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促進學校、家庭及社會的教育夥伴關係彭森明一、成功的教育需要學校,家庭與社會相互合作眾所皆知,學校,家庭及社會(指學校及家庭之外的環境),都肩負教育下一代的使命。雖然各自的功能與影響力有所不同,而且也會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以及社會的變遷,有所改變,但三者之間互動所造成的整體教育大環境,對兒童的發展與學習,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唯有結合這三種力量,才能真正有效地改進教育(Rich, 1998; National PTA, 2000;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4)。理由很簡單,因為兒童生長在這大環境中,這大環境中的一切人,事,物以及文化(如風俗,習慣,道德及價值關念等),都具有正面或負面的教育力量,很自然地影響兒童的學習與成長,猶如一個人置身於大花園中,要他不見五彩繽紛的情景,不聞其香,也很難。每個兒童,自從胎兒起,都會受到父母的影響。父母是兒童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啟蒙老師。(有些家庭,祖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分擔此項功能。)舉凡學前教育準備(School readiness)以及入學後的持續關懷與輔助(Support and assistance),都會影響兒童學習與成長。早在1960年代,美國社會學家,James Coleman,從一項全國性的研究調查中,即發現各學校之間學生成績的差異,大部份是反映學生家庭環境的差異(Coleman, et al., 1966)。來自好家庭的學生,成績大部份都不差。所以父母對子女教育的職責與功能,不容忽略。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生活世界,也逐漸地從父母的懷抱及家庭成員,擴大到鄰居及其他社會環境,並逐漸受到親戚,朋友,其他兒童,鄰居,教會以及書本,收音機及電視廣播,電影中的人物及故事的影響。這些大環境中的影響力,在兒童上學之後繼續擴大,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教育動力與資源。許多教育研究都指出,這些動力與資源,若能與學校教育措施相輔則相成,否則若與學校教育相異或脫節,則不僅造成學校功能不彰,而且也造成許多不良後果(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4; Coleman, 1987)。在公立學校教育未普及之前,教育的工作,主要靠家庭,父母及社區來負責。在那時,兒童們都在全家,及全村人的注意,管教,關懷與照顧下長大。不過,隨著社會工商結構的變化,這種現象也變了,變成更複雜。許多父母上班忙,與孩子在一起活動的時間,往往被忽略。鄰居之間,也大都不相往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似乎也冷淡多了。尤其在大都市裡,誰會自動或主動地去管教其他人的孩子?另外,交通以及電視,電腦網路,及其他傳播媒體的發達,也大大地擴大兒童及青少年的視野與學習範圍,使孩子們受到各種不同環境的影響,間接地減少了學校的功能。尤其兒童花在學校管教下的時間,每天平均最多也不過三分之一,加上漫長的寒暑假,比率就更低了。假如遇上不明理的家長們,老師們能做或敢做的事,也相對減少。因此要改進教育,提高學習成效,改變人民素質,只靠學校談何容易。因此許多教育學者都呼籲,教學工作不能全靠學校與教師的力量。成功的教育,需要家庭的合作,父母們參與,以及全體社會的贊助。(Decker, George, & Decker, 1994)。有鑑於此,如何增進學校,家庭及社會之教育夥伴關係,以締造和諧互補的學習大環境,即成了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在美國近一、二十年來的教改運動中,此項工作即列為施政重點之一。比如在2000年教育目標中,即有一項呼籲每一所學校需儘力倡導和建立與家庭的合作關係,以促近家長對教育的積極參與(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7)。1996年美國柯林頓總統夫人希拉蕊所著全村之力(It takes a villege to educate a child),特別強調家庭和社區參與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另外,Head Start, Title I Projects等聯邦教育輔助法案,都明文要求制定家庭與社區參加教育的具體措施(Importing Americas School, Act)。還有各州及地方教育法案與改革計劃,也都積極推動家庭,社區與學校之合作。但如何去落實學校,家庭與社會的教育夥伴關係呢?誰來主導?誰來推動?如何推動?做些什麼工作?那些工作有效?父母及學校之權責如何區分?父母該參與學校決策嗎?父母的參與會不會造成越權或干涉的不當現象?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問題。本文即針對這些問題,綜合一些美國資料(Berclay, 1977; Bauch,1988; Epstin, 1995, 1988; Espinoza,1988;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0)供教育先進們討論及參考之用。