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14学年度第二 学期海南省文昌华侨中学高 二 年 级 语 文 期 考 试 题(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世界中伟大的民族文化之一,是世界中伟大的独立发达的文化之一。以汉族为主的中国各民族,发挥其伟大的创造能力,在东亚的大陆上,独立地创造了自己的文化。自汉至明,少数民族的贵族常给中原的汉民族以创伤,但因其是低文化的,终为中原的汉民族的较先进的文化所同化。现在,情况却大异往昔,中国遇到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文化的侵略,而中国民族不特失其同化的力量,且有被同化的危险。但是,国内有一些人却对此缺乏认识,竞提倡全盘欧化,显然,这种主张是有害的。现在要仍照样保持中国的旧文化是不可能的,但西洋的资产阶级文化也到了将被否定的日子。社会主义的世界性的文化必然要到来,中国必将产生新文化而成为那世界性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一种文化中必然含有相互对立的成分,即好的或较有积极意义的和坏的或具有消极意义的成分。唯物辩证地对待文化,就应一方面否定后者,一方面肯定前者,并根据现实需要加以发挥、充实。中国的旧文化,也包含两部分:一是良好的健康的部分,它是中国旧文化之中可以算得对人类社会有贡献的部分;一是不好的病态的部分,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不过,应该看到:后者是由前者的流弊所造成,而前者又为后者所拖累而未能得到充分、圆满的发展。中国人如果不能认识出自己旧文化中的不好的病态部分,或不能认识出自己旧文化中的良好的健康部分,那就会造成对待文化问题的盲目性。中国人如果守旧不改,则无异于等着毁灭;如果妄自菲薄,以为百不如人,则难免有被外来侵略者征服的危险。中国人必须不自馁,赶快振奋起来,乐观地加入全世界创造新文化的工作。资产阶级文化以前各阶段的文化,有些具有永久价值的永远不磨的东西。例如古希腊及罗马即是如此,中国亦然。中国的文化,其中有些堪以作为对人类社会有较大贡献的精粹。文化以生产力及社会关系的发展为基础,生产力发展到一新形态,社会关系改变,则文化必然变化。然而以前的文化之精粹可以在另一形态下保存着,或者经过一番更新而发展,却非完全归于澌灭。文化的发展是有累积性的。具有不磨价值的文化元素,虽产生、发育于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之中,却不只是一个民族的,在本质上是全人类的,它是对人类整个文化的贡献。到将来民族文化消灭之时,各民族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将被世界化;即使不能世界化,亦将被保持为世界文化内部变异中的某地方的特性。这样,民族文化的优秀元素,不仅不会随着民族文化的消灭而消灭,反而能得到世界化,这也是辩证的行程。中国有为全世界、全人类保持并提供优秀文化的义务,有改造其旧文化使与世界文化相适应的责任。我们如果不主动地对旧文化进行改造,而待外人来强行改造,那就难免沦于奴隶地位。中国文化本来是先进的,不料以后停滞了,落后了。在此时代,中国应由西方文化给予的刺激,而大大地发挥固有的创造力,创造出新的文化,使之在将来的世界文化中有重要的地位,做出新的贡献。1、下列对于中国旧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旧文化不应该总原样保持,而应加以改造,使其与世界文化相适应,从而为全世界、全人类提供优秀文化。b、中国的旧文化既包含对中国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的病态的部分,也包含了对人类社会有贡献的良好的健康的部分。c、中国人对待文化问题具有盲目性,他们不能认识自己旧文化中的病态部分,也不能认识自己旧文化中的健康部分。d、中国旧文化需要中国人主动地加以改造,而不能由外人来强行改造,否则会让已经落后的中国文化沦于奴隶地位。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各民族独立地创造出的民族文化石世界上伟大的独立发达的文化之一,是中华民族具有伟大创造能力的体现。b、虽然自汉至明少数民族的贵族常常给中原的汉民族以创伤,但这些民族最终都为中原汉民族较先进的文化所同化。c、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中具有不灭价值的文化元素,其产生、发育都与全人类有关,既属于这个民族,也属于全人类。d、如果将来民族文化消灭,各民族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不是被世界化就是被保持为世界文化内部变异中的某地方的特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外国资本主义的文化侵入中国,而中国民族的文化已经没有了同化对方的力量,甚至有被对方同化的危险。