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编号 1009 8003 2004 04 0090 07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研究 从加拿大一起案例看我国司法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白慧林 北京大学法学院 北京 100088 摘要 为抑制信用证欺诈 维护诚实信用的国际贸易环境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运用需突破信用证的独立性 将信用证交易与基础合同交易联系起来考查 这是对信用证独立原则的例外 加拿大最高法院于 1987年审结一 起有关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著名案例 Bank of Nova Scodia appellant v Angelica Whitewear LTD andAngelica Corpo ration Respondents 成功地总结了英美法国家处理信用证欺诈问题的立法 判例 本文从介绍该案入手 结合国际公 约和现有立法 判例 法学理论 分析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确立的必要性及适用条件 以期为我国在新形势下完善 有关信用证欺诈的立法 司法作理论上的探讨 关键词 信用证独立原则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 欺诈 实质性欺诈 诚实信用 利益平衡 善意第三人 中图分类号 D912 28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04 03 18 作者简介 白慧林 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一 案情介绍 1973 年 Whitewear 制造有限责 任公司 Whitew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被 上诉人 Angelica Whitewear 的前身 下文统一简称 Whitewear 与 Protective 服装公司 Protective Clothing Company 下文简称 Protective 签订男服购销合同 前者为买方 后者为卖方 应Whitewear 的申请 Nova Scodia 银行 Bank of Nova Scodia 开出了以 Protective 为受益人 总价款为 350 000 美元的不可撤销议付信用证 该信用证规 定执行CIF 价 货物到达地为蒙特利尔市 兑付时除应交付提单 商业发票 关税单 保险单外 还应交付 有Protective 合伙人之一 Jack Davis 签名的检验证 本案纠纷源于信用证项下两张汇票的兑付 其中一张汇票金额为 107 061 60 美元 是为编号为 SS 3 的发票所开的 另一张汇票金额为 67 480 85 美元 是为编号为 0014 的发票所开的 1974 年 7 月 29 日第一张汇票被Nova Scodia 银行划款 同年 8 月 2日 Whitewear 得知在该汇票兑付时提交的检验证 上所谓的 Jack Davis 的签名系伪造 于是 Whitewear 电报建议议付行 香港上海商行 检验帐上的签 名系伪造请停止继续付款0 可是 上海商行已于 7 月 30 日将第二张汇票议付 Nova Scodia 银行随之于 10 月 2日兑付该汇票 并于 11 月6 日从Whitewear 帐上划款 第二张汇票与附随单据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 0014 号发票上的价款被欺诈性的加价 19 145 57 美 元 2 检验证是针对上海商行 D 72519 号信用证的 并非针对 Nova Scodia 银行所开的信用证 3 检验 证上所载货物重量 1149 11 12 打 与 0014 号发票所载货物重量 1144 11 12 打 不符 4 提单记载 在温哥华交货 运费预付 与信用证规定在蒙特利尔交货 执行 CIF 标准不符 于是 Whitewear 诉称 由于信用证交易存在欺诈及单证不符事实 Nova Scodia 银行错误地从其帐户 中划款 应向其赔偿经济损失共计 126 106 17美元 2004 年7 月 5 日 第 19 卷 第 4 期 法 学 论 坛 Legal Forum Jul 5 2004 Vol 19 No 4 一审法院魁北克高等法院以上述两点理由均不成立为由 驳回 Whitewear 的反诉请求 Whitewear 不服一审判决向魁北克上诉法院提起上诉 上诉法院以全体一致的判决认定存在信用证欺诈 判令 Nova Scodia 银行向其赔偿经济损失 19 044 50美元 但上诉法院并未支持Whitewear 提出的单证不符的 主张 Nova Scodia 银行不服该判决 向加拿大最高法院提起上诉 于是形成这一在加拿大历史上具有里 