二、一般方針與原針(一)夥伴關係應以互助(support),互動(motivate)和互補(augment, supplement, enrichment, enhancement)為宗旨。其目的是經由相互對學生的關懷與輔助,增加學習機會。在此宗旨下,學校的政策,教學計劃與實施,依舊應由學校教師全權負責。父母的參與,應著重於諮商與輔助。父母的參與不能取代教師或其他學校人員,更不能造成干預,控制或相互爭取私人權益的現象。當然學校也應負起績效責任,對家長及學生負起應盡的教學任務,達成教育目標。(二)夥伴關係應以學校為中心,為主軸來推動。一切具體措施,應由學校教師統籌計劃,主動並積極去推動。一切以學校為主導的活動,應列入學校例行工作,照章依序去執行,以免因人而易,造成朝三暮四,或半途而廢的現象。(三)夥伴關係必須理念一致,目標相同。良好的夥伴,必須具有共同努力的目標,而且對各自的權責,也有明確的瞭解,並能積極執行。一些私立及教會學校,和一些明星公立學校,學校與家庭之間,往往較具有此種和諧現象,所以合作密切(Coleman, 1987)。因此促進教育夥伴關係的首要工作,是加強溝通,建立學校,家庭,以及社區人士的共識。學校應利用各種管道,向家長及社區大眾,說明學校努力的目標,並傾聽家長及學生的需求,以便善用資源,促進相互合作,達成共同的教育目標。(四)夥伴關係的推展,應有法源依據。在民主法治的國家這是很重要的。有了法源依據,任何事都比較容易辦好,比如美國在其改進美國學校法案中(Improving Americas Schools, ACT),明文規定凡是接受聯邦Title I補助的學校及學區,必須擬定並實施學校與家庭夥伴關係的具體計劃。因此推展夥伴工作,成為例行工作,無容置疑。另外法律立規定公司機構必須允許員工請假參與子女學校的事務及活動。法律規章,不僅是施政依據,而且也直接宣導父母及社區機構參與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並鼓勵公私立機構提供教育資源(如供參觀,製作特別節目及活動,見習,課後輔導,體育及休閒活動等),以增加兒童學習機會。另外法律也可明文規定政府經費補助及其使用方案。如美國貧困學童補助法案(Title I)中,即規定補助金可用來舉辦親職教育或其他與家庭有關的教育活動。這些措施,無形中增強了學校與家庭的夥伴關係,尤其對資源不足的地區與學校幫助更大。三、學校的職責 為促進教育夥伴關係,學校應負主導責任,因此可做的具體工作很多。大致可分三類:(一)教導父母如何做好父母;(二)設置通訊管道,與父母保持密切聯繫;(三)設置父母諮商及顧問委員會,聽取家長建言。細節分述如下:(一)教導父母如何做好父母。一般父母都期望子女成為好學生。但限於家庭經濟環境以及本身知識程度與能力,父母給予子女的教導,差別很大。許多父母雖想做好父母,但往往力不從心,無法如願。因此學校與社會應設法幫助所有父母,在家善盡教導之責,成為學校教育的良好夥伴。下列是一些可做的工作:1.經常開辦親職教育研討會,針對一些問題,提出討論,藉此提供父母一些親職知識與技能,教導如何輔育各年齡及發展階段的兒童,並讓父母了解如何在家創造良好學習環境,以及如何指導家庭作業和專題研究報告等。另外對特殊兒童的父母,學校更宜幫助父母認識事實,並給予支持,讓他們不會感到無助。2.設立父母資料中心,提供父母有關的兒童發展,醫療保健,以及處理教育問題的資料以及父母與學校人員一個聚會場所。另外每年開學初,提供一些相關的社會服務機構資訊,以便父母運用這些資源與服務,去輔育小孩。(二)設置通訊及溝通管道,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繫這方面的工作,每個學校都有不同的方式,包括:1.開學初,召開家長大會,說明學校施教方針與要求,並明確宣示歡迎家長與學校聯絡,學教師會面,討論學校事宜,以瞭解學生在校及在家之表現。另外舉辦教師夜,讓家長與各班教師會面,談談自己子女在校狀況,以及對教師的要求,如何彼此合作等。如有需要,教師亦可利用電話或家庭訪問,了解學生狀況。2.編訂父母手冊,詳細記述學校重要行事曆,學校與父母公約,處理學生問題以及和學校聯絡之程序等,讓父母了解學校之教育目標,父母之職責,以及如何與學校合作。3.利用日常家庭聯絡簿,將每日之家庭作業,以及學校通知,簡報等,要求學生帶回給父母簽字,以便讓父母瞭解孩子在校所做所為。4.設置電話專線,讓父母可隨時向學校詢問。另外若學生有任何問題症狀時,立即通知學校或家長。假如學校有電腦設備,可設立自動電話系統,迅速與家長聯絡。比如學生缺課,電腦即可及時通知家長。5.設置學校電腦網站,將所有相關資料,比如教學課程,教師名單,每日作業,各項活動日期等存入資訊庫,供家長查詢,另外亦可設置專頁,供家長提問題討論或自動通訊給相關家長。(三)設置家長顧問委員會,做為諮商以及溝通意見之用雖然學校之決策,是學校主管及教師之職責,但學校不妨設立顧問委員會,聽取家長們之心聲與意見,做為決策之參考。不過委員們必須瞭解,他們不能施壓力,去干涉學校及教師之權益,亦不能為私人利益而爭,應以全體學生利益為出發點為學校提出建言。四、家庭與父母的職責做為良好的教育夥伴,父母能做的事也很多,包括:(一)幫助小孩做好上學準備除了日常注意兒童飲食,衛生,保持健康身心之外,父母應從小幫助小孩養成作息正常的習慣,培養自動自發,有上進心的學習棈神,以及能與他人相處,合作,分享的個性。另外亦應培養聽人指揮,依章做事的能力。許多研究發現,這些都是優良學生的特質。上學時,具有這些特質的學生,都較能學得多,學得快。所以父母宜以此做為家教重點(School readiness)。(二)關心孩子課業,並做適當輔導孩子上學後,應多與孩子談論學校功課與活動,一方面瞭解學校內容,另一方面也趁機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況,適時提供協助,解決疑難。