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农业科学院论文寿光市蔬菜质量安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Study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ry of Weifang city专业:农村与区域发展摘 要蔬菜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蔬菜质量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把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的重要位置,十分重视蔬菜质量安全工作,把全面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作为一项全局性的战略任务。只有抓好蔬菜质量安全工作,才能满足城乡居民需求,才能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增强蔬菜市场竞争力,才能促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也才能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论文第一部分介绍了国内外蔬菜质量安全现状,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蔬菜质量安全现状的特点和趋势,通过借鉴和应用以明确加强寿光市蔬菜质量安全的对策和措施。第二部分详细归纳了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和蔬菜质量安全现状的特点,进一步分析了寿光市蔬菜质量安全方面的成绩和主要经验以及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主要对寿光市蔬菜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寻深层次问题和原因。 最后提出加强寿光市蔬菜质量安全的对策建议和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提高寿光市蔬菜质量安全,要构建蔬菜质量安全体系,要促进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提高对蔬菜质量安全的认识,健全蔬菜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完善蔬菜安全监管体系,严把准入关。要积极构建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立蔬菜市场准入及编码管理,可以率先在各大型超市实行蔬菜质量安全追溯制。要制定与完善蔬菜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快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信息体系建设。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促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关键词: 寿光市,蔬菜质量安全 AbstractThe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industry are the leading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 the city of Weifang , they are linkages of agricutral and market.Since t reform and opening of China ,The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industry of Weifang have developed rapidly. Some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industry above designated size have been formed,which contributed greatly for the inereasinginPeasantsincome and the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Weifang agrieulture. After entering 21st century , with people, constantly inereasing demands in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th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of interna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becomes more and more intensive.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ry of Weifang facing new situation and problems.The study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ry will have the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value to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of Weifang. Beginning at a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y ,this thesis firstly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y inside and outside china. Which the aim is to defin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y in Weifang. It makes clear defini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y.According to different standards,it classfies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y into different types.It determin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including