程碑意义的有关信用证欺诈的著名判例 二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简介 根据国际惯例 信用证制度适用信用证独立原则 即信用证交易与其他合同交易相分离 在信用证 交易中 只要提示付款的单据与信用证的要求在表面上是相符的 单证之间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 即所 谓 单单相符 单证相符0 银行就负有付款的绝对义务 银行不得以基础合同当事人对基础合同的任何 异议拒绝履行付款义务 开证申请人也必须偿付银行为此支付的款项 信用证欺诈例外就是指信用证交易存在欺诈时 付款银行可以拒绝付款 当事人也可以向法院提出 申请 发布禁止令禁止银行付款 该原则的适用 事实上是将信用证交易与基础合同交易联系起来处理 纠纷 银行只要在付款之前得知信用证交易存在欺诈事由 就可以拒绝付款以保全自身利益 法院在处 理信用证纠纷时 不独考虑信用证交易 而且考虑与该信用证有关的其他法律关系 所以它是对信用证 独立原则的例外 独立原则与欺诈例外原则相互补充 相辅相成 共同维护着信用证制度的高效 安全运行机制 不 过 如何正确运用这两项原则 在实践中并非易事 事实上 二者是一对矛盾统一体 过分偏重坚持信 用证独立原则 必然助长不法欺诈行为的蔓延 损坏开证申请人及银行的合法利益 破坏良好的国际贸 易环境 然而过度强调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 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严重破坏一个国家的金融信 用和整个国际社会的金融流通体制 所以 在具体案件中 如何判断信用证例外原则的适用标准成为司 法实践和法学研究的焦点 Whitewear 案也不例外 三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条件 判定信用证交易是否存在欺诈 是该原则适用的前提 在民事领域 欺诈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 念 欺诈的构成要件通常包括 1 欺诈者对事实的虚假陈述 2 被欺诈者因对该陈述的信赖作出或 可能作出错误行为 3 欺诈造成被欺诈者合法权益的损害 4 欺诈行为违反诚实信用 公平正义的基 本法律原则 就信用证欺诈而言 上述欺诈的一般构成要件不可或缺 但是并非只要符合上述要件 受 害者就可以信用证欺诈例外为抗辩理由 达到拒付货款的目的 所以 欺诈例外原则中的欺诈必须符合 更加严格的构成要件 一 欺诈的主体 欺诈例外原则是开证行或申请人在受到来自受益人一方的欺诈时 可据以拒付或请求司法救济的 一项法律原则 因此实施欺诈行为的受益人是当然的欺诈主体 但是 实践中有条件实施欺诈行为的人 不仅仅是受益人 还可能是涉及信用证交易的第三人 如承运人等 同时 提示票据请求兑付的人也不 91 第 4期 白慧林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研究 Black s Law Dictionary West Publishing Co 1979 at 594 对欺诈的定义为 无论是通过语言 文字或行为 或虚假 的或误导性的宣称 还是通过对本应披露事实的隐瞒 对事实作虚伪陈述 以此故意欺骗他人 以至于他人将据以行事 并造成法律上的损害 0 对此 5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6 以下简称UCP500 作了精辟 权威的阐述 UCP500 1993 第 3条规定 a 就其性质 而言 信用证与可能作为其依据的销售合同或其他合同是互相独立的交易 即使信用证中含有对此合同的任何援引 银 行也与该合同毫不相干 并不受其约束 因此 一家银行作出的付款 承兑和支付汇票或议付和 或履行信用证项下的其 他任何义务的承诺 不受申请人与开证行或受益人之间的关系而提出的索赔或抗辩的约束 b 受益人在任何情况下 不 得利用银行之间或申请人与开证行之间的合同关系 0 仅仅是受益人及其代理人 还有可能是其他正当持票人 如票据的善意受让人等 所以 在认定欺诈的 主体时 需要对这些例外情况进行探讨 本案中 Le Dain 法官对下列两种例外情况作了分析 第一种情况是 单据由受益人或其代理人向开证行提示 而他们对欺诈行为一无所知 在该问题 上 Le Dain 法官援用英国判例 United City Merchants Investments Ltd v Royel Bank of Canada 该案中 在卖方及受益人不知情的情况下 承运人的经纪人欺诈性地记载了货物装船时间 而有关该时间的规定 恰是信用证要求的一项实质条款 Lord Diplock 坚持例外原则不适用于第三方实施欺诈 而受益人是无 辜者的情形 Whitewear 案中 Le Dain 法官明确支持 Lord Diplock 法官的观点 他讲到 我同意 United City Merchants 一案的观点 例外原则的适用应当限于信用证受益人实施欺诈的行为 不能扩展适用于受 益人是无辜者情形下的第三人实施的欺诈行为 