b、中国必将产生新文化而成为世界性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而国内一些人却对此缺乏认识,竟提倡全盘欧化。c、资产阶级文化既含有积极意义的成分,也含有消极意义的成分,对它的正确态度是否定消极成分,肯定积极成分。d、中国人既不能守旧不改,也绝不能妄自菲薄,而是应该赶快振奋起来,乐观地加入全世界创造新文化的工作中来。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费宫人,年十六,未详其何地人。德容庄丽。怀宗语周后,命侍公主;主绝怜之。宫人见上忧流寇昌炽,未尝不窃抱杞人忧也 。王承恩者,怀宗之近侍也,宫人私向之问寇警。承恩曰:“若居深禁,何用知此!”宫人曰:“惟居深禁,不可不知而预计也。”承恩奇之。寇愈炽,怀宗忧愈深,宫人之问承恩者愈数。承恩曰:“若何不询诸他人, 而惟予数数也!”宫人曰:“ 人皆泄泄,孰是以君国为意者? 吾见公忠诚,故相问耳。”甲申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破都城。王承恩走报帝,帝与后泣别,召公主至,左袖掩面,右手挥刃,断左臂,未死,手栗而止。随与承恩至南宫,登万岁山之寿皇亭自缢;帝居中而承恩右,承恩且从容拜命而相随于鼎湖也。时尚衣监何新者,趋入宫见帝, 不得;见公主仆地,他宫人悉走散,费宫人哭侍其侧;相与救之而苏。公主曰:“父皇赐我死,我何敢偷生! 且贼至,必索宫眷,我终难匿也。”宫人曰:“请以主服赐婢,婢当谎贼以脱主。”新仓皇负主出。李自成射承天门,费宫人服主服,匿眢井中。 贼钩而出,见李自成,曰:“我长公主也,若不得无礼!”自成以赐其爱将罗姓者。罗于闯冲陷攻取,居首功,故自成赐之以酬勋。罗甚喜。宫人曰:“闯命, 吾不敢违矣!然我,帝子也,尔能设祭先帝,则从子矣。”罗更喜甚,从其请。诸贼大张乐,为罗贺,罗痛饮大醉。入内,宫人亦具酒,为同牢卺酌又以大觥饮罗。罗曰:“吾得子,欲草一疏谢闯王,而愧无人。”宫人曰:“是何难!我能之。君盍寝, 俟我撰就言君也。”罗愈喜,陶然就卧,齁如雷。宫人屏去侍女,挑灯独坐。闻中外之籁俱静,于是以纤指挟匕首,睨罗贼之喉,力刺之。罗颈裂,负痛跃起 ;屡仆屡跃而始僵。贼众惊,排闼救之 ,已无及。时华烛尚明,众见宫人盛妆端坐而无语。 审视之,则已颈粉项而悠然逝矣。闻于自成,自成骇叹而礼葬之。遂以为公主已死而不复索。【注】眢:枯竭无水 齁:打呼噜的声音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尝不窃抱杞人忧也 窃:私自b、婢当谎贼以脱主 脱:逃脱c、俟我撰就言君也 就:完成d、睨罗贼之喉,力刺之 睨:斜着眼睛看5、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能表现费宫人“心念国事”和“勇敢机智”的一组是3 惟居深禁,不可不知而预计也a、 闯命, 吾不敢违矣! 寇愈炽,怀宗忧愈深b、 是何难!我能之 宫人私向之问寇警c、 我长公主也,若不得无礼 人皆泄泄,孰是以君国为意者d、 睨罗贼之喉,力刺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费宫人长相端庄秀美,冒充公主都没有被发现破绽。她虽年幼,却很有大局观念和危机意识,曾经多次向忧心国事的皇帝打听流寇作乱的情况。b、王承恩目睹了李自成破城时崇祯帝方寸已乱试图杀掉自己女儿的惨烈场面,也看到了崇祯帝上吊之时的状况,他在对崇祯帝跪拜之后也从容赴死。c、明宫内的侍从和皇亲在国难面前有些人表现出了誓死效忠的一面,连身为金枝玉叶的公主也想要遵从父命而死,最后她在费宫人的帮助下,被何新背出了皇宫。d、以公主的身份出现在李自成面前的费宫人可谓大义凛然,被赐给罗某以后更是将罗某哄得团团转,这也让罗某对她失去了戒心,最终命丧在她的手里。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承恩曰:“若居深禁,何用知此!”宫人曰:“惟居深禁,不可不知而预计也。” (4分) (2)时尚衣监何新者,趋入宫见帝, 不得;见公主仆地,他宫人悉走散,费宫 人哭侍其侧;相与救之而苏。(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完成89题无题唐韩偓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注】这首诗写于唐朝灭亡不久后的公元910年8、这首诗歌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联系全诗加以简析。(5分)9、这首诗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名句是 ,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人生如梦, 。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清华的“终身校长”梅贻琦 1931年底,梅贻琦临危受命,出任清华校长。