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备:侯丙锋 审核:李英授课时间:学案编号:36班级:姓名(小组):第五章 欧洲的宗教改革课程标准: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考纲要求:欧洲的宗教改革复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西欧向近代过渡。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和实质。加尔文宗教改革。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评价(2)难点:宗教异端运动形成的原因和作用。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和实质。加尔文宗教改革。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评价【 问 题 导 读 单 】一、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 产生:公元1世纪左右,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为下层人民所接受; 发展:公元4世纪初,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实力大增;公元476年后,在日耳曼封建王权下得到继续发展。 分裂:公元11世纪第一次分裂:天主教(罗马为中心,领袖是教皇)和东正教(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公元16世纪第二次分裂:天主教、东正教与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2)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西欧) 原因: 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势; 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了“十字军东征”,进一步扩展了教会势力; 中世纪时,欧洲割据严重,封建王权衰弱,天主教趁虚而入; 生产力水平低,人们认识有限,教义具有麻醉性。 表现 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11世纪德皇亨利四世“卡诺莎之辱”)罗马教皇鼓吹教权高于王权,他不仅掌握着教会的最高行政权和司法权,还可以裁决各国俗界的纠纷,任意废止各国的世俗法律,而且还凌驾于王权之上,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 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1/3,收取什一税、出售赎罪券 思想文化上:教会实行精神独裁。教会垄断学校教育,宗教神学是学校等主修科目;,科学艺术也蒙上浓厚的宗教色彩。 社会生活: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2、宗教“异端”活动(1)中世纪后期西欧出现宗教“异端”的原因 从经济上看:欧洲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别是14世纪资本主义的萌芽 从阶级上看: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特别是14世纪资产阶级兴起。 从天主教方面看:最大的封建主、教权高于王权、教会的奢侈腐化、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等,严重阻碍了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产生,封建统治和教会阻碍其发展。(2) 主要的宗教“异端”活动 12世纪晚期,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 1415世纪,英国人威克里夫系统阐述“异端”学说; 1415世纪,捷克人胡司对教会进行了猛烈批评;(3) 早期“异端”思想的共同点 现存的封建统治秩序和罗马教会都是魔鬼创造的 揭露了教会的奢侈腐化 要求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没收教会的财产圣经是高于教会和教士的最高权威,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要教会和教士 教权服从于世俗的权力(4) 影响 挑战了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是市民阶层(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和反封建、反教会的反映 ; 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到来。3、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1416世纪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以及西欧其他的一些城市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货币需求的增加,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伴随着西欧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新的经济基础产生后,作为旧上层建筑的天主教会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如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是堕落行为,严重阻碍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资产阶级和国家君主的反教会斗争 14、15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封建地主的特权地位,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封建地主阶级内部产生的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与新兴的资产阶级一起,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参与海外竞争。 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在这种情况下,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就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把教会置于王权控制之下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天主教会对西欧的控制受到挑战。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揭露和批判,宣传个人的自由、平等和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求知的理念,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开始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强大冲击。 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1) 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2) 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主要原因)。(3) 马丁路德立志改革。(4) 导火线: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2、标志: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发表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简称“九十五条论纲”,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520年马丁路德连续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一系列文章,系统的阐发了自己的宗教改革主张。 (1)“因信称义” 。马丁路德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他认为一个人只有通过虔诚的信仰来获得免罪,达到“灵魂得救”,而虔诚的信仰来自崇敬上帝和对于圣经的心领神会(2)圣经是人们信仰唯一的神圣权威。(3) 简化天主教复杂的圣礼,神职人员可以娶妻。(4) 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5)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威。4、 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 (1)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2)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 (3)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三、加尔文宗教改革1背景: 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加尔文深受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影响; 1541年瑞士支持宗教改革的派别掌握了日内瓦政权,邀请加尔文主持宗教改革。