0 第二种情况是 受益人或某个第三人有欺诈行为 而单据由善意第三人向开证行提示 对该问题的 分析 Le Dain 法官同样援用一案例 即美国著名的 Sztejn 案 Sztejn 案确立了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原则 Whitewear 案中 Le Dain 法官讲到 为了法律的统一性 我们应当坚持UCC5 114 2 的规定以及 Sztejn 案 的观点 即 例外原则不适用于信用证项下单据的正当持票人 0 二 欺诈的范围 尽管在具体案件中明确区分 票据的欺诈0与 交易的欺诈0并非易事 然而明确欺诈的范围仅限于 前者 或是包含后者 以及 交易的欺诈0仅指信用证交易的欺诈 还是包含基础交易的欺诈 意义重大 在Whitewear 案判决作出之前 各国立法 判例及学说在此问题上的态度并不明确 Le Dain 法官指出 我认为 信用证独立原则的欺诈例外不应该局限于所提示的单据的欺诈 还应 该包括欲凭欺诈性的信用证获得付款的欺诈性基础交易 0 依我看来 信用证独立原则的欺诈例外应扩 展适用于信用证受益人的一切行为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杜绝信用证受益人因欺诈获利 0Le Dain 法 官的这番陈述 明确界定了信用证欺诈例外的范围 不但表明欺诈例外同时适用于 票据的欺诈0与 交 易的欺诈0 而且明确指出 交易的欺诈0应包括基础交易的欺诈 为法官处理信用证欺诈例外案件时 将 信用证交易与基础合同交易联系起来考查的纠纷解决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 欺诈的程度 如果说 探讨欺诈的范围是为了确定欺诈例外适用的外延的话 那么对欺诈程度的研究就是从纵深 方面进一步确定欺诈的内涵 总的来讲 在实体上 欺诈必须是实质性的 在形式上 欺诈的成立必须有 明确 充分的证据证明 1 交易欺诈的程度 美国新UCC5 109 在界定欺诈这一概念时 使用了 实质性欺诈0的概念 但并没有确立判定 实质 性欺诈0的一般标准 相关判例一直以 严重到足以摧毁信用证交易基础的欺诈0这样的模糊词语来界 定这一概念 众所周知 信用证交易的基础 实质上就是指信用证交易赖以存在的基础交易目的的实 现 没有后者 前者就如无本之木 所以 如果单据中的欺诈因素对单据购买人而言是实质的 或者欺 诈行为对基础交易的参加者有重大影响 以至于严重背离了订约时的目的 那么该欺诈就是实质性的 92 法学论坛 2004 年 比如 Intrawold Industries Inc v Girard Trust Bank 一案的判决就这样写到 我们认为只有严格地限定于以下情 形 才可以对一项付款承诺发出禁止令 即受益人的欺诈行为动摇了整个交易的基础 以至于开证行无法再坚持其独立 地位以履行付款义务 Intrawold Industries Inc v Girad Trust Bank 336 A 2d 316 Pa S C 1975 在美国 UCC5 114 2 就未指明所谓的 交易0仅指 信用证交易0 还是包括 基础合同的交易0 1995 年 修订后 的新UCC5 109 规定 欺诈的范围除票据的欺诈外 还包括 受益人对开证人或申请人的实质性欺诈0 此条规定 由于 直接针对申请人 可以认为包括了受益人在基础交易中的欺诈 有关学说也赞同此观点 所以 交易的欺诈0在美国不 仅指信用证交易的欺诈 还包括基础交易的欺诈 在英国 尽管 Le Dain 认为 Lord Denning M R 在Edward Owen Engneering 一案的判词实质上表明其并不欲将信用证欺诈例外限定于票据的欺诈 但为维护信用证独立原则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 地位 英国法律并不肯认 交易的欺诈0应当包含于信用证欺诈例外之中 在加拿大 United City Merchants 一案曾建议不 要将欺诈例外局限于票据的欺诈 但是 在 Whitewear 案判决作出之前 尚无这方面的明确立法或判例 1983 1A C 168 当然 在具体案件中 确定一项欺诈是否构成 实质性欺诈0 还得视具体情况而定 2 票据欺诈的程度 在国际信用证制度中 信用证交易的最根本要求就是我们常说的 单单相符 单证相符0 就单证相 符而言 英国与加拿大使用 严格相符原则0 the rule of strict compliance 美国判例总体上认同该原则 但也有案例采用所谓的 实质相符原则0 a rule of substantial compliance 即如果单证实质上相符 尤其 不符之处就其性质而言是技术上的或仅为逃避讨价还价 那么法院应当尽其所能支持该票据的有效性 新UCC5 109 的 正式评注0 Official Comment 也认为 如果 对票据的购买者而言 票据的欺诈是实质 性的0 就适用信用证欺诈例外 Le Dain 法官认为 尽管英国与加拿大法院一直未接受美国的 实质相 符原则0 但是他们显然已经认识到 票据上某些小的变化或不符之处尚不足以构成银行拒付的理由 所以 如果票据的伪造或欺诈并未实质上改变票据的本质 而只是些轻微的 虚假性记载 