自罗家伦1930年离职后,因为长时期没有合适人选,清华校长不断易人,国民党政府只好令“留美学生监督”梅贻琦出山。对这一任命,梅贻琦虽感荣幸、快慰,却担心不能胜任,便一再请辞,终未获准,遂赴任。他当时的心理在就职演说中有极为诚恳的表白:“(我)又享受过清华留学的利益,则为清华服务,乃应尽的义务,所以只得勉力去做。但求能够用尽自己的心力,为清华谋求相当发展,将来可告无罪于清华足矣。”他借此提出一句关于大学教育的经典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不拘一格揽人才,被“三破格”的华罗庚即是典型一例。 梅贻琦做人外圆而内方,人称“寡言君子”。他虽是校长,却不大权独揽,只要有教授提出有利于清华发展的建议,他就会颔首微笑:“吾从众。”工作中遇到问题,他也总是先问旁人:“你看怎么办好?”得到回答后,如果他同意,便说:“我看就这么办吧!”如不同意,则说我看还是怎样怎样办为好,或说我看如果那样办会如何如何,或者说“我看我们再考虑考虑”,而从无疾言厉色。不仅如此,为了清华的发展,他还创立了被外界称为“教授治校”的校务委员会制度。校务委员会委员由教授会选举,在梅贻琦领导下,学校的主要决策由校务委员会共同做出。这种集体领导的民主制度,极大地发挥了教授的作用,使校长、教授、学生同心同力一起推动学校的发展。 梅贻琦治校既能博采众议,又对自己认定的事固执不移。他在主张学术独立、自由教育的同时,审时度势,极力推行通才教育。他认为在抗战的特殊背景下,大学重心“应在通而不在专”,以满足社会、国家的需要为宗旨。显然,他的这一办学方针与国民政府颁布的抗战建国纲领相悖,但他一意坚持只唯实,不唯上。他还强调对学生操行的培养,要求教授在指导学生读书、做学问时,“必须指导学生如何做人”。 “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梅贻琦用这八个字概述他与清华的血缘之亲,表达他对清华的挚爱。身为校长的他,对清华的一草一木寄有深情。1949年后他在美负责管理“清华基金”。叶公超每到纽约都去看他,劝他回台,把清华的这笔钱用到台湾。他每次都说:“我一定来,不过我对清华的钱,总要想出更好的用法来我才回去。”他不愿把这笔钱拿到台湾盖大楼以装潢门面,他想用在科学研究上。台湾有人骂他“守财奴”,他也不在乎。1955年,他终于找到“更好的用法”。到台后,他把这笔款子用于筹建“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晚年的梅贻琦患病住院,住院期间,他的病桌旁始终有只手提包,他去世后,夫人韩咏华打开包一看,竟是“清华基金”的历年账目,一笔一笔,清清楚楚,令在场者无不动容. 梅贻琦爱庐,亦爱庐内的同仁、朋友和学生。闻一多被害,悲愤之余,他一面妥善安排闻一多的后事,一面与当局交涉追查凶手,向报界发表谈话,揭露特务的罪行。为防止类似惨案的发生,他立即将潘光旦夫妇、费孝通一家和张奚若安排到美驻昆明领事馆避险。吴晗思想活跃,当局曾令清华解聘吴晗,他先拒绝,然后悄悄通知吴晗离去。国难当头,学生运动迭起。梅贻琦理解、同情学生的爱国热情,以超人的冷静维持稳定局面。学生进城游行,他派卡车把学生接回。当局要逮捕、开除学生,他想方设法给以保护。有学生被捕,他费尽周折去保释。学生们也很体谅梅贻琦,每要闹学潮时,总先贴出拥戴梅校长的大标语。 正是凭借梅贻琦的智慧、务实精神和果断的态度,在那非常的岁月,清华不但保存了元气,还从颇有名气而无学术地位的留美预备学校跻身于世界名校之列。 (摘编自张昌华梅贻琦:清华的名片,有改动) 相关链接: 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自此后一直到他在台湾去世,一直服务于清华,因此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他与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共同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百度百科) 对于学校时局,则以为应追蔡孑民先生兼容并包之态度,以克尽学术自由之使命。昔日之所谓新旧,今日之所谓左右,其在学校,应均予以自由探讨之机会,情况正同。此昔日北大之所以为北大;而将来清华之为清华,正应于此注意也。(梅贻琦语) 梅贻琦这个名字始终与清华大学联系在一起,原因不仅在于他是历任清华大学校长中任职最久的一位,更因为他是为形成清华校风贡献最卓著的人之一。清华著名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自梁启超演说中的引用之辞,而真正能够将之充分发挥者则是梅贻琦。(生斯长斯,吾爱吾庐记清华前校长梅贻琦)(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对自己负责管理的“清华基金”,梅贻琦非常珍惜,有人多次劝他将这笔钱用到台湾搞建设,他都以委婉的口气予以拒绝。 b、梅贻琦为人儒雅谦和,与人交往不善言谈,对于教授提出的建议,他只是用“吾从众”来予以回答,因此,被称为“寡言君子”。 