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内容: 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强调教会要按圣经传播上帝旨意; 个人通过圣经能够与上帝对话,不需要教会的中介; 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 宗教改革思想的核心是“先定论” 建立新的教会组织: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和政教合一的政权。 提倡节俭、忍耐等美德。3影响: 引起了日内瓦社会风气的变化; 建立了加尔文教,日内瓦成为宗教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国际中心,被称为“新教的罗马”。四、亨利八世宗教改革1背景(1)经济条件:16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 (2)阶级条件:新兴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开始崛起,(3)国王的权利不断加强,力图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4)罗马教会的统治:罗马教廷控制英国教会,不但从英国攫取大量财富,还不断干预英国的宗教和世俗事务;(5)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影响。2概况:(1)1529年开始,亨利八世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教会的法令,断绝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的一切关系(2)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教皇无权干涉英国教会事务;教会法庭职权移交国王法庭;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3)亨利八世下令封闭修道院,没收修道院的一切财产归王室所有。3影响:宗教改革后的英国教会称为英国国教,是英国民族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五、评价宗教改革1 性质:宗教改革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又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2 进步性:(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的基督教派别取得合法地位,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各国世俗封建统治者的权利得到加强,圣经被翻译成当地文字。(2)经济上: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宗教改革思想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3)精神文化: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使科学和自由的思想成长起来;帮助新教徒阅读圣经,发展本民族文化,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尼、英资产阶级革命。3 局限性:不能彻底解决宗教问题,宗教迫害和宗教纷争愈演愈烈,实现彻底的宗教宽容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六 重点难点解析1、“中世纪”也称中古,史学上通常指封建时代,即介于古代奴隶社会与近代资本主义之间的时代。主要适用于欧洲。2、欧洲人民的反封建、反教会斗争都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出现的原因(1)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教权高于王权;教会的统治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2)在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的严格控制,普通民众都具有浓厚的宗教信仰,要将民众发动起来,就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3)资本主义不发达,资产阶级力量较弱,不得不借助宗教外衣。3、宗教改革发生的原因(1)必要性(根本原因):天主教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6世纪的天主教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罗马天主教会是维护西欧封建制度的中心;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神圣的灵光;教阶制度具体体现了封建的等级制度;教会本身就是最大的封建主。要促进社会的进步,就要推翻封建制度,而天主教会又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和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2)可能性: 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要求反教会,进行反封建斗争。 政治因素:民族观念的形成和民族国家的崛起,要求摆脱天主教会控制。 思想文化因素:异端思想、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 直接因素: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教会贪婪腐败,其掠夺最终引发改革运动。4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思想:相同点: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主张信仰得救(因信称义)。不同点:(1)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中,通过在个人的虔诚信仰中与上帝直接沟通,而恢复了人的尊严和自主性。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则通过上帝的先定,重新把人的一切又奉献给了上帝,人是为了上帝而活着,人在现世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彰显和荣耀上帝。(2)马丁路德 主张“因信称义”,强调在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尔文也主张“因信称义”,但他更发挥了“先定说”,在事实上否认了一切自由意志,认为上帝的预先的挑选才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3)马丁路德打破神圣和世俗之间的对立,主要在于把上帝放在了人的内心信仰之中,从而使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加尔文把人的职业工作、日常生活都看作是为了荣耀上帝的崇高目的,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从而为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神学根据和宗教动力。(4)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荷兰、法国、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5简述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的特点:(1)德意志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发源地。(2)产生的新教派路德教是新教中比较温和的教派。(3)路德教是新教中势力最大的教派。(4)宗教改革运动作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不仅涉及思想领域,还涉及社会政治领域。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6. 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后,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表现在哪些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主要表现: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后,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表现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种形式上。 关系: 都是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发生的;斗争矛头指向了天主教会,因为天主教会是西欧中世纪以来封建专制的精神支柱; 从使用的“武器”来说,都是以“旧”反旧,即文艺复兴以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为武器,而宗教改革也是以对上帝、耶稣的信仰为前提,这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力量的不足与软弱;从结果来说,都促成了社会进步,打击了天主教会、封建势力,都是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7.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区别 相同点:(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从罗马书中采用“因信称义”信条并将之引申为“唯信称义”;(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萨克森选侯的保护,英国的宗教改革更是在亨利八世的领导下展开的。 