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浔溪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1).doc_第1页
浙江省湖州市浔溪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1).doc_第2页
浙江省湖州市浔溪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1).doc_第3页
浙江省湖州市浔溪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1).doc_第4页
浙江省湖州市浔溪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浙江省湖州市浔溪中学浙江省湖州市浔溪中学 2013 20142013 2014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科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科学 试题 无答案 试题 无答案 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1 1 本卷共六大题 所有的答题均做在答题卷上 2 本场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 请仔细答题 一 选择题 每小题一 选择题 每小题 2 2 分 共分 共 4040 分 分 1 右图为盲人在 阅读 盲文 关于盲人感受外界信息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盲人 阅读 盲文时 接受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是皮肤 b 盲人是用触觉感受外界信息 c 盲人 阅读 盲文时 是利用听觉 d 感觉是在大脑形成的 2 5 月 31 日是 世界无烟日 吸烟有害健康 烟草中的尼古丁能杀伤大量精子降低受孕 率 人产生精子的器官和受精场所分别是 a 睾丸和输卵管 b 卵巢和输精管 c 睾丸和子宫 d 附睾和输卵管 3 如图所示 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 其中反射角是 a 1 b 2 c 3 d 4 4 母爱是伟大的 母亲在怀孕期间 身体负担明显加重 她要为胎 儿提供所需的养料和氧气 排出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母亲与胎儿之间进行的物质和气体交换发生在 a 胎盘 b 子宫内膜 c 脐带 d 卵黄 5 2011 年底 有 9 只中华秋沙鸭在我省松阳县松阴溪畔过冬 中华秋沙鸭在全球存活不过 千只 被称为鸟类中的 活化石 是与大熊猫齐名的国宝 中华秋沙 鸭的生殖方式是 a 体内受精 卵生 b 体内受精 胎生 c 体外受精 卵生 d 体外受精 胎生 6 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 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 很小的三角形小孔 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 蜡烛的正立像 b 蜡烛的倒立像 c 三角形光斑 d 圆形光斑 7 下列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a 用带芽眼的马铃薯块茎繁殖 b 用月季枝条扦插繁殖 c 菜豆产生种子繁殖后代 d 用组织培养方法繁殖胡萝卜 8 如图的四种现象中 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 古镇河面的倒影 b 水杯中折断的笔 c 阳光下树的影子 d 平面镜 中小狗的像 2 9 常用的保存食物的方法主要有 高温 低温 干燥 保持湿润 暴露于空气中 隔绝空气 a b c d 10 如图所示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 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中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 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b 此实验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 小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便于观察 d 若将此实验放到月球上做 只会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开而听不到声音 11 如图 表示了家蚕发育过程中的四个阶段 能正确反映家蚕发育全过程的是 a b c d 12 如图所示是学校实践活动小组同学设计的一种凹下道路 它不但能疏导交通 而且还 能起到控制行驶汽车产生的噪声对环境影响的作用 这种设计是采 用了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弱噪声的 a 在声源处减弱 b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 在人耳处减弱 d 在声源和人耳处减弱 13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万千枝条 及其绿叶 都是由植物体哪一结构发育而来 a 根 b 芽 c 叶 d 茎 14 下列各项中 不属于男女第二性征差异的是 a 性器官的差异 b 乳腺发达程度的差异 c 声调上的差异 d 骨盆宽大程度的差异 15 右图是人类的生长曲线图 从图中能得到的信息是 a a时期和b时期 是人一生中生长最快的两个时期 b c时期是人处于青春期 c 青春期最显著的变化是性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d 性器官成熟的标志是女孩出现月经 男孩出现遗精 3 16 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够发射出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 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 窗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 分别按不同的键 就能控制电视机进行选台 调节音量 改变色彩浓淡等等 但有时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 侧面的墙壁和天花 板等 也能控制电视机 这是利用了光的 a 直线传播现象 b 反射现象 c 折射现象 d 色散现象 17 