theories of unbalanced increase, new economic growth ,connection economy and competitive theory. And by using above theories,it analyzes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y development of Weiang for purpose of the theory ,support to Weifa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y development . By the comparation of amount、assets and sale,proceeds of leading enterprises ,meanwhile with the compar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put at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between Weifang and other developed citys at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y of Shandong provinces, we analyzed the strength and Weak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y of weifang.Then analyzed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y,s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America 、Canada and Israel,So we can discover the discrepancy and proplems of Weifang,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y between developed countries.At last, the article point ed out the layout and construct,s emphasiz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y of Weifang ,meanwhile summarize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y of WeifangKey word: Weifang city;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y; competitive Analysi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Key word: Wei fa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y, competitive strength, developing strategy28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1 本课题选题的意义11.2本课题的选题目的11.3国内外蔬菜质量安全问题研究现状21.3.1国外蔬菜质量安全问题研究现状21.3.2国内蔬菜质量安全现状41.4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61.4.1寿光蔬菜产业概述71.4.2蔬菜质量安全现状与问题71.4.3影响蔬菜质量安全问题分析71.4.4 提高寿光市蔬菜质量的对策71.5研究材料和方法71.5.1试验材料71.5.2主要研究方法81.5.3技术路线8第二章 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概况与蔬菜质量安全现状92.1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概况92.1.1寿光市蔬菜产业的基础条件92.1.2寿光市的蔬菜产业发展历程102.1.3寿光市的蔬菜产业发展现状112.2寿光市无公害蔬菜生产142.3.1寿光市蔬菜质量安全方面取得的成绩152.3.2寿光市蔬菜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16第三章 寿光市蔬菜质量安全问题分析183.1寿光市蔬菜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183.1.1蔬菜质量安全认识不足183.1.2农药使用与管理工作存在缺陷183.1.3蔬菜标准体系不完善,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193.1.4蔬菜质量检测力度不够19第四章寿光市蔬菜生产发展的对策204.1提高对蔬菜质量安全的认识204.2健全蔬菜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204.3完善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严把准入关214.4积极构建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支撑体系234.5建立蔬菜质量安全市场追溯体系234.6制定与完善蔬菜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244.7加快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信息体系建设244.8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促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24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265.1结论265.2建议26致 谢29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1.1 本课题选题的意义食品安全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量的安全(ofdosecurtiy),即对食物的供应是否充足;二是质的安全(ofodsaefty),即食品中是否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是否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 从污染的途径看,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可分为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和本底性污染四种类型。 