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澄迈县第三中学初中生物教师论文 新课标下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新思考.doc_第1页
海南省澄迈县第三中学初中生物教师论文 新课标下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新思考.doc_第2页
海南省澄迈县第三中学初中生物教师论文 新课标下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新思考.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省澄迈县第三中学初中生物教师论文 新课标下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新思考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自学能力,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在此背景下,教师要使学生各方面都能有所发展,则必须落实到生物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当中。身处农村,作为一名初中生物学教师,怎样才能很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完成生物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个人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思考。一、教师必须明确生物新课标所体现的基本观点在讲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枯叶碟的形态与枯叶非常相似,称为拟态,这能有效的躲避敌害,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植物界的开路先锋地衣能在岩石表面生长,同时它的生长又腐蚀了岩石,说明地衣对岩石这一特定环境的适应性;地衣生长所分泌的衣酸又腐蚀了岩石,从而改变和影响环境。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充分阐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物尽天择,适者生存”。在讲述“消化和吸收”时,小肠的长度可达5-6m,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并且在小肠的内表面还有许多环形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使小肠成为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此外新课标下初中生物学体现的基本观点还有许多,如对立统一、整体与局部、相互联系、一般与特殊等。因此,如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善于运用新课标中初中生物学体现的基本观点思考和解决问题,不但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且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二、分析学生实际情况,根据学校本身条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传授生物学知识和研究方法通过学生对基本观点的理解,完成了生物课的思想教育功能后,教师的重点转移到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和对生物学研究方法的运用,这直接体现了新课改的意图和新课标的贯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是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农村的初中学生居住地分散,所接受的小学教育层次不一,理解接受能力差距较大,并且大都没有学过自然、地理等科目,对生物学的理解仅限于语文课本上的介绍。另外,农村中学的基础设施、办学条件、教学设备严重落后,没有足够的课外时间进行各种探究活动,对知识的理解将局限于理论这一切为初中生物学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难度。但农村中学生也有自己的优势:居住于大自然中,每天都与各种生物打交道,对生物有熟悉感,对各种生物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也为农村教师的生物学教学奠定了基础。作为农村初中生物学教师怎样面对这些不利条件和有利因素,让新课程理念、新课标精神落到实处,个人作了如下探索。(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明知学习十分重要,但却不愿意进入学习状态,不愿去接受学习任务;强迫其学习,又会让其产生逆反心理。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要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必须要求教师打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优美和谐的教学环境应该是充满情趣和欢乐的、洋溢着诗意和鼓舞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会收起到双赢的效果。这种环境中充满了民主、和谐、宽松、宽容、赏识的教学氛围,尊重和保护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大胆的自主讨论、合作交流。教师要保持快乐的精神面貌,促使学生学习,从而能亲师、乐学。(二)利用学生熟悉生物的优势,强化其亲身体验,使其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能够做的探究活动,放手让他们去做。比如“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制代用品,这样可以消除实验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并使他们逐步形成了环保和节约的意识。见到韭黄和韭菜颜色的不同。学生提出问题:叶绿素的形成与什么有关?然后根据两者的载培条件只有遮光和不遮光的不同,做出假设:光是形成叶绿素的条件。接着便是设计对照实验:取长势完全相同的两盆韭黄,一盆放在光下,一盆放在暗处,几小时后,观察两盆韭黄颜色的变化,便可知光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整个过程,简单明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习动物细胞的结构时,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制动物细胞模型。上课时,学生带来的“细胞”可真是丰富多彩,有的用凉粉,有的用琼脂,有的用藕粉,有的用果冻,有的用胶水看到这些大胆的创作,惊异的同时,你不得不佩服学生的创新思维。(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学生求知欲的激发,离不开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可利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景、自然现象创设问题情景,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比较关心的或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自然界中水往低处流,可为什么在植物体内水却往高处流?”“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这一谜语中“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各指什么?等,都是很好的问题情景。经过这一过程,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激发,并对生物学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当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后就会自主地进行学习,自主地动脑筋探索知识奥妙,愉快地寻求知识归宿,从而激发起更高的求知欲,这对于他们形成生物学概念,掌握生物学规律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生物学的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法。学生对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学习的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自然倾向的激发,因此采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可以很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在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有许多探究的实例:如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我提前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实验,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验体会进行讨论:“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两周后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发芽)拿到课堂上。学生对种种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和交流,教师几乎没费口舌,学生就得出结论: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讨论时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坚持光也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我就因势利导,布置他们继续做光是否影响种子萌发的探究实验,把探究活动引入了新的境界。这种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课堂上讨论得非常热烈,组与组之间还发生了争论,并就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向教师提出质疑:“如果外界条件都具备,把大米种下去回会发芽吗?”;“把炒熟的麦子种下去会发芽吗?”等等,不知不觉,同学们在争论中深入,在争论中整合,在争论中得到提高。在讲述“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时,教师把两只同样的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向一只试管中通入空气,另一只试管中通入人体呼出的气体,让学生观察试验现象。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空气吸入人体后再呼出就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它在人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些都可以在农村中学实行的教学手段,效果更加明显。当然,除了探究式教学法外,还有其他教学方法:如例证法、类比法、角色扮演法等。如在讲“血液”这一节时,教师形象生动的将血细胞的三种成分比喻为“搬运工”、“修补匠”、“英勇的战士”这样做,可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形象逼真,产生很强的感召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在轻松愉快中传授了知识。综上所述,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