则当事人不得 援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 只能根据基础合同请求违约救济 只有欺诈造成票据所应有的特定法律功 能丧失 本质上已不再是特定信用证所要求的票据 申请人才能申请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救济 就单单相符而言 Le Dain 法官要求具备两项要件 即 1 所有单据在整体上与同一项交易所涉及的 标的有充分的一致性 sufficient identification of the goods 2 表面上单据之间要有联系 单据之间不相矛 盾 lingkage of documents 这两项要件也为国际商会银行协会就UCP 1974 第 7 条的说明所印证 可 以看出 事实上单单相符也存在一个实质相符的问题 这就是说 单单相符并不要求每一票据都与交易 所涉及的标的有一致性和联系性 只要所提示的票据在整体上具有这一证明功能即可 同时 单据的记 载虽存在一定的欺诈性或虚伪性 只要在本质问题上互不冲突 就不得援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 所 以 在研究欺诈的程度时 无论是交易的欺诈还是票据的欺诈 Le Dain 法官都主张从实质上看问题 只 有构成实质欺诈 才能适用欺诈例外原则 3 实质性欺诈的证明标准 欺诈能否被明确证明是英美等国普遍适用的证明标准 认定一项欺诈已被明确证明的一个重要标 志就是 申请人是否在银行付款前已使银行对欺诈事实引起注意 这一标准早在美国 Sztejn 案中就已 确立 此后英美国家的判例均援用该证明标准 在 Whitewear 案之前 亦有加拿大判例肯认这一标 准 Whitewear 案中 Le Dain 法官经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 讲到 我赞同 Edward Owen Engeneering 案的 证明标准 那就是在开证行兑付信用证项下票据前 欺诈事实已经清楚 明确地向银行证实0 whether fraudwas so established to the knowledge of the issuing bank before the payment of the raft as to make the fraud clear or obvious to the bank 小结 通过对上述三要素的分析 Le Dain 法官对本案作出以下判决意见 1 议付行上海商行是正 当持票人 欺诈例外原则对其不适用 在开证行Nova Scodia 银行付款之前 Whitewear 并未就涉诉的 0014 号发票上存在欺诈行为的事实以充分的证据向银行清楚 明确证实 所以 Nova Scodia 银行的付款行为 93 第 4期 白慧林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研究 比如在 Rosen案中 法院就主张 只要在开证行支付信用证项下款项之前 欺诈事实已经引起开证行的注意 那么 就可以适用欺诈例外原则 而不论这种欺诈事实是否是在持票人作出付款请求之前引起开证行的注意 见 Rosen v Pullen 1981 126 D L R 3d 62 Ont H C sztejn案中 Shientag 法官指出 我相信该案呈现了一种不同的情形 这里不是买卖双方对违反商品质量方面的 争议 这里可以说卖方已经有意地不运送买方指定的货物 在此情况下 在汇票和单据向银行提示请求支付前 卖方的 欺诈已经引起了银行的注意 银行的信用证项下义务的独立性不应该延伸到保护不道德的卖方 0 该解释谈到 第 7条所称相符应作如此解释 所有的单据在整体上与同一交易相联系 就是说 在表面上每一单 据要与其他单据有联系 而且单据之间不得彼此不符 0 Bank of American Nat Trust 虽然检验证记载的货物数量 与发票记载的货物数量有出入 但并不构成实质性欺诈 然而提单的记载与信用证存在实质性不符 即 使申请人为减少损失接受了货物 银行也不得违背 单证相符0的原则付款 所以 最高法院撤销了上诉 法院的判决 三 我国立法 司法现状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 我国立法 司法现状 到目前为止 我国尚无有关信用证欺诈问题的专门立法 各级法院虽有不少涉及信用证欺诈问题 的判决 但是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 权威性的规范体系 现在法院处理类似案件的直接依据是最高 人民法院 1989 年颁发的5全国沿海地区涉外 涉港澳经济审判座谈会纪要6及 1995 年颁发的5全国海事 审判工作 宁波 研讨会纪要6的有关规定 两个5纪要6确立了我国信用证欺诈例外的基本原则 在无相 关立法的情况下 为我国在这方面的司法实践提供了依据 但是 这两个5纪要6的局限性也是十分明显 的 第一 法律效力低下 5纪要6尚不构成司法解释 只能起到一个指导司法实践的作用 所以 以如此 效力低下的法律文件确立一项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法律原则 