物理性污染的意思是由于在农产品收获或加工过程中由于不按规定操作,将有毒有害杂质混入农产品中,导致农产品遭到污染。是由于物理性因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化学性污染的意思是在生产过程或加工过程中,以不合规定地使用化学合成物质,对农产品产生的污染,如使用限用、禁用农药,过多使用添加剂、兽药、渔药致使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污染l。生物性污染的意思是自然界中各类物质对农产品造成污染,使质量安全产生危害。如各类细菌、病毒污染等。最近流行的禽流感就是病毒引起的。生物性污染虽然有些可以通过预防控制,但控制难度大,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大多数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本底性污染的意思是农产品产地外部环境中的污染物对农产品造成污染,使质量安全产生危害,主要是产地环境中水、土、气的污染,如大气中废气污染、土壤中汞超标、灌溉水中重金属超标等。本底性污染治理难度是最大的,需要通过净化生态环境等加以解决。蔬菜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蔬菜质量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把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的重要位置,十分重视蔬菜质量安全工作,把全面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作为一项全局性的战略任务。只有抓好蔬菜质量安全工作,才能满足城乡居民需求,才能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增强蔬菜市场竞争力,才能促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也才能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2本课题的选题目的 本课题从国外、国内及寿光市的蔬菜质量安全现状入手,分析目前所面临的不足和差距,通过对寿光蔬菜质量安全问题的研究,着力分析总结适合寿光市蔬菜质量安全发展的对策措施,为推动寿光市蔬菜质量安全,推动我市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理论及现实指导。寿光市农业,特别是寿光蔬菜产品在全国享有较高的地位,是有名的蔬菜集散地,其蔬菜质量安全对全国的食品安全举足轻重。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一套适合寿光市蔬菜质量安全的体系,将会给寿光市蔬菜质量安全研究提供一个有益的指导,这种指导对于提升蔬菜质量安全,提高寿光蔬菜的提档升级,提升其竞争力,将具有深远的影响。1.3国内外蔬菜质量安全问题研究现状1.3.1国外蔬菜质量安全问题研究现状总体上来看,国外的蔬菜质量安全研究要比国内早,工作要比国内细,成效要比国内好,具体体现在四方面:蔬菜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方面、蔬菜质量标准方面、蔬菜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和蔬菜质量安全支持方面。在蔬菜质量安全体系中,法律法规是控制蔬菜质量安全的基础,质量标准是控制蔬菜质量安全的依据,管理是控制蔬菜质量安全的主体,支持是控制蔬菜质量安全的保障,四者缺一不可。1.3.1.1国外蔬菜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方面发达国家都有自己的蔬菜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而且这些法律法规涉及有关蔬菜质量安全的各个方面,构成了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这些法律法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1) 从生产环节的角度可以分为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法律法规。农业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生产蔬菜的外部环境、各种物质投入、蔬菜加工、蔬菜流通和贸易一直到蔬菜放上餐桌,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很可能导致蔬菜质量安全出现问题。比如,加拿大制定了种子法、肥料法、饲料法、食品药物法和与这些法律配套以保证它们实施的相关条例。(2) 从针对的角度可以分为专门性的和一般性的法律法规。大部分国家制定了专门的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例如,美国有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法和食品质量安全法,以至于针对性更强的联邦肉类检验法、禽类产品检验法、蛋类产品检验法。(3)从其执行的角度可以分为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和非强制性的规章。例如,澳大利亚就制定了农场新鲜食品安全指南、小规模遗传操作工作指南、大规模遗传操作工作指南、可能导致遗传工程体无意识释放的活动指南、遗传工程体有目的释放指南等。(4)从其与蔬菜质量安全的关系角度可以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法律法规。例如,在美国,与蔬菜质量安全有关的管理机构必须遵守行政管理程序法、联邦咨询委员会法、免费信息法。1.3.1.2国外蔬菜的质量标准方面1、国外蔬菜质量标准的特点及分类国外蔬菜质量标准具有以下特点:(1)蔬菜质量标准覆盖面宽、数量大。几乎覆盖了从生产蔬菜的外部环境、各种物质投入、蔬菜加工、蔬菜流通和贸易一直到蔬菜放上餐桌的各个环节,从而保证了消费者获得质量过关的蔬菜。目前,美国在农、林、牧、渔、水果、蔬菜和蔬菜加工、营销各环节都制定了大量的产品和服务标准。美国联邦法规法典的“农业篇”中有蔬菜标准(包括等级标准)352个,其中,仅新鲜水果、蔬菜等产品的标准就有160个;经加工的水果、蔬菜和其他产品的等级标准143个。(2)蔬菜质量标准制定的参与面广。标准的制定都有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参与,一些国家还有专门的标准化方面的主管机构的参与,而且,草拟的质量标准要经过反复讨论、修改、论证,因此,这样制定出来的蔬菜质量标准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3)蔬菜质量标准被不断修订。