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态势分析.pdf_第1页
我国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态势分析.pdf_第2页
我国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态势分析.pdf_第3页
我国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态势分析.pdf_第4页
我国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态势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我国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态势分析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是当前科技创新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由生命 科学和生物技术引领的生物经济将引起全球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利 益格局的重大调整 我国生物技术发展较快 创新活跃 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也逐年 递增 在各高技术领域中 生物技术是我国最有希望实现跨越发展的 领域之一 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已把生物技术列为 未来 15 年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 基于以上形势 本文从申请授权状况 所属地区 国别 申请人类型 有效专利等多方面分析生物技术发明 专利态势 以多角度反映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状况 一 近年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总体状况 2002 年至 2005 年 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 1以年均 23 0 的增长率递增 其中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年均增长 29 0 国外发明专利申请年均增长 15 1 2006 年 国家知识产权局受 理的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估算为 6300 件 2 2006 年 国家知识产权 局共授予生物技术发明专利 2072 件 其中国内专利授权 1366 件 约 为 2002 年 156 件 的 9 倍 年均增长 72 0 国外专利授权 706 件 约为 2002 年 165 件 的 4 倍 年均增长 43 8 见图 1 1 本报告生物技术涉及的国际专利分类 IPC 号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的标准 报告统计数据根 据专利的主分类号统计 OECD 规定生物技术领域涉及分类号包括 A01H1 00 A01H4 00 A61K38 00 A61K39 00 A61K48 00 C02F3 34 C07G 11 00 13 00 15 00 C07K 4 00 14 00 16 00 17 00 19 00 C12M C12N C12P C12Q C12S G01N27 327 G01N33 53 54 55 57 68 74 76 78 88 92 2 鉴于 2006 年受理的部分发明专利申请尚未完成国际专利分类 此数字为估算的数字 2 图1 近年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 授权状况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 件 国内申请国外申请国内授权国外授权 从 2000 年开始 生物技术发明专利国内申请量一直超过国外申请 量 国内所占比重在六至七成左右 从 2003 年起 生物技术发明专利 国内授权量超过国外授权量 2006 年国内所占比重达到 66 见图 2 图2 近年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 授权所占比例 59 67 63 67 68 66 57 56 51 49 0 20 40 60 80 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 国内申请所占比例国内授权所占比例 截至 2006 年 12 月 31 日 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受理生物技术发明 专利申请约 37300 件 占总受理量的 3 4 其中国内申请约 23300 件 占 62 5 国外申请约 14000 件 占 37 5 截至 2006 年 12 月 31 日 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授权生物技术发明专利 8011 件 占总授权 量的 2 7 其中国内专利 4606 件 占 57 5 国外专利 3405 件 占 42 5 一 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 授权所属国家分布状况 一 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 授权所属国家分布状况 3 截至 2006 年 12 月 31 日 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国外生物技术发 明专利申请中 美国占 35 2 位居第一 其后依次是 日本 18 7 德国 8 2 英国 5 0 瑞士 4 8 丹麦 3 9 韩国 3 2 法国 3 1 荷兰 3 1 加拿大 2 1 见 图 3 欧盟国家总申请量占国外发明专利申请的 29 9 图 3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所属国分布 美国 35 2 日本 18 7 德国 8 2 其他 12 7 加拿大 2 1 英国 5 0 瑞士 4 8 丹麦 3 9 法国 3 1 