并保证其正确适用 在实践中很难执行到 底 第二 缺乏如何认定信用证欺诈的具体规定 使得各级法院在相关案件的处理上具有极大的随意 性 严重违背了法律统一性原则 第三 我国法院颁布冻结令冻结 信用证项下货款0 这一做法与国际 通行的颁布禁止令禁止 银行的对外承兑和付款行为0的做法相左 而且我国法院颁发冻结令的条件不 够严格 缺乏对善意第三人保护的相关规定 第四 5纪要6在规范对象和适用的法院上亦存在局限性 前一5纪要6的规范对象仅限于中国银行 而现阶段 能开展外汇结算业务的银行不限于中国银行一家 后一5纪要6只有海事法院可以适用 限制了其他法院的适用 第五 两个5纪要6均缺乏信用证止付的具 体措施 容易造成各司法机关在实践中各行其是的混乱局面 二 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立法上的缺陷 法院在运用欺诈例外原则保全信用证项下货款时也暴露出司法干预过宽 止付 信用证条件过于随意等弊端 产生许多不良后果 引起国际商界的关注 如何规范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 的适用条件 提高执法水平已成当务之急 Whitewear 案不仅在加拿大有里程碑的历史意义 对我国同 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概括来讲 我国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坚持诚信原则和利益平衡原则 参考国际惯例行使自由裁量权 从Whitewear 案我们可以看出 对欺诈主体 范围 程度的认定 证明标准的把握 举证责任的分配以 及司法救济上如何权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等 各国都没有严格的法律规定 这给法官留下很大的自由裁 量余地 如何确保法院在法律规范的指引下 正确运用自由裁量权处理案件 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利 益 银行信用和司法公正 在该问题上 笔者认为坚持以下几个原则很有必要 第一 坚持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被誉为 帝王条款 君临法域0 1 是现代民商法的最高原 则 更是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运用的法理基础 虽然根据国际惯例 受益人或其他票据提示者只要提交 表明合格的票据便有权获得兑付 但是 若它们进行信用证欺诈 提交表面上合格的票据而实施实质性 欺诈的交易 或干脆提交欺诈性票据以骗取银行的兑付 其行为完全是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 以诚实信 用原则为基础 运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 将欺诈行为从信用证独立制度的保护状态下隔离出来 是保 障信用证机制顺利运转 防止欺诈行为 倡导公平交易 体现社会正义的必然要求 第二 坚持利益平衡原则 利益平衡原则是民商法学价值观从近代民法的形式公平向现代民法的 实质公平转变的具体体现 利益平衡原则要求法院在作出每一项司法裁判时 都要权衡对照双方的利 弊得失 防止因为保护一方利益而给对方造成更大的损害 信用证欺诈例外的实质就是国家通过权威 的司法力量来平衡管理所不能制约的 利益冲突0 2 在如何运用欺诈例外原则的问题上 不但要如 Le Dain 法官在Whitewear 案中所强调的 权衡信用证独立原则在维护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与打击 抑制信 94 法学论坛 2004 年 用证交易欺诈的重要性这两个政策性考虑 而且要在信用证及其相关的交易中 权衡申请人 进口方 受益人 出口方或善意持票人 与付款银行 开证行 议付行或者保兑行等 之间的利益矛盾 所以 利益 平衡原则是运用欺诈例外原则处理问题的方法论依据 第三 参考国际惯例 国外立法及判例 5民法通则6第 4 条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和第 7 条规定的公 序良俗原则是我国在无专门立法情况下指导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运用的直接法律依据 但是 基于 欺 诈0认定的复杂性 只有上述原则性指导尚不足以构成完善的司法依据 所以 参考国际惯例 借鉴国外 成功立法 司法经验是当务之急 UCP500是各国国际贸易中普遍适用的有关信用证交易的法律依据 我国也不例外 因此 在不违背我国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 参考 UCP500 的相关规定处理纠纷 不但 能为各方当事人所接受 而且能有效提高司法公正度 此外 国外相关立法 如5美国统一商法典6对信 