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认识的深化以及消费者权益的增强,蔬菜质量标准也不断地被修订。例如,德国标准化协会的标准每5年就全面检查一次,它每年要处理包括蔬菜质量标准在内的2000项标准,其中80%以上是修订。(4)蔬菜质量标准国际化。随着蔬菜国际贸易的发展,不同的国家逐渐认同统一的蔬菜质量标准,在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这种趋势尤为明显。2、蔬菜质量标准的制定与发布各国制定蔬菜质量标准的方式不尽相同。制定蔬菜质量标准的方式大致上可以美(国)澳(大利亚)模式、欧盟模式和日本模式。例如,澳大利亚强制性的蔬菜质量标准通过两个渠道向企业、农场主、社会宣传:一个是以政府部门公文形式或在互联网上向社会公布,并委托新闻媒体宣传;第二个是各级各类行业组织、协会、公司等群众团体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利用所办刊物,举办技术咨询活动,寄发信函等渠道普及标准,同时在互联网上查询标准。1.3.1.3国外蔬菜质量安全管理方面蔬菜质量安全管理是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各国都具有自己的蔬菜质量安全管理机构。1国内的行政主管部门。各国都有自己明确的政府机构主管蔬菜质量安全工作,但各国主管机构的构成和运作方式不尽相同。2中介机构。中介组织不是政府部门,因此具有相对公正性,但同政府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介组织专业性较强,因此其行为具有比较高的科学性。除了制定和修订农业标准外,中介机构还广泛地参与标准的实施。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德国标准化协会(DIN)和法国的标准化协会(AFNOR)。3跨国机构。区域性的行政机构以欧盟于2002年成立的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最有代表性。国际性的中介机构如FAO世界粮农组织、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下的食品法典委员会在制定国际标准方面发挥作用。与上述管理机构相对应,其蔬菜质量安全管理方式主要有下面几种方式:1检测检验。检测检验是按照蔬菜质量安全标准控制蔬菜质量的最直接的手段。例如,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在境内18个地区开展14个与食品、动植物有关的检验项目,其目的主要是确保执行各项标准,包括食品安全和营养品质标准以及有关保护动物健康和植物的标准。2识别标准。法国农业部门制定了一套别具特色的质量识别标准,使消费者能够区分蔬菜的质优质劣。例如,针对质优的产品,贴上优质标签;针对有特色的产品,贴上合格证书;针对符合有机农业标准的产品,贴上有机产品标志;针对特殊产地的产品,贴上产地标签。3认证。认证体制可以证明带有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相当于给市场提供一种信任证明。认证的内容很丰富,有对对种子的认证,产品的认证和对进出口的认证;也有由政府部门认证和由中介机构认证。4食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推行HACCP体系、ISO体系和良好制造规范。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的食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是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推动蔬菜(包括水产品和畜产品)的HACCP体系,并逐步使将其法律化。5监管与处罚。对象主要是蔬菜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例如,韩国政府对于销售没有注明产品来源或将进口农畜产品误标为国内产品的人员或企业实行管制;并对假冒标志者处以3年以下监禁,或3000万韩元以下罚款。6食品召回制度。当食品存在潜在危害和缺陷时,食品的生产商、经销商或进出口商依法向政府部门报告,第一时间通知消费者,并将问题产品从市场和消费者手中收回,或者给予更换,或者进行赔偿,或者采取其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消除问题产品的危害风险。1.3.1.4国外蔬菜质量安全支持方面(1)经费保障。对蔬菜化学物质残留的监测是一项公益性的工作,由政府出资支持。例如,在美国,各级政府拨款履行各自在农药残留监测方面的职责,而不向被监测者收取检测费用。(2)科学研究。蔬菜质量安全管理是一项科学性极强的工作,因此,各国都投入资金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例如,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就实施这方面的项目,内容包括食品生产的安全方法、先进的食品生产技术、流通的安全方法,食品对健康的作用,食品分析协调机制等。(3)监测技术。技术手段越先进,蔬菜质量安全的程度就越高。美国在蔬菜农药残留监测方面,不仅使用效率高、准确性好的多残留监测方法,还使用先进的分析仪器和分析技术。例如,在分析仪器中,就有气谱、液谱、气质、液质分析仪器等。(4)信息收集。制定蔬菜质量安全政策、进行蔬菜质量安全管理、开展有关蔬菜质量安全的研究及向公众普及有关蔬菜质量安全知识的基础是收集与蔬菜质量安全有关的信息。美国国立图书馆以及食品传染疾病教育信息中心不但管理着一个与防止食品传染疾病有关的资料库,还帮助教育工作者、食品服务训练员和消费者寻找防止食品传染疾病的教育材料。(5)大众参与。一是舆论宣传,使大众了解到有关的情况。例如,欧盟以发布报告的形式公布让公众了解它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反应和其政策走向。一是公众参与对蔬菜质量安全的监督。例如,韩国设有举报违法销售农畜产品的专用电话,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拨打;对于举报犯罪行为的人员,依据举报内容给予奖励(最高奖金达100万韩元)。1.3.2国内蔬菜质量安全现状从总体看,我国蔬菜质量安全控制工作的各项保障措施还不完善。为保证人民“菜篮子”安全,农业部于2001年4月提出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2003年4月推出了“无公害农产品国家认证”。2007年8月开始,为恢复世界对“中国制造”的信心,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在蔬菜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开展了高毒农药整治行动和农产品批发市场整治行动,着重对在蔬菜产品中非法添加甲胺磷等禁限用农药成分的违法行为进行打击,并把全国大中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部纳入监测范围,重点检查认证农产品的资质、产地条件、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加强产地监测并对进入市场销售认证的产品资质进行确认。