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苍南县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_第1页
浙江省苍南县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_第2页
浙江省苍南县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_第3页
浙江省苍南县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_第4页
浙江省苍南县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求知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框(kung)架 聒噪(gu) 模样(m) 空穴来风(xu)b撇(pi)开 整饬(ch) 徇私(xn) 踽踽独行(y)c纤尘(xin) 复辟(b) 绯闻(fi) 一语成谶(chn)d镌刻(jun) 脖颈(gng) 摈弃(bn) 半身不遂(su)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媒体要抓热点,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有的媒体却以挖掘明星隐私、展示社会丑恶来“夺人眼球”,这种丢弃媒体社会责任的行为,为有职业操守者所不耻。b玉苍山一直以来堪称天然氧吧,座落于苍南西北部。那里石海、茂林、云海、湖群、古寺、幽洞交相辉映,与其他景区迥然不同,很值得你来一游。c最近雾霾空气卷土重来,大多数人一厢情愿地认为室内的空气总比室外的要好些。其实罐装的空气质量更令人担忧。因此减少污染源、洁净空气成了当务之急。d那些由斑驳笔触所生成的老照片般的油画人物,静静地在虚拟场景中或坐或站,有着一种静谧而神密的气息。这气息如一杯汤色浓浓厚厚的普洱老茶,显出生命的透彻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金陵十三钗的制片人张伟平坦言,好莱坞一线明星出演的电影受关注度本来就很高,况且克里斯蒂安贝尔是当届奥斯卡小金人的得主。b北京时间8月3日,nba劳资双方展开了新一轮谈判,结果依然令人失望,经过三个小时的扯皮后,依然没有达成任何协议。c2012杭州太子湾花展共引进50余种郁金香品种,数量比去年增加整整10万球,届时郁金香、樱花齐开放,整个公园都将色彩斑斓,真让人感受到了什么叫如花似锦。d 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像中国好声音这类“零门槛”的节目,让拥有音乐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台,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勇于追求,敢于创造奇迹。b一些作家急于求成,缺乏“坐冷板凳”的精神,以出版发行为目的,过于注重商业利益,其作品缺乏对人性的深度和广度的反映。c“辽宁舰”指挥员的“起飞手势”成为亮点,经过报刊、网络和媒体的转载与报道,受到了国人的热情追捧和模仿。d在研究甲骨文和殷墟的早期大师中,王国维对德国的精神文化比较熟悉,知道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中莱辛等人如何在古希腊艺术的过程中完成现代的阐释。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句序是:(3分)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 。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 “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恰当的语序是:_ 6根据例句特点,重新选择一个对象,仿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同,语意相对。(4分)沙漠上的胡杨是孤独的,但它耐得住干旱的考验和风沙的吞噬,能够在贫瘠中挺立出一生的伟岸;_7仔细观察下面一幅题为“鲁迅大撤退”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1)请结合漫画标题和画面内容,谈谈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社会事件?(1分) (2)对于“鲁迅大撤退”的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简要表述出来。(4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文雅的复杂性孙克强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雅俗的表现是复杂的、多样的。雅俗的差异在于文化层次的高低,在于文化积累的多少。然而这种高低和多少却又是相对的,是在比较中呈现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度”,超过度的限制,就会走向它的反面。以语言为例,“文雅”本是层次高、积累厚、修养好的体现,但过分讲究辞采,难免华而不实;刻意追求古奥,必然隐晦难懂。