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四川高考语文试题简评1110110011.doc_第1页
2009年四川高考语文试题简评1110110011.doc_第2页
2009年四川高考语文试题简评1110110011.doc_第3页
2009年四川高考语文试题简评111011001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四川高考语文试题简评 罗渡中学 彭小清 2009年四川高考语文试题,按照考纲对考生语文能力的要求,达到了“强化基础、强调实用、突出整体、促进发展”的命题目标。全卷坚持以能力立意,注重考查现代社会和考生个体发展所必需的语文素养,呈现出以下特点:一、立足于稳,保持命题连续性。今年的试题,在命题思想、试卷结构、考点安排、能力层级方面保持了基本稳定。命题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有利”(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推进中学素质教育,特别是为即将启动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导向)、三个统一(在学科特点上,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素养上实现语文知识、能力测查与健康人格、思想品质测查的统一;题目设置上实现稳定性与开拓性统一)和四个原则(以考纲为纲,以课标为据,以思想命题,以能力立意)上的稳定。试卷结构主要体现在试卷长度、主客观题分布、题目数量、题型设置、赋分权重等方面基本稳定。考点安排和往年一样,重点测查语文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全卷围绕现行考纲规定的能力层级分别设置不同难易的题目,在每个层级的赋分上虽略有调整,但总体上仍然保持稳定。二、稳中有进,强化命题导向性。以思想命题,不局限在四平八稳,而是在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上导向。今年命题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引领语文教学“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如诗歌鉴赏选择爱国诗人陆游“热爱祖国山河,关心人民疾苦”的诗篇,意在体现“以诗养心、以诗育人”的语文审美教育思想;语言表达选择反映抗震救灾的照片,让考生表达颂扬之情,意在推进语文教学贴近生活、融入时代,使学生语言修养与思想修养有机结合起来;小说想象鉴赏,涉及人的身心健康问题;文言文慈溪县学记涉及古代兴教办学,育人选官等教育与政治方面的问题;科技说明文滥用抗生素与DNA污染涉及人类生命健康等问题。这些命题的设计,意在引领语文教育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中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二)引领语文教学把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背 诵名句名篇是语文教学的的特色之一,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化的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默写名句,如果偏于使用补足型试题,容易助长学生死记硬背。今年的默写在往年使用理解型、情境型题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应用型题型,意在引领中学教学让学生能把理解背诵的名篇名句用来阐 述某种观点、表达某种感情、描摹某种景物等。(三)引领语文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的思维。阅读抗生素滥用与DNA污染一文的第7小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提供信息作出新的推断(人类要不断研究新的抗生素来抑制耐抗生素细菌的增长),这就是由已知通向未知,让学生有所发现。名句名篇的默写不孤立地考一篇,而是将一个类型的诗文联系起来比较异同,这就加大了思维强度,有利于引导中学语文开展比较教学,让学生从知识的联系中去掌握知识。作文题目“熟悉”,语言平实、颇具思想张力,立意空间大,如“熟能生巧”“熟悉使人有亲切感和安全感”“自以为熟悉的人和事,其实很陌生”“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最不了解的”“熟悉可以变为陌生”“熟悉不等于了解”“熟悉需要一个过程”“熟悉的距离”“有时需要我们放弃熟悉的东西”“陌生可以变为熟悉”“熟悉使人焦灼和困苦”“熟悉往往被漠视”“我们熟悉明星的一切,却忘记了身边的人”“熟悉的东西正在离我们远去”“最不熟悉的恰好是自己”等等。对这个作文题目内涵的发掘和深化,学生甚至可运用逆向思维,倒弹琵琶出新意,可以形成“熟悉有时是一种可怕的习惯”“熟悉形成的思维定势束缚人”“不要觉得一切都熟悉,要走出生活的惯性,以求新的发现”的深刻立意,进而阐述“人们所熟悉的东西,有时又在束缚着人们”的道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四)引领语文教学回归教材。目前,语文教学淡化教材甚至抛开教材搞题海战术的做法,弄得学生疲于奔命。针对这一弊端,试题加重了取材于课本的分量,在课文中选择名篇名句默写、将课本中的文言文与试题文言文选段结合考查。此外,在词语运用辨析(漫话清高)、句子仿写(荷塘月色)都取材于课本。这有利于平常的语文教学。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例子,教是为了不教。”为了抓好高考这个“反三”,就必须搞好教材这个“举一”。这样做可以减少无效劳动,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从而有兴趣地、生动活泼地去学好语文。(五)引领语文教学向广阔的生活领域拓展延伸。大 语文教育观要求把学语文、用语文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这个认识出发,试题广泛地取材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础题材料涉及体育、科技、抗震救灾、四川建设、文化热点、大学生创业等;小说鉴赏涉及人应该怎样健康生活;文言文阅读涉及兴教办学、选拔人才;科技说明文选有关医学的抗生素滥用与DNA污染;提取信息题选择了科技论文聚乳酸合成研究新进展。