因而,根据农业部2007年上半年的监测结果,蔬菜中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为93.6%,蔬菜质量安全总体合格放心。 但随着检测范围的逐步扩大,从大城市到一般县市区,从大城市的主要农贸市场到一般农贸市场,随着检测对象的增加,由农贸市场到生产基地,随着农药检测内容、蔬菜检测品种、批次的增加,发现蔬菜安全问题依然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高毒农药屡禁不止,硝酸盐、重金属等含量超标普遍,“黑心菜”、“有毒韭菜”、“青菜用敌敌畏保鲜”、“永年大蒜”等食品安全事件不时发生,出口贸易安全纠纷增多,最重要的是我国中小城市蔬菜安全保障难度加大。2010年2月,农业部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农牧业相关部门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影响蔬菜质量安全的因素错综复杂,综合分析,主要有八方面的内容。 (一)生产环境因素。一是因为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壮大增加了菜地尤其是城郊菜地土壤、大气中有毒物质的含量。据统计,2007年全国受工业“三废”污染的农田总面积达98625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07,其中水源污染4668万公顷,废气污染30769万公顷,固体废弃物污染8923万公顷。工业污染多集中在城市及其周围,对蔬菜生产的影响较大。二是化肥流失对环境造成危害。化肥(主要的氮肥)中的营养元素经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进入水体,致使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导致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繁殖,水中溶解氧急居下降,水质恶化。氮肥的流失还可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导致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升高,影响人畜健康。三是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农药在喷撒过程中,仅有20一30吸附在植物上或被植物吸收,直接作用于害虫的部分更少。大部分药液悬浮在空气中或滴落在地面上,造成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再通过食物链对几乎所有生物产生危害。(二)蔬菜投入品因素。一是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据统计,全世界农药市场的组成(以销售额计)为:杀虫剂占33%、杀菌剂占17%、除草剂占45%、其它占5%。而我国农药产品组成为:杀虫剂占71%、杀菌剂占11%、除草剂占16%、其它占2%。杀虫剂中有机磷农药占69%,有机磷农药中高毒农药占71%,剧毒有机磷农药占整个农药产量的37%,占杀虫剂产量的46%。造成蔬菜残留量超标而引起中毒的客观原因是剧毒、高毒杀虫剂产量过大。此外,乳油、可湿性粉剂等剂型占到我国生产的所有农药制剂的60%以上,成为影响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因素。二是大多数菜农知识水平不高,对农药和激素安全使用标准、使用准则,以及农药和激素的性质、如高毒、剧毒、内吸、致残等特性缺乏总体了解,而随意加大剂量,甚至超范围使用。三是农业投入品包装物的再次污染。主要是有毒有害农业投入品的外包装随意丢弃和二次重复利用带来的蔬菜产品和生产环境的污染。 (三)生产技术普及因素。没有真正建立起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支撑持体系,先进生产技术规范的推广、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在病虫综合防治技术难以普及,病虫害测报网络瘫痪,农民不能及时掌握和应用各类农业综合防治措施,如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有害蔬菜投入品的替代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到位,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储备不足,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缺乏可以替代的新技术、新产品,如累积污染控制技术等;蔬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和推广应用不到位,蔬菜标准的制定工作起步较晚,普及推广工作滞后,蔬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均未能做到按标准、按规范要求生产、加工、销售,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生产过程严重脱节。 (四)加工水平因素。一方面是添加剂超量使用。中国消协曾经对市场上销售的百余种食品的食品添加剂情况进行测试,结果发现,酱菜类食品中,有近13的样本糖精钠含量超出国家标准限值,有的样本的甜蜜素含量高达16907.19,是国家使用限量值的2.5倍之多;很多不正规的生产厂商,由于产品周转速度较慢,为了延长食品保存期,常常超量添加防腐剂。另一方面是标识不符合规定,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很多消费者专拣“纯天然”的买。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故意在标签中隐去食品添加剂,甚至写上“不含防腐剂”、“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等字样,其实这是很不科学的,企业很难做到。另一方面是原料质量难以保证。缺乏蔬菜加工需要的专用、优质原料。原料生产分散,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低,原料质量难以保障。还有一方面是加工设施和工艺简陋,安全隐患不可忽视。尤其是小作坊不计其数,卫生问题极差。(五)质量诚信机制因素。无公害蔬菜产品往往以降低产量和增加生产成本,提升生产者风险作为代价,但在蔬菜流通过程中,质量诚信机制不健全,消费者普遍对无公害蔬菜产品缺乏信认感,无公害蔬菜优质优价难以实现,导致生致产者不愿意增加投入,蔬菜产品质量不能形成良性循环。 (六)组织化程度因素。