指南培训
- 物业前期案场管理
- 团队协作培训技巧
- 2025-2030中国药物筛选小分子库建设与利用评估
- 项目集管理策略
- 治未病在糖尿病防治管理
- 咨询师周工作总结与计划
- 2022年10月上海申康医疗卫生建设工程公共服务中心招考3名工作人员2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大学物理《密立根油滴实验》精品课件
- 金风科技-风电产业集团-供应商现场作业基础安全考试附答案
- 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试:一级培训全套课件
- 盾构施工风险及典型事故案例(多图)
- 陕西省流动人口信息登记表
- (含详答)2023年上海春考数学试卷
- 脐带血采集流程课件
- 气功疗法的特点、适用范围、禁忌症课件
- 公共管理学课件(经典).ppt
- 住宅大连远洋时代城2012.09ua11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