以上这些相同点说明两者之间存在顺向关系,它们在同一时代的社会矛盾推动下,互为条件、互相影响地发展起来 不同点:(1)在人的问题上,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3)从核心内容上看: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宣扬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肯定人性,反对神权,以把人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最终目的;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教,但最终还承认神的存在。(4)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是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5)从实质和影响看: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不仅是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更是在宗教外衣下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对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辟了道路。【 问 题 生 成 单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另一个重要法案是1534年通过的“至尊法案”。它把宗教改革5年来国王取得的权力综合起来,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唯一和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决定一切宗教事务的权力,包括推荐神职人员、规定教义至此罗马教皇在英国的权威被彻底摧毁。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如果教皇命令作恶,或禁止修德,教会就必须坚信作恶是好事,修德是坏事必然坚信,凡教皇指示的便是善,凡教皇禁止的便是恶。 耶稣会一位理论家请回答:(1) 分别概括上述材料的基本主张。(2)材料一体现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这一矛盾在17世纪的英国又有何变化?试分析其原因。【 拓 展 训 练 单 】1.(2012高考文综福建卷41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意志)“所在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年)材料二 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材料三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7分)(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推动了“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8分)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体系的大分化和大组合。虽然各地、各个 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有形的宗教仪式崇拜,让位于无形的精神信仰崇拜。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 史学界有句俗语:“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请结合材料一中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2) 为挽救“黑暗”的欧洲,马丁路德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请概述其改革的突出贡献。(3)结合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世界呈现出哪些特点?宗教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教学反思与反馈(填写自己的错题)课外阅读内容关于“中世纪”的概念: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西欧在5世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已经走完了约1000年封建社会的历程。胡司战争1419年7月捷克爆发了具有争取民族解放和反对外来压迫性质的大规模的起义。起因是教皇和德皇失信处死了胡司,起义的矛头指向德国人控制的教会。起义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派别。其中以南方的塔波尔城为中心的一派被称为塔波尔派,他们比较激进,参加者和领导者是下层劳动者。这支起义军成为胡司战争的主力。1419年7月22日,大约有4万多捷克各地的农民来到了塔波尔城,他们把带来的多余财物放在街道上的大木桶中,大家可以随意取用。但是塔波尔派起义者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纲领。他们只是反对一切不合理的事物,要求废除等级制度,废除国王,取消繁重的封建义务。他们要求没收土地分给农民,建立一个美好的共和国。在他们内部,分为两个公社,一个是内部生产公社,负责战时的生产供应,另一个是作战公社,负责保卫他们建立的社会。塔波尔派的主要首领是瓦茨拉夫科兰达。另一个派别是以布拉格为中心的圣杯派,他们是胡司起义的温和派,其成员大多是中产阶级和中小贵族。这一派在教士约翰哲里夫的领导下,于1419年7月30日在布拉格市发动起义,夺取了城市的管理权。他们有具体的管理纲领,于1420年拟定了布拉格四条款。他们要求没收教会财产,捷克宗教独立,禁止外国人担任捷克官吏。他们在宗教问题上要求每个人都可以用圣杯领取圣餐,所以被称为圣杯派。他们的要求还包括传教自由,可以用任何语言传教,废除僧侣对世俗财富的占有,僧侣犯罪也应象平民一样论处等。胡司起义爆发以后,捷克国王受惊吓而死。德国皇帝西吉斯孟德兼任捷克国王。由德国皇帝兼任捷克国王的作法遭到人们更强烈的反对。西吉斯孟德从1420年4月到1431年8月共组织了5次十字军来镇压起义。两派起义军团结在杰出的指挥官约翰杰式卡(13781424年)周围,英勇抗战,其中主要的抵抗力量是塔波尔起义军。新教与天主教(旧教)的差异宗教改革运动后,从天主教中产生出新教,它在诸多方面与天主教(旧教)有所差异,具体表现如下:(1)在经典方面,新教认为,圣经是教徒的唯一最高权威,而天主教则认为圣经只有通过罗马教廷的解释才能成为教徒的最高权威。(2)在教义方面,新教不承认没有圣经根据的天主教传统教义玛利亚、炼狱说,而天主教则主张玛利亚为天主教之母和炼狱之说;新教主张“因信称义”,信徒靠信仰与上帝直接交通,无须神父作中介;新教主张要破除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永无谬误,开展革新,而天主教则要维护教皇绝对的传统权威和领导地位,保持原有的旧东西。(3)在教规方面,新教无严格的教规制度,其活动方式较为灵活、开放,与各方面接触和对话;而天主教则有严格的教规制度,其活动方式较为保守。(4)在仪式方面:举行仪式时,新教教士在衣着装扮上不强调一律,比较自由,有的教派教士穿圣袍、戴圣带,有的教派教士只穿普通服装(西服、中山服和其他服装)就可以了;而天主教主教则要戴神帽,身穿神袍,胸挂十字架,手戴权戒;祈祷时,新教使用地方语言,而天主教则在长期内只能使用拉丁语言,现在偶尔也使用地方语言;新教主张简化繁缛的宗教礼仪7件圣事。洗礼时,新教采用点水式或浸水式;而天主教则采用注水式;新教主张主教、牧师都可以结婚,反对独身;而天主教则规定,主教、神父都不能结婚,必须“守贞洁”,终身不娶。(5)在节日方面,新教只过圣诞节和复活节;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襄樊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5年鄂州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年淄博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年贺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陕西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年苗栗县辅警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精练)
- 2025年肇庆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年湖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培优a卷)
- 2025年驻马店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达标题)
- 2025年贵港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技术经理人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国家电网网络安全专业考试题库(附答案)
- 口腔科正畸病历范文
- 消防知识竞赛考试题(附答案)
- 2025年浙能集团甘肃有限公司新能源项目招聘2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佛教协会人员管理制度
- 厂区雨污水管网施工方案
- 碳排放交易课件
- 乳品微生物知识培训课件
-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服务岗位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5年健康照护师高级考试题库及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