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武平二中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福建省南平市武平二中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福建省南平市武平二中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福建省南平市武平二中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福建省南平市武平二中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武平二中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1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a血液b体液c组织液d细胞内液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bcd3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4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 )a胰蛋白酶b胰淀粉酶c胰岛素d胰高血糖素5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a细胞内液增多b组织液增多c体液增多d尿量增多6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7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b核酸型饮料c蛋白型饮料d纯净水8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9将大白鼠从25移至0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a耗氧量减少,竖毛肌放松b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c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d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10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2,4d浓度超过25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c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d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mg/l11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 )a去掉顶芽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12(1996上海)如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 )a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b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c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d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1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c代表光合作用,代表呼吸作用d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库14如图表示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abcd15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16当一个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生理属于(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激素调节17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 )a细胞体b轴突c突触间隙d树突18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19全年对太阳能量的利用率,森林生态系统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原因是前者( )a以木本植物为主b土壤肥沃c不施农药d植物群体有分层结构20(1998上海)在下列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abcd21如图中曲线表示的是牛被引入某孤岛后的种群数量变化如果当初被引入的是羊,则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 )abcd22图为三种蜂的生存曲线叶蜂产卵于叶上;泥蜂储存其他昆虫的幼虫作为子代的食物;蜜蜂的幼虫由工蜂直接喂养这三种蜂的生存曲线依次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乙、甲、丙d甲、丙、乙23如图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a200gb250gc500gd1000g2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b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c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2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26被钓上钩的鲤鱼往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留在钓钩上,从而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属于( )a种内斗争b种内互助c竞争d互利共生27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b一定能固定co2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d一定是植物28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硝化细菌和蚯蚓分别属于( )a生产者、消费者b生产者、分解者c分解者、消费者d消费者、分解者2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30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 )a物种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31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叙述有误的是( )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ph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水、尿素、无机盐等c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d肝脏储存的肝糖原在血糖浓度下降时分解并不断释放入血液32下列关于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b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c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d高浓度的胰岛素会刺激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33一个正常人从35的环境进入一室温只有18的空调房间,机体发生的变化是( )a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增加b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减少c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减少d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增加34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c内分泌腺会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d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35下列关于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抗体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b人体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