具體工作包括提供安靜的學習環境,堅守作息時間,監督孩子每日做完功課,輔助孩子做專題研 究報告,提供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等(Build positive home conditions that support school learning and behavior)。在美國有人曾經研究為何許多越南難民的子女能在短短幾年內克服種種學習困難,成為學校最優秀的學生。研究發現,許多父母吃完晚飯後,即清開飯桌,全家一齊做功課,一齊學習。此種情景,讓人敬佩,也說明了父母關心與輔導孩子學習的重要性。可惜在美國,據調查只有36上班的父母天天幫助小孩做功課,50的父母看過孩子的家庭作業(Familiesand Work Institute, 1995)。不過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父母不能關心過頭,替孩子們代做功課,反而害了孩子。(三)積極參與學校舉辦的活動,並儘可能去做義工服務參與學校活動,如家長會,體育活動,校外旅行參觀等,是家長的權利與義務,一方面可增加對學校教育的膫解,一方面也表示對學校的支持與贊助。另外也給孩子們做好榜樣,關心他們的學校,關懷他們的教育。研究顯示,熱心參與學校活動的家長,他們孩子的成績也比較好(Donnbusch & Ritter, 1988)。在海外以週末上課的華文學校中,經常可以遇到一些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門口就走了,下課時再匆匆來接孩子,從來不參加學校活動。這些家長們的孩子也大部份不會好好學中文。一個學校若大部份的家長都是這樣,這個學校一定很難辦好,孩子的學業也很難令人滿意。可見家長的熱心與合作是很重要的。(四)主動與教師諮商合作父母平時應注意孩童日常行為,如有異常現象,應即刻與教師聯絡諮商,尋求解決辦法,以防止行為惡化。當然有些情況,教師與家長的合作,不宜讓孩子知悉,以免造成誤會與故意反抗。另外合作的重點,應以防患重於治療,關懷與照顧重於責罰,而且要持續堅持合作,以免功虧一簣。(五)向學校提供改進意見父母可參加家長會以及學校和地方之各種教育委員會,向學校提建言,以求改進,並藉此監督學校之施教方針與表現。五、社區機構的輔助社區機構,包括政府,公、私立機關,有許多教育資源,若能積極投入學校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有莫大助益(Familiesand Work Institute, 1995),其具體工作包括:1.公、私立機構,應允許在職父母,在上班時間請假參與學校活動,或到校服務。2.大公司除了提供托兒所及幼稚園之外,還可經常提供親職教育講座及討論會, 幫助員工教育子女。3.警察單位與學校及家庭合作,維護學生守法及在校外之安全,並防患學生不良行為。4.提供人力及物力,支援學校辦理更多的教育活動,營造學習機會。5.教會,圖書館,社會福利機構,以及青少年服務團體,可提供課後輔導,體育活動,以及休閒活動等,以便疏導學生,陶冶學生。6.提供獎金,獎勵努力上進,熱心公益的學生,或資優及表現特優的教師。7.電視以及其他大眾傳播媒體在製作節目時,以兒童身心健康為重,做為選材考量。8. 提供參觀或暑期實習的機會,並派員到校做專題演講。9.各種社團,可借用學校場所及設備,利用晚間及週末舉辦文教活動,服務家長及學生。六、可能面臨的阻力與解決辦法雖然上述具體做法,許多學校或多或少都已進行,但也往往會受到一些阻力,不能完全做到。有些阻力來自教師,有些來自學生家長。來自教師的阻力包括(一)教師缺乏訓練,不知如何有效地與家長合作;(二)教師校務負擔太重,無暇與家長做更多的合作;(三)學校手續太麻煩(Williams & Charkin, 1988)。針對這些問題,學校首先需認定推展家庭與社區夥伴關係,是必要的例行工作,是教師日常工作的一部份,而不是額外的負擔。另外師資培育機構,應在其課程及訓練活動中,加入有關促進家庭與社區合作的策略,技巧與理念。學區以及學校之間也可舉辦講習會或研習班,討論一些推展家庭合作的經驗與具體做法。來自家長的阻力,包括(一)家長本身工作太忙;(二)身體健康不良;(三)知識程度低,能力不足(有些父母本身還像小孩未成熟);(四)家長不會主動或擔心被教師看不起(Leitch & Tangri,1988)。消減這些阻力,主要需要教師主動與家長溝通。提供指導與輔助。一般家長都樂意接受教師之善意與關懷,教師對這些家長,如同對學生一樣,需先獲得他們的信任與敬仰,有了這種基礎之後,彼此之間的互助與合作,就容易多了。七、結語總之,教育是家庭,學校,以及其他社會機構團體共同的職責,幼兒的學前教育,主要依靠父母。許多研究都指出,幼兒的心智及語言的發展,主要依靠與父母的日常互動,從觀察,模仿,發問,回答中學得,因此父母與幼兒在一起的時間很重要。父母必須多和幼兒說話,交談,多向小孩問問題,及回答小孩問題(Scott-Jones, 1988)。小孩上學之後,學校擔負起有系統性的正式教育,因此學校的課程,設備,學習環境,以及教師之素質和施教方法,當然大大地影響學生學習。不過,在這段學習期間,家庭與其他社會機構,也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必須與學校密切合作,提供輔助與配合,才能達到教育至善的地步。本文提到一些方針與工作項目,期望在政府支援下,學校能積極推展夥伴關係,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實現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念,讓我們的下一代接受最優良的教育,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國民。