土地的分散经营和自由种植使规模化经营程度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蔬菜质量安全与单个农户自身利益结合不够紧密,加大了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推广、品牌的培育和监管难度。 (七)保障机制因素。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依据对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处置;无公害蔬菜政府投入不足,行政推动力不强,国家对优质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缺少鼓励扶持政策,对新型高效农药的研制投入不足,对剧毒、高毒农药的淘汰乏力;市场准入和追溯制度不健全,质量安全经常反复出现,治标不治本;农业部门快速检测网络建设不到位,农业综合执法长效机制不健全,有害农业投入品管理不到位,是造成我国蔬菜质量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 (八)经营和管理体制因素。目前,我国农户分散经营,企业与农户不能形成有效的利益共同体,质量追溯制度没有一个有效的载体,质量安全管理点对点治理不能有效实现,管理上非常困难。加上,蔬菜质量安全管理政出多门,多个部门都不同程度的参与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部门间缺乏明确的职能分工,有些职能交叉严重,某些地方又出现管理真空,部门执法也存在脱节的问题,相关政策不配套和立法工作滞后,质量整治效果不明显和经常反复。 1.4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通过该项目的研究,全面了解寿光市及寿光市的蔬菜生产情况、质量安全现状,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和做法,结合寿光市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寿光地区蔬菜质量安全发展对策,在蔬菜质量安全管理中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实地考察寿光蔬菜生产的基础上,全面分析认识寿光市蔬菜质量安全现状。在此基础上,从以下几个内容进行分析研究:1)提高对蔬菜质量安全的认识2)健全蔬菜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3)完善蔬菜安全监管体系,严把准入关4)积极构建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支撑体系5)建立蔬菜安全生产市场追溯体系6)制定与完善蔬菜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7)加快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信息体系建设8)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促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1.4.1寿光蔬菜产业概述 包括寿光的地理位置及农业的基础条件,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寿光蔬菜产业基础良好,成绩显著,蔬菜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寿光是粮、棉、菜种植大市和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有粮田面积60多万亩,棉田20多万亩,有温室蔬菜大棚40多万亩,蔬菜种植面积80多万亩(如图2所示),是全国最大的“菜篮子”。市内蔬菜批发市场、种子市场、农资市场、田马甜瓜市场等为代表的26处农贸专业化市场,为寿光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寿光市蔬菜批发市场被评为“全国十大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无农毒残毒放心菜专营区”、农业部首批“定点鲜活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之一,誉称“中华之最”,辐射全国30多个省市区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中心,促进了寿光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兴旺。1.4.2蔬菜质量安全现状与问题包括近年寿光市蔬菜质量安全方面取得的成绩,寿光蔬菜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蔬菜质量安全方面的工作进展以及有待深入的研究领域等。1.4.3影响蔬菜质量安全问题分析包括蔬菜质量安全认识不足、农药使用与管理工作存在缺陷、农业标准体系不完善,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蔬菜产品质量的检测力度不够、质量控制、市场流通、经济效益、思想观念、监管制度等方面。1.4.4 提高寿光市蔬菜质量的对策从对蔬菜质量安全的认识、检验检测体系、监管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市场追溯体系、法律法规体系、信用信息体系、产业化等多层次提出相应对策。1.5研究材料和方法1.5.1试验材料依靠寿光市统计局、寿光市农业局质检中心、寿光市林业局及寿光市质监局和寿光市动植物检验检疫局等单位,立足寿光实际,完成本次课题。1.5.2主要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统计法、定性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山东寿光为例,从蔬菜质量安全现状入手,如对主要蔬菜企业进行研究,对近十年农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总结、剖析制约寿光蔬菜质量提高的问题及形成的原因,阐述加强寿光蔬菜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提高蔬菜质量的措施。该课题的研究将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文献法通过对过去几年寿光市蔬菜质量安全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收集与之有关的各种数据。查阅了寿光市蔬菜生产报告、寿光市统计年鉴、寿光市农产品质量报告等文献,对帮助确定研究课题,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了解事物的全貌。调查法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寿光市蔬菜质量安全现状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对当前蔬菜质量安全形势分析研究。