c、梅贻琦在清华大力推行当时国民政府反对的通才教育,这与他对当时抗战形势的认识和“只唯实不唯上”的做人原则有着重要的关系。 d、破格任用华罗庚和想尽办法保护潘光旦夫妇、费孝通一家及吴晗教授,是梅贻琦爱惜人才的不同表现。 e、梅贻琦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不只因他担任清华校长时间最长,还因为凭借他的品质和精神,使清华在非常时期保存了元气,并跻身于世界名校之列。(2)从本文看,“梅贻琦做人外圆而内方”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3)梅贻琦先生具有哪些教育思想?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4)你对梅贻琦提出的大学的重心“应在通而不在专”的观点有何看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近年来,以互、诚信、敬业、孝敬为核心的伦理价值观正在神州大地上蔚然成风,我们每天都可见可闻以各种形式进行着的善行义举。b、他的不情之请让郑峰很难办。若不答应,不合人情;若答应了,又违背原则。郑峰只好用“还是让我回去考虑一下再说吧”搪塞。c、“微博之夜”盛典隆重举行,到场的明星可谓炙手可热,因出演甄嬛传中的甄嬛而红遍两岸三地的孙俪也现身活动中。d、刘建国做客杭州的行程排的很满,记者的采访只能见缝插针地安排在他从宾馆前往浙江人文大讲堂的路上。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我们相信,中法双方只要把握大局,抓住机遇,加强交往与合作,注重沟通与协调,妥善处理重大敏感问题,两国关系就能够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b、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的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c、养老金国家保障型就是指完全由政府承担退休养老责任,筹集资金由国家财政安排,个人无需承担任何缴费责任,在其退休时发给相应数额的退休金。d、近十年间,我国造林7千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14、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 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 , ,靠购买中国稀土满足其各行业对这一资源的需求。甚至封存自己的矿山我国的稀土分离技术在世界上已经遥遥领先一些国家更是看准了便宜的“中国货”甚至连国际定价权都不在我们手中我国还不是稀土强国但作为世界稀土储存量最丰富的国家a、 b、 c、 d、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 二 年 级 语 文 期 考 试 题【参考答案】1、c(解析:与原文信息不符。原文有“如果就”,是一种假设说法。选项将假设说法当成了事实。)2、c(解析:“产生、发育都与全人类有关”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产生、发育于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之中”。)3、b(解析:“对此缺乏认识”的“此”指的是中国民族文化失去了同化其他文化的力量,且有被同化的危险。)4、b(脱:使逃脱,使动用法)(a、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廉颇蔺相如列传窃:私自,私下)(c、轲自知事不就、功成名就荆轲刺秦王就:成功,完成)(d、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廉颇蔺相如列传睨:斜着眼睛看)5、c(a、下句表现的费宫人假意逢迎,体现了费宫人的机智; b、上句表现怀宗的忧虑,下句表现费宫人对罗某的哄骗,体现了费宫人的机智; d、上句表现费宫人识人)6、a(由原文“王承恩者,怀宗之近侍也,宫人私向之问寇警”可见,费宫人是向皇帝的近侍王承恩打探消息)7、(1)承恩说:“你在宫禁内,何必要知道这些呢?”宫人说:“就是因为住在宫禁内,所有不可不预先打算一下。”王承恩认为她很奇怪。(关键词:若、计,每个1分;两个个分句,每个1分)eg.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苏武传eg.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2)当时任尚衣监的何新,飞奔进宫寻找(拜见)皇帝,却没有见到;看见公主卧倒(趴在)在地上,其他的宫人都逃散了,(只有)费宫人在公主的旁边哭着服侍;(于是)和她一起救醒了公主。(关键词:趋、相与;特殊句式“哭侍其侧”,每个1分;三个分句,每个1分)eg.