这样的选材意在提醒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拓宽语文的学习空间,把课堂上学语文与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紧密结合起来。(六)引领语文教学紧扣考试大纲全面复习迎考。高考试题的选材是影响语文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年,命题选材有较大的变化。文言文选材,一改以往选择史传文的惯例,选择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散文慈溪县学记,现代文艺作品阅读,选择的是英国作家凯杰罗姆的小说想象,打破了文学鉴赏选材只选中国散文的固定格式。古诗鉴赏选择陆游的爱国诗篇,突破了只选离情、友情、爱情、亲情材料的窠臼,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些选材,均在考纲范围之内,提醒复习时习惯性的押题猜题,是要吃亏的。三、结构功能优化,注重了素养测查的全面性。与往年相比,试卷的整体感更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 题与题之间的协调配合。今年的每道小题,都从不同侧面突出了语文学科的某一主干知识、核心能力、优秀文化与价值观等。仔细分析和整合各个小题背后所隐含的知识点、能力点、价值导向等,可以形成一个有机配合的测查网络,这一网络几乎覆盖了语文素养的主要方面,从而体现了题目与题目间的整体测查功能。(二) 材料与材料之间的互相补充。本套试卷在选材上注重了广泛性。首先是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现实人生;其次是结合教材命题,注重显隐结合;第三是选择阅读材料,力求文质皆美;第四是选择图片材料,形象直观;第五是注重了人文、地理、科技、自然等多方面多角度材料的相互配合;第六是选择了具有四川乡土气息的材料。 这就克服了选材视角单一、呈现方式呆板的弊端,使整套试卷形式丰富多彩。同时,试卷还注意了材料与材料之间在内容上的呼应,使多种材料在内容上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三)命题方式力求在变化中实现整合。如第六大题三道小题测查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但命题方式各不相同。18题,以汶川特大地震中紧急转运受伤群众的照片让学生表达颂扬之情,测查考生是否具有简明得体、鲜明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19题要求考生在科技论文摘要中提取关键词,测查考生压缩语段、筛选信息的能力。20题给出所学课文中的语段仿照其句式和修辞手法造句,考查考生在模仿中创新的语言能力。材料既有源于教材的,又有教材之外的,都指向语言运用能力的测查。四、选用乡土材料,体现了自主命题的地域性。根据考纲要求和考生的发展需要,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进行能力测试,也是这套试卷的特色之一。如正题第1小题给考生提供了四川人容易读错的四组词语来辨正误。试题中出现了汶川特大地震中紧急转运受伤群众、成都市锦江区向地震灾区群众献爱心、宜宾合江门广场、投资8.2亿在四川建厂等。这些材料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四川卷的特色,较好地发挥了自主命题的优势,对引导语文教学贴近现实生活,促进我省高中阶段地方课程建设,激发广大学生了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等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五、得分情况: 抽样结果:15万份, 第I卷得分:文科平均1425 最高30分,最低3分;理科平均1587 最高30分,最低3分。 11题:文科 1小题平均136分,最高4分,最低0分。 2小题平均246分,最高6分,最低0分。 本大题平均382分。 理科 1小题平均143分,最高4分,最低0分。 2小题平均257分,最高6分,最低0分。 本大题平均4分。12题:文科 1小题平均089分,最高2分,最低0分。 2小题平均209分,最高5分,最低0分。 本大题平均298分。最高7分。 理科 1小题平均086分,最高2分,最低0分。 2小题平均207分,最高5分,最低0分。 本大题平均293分。最高7分。13题:文科 1小题5分,平均13分,最高最低0分。 2小题平均237分,最高5分,最低0分。 理科 1小题平均133分,最高5分,最低0分。 2小题平均259分,最高5分,最低0分。四大题:文科平均:85 最高18分。 理科平均:919 最高20分。 14题: 文科平均:263 最高4分。 理科平均:2 76 最高4分。15题: 文科平均:231 最高4分。 理科平均:2 39 最高4分。16题: 文科平均:165 最高6分。 理科平均:1 61 最高5分。17题: 文科平均:202 最高5分。 理科平均:2 07 最高6分。本大题文科平均880分,最高16 , 最低0分。 理科平均883分,最高17 , 最低0分。18题: 文科平均:391 最高6分。最低0分。 理科平均:385 最高6分。最低0分。19题:文科平均:097 最高4分。最低0分。 理科平均:104 最高4分。最低0分。20题:文科平均:346 最高5分。最低0分。 理科平均:331 最高5分。最低0分。本大题文科平均833分,最高14 , 最低0分。 理科平均82分,最高15 , 最低0分。21题:文科平均:4471 最高60分。 理科平均:4443 最高60分。第II卷:文科平均:7036 最高95分。 理科平均:7065 最高94分。总分:文科平均:8461 最高125分。 理科平均:8652 最高124分。综上所述,今年的语文试题在往年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更加成熟,是一份导向明确、针对性强、科学规范、利于选拔的高质量的试卷。学生客观题部分容易丢分,主观题得分相对容易,但文言翻译有一定难度,因此全卷学生得高分难度较大。致谢在我的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向所有在本文撰写过程中给予我支持、帮助和鼓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