韩国 3 2 荷兰 3 1 截至 2006 年 12 月 31 日 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国外生物技术发 明专利中 美国占 30 8 亦居第一 其后依次是日本 23 5 德 国 7 2 瑞士 5 6 英国 4 7 韩国 4 6 丹麦 3 8 法国 3 6 荷兰 3 3 比利时 1 6 见图 4 欧盟 国家总授权量占国外发明专利授权量的 28 5 4 图 4 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授权所属国分布 美国 30 8 日本 23 5 荷兰 3 3 比利时 1 6 法国 3 6 丹麦 3 8 韩国 4 6 英国 4 7 瑞士 5 6 德国 7 2 其他 11 3 美国 欧盟 日本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国外申请总量的 83 8 授权量占国外授权总量的 82 8 欧盟国家中 生物技术发明申 请和授权八成以上来自德国 英国 丹麦 法国 荷兰和比利时 二 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 授权所属地区分布状况 二 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 授权所属地区分布状况 截至 2006 年 12 月 31 日 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国内生物技术发 明专利申请中 上海 32 4 和北京 17 4 以较大优势领先于 其他地区 其后依次是广东 6 2 江苏 5 9 浙江 4 2 山东 3 9 湖北 3 7 辽宁 3 0 天津 2 5 四川 2 3 见图 5 图 5 国 内生物技术发明 专利申请所属 地区分布 上海 32 4 北京 17 4 其他 18 5 广东 6 2 江苏 5 9 浙江 4 2 四 川 2 3 天津 2 5 辽宁 3 0 湖北 3 7 山东 3 9 截至 2006 年 12 月 31 日 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国内生物技术发 5 明专利中 北京占 22 4 排名第一 其后依次是上海 15 7 江 苏 7 8 广东 7 5 湖北 5 9 浙江 4 1 山东 3 8 四川 3 6 天津 3 5 辽宁 3 2 见图 6 图 6 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授权所属地区分布 北京 22 4 上海 15 7 江苏 7 8 广东 7 5 四川 3 6 天津 3 5 其他 22 5 辽宁 3 2 山东 3 8 浙江 4 1 湖北 5 9 以上十个地区申请量合计占国内申请总量的七成八 授权量占国 内授权总量的八成一 三 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人类型分布状况 三 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人类型分布状况 截至 2006 年 12 月 31 日 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国内生物技术发 明专利申请中 企业申请约占三成 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申请占近五 成 但是 近几年企业申请比重呈明显下降趋势 2001 年企业申请占 国内申请总量的近四成 2005 年所占比重已不足二成 而大专院校和 科研单位申请比重呈上升趋势 2005 年所占比重已超过六成 特别是 大专院校 近几年申请比重明显上升 2001 年大专院校申请占国内申 请总量的二成 2005 年所占比重已接近四成 见图 7 国外生物技术 发明专利的申请人构成比较稳定 八成来自企业 6 图 7 近年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人类型分布 5 10 15 20 25 30 35 40 2001 年 2002 年2003 年2004 年2005 年 比 重 个人 大专院校 科研单位 企业 机关团体 表 1 是截至 2006 年 12 月 31 日 我国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排名前十 位的专利权人 排名前十的国内专利权人 都是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 尤其大专院校占绝大部分 而排名前十的国外专利权人大多是企业 表 1 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排名前十的国内外专利权人 排 国内 国外 名 专利权人 数量专利权人 数量 1 清华大学 102 味之素株式会社 日本 90 2 浙江大学 89 弗 哈夫曼 拉罗切有限公司 瑞士 79 3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7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日本 63 4 南京农业大学 69 诺沃奇梅兹有限公司 丹麦 47 5 中山大学 67 宝酒造株式会社 日本 37 6 复旦大学 61 美国辉瑞有限公司 美国 34 7 中国农业大学 55 研究发展基金会 美国 33 8 上海交通大学 54 巴斯福股份公司 德国 32 9 武汉大学 52 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 日本 31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 史密丝克莱恩比彻姆生物有限公司 比利时 29 10 研究所 49 伊莱利利公司 美国 29 四 国内外生物技术研发的技术领域分布 四 国内外生物技术研发的技术领域分布 每一件专利文件都会按照国际专利分类 IPC 分类 以说明发明 所涉及的具体技术领域 统计专利文件的 IPC 分类号分布 可以发现 技术研发热点和技术创新集中的技术领域 与国别相结合 可以观察 7 国内外申请在不同技术领域中的分布 确定特定技术领域国内外的竞 争程度 表 2 列出截至 2006 年 12 月 31 日 国内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 申请 授权数量排名前十的特定领域 表 2 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排名前十的特定领域 