例如汉大赋以语汇丰富、用字奇僻为尚,尤其是扬雄、司马相如的作品,奇字僻词堆砌满纸,简直可与字典、类书相比,读起来颇感困难。甚至连有“八斗之才”的曹植也说:“扬、马之作趣幽旨深,读者非师传不能析其辞,非博学不能综其理。”这样的文章,尽管色彩斑斓绚丽,但其艺术效果必然有限。文雅过头会变为俗,正如清人魏禧论文所说:“着佳言佳事太多,如市肆之列杂物,非不眩目,正嫌有市井气耳。”将文雅强调到极端,就会产生令人反感的酸腐,必将导致变美为丑。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满口的“之乎者也”令人感到可悲又可笑,其实像孔乙己这样迂腐的文人在历史上可谓多矣,以至于人们常将知识分子称作“酸文人”。的确,有的文人为了显示自己的文雅和博学,在诗文中大量运用典故,或故意使用冷僻词语,以炫耀才学。使事用典是知识丰富的表现,可以使文章显得博奥而有文采,彰显文雅。然而使事用典对于作品来说不过是为了增加其表现力,可是有的人却不懂得这个道理,舍本逐末,过分追求文雅,而使作品流于晦涩难懂。在文学史上,与过分求雅相反也有刻意求俗的现象,所谓“求俗”是指在作品中有意使用口语、俚语等非文人化的语言或表述方式,因而显示出与一般文人作品不同的风格面貌。如中唐时人白居易将文艺作为教化工具,表现形式力求通俗易懂,其新乐府序云:“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从而使读者容易了解接受,以达到教化天下的最佳效果。为使妇孺皆解,白诗在语言的运用和词语的修饰上,力求通俗浅白,常常采用为民间所“喜闻乐见”的语言,宋人曾举其诗中俗语为例:“亲家翁、开素、鹊填河,皆俗语。白乐天用俗语为多。”除了语言的俚俗之外,白居易在诗境的构思上也求浅求俗。在批评史上,对白居易诗歌通俗化倾向评价往往是褒贬参半,有赞美者,亦有加以批评者,如针对其语言的批评:“乐天赋诗,用老妪解,故失之粗俗。”又如针对其诗境的批评:“白居易的诗往往用很多话描述一个境界,一种形象,仿佛生怕读者不理解,不得不反复叮咛一般,因此,他的不少诗都是大白话,很少有浓烈情思。”应该说白居易的“求俗”的文学实践有得有失,本文不拟加以分析评判,举白居易之例意在说明文雅的复杂性。与创作中的酸腐风气相互呼应的是批评家的求雅过甚以至于走入极端的倾向。一些批评家把绝对化的文雅作为评价作品的唯一标准,竟将其他的表现手法一概否定。在文学批评史上关于雅俗批评的复杂性还表现在既有针对某种特定对象历时性变化的批评,又有面对不同对象共时性的比较批评。文雅在美学史上的表现是十分复杂的,创作者和批评者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既有求雅而走入极端却失去文雅的基本特点者,也有反其道而行之走入“俚俗”的另一极端者。同一对象在不同时期可以有不同的雅俗认识,同一时期对不同的文体也会有不同的雅俗辨析。围绕雅俗的不同认识和追求形成了美学史上许多有趣的话题。(选自2012年第1期社会科学战线,有删减)8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扬雄、司马相如的作品,奇字僻词堆砌满纸,连有“八斗之才”的曹植也不喜欢这样的作品。b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度”,将文雅强调到极端,一定会导致变美为丑。c在批评史上,白居易诗歌因其通俗化倾向而往往得到更多人的赞赏。d批评家往往把绝对化的文雅作为评价作品的唯一标准,将其他的表现手法一概否定。9关于“用典”的表述中,下列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用典的好处是可以使文章显得博奥而有文采,彰显文雅。b对于作品来说,用典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其表现力。c有的文人故意使用冷僻词语,以炫耀才学。d有的人用典因为过分追求文雅,而使作品流于晦涩难懂。10文章第段中提到了“历时性变化的批评”的概念,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一概念的理解。(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乡下的秋天汪红琼当太阳在豆荚里结籽的时候,秋光就像叶子一样薄了。踩着阳光的经脉,一群打枣的小手在空中飞舞。成熟的枣儿不熟的童心,挺着几竿竹棍,把秋色摇落。那枣子,胖嘟嘟的,喜气洋洋地滚满一地,那欢声笑语,轻快明亮,像鸟叫一样直啄我心。我扔下手中的赶鸡篙说,妈,我不给你赶鸡了,我想去玩。妈说不行,这几天的日头一溜就没得了,谷不晒干怎能卖钱给你买花衣服穿。我说我管你呢,你把谷晒这里让鸡随便吃得了,反正我今天不帮你赶鸡了。妈不多和我理论,拿耙子围着禾场把谷划拉一圈后说,给你两角钱买东西吃,你再帮我赶一天鸡,好不?望着她手中的钱,我站在那里磨蹭许久,又默默地接过来。但心中,恨透了那些鸡们,扬起竹竿就是一阵猛追紧打,直到满天鸡飞叫,落下一地毛才住手。麻雀已经啾儿啾儿地向禾场洒下了一片激越的叫声。空气里流淌着秋天咝咝的声音。我孤单地坐在半块砖头上,看树上的秋虫怎样发出最后的喘息,看远处人们起伏不断的身影。秋空明净而辽远,我小小的心灵已经衰草离离。那个肩头飘扬着彩色气球的货郎怎还不来?我捏着两角钱,捏着一把汗,心里咚咚不停地拨着妈教给我的小算盘:五分钱一根的管子糖,两角钱可以买四根,等货郎来了一定要他卖五根,万一他不肯,就不买他的了。妈每次给我钱的时候,都这样叮嘱我、教导我。直到如今,每当我去买东西和人家砍不下价来时,总忘不了迸一句“我不买你的了”。