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规定 以及相关判例 都为我国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法律借鉴 最高人民法 院关于韩国新湖商社与四川省欧亚经贸总公司信用证欺诈纠纷管辖异议案裁定的出台 就是借鉴国外 立法与判例的成果 该裁定不但使用了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0和 实质性欺诈0等概念 而且提出 解决类似纠纷 必须将基础交易纠纷与信用证法律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审理0 为各级法院审理类似纠纷 提供了参考依据 2 正确把握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条件 防止滥用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条件需从欺诈的主体 欺诈的范围 欺诈的程度等方面来确定 欺诈的 主体应为向开证行提示票据要求兑付的实施了欺诈行为的不法受益人和恶意第三人 欺诈的范围既包 括信用证交易中的票据欺诈 也包括基础合同交易中的欺诈 欺诈的程度应是实质性欺诈 为防止滥用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 还有必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 维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及法律的统一性 保障交易安全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绝对适 用 很有可能使正当持票人 已经给付对价的银行以及对欺诈不知情的受益人及其代理人等遭受损害 因而各国通常为善意第三人留下了保护其合法权益的空间 对此 5美国统一商法典6 UCC5 109 和 我国5票据法6 第 13 条 都有原则性规定 具体来讲 已承兑汇票被正当贴现或转让的 其受让人为正 当持票人 银行不得拒绝其付款请求 议付行在开证行确认后已经议付的 议付行已成为票据事实上的 持有人 如果申请人不能证明议付行参与了受益人的欺诈或者在议付前或议付当时明知受益人实施欺 诈的话 议付行为善意第三人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对其不适用 保兑行是应开证行的请求而加入到业 已存在的信用证关系中的 所以保兑行已经对外付款的 开证行有义务保证其获得偿付 信用证欺诈例 外原则对其不适用 最后 当欺诈由第三人实施 而受益人或其代理人并未参与欺诈 对欺诈也不知情 时 开证行不得以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拒绝受益人及其代理人的付款请求 第二 严格区分 实质性欺诈0与一般欺诈 实质性欺诈0一直是英美立法 判例确定欺诈内涵的标 准 所以 实质性欺诈与一般欺诈的区分是判定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能否适用的关键所在 法官分析 实质性欺诈0应重点分析欺诈行为对当事人合同目的实现所造成的影响 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适用 的情形下 欺诈应足以导致对方的根本合同目的或主要合同目的落空 如伪造票据从银行兑付货款 或票据虽然真实 但所交付的货物并不具有单证所代表的价值等 至于货物质量上的一般瑕疵 数量上 的小幅差额或者对信用证非实质性条款的违背 仅属于一般欺诈的范畴 根据UCP500 第 15 条的规定 银行当免责 当事人也只能通过诉请基础合同的违约救济获得赔偿 此外 实质性欺诈0的认定必须放 在具体法律环境中考查 在一个案件中构成 实质性欺诈0的条件 在另一案件中也未必就构成 实质性 欺诈0 比如 同样是倒签提单的伪造票据行为 如果提单的日期构成信用证的实质性条款 如时令性货 物的销售 则该欺诈行为就是实质性的 如提单的日期并未构成信用证的实质性条款 当事人倒签提单 也不是为了骗取货款 而仅仅因为短时期错过装船日期或为了顺利结汇 融资的需要 这种欺诈行为就 不构成 实质性欺诈0 3 确定欺诈的证明标准 区分证明责任 95 第 4期 白慧林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研究 韩国新湖商社与四川省欧亚经贸总公司信用证欺诈纠纷管辖异议案 法公布 2001 第 35 号 欺诈能否被明确的证明 clearly established 已成为英国 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普遍采用的证明标准 在当事人向法院申请禁止令以禁止开证行付款时 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欺诈的存在 在当事人向银行 提出止付申请时 也要清楚 