实地考察蔬菜源头的生产、加工等环节,真正了解蔬菜生产整个过程。采取现场调查和发放问卷方式,了解掌握了寿光市的蔬菜生产安全情况。1.5.3技术路线收集资料调研提出适合本地的方案先进地区做法指导实践,不断完善提高形成成果撰写论文如图1所示:图1 技术路线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概况与蔬菜质量安全现状 第二章 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概况与蔬菜质量安全现状2.1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概况2.1.1寿光市蔬菜产业的基础条件2.1.1.1地理位置及基础条件寿光位于北纬3641-3719,东经11832-11910之间,在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畔,总面积207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6公里,耕地130万亩,现辖9镇,5个街道办事处,975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102万,其中农业人口102万。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东冷夏凉,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2.7。寿光地处中纬度,太阳辐射能比较丰富,历年平均总辐射量为124.3kc/cm2。全年平均日照纵时数为2548.8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8%。历年平均降水量593.8mm。地形地貌:寿光市是南高北低的一片大平原,平均坡降万分之七,地形平坦广阔,“皆平田息壤”。由于受河流南北流向的冲积,地表径流自西南向东北流动的影响,地形在平坦开阔的地面上形成了大小不平的微地貌差异,有缓岗埠丘,河滩高地,缓平坡地,微斜平地和钱平洼地等微地貌类型。土体、土壤:土体形成大部由弥河、丹河、塌河水系各河流的长期泛滥冲积而成。北部滨海地带,为河流冲积物和海相沉积物迭次覆盖而成。洰淀湖周围则为湖积物。全市的土壤,耕作熟化程度较高,历史悠久,地表质地多壤质。土壤类型共有4个土类,8个亚类,13个土属。4个土类分别是褐土、潮土、沙姜黑土和盐土,其中褐土分为潮褐土和褐土两个亚类;潮土褐土化潮土、潮土、湿潮土和盐化潮土4个亚类。农机:寿光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据2008年统计,农业动力机械拥有量为72116台,1238256千瓦。其中柴油机8957台,96992千瓦;电动机62006台,368278千瓦;汽油机1453台,5521千瓦。水利:寿光全市主要河流有弥河、小清河、丹河、桂河等大小河流17条,还有引黄济青干渠横贯寿北。近年来,除弥河、小清河常年有水、引黄济青干渠季节性放水外,其余河流均已干涸,没有径流。寿光的水利条件相对完善,有机电井30030眼,有效灌溉面积113.2万多亩,旱涝保收面积达103.7万亩,分别占常用耕地面积的86.8%和79.5%。寿光中南部井灌区土壤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水利条件,是寿光粮食、蔬菜、水果主产区,是温室蔬菜大棚集中种植区。北部土地盐碱,地表水为咸水,不能用于农业生产,地下只有少量的承压淡水,只能解决部分人畜饮水,全市近18万亩旱田主要集中该区,但该地区北部拥有56km的海岸线,沿海滩涂有1.1万hm2;该区地下卤水丰富,为发展水产养殖和盐及盐化工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寿光农业产业优势明显。寿光是粮、棉、菜种植大市和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有粮田面积60多万亩,棉田20多万亩,有温室蔬菜大棚40多万亩,蔬菜种植面积80多万亩(如图2所示),是全国最大的“菜篮子”。市内蔬菜批发市场、种子市场、农资市场、田马甜瓜市场等为代表的26处农贸专业化市场,为寿光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寿光市蔬菜批发市场被评为“全国十大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无农毒残毒放心菜专营区”、农业部首批“定点鲜活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之一,誉称“中华之最”,辐射全国30多个省市区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中心,促进了寿光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兴旺。 图2粮、棉、菜种植比例 寿光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寿光是胶东半岛入京、去省城济南的必经之路,荣(荣成)乌(乌海、济(济南)青(青岛)高速公路,潍高、寿济、新海公路横贯东西,昌大、羊临、羊田公路和羊益铁路纵贯南北,其他省道、环城路、县级、乡镇公路四通八达,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羊口港是渤海莱州湾天然渔港、也是国家二类开放港口,年吞吐能力为300万t,可直航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2.1.1.2寿光市农业区划布局根据寿光自然条件、农业资源及农业现状,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寿光的农业区划布局为:寿南粮、瓜菜、大棚果树种植区,主要包括孙集、文家、圣城、洛城、古城5个街道,纪台、稻田、化龙3个镇;寿中粮、牧区,主要包括上口、王高、台头3个整建制镇和侯镇的原五台镇、侯镇;寿北粮、棉、牧区,大部分布在新海路以北,包括营里镇、羊口镇、侯镇的原岔河镇;滨海鱼、虾、贝养殖区,分布在莱州湾畔的羊口、营里镇的原道口镇北部滩涂。2.1.2寿光市的蔬菜产业发展历程2.1.2.1抓典型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4年以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普遍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当时的寿光县委提出要大力发展蔬菜产业:“要想发展快,抓紧种蔬菜”。共培养了5个典型,即5个大户,即韭菜大王、芹菜大王、西红柿大王、莲藕大王、西瓜大王,称为五大王。这五个典型组成报告团,到各乡镇作典型报告,同时各乡镇组织人员到现场参观学习。通过宣传典型、进行引导,效果明显。到1984年蔬菜品种就由原来的三种即大葱、大白菜、大萝卜,增加到30余种。2.1.2.2抓流通、促发展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从19841988年。