我很小气,像我妈。奶奶在世的时候,这样说过,为了篱边桔树上那挂满枝头的桔子。奶奶刚伸手去摘的时候,我喝住了:“不给你吃,你去吃鸡屎。”秋风顺着篱笆根溜过,把零落的柴屑吹得像小动物一样走动。妈在屋里一边把反复翻晒过的谷物归仓,一边传出尖叫来唤我:“叫老婆子来背她的口粮!”老婆子就是奶奶,是妈对奶奶的称呼。妈每年秋天给奶奶口粮时,总要数落,说我和哥哥小的时候,老婆子不肯抱我们,经常睁着一双大眼看我们坐在地上摸鸡屎吃。老婆子现在老了,动不得了,每年却还要吃她几百斤粮食。妈对老婆子感到无可奈何,我也跟着不喜欢,虽然我早已忘记了鸡屎的味道。我去喊奶奶,弓着小脚背,在屋门前凸凹不平的路上,在铺着柴草的禾场上,上下乱蹦,像一只误入歧途的蚂蚱。透过淡淡的暮霭,我看到了那一面熟悉的土坯墙,还有那从墙上浸透过来迎接我的微弱的灯光。我喊奶奶,奶奶颤动着小脚颠出她的小屋,孑立的身影像一根衰草在摇晃。我说奶奶我妈让你去背你的口粮,奶奶的老脸便笑开了,深褐色的老人斑仿佛枯叶牵着枯叶在地上走,那一棵棵在秋风中无力摇动的白发,使我牢牢地记住了秋天的暮霭,那幽蓝的林梢是怎样地降下了奶奶一生的大幕。天空高了又高,日子凉了又凉。凉凉的月光,一下子泻下来,小小的村庄,就淹没在月色里了。草丛里的蟋蟀合唱团,唱的还是往年的那首老歌,和我的童年一起,被田野上刮过的一阵风吹着,轻盈、悠忽而散漫。11简析第二段中的“儿童打枣”场景描写的作用。(3分)12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我捏着两角钱,捏着一把汗还有那从墙上浸透过来迎接我的微弱的灯光13赏析文章划线的段落。(4分)14“妈妈”和“奶奶”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两个人物形象,她们的关系又很耐人寻味,试作分析。(5分)15有人说将本文的标题改为“乡村的秋天”味道就变了,试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篇文章标题和主题的理解。(5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养竹记 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嗟乎! 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注】关相国:指关播,唐德宗时任宰相。摹(bng)茸:草木茂密貌。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竹心空,空以体道 体:实践b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夷:平地c始于长安求假居处 假:借d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闻:使听到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则思善建不拔者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b 由是筐篚者斩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c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 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d 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门见山,用“竹似贤”统领全文,咏物托意,理趣盎然。b第一段连用四个排比,从 竹之“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四个方面启发君子之“思”,气势磅礴;以竹喻君子,物我之情交融。c第二段记叙了作者惜竹被严重破坏到精心疗治病竹的经过,为下文阐述“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这一道理张本。d文章末段,由竹子的遭遇联想到人才的遭遇,从而揭示了文章希望统治者惜才、爱才、重用人才的主旨;写法上具有托兴幽远、寄慨遥深的特点。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竹 植 物 也 于 人 何 有 哉 以 其 有 似 于 贤 而 人 爱 惜 之 封 植 之 况 其真 贤 者 乎20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4分) (2)见贱俗人之口,剪弃若是,本性犹存。(3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1-22题临江仙 送钱穆父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凋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改火:指年度的更替。筠:竹。21“送行淡月微云”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分)2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5分)(三)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5分)甲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23上述文字着重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交往”原则?