(作者任職於美國聯邦教育部)參考文獻:Berclay, G. J., (Editor, 1977). Parent involvement in the school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Bauch, P. A., (Winter, 1988). Is parent involvement different in private schools? Educational Horizons,78-82. Coleman, J. S. (August-September, 1987). Families and schools. Educational Researcher, 32-38. Coleman, J. C., Campbell, E. Q., Hobson, C. J., McPartland, J., Mood, A. M., Weinfeld, F. D., & York, R. L., (1966).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ornbusch, S. M., &Ritter, P. L., (Winter, 1998). Parent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A neglected resource. Educational Horizons, 75-77. Epstein, J. L. (1995, May). School/family/community partnerships: Caring for the children we share. Phi Delta Kappan, 701-712. Epstein, J. L. (Winter, 1988). How do we improve programs for parent involvement? Educational Horizons, 58-59. Espinoza, R., (Winter, 1988). Working parents, employers, and schools. Educational Horizons, 63-65. Families and Work Institute, (1995). Employers, families, and education: Promoting family involvement in learning.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Leitch, M., L., & Tangri, S. S., (Winter, 1988). Barriers to home-school collaboration. Educational Horizons, 70-74. National PTA, (2000). Building successful partnerships: A guide for developing parent and family involvement programs. Bloomington, IN: Nat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东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第一次招聘1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年新乡延津县选调县外在编在岗教师回乡任教的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中铺镇选聘摩云村文书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安全培训教室设备清单表课件
- 2025年光伏发电用控制器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北京邮电大学与通信工程学院招聘1人(人才派遣)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甘肃张掖市教育局培黎职业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1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中职高考对口升学(理论考试)真题卷【轻工纺织大类】模拟练习
- 2025江苏南京市浦口区卫健委所属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人才1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小学安保人员安全培训课件
- 食品行业的食品创新与新产品开发
- 汽车内饰的清洁护理
- 2024信息安全意识培训ppt课件完整版含内容
- JGT366-2012 外墙保温用锚栓
- 社区普及反假货币知识讲座
- 医院健康体检表
- 肌肉工作原理
- 冶金工业矿山建设工程预算定额
- HGT-2521-2008工业硅溶胶的内容
- 译林版三年级英语上册全册课件
- 岩棉复合板外墙保温的施工工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