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eg.趋之若鹜eg.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eg.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8、反衬(对比) 诗人以“有鸣鸦”衬“无鸡犬”,以“见花”衬“不见人烟”,以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衬千村万落的萧条冷落,表达了诗人对泉州军暴行的愤慨、对流离失所的百姓的同情、对世事的 无限感伤。9、诗歌描绘了流水潺潺、落日西沉、群鸦鸣噪、繁花似锦,但人烟荒芜的农村生活画面。 反映了唐末乱世混战造成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社会现实。10、(1)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 (2)早生华发 一尊还酹江月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11、(1)选c得3分,选e得2分,选d得1分。(a项“搞建设”说法不正确;b项强加因果,“吾从众”表现的主要是梅贻琦的民主作风;d项“破格任用华罗庚”不只是爱惜人才,更多的是招揽人才的手段。)(2)在工作上,他与人交谈从无疾言厉色,在治校方面他能够采取民主作风,实行“教授治校”的制度,且能虚怀若谷,博采众议;但是对于他认定的事,他会固执不移,无论阻力多大,都要坚持只唯实不唯上的原则,坚持推行通才教育。在保护师生时,机智灵活,方法得当,头脑冷静;坚决爱国主义事业,对当局暗杀民主人士的罪行,敢于揭露,拒绝当局解聘吴晗的要求。(3)办大学不在于有大楼,而在于有大师;培养人才需审时度势,满足社会、国家的需要;学生教育,既重学问又重做人;主张学术独立、兼容并包、自由教育。(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4)观点一:大学的重心应在培养通才。在抗战的特殊背景下,大学不能担起培养专才的任务。大学应着眼于为学生通向高深而做基本能力的培养。社会和国家需要通才,专才教育使人缺乏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观点二:大学的重心应在培养专才。特殊时期更需要专才,大学按专业设置就是为了培养某领域的专业人才。社会分工细化各个行业都需要专才。通才重视知识的综合性和广泛性,但影响学科专业的深入发展,观点三:大学的重心应在培养“通“和”专“并举的人才。大学对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某类专业知识,还需要更为宽广的知识背景,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的发展需要通与专的结合。优秀的专业人才首先应该是和谐发展,人格完整的人,其次才是所在领域的专家。12、d(解析:a、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它不能形容“伦理价值观”,使用对象错误。b、不情之请,指不合理的请求,常用作求助于别人时的客套话。一般情况下,作为谦称使用。c、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含贬义,不合语境)d、见缝插针,比喻尽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时间或机会。)13、b(解析:a、语序不当中的,“关联词位置不当”,“只要”需放在主语“中法双方”之前。c、搭配不当中的“主宾搭配不当”,主语是“养老金国家保障型”,宾语是“退休金”,应在“退休金”后加上“的一种形式”d、搭配不当中的“不完全搭配”,“植被覆盖率”不可与“十分严重,令人担忧”搭配。)14、d(解析:根据最后一句可以知道,排在最后的一句应该是能够解释“靠购买中国稀土满足其各行业对这一资源的需求”的原因,只有句是直接原因,因此排除a、b两项,c中,两句不能连贯,应排除。)15、示例:你年仅22岁,却把青春的热血洒在了追求正义、通往光明的坎坷路上。你旺盛的生命之花虽过早凋谢,但你在喋血府门的那一刻,却使自己的灵魂得以飞升。88个春秋匆匆流过,你却永远美丽在鲁迅的文字里,鲜活在一代代读者的心中。16、(1)近十年,中国电影国内票房增长迅速,最近一年超过200亿元;但海外票房却增长缓慢,近两年甚至有所下降。(2)中国电影在保持国内票房的同时,也应提高国际竞争力,大力开拓海外市场。17、立意:做事要脚踏实地,日积月累,切忌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 附录:【参考译文】费宫人,年龄已经十六岁,不知道她具体是哪地的人。容貌端庄艳丽。怀宗告诉周皇后说,把她赐给公主做侍女,公主非常怜爱她。费宫女看见皇上对流寇日益猖獗的形势非常忧心,也私自跟着担心。有一个叫王承恩的,是怀宗的近侍,费宫人私下向他打听贼寇的情况。