明确地向银行证实欺诈的存在 此外 不论是哪一种情况下的申请止付 都 必须在票据兑付之前提出 就证明责任的分配而言 一般来讲 举证责任在申请人 申请人不但要证明 欺诈行为的存在 而且要证明其止付申请是在银行兑付之前已以清楚 明确并足以引起银行注意的方式 提出 如果持票人为善意第三人 持票人对持票的合法性负举证责任 如果提示票据的信用证受益人及 其代理人对欺诈不知情 则受益人及其代理人对欺诈不知情负举证责任 参 考 文 献 1 王泽鉴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 第一册 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302 303 2 刘定华 李金泽 关于信用证欺诈的若干问题研究 J 中国法学 2002 3 109 On the Principle about Exception on Fraud on Letter of Credit Also on some judicial problems from one Canada case BAI Hui lin Law school Beij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8 Abstract To restrict fraud on letter of credit and protect international trading environment the implement of the principle about exception on fraudon letter of credit breaks the interdependence of letter of credit and combines the letter of credit businesswith fundamental contract business Canada Supreme Court adjudicates one famous case that Bank of Nova Scodia appellant v Angelica Whitewear LTD andAngelica Corporation Respondents sums up the legislation and cases on the principle about exception on fraud on letter of credi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ase and analyzes the necessity to set up the principle about exception on fraud on letter of credit and the condition to imple ment it by combining international pact and current legislation cases and legal theory in order to make perfect leg islation and jurisdiction about swindling by letter of credit Key words The principle about exception on fraud on lett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温差电器件制造工岗位操作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缩放排工异常处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建筑方案设计平面布局图
- 游艇制作厂家施工方案
- 市政承台降水施工方案
- 校园防性侵安全教育方案
- 装修微信营销策划方案
- 罗平新年装修活动方案策划
- 建筑方案设计任务和内容
- 移动人工智能营销方案
- 2024年连云港东海县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
- 燃料电池催化剂研究报告
- 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化妆品代理合同范本模板
- 2025年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及参考答案详解
- 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教学大纲
- 虚拟货币挖矿管理办法
- 2025至2030年中国粗杂粮及粗杂粮加工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军用无人机讲解课件
- 2025年中国移动校园招聘笔试试题解析及答题技巧
- 长宏国际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