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 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 如图甲 保持人头 部不动 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 又能够看见硬币了 如图乙 右边 4 幅光路图中 能 对上述实验现象做出正确解释的是 18 右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 点光源 s 发出的一束激 光与水平液面成 50 角射向平静的液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射角为 50 b 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80 c 当液面上升时 光点s 将向右 d 当液面上升时 光点s 的位置不变 19 敦煌曲子词中有词一首 其中有 满眼风光多闪烁 看山恰似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 动 是船行 其中 以船为参照物的一句是 a 满眼风光多闪烁 b 看山恰似走来迎 c 仔细看山山不动 d 是船行 20 如右图所示 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方斜射向水面 这时的反射角是 折射角是 若把水槽的左端稍垫高一些 待水面重新恢复平静时 反 射角是 l 折射角是 1 那么 a 1 1 b 1 l c 1 d 1 l 二 选择题 每空格二 选择题 每空格 1 1 分 共分 共 2828 分 分 21 仔细观察 收集整理下图所示提供的信息 完成下列提问 1 平时我们常见到的 黑板反光 现象可用 图 填 甲 或 乙 解释 2 乙图是 反射 每条反射光线和对应的入射光线都 填 遵 循 或 不遵循 光的反射定律 第 21 题图 4 22 细菌不一定是有害的 我们要用辨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例如科学家利用一些细菌来清 除石油泄漏的洋面和有汽油泄漏的土壤 以便于净化环境 细菌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 因此细菌属于 生物 填 原 核 或 真核 23 仙居第六届浙江油菜花节在 2013 年 3 月 15 日开幕 1 如果你在现场观看时 能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美丽的油菜花 主要是因为眼球中 3 的曲度可以调节 同时 在 6 形成物像 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视 觉 2 小柯在开幕现场看远处油菜花时 所成的像如图甲所示 他的同学给两种矫正的 方案如图乙 你认为小柯选择 方案 24 如右图是南瓜的发育过程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 图中从 1 到 2 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2 图中的 4 是由 2 中的 发育来的 3 在图中 5 是种子萌发过程 在肥沃的土壤中 种子萌发初期 如右图所示 所需要的有机物 填字母 a 来自空气 b 来自土壤 c 来自种子 d 部分来自种子 部分来自土壤 25 小柯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 做了笔记如下 请你帮他完成 1 物体由于 而产生声音 2 分析右下边表格数据可知影响声速的因素有 3 喇叭里响起 我和你 心连心 的歌声 小华说 是刘欢演唱的 其判断是依据声音的 26 某汽车公司组织了一次新车型节油大赛 比赛分两组 第一组使用 a 型车 排量 1 6 升 第二组使用 b 型车 排量 2 0 升 a b 型车外观和体积相同 属于同一产品系列 1 你认为下列哪些评价方式不可以不可以作为比赛评价标准 填序号 消耗相同体积的汽油 比谁行驶的路程长 行驶相同的路程 比谁消耗的汽油体积 少 行驶相同的路程 比谁用的时间短 用 的比值大小作比较 消耗汽油的体积 行驶的路程 5 2 下表是三位车手的比赛成绩 第一组比赛中最节油的选手是 27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的隔音性能 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 可利用的器材还有 音叉 机械闹钟 鞋盒 1 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小明将声源放 入鞋盒内 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 2 小明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 你认为最佳的是 a 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 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 让人一边听声音 一边向后退 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 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 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28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当晚全家赏月吃月饼 晴朗的月夜 皓月当空 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 3 8 103 8 105 5千米 小强在水深 2 米的池塘边赏月 低头看到水中月亮穿 云而过 这是因光的 形成的 选填 实 或 虚 像 水中月亮到水面 的距离为 千米 如今我国已经制定了 登月 计划 前期探测工作已经开展 预 计 10 年后将在月球上建立小区 如果飞船的平均速度可达 2 102 104 4米 秒 从地球到月球飞 船需飞行 秒 29 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按如图所示进行 探究光反射的规律 实验时 让一束光 eo 贴着 纸板 a 射到平面镜上 在纸板 b 上会看到反射光线 of 1 做此实验时选择 环境 填 较暗 或 较亮 2 如果让光线逆着 of 的方向射向镜面 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 oe 方向射出 这说明 3 为了研究入射光线 法线和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 沿 on 前后同时转动板 a b b 沿 on 只前后转动板 b 