c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又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d浆细胞和记忆细胞都能分泌抗体36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b激素是信息分子c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d激素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37下列哪种方法能增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a减少捕食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c增加生物的种类d减少生物的种类3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39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40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50分)41如图为利用生物技术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据图回答:(1)在基因工程中,a表示_,b表示_(2)如果直接从苏云金杆菌中获得抗虫基因,过程使用的酶是_,ab必需的两个基本工具是_和_(3)bc为转基因绵羊的培育过程,其中用到的生物技术主要有动物细胞培养和_(4)若使用棉花的体细胞为受体细胞,表示的生物技术是_,要确定目的基因(抗虫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能稳定遗传并表达,需进行检测和鉴定工作,请写出在个体水平上的鉴定过程:_42对烟草愈伤组织器官分化的研究发现,在改变培养基中iaa(生长素)与kt(一种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的比例时,可改变愈伤组织的分化方向,如图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分化的实质是_(2)烟草组织块中已经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_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叫脱分化(3)培养基中添加的iaa与kt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_的形成,抑制_的分化;iaa在组织培养中的作用是_和_(4)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容易得到突变体的原因是_43科学家通过对鼠和人控制抗体产生的基因进行拼接,实现了对鼠源杂交瘤抗体的改造,生产出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减少、效果更好的鼠人嵌合抗体,用于癌症治疗如图表示形成鼠人嵌合抗体的过程请据图回答:(1)鼠源杂交瘤抗体就是从免疫小鼠的脾脏细胞中获取b淋巴细胞,在诱导剂的作用下与_融合,形成_细胞,并通过体内培养或体外培养生产单克隆抗体这种抗体与普通血清抗体相比较,最主要的优点在于_可大量制备(2)与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相比,动物细胞融合在诱导融合方法方面的主要区别是还常用_诱导融合(3)生产单克隆抗体一般不直接培养浆细胞,主要原因是_(4)科学家通过基因拼接,将鼠源抗体基因改造成鼠人嵌合抗体基因,然后导入到鼠淋巴细胞中,这个过程中用到的工具酶有_、_,改造抗体属于_工程的范畴44如图1是某地农村生态工程示意图(1)该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了哪些基本原理?_、_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相比较,具有_等特点(2)当地人希望进一步提高该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专家经过考察后,建议他们增加一个奶牛养殖项目村民接受了专家的建议,并对原有的生产项目作了一些调整他们需要调整的项目主要是_(3)该村从本省某良种场购买了一批良种奶牛,这批奶牛是良种场利用从国外引进的良种奶牛繁育而成的如图2是奶牛繁育的技术流程图图中是指对母牛进行_处理,目的是_是_,是_,是_45为大力发展我国奶牛养殖业,科学家们对育种途径进行了大胆探索,如图甲为相关构思过程运用细胞培养技术可以从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中获得胚胎干细胞(es细胞),如图乙(1)图甲过程中所涉及的现代生物技术有_、_,和_等早期胚胎形成胚胎1和胚胎2是其中的_技术,如果是在囊胚期,应做到_(2)目前使用的供体细胞一般都选择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原因是_(3)在供体细胞核与受体卵母细胞结合之前,先要去掉受体卵母细胞的核的原因是_(4)在图乙所示的培养过程中,必须用_处理内细胞团,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5)一般情况下,体外培养胚胎干细胞能否获得动物器官?_为什么?_46转基因抗病香蕉的培育过程如图所示质粒上有pst、sma、ecor、apa等四种限制酶切割位点请回答:(1)构建含抗病基因的表达载体a时,应选用限制酶_和_,对_和_进行切割(2)培养板中的卡那霉素会抑制香蕉愈伤组织细胞的生长,欲利用该培养筛选已导入抗病基因的香蕉细胞,应使基因表达载体a中含有_,作为标记基因(3)香蕉组织细胞具有_,因此,可以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将导入抗病基因的香蕉组织细胞培育成植株图中、依次表示组织培养过程中香蕉组织细胞的_2014-2015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武平二中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1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a血液b体液c组织液d细胞内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绝大多数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或血浆中解答:解:a、血液内含有血细胞,并非细胞外液,血浆才是细胞外液,a错误;b、体液含有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只有细胞外液才是细胞生活的环境,b错误;c、肌肉细胞周围的液体是组织液,c正确;d、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非细胞生活的外部环境,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组织细胞生活的具体的内环境,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结合具体的细胞种类分析处于哪种细胞外液中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bc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血浆、淋巴、组织液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递质小泡存在于神经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解答:解: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属于细胞外液,即内环境,正确;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错误;c、细胞外液中含有营养物质如葡萄糖,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和尿素,调节物质如激素等,正确;d、递质小泡属于神经细胞内的结构,不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正确区分哪些物质属于或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组成的考查,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凡是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的物质都是能进入内环境的物质解答:解:a、牛奶经食道进入胃中,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不能看作进入内环境,a错误;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不能看作进入内环境,b错误;c、口服抗菌药物进入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肌肉注射青霉素,是把青霉素注射到组织液中,组织液是内环境的组成,可以看作进入内环境,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物质是否进入内环境的判断,对内环境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是解题的关键4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 )a胰蛋白酶b胰淀粉酶c胰岛素d胰高血糖素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吃糖1小时后,通过消化吸收使血液中糖含量增加,所以血糖中胰岛素含量升高,胰高血糖素含量下降解答:解:a、胰蛋白酶不分布在血管中,a错误;b、胰淀粉酶不分布在血管中,b错误;c、b中胰岛素增多使血糖含量下降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c正确;d、b血管中胰高血糖素含量下降,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血糖调节,解题关键是理解血糖调节过程相关激素的作用和血浆中存在的蛋白质种类5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a细胞内液增多b组织液增多c体液增多d尿量增多考点:尿糖的检测分析:糖尿病患者有“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少解答:解:由于糖尿病病人尿液中含有大量糖类,在排出葡萄糖时,需要用水溶解,因而尿量增加故选:d点评:本题要求学生识记并理解糖尿病患者的病因、症状等,属于简单题6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平衡的调节当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当机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解答:解:a、大量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a错误;b、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只调节人体饮水,b错误;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尿量增加,c正确;d、尿量多少取决于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的强弱,而重吸收是靠原尿和细胞外液的浓度差决定的,所以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导致浓度差减小,重吸收的减少,尿量增加,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力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相关激素,也能传导神经冲动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调节的中枢,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大脑皮层是温度感觉、渴觉等的中枢7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b核酸型饮料c蛋白型饮料d纯净水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酷暑季节,因温度较高,所以工人在室外作业时,会大量出汗而大量出汗的同时,会排出过多的无机盐,从而导致体内的水盐平衡失调,因此,工人这时应多喝盐汽水解答:解:酷暑季节大量出汗,导致无机盐的流失,所以室外作业的工人要适量的补充无机盐,多喝盐汽水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盐平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汗液成分的了解以及识记能力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8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解答本题需考生能够识记并区分寒冷环境和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的方式和过程解答:解:a、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应是温觉感受器兴奋,a错误;b、此时温觉感受器应兴奋,不是抑制,b错误;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是在寒冷环境中的结果,c错误;d、人处于炎热环境时,温觉感受器会兴奋,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掌握程度,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比较简单9将大白鼠从25移至0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a耗氧量减少,竖毛肌放松b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c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d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体温调节的过程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解答:解:abc、大白鼠是一种恒温哺乳动物,当它处于低温环境时,常常通过增强呼吸作用的强度来加强热量的产生,另一方面它又通过体表血管的收缩来减少热量的散失而呼吸作用强度的提高必然引起其耗氧量的增加,ac错误;b正确;d、大白鼠是一种恒温动物,体温不变,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重点知识中的基础内容,是学生必需掌握的体温的调节是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掌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作用机理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大白鼠是恒温动物,体温是恒定的,这对正常完成各项生命活动都有积极的意义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是大脑皮层10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2,4d浓度超过25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c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d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mg/l考点: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分析:分析表格:生长素及其类似物(2,4d)能促进果实的发育,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未受粉的子房,可以获得无子果实表中数据显示不同浓度2,4d对番茄子房发育的影响,2,4d浓度在025mg/l时,随着2,4d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增强;2,4d浓度超过25mg/l时,随着2,4d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解答:解:a、2,4d浓度为0的一组作为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均能促进果实生长,所以2,4d浓度超过25mg/l时,对果实发育仍是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减弱,a错误;b、本题没有将2,4d和生长素对照使用,因此不能说明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b错误;c、该实验没有涉及枝条生根,不能说明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c错误;d、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生长素的作用特性及应用,重点是考查学生分析表中数据的能力,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表格,得出正确结论本题的易错点是a选项,要求学生明确生长素类似物的抑制作用是通过与对照组相比较得出的,而不能认为数据下降就会体现抑制作用11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 )a去掉顶芽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打顶和摘心能使侧芽生长素降低,解除顶端优势解答:解:a、顶端优势的产生是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导致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生长,因此去掉顶芽可以解除,a正确;b、去掉顶芽放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和没有去除顶芽的效果是一样的,不能解除顶端优势,b错误;c、去掉顶芽放含细胞分裂素可以解除顶端优势,c正确;d、去掉顶芽,只放琼脂小块,可以解除顶端优势,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知识点单一,考查顶端优势现象,要求考生识记顶端优势的概念,掌握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能合理解释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12(1996上海)如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 )a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b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c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d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植物的向光生长主要受生长素调控;生长素是尖端产生的,可以向下运输;植物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位置;生长素运输受单侧光影响;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以下的部位;弯曲生长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的,哪侧长得快,则向对侧弯曲解答:解:甲图云母片阻断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两侧生长素浓度相同,所以甲直立生长不弯曲;乙图云母片阻断了生长素的向下运输,所以乙不生长不弯曲;丙图云母片阻断了右侧生长素的向下运输,则左侧浓度高于右侧长得快,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所以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为: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云母片的作用,及生长素运输的特点1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c代表光合作用,代表呼吸作用d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库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4是大气中的co2库、1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3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2为消费者解答:解:a、1生产者、2消费者和3分解者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a错误;b、3为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原核生物)和真菌(真核生物),还包括少数动物(真核生物),因此3代表的不一定是原核生物,b错误;c、代表捕食,代表呼吸作用,代表光合作用,c错误;d、由以上分析可知,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库,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成分及生理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4如图表示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abcd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图示中横轴虚线为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虚线上为促进,虚线下为抑制,另根和茎中,根对生长素浓度更敏感解答:解:据分析可知横轴虚线上为促进,虚线下为抑制,生长素的作用有两重性,故浓度过高时曲线应位于横轴虚线下方,另根和茎对生长素敏感度不同,其中根对生长素浓度更敏感,则根的曲线图位于茎的左侧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图示含义15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解答:解: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这与兴奋传导的方向一致,a正确;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电位(内负外正),而不是零电位,b错误;c、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错误;d、神经递质有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种类型,所以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重点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和神经递质的相关知识,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16当一个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生理属于(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激素调节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神经体液调节:有些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是反射传出道路的延伸解答:解:遇到危险时,通过大脑皮层产生的兴奋,作用于肾上腺,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产生多种生理反应,大脑皮层产生的兴奋作用于肾上腺,属于神经调节,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属于体液调节,所以该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有效的信息“危险”是与大脑皮层(神经)兴奋有关,“肾上腺素”是属于激素调节17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 )a细胞体b轴突c突触间隙d树突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分析: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轴突和树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结构传递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说明它的作用部位在突触间隙解答:解: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神经纤维是轴突的上的一部分由于题中提出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结构,因此可排除abd三项而突触间隙中存在神经递质的传导,因此可能作用于突触间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相关知识,着重考查学生审题的能力,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18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过敏反应、移植的器官被排斥、特定的抗体与抗原结合都属于免疫的过程,青霉素的杀菌作用不属于免疫解答:解:a、过敏反应是一种特殊的体液免疫反应,故a错误;b、器官移植中遇到的排斥作用也是免疫过程,外来的器官为抗原,故b错误;c、抗sars病毒的抗体消除sars病毒是典型的体液免疫,故c错误;d、青霉素不是动物体自身产生的抗菌物质,用青霉素杀死病菌是利用青霉素的特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免疫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19全年对太阳能量的利用率,森林生态系统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原因是前者( )a以木本植物为主b土壤肥沃c不施农药d植物群体有分层结构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解答:解:农田生态系统中,一是农作物,一般分层现象不明显,二是农作物是一年生植物(半年或者更短)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群体有分层现象,而且以多年生的木本植物为主,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复杂,对阳光分层利用更合理有效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群落的垂直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20(1998上海)在下列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abcd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解答:解: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的增长是指在空间无限、资源无限和不存在任何天敌的情况下的增长在这样的条件下,种群会呈“j”型曲线增长,b图所示的增长状况便属于此种情况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解题时注意,在理想状态下,即资源无限、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21如图中曲线表示的是牛被引入某孤岛后的种群数量变化如果当初被引入的是羊,则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 )abcd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种间关系分析:种群增长曲线有两种:(1)“j”型曲线是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往往连续增长,如图中的曲线v(2)“s”型曲线: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存在对环境和食物等的竞争,这会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底,死亡率高,从而是种群数量的增长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植(以k表示),种群数量将会停止增长假设种群达到k值以后保持稳定,将种群的增长方式用坐标表示出来就是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如图中的曲线i,解答:解:由题干可知曲线表示的是牛被引入某孤岛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若当初被引入的是羊,则同一环境条件所允许羊的最大值(以k表示)大于牛的k值,原因是牛个体比羊大,需要能量多,消耗有机物较多,则同样数量生产者可以养活更多羊,则羊的种群数量变化应是曲线故选:a点评: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两种曲线图22图为三种蜂的生存曲线叶蜂产卵于叶上;泥蜂储存其他昆虫的幼虫作为子代的食物;蜜蜂的幼虫由工蜂直接喂养这三种蜂的生存曲线依次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乙、甲、丙d甲、丙、乙考点:种间关系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三种蜂从卵到成虫的生存率,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与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从题目给出的条件看:叶蜂产卵于叶上,以后任其自然生长,故生存率较低;泥蜂能够储存其他昆虫的幼虫作为子代的食物,生存率较叶蜂高;而蜜蜂的幼虫直接由工蜂喂养,生存率最高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1)叶蜂产卵于叶上,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易被其它生物捕食,存活率最低,为甲曲线;(2)泥蜂贮存其它昆虫的幼虫为子代的食物,因食物的多少受到其他生态因素的制约,但贮存的食物对幼虫的存活有利,所以开始是泥蜂的存活率也较低,但之后要比叶蜂高,为乙曲线;(3)蜜蜂是自身制造食物,幼虫由工蜂直接喂养,存活率较高,为丙曲线所以三种蜂的生存曲线依次是甲、乙、丙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态因素对生物种群生存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生存曲线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23如图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a200gb250gc500gd1000g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的传递效率问题,至少消耗多少是按照最高传递效率20%计算如果是最大耗多少是按照最低传递效率10%计算消耗植物的重量为:20g20%20%500g解答:解:a、消耗植物的重量为500g,a错误;b、消耗植物的重量为500g,b错误;c、消耗植物的重量为:20g20%20%500g,c正确;d、消耗植物的重量为500g,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的传递效率问题的理解,学生要知道何时要用20%或10%计算2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b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c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类群对,种类丰富,营养结构复杂,而农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所以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森林生态系统远远高于农田生态系统解答:解:a、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故a正确;b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一般在处捕捞,因为种群增长率最大,故b正确;c森林生态系统垂直结构明显,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低于森林生态系统,故c错误;d北极苔原的生物种类少,生物代谢活动弱,抵抗力稳定性就弱,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种群 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认真审题,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行分析和判断2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每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会处于不同的营养级,动物多数是消费者,但像屎壳螂等属于分解者细菌中多数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解答:解:a、每种生物在食物网上可能含有多个营养级上,a错误;b、动物多数是消费者,但像屎壳螂等属于分解者,b错误;c、生产者可以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正确;d、细菌中多数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求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并注意掌握一些特例26被钓上钩的鲤鱼往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留在钓钩上,从而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属于( )a种内斗争b种内互助c竞争d互利共生考点:种间关系;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分析:1、种内关系: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种群在生活过程中互相协作,以维护生存的现象很多动物的群聚生活方式就是常见的种内互助现象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之间由于争夺食物、空间、水分、养料等也会发生斗争2、种间关系: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寄生: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解答:解:该鲤鱼上钩后,释放的遗留在钓钩中的化学物质能够给同种鲤鱼提供信息,从而使同种鲤鱼避免诱骗上钩,这种习性属于种内互助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的区别,要特别注意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分清楚一些概念如“竞争”“捕食”“寄生”等属于种间关系,而种内关系使用的条件是在一个种群内部,这是解决这道试题的关键27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b一定能固定co2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d一定是植物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此题考查对生产者的理解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把co2和h20制造成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绿色植物,但也有像硝化细菌等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解答:解:a、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因此都位于同一营养级,a正确;b、生产者能利用co2和h20制造成有机物,b正确;c、生产者将光能转化为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