国内 国外 技术领域 申请量 授权量 技术领域 申请量 授权量 具有多于 20 个氨基酸的肽 4013 393 突变或遗传工程 3654 906 突变或遗传工程 3850 755 含肽的医药配制品 1461 351 酶或微生物的测定或检验 方法 2037 494 酶或微生物的测定或检验 方法 1293 234 微生物及其组合物 1845 568 具有多于 20 个氨基酸的肽1112 277 酶 1362 208 含有抗原或抗体的医药配 制品 1036 246 含肽的医药配制品 1261 280 生物物质的化学分析 839 191 生物物质的化学分析 1010 207 酶 742 216 改良基因型的方法 889 343 微生物及其组合物 518 153 未分化的人类 动物或植物 细胞 684 168 未分化的人类 动物或植物 细胞 471 76 含有抗原或抗体的医药配 制品 631 160 免疫球蛋白 395 56 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排名前十位的领域依次是 具有多于 20 个氨基酸的肽 C07K 14 突变或遗传工程 C12N 15 酶或微 生物的测定或检验方法 C12Q 1 微生物及其组合物 C12N 1 酶 C12N 9 含肽的医药配制品 A61K 38 生物物质的化学分析 G01N 33 改良基因型的方法 A01H 1 未分化的人类 动物或植物细胞 C12N 5 含有抗原或抗体的医药配制品 A61K 39 国外生物技术 申请排名前十位的领域依次是 突变或遗传工程 含肽的医药配制品 酶或微生物的测定或检验方法 具有多于 20 个氨基酸的肽 含有抗原 或抗体的医药配制品 生物物质的化学分析 酶 微生物及其组合物 未分化的人类 动物或植物细胞 免疫球蛋白 C07K 16 括号内内容为技术领域的 IPC 分类号 下同 8 五 生物技术发明专利说明书页数和权利要求项数 五 生物技术发明专利说明书页数和权利要求项数 美国 企业技术评论 援引美国专利商标局局长杜达斯的报告宣 称 随着技术的发展 专利复杂程度不断上升 导致说明书页数不断 上升 国外学者 Tong Frmae 研究 权利要求项数能够较好反映技术 创新能力 权利要求数量越多 反映出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强 3 以专利 文件的说明书页数 包括附图 和权利要求项数作为对比项加以分析 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与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的质量差距 图 8 显示生物技术发明授权专利说明书平均页数 权利要求平均 项数变化趋势 很明显 近八年 国内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说明书平 均页数 权利要求平均项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表明生物技术在不断 发展和进步 发明专利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越来越复杂 不过 国内 上升幅度小于国外 图8 生物技术发明专利说明书页数 权利要求项数变 化趋势 6 2 8 48 4 9 6 9 1 10 2 11 512 2 30 2 42 1 40 8 30 3 37 9 36 3 40 8 46 3 4 85 1 5 1 5 25 6 7 17 2 6 3 15 4 19 6 17 8 17 2 19 9 21 8 24 4 26 4 0 10 20 30 40 50 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 国内说明书平均页数国外说明书平均页数 国内权利要求平均项数国外权利要求平均项数 六 生物技术有效发明专利状况 六 生物技术有效发明专利状况 发明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二十年 事实上 并非所有专利都能保 护至期限届满终止 能够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的专利才有维持有 3 转引自姜全红 专利资源的量化分析研究 情报杂志 2006 01 第 5 页 9 效的必要性 专利被维持的时间越长 通常可以说明其创造经济效益 的时间越长 市场价值越高 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的有效状况 能够反 映企业 地区甚至于国家的生物科技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 截至 2006 年 12 月 31 日 生物技术领域共有有效发明专利 6501 件 其中国内占五成五 国外占四成五 国外生物技术专利有效率为 85 国内生物技术专利有效率达到 78 国内不同类型专利权人的 专利有效率存在一定差异 国内企业的有效率最高 达到 86 大专 院校为 81 科研单位等约为 74 见图 9 图9 不同类型专利权人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有效率 68 70 72 74 76 78 80 82 84 86 88 国内企业 国内大专院校 国内科研单位 国内机关团体 国内个人 国外平均 有效率 图 10 显示了当前国内外有效发明专利按申请日所在时间段的分 布 其横坐标为距今年限 指申请日距 2006 年 12 月 31 日的时间跨度 有效发明专利中 已维持 5 年以下 含 5 年 的 即申请日于 2002 年 1 月 1 日之后 国内占 72 而国外这一比例只有 15 已维持 11 年以上的 即申请日于 1997 年 1 月 1 日之前 国内只占 3 而国外 这一比例达到 26 已维持 6 至 10 年的 国内占 25 而国外这一 10 比例达到 59 国内有效专利平均已维持年限 指有效专利从其申请 日至 2006 年 12 月 31 日之间的时间跨度 为 4 8 年 国外为 8 7 年 图10 生物技术有效发明专利的已维持年限分布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距今年限 有效专利数量 国内 国外 图 11 显示距今不同年限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有效率 很明显 随着 距今年限的增长 国外有效率下降幅度较小 距今年限为 9 的仍可保 持 50 左右的有效率 