承恩说:“你在宫禁内,何必要知道这些呢?”宫人说:“就是因为住在宫禁内,所有不可不预先打算一下。”王承恩认为她很奇怪。贼寇益发猖獗了,怀宗也更担心了。费宫人问王承恩的次数也越多了。王承恩说:“你为什么不问别人,单单多次问我?费宫人说,别人都很不关心,谁把君主和国家当一回事了?我看您忠诚尽职,所以问您。甲申三月十九,李自成攻破皇城王承恩飞报给崇祯帝,崇祯帝召公主来,用左袖挡住脸,右手出刀砍去,断了公主的左壁,公主没死,皇帝手抖,不忍再砍。便带着王承恩出了宫,爬上后面的景山上吊,皇上在中间吊死,王承恩在右面吊死,承恩在临死时还从容地拜了几拜,才跟着殉死了。当时任尚衣监的何新,飞奔进宫寻找皇帝,却没有见到;看见公主卧倒在地上,其他的宫人都逃散了,费宫人在公主的旁边哭着服侍;和她一起救醒了公主。公主说,父皇让我死,我怎么敢偷生况且一会乱贼到了,一定会搜查宫眷,我始终也躲避不了。费宫人说,请把您的衣服赐给我,我当冒充您以使您逃掉。何新背着公主勿勿逃走李自成攻打承天门射时,马上要入宫,便换上公主的衣服,藏在枯井中。李自成一伙进来后,把她拉上来,见到了李自成后,费宫人说,我是长公主,你不可以对我无礼。李自成把她赐给了爱将罗将军。罗将军在闯王手下冲锋陷阵,长居头功,所以李自成把公主赐给他酬劳他的功勋。罗大喜,费宫人说,李闯的命令我不敢违背,!但我是帝王的女儿,如果你能够替我设祭祭祀我的父皇,并且把王承恩附在旁边一同祭奠,我就从了你。罗一听,更高兴了,便听从了他的请求。费宫人哭拜了先帝,然后拜了王承恩,说,王公,王公,你现在能死而复生来检验我当年的誓言么?我将兑现我当年的话贼人大张其鼓,为罗庆祝娶了美人,罗喝到大醉。回洞房后,费宫人也准备了酒,并准备了太牢饭和交杯酒,又用大杯劝罗某继续喝酒。罗说,我得到了你,想写一个奏表来答谢闯王,只是惭愧没人会写。费宫人说,这有什么难,我可以写,你快去睡吧,等我我写好了就读给你听。罗更高兴了,欢快的卧下睡了,鼾声大作。费宫人遣散侍女,挑灯独坐,听到里外都没动静了,便用细细的手指执住了短刀,斜着眼睛望定了罗贼的喉咙就是一刀,使劲地刺去。罗某的头颈被割破了,痛的跳了起来,一连几次跌下跳起才僵着。贼人大惊,推门进来抢救,已经来不及了。当时华灯仍高照,众人见费宫人盛妆端坐,不发一言,上前细看,粉颈已经割裂,悠悠地死去了。这事传到李自成那,李自成惊叹,把她以礼安葬。于是,贼人都以为公主已死,不再追索了。【诗歌鉴赏】一、读译流水独自缓缓地流动,天边孤独的落日也渐渐西沉着。村落间听不到任何的鸡鸣犬吠声,听到的只有那凄凉鸣噪的乌鸦声。众多的村落像寒食节似得,看不到一丝的炊烟和人烟,看到的只是那艳丽无比的百花。二、作品赏析这首诗是晚唐诗人韩偓在唐亡之后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描写战乱后农村人烟绝灭的荒凉萧瑟的悲惨景象,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饱含感伤之情。这首诗写于唐亡后不久的公元910年(后梁开平四年)。诗题中的沙县、龙溪县、泉州均在今福建境内。诗中所描写的“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磁盘制作复制委托合同
- 茶叶知识直播考试内容及答案
- 现代俄语文学题目及答案
- 2025整车货物的运输合同
- 物体表面采样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安辅警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农业含解析
- 营运车辆保养课件
- 2025汽车租赁合同范本(简化版)
- 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辽宁省抚顺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辅警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4年福建浦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2025四川内江市法院系统招聘聘用制审判辅助人员12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养老院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内江市总工会公开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14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医药代表开发医院经验分享
- LYTZW-GW-001《公司文件编号管理规定》
- GB/T 45993-2025元宇宙参考架构
- 企业内训师考核与激励制度
- (高清版)DB44∕T 1024-2012 《水性环氧防腐涂料(双组分)》
- 2025年纪委遴选笔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