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 距离较长长短 响度较响较响弱 6 c 改变光线 of 与 on 的夹角 d 改变光线 eo 与 on 的夹角 30 一位科学家把一株绿色植物放在不同颜色的光下照射 然后他再测量该植物对每种光 的吸收值 实验结果如下表 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株绿色植物对不同颜色光的吸收百分率 1 这位科学家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 2 若分别用红光和绿光照射该植物 则哪种光对植物生长最有利 三 作图题 每题三 作图题 每题 2 2 分 共分 共 6 6 分 分 31 画出如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32 在图中 作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 mn 中所成的虚像 33 根据入射光线 作出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四 实验探究 每空格四 实验探究 每空格 2 2 分分 共共 2020 分 分 34 如图 1 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小妍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 的上面 并保持玻璃板与刻度尺垂直 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 a 和 b 分别竖直放置在玻 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 点燃蜡烛 a 进行观察和调整 1 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光的颜色红橙黄绿蓝紫 光吸收的百分率 5510218540 第 32 题图 第 31 题图 7 2 小妍想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若蜡烛 a 与玻璃板的位置如图 2 所示 则光屏应安放在玻璃板右侧 与玻璃板相距 cm 3 若蜡烛 a 远离玻璃板 则像的大小 填 不变 变大 或 变小 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由 决定 4 实验结论应用 一个小丑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像 他看到的像应该是下图中的哪一 个 35 小明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中发现像高与像距 物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探究 他将 5cm 长的发光体放在一个竖直支架上作为光源进行实验 1 实验开始前 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发光体 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 使它 们的中心在 其目的是为了 2 下表是小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物距u cm像距v cm物高l cm像高h cm 1351452 2301552 5 3202055 41530510 51260525 根据表中数据 在成实像的情况下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增大时 像到凸透镜的 距离就 填 变大 变小 或 不变 3 当发光体放在距透镜 20cm 处时 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 实像 4 生活中许多地方用到凸透镜 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 是其中应用之一 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 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 8 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 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 选填 靠近 或 远离 摄像头 五 分析计算题 每小题五 分析计算题 每小题 2 2 分分 共共 6 6 分 分 36 如图甲是出现在上海世博会上的一批氢动力观光车 这是我国自行生产的当前国际市 场上首批推出的氢动力观光车 某试 验小组对其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做了观测研 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 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 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如图乙所示 则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在第 5 秒到第 7 秒钟时间内 小车的速度增加了 米 秒 2 在记录的 7 秒钟时间内 共有 秒钟小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 3 在观测的 7 秒钟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六 选做题 第六 选做题 第 37 题题 2 2 分分 第第 38 题题 3 分 共分 共 5 5 分 分 37 四块透镜 将它们分别放在烛焰前距离 20 厘米的地方 实验的结果是 用甲透镜得到 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像 用乙透镜得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 用丙透镜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用 丁透镜得到的是正立缩小的像 根据以上实验的结果可知 透镜焦距在 10 厘米至 20 厘米之 间的透镜是 a 甲透镜 b 乙透镜 c 丙透镜 d 丁透镜 38 某船在静水中航速为 36 千米 时 船在河中逆流而上 经过一座桥时 船上的一只木箱 甲 乙 9 不慎被碰落水中 经过两分钟 船上的人才发觉 立即调头追赶 在距桥 600 米处追上木箱 则 水的流速是 本卷试题到此结束 请仔细检查 本卷试题到此结束 请仔细检查 20142014 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