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 爱国词四首同步达标测试题 人教版.doc_第1页
高二语文下册 爱国词四首同步达标测试题 人教版.doc_第2页
高二语文下册 爱国词四首同步达标测试题 人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爱国词四首 达标优化训练我夯基 我达标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戍守(sh) 摆弄(nng) 离蜀(sh) 疏星(sh)b.砥柱(d) 金缕(lu) 貂裘(qi) 毛毡(zhn)c.沧州(cng) 南浦(p) 残暑(cn) 两鬓(bn)d.天籁(li) 蓬蒿(ho) 筵席(yn) 戏鼓(x)解析:“缕”应读“l”。答案:b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熟稔 风流倜傥 莫衷一是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b.急燥 金欧无缺 越俎代庖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c.碟血 心无旁骛 坐收渔利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d.神采 融汇贯通 因才施教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解析:b项“急燥”的“燥”应为“躁”,“金欧无缺”的“欧”应为“瓯”;c项“碟血”的“碟”应为“喋”;d项“融汇贯通”的“汇”应为“会”,“因才施教”的“才”应为“材”。答案:a3.对柳梢青春感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铁马蒙毡”,暗指当年“金戈铁马”的抗元之势今已不在。这四个字中包含着词人的无尽憾恨。b.“银花洒泪”,景情交融,耐人品味:元宵节火树银花的景象,更勾起了亡国遗民屈辱、悲凉的感情。c.“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描写元人以鼓噪庆祝胜利,意在说明入主异族不会欣赏汉人的歌声。d.下阕写佳节思故国的愁绪,比辛弃疾“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慨叹更多了几番怨懑与无奈。解析:c项所引的词句,不仅说元人的鼓乐笛声不悠扬、不中听,更主要的是反映亡国遗民听到入主异族的音乐,立即引起了亡国之恨的心情。将其理解为“说明入主异族不会欣赏汉人的歌声”是不恰当的。答案:c4.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1)_,_,水精宫殿五云飞。(2)分明一觉华胥梦,_。(3)_,况人情、老易悲如许。(4)关河梦断何处,_。(5)铁马蒙毡,银花洒泪,_。解析:默写时注意字型书写正确,尤其注意“貂裘”一词。答案:(1)花弄影 月流辉 (2)回首东风泪满衣 (3)天意从来高难问 (4)尘暗旧貂裘 (5)春入愁城我综合 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和诉衷情这两首词,完成58题。5.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中与杜甫的诗“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意思相同的句子是哪一句?6.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7.请结合诉衷情全词,赏析“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一句的佳妙。8.简析诉衷情的人物形象。5.解析:杜甫的这两句是在悲叹贫老凄凉天意是什么?苍天高不可攀,谁也难问清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只觉得人到老年所遭遇的是人情淡薄,凄凉悲怆!诗人饱经忧患,贫病交加,晚境凄凉,呼天(隐喻朝廷)无应,看破世情。这首词中与之相同的句子从词语的表面意义上便能看出。答案: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6.解析:上片述时事,写中原沦陷的惨状。下片叙别情。这首词打破历来送别词的旧格调,把个人之间的友情放在了民族危亡这样一个大背景中来咏叹。既有深沉的家国之感,又有真切的朋友之情;既有悲伤的遥想,又有昂扬的劝勉。答案:上片感叹时局,反映金兵侵略带来的灾难;下片抒写依依分别之情,勉励友人振作精神继续斗争。7.解析:(1)一定要注意题干要求“结合全词”赏析。(2)答案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的作用来组织。答案:“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在音节上,三个短句,声调急促,步步紧逼,给人一种紧迫感,从而表现词人对岁月流逝、壮志未酬的人生的慨叹;从词的上下片关系看,“胡未灭”承接上片“关河梦断”,是关河梦断的具体落实,而“鬓先秋,泪空流”又是下片“身老沧州”的形象再现;从句子内部关系看,“胡未灭”也是“鬓先秋,泪空流”的直接原因,两者构成因果关系;古人常以“鬓先秋”比喻光阴似箭而此生虚度,以“泪空流”暗示心愁不解而报国无门的怅恨,此处两者 “连写”形象地写出词人心头之无奈和悲苦。8.解析:鉴赏诗歌形象离不开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意境是诗歌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理解了意境,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所塑造的形象。答案:全词塑造了一个身处江湖,未忘忧国的抗金英雄形象。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身老未忘忧国,暮年之志不已的爱国精神,以及报国无门的感慨。(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912题。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惊残:惊醒。故山:即家乡。9.首句“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这样的景象的目的是什么?10.古诗词中的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的_(作家)_(诗词作品)也引用了这个典故。11.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12.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9.解析:“茅檐”“蓬窗”指其简陋的寓所。当然,陆游住所未必如此,这样写无非是形容客居的萧条。在这样的寓所里,坐在昏黄的灯下,他该是多么寂寥!同时作者想象出“连江风雨”“萧萧暗雨打窗声”,其愁绪便跃然纸上。杜鹃本来就是一种“悲鸟”,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啼鸣,更加使人感到愁苦不堪。答案: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所作的铺垫。(或:景语皆情语,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10.解析:此题考查对所学诗词的积累情况,像这样的有意象相同或语句化用的诗词要分类记忆。答案:李白 蜀道难(白居易 琵琶行或李商隐 锦瑟等)11.解析:词用“林莺巢燕”衬托:夜阑人静,林中的黄莺,巢里的燕子都不飞鸣了,只有杜鹃鸟还在悲鸣。从而,更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和因之勾起的作者的思念乡土之情。答案:衬托(或:烘云托月),好处是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12.解析:词的最后两句表达的思想感情应联系全诗来理解。答案: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二、语言运用13.仿照下面的诗句,另选一物,在横线上组成一首小诗。煤 _虽然黑 _只要肯燃烧自己 _就会闪射出五光十色 _解析:先要分析例句的句式及句义,找出规律,再选取一个虽然外表不美丽,但实现价值时,能给人带来便利的事物,尽量做到转折和条件关系合情理;有哲理,押韵。答案:略读书做人 南宋诗人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意学习兵书。年轻时就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以“手枭逆贼清旧京”(长歌行)、“一战洗乾坤”(村饮示邻曲)为己之理想,同时以歌为剑,用激昂壮烈的歌声,唱出了抵御外侵、报仇雪耻、恢复中原的时代最强音。然而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报国计安心,灭胡心未休”(枕上)最能体现他中年时的心境,到了老年仍在诗中发出了奋激铿锵的声音“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陆游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为了祖国统一而歌唱而呐喊的战斗精神,以及那种一贯到底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对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