但国内有效率下降则比较明显 保持 50 左右 有效率的年限为 5 年 保持 25 以上有效率的年限仅仅为 6 年 图11 不同年限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有效率 0 0 25 0 50 0 75 0 1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1314151617181920 年 百分比 国内国外 11 二 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特点 一 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 授权数量占优 一 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 授权数量占优 随着生物技术被列为我国未来 15 年科技发展战略重点 近年国内 生物技术申请 授权数量已经超过国外 并且国内申请 授权所占比 例继续保持扩大趋势 表明我国生物技术研发整体水平日益提高 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的积累不断增加 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 识不断加强 二 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持续快速增长 二 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持续快速增长 近五年 国内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均以两位数以上的增 长率快速增长 其中 国内申请增长比国外高近 14 个百分点 国内授 权增长比国外高近 30 个百分点 显示国内外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迅猛 我国正迎头赶上 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三 专利制度促进生物技术发展的作用显著 三 专利制度促进生物技术发展的作用显著 在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 授权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 我国生物技 术产业同样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十 五 期间生物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超过30 国内发明专利申请29 0 的年均增长率与前者基本吻合 显示技术创新和专利制度在促进生 物产业发展和提升行业市场竞争力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 国内外生物技术研发热点基本一致 竞争日趋激烈 四 国内外生物技术研发热点基本一致 竞争日趋激烈 多于 20 个氨基酸的肽 突变或遗传工程等九个技术领域的申请在 国内外排名均进入前十 国内外排名前十的技术领域的申请分别占国 内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八成以上 表明国内外生物技术结 构比较类似 研发热点趋于一致 同时也显示为抢战科技竞争的制高 12 点 争取对生物技术的市场主导和控制 国内外继续以较大力度实施 专利布局 围绕生物技术专利展开控制与反控制 主导与反主导的竞 争将越来越激烈 在热点技术领域中 含肽 含有抗原或抗体的医药配制品和免疫 球蛋白三个技术领域的国外专利申请 授权数量均高于国内 突变或 遗传工程 酶两个技术领域的国外授权数量也高于国内 而多于 20 个 氨基酸的肽 酶或微生物的测定或检验方法 微生物及其组合物 改 良基因型的方法 生物物质的化学分析 和未分化的人类 动物或植 物细胞六个技术领域的国内专利申请 授权数量均超过国外 显示国 内在生物技术研究的某些领域中占据了有利的位置 正在不断冲击国 际前沿水平 五 大专院校 科研单位渐成国内生物技术申请的主力军 五 大专院校 科研单位渐成国内生物技术申请的主力军 与企业逐渐成为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主力的大环境不同 近几年国 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中 企业所占比重由四成降至不足二成 而 大专院校所占比重明显上升 近四成的生物技术专利申请集中在大专 院校 二成以上掌握在科研单位手中 此外 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排名 前十的国内专利权人有八名是大专院校 其余两名是科研单位 显示 大专院校 科研单位生物技术研发比较活跃 而企业在生物技术方面 的创新能力后劲不足 这反映出我国目前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水平不高 大专院校 科研单位在研发中要走 产学研 结合的道路 努力植根 于商业应用中 同时企业也应当注意充分利用我国大专院校 科研单 位的科研优势 增强自身竞争力 否则 就会出现大专院校 科研单 位的专利申请 授权数量高于企业 但在专利有效率上低于企业的现 13 象 致使实验室的科研成果难以产业化 或产业化成本很高甚至无经 济价值 而企业则缺乏创新成果和产品 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 中 企业之所以占居绝对主导地位 就是因为科学研究和商业资本在 产业化的环节中找到了契合点 六 国内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质量仍有差距 六 国内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质量仍有差距 1 生物技术发明授权专利说明书平均页数 权利要求平均项数国 内外差距扩大 1 生物技术发明授权专利说明书平均页数 权利要求平均项数国 内外差距扩大 尽管国内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说明书页数 权利要求项数总体上 呈现上升趋势 但是 国内上升幅度小于国外 1999 年 国外专利说 明书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