答:_ 乙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24孔子既强调人际交往中要“矜而不争”,又说“其争也君子”,前后是否矛盾?请谈谈你对孔子“争”与“不争”的理解。答:(四)古文默写(6分)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 ,砭人肌骨; ,山川寂寥。(欧阳修秋声赋)(2)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苏轼赤壁赋)(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 。”曾子曰:“ ,以友辅仁。” (论语)(4)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夕阳古道无人语, 。(王实甫西厢记)(5)女娲炼石补天处,_。梦入神山教神妪,_。 (李贺李凭箜篌引)四、作文(60分)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那些声称被应试教育毁了的人,不应试也会自毁;那些抱怨婚姻磨灭理想的,不结婚也成不了居里夫人;那些天天唠叨这个体制捆绑下无用武之地的人,即使到了瑞士也找不到领唱的舞台大家面对同样的时代,却有着千差万别的人生境界。那些牢骚满腹的人寻找的种种原因,在某些人的眼中却常常是难得的人生机遇。请根据自己的感悟,联系现实,自行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要套作,不要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封线2012学年第二学期求知中学第一次月考联考座位号高三语文答题卷选择题部分(每小题3分,共27分)题号123489161718选项一、语言文字运用5. (3分)_6.(4分) 7. (1)(2分) (2)(4分) 二、现代文阅读(一)10(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6题。11(3分) 12(3分) 13(4分) 14.(5分) 15(5分) _ 三、古代诗文阅读(一)19. (3分)竹 植 物 也 于 人 何 有 哉 以 其 有 似 于 贤 而 人 爱 惜 之 封 植 之 况 其真 贤 者 乎20.(4分) (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21(2分) 22(4分) _(三)23(1)(1分) 24.(5分) (四)古诗文默写。(任选3小题,6分)25(1) (2) (3) (4) (5) 四、作文(60分)2012学年第二学期求知中学第一次月考联考试卷高三语文参考答案d 聒噪(gu)踽踽独行(j) 绯闻(fi)c 不耻不齿 座落坐落 神密神秘b a况且何况 c如花似锦:形容风景、前程等十分美好。用在此处属望文生义。d 磨洋工,是指工作时拖延时间,也泛指工作懒散拖沓。用在此处属不合语境ba“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c “报刊、网络和媒体”语意交叉,属逻辑错误d 成分残缺,在“古希腊艺术前”加“考证”(传统艺术后,应该选,紧跟后面具体说明书法的特征,与现代艺术的比较强化书法的特征,为逻辑严密的小语链)( 错一处即不给分)6答案示例:温室里的鲜花是热闹的,但它经不起冰雪的考验和烈日的曝晒,只能在富饶中绽放出短暂的娇美。10.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雅俗的表现是复杂的、多样的。在文学史上,与过分求雅相反也有刻意求俗的现象。一些批评家把绝对化的文雅作为评价作品的唯一标准。在文学批评史上既有针对某种特定对象历时性变化的批评,又有面对不同对象共时性的比较批评。(答出3点即可)埋怨指责,但又能相安无事、平淡度日,这恰恰是成千上万乡村妇女生活的真实写照。(1分)15“乡村”与“城市”相对,文雅,书面语色彩浓,易让人产生田园牧歌式的恬静优美的联想。(1分)“乡下”与“城里”相对,通俗,口语化色彩浓,往往有落后、贫穷、苦难的意思。(1分)本文通过帮妈妈看谷子、买管子糖、唤奶奶背口粮三件琐碎的小事,主要不是为了讴歌乡村的田园风光,也不是为了赞美乡村生活的安适自由,而只是客观真切地描写了乡下秋天的忙碌、贫乏和艰辛,(1分)表达作者对曾经的童年时光的无限感慨。(1分)用“乡下的秋天”做题目,能很好地揭示了全文主题,同时贯穿全文,照应妈妈和奶奶的命运。(1分)16b 夷,达也.指人生得意或事业顺利17a则:均为连词,表承接,就。b焉:上句,代词,它们;下句,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不译。c其:均为代词。上句。指物,它、竹子;下句,表反问语气。d于:均为介词,上句,表比较,比;下句,表对象引进,可不译。18d 养竹记咏物托意,将喻体与主体并列,具有明白晓畅、主旨鲜明的特色19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20 (1)第二天,行走到亭的东南角,在这里看到一丛竹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