1984年春天明确提出蔬菜生产要做到产销并重,生产流通一起抓。为搞活蔬菜流通,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倡规模化经营。专业乡镇即某个乡镇的某个蔬菜品种种植面积超过666hm2。现已形成专业乡镇10余个。下大力气引导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企业化经营。这样做的好处是,首先生产技术容易指导;其次是生产过程容易管理;再次是生产的蔬菜容易销售。在产销旺季,收菜的客户、车辆在村内、田间随处可见。二是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外地客户运销蔬菜。鼓励外地客户、车辆来寿光运销蔬菜,一切费用免收,包括手续费、管理费、摊位费、卫生费、安全费等。来寿光运销蔬菜的车辆,包括本地和外地,公安、交通部门一律开放绿灯,不查不罚。做到“两优先”,即优先安排场地,优先给予收购。三是设市场,扩大销售场地。 1984年3月县委决定建设蔬菜批发市场。在县城建大型批发市场,在乡镇建中型批发市场。县城的大型批发市场,最初时只有约0.3公顷,经过了10次改建和扩建。现以规模大、档次高、品种全闻名全国。年交易量超过40亿kg,交易额56亿元,被国家工商总局、农业部认定为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并授予“中华之最”匾牌。在国家蔬菜运输绿色通道的源头。四是各负其责,引导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当时提出,要多方法、多渠道、少环节为菜农服务。帮助菜农把生产的蔬菜销售出去。全市形成逾10万人的运销大军。2.1.2.3重质量、兴科技阶段第三阶段是从1989年至今。指导思想是:科技兴农,以提高蔬菜质量为中心,以优取胜。寿光在蔬菜生产上大力推广科学技术,使蔬菜生产和蔬菜质量提高到了一个新档次。经历了两次科技兴菜的革命。第一次革命是1989年冬暖式大棚的应用,较好的解决了深冬难以生产多种蔬菜、蔬菜产量不高的问题。随着日光温室在全国的大面积普及,蔬菜产量大幅度增加,寿光蔬菜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1997年第二次科技兴菜的革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第一是聘请科技顾问由13名国家级专家担任,依靠科技创名牌,依靠科技发展名优新品种;二是按照国家无公害食品标准,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从2001年起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2.1.3寿光市的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寿光市按照南抓标准化、北抓大开发的要求,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积极推行“五化”即农民职工化、农业农场化、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化,全市培植了粮食、蔬菜、果品、水产、畜牧等五大支柱产业。先后与美国、日本、以色列、荷兰等30多个国家加强科技交流,引进推广800多个蔬菜新品种,并形成专业化生产,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蔬菜生产联合国”、“中国一号菜园子”。目前,全市蔬菜面积已发展到80万亩,年产蔬菜40亿公斤,年蔬菜交易额突破亿元。2.1.3.1蔬菜产业基础良好,成绩显著寿光是中国最大的蔬菜产业基地,1995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蔬菜生产历史悠久。寿光籍农学家、南北朝时北魏太守贾思勰在他的农学专著齐民要术中,就对蔬菜生产作了科学而详细的论述。清朝年间,寿光韭黄成为皇宫贡品。改革开放以来,寿光蔬菜产业发展迅速。1989年,寿光市率先实验成功了冬暖式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使蔬菜深冬生产成为现实,推动了一场遍及全国的“绿色革命”和“白色革命”,寿光因此成为“中国一号菜园子”。 目前全市蔬菜面积已发展到6万hm2,年产蔬菜40亿kg,收入35亿元。被誉为“中华之最”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现已成为全国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是农业部等八部委确定的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之一。2000年至2009年,寿光市连续十次成功地举办了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每届都是盛况空前,人流如潮。七届菜博会共有来自美国、荷兰、韩国、日本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全国30个省市区的500多万人到会参观,是当前国内外参加人数最多,举办时间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标准)闺蜜分手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关于月结协议书
- (2025年标准)挂牌辅导协议书
- (2025年标准)挂靠社保风险协议书
- (2025年标准)挂靠车辆产权协议书
- 2026届河南省新野县一中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汉字书写规范实践与反思
- 农业养殖合作项目合作协议
- 2026届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区高三上化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制造业智能生产线优化管理方案
- JT-T 495-2025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产品质量检验抽样方法
- 《废旧锂电池的回收与再利用》课件
- 汽车制造工艺技术课件:汽车总装生产工艺流程及检测工艺
- 硬笔书法训练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 JJF(新) 146-2024 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控制系统校准规范
- 《高血压的护理常规》课件
- 《更年期的中医调理》课件
- 《环形件模锻实验》课件
- DB37T 5059-2016 工程建设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
- 智慧安监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